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礦山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X1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267-01

破損山體的修復治理是以綠化為主的生態修復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項投入較大、施工復雜、技術含量高的系統生態建設工程。2012年以來,遼寧省提出了以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為重點的“青山工程”生態建設,經過2年的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丹東市共治理破損山體921.27 hm2,極大地推動了該市的綠色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然而,在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的技術措施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 科學編制施工方案

對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施工前,要進行實地考察,確定可行的生態修復治理技術路線[1-2],編制施工設計方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定方案時首先要確定損毀山體的破壞類型,比如礦山坑口屈洞型、采石場露天破損型、山體切面斷開型、尾礦堆積山體型、山體取土平面型等,針對山體損毀面積、回填土石方量、表土來源與數量,確定栽種植物種類、數量和栽種與遮蓋方式;最后要確定施工時間,作出用工、車輛、耗材、土石、苗木等工程概算和施工要求,繪制有關項目位置圖、項目現狀及預測分析圖、項目生態修復規劃圖、項目施工設計圖和治理后效果圖。做到認真規劃,嚴格設計,依設計施工,確保修復質量與效果。

2 把握合理技術途徑

在落實修復山體的技術途徑上要推行生物工程與還土工程相結合、造林與種草相結合、栽種喬灌樹木與栽種藤本植物相結合、綠化覆蓋與工程護坡相結合、綠化美化與景觀造園相結合、營造生態林與營造經濟林相結合。針對不同區位、不同類型的損毀山體,綜合運用土建、生物等技術途徑,靈活進行設計,把損毀山體治理成生態防護、休閑觀光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樣板工程。修復礦山、采石場等損毀山體,在設計施工中,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思路,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一礦一措、分類施策。做到“五個結合”,即與土地整理相結合、與城鎮化發展相結合、與工業區建設相結合、與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相結合、與建立礦山治理長效機制相結合、使青山修復治理項目發揮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3 運用適宜技術措施

一是預防控制措施。主要是在礦山、采石場、尾礦庫、廢石場等工程建設中,為防止生產者無限、無序擴大山體損毀面積,防止斜坡徑流洪水沖蝕已修復林地的表土,以免出現水土流失和泥石流,而采取的修建截水與排水溝、擋土墻等水土保持工程[3-4]。二是工程加固措施。針對礦山坑口、采石場、排巖場、塌陷區、修路破損山體等出現的斷面和塌陷地,采取砌墻護坡、網格固土護坡、土石填埋等護坡工程措施,確保堆放土石、礦渣等尾礦庫的安全穩定性,為全面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打下基礎。三是土壤修復措施。主要是針對破損山體的地表土壤損失后無法栽種樹木的情況,采取客土、回填表土、填加基土等措施,恢復林地土壤理化性狀?;靥钔烈?步進行,先填加碎石和土壤混合基土,形成水分滲透層,增加土壤通透性,可利用廢棄礦渣、碎石渣、棄土場、城鄉拆卸建筑垃圾等作為填加基土,厚度不低于30 cm;然后回填厚度不低于30 cm的表層熟土,并進行平整和挖坑整地。

4 采用立體多樣化設計

對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施工設計,要根據山體損毀的面積、形狀、恢復難度、所處區位、礦山周邊環境與經濟實力等情況,統籌采取綠化、美化、香化、效益化、景觀化設計模式,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花則花、宜果則果、點塊結合、景綠結合、修廢利廢,把破損山體生態修復項目與植物造林和城鄉綠化美化結合起來,將破損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成為綠化美化的精品工程。節儉、科學、求實、立體多樣化設計施工。

5 落實施工與管護責任主體

一是落實礦山等業主的治理主體責任。采取嚴厲的經濟和行政手段,確保對破損山體生態修復不走過場、不出現返工,確保按設計施工。二是落實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責任。對破損山體生態修復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對保證施工質量非常重要,要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簽訂責任書,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監管與審計,確保按設計施工,保證修復效果盡快顯現。三是落實林地所有人的監督管理責任。一般礦山和采石場的林地所有人大多為村集體和林地承包者,編制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方案與設計時,要征求土地所有人的意見,土地所有人要出具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意見書,意見書要經村民代表議定后簽字蓋章。林地使用權人或治理主體要出具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承諾書,從而建立礦山業主、政府部門與林地所有權人多方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責任機制。

6 參考文獻

[1] 于榮,沈夫鈞,張黎華,等.建立集體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體系初探[J].林業經濟,2010(5):37-40.

