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園林設計的看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園林設計;美學思想;差異
1園林設計中的美學思想
1.1認識觀方面
大多數(shù)中國園林在這方面都存在共同特點,即以“制器尚象”為基本觀。“制器尚象”屬于比較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最早見于易經,對中國園林的發(fā)展史影響極大。“制器尚象”中的“器”和“象”分別指的是創(chuàng)造物、客觀存在,所以,此項思想的涵義也可以理解為制器需以萬象為基礎。此種思想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觀點,對建筑園林設計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古代建筑比較常見的“飛檐反宇”就是基于此種觀點的設計,其在園林設計中則體現(xiàn)在以云墻為代表的景觀上。
以云墻為例,此項設計明顯是對浮云這一客觀存在的模擬,尤其是墻頂起伏的波浪,呈現(xiàn)的即是浮云變化的景象。西方園林與中國園林差異極大,設計中經常體現(xiàn)出“天人相勝”的觀點,這一點在歐洲古典園林中尤為常見。結合西方歷史來講,歐洲園林受哲學思想的影響較重,由于西方哲學格外關注理性的價值,園林設計中也經常以理性追求的反映為明顯特點。畢達哥拉斯學派對西方園林美學思想的影響最為深刻,該學派在公元前6世紀就開始嘗試透過數(shù)量關系探尋美學因素,其思想滲透進了園林設計中,進而影響到了園林風格與設計傳統(tǒng)。此種美學思想的特點在于“唯美”,其非常重視秩序及對稱,受此思想支配的園林設計經常會運用很多幾何圖案或者正方形。“天人相勝”說的支配地位在18世紀發(fā)生了動搖,隨著返璞歸真思想的滲透,傳統(tǒng)格局也不復存在。
1.2哲學觀方面
在哲學觀方面,中國園林倡導“天人合一”。此種思想起源很早,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也曾提出“道法自然”。作為古代中國備受推崇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毫無懸念成為了園林設計遵循的規(guī)則。結合古典園林的特點來講,此種哲學思想不僅賦予了園林深刻的藝術內涵,還提升了其審美價值。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園林設計中往往會選擇貼近自然的位置,布設能夠融入自然的景觀,理念也以靜雅、脫俗為主。
以瘦西湖為例,在設計園林時,設計者充分利用地形的優(yōu)勢,并結合島嶼進行合理布局,使得園林景觀與自然風景完美地融合,真正達到了“宛若天開”的境界。但西方文化中對于美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相當一部分哲學家都強調過“美”的局限性,即自然美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借助人力改造方能實現(xiàn)“完美”。此種思想使得園林設計者非常重視“彌補自然的缺陷”,設計成果反映的也往往是人的意志。西方哲學思想強調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區(qū)別,認為前者只能作為素材,但沒有審美意義。受上述哲學思想的影響,西方園林在設計時普遍更為關注人工改造部分,設計成果經常是比較規(guī)則、嚴謹?shù)娜斯っ谰埃祟悎@林也以圖案美為典型特征。
1.3意境觀方面
意境決定著園林的美學價值,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格外關注意境的營造方式。在這方面,中國園林普遍以情景交融為主要特點,在布局上也強調虛實相生。園林意境觀受文學藝術的影響較大,中國園林也因此格外關注“情”、“景”處理,并以實現(xiàn)情景交融為設計目標。中國園林總是讓人產生一種意境獨特的感覺,但究竟美在何處卻鮮少有人說得出,這說明園林設計中情境的營造十分巧妙。以揚州個園為例,其屬于十分典型的園林佳作,以四季假山聞名于世。
四季假山的布設打破了四季的時間限制,使得藝術空間及時間均得到了延展,是一種極為巧妙和高明的造園手法,突出了藝術美感。歸根結底,“景”本身只是一種物質形態(tài),只有經過巧妙的設計,使其能夠觸思,情境交融方有可能實現(xiàn)。西方對于園林意境營造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少西方人覺得只有將自然美升格為藝術美,才夠完美,因此,形式美是西方園林一直追求的境界。形式美與西方園林規(guī)則、嚴謹?shù)奶攸c相適應,是一種具有相應法則與規(guī)律的美感。不少西方園林會布設為軸對稱狀,就是受此思想的影響。這樣的園林大多圖案精美、布局均衡,無論是采用幾何形狀,還是各種線條的運用,均以實現(xiàn)形式美為主要目標。
2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是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形式,其設計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哲學思想、文化藝術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外園林設計中所遵循的認識觀、哲學觀、意境觀均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并無高下及優(yōu)劣之分,但無論受何種美學思想的影響,園林設計的本質都是借助人力追求更高的美學境界。
參考文獻
[1]馮建濤,劉強,王洪俊.色彩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6(1)
