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圖式理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關鍵詞:圖式理論,聽力教學,教學模式
1. 引言
近年來,聽力能力越來越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關注,聽力教學也受到普遍的重視,但是聽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英語聽力已經成為制約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如何進行有效地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已成為眾多學者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將以圖式理論為基礎,分析圖式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探討以圖式理論為中心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旨在探究有效的聽力教學模式。
2. 圖式理論與聽力理解
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圖式這一概念,他認為圖式是連接概念和感知對象的橋梁。英國心理學家巴萊特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圖式理論,并將其應用于心理學研究。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在20世紀80年代將圖式發展為較為完整的理論,他認為圖式是一種記憶結構,是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素,包括語言、文化等多領域的信息知識,同時包括已經形成的神經反應模式。圖式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對新事物的理解由大腦中已存在的圖式來決定畢業論文ppt,輸入的信息需與這些已經存在的圖式相匹配。
在聽力教學中,圖式主要分為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主要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基礎語言知識,是理解聽力的基礎。學生若缺乏這些最基礎的語言知識,聽力理解就無從談起。內容圖式是指文章的主題,主要指材料的內容范疇。英語聽力中,很多對話來源于日常生活情景,如餐館、機場等。在這些典型的場景中,對話雙方的關系以及說話人的行為方式應該是相對固定的。這種日常生活常識儲存在人的大腦中即為圖式模型。一般說來,對文章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文章主題的了解程度。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
根據圖式理論,聽力材料的信息處理主要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涉及到語言圖式,強調語言基本功的作用。其具體方式表現為:辨音及語法句法分析等。“自上而下”的方式主要涉及到內容圖式,強調高層圖式的運用。從高層出發,以背景知識為先導來探究語意,利用所知信息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然后通過證實或者是否定后再次預測與證實。在具體的聽力過程中,聽者在運用語言圖式處理輸入信息的同時,利用原有知識去預測話語內容,并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來驗證或者修改假設,重新構造與聽者原有知識結構相吻合的新信息,最后完成信息處理,和對語言的理解。
3. 圖式在英語聽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圖式活動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來分析聽力材料,使理解更快、更全面、更準確。當根據所激活的圖式對材料進行總體預測時,聽者首先聯想到的是材料可能涉及的主要內容,因而就直接進入對材料內容的整體理解,從而彌補了僅采用自下而上方式所帶來的只抓住細節的情況,使聽者更關注內容的中心思想、觀點等深層次的內容,使理解更全面。
3.1 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和集中
Underwood指出:激活相關的已知知識和已知語言規則,縮小了學習者所希望聽的范圍而將注意力集中到題目上來。聽者在聽力過程中會依據大腦中已存在的圖式集中注意力重點關注關鍵信息,對聽力內容進行初步篩選cssci期刊目錄。相反,如果大腦中沒有相關的圖式為語篇理解作向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難以形成準確記憶,從而影響與聽力材料的理解。
3.2. 有助于上下文的推測
摘要求時畢業論文ppt,聽者就很快理解文章,理解加深,速度加快。如果不能激活所需圖式,讓聽者毫無準備地直接進入聽力理解狀態,就會使理解變得相當困難,因為聽者難以在一時使他們所接收的信息與頭腦中已有的圖式即背景知識相對應,更難于調動相關圖式來幫助理解。
3.3 減輕學習者的焦慮程度
圖式的激活是聽前階段的心理準備,有利于減輕學習者的焦慮程度。聽力不同于閱讀理解,聽力是轉瞬即逝的。這也是很多學生在聽力時會感到焦慮的原因。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緊張、疲勞、焦慮都會影響注意力集中,因而必然影響聽力理解,它們主要是因為害怕聽不懂,對所聽內容無思想準備而造成的。圖式的激活指出了聽的方向、可能涉及的知識和縮小了聽的內容范圍,故能使聽者緊張害怕的程度得到緩解,從心理上增加了聽懂的信心。因此,運用圖式理論有利于減輕學生焦慮程度,提高聽力水平。
4. 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聽力教學新模式
基于圖式理論的聽力教學模式重視具體的聽力教學過程,將結合圖式理論從聽前導入、聽力理解和聽后鞏固三個階段加以論述。
4.1 在聽前導入階段有效激活圖式
在聽前導入階段教師應幫助學生激活學生所儲存的圖式。通過激活所需圖式,幫助學生將該圖式作用于新的場景信息,提高聽力理解。圖式被激活后,對聽力內容進行預測。在聽前導入階段,利用圖式的預期作用,通過輸入的視覺信息,如文章的標題等,采用提問和詞匯提示等教學方法激活圖式,或建構新的圖式。例如,聽力材料中出現Halloween這一單詞。由于學生對這一西方節日不是很熟悉,老師可以對Halloween這一節日加以介紹,使學生了解Halloween這一節日的相關情況。有助于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可提高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
4.2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綜合運用聯想推理
