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音樂基礎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音樂; 藝術; 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3)03-0108-01
音樂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地理解音樂,從而達到喜愛音樂。目前,許多教師順應潮流,把牧童笛、口琴、打擊樂及國外的“先進”教學法引進了課堂,改變了以往純教唱的傳統模式,課堂顯得十分活躍,學生也蠻有興趣。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深入到學生中間去就清楚了,在有的學校,教師只圖課堂熱鬧,花色品種俱全,而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訓練及發展能力。
音樂基礎知識教學,可說是從小學至大學“四世同堂”。一些教師被“一齊唱、一齊奏”的現象所蒙蔽,全班都會唱歌奏樂,教學質量也就提高了。實際上是學生模仿能力、聽覺、記憶能力的種種表現。深究其因,這僅是學生的一種“自我完善”,嚴格說來,許多學生通過電視、廣播、錄音等傳播媒體聽來的音樂比課堂上學的多,因此,這并非是學生真正地掌握了識譜、音準及其它音樂基礎知識的結果。
我們發展學生音樂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要把音樂作為他們未來的職業,那是專門學校的任務。我們的任務是:全面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形成對藝術的才能。《大綱》指出:“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獨立識譜能力。發展聽覺和記憶力、想象力,獲得音樂表現手段和有關音樂語言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
托爾斯泰說得好:“要想學生學的好,就要使他熱心學習。”就是交給學生一把開啟音樂知識之門的鑰匙,去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系統性、延續性的有效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動手用腦的創造能力和習慣,這種獨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個性,將對其它學科知識的縱深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通過加強音樂基礎知識的延續性教學,應有以下收獲:
一、解決學生變聲期的困擾
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特別是進入初二年級(由于生理的正常現象),認為自己的嗓音很難聽,還學什么音樂,因此,容易產生出“逆反心理”的淡漠情緒。在這個階段,運用對音樂基礎知識延續性的趣味教學,通過聽音練習、改錯練習、改編曲調、背寫等學習過程,再配以適當的器樂、打擊樂的活動內容,必然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出主動學習音樂的欲望。
二、可以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音準問題
這兩個問題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學中的“老大難”。有些教師認為初中教學主要解決音準問題,有的則認為是解決識譜問題。筆者認為,兩個問題的解決在于自然狀態下的延續性教學,學生知識的積累,應該是延續性、系統化的必然結果。
三、打通欣賞音樂作品的要道
在欣賞音樂作品中,熟悉、背記音樂主題和利用樂譜輔助欣賞。學生可利用掌握了的基礎知識,作為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工具,進一步理解作品的真正內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現實,理解了它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諦。
四、增長學生學習器樂的愿望
學生在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夠盡快地掌握對器樂的操作技能,豐富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并進一步鞏固和理解音樂基礎知識在表現音樂、感受音樂的實際價值,發展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
五、用音樂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通過做不同節拍的曲調練習,改編曲調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創造性的體驗其情感,創造性地進行聯想與想象,再用動作、語言、文字、繪畫等方式表達出來,這類創造性的練習對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此類練習活動,可貫穿于歌唱、器樂、欣賞教學之中,與它們緊密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便于學生對人的情感與音樂表現手段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思考。
六、引發學生自身的運動體驗
通過對節拍形態、旋律形態、曲式形態、調式風格特征的理解,可引發出學生體態表現的欲望,也只有在學生自己已掌握知識的經驗中引發出來的體態表現,才可能容易使學生傾注熱情的、最自然的和最有效的音樂概念的形成。
普通學校的音樂基礎知識延續性教學,雖屬理性與技能性內容,但畢竟是藝術教育中的理性與技能性成份,應該在藝術性的統帥之下進行,既不能象學數理化那樣偏重于概念,邏輯、計算,也不能象工匠授徒那樣“重技輕藝”,搞成機械性的操作,也不能似語文教學一般過分倚重于語言文字的闡發,而是必須著重于藝術性的特征。
在音樂基礎知識延續性教學的過程中,要基于“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個性特征”這三方面來進行探索。
知識結構:要求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在節奏、音高、力度、音色、曲式等方面的知識得以深化,提高音樂表現意識;培養參與音樂實踐的愿望;培養正確的音樂審美情趣。
智能結構:在音樂活動中,從提高學生思維的品質以及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出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
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是良好地表現音樂的根基,其重點難點在于識讀樂譜。國家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夠掌握識讀樂譜的能力。如何讓學生逐步提高對音樂的興趣,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在課堂中的有效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教師的理念跟不上。教師的理念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大部分音樂教師都認為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非常重要,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種是過度重視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放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還有一些教師看到音樂知識的教學收效甚微,干脆繞道而行,課堂上很少涉及音樂理論基礎知識。
