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分子生物學總結

分子生物學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分子生物學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分子生物學總結

分子生物學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鄭州師范學院校級課題項目(項目批準號:2012076)。

分子生物學技術是我國綜合、師范、醫藥、農林類院校生物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也是生命科學的帶頭前沿學科,課程地位十分重要。我校是一所師范類的本科院校,在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開設了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以及當前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的前沿領域。了解或掌握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及其研究方法對高級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理論知識抽象、有深度、內容多,而且教學時間短(54學時),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們最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名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的老師,就我院學生的情況在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的思路及對策談幾點看法。

一、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分子生物學課程特點

分子生物學是在生物化學的基礎上發展、向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拓展而形成的,是研究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間作用規律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這門學科的飛速發展,使人類從分子水平上真正揭開生物世界的奧秘,由被動地適應自然界轉向主動地改造和重組自然界[1]。另外,近年來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絕大多數都頒給了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研究領域,這表明了分子生物學在整個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分子生物學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分依賴現代化教學手段

分子生物學技術內容龐雜、抽象,較難理解,并且涉及大量的實驗技術和操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術是很難的,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隨著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該技術可將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將空間的、難以想象的內容具體化,還可以在課件中展示自然界的直觀現象、模擬實驗過程和再現研究過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但這也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效果,一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交流及互動的環節減少;二是學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大量的課堂信息。

2.理論與實驗教學比例失調嚴重

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是一門實驗技術類課程,在我國師范類高校中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實驗課時普遍較低,特別是處于本科發展起步階段的師范院校,實驗能力的培養得不到重視,特別是我院開設的這門課程,理論內容在一學期內都很難講授完,幾乎沒有時間安排學生實驗,更不要說讓學生系統的掌握一項分子生物學技術了。由于實驗課時很有限,很難保證學生對基本實驗技能的掌握,對理論內容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逐漸喪失。

3.綜合型和研究型實驗缺乏

綜合型實驗是將某幾個相關的實驗內容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型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而知識驗證型實驗主要是驗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分子生物學技術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僅能夠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固定的實驗操作進行培訓。目前,實驗課程的教學以知識驗證型實驗為主,缺乏綜合型、研究型實驗,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設計、自主解決問題等實驗能力。

4.實驗教學經費匱乏

學校每年都在擴招,我院每次上學生實驗課實驗室內人數都在25個左右,又由于實驗經費很有限,而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用的儀器設備、實驗耗材和試劑都比較昂貴,根本無法讓每一位學生都進行實驗操作。結果導致實驗課上只有幾個學生經常動手操作,其他大多數學生坐等結果,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實驗能力培養目標

分子生物學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不僅應掌握重要的理論知識,而且應掌握一些實驗技術,更重要的是具備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單靠理論教學無法完成,必須將實驗教學納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將理論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使理論內容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專業應用能力,逐步建立獨立的科研和工作方法,為繼續深造發展和將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本課程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教學實踐。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實驗項目和課程設計分階段完成,以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為基礎,循序漸進地構建分層次的能力,由淺入深地不斷提高。

三、分子生物學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1.充實理論內容,采用互動式教學法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理論、新成果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敏銳把握學科發展前沿并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有一種開放和發展的心態[4]。另外,只有與人類自身密切相關的知識,才能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才能變灌輸為啟發,同時也才能使該課程為社會科學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與疾病發生原理、藥物和保健品開發、個體發育、生殖健康、生產生活和生活質量等有關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內容,讓學生覺得這門抽象的課程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方式上可采取課堂討論、提問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同時與講授教材、新進展專題系列報告的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課堂討論與課堂提問的互動式教學可以將分子生物學技術理論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同時將學生分成相應的組,每組同學準備一部分的內容,也可以讓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章理論內容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報告,并選擇在課堂上向全體同學講解該部分內容,其他同學就該部分內容提出問題,所提問題由該組同學回答,不能回答的問題下一次課回答,最后由教師解答疑問并總結

2.增加實驗課時數和教學經費,充實實驗內容

增加實驗課時數,是進行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迅速,運用廣泛,是生物技術類學生進行實驗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課時數而言,根本無法滿足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需要。增加課時數,一方面可以適當增加些基礎性實驗,讓學生學會分子生物學技術常規儀器設備的使用、試劑的配制及一些基本的實驗方法,例如:基因克隆涉及的核酸提取、PCR、凝膠電泳等;另一方面教師可根據自己科研項目引導學生設置一些探究性實驗,讓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自擬實驗方案,制定技術路線,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撰寫實驗研究報告,這樣有助于學生科技創新實驗活動和自主能動性的發揮。