在聽力理解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信息處理模式,并運用聯想和推理,通過問題中的選擇項、聽力材料的關鍵詞匯來激活相關圖式,聽辨出關鍵詞和關鍵句,識別重要細節的信息,以達到正確理解文章的主旨及細節的目的。
4.3在聽后及時鞏固擴大圖式儲存
聽后鞏固階段主要指理解活動和評價活動。理解活動主要是指對語言本身及聽力材料的理解,評價活動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自我評價策略。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畢業論文ppt,如提供圖片等,讓學生復述所聽內容,將口語的操練和聽力理解結合起來。在聽后建立圖式非常重要,在聽力完成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以新圖式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有效擴大了學生大腦中的圖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5. 結語
圖式和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將改變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觀念,為聽力教學帶來新思路和方法,為改變聽力教學模式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聽力理解過程不是單純的解碼過程,而是解碼過程和意義再構建的有圖式等多要素參與的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聽力教師不僅需要儲備語言知識,還應儲備文化背景知識,在大腦中建立大量的圖式,并且做到語言圖式知識和內容圖式知識并重,及時激活、補充和更新學生的大腦中儲存的圖式,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Anderson, A. and T.Lynch,Listening[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Carrel, P.L. Schema Theory and ESL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1983(12)
[3]賀玲.英語聽力理解的圖式制約[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6)
[4]史旭升,呂艷萍.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5(8)
[5]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2(10).
[6]翟麗霞,劉文菊,李志遠.英語聽力教學中圖式的有效激活與補充[J]. 山東外語教學, 2007(3)
關鍵詞:圖式理論 英美文學 問題 應用
一、項目研究背景
(一)國外研究現狀
對于圖式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18世紀康德論述了圖式的哲學意義,他認為,一個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時候,只有把它們同這個人腦海里的固有知識聯系起來才能產生意義概念。20世紀初,格式塔心理學家們以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將圖式概念引入心理學。20世紀30年代試驗心理學家巴特利特有關記憶的研究被看成是圖式理論所賴以建立的經典探索,為圖式理論的產生及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國智能專家魯梅哈特(D.Rumelhart)對圖式做出了全面系統的闡釋,他稱圖式是“構筑認識的建筑模塊”,由常量和變量或稱空位構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用于研究閱讀理解心理過程的理論,即圖式閱讀理論。
20世紀80年代,圖式理論已經發展成為閱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式理論清晰地指出人們通過激活他們頭腦中相關的圖式來理解新信息。很多心理語言學家開始將圖式理論使用于外語教學,用來解釋外語學習者的心理語言加工過程。例如Patricia L Carrell的論文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 or Background Knowledge,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英語教育界引進圖式理論的時間較早,研究范圍也比較廣。目前國內關于圖式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語閱讀,寫作,聽力,幼兒教學以及教材編寫等方面。
例如:英語閱讀方面,《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鄭文英,2009)中指出影響閱讀效率主要有四個因素:語言圖式、內容圖式、修辭圖式和閱讀策略。《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宋娟娟,2010)中指出背景知識的積累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激活相關圖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聽力方面,《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周相利,2002)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新聞廣播聽力對策》(孫美娟,李東東,2011)詳細解讀了如何在新聞聽力教學中構建圖式,激活圖示和重建圖式。
二、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土壤。盡管世界一體化的趨勢正逐漸加強,但不同地域間的文化差異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分歧仍然普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才能實現彼此間的有效溝通和理解包容。英美文學課作為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知識課程,從文學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西方社會文化和人們的生活狀況。為我們了解西方歷史文化價值觀及風土人情,增進對西方社會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根據200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所述,“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然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21世紀,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商務英語、經貿英語等實用英語課程應運而生的同時,英美文學逐漸走向了邊緣化。不僅如此,學生在學習英美文學的過程中也遭受了種種困惑。為此,我們結合目前英美文學的教學現狀,以及學習英美文學的必要性的客觀要求,開辟出了一條學習和掌握英美文學的新道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圖式理論運用到英美文學的學習中去,是我們項目的一大亮點。