[2] 王志為,王春.丹東市林產資源現狀與發展對策[J].科技資訊,2008(1):147.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態重建;復懇技術;造林方法

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方式落后,開山取石的現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擴建城市規模的地區,在經濟與生態的對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遠遠比不上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據統計:我國共有大中型礦山9000多座,小型礦山26萬多座,采礦侵占土地面積已接近40000 km2,由此而廢棄土地面積達330km2/a。礦山廢棄地如得不到及時的重建,將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造成水土流失、水資源污染、水量減少、礦區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將直接影響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礦山廢棄地生態重建所面臨的問題:(1)表土層破壞導致缺乏植物能夠自然生根和伸展的介質、水分缺乏、營養物質不足、毒性物質含量過高。(2)存在限制植物生長的物質如重金屬含量過高、pH值太低或鹽堿化等。(3)缺乏必要的營養元素如有效磷濃度低、含氮量極低。(4)生物因素除了上述土壤條件變劣外,生物種類的減少或喪失給礦區廢棄地恢復帶來了更加不利的影響。

解決方法:(1)覆蓋土壤,這種辦法能夠解決上述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但覆蓋土壤的費用很高。(2)挖松緊實的土壤、整理土壤表面的措施是較為有效的措施。向土壤中添加堿性物質以調整土壤的pH值也是非常有效的。(3)添加營養物質大部分礦山廢棄物和類土壤物質缺乏氮、磷等營養物質,是植物生長的限制因子之一,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是添加肥料或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4)去除有害物質在廢棄地恢復過程中。(5)添加物種在礦山廢棄地恢復過程中,通過人工選擇物種,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改良,從而縮短植被演替的進程,加快礦山廢棄地的生態重建進程[1]。

以上方法可歸結為3種,以覆土和夯土為主的工程措施,以植物重建逐漸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生物措施,覆土后在種樹的工程生物想結合的措施。而在實際恢復中,往往不可能只使用一種方法,通常是二者的結合:

1、以工程措施為主的重建方式(以農田恢復為例)[2]

礦山開采過程中所丟棄的廢渣,堆放到農地里,對土地(土壤)造成了嚴重破壞,使原先的良田變成半絕產或絕產的廢棄地,修復工程就是使這些廢棄地重新變成可耕地。

(1)表土轉換技術:在堆放煤矸石(或其他礦渣)之前,先把堆放地的表土(耕植土)層取走,并保護好,然后在堆放地鋪上50 cm厚的粘土并壓實,以防煤矸石或礦渣向下滲透而污染地下水及地面水。同樣,在煤矸石或礦渣堆放完并展平壓實之后,也需再鋪上一層50 cm厚的粘土并壓實,造成一個人工的粘土封閉層。然后再墊上1 m厚的生土,最后把表土搬回鋪上,馬上就可以在上面種植作物了。這種方法可以基本上保持原表土層的肥力,達到立即復耕的效果。

(2)表造技術:在進行表造之前,應設法灌注粘土泥漿,以便讓泥漿包裹煤矸石表面,減緩煤矸石淋溶速度,降低其淋溶水中有毒元素的含量,然后再上50 cm厚的粘土并壓實。這樣做的目的是造成一個人工隔水層,盡量減少地面水下滲,減緩煤矸石淋溶速度,降低其淋溶水中有毒元素的含量,以求達到國家標準,保障生物和人群的健康。最后覆蓋表土,覆蓋的表土層的厚度不能少于1 m。由于覆蓋的生土層過于貧瘠,所以表面30cm這一層必須混入足夠量的有機肥或淡水水域中的淤泥以增加土層中的含氮量。同時還要每年施入足量的氮、磷、鉀肥,復墾后的最初幾年應大量種植豆科植物,這是增加土壤中含氮量的最好辦法。

2、以生物措施為主的重建方式(以礦山森林恢復為例)[3]

生態恢復指恢復被損害生態系統到接近于它受干擾前的自然狀況的管理與操作過程,即重建該系統干擾前的結構與功能及有關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征。礦山植被森林化恢復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種如何選擇、種群怎樣配置和采取怎樣的技術進行栽植 3 個方面。

A、 物種選擇

森林化發展的趨勢是趨近于自然森林植被的種群結構,所以可利用周邊自然森林植被的種群結構作為參照物來確定礦山植被恢復的主要物種。由于比較逼近于自然植被某個演替階段的種群結構,其森林化程度就相對較高。因此,礦山邊坡森林化植被構建的物種選擇宜預先對周邊山體植被的物種組成與結構進行比較仔細的調查,盡量選擇周邊山體的鄉土物種,這是礦山邊坡森林化構建的重要基礎,也是邊坡人工植被趨近于自然、免養護或少養護和相對穩定性的根本保證。