但是,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耗材以及試劑都比較昂貴,目前的實驗教學經費不足以滿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操作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一要積極申請實驗教學經費,使學校加大對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二每次進行實驗準備前,可以通知學生,讓無課并且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準備工作中來,使學生既可以熟練掌握儀器使用及試劑配制,又可增強其責任感,使其在進行實驗時,能更加珍惜實驗儀器和試劑,認真做好實驗。

3.科研課題和實驗教學緊密結合

高校要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是關鍵。將科研課題以及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驗教學,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科研動態及科研成果,提高學生對科研的興趣,為其今后的發展方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5]。本院有多位教師承擔著校級、省部級及國家級科研項目,可以讓有科研課題的教師帶領一部分學生做科研,使學生熟練掌握與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基本實驗方法的同時,建立科研思維。這樣,可以真正做到實驗教學緊密聯系科研,以科研促教學,使學生參與到科研中,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又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掌握實驗技巧以及實驗以外的其它知識技能。

4.培養學生閱讀文獻的習慣

查閱有關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新進展的文獻,通過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感受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培養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使其了解當今生命科學發展的進展和熱點問題。向學生介紹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領域一些重要的期刊,比如英文的期刊Pubmed (http: / / ncbi.nlm.gov/pumbed),Science Direct電子期刊(http: / / sciencedirect. com),Wiley Inter Science電子期刊(http: / / interscience. wiley. com/ journal finder. html)等;還有一些中文的期刊: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萬方數據庫等,選擇代表性的數據庫給學生演示一下如何查文獻,尤其是自己對某方面研究感興趣的文獻,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搜集學習資料的手段。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仔細閱讀并逐漸地提煉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對學生以后畢業論文和進行科學研究論文的寫作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5.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教師對所講授課程進行考核是衡量學生對知識內容掌握情況的一種基本方法。考核方式多種多樣,但怎樣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起到衡量學生對一門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為了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平時不努力,考前突擊的情況,我們增大了平時成績的比重(30%)。平時成績由聽講、回答問題、作業、查閱文獻資料的總結報告4個方面組成;由于平時成績所占總評成績比重較高,學生上課聽講大都認真專注,每次理論課后學生都按時復習課堂講授重點并按時完成作業;實驗的設置也增進了學生對分子生物學技術部分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近5年的考試成績來看,學生對本課程要求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有較大提升,且對基本實驗技術理解更加深入。

四、結語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師的理論和實驗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論教學可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知識內容,實驗教學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和創新能力,因此加強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扎實的生物技術技能的立足點。本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僅對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經驗,如何順應分子生物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仍需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思考。

參考文獻:

[1]朱玉賢,李毅.現代分子生物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

[2]王玲,秦永燕.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8(4):99-100.

[3]鄧磊,趙文吉,胡德勇.遙感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教改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2 NO.07,136-137.

[4]范純新,郭弘藝,唐文喬.細胞生物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思路[J].中國校外教育,10/2011,76,112.

分子生物學總結范文第2篇

分子生物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中分離出來之后,發展極其迅速,應用前景極為廣闊,學科之間彼此的交叉性和融合性越來越強,隨著分子生物學新技術不斷融入醫學研究領域,尤其在癌癥治療與靶基因藥物開發、流行性疾病預防、新型疫苗開發和應用、遺傳性疾病發病機制探討等方面都彰顯了巨大優勢。因此,醫學類院校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知識和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期待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和理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但對于中醫學專業學生來說,現代生物學知識相對欠缺,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尤其將分子生物學知識和技能與中醫理論進行融合、滲透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使學生用分子生物學知識聯系專業實際,開闊專業視野,提髙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中醫學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的重點。我們承擔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預防醫學等專業的分子生物學理論與實驗教學任務,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從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入手,探索中醫學專業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模式,現介紹如下。

1全面把握教材,認真備課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整個教材反映了內容新穎性、理論抽象性和實驗條件要求苛刻性。教師在接受教學任務后,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除“吃透”教材上的主要內容外,還要抓住章節重難點,根據專業特色,找到分子生物學與中醫學專業的結合點。翻閱大量與授課內容有關的參考資料,掌握學科發展新動態,寫出詳細講稿,制作簡單易懂的幻燈片,配備典型的標本,展示典型照片和掛圖等,合理安排課件內容和各教學環節時間,在每次上課前列出提綱,使每一次課的內容安排井然有序,突出重點和難點,體現科學性、專業性、生動性和易懂性。