項目特色:
(一)選題具有較強針對性。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此項目結合了小組成員對英美文學學習的切身體驗,針對學習中切實存在的弊病和誤區,在對圖式理論進行了深刻研究的基礎之上,建立學習應用模型,并將其運用于創新實踐。加之國內關于圖式理論在英美文學上的運用研究較少,從而使我們的調研更具前瞻性,創新性和實用價值。
(二)學科交叉,視角多樣化。項目研究與心理學和教學法等眾多學科相結合,為研究提出創新性和建設性意見的目的的實現提供了現實可能性。我們的項目充分利用心理學對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研究優勢,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探索圖式理論在英美文學中的應用,并結合了教學法中對學習程序的科學研究及對教育目的和學校課程的分析探討,研究英美文學學習領域的獨特學習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項目研究的綜合性和科學性。
項目創新:
(一)學習模式的推廣與創新。本項目從研究圖式理論在英美文學中的運用這一課題出發,積極探尋英美文學與其他英語課程在運用圖式理論進行教學的相似之處,推廣借鑒圖式理論在其他英語課程中的應用模式,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屬于英美文學課堂的獨特的圖式理論應用模式。
(二)理論聯系實踐。項目成果模型可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將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在圖式理論指導下進行主動性的英美文學課程學習提供范本。
參考文獻:
[1]王照巖《圖式理論指導“英美概況”教學的探索》(文獻標識碼:A)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年第5 期
德國地理學家赫特納在《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一書中指出:“地理課程應從鄉土志開始”[1]。我國近代地理學和地理教育奠基人竺可楨也強調:“是故教學地理,開始必須自本土地理著手”。由此可見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并沒有開設鄉土地理課程,即便有此門課程,其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也很單一。表面看起來,鄉土地理教學對專科學生的作用不大,但實際上,鄉土地理具有實踐性、知識性和教育性等特點。對于學生來說,鄉土地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學校所在地的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掌握基本技能和科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愛鄉愛國情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點。對于教師來說,由于部分鄉土知識是學生熟悉的,如果教師簡單地照本宣科或機械灌輸,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果較差。因此,鄉土地理教學要求教師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理論+實踐”方式在鄉土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鄉土地理教學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如校本課程、選修課程、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無論哪種教學形式,都要在結合理論授課的同時,重視實踐教學。地理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給學生傳授鄉土地理知識,使學生獲取鄉土地理信息,并了解、認識和研究“家鄉”[2]。鄉土地理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走出課堂、走進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實現通過鄉土地理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理論+實踐”教學方式符合鄉土地理教學的總體要求。鄉土地理教學的總體要求:一是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鄉土地理理論知識;二是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實地考察等,使學生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三是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基本技能,如收集統計數據、分析圖表、繪制地圖、合作探究等方面技能;四是在鄉土地理教學的全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愛鄉情感和地理觀點的培養。“理論+實踐”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多傾向于實踐式的學習方式,如專題探究、小組活動、實地考察、野外調查和參觀訪問等多種實踐活動。有效的實踐活動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4],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理論+實踐”教學方式的實施策略
1.理論教學與基本技能的訓練