B、 種群配置

植物群落的組成并不是一組雜亂無章的堆積,在特定地段的自然條件下,總是由一定的植物種類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組合。物種的更新也有其自身的生長對策,樹木在長期的生態適應過程中形成兩大生長對策類型,一類是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這一類型樹種的生長盡管處在生長前期或幼樹期,也有較高的生長速率,另一類型是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生長前期,特別是幼苗和幼樹期,需要適當的庇蔭,前期生長很慢,以大量發育根系為主,后期生長較快并需要較充足的光照。

因此,在礦山植被森林化構建的同時,還要考慮種群的合理配置問題。在礦山邊坡缺水、缺肥和缺土的惡劣環境條件下,由于光照充足,可結合植生基質噴附,利用美麗胡枝子鄉土樹種作為邊坡植被森林化構建的先鋒樹種是比較理想的。

C、造林方法

噴播:噴播是生產上最經濟的造林方法,在噴播草種的同時,夾雜木本種子一起噴播在具有植生基質附著的邊坡上。由于木本種子發芽遲緩,草本種子發芽迅速,如果木本種子不進行預先的發芽處理,通常不能保證草種與木本植物種子的同步發芽。同時還要考慮這些草種的生長是否會對目的樹種的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具有相克作用或生化他感作用?;靽姷闹参锓N子還要注意物種的生化他感效應,因此木本植物種子噴播,除要預先進行催芽處理外,還要注意草種對木本植物種子的生化他感作用。

容器苗種植: 在種子由于發芽遲緩或生化他感影響而不適宜直播的情況下,可利用容器苗種植。試驗證明,采用容器苗造林,具有緩苗快、成活率高的顯著特點。研究生產適合礦山邊坡專用的容器苗是今后礦山邊坡植被森林化構建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彌補噴播的不足。

魚鱗坑、圍堰種植:利用邊坡特殊的有利微地形特點,采用挖魚鱗坑或圍堰砌筑或用植生袋疊置燕窩狀種植槽,然后在坑內或槽內種植目的樹種進行礦山邊坡森林化構建的點綴式營造。采用的苗木宜經過圃地馴化和修剪整形,或采用大型的容器苗,以適應礦山邊坡的立地環境。

礦山生態環境重建理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由于邊坡缺水、缺土、缺肥,修復的難度較大是事實,投入的資金也相對較多,如果沒有正確把握恢復方法,就很難把握修復的效果,難免會出現新的退化問題。要因地制宜,在對自然生鏡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方案選擇,才能到達生態恢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永庚,蔣高明.礦山廢棄地生態重建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04,1:95―99.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3篇

1保證金的概念

保證金是為了保證履行某種義務而繳納的一定數量的資金。如: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投標建設工程的企業在投標活動中,隨投標文件一同交給招標人的一定形式、一定金額的投標責任擔保;為能確保購買到某一商品或某項服務時,預付給商家的押金或定金等。支付保證金的目的就是確保權益人得到自己的權益,同時促使相關義務方履行責任的保障。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是為了保證采礦權人履行礦山環境治理恢復義務而繳納的資金。《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采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給他人生產、生活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并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因此,礦山企業有義務對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進行治理恢復。建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的實質就是為了貫徹“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環保原則,促進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保護礦山環境,并確保在閉坑、停辦、關閉后受破壞的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治理恢復的一項特別的經濟手段和措施。

2保證金征收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需求

2.1理論基礎

征收保證金制度實質是實施生態補償的一種形式。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包括外部性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和生態資本理論等。根據外部性理論,在生產或消費中對他人產生額外的成本或效益,然而施加這種影響的人卻沒有為此付出代價或得到好處,這種外部性就會導致市場失靈,使得資源配置無效或低效。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措施或途徑來矯正或消除這種外部性。具體而言,就是要設計一定的機制對生態產品的邊際私人成本或邊際私人收益進行調整,使之與邊際社會成本和邊際社會收益相一致,實現外部效益的內部化[1-3]。由于礦產資源開發是生態破壞的行為,屬于負的外部效應,要實現生態補償,就必須確保礦山企業的主體責任,利用一定的經濟手段促使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成本內部化,從而建立一種生態補償的有效形式,促進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恢復。當前,對外部效應的起源有不同的認識,因此有多種矯正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庇古手段,即通過政府干預的手段來矯正外部性,對于正的外部影響應予以補貼,對于負的外部影響應處以罰款,以使外部性生產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二是科斯手段,即通過明晰產權、依靠市場力量來解決外部性問題[4]。由此,要促使礦山企業的主體責任得到確立,并保證其主動實施,一方面需要從法律上規定其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責任,另一方面,還必須利用稅費政策從經濟上約束礦山企業的行為,促使其保護環境。目前,中國許多法規中已有明確的要求,規定了礦山企業保護和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責任,而建立保證金制度的目的正是利用經濟手段促使礦山企業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經濟手段。