2探索教學規律,講究教學互動

教學是一個知識綜合展現的過程,要不斷探索教學規律,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要不斷把新的教學手段、思想和理念貫穿到教學中;教學是一個多技巧并用的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變強制接受為自覺接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乏味學習為興趣學習,變灌輸為啟發,變督促為引導,從“讓我學”變為“我要學”。在教學過程中學會當一名演員,用誠懇的態度、飽滿的熱情投入每一次課,語言要通俗、生動、形象,聲音要洪亮,語氣要抑揚頓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當一名指揮官,要統籌全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預可能出現的情況,從容駕馭課堂教學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會當一名藝術家,隨時洞察學生思維變化的態勢,善于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把教學藝術滲透于教學的每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學會當一名引路人,不斷把科研中取得的新成果與課程內容銜接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科研前沿與所學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感悟出科學創造的技巧和著眼點,激發自身思想創新、知識創新。例如,在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講到DNA雙螺旋結構時讓學生聯想麻花,在講到蛋白無規則卷曲時讓學生聯想廚房使用的鋼絲球。同時,給學生提出問題:中西醫結合有什么意義?中醫五行理論與基因表達調控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有什么聯系?分子生物學技術與中醫診斷技術的互補性在哪里?盡可能讓學生結合專業,聯系實際,拓寬思路。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多種授課形式。例如,選取合適的內容讓學生試講,其余學生提問,教師點評;讓學生根據已學內容寫小論文,總結內容之間的聯系,并結合專業闡述這些理論的實際應用;圍繞授課內容提出熱點問題,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查找資料,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例如可提出以下問題:轉錄和翻譯的關系?中藥對生物信號傳遞影響的路徑和關系?中藥多靶點、多路徑和多方位作用與信號傳遞的關系?

講授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思維變化,用積極的心態精心設計每次課,提高教學效果。

4將科研體會與學術報告融入課堂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理論和實驗操作之間有密切聯系,許多理論來源于實踐。結合科研過程中的PCR技術、回收、轉化、藍白斑篩選等,給學生闡述核酸結構、DNA復制、RNA轉錄、蛋白翻譯、細胞信號傳遞等,會使學生對相應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

在教學過程中抽出幾個學時,采用講座的形式將分子生物學一些前沿知識介紹給學生,如“糖尿病的發生分子機制與中醫療法”、“PCR真的是魔鬼嗎?”等,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激發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興趣。

5考核要全面,評估要綜合

考試是考查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堅持將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注重平時考核,包括出勤、課堂發言、討論、作業、講課、實驗操作等多項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中醫學專業的特點布置作業,對學生的每一份作業都認真批改;結合中醫學專業和分子生物學知識在課堂提問,對學生課堂發言和討論發言的情況做詳細記錄。實驗過程中,通過抽查學生的預習報告、隨機提問、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和查看實驗結果等方法對學生的實驗打分。制訂多種考核方案,在期末考核中,除了閉卷考試,還增加了分子生物學與中醫學知識的小論文寫作。

分子生物學總結范文第3篇

1制定合理的帶教計劃,重點明確

實習學生在本院實習分子生物學的時間為4周。由于實習時間較短,帶教老師應首先制定合理的帶教計劃,便于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掌握實習內容。在制定帶教計劃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學科的大綱要求,還應結合歷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驗室的基本情況,制定最合理、最貼近實際的帶教計劃。由于本實驗室開展的檢驗項目較多,而學生實習時間較短,實習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帶教計劃中將帶教內容分為4個類別,即熟練掌握、基本掌握、熟悉和了解。例如,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分區制度、工作流程、乙型肝炎病毒DNA檢測等納入實習生應熟練掌握的內容。有側重點的帶教可以讓實習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牢固掌握常用檢測項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臨床意義等,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由點到面地進行分子生物學檢驗知識的學習。