《地理教育國際》以法律形式制定了國際地理教育的標準與指導路線,它為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見。《地理教育國際》在其所列出的地理技能方面的目標中提到:要學會利用以文字、數據和符號等形式表達的資料,包括圖表和地圖等[5];要練習實地考察、繪制地圖、運用統計數據等,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繪圖技能是地理基本技能之一,通過繪圖,學生熟悉地圖、認識地圖、運用地圖。在鄉土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選取鄉土素材逐步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以地圖教學為例,面對地圖時,常常有學生無法辨別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為此首先進行理論教學。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邊播放PPT,邊講解地圖三要素。教師可以利用多幅地圖對比分析比例尺、方向和圖例等,加深對地圖三要素的理解。在理論教學之后還要增加基本技能的訓練,即進行實踐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游覽校園,在草紙上標記校園各處的相對位置,再指導學生繪制校園平面圖,加深學生對比例尺大小和地理空間位置等的理解;可指導學生繪制省市地圖乃至中國地圖,增強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認識。
2.理論教學與地理科學方法的掌握
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有利于學生掌握“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地理科學方法包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6]。鄉土地理正是一門能夠運用地理科學方法去驗證理論教學內容的課程。以區位因素教學為例,學生在分析區位條件時,常常找不到切入點。對此首先進行理論教學。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類型的區位因素,如工業、農業、城市、航空港、港口等,歸納出分析區位因素的一般方法。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著手,分別就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文化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為了有目的地開展實踐活動,教師還要講解商品房的區位分析要領及當地小區空間分布范圍的簡單地圖。在理論教學基礎上開展實踐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市區考察某些小區的區位優勢條件。學生從購房者角度分析各個小區的優劣條件,闡述選房理由,并進行分析與綜合,歸納出房地產的區位因素,最終掌握分析“區位因素”這一大類問題的一般方法。
3.理論教學與地理觀點的培養
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即通過各種途徑增加結構抗力。加固前最好能在原結構上卸載,經加固后再恢復使用荷載,但在原結構上往往很難實現。工程中,國內、外直接加固技術主要有如下幾種:
2.1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即采取增大結構或構筑物的截面面積,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滿足正常使用的一種加固方法。可廣泛應用于混凝土、磚混等結構的梁、板、柱、墻等構件和一般構筑物的加固。
⑴該方法優點:
①傳統加固方法,技術成熟,便于操作;
②質量好,可靠性強;
③提高構件抗力R及剛度的幅度大,尤其對柱的穩定性提高較大。
⑵該方法缺點:
①如果設計中未能從整體結構角度上分析,僅僅為局部加大而加大,這樣會造成整體結構其它部分形成薄弱層而發生重大破壞。
②加大構件截面,其質量和剛度將發生變化,結構的固有頻率也隨之改變,很有可能進入到地震或風震的頻率中而產生共振現象。
③現場濕作業工作量大,養護時間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
④對原有結構的外形以及房屋使用空間上有一定的影響。
2.2外包鋼加固法
外包鋼加固法即在混凝土、砌體等構件四周包以型鋼的加固方法(分干式、濕式兩種形式)。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增大構件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載力和剛度的加固。此法主要適用于混凝土、磚混結構中的柱以及梁、桁架弦桿和腹桿的加固。這種加固方法的優點是施工方便,現場工作量少,工期短,受力可靠,對建筑物外觀和凈空影響小;缺點是用鋼量較大,加固維修費用較高。當采用化學灌漿外包鋼加固時,型鋼表面溫度不應超過60℃;當環境具有腐蝕性介質時,必須采取可靠防護措施,以提高其耐久性。
2.3改變結構傳力途徑加固法
改變結構傳力途徑加固法是以減小結構的計算跨度和改變傳力路徑、減少變形,提高其承載力的加固方法,適用于房屋凈空不受限制的較大跨度的結構加固。
按支承的受力性能分為剛性支點和彈性支點兩種:
⑴增設支點法
剛性支點法是通過支承構件的軸心受壓將荷載直接傳給基礎或其他承重構件的一種加固方法。
⑵彈性支承法
是以增設支承結構改變上部結構受彎或桁架作用來間接傳遞荷載的一種加固方法。
2.4外加預應力加固法
外加預應力加固是采用外設預應力拉桿或撐桿對結構構件整體進行加固的方法。通過施加預應力拉桿(分水平拉桿,下撐式拉桿和組合式拉桿)或撐桿受力,影響并改變原結構內力分布,從而降低結構原有應力水平,能較好地消除一般加固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應力-應變滯后現象的影響,后加部分和原有結構能夠較好地共同工作,結構承載力能夠得到較大的提高。預應力加固法主要用于大跨度支撐結構加固,以及采用一般方法無法加固或加固效果不理想的較高應力-應變狀態下的大型結構加固。
2.5粘鋼加固法
粘鋼加固法即在混凝土構件外部粘貼鋼板,以提高其承載能力和滿足正常使用的一種加固方法。此法適用于承受靜力作用的一般受彎、受拉及受壓構件的加固。優點是被加固構件基本不受損傷,可以充分發揮原構件的作用;加固后幾乎不改變構件的外形且不影響建筑功能;施工工藝簡單,施工工期短。但該方法的耐久性較差,且要求環境溫度不大于60℃,相對濕度不大于70%,以及無化學腐蝕影響,否則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2.6粘貼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