(二)學生不夠重視。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形式多樣,學生喜愛演唱,甚至還能背唱,可是一旦涉及哪怕是簡單的音樂知識,就會出現很難掌握的情況。這節課學了下節課忘,這學期學了下學期忘。另外,音樂課時的限制、學校的配合、家長的支持等因素也會對音樂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教師和學生這對教學共同體方面的原因。
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應積?O引導。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價值觀,只有教師本身的理念符合課程標準,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其次教師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重視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
(二)應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中心。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1]小學音樂課程的性質使得學生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興趣成了學生學習音樂的唯一動力,因此音樂課堂應緊緊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注重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興趣。
(三)注重結合學生的音樂聽覺進行教學。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各種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是作為音樂的書面表述,如果光講解音樂知識而不結合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進行培養,會讓學生覺得很抽象,不太好理解,從而降低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有效激勵評價措施。斯金納指出:“凡是使反應概率增加,或維持某種反應水平的任何刺激物都可以是強化物。認為人的某種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于先前的這種學習行為因強化與刺激而建立起來的穩固關系,強化可以使人在學習中增強某種反應。”[2]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要適時地給予評價,以包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不要一味地指責或批評,而應取代以鼓勵或激勵的話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各種行為。
三、教學途徑
音樂理論知識的重點是樂譜的識記。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標中指明“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3]
(一)融入演唱教學領域。歌曲的演唱對音高、節奏、速度、力度等的要求較高,也是對這些音樂元素進行融入的最佳途徑之一。對于學生喜愛、樂句分明、旋律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師可在學生熟悉歌曲之后,再進行樂譜的教唱,這樣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音高。
(二)融入器樂演奏教學領域。在器樂演奏教學中,教師可先將要演奏的樂曲讓學生視唱,視唱時對節奏的要求嚴格一些,這樣全班合奏就會更加統一。音高是教學的難點,器樂演奏教學可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點。學生多次演奏同一旋律,頭腦中會對這一旋律形成固定音高,這時再讓學生視唱樂譜,會比演奏前唱得更加準確。
(三)融入欣賞教學領域。欣賞教學是學習速度、力度、音樂風格、音樂情感、曲式結構等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風格的樂曲或歌曲的欣賞,感受到不同的速度、力度、織體等帶來的不同音樂風格、音樂情感,啟發學生在創造活動中運用相應的音樂要素。
(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對于小學中高段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時可多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其在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上進行自主探究。
關鍵詞:高師 基礎音樂課 發展與改進
五年制高等師范的音樂教育,在上個世紀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歷史,秉承著“憑成績升學,憑才藝就業”這一宗旨,重視學生在藝術上的培養,其教學內容覆蓋范圍之廣,無論是高中音樂教學還是高校公共音樂教學都是無法比擬的。在這種教育下,學生既能提高藝術修養,又能通過教師之點撥、自身之努力掌握一門技能,尤其是后兩年的專業課(美術、音樂任選一)的開設,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和訓練,學生大多受益良多。但隨著近幾年以來,生源的下降、學校辦學的影響以及就業的難度等等相關問題的出現,音樂基礎教學的調整就顯得勢在必行了。吸取高中音樂教學之精華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藝術審美能力,借鑒高校專業音樂教學之核心進行學生的技能訓練、表演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一門技藝,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藝術底蘊,為學生的繼續發展搭建良好的平臺。接下來我以《音樂作品之魂――節奏》為例,淺談新課標下的高師基礎音樂課堂的教學。
《音樂作品之魂――節奏》選自樂理教材第三章《節奏節拍》,繼《音高》學習之后,為接下來的音值組合法奠定基礎。
形成音樂旋律有兩大最基本的要素,一為音高,二為節奏,前一章已經學過了音高,本節開始對《節奏》進行學習。
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目標:掌握何為節奏以及在音樂中的地位及作用,并能熟練認知;2.能力目標:通過欣賞一系列作品感悟節奏在音樂中如何表現音樂風格;3.情感目標:通過實踐得出結論,即使沒有旋律,節奏也能創造音樂作品。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做如下安排:
一、導入新課
相信大家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常常會被美妙的樂音所折服,從而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不能自拔,甚至會把音樂的美歸于旋律的婉轉曲折。而很多的詩句也是對旋律情有獨鐘,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而旋律是否動聽則成為很多人評價音樂作品的標準。
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的畫面。
思考:1.這是什么舞蹈?