關鍵詞:淄博市植物園古典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8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淄博市植物園位于張店城區(qū)西南部,北接鐵路橋,南臨王舍路,東起西五路,西接世紀路,占地面積約為44.7公頃,其中水體面積約為8公頃。淄博市植物園原名張店區(qū)植物園,始建于2000年,是一個半封閉式的公園,原植物園植物配置品種比較單調,整體景觀較差,2010年升級改造為淄博市植物園。淄博市植物園在升級改造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通過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運用,使植物園的整體景觀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原來的植物配植品種單調、半封閉式管理、景觀效果較差的植物園變成了一所以景觀設計為新亮點,能體現(xiàn)淄博植物景觀特色,集科普、休閑、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親民公園。在此,我就淄博市植物園在整體改造過程中所運用的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因地制宜、強調傳承,對原有景觀及地形地貌的充分利用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xiāng)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xiāng)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空間主體和構成要素。中國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對現(xiàn)狀自然條件的充分運用及人對自然的認識與感受。
淄博市植物園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原植物園長勢較好的植物樹種及主要道路系統(tǒng),并對原有的景觀及自然地形地貌進行了充分利用。一是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現(xiàn)狀地形的高低起伏,開挖水體構筑水景,堆挖微地形或小假山種植植物,并在地形上鋪設自然式道路,盡可能地調動各種造景要素,營造自然與人工氣息夾雜的園林環(huán)境。二是保留園內長勢好的樹種,增加品種、數(shù)量,形成群落景觀;大量利用鄉(xiāng)土樹種,特別是喬木,來形成整個公園的總體框架;加強常綠樹種在公園中的應用,豐富冬季景觀;加強地被植物、宿根花卉的應用。三是對原水面進行了完善,將原來呆板的湖岸線進行了自然化改造,減少人工因素,突出自然效果,并將湖水與玉龍河相通,將原來的“死水”變成了“活水”,大大增強了整個園區(qū)的觀賞性和景觀性。
二、傳統(tǒng)園林的空間處理手法的充分運用
1、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設計講究承上啟下、循序漸進、漸入佳境,通過各種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而各種不同的空間又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參差交錯、遙相呼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淄博市植物園在改造設計中就充分運用了這一手法,改造過程中增設了牡丹園、荷花園等十多個專類園,在原有的路網結構基礎上進行了有效調整,并結合路網調整及專類園的建設形成了若干相互聯(lián)系的景觀區(qū)。新增加的景觀區(qū)增加了植物園內的吸引點、提高了局部路網的使用效率,而調整后的路網則增強了不同景觀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使其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2、先抑后揚、小中見大
在古典園林設計中經常可以見到園中園、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對比襯托、空間的隱顯結合、虛實相間等設計手法。這些空間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揚等等手法,其目的無非是要突破空間的局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
在園林設計中,“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營造園林意境。淄博市植物園有多個功能分區(qū),其水面的設置、游覽路線的逶迤曲折以及亭廊的裝飾等都是“小中見大”的空間表現(xiàn)形式。3、曲徑通幽、步移景異
淄博市植物園雖然可以稱之為“景”的地方不多,但又讓人感覺到步步是景,以小見大,向人們展示了園林藝術的神奇之處。道路變化的設計與相應的園林景觀結合的很好,道路線性的曲折變化則緊密結合這些園林景觀展開。這樣的處理手法一方面豐富了空間的層次與變化,另一面很好地保證了整體景觀的完整性。游歷其間,感受深刻,同時用植物渲染環(huán)境,造就了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在娛樂設施周圍,樹木花草高低錯落,游藝設施掩映期間,像是林間空地,風格如出于天然。
三、整體協(xié)調的園林空間環(huán)境