2.2現實需求

在礦山環境保護方面,中國雖已出臺了一系列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資源稅費政策,比如: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土地復墾費、水土流失防治費/補償費、森林植被恢復費、排污費等,分屬不同部門征收和管理。但這些稅費政策都沒有從根本上觸及礦產開發企業的經濟利益,不能內化開發行為造成的社會成本,形成不了激勵企業保護環境的經濟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制度規律[5]。根據當前的稅費政策,企業繳納相關稅費后,由主管部門統籌使用,企業的相關責任隨之轉嫁給相關部門。因此,從目前實踐來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責任,仍然主要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作為生態環境破壞主體的礦山企業,并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這種現象尤其在中小型礦山企業中十分明顯。就當前情況來看,中國的礦山環境保護仍屬于強制式的管理[6]。一方面,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管理政策主要屬于命令控制型;另一方面,企業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不強,礦山環境保護行為是被動的和消極的,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提高礦山企業的責任意識,主動實施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必須內化企業開發行為造成的社會成本,從經濟手段上制約企業的開發行為,促使其積極主動實施礦山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

3保證金制度具有更好的法律效力

保證金制度與一般環境資源稅費政策的共同點都是基于同一個目標,即為了保護和改善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而破壞的生態環境,是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落實中的重要措施和經濟手段,通過繳納保證金和征收環境資源稅費以促進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但相比之下,保證金在促使礦山企業履行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責任上,更具有法律效力。

3.1保證金的性質為企業所有,繳納保證金不屬于收費范疇

這一點與一般稅費有著明顯的區別,更容易被企業接受。礦山企業按規定繳納的保證金,資金性質為企業所有,其權益仍然屬于企業,監管部門只負責保證金的征收、監督和管理。企業按規定完成礦山環境治理與恢復,并經驗收合格后,監管部門必須及時返還保證金。只有在企業不履行環境治理責任,或者治理后達不到驗收標準的情況下,權益才會發生改變,監管部門才有權根據相關規定動用保證金實施招標治理。而礦山企業繳納的一般稅費,自繳納之日起權益已經發生改變,或納入財政預算,或劃定為專項資金,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已征收的稅費按規定統籌使用。比如排污費,排污費是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法繳納的專門用于環境污染防治的費用。根據《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的規定,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于重點污染源防治、區域性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范和應用等。

3.2繳納保證金,企業的責任主體不發生轉移

礦山企業繳納保證金,并不免除企業治理恢復礦山環境的責任,而是促使礦山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履行這一基本義務的經濟手段。無論企業是否自行組織實施治理,最終都要為恢復礦山環境買單,而確保這一企業責任的手段就是征收保證金。企業在繳納一般稅費后,至少會免除環境治理的部分責任。比如,企業在繳納了森林植被恢復費后,因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的森林植被面積破壞和功能下降的責任,將由林業部門統一組織實施恢復。再比如:水土流失防治費和土地復墾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和《土地復墾條例》的規定,如果企業無力自行治理,必須繳納相應治理費用,由相關部門代為組織實施治理。可見,在繳納了水土流失防治費和土地復墾費后,責任主體已經明顯發生轉移。

3.3保證金制度有利于激勵企業實施創新

礦山企業若實施了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任務,并經驗收合格后,保證金予以返還。能夠有效地激勵企業為了降低環境治理成本,而進行采礦工藝以及生態破壞恢復和環境污染治理的技術創新。首先,可以促進企業在礦產資源開發中改進生產技術,從源頭上控制環境破壞的程度;其次,有利于企業創新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技術,以減少成本,提高礦山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的積極性。

3.4保證金制度可以激發企業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繳納保證金可以有效地促使企業主動履行環境治理恢復責任。一方面,為了降低生態環境建設成本,企業從一開始就會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免最終付出更大的代價實施環境治理恢復措施;另一方面,將保證金列為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繳納保證金的積極性,并有利于企業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的整個過程中;第三,在企業完成環境治理與恢復責任后,繳納的保證金會及時返還,有利于企業盡早、盡快實施環境治理任務??傮w來看,實施保證金制度能夠提高礦山企業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更好地促進礦產資源開發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是當前礦山環境保護必要且有效的形式。

4中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現狀與建議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4篇

“毒地”公害

我國耕地總量的三分之二都是中低產田,在土地數量不斷減少的同時,由于過度施用化肥農藥,采礦、工廠的重金屬污染,土地質量也在加速退化。城市雖然繁華,但土地污染卻不會被厚厚的水泥板掩蓋,它就在我們的腳下潛伏;農村雖然廣袤,但土地污染卻早已潛滋暗長,呈現星火燎原之勢,它正向每一片田野蔓延。