2.生活在無聲世界的他們是怎么進行表演的?
(請同學回答,并進行總結)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回答)是的,這是舞蹈《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是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蹈演員演出的,這個舞蹈的問世曾經引起全國乃至世界的轟動,而主要演員邰麗華也成為了2005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那么生活在無聲世界的殘疾人,他們在表演的時候是不可能通過音樂的旋律來完成的,所以他們能借助的只有節奏,通過手語老師的一招一式傳達出音樂的節奏,演員便在手語的節奏中擺出優美的舞姿,將這樣一個舞蹈演繹得近乎完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節奏那特有的魅力。
二、講授新課
(一)生活中的節奏
雖然節奏已成為音樂的專用詞,可實際上生活中節奏比音樂中節奏要豐富的多,下面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節奏?(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如叫賣聲,動物的某些特殊的節奏,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節奏)
師:大家說得很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充滿著節奏,只是我們疏于觀察罷了,當我們開始注意它并加以總結的時候卻發現它時那么豐富多彩。而音樂中的節奏恰恰就是從生活中的節奏中提煉出來的,經過藝術加工而形成的。也就是我們說得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們把剛才大家提到的節奏做一個總結,請看屏幕
這是我們在生活熟知的,在音樂中也是常用的,我們把這些節奏訓練一下,請大家劃拍訓練。
聽音樂辨析:下面請大家聽幾段音樂作品的片斷,然后從上面的節奏中找出運用的是哪種節奏(播放作品片斷):
1.賽馬:運用的是馬蹄聲的節奏,形容賽馬場面的歡騰。
2.小奏鳴曲:運用的是知了的節奏,輕巧而柔和。
3.義勇軍進行曲:運用的是三連音的節奏,堅定而鏗鏘有力。
4.時鐘交響曲:運用的是鐘表的嘀嗒聲,時間的流逝和短暫。
5.命運交響曲:運用敲門聲的節奏,作者和命運之間斗爭。
(二)音樂中的節奏
1.來源:現實生活,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經過藝術加工而形成的。
2.定義:音樂中音的長短及組織結構。
3.地位:音樂作品的骨骼,是旋律不可缺少的支柱。(音樂作品的形成一定有節奏的存在,而旋律要想表現音樂作品必須和節奏相結合)
4.作用: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跡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而人們常常把節奏比作是音樂的脈搏,也就是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
(三)作品的賞析
下面我們通過幾部音樂作品來感受一下節奏如何表現音樂形象的。
1.進行曲
(1)師:在你們的印象里什么是進行曲?(此處可舉《四小天鵝》做比較)(學生討論)強弱交替出現,速度為步行的節奏為步伐節奏;用步法節奏寫的作品叫進行曲。
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這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最初是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后來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現在已經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固定的結束曲目。
2.圓舞曲
(1)師:欣賞完節奏鮮明的進行曲后,我們再來看一種和它節奏風格迥然不同的圓舞曲。圓舞曲音譯是“華爾茲”,是一種旋律流暢,節奏輕快的舞曲。
(2)欣賞舞劇《藍色多瑙河》片斷,比較進行曲的節奏特點,思考圓舞曲的節奏特點是什么?
伴奏聲部采用周期性的反復節奏型:X X X :
3.現代打擊樂作品
師:現代的很多流行音樂業把強調節奏作為表現音樂作品的主要形式(如《洗刷刷》、《雙節棍》),而且通過很多的手段還在不斷地增強它的節奏感,如不斷涌現出來的打擊樂作品,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個用現代技術來表現的打擊樂作品。
這首作品讓我們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打擊樂世界,讓我們領略到了打擊樂的豐富色彩,不再是原來單純的色彩性樂器和伴奏樂器,而是作為獨立的、有豐富表現力的主奏樂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也說明了節奏是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表現音樂作品,只要有節奏就能形成音樂,而旋律只能在節奏的襯托下才能表現音樂,也可以說只要有音樂就有節奏的存在,因此我們說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的靈魂!