2注重崗前教育,樹立整體意識

為引導實習學生轉變角色,保證實習質量,崗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對設備、環境和操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實習學生進入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前,應首先對其進行崗前教育,包括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基本情況、分區制度及相關工作流程等。并且要求學生實習前仔細閱讀實驗室管理文件和標準操作規程(SOP)文件,著重學習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各區的工作制度、各項目檢測操作規范、質量控制、生物安全防護及標本接收、處理和保存等內容,使學生對實驗室工作有初步的認識。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帶教老師應首先引導實習學生按照區域流向制度依次參觀各實驗分區,系統地向其介紹各檢驗項目的檢測原理及臨床意義。然后,根據帶教計劃的側重點,選擇常用檢測項目,結合項目介紹主要相關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日常保養及記錄登記,讓實習生樹立整體意識,對實驗室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3加強操作訓練,培養質量控制理念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速度較快,學生在校園內依靠有限的教學設備和較少的實驗課時難以掌握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技術。因此,實習學生在進入臨床實驗室后,對很多儀器設備較為陌生,操作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規范之處。再加上分子生物學檢驗對實驗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使其不斷進步。首先,帶教老師必須從最基本的實驗操作出發,邊操作示范邊講解相關知識,重點強調操作要點和關鍵步驟,指出注意事項并說明原因。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帶教老師在旁給予指導,并當場糾正操作中出現的錯誤,讓學生記憶深刻。通過操作示范和指導,帶領學生逐步完成規定的實驗操作項目。此外,帶教老師應盡量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項目的檢測操作步驟和操作規范,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準確的檢驗結果是檢驗醫學的生命。檢驗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會對患者診治產生影響,甚至引起醫療糾紛。分子生物學檢驗是繁雜有序且細致的工作,從標本接收、標本前處理、DNA提取、擴增分析到報告發放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得有誤。因此,帶教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的質量控制理念。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需要根據崗前教育的內容,對各個操作環節的影響因素進行細致分析,并向學生講解相應的質控措施,重點說明標本質量判斷標準、實驗操作規范、儀器設備校準、質控參數設定、結果處理、報告審核與簽發等內容。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帶教老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對學生嚴格要求、持續關注,一方面保證檢驗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4科學考核,嚴把實習質量

在學生實習期滿時,應按照要求對其進行考核。本實驗室對實習生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考核內容包括如下兩方面。(1)基本操作考核:實習生需獨自完成規定標本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檢測。帶教老師根據學生的操作流程、操作規范程度、檢測結果準確性進行打分。(2)理論考試:內容涉及分子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實驗室分區、標本采集及保存、質量控制、常用檢驗項目的簡要操作流程或項目檢測的臨床意義、污染預防措施等。通過考核,帶教老師能了解實習學生對實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實習學生掌握不佳的知識點再加以指導,為保證實習質量把好關。

5引導學習前沿知識,培養科研思維

由于教材更新一般都滯后于學科的發展,因此為了彌補分子生物學教材和臨床實踐應用脫節的缺陷,帶教老師還應盡量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相關前沿知識,提倡學生廣泛搜集、閱讀文獻和專業書籍,使學生能夠了解最新的學科進展。當然,這對帶教老師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為學生做好表率。此外,學生實習期間還需完成畢業論文,對于承擔畢業課題指導任務的帶教老師而言,還需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如果條件允許,帶教老師可以讓學生參與相關科研課題的研究,使其能夠在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通過搜集、整理文獻鞏固基礎理論知識,了解新的研究進展;通過實驗設計熟悉和掌握多種實驗方法;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高科研寫作水平。科研和教學相輔相成,既豐富了分子生物學帶教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6小結

分子生物學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醫學生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必修課,但大多數學生反映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晦澀難懂,理論性強,抽象,不好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結合目前互聯網+時代的形式,淺談互聯網模式下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改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在生物學以及醫學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它為醫學生后續的基礎醫學以及臨床醫學相關課程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持,但由于這門課程內容繁多,理論復雜,抽象難懂,是歷來廣大師生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和難題。加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知識,新技術迅猛發展,因此有關這門課程的教學就有必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革。

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特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的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動物、植物、微生物及人類)的化學組成、化學反應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從分子角度用化學語言來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即研究生物體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以及遺傳信息傳遞的分子基礎與調控規律)。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

現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互聯網發展迅速,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互聯網+不會取代傳統教育,而且會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那么在這種新形勢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可以結合傳統教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深度改革。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高素質教學團隊

教學隊伍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課程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1),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必不可少。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可根據實際情況對青年教師進行系統培養,可在老教授的帶領下,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授課技巧,比如開展集體備課,開設公開課等,在此基礎上構建一支高素質教學團隊。

(二)優化更新教學內容,構建全面知識體系

社會在發展,作為科技前沿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尤為迅速,因此,知識在不斷更新,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時刻關注科技前沿,緊跟科技發展,將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引入到現有的教學內容中,不斷完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接觸更廣更前沿的知識,使課本永不落后!