土壤污染被稱作“看不見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在內的所有污染,最終都會回歸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專家指出,許多地區的污染已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沒有外來的治理干預,土壤無法自凈,甚至可能出現三種環境報復風險。

一是生態關系失衡,引發生態環境惡化。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在長江三角洲的一項調查發現,由于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稻田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中的蚯蚓、土鱉及各種有益菌等大量消失,農作物害蟲的天敵青蛙的數量大減,自然生態面臨危機。

二是土壤質量下降,使農作物減產降質。重金屬污染的增加,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導致農產品產量與品質下降。調查顯示,由于各種土壤污染,我國糧食每年減產達100億公斤。

三是污染糧食,影響人類生存。農業專家表示,土壤污染的最終后果將是人類“有米不敢吃”。南京農業大學在全國各地市場上進行的調查顯示,約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屬鎘-超標。若長期食用鎘米,將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事實證明,土地污染已嚴重影響到農產品安全、食品安全和居住環境、人體健康,更已構成國土資源環境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土地污染防治已到了必須面對和急需解決的地步,必須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土地的救贖

從1994年開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等機構就對全國土壤51個化學元素進行監測,1999年開始對中國東部農田區54個化學元素進行填圖,2008年又開始建立覆蓋全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對含78種元素的土壤81個化學指標進行探測。

研究表明,我國土壤正出現越來越多本來沒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險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過自凈能力完全復原周期長達千年。土壤不像水會有一個循環,土壤就擺在那里。比如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惰性比較強,一不容易遷移,二不容易變化,頂多是從一種形態轉化到另一種形態或者通過降解向下滲,減少的速率非常慢。

也有專家表示,土壤自身恢復這種說法其實是一個猜測而已。靠風吹雨淋移走重金屬,不能準確定量,“數百年、上千年”的說法給出來的只是一個概數,用來幫助人們理解,說永遠不能恢復都行。就像是礦山,在人類開采之前,礦山中的重金屬早就存在了成千上萬年。

根據不同的污染物,土壤修復可采取的修復手段不盡相同。國內外的經驗顯示,有機污染物可采取熱解、焚燒及微生物等方法。而重金屬污染,很難通過化學手段徹底根除,植物修復相對更為有效。

在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鄧家塘鄉,綠油油的草長滿了整個農田,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青色的水稻。在這塊已經被重金屬嚴重污染、無法農耕的土地上,被稱作“土壤清潔工”的蜈蚣草卻生長得郁郁蔥蔥。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當于普通植物的20萬倍,通過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內,這片土地就可以“恢復健康”,在郴州已經有修復完工的土地恢復了耕作。

現在,蜈蚣草已經在湖南郴州、云南個舊、廣西環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廣西環江,蜈蚣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000畝~2000畝,成為世界上最大面積的砷污染農田修復項目。

蜈蚣草的“同盟戰友”還有東南景天,這是在廣東種植的專門修復鎘中毒農田的植物,現在東南景天在全國也有上百畝的試驗基地。

在西北,300多畝鹽堿土地上種植了被稱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僅耐寒、耐旱、耐澇、抗鹽堿,還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鉀,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成分。

中國的污染場地修復剛剛起步,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應用還未大面積推廣,修復技術與裝備的研發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中國也引進了很多技術,但需要先解決技術本土化的適應性問題,還要衡量引進成本,最后在實踐上能否應用還沒有定論。由于國內還尚未建立污地修復標準,究竟被污染土地修復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實則難以界定。

土地“洗澡”代價高昂

土壤修復的方式主要就是三種,即物理方法——直接移除換新土,好處是快,壞處是治標不治本,僅僅是污染轉移;化學方法—加化學試劑穩定固定化,減小重金屬的危害,好處是便宜而且快,壞處是污染還在,而且可能有二次污染;生物方法——用生物吸收再移除,好處是環境友好,壞處是慢。綜合來看,植物修復法更接近自然生態,從經濟投入、修復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慮都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雖然植物修復法已經非?!皩嵒荨保迯鸵粐嵨廴就恋某杀疽呀浀陀?00元,但是修復面積的龐大卻使總投入數額驚人。以云南個舊為例,目前治理修復面積還不到100畝,而污染面積卻在20萬畝以上,如果要全部修復,至少需要上億元的投資,這對當地財政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

而且目前發現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種苗繁育存在較大的技術難度,實現大規模種苗就更加困難,所以現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種再移植到修復區的辦法,無疑會增加成本和操作難度。類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國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則很少發現,使植物修復法的影響范圍也大大受限。

對于土地修復地區的村民來說,最為痛苦的則是三至五年的修復周期過于漫長,他們守在不能耕作的試驗田旁,除了等待,毫無辦法。更為殘酷的現實是,很多污染地區都等不及采用植物修復法,而選擇了“客土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將被污染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達到的25厘米以下,雖然運用“客土法”修復一畝污染土地要花費上百萬元,污染土壤仍然存在,甚至會繼續擴大,但是由于修復方法簡單,花費時間少,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被廣泛應用。