纖維復合材料是由基體材料(環氧樹脂)和增強材料(纖維)所組成復合材料。這種復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有材料的特性,又發揮組合后的新特性,它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加固設計,從而最合理地達到使用要求的性能。工程中常見的纖維復合材料有:玻璃纖維、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等。其中以碳纖維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最大,其價格較貴,碳纖維片材加固的構件在較高溫度、濕度、化學腐蝕條件下能夠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玻璃纖維極限抗拉強度較低,其彈性模量一般為1.7×104MPa,與混凝土的彈性模量2.55×104MPa(C20)較接近,若能保證粘貼牢固,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在加固過程中能保證與混凝土的變形一致。
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可廣泛適用于梁、板、柱及墻體的加固。其操作簡單,施工方便,加固效率高,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加固方法。
3間接加固法
間接加固法是通過各種途徑減少作用效應,達到提高結構安全度。其主要方法有:
3.1改變用途法
將重負荷樓面改為輕負荷樓面。例如將樓面使用荷載4~8kN/m2,改為一般用房的2kN/m2,使用荷載降低至原有的0.5~0.25,結構安全度大大提高。
3.2隔震法
利用隔震技術來阻止和減少地震作用對結構的影響,從而保證結構的可靠度。如在高烈度大地震中,很難用提高結構抗力R的方法抵御巨大的地震力作用。如果采取在上部結構與基礎間設置隔震層,當地面運動強度超過規定值,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將產生滑移,即地面運動不能或不能全部地傳遞至上部結構,這樣就有效減少了上部結構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從而確保了建筑物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
還可采用改變結構動力特性的方法以降低結構動力反應,有如改變結構剛度分布,達到間接加固的目的。
4綜合加固法
根據結構的受力特征、傳力路徑、結構狀況等具體條件綜合采用直接加固和間接加固的各種方法,稱為綜合加固法,是目前采用最多、效果和效益最好的方法。
⑴綜合加固法十分重視結構檢測的具體手段、原理、方法和過程,不同的檢測手段對應不同的適用條件和不同的精度。
⑵鑒定中首先必須查明被鑒定結構的傳力路線,并尋求新的傳力路線,按照傳力路線的計算分析、結構構造特點,采用相應優化的加固對策。
⑶為保證加固結構受力體系中的承載力和變形或剛度協調,盡可能采用預應力技術、植筋技術、碳纖維粘貼加固技術、鋼板粘錨技術和加大截面外包加固技術等。這些技術均能夠有效地減少應變滯后現象,保證新、舊結構共同工作。
⑷在傳力路線轉移上,宜采用增、減構件,或改變節點約束條件,改善自身結構的受力特點,通過荷載轉移達到綜合加固的目的。
⑸利用結構造型變化減緩風荷載效應,改善通風、采光、地震,這樣既加固了結構本身,又改善了使用功能。
5受拉構件混凝土強度不足時的處理方法
混凝土強度不足對軸心受拉構件的承載能力不產生影響,故無需對受拉構件進行結構加固,但從耐久性的角度出發,應對開裂部分作表面密封修補處理。
6受壓構件混凝土強度不足時的處理方法
一般的軸心受壓構件承載能力隨著混凝土強度的不足幾乎成正比下降。若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幅度較小,以致受壓構件的承載能力下降不超過5%,或者按實測強度等級對原結構進行承載能力復核仍能滿足設計使用要求,可以不作結構加固處理。否則,應根據結構受力情況和使用環境,進行結構加固處理。主要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鋼法、預應力法、外粘鋼板法、外粘玻璃鋼法、碳纖維(CFRP)加固法等,共同的特點是:加固截面或構件的應變,滯后于原截面或構件的應變,形成二次受力。經加固的結構總體承載力不是原結構抗力與加固部分的簡單疊加,不同的加固方法有不同的理論與方法。
7受彎構件混凝土強度不足時的處理方法
對于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受彎構件,通常可根據受彎構件在變形和裂縫方面的表現、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配筋情況、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幅度(即前述的強度等級下降系數)及混凝土結構設計和使用的要求確定處理方案:
⑴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足的幅度較小,構件控制截面的抗彎、抗剪承載能力下降的幅度均在5%以內時,可不進行結構加固處理。
⑵按實測混凝土強度等級對原結構進行承載能力和變形驗算,若能滿足設計及使用要求時,除了進行結構裂縫密封修補處理外,可以不作結構加固處理。
⑶若實測的混凝土強度等到級使得受彎構件的承載能力不滿足上述1、2條的要求,則應進行相應的結構加固處理。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鋼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改變結構傳力途徑法、粘貼片材材料(鋼板、碳纖維等)加固法等。
8結束語
⑴混凝土強度不足時,框架柱構件實際承載能力隨著混凝土強度的下降幾乎成正比地下降,表明實際工程中應特別注意對柱構件混凝土強度不足問題的檢查及處理。
⑵影響鋼筋混凝土結構性能的因素很多,以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為基礎,較為系統地分析了混凝土強度不足對不同類型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截面裂縫寬度及結構耐久性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混凝土強度不足會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產生不同的影響,其影響的大小順序為:受壓構件截面承載能力受彎構件斜截面抗剪承載能力受彎構件正截面抗剪承載能力受拉構件截面承載能力;同時,混凝土強度的不足也會使構件截面裂縫寬度增大和構件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混凝土澆搗施工的過程中,應進行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確保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對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已建結構,應及時根據不同的影響程度及結構構件的重要程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確保建筑物能夠滿足安全和正常的使用要求。
參考文獻:
[1]卜良桃,王濟川.建筑結構加固改造與施工.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22-81.