園林設計中的小品及建筑設計等一定要審慎,要保證與整個園林設計風格的協(xié)調。燈具、垃圾箱、標識牌、建筑等都是園林的一部分,其品類大小形式應各具特征,形式、風格要與整個園林保持步調一致。淄博市植物園內的建筑及小品設計就協(xié)調地融入到了整個植物園的環(huán)境之中。無論是燈具、垃圾箱、還是標志牌等,它們的設置讓人感覺不到絲毫的突兀,很自然的處在自己的位置,起到自己的作用。淄博市植物園內的建筑始終保持寧靜、簡潔、清新的特點,并且以其空靈起到“借景”與“融合”的作用,為周圍的環(huán)境所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園中的橋梁設計,無論是水面上的木橋還是橫跨整個水面的拱橋,都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特色,他們很好的融入到了植物園的整體環(huán)境之中,體現(xiàn)了園林的中國傳統(tǒng)古典之美。
四、豐富的植物景觀配置
傳統(tǒng)的園林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chuàng)造景觀,充分發(fā)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而豐富的植物景觀配置則是傳統(tǒng)園林植物造景的基礎。淄博市植物園在改造中除了保留了原有較好的植物品種意外,還增加了牡丹園、梅園、竹園等觀賞類植物專類園。改造前綠化種植單一,常綠與落葉植物比例失調,空間無序,景觀單調,效果不佳。改造后,大量的增加了植物的種類,達到了150種。常綠樹種、賞花樹種的增加,使園區(qū)實現(xiàn)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效果。淄博市植物園的植物配置,在滿足生態(tài)及景觀功能的前提下,還種植了許多具有品格象征的植物,如代表豪放富貴的牡丹、品質高潔的松樹、吉祥如意的蓮花等等。通過此類植物的豐富,多賦草木以情趣,使人們更樂于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熱愛自然,同時也更有人情味道。
只有充分的總結過去,才能更好的面向未來。傳統(tǒng)園林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需要我們不斷的領會和實踐。我們只有不斷地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學習和研究,將傳統(tǒng)園林的優(yōu)秀設計手法運用到現(xiàn)代設計中,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淄博市植物園在改造過程中通過對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群眾的好評和肯定。希望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傳統(tǒng)設計手法的研究和運用,我們的設計師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地理信息系統(tǒng) 計算機技術 風景園林 生態(tài)輔助設計
中圖分類號:TP985 文獻標識碼:A
1 計算機在園林設計中運用現(xiàn)狀
計算機一直以來都被大家認為是制圖、編程的工具,而很少有人真正的注意到計算機技術的輔助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愈來愈多的人注意到這個作用,它也因此而得到發(fā)展,有了更多智能化的處理方式,也運用到了各個方面,包括風景園林規(guī)劃方面的問題。風景的園林設計一直都被大家認為應該被設計成“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體現(xiàn),這是設計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重點是突出一種情調,卻因此很容易忽視具體的設計,而這一步的設計恰好是計算機輔助方面的設計。
2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規(guī)劃
2.1 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園林設計
利用地理信息對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是計算機輔助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利用系統(tǒng)中儲存的地理方面的信息,來對園林所在地的資源環(huán)境等進行評測,并作出調查得出結果,再對其分析,對園林進行合理的設計有著很大的幫助。其中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就是GIS,它不僅能夠擴展之前廣為使用的AutoCAD等制圖軟件不含有地理信息的缺陷,還能協(xié)助制圖,以及信息的錄入和分析,大大加快了設計師對園林設計的時間。而且現(xiàn)在使用的GIS在具有這些功能的同時,設計師還能利用它的擴展模塊,例如三維分析、網絡數(shù)據(jù)集等工具進行分析,從而實現(xiàn)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存在的信息結合專業(yè)知識來設計、規(guī)劃園林的目的。
2.2生態(tài)輔助技術和園林設計
可持續(xù)發(fā)展近年來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對環(huán)境的自覺保護也成了人們的共識。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很多和生態(tài)、可持續(xù)相關的專業(yè)應時而生。與此同時,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相關的計算機軟件也得到了發(fā)展,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變得更加的完善,這些軟件可以在園林的設計、規(guī)劃中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基于生態(tài)輔助技術的軟件可以針對風景園林設計的特點,做出一些技術性的分析,以求得最優(yōu)化的設計。這些分析可以是:
(1)氣象分析。通過這些軟件中的相關知識對氣候進行分析,基本確定所屬氣候帶,以及氣候的特點。根據(jù)園林所處地理位置的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知識確定分區(qū),明確怎樣對園林進行設計規(guī)劃。
(2)熱環(huán)境分析。使用DB軟件可以分析材料的性能,然后再根據(jù)建筑物所應該營造的熱環(huán)境,來對建筑物結構、所用材料進行合適的選取。而且還可以使用DB軟件分析建筑物的布局,確定什么樣的布局是合適的。
(3)風環(huán)境模擬。可以利用PF模塊(計算機軟件的一種)來對環(huán)境的風情況進行模擬,然后對建筑布局進行設計,這樣可以使得建筑群在外界環(huán)境中受到風、氣壓等因素的最小影響,避免嚴重的風化。還可以在此同時用相應的手段,對園林的室內進行設計,使得室內的通風情況良好,且舒適。
2.3 建造模型和園林設計
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軟件并沒有很好地發(fā)揮計算機在園林設計中的重要作用,類似于AutoCAD平面制圖工具的一系列軟件使很多人誤會了計算機在園林設計中的真正作用。實際上,計算機輔助制圖只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一部分,模型的建造方式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的那些軟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今的我國,SketchUp由于只關心純粹的模型建造,以盡可能少的操作方式讓設計師來操作軟件,已經成為設計師喜愛的軟件。雖然它在進行模型建造時可能需要設計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另外,構造模型時過多的強調參數(shù)化的運算生成設計,把本就實際的參數(shù)化設計變?yōu)榭桃獾摹缀醪荒転槿藗兯斫獾慕ㄖ亩哑觯屧竞軐嵱玫挠嬎銠C軟件變得夸張,誤導新的沒有經驗的設計師,這是不能為人們所容忍的。構造模型,其實就是數(shù)據(jù)化的處理,以便于計算機的功能在風景園林的設計規(guī)劃里得到很好地使用。
3 結束語
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問題,和計算機輔助功能的運用結合到一起,既可以促進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也對設計、規(guī)劃出更合理、美好的的風景園林大有裨益,因此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這篇文章從三個方面介紹了計算機的輔助技術在風景園林設計規(guī)劃中的重要作用,要在不同的設計中使用不同的計算機輔助的功能,以求達到最好的設計。要改變以前對計算機輔助功能的狹隘認識,改變對參數(shù)化設計的錯誤的看法,真正的使計算機的輔助技術在園林的設計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葉敏青,熊志堅,王會一,張雷.三維CAD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
[2] 包瑞清.計算機輔助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策略探討[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3] 侯碧清.“3S”在株洲園林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園林,2004.05.
關鍵詞:西方哲學,理性,邏輯性,規(guī)則式,自然觀,凡爾賽宮
中圖分類號:B0文獻標識碼: A
園林是人與自然溝通的一種藝術形式,只有熟悉西方哲學與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關系,才能更加了解園林的內涵及其發(fā)展。在探索園林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淵源上,分析古典哲學的特點,進而在哲學思想的指導下解析園林的造園藝術。
一.西方哲學思想淵源與特點——從認識自然到改造自然的理性自然觀
西方哲學思想淵源從古希臘古典哲學以本體論階段起,到近代哲學認識論階段。以自然作為研究的客體,人處于自然與人類世界之外,思索自然的存在,對待自然與社會。西方對理性的膜拜,對自然的征服欲,使得他們以人類和知識核心,突出對自然、世界本質的認識。
西方哲學思想的思維方式具有邏輯性,理性,合規(guī)律性,唯理美學性,追求幾何特性和比例性,用理性、“天人分離”自然觀改造自然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世界,認為“人定勝天“。西方傳統(tǒng)哲學以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自然界被分解成各個部分,自然界的各個過程被分解成不同的門類,以解剖學的手法進行分解和研究。理性的分析和精確性地實驗為科學思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理性分析對美學理解,在用精確明細的語言表達,轉換到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在技藝上更是通過“人工美”勝過“自然美”的理念完成藝術作品。