在當前農業生產規模小、效益低的現實情況下,如此代價高昂、周期漫長的修復也大大降低了農民治污的積極性。多地農業部門的監測發現,為了減少生產成本,農民自購的農膜基本上不合格,往往使用0.006毫米的超薄膜,甚至還有0.005毫米的農膜。越薄的農膜強度越低,抗拉能力差,容易老化,破碎后碎塊更小,難以撿拾,相應產生的農膜殘留量就更大。不少農民反映,種一季糧掙不了幾個錢,化肥、農藥一旦用少了,莊稼立馬減產,誰都不敢輕易減量。

其實,污土修復的核心在于如何依靠技術來降低成本和保障環境安全性。因此,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案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突破目標。目前世界上見效最快的土壤修復技術是“納米鐵”。美國和歐洲已開始采用,一些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都可以處理,幾乎屬于比較理想萬能的修復,實驗室里一天就能見到修復效果,野外見效通常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但高昂的修復價格,是致命的缺點,使其難以成為最理想的修復方案。

棕色地塊變成“唐僧肉”

那些已經受到或將要受到污染卻未經修復的污染場地,被媒體稱為“毒地”,而在歐美國家它有一個文雅的名稱:棕色地塊。

“毒地”危害最知名的案例是美國的“拉夫運河事件”。在1942年至1953年的11年問,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干涸的拉夫運河河谷,一直是個用于傾倒工業廢料的垃圾場。20世紀50年代后期,這片河谷陸續被開發,2000多戶居民居住于此。70年代末,各種怪病開始困擾當地居民,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奇高。在隨后的調查發現,1974年至1978年間,拉夫運河小區出生的孩子56%有生育缺陷。拉夫運河小區的婦女比搬進來之前的流產率增加了300%。當地居民不得不搬遷。

如今,棕色地塊正成為中國城市的噩夢。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從城市搬遷的化工廠、農藥廠、鋼鐵廠等高污染場地被重新開發成了住宅小區,這些房地產開發商大力宣傳的樓盤名稱,對其進行二度包裝。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許多“毒地”尚未“清毒”就被一些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視為“唐僧肉”,建成經濟適用房等。

從北京地鐵八通線管莊站下車,沿著雙橋東路南行,穿過一片城中村,能看到兩處隔路相對的大型社區,D社區與Y社區。D社區的居民2005年入住,入住率極高,二手房均價達到2.45萬元每平方米。據悉,D社區所處地塊曾是鐵道部防腐枕木廠的工業用地,由于大量有害化學用品的過度使用,該廠曾發生過“工人中毒事件”。雖然廠子于2001年倒閉,但在其40年的歷史中,大量的有害元素已滲入土地,使場地遭受到了嚴重污染,屬于典型的棕色地塊。然而,就在這樣未經修復的“毒地”之上,安建廣廈千萬間?

按照土壤修復的程序,修復企業先要對污染場地進行環境評價,跟人生病去醫院“看病、診斷、治療”的程序類似,土壤采樣、實驗室化驗、分析診斷都是必須環節。但在利益的追逐下,現實版的土壤修復故事往往要粗糙得多。

一位土壤修復工程師曾在其博客里質疑:你相信一個20年的老化工廠,調查結果是只有50平米污染土壤嗎?你相信一個生產十幾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場地里沒發現苯系物嗎?你相信現場五顏六色,結果只有兩種重金屬超標嗎?在一天幾十萬元的銀行利息壓力下,房地產商選擇土壤修復多出于無奈,往往將土壤修復流程簡化成兩個程序:挖干凈,拉走。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我國棕色地塊的土壤修復,實質上是非常有限的,若在這樣的土地上居住,極有可能上演中國的“拉夫運河事件”。但他同時強調,危害需要通過長期積累才可能顯現。

還有多少看不見的污染?

土壤污染帶來的惡性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痛了國人的心,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土壤污染狀況始終沒有權威公布,一年一度的環境公報也鮮有提及。權威信息缺失,已經導致人們的普遍焦慮,人們急于知道,究竟有多少“看不見”的土地污染在威脅人的生命安全?