三、節奏實踐
四、小結
音樂中旋律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著節奏的支撐,它是音樂的骨骼和靈魂。而節奏可以不依賴樂音,卻能創造出動人心魄的音樂,可以不需要華麗的服裝背景,卻可以展示人類自然而充滿活力的美。音樂中的旋律和節奏,猶如樹葉和枝干,高聳云天的枝干即使沒有綠葉的襯托依舊可以展示其獨立的美,而離開枝干的綠葉卻會枯黃腐爛。所以樂之美不在音之美,樂之美在于節奏之美,因此我們說節奏是音樂之魂。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對于節奏的各種組合進行系統的了解,其重點則是對節奏型能夠進行靈活運用,并通過各種音樂形象體會節奏表現的獨特魅力。
本節課的設計要點如下:
1.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有趣節奏型,通過教師的提煉,形成獨特的音樂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掌握節奏后,利用典型節奏所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推進理論知識的內化過程;
3.通過對整首作品的欣賞,尤其是打擊樂的欣賞,讓學生對節奏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這節課在實際的教學中,本人經歷了數次修改,在每一次的修改中都有不同的感慨:
首先,樹立全新的理念,創建課堂教學。
《節奏》雖是一堂樂理課,卻不能完全按照專業院校樂理課的方式進行講解,因為高等師范面對的學生是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理論知識的一味灌輸會讓學生失去對音樂課的興趣,無法進行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的培養。而完全進行音樂的賞析無法讓學生掌握節奏的相關知識點。只有將這兩者進行結合,讓學生在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后,進行賞析,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其中,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我一改以往單純訓練節奏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結合生活中的常用節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講,讓他們多表演、多參與、多評價。輕松的節奏創編、理論知識滲透于活動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培養自然活躍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活動中,學生學得高興、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開心、教得自如。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肌瘤;肌瘤切除術
AbstractNFDEA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trict factor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Sixty cases with single and multiple uterine intramural myoma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In order to reduce bleeding, 30 cases were locally injected oxytocin and the uterine arteries of other 30 cases were coagulated, then all cases were undergone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by vaginal ultrasound-assisted, at la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Results:The operative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The blood loss in oxytocin injec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group; the coagulation of main branch of uterine artery had no effect on ovarian function pre-or after-operative 3 months.Conclusion:The removal of uterine fibroids by vaginal ultrasound-assisted radically reduces the residual and recurrence of uterine fibroids after surgery;electric coagulation of uterine artery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operative bleeding compared with the oxytocin injection group.After blocking uterine artery, we may no longer consider the constraints of myoma site for the opera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the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is safe for ovarian function in myomectomy.