二.西方哲學思想與凡爾賽宮園林設計的關系——崇尚理性的科學自然觀
凡爾賽宮是規(guī)則式園林的杰出代表。規(guī)則式園林又稱作幾何式,對稱式園林。凡爾賽宮,設計思想以人為中心、以理性來認識和對待自然的哲學思想的影響,崇尚人是自然的主人,對園林側重于人為的加工,按人的意志進行改造,且符合科學規(guī)律性,人工之美處于中心地位,自然之美處于次要地位。他們注重幾何圖案的建構,到處呈現(xiàn)出平面的、立體的幾何形狀,一切景物,無不方中矩、園中規(guī),體現(xiàn)出精確的數(shù)的關系,追求人工之美、技能之美、數(shù)比之美。
三.西方哲學思想在凡爾賽宮園林設計的運用
1.空間布局上——科學自然觀在軸線邏輯對稱設計方法上的表現(xiàn)
凡爾賽宮布局采用中軸線布局思想,以坐西朝東的宮殿建筑為中心,構圖上幾何形,在平面上一字劃開,采用左右前后對稱的科學手法。強烈,明顯的軸線結構,產生了莊重、開闊、明確的景觀感覺。縱橫兩面三刀相互垂直的直線,控制全園布局構圖的十字架。主軸線再派生出若干次要的軸線,相互放射狀分布,成左右堆成。這就是黑格爾在論園林藝術時所講的“把自然風景納入建筑的構圖設計里,作為建筑物的環(huán)境來加以建筑的處理”。特別是由主體建筑引伸的中軸線成為整個園林布局的關鍵。
西方園林的空間布局和構圖突出特點就是以人工成分最重的建筑為主導,其他景物部分的安排都由建筑引導而展開和設置,整體上呈園林建筑化的態(tài)勢。這就是黑格爾在論園林藝術時所講的“把自然風景納入建筑的構圖設計里,作為建筑物的環(huán)境來加以建筑的處理”。特別是由主體建筑引伸的中軸線成為整個園林布局的關鍵。強調人對自然的征服力量,以“人定勝天”的自然觀來指導園林設計的西方,運用在幾何圖案和軸對稱關系處理建筑與園林的關系時,強調建筑的主導地位。
凡爾賽宮的軸線對稱設計園林設計形成于西方理性邏輯的自然觀。“哲學上的自然觀是指人對自然界的總體看法和認識,它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它包括人們關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規(guī)律、結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經過文藝復興藝術家,到近代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美學家,對形式美法則的探求連綿不斷。比例、對稱、均衡、和諧、秩序、變化、多樣、統(tǒng)一等形式法則,成為西方藝術家永恒不變的審美追求。在園林藝術創(chuàng)造中,尤為如此。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從數(shù)的關系上尋找沒得邏輯,在這種“理性”哲學思想的支配下,凡爾賽宮格局的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明晰性、精確性和邏輯性的特征。數(shù)學和幾何的審美思想在宮殿建筑和宮苑設計上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者還論證了理性的基礎、功能和作用,認為客觀世界是理性認識的對象,而不是信仰的對象,科學是發(fā)揮理性作用的工具和方法,科學對自然本質的認識和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會使人們在理性上獲得真理,行動上獲得自由。因此,凡爾賽宮空間運用一軸對稱科學技術方法,正是對塑造自然,支配生活環(huán)境進行理性藝術處理,突出了人為自然園林,強調了理性為基礎的認識在凡爾賽宮園林的造園技術上的科學之光。除此之外,對稱園林風格處理手法在理性的軸線分割上運用了對稱邏輯,這種對稱達到了質與量、有與無的美學力量。對稱邏輯是以對稱規(guī)律為基本思維規(guī)律,是思維內容與形式,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的對稱邏輯。
2.從造園要素布置上——邏輯對稱和幾何圖的完美體現(xiàn)
凡爾賽宮苑,南端是動物園,北段是特里阿龍殿。中央部分有一對水池,從這里開始的中軸線長達3公里,向西穿過林園。林園分兩個區(qū)域,較近的一區(qū)叫小林園,被道路劃分成12快叢林,每塊叢林中央分別設有回紋迷路、水池、水劇院、巖洞、噴泉、亭子等,各具特色,遠處的大林園全是高大的喬木。由于占地面積巨大,軸線較長。從造園要素的利用和處理來看,西方園林都采用規(guī)整式、幾何式、圖案式等方式,對地形、水體、造園要素進行人工化處理或再造,并不注意利用它們的天然形態(tài)和自然條件。如花木經過人工處理,建成整齊的花壇、綠籬、草坪和林蔭大道;水體經過人工再造,構成規(guī)則的水池、噴泉、瀑布和大運河。和此相匹配,各種雕像層出不窮,也是西方園林的重要景觀。
四:結語
西方哲學思想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人能通過理性的認識改造自然,體現(xiàn)以人為中心,創(chuàng)作出精確的規(guī)整的圖形構建。凡爾賽宮園林設計完美呈現(xiàn)了這一思想,將人為因素置于自然因素之上,讓自然服從人的安排,突出人工雕琢之美,以人工化的建筑和景觀代替天成自然之美。
參考書目:《中外造園史》張健
關鍵詞:植物景觀;自然式設計;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 言