北京律師董正偉曾向環保部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全國土壤污染情況調查的數據、調查依據、污染成因和防止措施以及方式方法”。但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予以拒絕。中國的土地已被污染到如此種程度,環保部卻還在以“國家秘密”給自己當遮羞布,著實令人心寒。

環保部近期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已經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這說明相關部門對污染情況不是沒有掌握,秘而不宣地刻意隱瞞,讓公眾獲知艱難。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也損失了公眾信任,甚至還會因謠言四起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污染“家底不清”,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一面是“1.5億畝耕地污染”“華南部分地區50%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等數據廣泛流傳,一面是污染源情況不明,農民無辜受損、消費者無所適從。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礦區廢棄地;污染;綜合治理;土壤質量;植被恢復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7-0226-02

礦區廢棄地是指為采礦活動所破壞的、未經治理而無法使用的土地,同時還包括周邊一定輻射范圍的區域。根據其來源可分為4種類型,即露天采礦區場、排土場、尾礦場和塌陷區。我國是礦業大國,年開采量已超過50億t,在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很大的環境污染問題。生態恢復是針對人類破壞的生態系統,采取各類措施使其重新恢復生物多樣性,達到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這是一個環境恢復和重建的過程,目的是使被破壞的生態系統與當地自然界實現協調[1]。對于采礦廢棄地而言,其生態重建和恢復的目的也是恢復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使之具有一定的自然生產力水平,提高生產力穩定性,不僅與周圍景觀價值協調,而且維持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最終實現整體性的目標。目前廢棄礦山區生態系統重建形式較多,包括旅游休閑用地、林地、耕地、牧業用地等[2]。實際上,礦區生態恢復是一項綜合性多學科課題,包括地貌再開發,生產能力的再恢復,生態綜合性、經濟和美學價值等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廢棄礦山區生態恢復的研究領域已擴展到生物多樣性、景觀生態學、植被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安全經濟學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礦區的生態恢復工程重點體現在土壤質量的改善和礦區植被的恢復2個方面。

1 土壤質量的改善

采礦廢棄地,尤其是金屬礦廢棄地,其主要污染問題是重金屬污染,給治理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在植被重建過程中,許多尾礦廢棄地土壤養分缺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有些尾礦廢棄地如鐵礦,缺少速效氮、速效鉀,造成植物的生長受到限制,其磷素也無法利用[3];湘潭錳礦礦渣廢棄地和德興銅礦的尾礦極度缺乏碳素、氮、磷等植物生長必需的元素;而鉛鋅礦廢棄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普遍缺乏氮素[4-6]。另外,土壤pH值不適宜及鹽堿化問題也是造成生態恢復困難的原因之一,如果土壤偏酸極有可能加重重金屬污染[7-8]。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土壤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土壤的形成、發育和演替,以及能量、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9-10]。在礦區重金屬影響下,其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以及活性大大降低[11],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生物量較低,雖然生理活動活躍,但是利用效率低,對于礦山復墾土壤中碳、氮等重要元素的循環流動作用降低,有機質積累困難[12-13]。

礦山廢棄地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因此恢復礦山植被的基礎是基質的改良,如覆蓋表土、施入化學藥劑調節土壤酸堿度、添加肥料增強土壤肥力等措施。因此,針對上述情況,莫測輝等在城市污泥的處理研究中發現,城市污泥能改良礦區土壤的理化性質,有利于植被的恢復和提高微生物的活動性等。此外,在礦區廢棄地種植草皮是較適合的恢復方法,研究發現,香根草和粽葉蘆在添加了豬糞和肥料的含鉛土壤中生長良好。

2 礦區植被恢復

礦山廢棄地生態恢復的關鍵在于植被的恢復,重建植被是重建生物群落的基礎和重點[14]。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的區域,如浙江省提出了礦區生態復綠的工作要求,針對日趨嚴重的礦區污染,采取多種治理方法,除了建設礦區公園外,還有新增土地和新增水面型、生態復綠型和自然復綠型等方案。在復墾復綠過程中,通過建設優質糧油、珍異畜禽、花卉苗木、林桑茶果、食用菌等項目,推進了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和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

礦區廢棄地立地條件特殊,因此在選擇重建恢復植物時應當因地制宜,慎重選擇。除了結合以往的種植經驗,還應當進行實驗室模擬種植,針對當地的自然氣候、土壤條件等,比較確定適宜物種。主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選擇當地優良的先鋒植物、固氮植物、鄉土植物,經論證適宜的,也可引進外來速生植物。二是選擇的物種應當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耐瘠薄、抗逆性好等特性。三是選擇物種主要考慮其穩定和培肥土壤、減少污染、控制侵蝕等方面的作用[15]。例如禾本科植物中香根草、狗牙根、雀稗、百喜草、類蘆等應用較多,其恢復效果較好[16]。豆科植物特有的固氮作用,能為礦區廢棄地土壤提供很好的有機質,也能促進其他先鋒樹種的生長,同時具有固定作用的樹種也可用于礦區的復綠工程[17]。一類特殊植物對重金屬耐性強,甚至有超富集能力,因此非常適宜于修復礦區廢棄地重金屬污染土壤。相關研究表明,龍葵和寶山堇菜被發現為鎘超富集植物[18-19]。蜈蚣草、大葉井口邊草、羽葉鬼針草、酸模、鴨跖草、海洲香薷、東南景天、商陸等被發現是重金屬的超富集植物[20]。但是運用此類植物存在生物量小、恢復周期長等制約因素,因此在此基礎上,利用基因工程對這些特殊植物進行改良,強化其吸收、富集重金屬的功能,增強其對重金屬環境的耐性,從而提高重金屬污染修復效率。