Key wordsNFDEAlaparoscopy;uterine fibroids;myomectomy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常見于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據統計至少有20%育齡婦女患有子宮肌瘤。因肌瘤患者多無或很少有癥狀,臨床報道發病率遠低于實際發病率[1]。近年來,隨著女性婚育年齡的推遲,未育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患者逐漸增多。因此,基于生育的需求,要求在治療子宮肌瘤的同時保留子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女性對生殖內分泌健康狀態的日益重視,加之患者知情選擇權的確立,很多完成了生育的女性在治療子宮肌瘤時仍然選擇保留子宮的手術,進而在臨床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需求量增加[2-7]。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較,具有損傷小、康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8-10],成為保留器官手術的理想術式。隨著腹腔鏡手術器械的發展、手術的普及和臨床醫生的手術操作技巧的普遍提高,受腹腔鏡手術微創優勢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婦科內鏡學家嘗試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使該術式在臨床廣為應用。
但是,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由于缺乏手的直接壓迫止血及觸覺,有效止血及深在不可視的壁間肌瘤的確認以及切口選擇和縫合后死腔問題成為制約因素。為解決出血問題有報道子宮動脈預先阻斷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11-14]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出血量和手術時間顯著減少,并評價該術式不影響卵巢的正常功能[15]。如何選擇腹腔鏡下手術的適應證、克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弱點、揚長避短、恰到好處的發揮腹腔鏡手術的優越性和安全性,已經提到臨床議事日程。本研究擬通過陰式超聲術前評價、術中及術后再評價,顯示肌瘤大小、部位及距內膜及漿膜的距離,輔助深在不可視壁間肌瘤的確認、選擇切口及縫合后死腔確認,協同完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采取兩種不同的止血方法,通過檢測手術時間、出血量、手術后康復情況以及卵巢功能,確認手術的安全性,嘗試解決腹腔鏡下壁間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制約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沈陽市婦嬰醫院婦科要求保留子宮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壁間肌瘤(超聲判斷≥1/2肌瘤直徑的部分位于肌壁內)患者120例,其中單發肌瘤60例,多發肌瘤60例。單發及多發肌瘤均包括外觀可見及不可見肌瘤。每組隨機各分成30例局部注射催產素止血組;30例電凝雙側子宮動脈主干止血組。120例患者均選擇≤45歲,已育,無再生育要求者。術前在早卵泡期測量卵巢儲備功能,異常者剔出。全部入組患者需排除子宮肌層“碎石、沙粒樣”多發肌瘤患者。
1.2 方法
1.2.1 圖標記錄子宮肌瘤的數據
人為將子宮分為宮角、底部、體部、峽部及側壁5個方位,詳細圖標記載;陰式超聲檢測每例患者術前與術中肌瘤個數、與子宮肌壁的關系。詳細圖標記載每例患者手術切除肌瘤的個數、直徑、重量。記載每例壁間肌瘤患者肌瘤最深部位距內膜線及距漿膜面的距離,測量相應部位子宮肌層厚度。常規術中陰式超聲探測外觀不可見的肌瘤的部位并記載。確認腫瘤周圍血管情況后確定手術切口位置;手術縫合后再次超聲確認有無殘留及死腔。
1.2.2 止血方法
輔助催產素止血組明確切口部位后局部注射催產素20U+20ml N.S后見局部發白后切開肌瘤假包膜。電凝阻斷子宮動脈組先行電凝阻斷兩側子宮動脈主干后切開肌瘤假包膜。
1.2.3 收集肌瘤標本并記錄大小
粉碎者稱重量;肌瘤組織為:小于1.5 cm瘤核為truca直接取出,大于1.5 cm瘤核由肌瘤粉碎器取出。
1.2.4 出血量計算
負壓吸引瓶中液體量以量筒測量值減去精確沖洗液體量后記載為出血量。
1.2.5 術后情況記錄
體溫恢復時間、流血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作表記錄。
1.2.6 隨訪
隨訪時間:術后3個月(術后60~90 d超聲可排除縫線的干擾,正確判斷手術的殘留率)。隨訪內容:月經恢復時間,月經量的改變,癥狀,體征,彩超情況,確定并發癥,出血,感染及殘留。所有入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測定早卵泡期FSH及E2。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方差分析、χ2檢驗,P
2 實驗結果
2.1 壁間肌瘤的大小、部位與術中陰式彩超協同完成手術的必要關系