隨著大量人口的涌入,各大城市因此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環(huán)境壓力。環(huán)境問題也隨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逐漸成為城市發(fā)展關注的焦點問題,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已被各國政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建設“花園城市”或把城市建在花園中的呼聲日趨高漲。植物景觀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是綠化的主體,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否優(yōu)良的基礎。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城市道路綠地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能構成多樣的園林觀賞空間,從而具有不同的景觀效果。人們心目中理想的城市道路空間的綠化往往包含著人類對自然的無限渴望,也是對城市工業(yè)化的抵抗。我國的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建設原則由原來的“安全、舒適、快捷、適當照顧美觀”改變?yōu)椤鞍踩⑹孢m、快捷、美觀”,這標志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觀的要求越來越突出。對于景觀的要求,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需求,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及行人由于速度的不同,對景觀的關注點不同,自然而然地對景觀的看法也不同。
1 植物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
1.1整體布局設計
傳統(tǒng)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思想本質主要停留在植物的配景設計層而,把園林植物景觀理解為園林景觀中的配景,過多地關注植物與建筑、山水、道路等元素的局部組合搭配關系,其注重小尺度的視覺藝術效果,忽略對園林植物景觀整體結構的把握,脫離了對場所整體的結構性理解。然而,隨著聊城陽谷風景園林研究領域的擴大,園林植物景觀也應從傳統(tǒng)的視覺領域延伸到其他區(qū)域、城市大環(huán)境等大尺度領域。用與以往不同的視角來構筑園林植物景觀體系,園林植物景觀的科學性不僅體現(xiàn)在對植物種植立地條件的科學選擇、植物群落的科學結構等層而,還應該體現(xiàn)在區(qū)域、城市或整體的科學布局結構上。
1.2植物空間設計
第一、圍合與邊界
當由植物作為營造單一空間的主角時,首先考慮的是一般營造空間的設計方法,即設計中常說的“金角、銀邊、草肚皮”原則,會有意識的把設計重點集中在空間圍合要素的布置上,即空間邊緣處理。空間邊緣的植物種植密度會根據(jù)需要選擇,部分邊界喬灌地被多層種植,以造成圍合度很高的空間效果;部分邊界則選擇高于視線的枝葉較為稀疏的花灌木或者干脆選擇喬木進行圍合,具有透景效果和增加層次的效果;部分邊界則直接利用低于視線的灌木及地被,不起到圍合空間作用,僅僅標示邊界的存在而己。如聊城陽谷花港觀魚雪松大草坪空間 (見圖1. 1、圖1.2).
圖1. 1聊城陽谷市外大草坪種植設計圖
圖1. 2聊城陽谷市外大草坪景觀
第二、尺度與視角
根據(jù)空間尺度量的規(guī)定性,植物選擇也會有尺度上的選擇。譬如根據(jù)視角變化的原則,設計的植物空間需要控制在某個視角內,則可以根據(jù)空間確定的長寬來計算出圍合植物的高度,由此確定植物選擇的標準之一。
第三、文化與主題
單一空間往往還會有景觀主題或者文化意義上對于植物選擇的規(guī)定性。譬如對某一營造目的是紀念某位高尚文人的空間,則需要選擇文化傳統(tǒng)中作為體現(xiàn)高尚品德的一些植物作為空間營造中的主角,這一些植物的品種和尺度就限制了空間的大小和氛圍。(見圖1. 3)
圖1. 3聊城陽谷柳浪聞鶯公園櫻花主題草坪
第四、點景與光影
再如某些植物空間中由于尺度較大,還可以有意識的營造一到數(shù)個樹島或孤植樹,作為空間中的視覺焦點與觀賞主景,增加空間的趣味性。這些樹島植物的位置類似與理水中小島的位置,會有一些原則。譬如不可放置于空間正中位置,會與邊界形式相呼應等。樹島植物尺度需要配合空間尺度,滿足視角變化與控制的要求。往往這些樹島或孤植樹也是空間的主題植物。
還有譬如作為空間邊界及中心樹島的植物種植還需要考慮光影變化的效果,可以由種植密度以及植物本身枝葉的疏密度變化來控制對于透光度的變化。這往往是營造空間趣味的關鍵所在。(見圖1. 4)
圖1. 4聊城陽谷杜鵑園草坪光影變化
2討論分析
現(xiàn)代城市園林立足點不僅僅局限于花草樹木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視覺美感,隨著我國城市的發(fā)展,園林設計的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創(chuàng)造出視覺得美感同時也要創(chuàng)造合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城市建設及環(huán)境建設加快前進步伐。
2.1 過分重視景觀,忽視生態(tài)效益