礦山廢棄地是一種次生裸地,其植被恢復過程具有原生演替的特征,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較為緩慢,通過人工恢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生態系統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縮短其恢復周期。因此,加快礦山廢棄地植被的恢復,最重要的是對廢棄地進行及時的工程治理,同時輔以相應的草本—灌木—喬木的植被恢復措施,迅速提高其植被覆蓋度。

3 結語

礦區污染地區的生態恢復是長期而漫長的過程,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也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應該依靠政府組織、協調和領導,建立健全的綜合決策機制,要掌握在此過程中生態系統所發生的變化、恢復的程度等信息,完善生態恢復指標體系。還應建立有償使用自然資源和恢復生態環境的經濟補償機制,根據“開發者補償、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在政府和大眾的監督下,最大程度地恢復污染和破壞的自然環境。因此,今后應該在兼顧生態學過程的恢復研究基礎上,重視礦區恢復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區域脫貧、城市化進程、城鎮規劃等現實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改善區域人類生存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標。

4 參考文獻

[1] 宋書巧,周永章.礦業廢棄地區及期生態恢復與重建[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1(5):43.

[2] 劉海龍.采礦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可持續景觀設計[J].生態學報,2004(2):325.

[3] 徐東強,楊福海,張榮,等.馬蘭莊鐵礦尾礦復墾實踐[J].唐山工程技術學院學報,l995,17(4):99-104.

[4] 林文杰,肖唐付,敖子強,等.黔西北土法煉鋅廢棄地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3):631-635.

[5] 閆文德,向建林,田大倫.湖南湘潭礦業廢棄地土壤特性研究[J].林業科學,2006,42(4):12-18.

[6] 陳懷滿,鄭春榮,周東美,等.德興銅礦尾礦庫植被重建后的土壤肥力狀況和重金屬污染初探[J].土壤學報,2005,42(1):29-36.

[7] DUDKA S,PONCE-HERNANDEZ R,TATE G,et al.Forms of Cu,Ni,and Zn in soils of Sudbury,Ontario and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plants[J].Water,Air and Soil Pollution,1996,90(3-4):531-542.

[8] 張志權,束文圣,藍崇鈺,等.土壤種子庫與礦業廢棄地植被恢復研究:定居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和再分配[J].植物生態學報,2001,25(3):306-3l1.

[9] 楊萬勤,張健,胡庭興,等.森林土壤生態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74.

[10] 林英華,宋百敏,韓茜,等.北京門頭溝廢棄采石礦區地表土壤動物群落多樣性[J].生態學報,2007,27(11):4832-4839.

[11] LIAO M,CHEN C L,HUANG C Y.Effect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diversity in a reclaimed mining wasteland of red soil are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5,17(5):832-837.

[12] 姚斌,尚鶴,劉成志,等.廢棄柴河鉛鋅礦區土壤微生物特征調查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06,19(3):400-403.

[13] 莫測輝,蔡全英,王江海.城市污泥在礦山廢棄地復墾的應用探討[J].生態學雜志,2001,20(2):44-47.

[14] 李洪遠,鞠美庭.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5] 周樹理.礦山廢地復墾與綠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17.

[16] 廖彬森.龍巖市市區一重山特殊地類快速綠化技術的探討[J].防護林科技,2006(3):113-115.

[17] 簡曙光,楊中藝,簡偉軍.多花黑麥草在酸化鉛鋅尾礦上的定植和生長[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2):255-260.

[18] 魏樹和,周啟星,王新,等.一種新發現的鎘超積累植物龍葵[J].科學通報,2004,49(24):2568-25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穆棱市| 绥滨县| 辛集市| 临安市| 乐安县| 万源市| 元谋县| 安溪县| 漳浦县| 武强县| 云阳县| 忻城县| 沾益县| 广元市| 韶山市| 祁门县| 涿鹿县| 乌恰县| 洛扎县| 津市市| 济南市| 平乐县| 康定县| 永寿县| 专栏| 陈巴尔虎旗| 布拖县| 石首市| 云阳县| 郎溪县| 玉山县| 阿坝| 宣武区| 肃北| 城步| 贵德县| 精河县| 盈江县| 泸定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