全部120例子宮壁間肌瘤患者共切除282個肌瘤結節,直徑最大6.8 cm,最小0.3 cm。其中有59例共計115個肌瘤結節為外觀不可視肌瘤,通過術中陰式彩超檢測發現。術中出血量最少36 ml,最多835 ml,為催產素組切除宮角單發肌瘤所發生。 120例患者中33例48個肌瘤切除后因肌瘤部位深在,縫合結束后使用陰式彩超輔助確認有無積血及死腔。
2.2 預先電凝阻斷子宮動脈止血組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
單發及多發肌瘤組各30例使用電凝阻斷子宮動脈止血,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與肌瘤數目無明顯相關(P>0.05),提示該組手術肌瘤切除數目的增加并未明顯增加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結果見表1。單發組和多發組最多出血量分別為:154 ml、163 ml。表1 電凝阻斷子宮動脈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
2.3 催產素止血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與肌瘤數目的關系 催產素止血組單發及多發肌瘤的手術時間與肌瘤數目無顯著相關(P>0.05),但術中出血量與肌瘤數目顯著相關(P
2.4 不同止血方法對于壁間肌瘤切除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的影響 兩種止血方法無論是單發肌瘤組或者多發肌瘤組在手術時間上統計學無顯著差異(P>0.05);而術中出血量無論是單發肌瘤組或者多發肌瘤組,催產素止血組出血量均顯著多于預先阻斷子宮動脈組,統計學均差異極其顯著(P
2.5 子宮動脈阻斷組與催產素止血組患者術后情況 子宮動脈阻斷組與催產素止血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體溫情況及住院時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手術止血方法的不同并未造成術后恢復情況的差別,見表4。表4 不同止血方法組患者術后情況
2.6 壁間肌瘤組手術前及手術后三個月內性激素檢測結果 對于子宮動脈阻斷組與催產素止血組分別檢測手術前及術后3個月早卵泡期的FSH,E2,比較統計結果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5。提示預先子宮動脈阻斷止血手術患者術前和術后的卵巢功能無明顯影響,催產素止血組結果亦相同。表5 壁間肌瘤組手術前及手術后三個月內性激素檢測結果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于妊娠期間腫瘤生長迅速,臨床實踐中對于臨床癥狀明顯、欲生育的婦女以及不育不孕癥患者,即使肌瘤徑線小于3 cm者也建議實施手術治療[5]。傳統保留子宮的術式通過開腹行子宮肌瘤切除,因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慢。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創傷小、美觀、康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因而受到業界和患者的青睞[8-10]。但不盡人意的是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存在以下弱點:(1)缺少了手的觸覺,對于子宮表面不可視的壁間肌瘤的存在確認困難;(2)不可視的肌瘤切口選擇困難;(3)沒有自動縫合器,深在肌瘤的縫合受到限制;(4)縫合后深在部位出血無法通過擠壓確認;(5)術中出血不能迅速用手協助止血等問題[16,17]。
3.1 術中借助陰式彩超監測是防止不可視壁間肌瘤殘留和切口選擇的有效方法
當子宮肌瘤位于漿膜下時,發現及切除都比較容易,文獻報道,如果直徑小于3 cm的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間,則子宮表面外觀無異常所見;位于肌壁間的較小、外觀不可見的肌瘤,開腹手術主要借助術者手的觸覺發現深在的肌瘤結節,對于借助手的觸覺也不能發現的肌瘤結節,成為開腹手術術后殘留再發的主要原因,屬于術后復發亦或殘留再發常有爭議。而腹腔鏡下肌瘤切除手術,因為缺乏手的觸覺,理論上肌瘤殘留的風險更加增加,它成為腹腔鏡下肌瘤切除手術的瓶頸。為克服此瓶頸,本文嘗試術中使用陰式彩超輔助確認肌瘤的存在部位,協同完成壁間肌瘤的切除手術。本文120例壁間肌瘤的研究對象中,有59例共計115個肌瘤結節是借助術中陰式彩超輔助發現并切除。切除肌瘤的直徑最小為0.3 cm,遠遠突破3 cm的界限,極大提升了腹腔鏡下壁間肌瘤切除術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術后殘留再發。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復發率不一,高素云等[18]報道經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手術復發率為6.98%,與Rossetti[19]等報道的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復發率相近。汪期明等[20]報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率為3.75%。本文通過術后3個月隨訪中,未見復發及殘留的病例。研究結果證實術中借助陰式彩超輔助確認肌瘤辨認,是協同腹腔鏡下壁間肌瘤切除術完成的最佳方法,它遠遠優于開腹手術借助手的觸覺發現深在的子宮肌瘤。