(三)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尤其在互聯網信息時代,這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緊跟時展,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根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特點,有針對性的使用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聽懂,學會,會用!下面就根據教師上課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生們課后的反饋,再結合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總結出幾種貼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1)制作精品課程。根據學生的課后反饋,學生希望能夠在課下提前有目的的預習新內容,復習學過的內容,并希望能夠進行自測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鑒于此情況,可以制作精品課程,將課堂上所講內容制作視頻,并上傳PPT課件和自測題,并且把最新科技動態以及相關臨床案件放在精品課程里面,方面學生進行課下學習和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2)開展臨床討論課。根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特點,這門課程是屬于一門基礎學科,其他專業課的學習無一不用到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而且現在很多疾病的發生,診斷和治療也都用到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所以有必要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實際臨床聯系起來,這樣既加深了理論課上知識的理解,又聯系了實際臨床,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應用,同時,這也要求授課老師平時多注意臨床案例的收集,以便能夠在臨床討論課上和學生進行討論分析。(3)制作微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以及學生們的反饋,將課堂上所涉及到的重點、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根據自身情況來學習課堂上的重點難點知識,把一個大課堂分解為若干個小課堂,方便學生學習,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4)制作動畫圖片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論知識抽象難懂,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可以將課堂上難理解的知識制作成動畫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方便學生理解,另外也可將抽象的知識制作成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內容。(5)開設創新性實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不僅是一門理論課程,還有一些實驗內容,傳統的實驗都是一些驗證性實驗,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這是不夠,我們要培養的是創新性人才,因此,可以通過開設創新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自己設計實驗,然后動手操作,遇到問題自己查閱文獻解決,開動大腦,進行創新性實驗。(6)增設移動終端。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讓學生學會,會用,所以教師要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方式,目前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為了更貼近學生的要求,可以制作一些課程的相關移動終端,比如現在普及的微信,那就可以開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信公共號,讓學生關注公共號,然后定時推送一些課堂重點難點知識,也可以推送課程相關的課外知識以及科技前沿動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任重而道遠,在新形勢下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根據學生的特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知識體系,改進教學方法。

作者:王亞娟 王斌 單位: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分子生物學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SWOT;對策

1.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全國高校近年來紛紛嘗試新的辦學思路和方法,雙語教學由于其特殊的教學模式和與國際接軌的顯著特點也成為近幾年各高校紛紛設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許多學生和家長都被這個新名詞所吸引,雙語專業成為許多學生和家長追逐和向往的專業。同時雙語教學的開展也是學生后續科研以及國際交流的必然手段之一。本文針對如上背景討論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嘗試,旨在分析現階段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未來教學設置的可持續發展。

2.分子生物學開展雙語教學的SWOT分析

對比國內分子生物學漢語本科教學,從雙語教學的內部及外部影響因素對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做如下分析:

2.1 優勢 (Strength)

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通過中西教學理念的結合提高分子生物學理論基礎教育。國內分子生物學基礎教學對原理的講解普遍較生硬,體現在教材上是教材表面上看涵蓋很多知識點,但對分子生物學歷史和分子生物學基本原理簡單介紹之后,將側重點放到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的傳授方面,對分子生物學概念框架、分子生物學基本理論沒有深入的講解,也沒有舉例進行闡釋;體現在課堂教學上也是如此,由于學時有限而需要介紹的內容偏多,因此對原理的講解也較簡單,這明顯不利于培養初學者的分子生物學思維,也不利于提升初學者學習分子生物學的興趣。

2.2劣勢(Weakness)

雙語教學缺乏成熟的教學模式。據調查目前雙語教學主要采用的模式有英文課件、英文講授,英文課件、英漢雙語講授,英文課件、漢語講授,英漢雙語課件、英漢雙語講授,英漢雙語課件、漢語講授等多種,并且有些學校對于雙語講授進行了規定,規定了英文講授和漢語講授的比例。針對教學模式的調查結果是,學生對已經開設的雙語課程中,哪種模式最易于接受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英漢雙語課件、英漢雙語講授的學生比例最高,占到33.83%。

2.3 機遇 ( Opportunity )