[2]卜良桃,陳大川,毛晶晶.建筑結構加固改造與施工.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180-184.
[3]建筑結構補強加固技術編寫組.建筑結構補強加固技術.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7,5-37.
[4]王永維.我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技術現狀與展望.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第五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1-6.
[5]王濟川.建筑結構試驗.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100-103.
[6]周詳,劉益虹.工程結構檢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3.
首先是要對施工圖紙細致的進行審讀,把設計意圖和使用功能貫穿其中進行思考,通過圖紙會審,對提出所發現的問題要進一步提出完善的建議,力爭在圖紙會審之后使修改后的設計圖的施工內容和技術要求統一,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做好監督管理,采取補救措施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保證模式,對材料的質量控制要建立健全機械設備的檔案,根據工程項目的具體條件為安全創造良好的條件。其次是現場管理要改善現場作業環境,企業要對每一個工程項目進行檢查排隊,使現場管理水平登上一個新臺階。
二、建筑施工的有效監視
我國在施工建立方面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客觀方面的問題,施工管理人員要對施工設計以及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監視。首先,對工程設計的質量管理,這一階段設計單位要檢查設計計劃能否合理,施工工藝能否先進,這些環節的管理與檢查,關系到整個建立項目能否都能到達一定的稱心度的問題。管理人員要檢查設計圖紙能否正確反映設計計劃,我國在設計監理方面及時聽取施工質量的監察報告,落實取樣抽檢,檢查其監理工作能否有完善的監理工作程序,對不切合請求的施工操作能否及時糾正。其次是對施工單位的施工配備以及施工人員的根本素質進行監督,檢查施工配備是否到達設計請求,施工隊伍能否滿足根本請求,特別是要關注施工單位的質量認識。
三、土木施工質量的控制工作
1.質量控制。
現代施工質量控制研究的深入為施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奠定了基礎,使得現代工程施工企業能夠為基礎促進自身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土木施工企業需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質量控制的完善,使企業在施工時采取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來促進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為保障土建工程施工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2施工規劃控制。
規劃管理是現代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土木工程施工前的技術交底需要進行合理安排,施工技術人員與質量管理人員要保障施工過程各項控制要點處于受控狀態,同時通過監督施工人員的施工過程,使工程技術參數、施工工藝都滿足技術要求。
3成本控制。
工程項目最主要的是控制管理好工程設計變更和簽證,開工前要制定好設計變更及工程簽證管理辦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掌控好成本的大小,做好定額管理,對編制計劃和生產組織做好定額,不斷的將國務院針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作出的相關的《企業財務通則》落到實處,控制好管理的具體費用,避免出現賬物不匹配、財產不合理等不利的因素。
4人員控制。
加強現場施工技術人員與質量管理人員的巡檢,保障施工控制要點處于受控狀態,利用嚴格的現場管理為保障工程施工質量奠定基礎,不斷滿足工程施工要求。
四、施工項目安全管理
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項目的生產因素進行具體控制,減少或消除生產因素中的不安全的行為,保證施工項目的正常運行。隨著建筑施工技術含量的不斷增加,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建筑施工企業要嚴把施工組織設計安全關,對檢查中有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地方進行處罰,注重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實,操作人員必須遵守有關安全規定,掌握一些機械設備的操作技術規程。在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對生產各因素實施分頭的責任管理,善于發現新的問題并努力解決,施工管理特別是安全管理,對預留、預埋階段的的施工程序做出具體的質量管理體系并真正發揮作用,根據工程進度要求,各施工專業隊要克服質量目標責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總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施工部位和施工班組中來,嚴格遵守質量目標責任和經濟責任緊密相結合的體制。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