子宮肌壁間肌瘤大小及與子宮肌層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宮外觀上是否可見瘤樣突起,即外觀的可視與不可視。本研究通過對于59例共計115個不可視肌瘤結節借助術中陰式彩超輔助觀測的資料表明,當肌瘤直徑小于該處子宮壁厚度時,如果測量肌瘤核中心到漿膜層的距離小于1/2測量處肌層厚度時,外觀不可視;對于肌瘤直徑大于該處子宮壁厚度時,陰式彩超肌瘤結節處子宮輪廓線無明顯凸起,子宮外觀無明顯異常或宮體飽滿,無法判斷肌瘤核具體部位時,需陰式超聲輔助確認肌瘤部位及切口選擇。正常子宮肌壁厚約0.8 cm,已生育過的婦女可達1~1.5 cm,如肌壁間肌瘤核向子宮肌深層生長壓向內膜時,無論位于子宮前壁或后壁,外觀均不可見,本研究證實:測量肌瘤核中心到內膜的距離只能協助判定是壁間肌瘤還是黏膜下肌瘤,借此決定手術方式應該使用腹腔鏡還是宮腔鏡,對于不可視壁間肌瘤的判斷沒有意義。而測量壁間肌瘤的肌瘤核中心到漿膜下的距離大小決定肌瘤在子宮表面是否可視,當肌瘤核在前述的不可見范圍內存在時,術中陰式超聲監測極具診斷價值,同時可輔助選擇距肌瘤核垂直距離最近的部位選擇切口、切除肌瘤,進而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組織損傷,還可以有效避免肌瘤殘留再發。本研究中33例48個肌瘤切除后因肌瘤部位深在,縫合結束后使用陰式彩超輔助確認有無積血及死腔。結果提示:當肌瘤的中心到漿膜層的距離大于3/4肌瘤直徑或大于1/2測量處肌層厚度時,縫合后需要再次陰式彩超輔助確認有無積血,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減少術后并發癥。
3.2 不同止血方法對于腹腔鏡下子宮肌漏切除術的影響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如何減少術中出血是該手術中最關鍵的步驟,它直接決定了手術的成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止血措施分為:(1)局部注射藥物:如縮宮素、麥角新堿、垂體后葉素等;(2)阻斷子宮動脈主干:分為暫時性阻斷帶阻斷和永久性阻斷:腹腔鏡下阻斷帶阻斷困難[21-23]。本研究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預先子宮動脈主干電凝阻斷止血與局部縮宮素注射止血后切除肌瘤。既往許多研究均報道,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與肌瘤的個數呈正相關;本研究結果提示:局部注射催產素止血組,手術時間與肌瘤數目無明顯相關,但出血量與肌瘤數目顯著相關(P0.05)。原因可能為雙側子宮動脈阻斷后,靠側枝循環恢復血供需40 min以上,本研究亦提示動脈阻斷后血供恢復時間為40~70 min;子宮動脈的阻斷使整個子宮體缺血,同時子宮肌缺血又可促進平滑肌收縮,因而,術中極大限度地減少了出血。與催產素止血組比較,子宮動脈阻斷組無論是肌瘤單發或多發,出血量明顯減少(P
另外有研究發現:腹腔鏡或者開腹手術結扎子宮動脈后切除肌瘤,術后子宮肌瘤復發率為0,對照組則為1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1]。認為阻斷動脈后致殘存肌瘤組織缺血壞死,導致肌瘤細胞總數減少,瘤體縮小;同時瘤體供血阻斷使壞死細胞內雌孕激素受體不能與雌孕激素結合或其受體隨肌瘤壞死而消失,從而阻止腫瘤繼續生長并有效控制其復發。
3.3 預先電凝阻斷子宮動脈止血方法對于卵巢功能的影響
預先電凝阻斷子宮動脈方法止血確實,而在止血的同時對于那些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宮動脈阻斷后是否影響卵巢內分泌功能成為重要的倍受關注的問題。卵巢為女性生殖腺,產生卵子和激素,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卵巢有卵巢動脈及子宮動脈的卵巢支分布,主要血供來自卵巢動脈。目前沒有單一的檢測指標可以對卵巢功能進行全面評價,常規反映卵巢功能的指標為血清FSH、E2、卵巢體積、竇卵泡數等。本研究通過檢測術前、術后3個月血清FSH、E2水平來反映卵巢功能。本研究以縮宮素止血組為對照組,比較子宮動脈電凝阻斷組的FSH、E2水平,未發現子宮動脈阻斷后對卵巢功能有影響,而本研究所選患者均小于45歲,且術前已排除了卵巢儲備功能不足患者。相似報道有林英等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40例,術后未發現卵巢內分泌功能受到影響[24]。孫琳[15]報道30例阻斷子宮動脈后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觀察術后月經情況及卵巢功能的變化。結果提示:治療后3~4個月恢復排卵功能,卵巢內分泌功能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提示該術式是一項安全治療技術,不會引起閉經,對卵巢內分泌功能及卵巢排卵功能的影響是短暫、輕微、可逆的[25-29]。關于本研究中子宮動脈電凝阻斷術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制約因素,由于動脈阻斷后整個宮體在未建立側枝循環前呈缺血狀態;對于容易出血的部位如宮角、峽部及峽部側壁等部位的肌瘤,本研究提示阻斷子宮動脈后手術患者,不論何部位,平均出血36~154 ml,因此,本研究證明預先子宮動脈阻斷后,切除肌瘤不必太過考慮肌瘤部位問題;而本研究中的縮宮素止血組有一例宮角部肌瘤,術中出血835 ml,受部位很大限制。
綜上所述,術中借助陰式彩超監測是防止不可視壁間肌瘤殘留和切口選擇的有效方法,同時對于深在肌瘤切除、縫合后再次確認可除外縫合后死腔殘留。通過不同的止血方法研究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對于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術后隨訪卵巢功能,證實預先電凝阻斷子宮動脈主干是有效的、安全的止血方法,尤其對于特殊部位的子宮肌瘤切除和較大的深在肌瘤切除術優于催產素局部注射止血,為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的進展和適應證的選擇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9.