分子生物學的國際交流為雙語教學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具體的課程開展尤其是學生后期發展需求方面均離不開對本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包括高等級文章的閱讀、高等級會議交流需要等方面。因此,從客觀教學需求以及主觀學生知識體系完善方面均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4 挑戰 ( Threat )

施教者的綜合素質不高制約著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一般說來,高校教師在學科安排上具有比較寬泛的專業自,教師的專業自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是否有能力。同時,受教者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也影響著雙語教學的開展。據調查,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理解不盡相同,有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全英教學,應該全部由外教來授課,全部運用國外教學方式方法;也有學生持不同看法,認為雙語教學即將專業知識翻譯成英文講解等觀點都存在。且雙語授課班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對雙語教學有抵觸情緒,認為教學效果不理想,自己的英文基礎和專業基礎都較差,看不懂英文教材,聽不懂英文講解,一些學生還陷入了英語也沒有理解,專業知識也沒有掌握的窘境。

此外,缺少成熟的雙語課程教材使雙語教學缺少依據。雙語分子生物學教學教材的缺乏也成為困擾其開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國教材市場中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材也有一些,但多數為影印教材,真正適用于雙語教學的很少,教材的缺失不僅給教師教學帶來困難,更給學生學習帶來阻礙。

3.構建基于CACR模式下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嘗試

筆者通過幾年的雙語教學實踐,摸索和實踐了一些教學方法,認為雙語教學需要做好幾個結合,才能發揮優勢、化解劣勢,真正促進其改進和完善及持續發展。

3.1 雙語教學應做好兩種語言的充分結合(Combining the two languages)

雙語教學中如何結合英漢兩種語言使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教學中可以采用雙語課件,雙語講授的方式,并且雙語授課不應拘泥于授課語言的比例,授課語言的比例應根據課程特點和授課對象的特點來決定,如:對于一本班學生,如果學生語言基礎扎實,可以在教學中加大英文運用的比重,多用英文講授;但如果授課對象是項目班學生,一般應加大漢語授課比重。另外,對于那些用英語解釋會更加清晰、準確,更利于學生理解的定義、概念、例題,就用英文講解,而一些用中文講解更易于理解的知識點就用中文講解,語言的比例應靈活掌握,語言的結合自然流暢。

3.2 雙語教學應著重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Applying western theories to the China details)

教學內容的結合主要指教學應結合中外分子生物學教學內容的精華,,教材也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可以按照中西結合的思路編制特定的雙語教材,以滿足實際需要。

3.3中外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恰當結合(China-foreign perspectives & methods)

(1)恰當地結合國外原理和我國技術教學方式。將我國側重分子生物學思維教學的優勢與我國側重技術操作教學的特點有機結合,雙語教學究其根源其實是為了借鑒國外先進的理論、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所以,雙語教學應立足于國外的理論,在清晰介紹原理的基礎上,展開分子生物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介紹,并輔之以大量的練習,使學生在確立分子生物學思維的基礎上,練習分子生物學實務和操作。

3.4 與相關課程的巧妙結合(Related the accounting courses with pertaining courses)

雙語課程的順利開展和相關課程的設置也有密切的關系,合理設置分子生物學學雙語課程的前置課程(prerequisites),在開設雙語分子生物學課程之前,可以開設分子生物學史及分子生物學專業術語課程,講授專業術語,為分子生物學課程做前期鋪墊,使分子生物學原理變得更易于理解,便于課程的銜接,使分子生物學雙語課程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

4.總結

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展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無論是從教師的個人素質、學生的平均水平、教材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規劃等諸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過相關配套課程的開展以及教學內容的革新來完善整體的雙語教學體系,為今后雙語教學的展開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王憲平. 課程改革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59.

[2]史鋒. 雙語教學在中國實行的逆向思考. 中國大學教學. [J]2011(8):17-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潮州市| 昆明市| 碌曲县| 新源县| 西城区| 柯坪县| 临澧县| 班玛县| 遂平县| 新疆| 互助| 漳浦县| 阳高县| 广昌县| 屏山县| 无极县| 临安市| 汉川市| 南漳县| 曲周县| 游戏| 松阳县| 张掖市| 遂川县| 砚山县| 蒙自县| 右玉县| 靖安县| 平谷区| 雷波县| 柘城县| 台东市| 乡城县| 安福县| 永胜县| 霍林郭勒市| 社旗县| 揭西县| 老河口市|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