社會的進步與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現(xiàn)代化,人們的環(huán)境意識不斷的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已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個核心內容也越來越多的得到各到各界人土的重視,對園林的資金投入也不斷的增加,綠化面積越來越大但是大多園林設計太注重于前期的規(guī)劃、建設過程,而忽視后期維護,以致于導致園林綠化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造成過多的資源浪費。大部分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設備陳舊、養(yǎng)護被動,也有的只是會在檢查評比時或者出現(xiàn)問題時才臨時抱佛腳,疲于應付,而不能主動及時有效的對以建設好的園林綠化進行澆水、施肥、防蟲等養(yǎng)護管理,從而導致很多的綠化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很多城市缺乏專業(yè)養(yǎng)護技術人才及專業(yè)隊伍,資金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嚴重影響并制約了綠環(huán)養(yǎng)護工程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園林綠化不到位,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相關部門應聯(lián)系養(yǎng)護技術人員并成立專業(yè)的技術人才隊伍,建立完整的機制,做好前期建設,重視后期養(yǎng)護。
2.2 規(guī)劃設計理念小足有偏差
很多的城市園林綠化一味的追求形式、視覺感受,而忽視對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比如:城市廣場、公園等綠化側重于藝術及美化功能、品種單一,布置做作;有的只是在公共綠地以及住宅小區(qū)簡單的設置觀賞性草地或者樹木,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美化的效果,但是缺乏空間立體感、布局分散、不合理,結構脆弱。這些都會造成園林綠化的效果不能充分發(fā)揮,造成資源浪費。其中有些原因來源于園林設計,他們不負責,不顧實際不能客觀的設計,盲目的求新,不考慮單位的承受能力,也不管布置是否合理,只要設計出來了就可以了,不能夠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園林綠化設計項目,對設計方案的不進行科學性的論證,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并且不能保證設計的完整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麻煩。缺乏個性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因素。放眼看去現(xiàn)在的人們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整體風貌,到處仿歐式建筑的現(xiàn)象,使得整體城市街道失去了個性,在空間、色彩、材料、形式等諸多方面太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有的道路是無作用,而未加入規(guī)劃設計的道路根本不可控制行人踩出道路這樣使得整體的布局規(guī)劃設計不夠完善,問題不斷增加影響整個城市景觀的美感,效果大大下降。因此,園林設計們在設計的時候應從科學的角度去構思設計并做好預算考慮資金問題。要有自己的設計風格不能盲目的追求他人的步伐,要了解城市的發(fā)展歷史背景設計出符合城市的整體風格增加城市的整體美感,大大提升城市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
結論
優(yōu)秀的園林景觀是一張張城市名片。有道是“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以園林景觀作為依據(jù)理念設計城市的名片,讓很多園林景觀充當著城市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比如頤和園之于北京,避暑山莊之于承德,西湖之于杭州,鼓浪嶼之于廈門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優(yōu)秀園林景觀,突出每個城市個性及形象。這些園林或古樸,或現(xiàn)代;或雄渾,或靈秀;或凝重,或簡約,其間無不充盈著當前我國城市園林正處于全面建設階段,但諸多問題已嚴重阻礙了景觀園林設計的發(fā)展,我們應本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為本,不斷創(chuàng)新,適應市場,通過城市園林設計理念的改變,現(xiàn)代化管理手段的運用以及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等手段,從本質上改變城市園林設計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 姣. 園林設計現(xiàn)狀及問題思考[J]. 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 2010,(02).
[2] 鄧 華, 杜 威. 關于城市景觀園林設計的現(xiàn)狀與改進對策[J]. 民營科技,2011,(03).
[3] 蘇俏云. 以“人”為本規(guī)劃城市園林綠地系統(tǒng)──論中國城市園林綠地建設[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4).
[4] 金新瓊. 淺談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設計原則[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10,(10).
[5] 劉 洋. 淺談園林設計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契合[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 2010,(05).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