[2]謝洪哲,王寧寧,黃建昭,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10):10-12.
[3]姚書忠.子宮肌瘤的內鏡手術治療[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 22 (6):325-327.
[4]Malzoni M,Rotond M,Perone C,et al.Fertility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of large uterine myomas:operative 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J].Eur J Gynaecol Oncol ,2003,24(1):79-82.
[5]Miller CE.Myomectomy:comparison of open and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J].bstet Gyncol Clin North Am,2000,27:407-420.
[6]程忠平,胡莉萍.腹腔鏡下大徑線肌壁間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探討[J] .現代婦產科進展,2002,(11)5:379-381.
[7]張震宇.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手術方式的選擇[J].繼續醫學教育,2006,16:61-63.
[8]鄭麗麗,李光儀.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178例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1,7(6):47-48.
[9]樓寶陽,謝秀敏,李麗菁.腹腔鏡與剖腹手術施行巨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對照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2003,34(4):759-760.
[10]劉桂玲,夏鳳艷.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5):1889-1890.
[11]Liu WM, Tzeng CR,Yi-Jen C, et al. Combining the uterine depletion procedure and myomectomy may be useful for treating symptomatic fibroids[J].Fertil Steril,2004,82(1):205-210.
[12]黃蕾,姚煥玲,黃如亮.腹腔鏡子宮動脈阻斷加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2006,23(2):257-258.
[13]張麗珍,倪妍,王溥淑,等.腹腔鏡子宮動脈阻斷并子宮肌瘤剔除術28例臨床觀察[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7,16(8):626.
[14]彭存旭,湯玲,蘭守敏.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子宮動脈預處理的方法和臨床意義(附24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2):101-103.
[15]孫琳,盛修貴.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阻斷子宮動脈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8,31(2):136-137.
[16]趙宏輝,劉艷庚.腹腔鏡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體會 [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4):306-308.
[17]Parker W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nd abdominal myomectomy [J].Clin Obstet Gynecol,2006,49(4):789-797.
[18]高素云,張璐芳.子宮肌瘤挖除術87例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35(3):291.
[19]Rosselti A,Sizzi, O,Soranna L,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recurrence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abdominal myomectomy[J].Hum Repord,2001,16(4):770-774.
[20]汪期明,鐘惠珍,陳良.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04,16(8):453-454.
[21]李麗,馬樹強,周曉梅.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垂體后葉素及縮宮素止血作用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6):455-456.
[22]仝進毅,卓新,朱春芝.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止血作用[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3):170,196.
[23]Zullo F,Pellicano M,De-Stefano R,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to evaluate leuprolide acetate treatment before laparoscopic myomectomy:efficacy and ultrasonographic predictors[J].Am J Obstet Gynecol,1998,178:108-112.
[24]林英,李曉蘭,楊全.子宮動脈栓塞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對比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8):495-497.
[25]Zullo F,Pellicanco M,Carlo DC,et al . Ultrasonographic prediction of the efficacy of GnRH agonist therapy before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J Am Assoc laparosc,1998,5:362-365.
[26]Campo S,Garcea 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and without preoperative treatment using 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 [J].Hum Repord,1999,14:44-48.
[27]Ecker JL,Foster JT,Friedman AJ.Abdominal hysterectomy or abdominal myomectomy for symptomatic leiomyoma:A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demography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J].J Gynecol Sure,1995,11(1):11.
關鍵詞:山東蔬菜產業;出口競爭力;波特“鉆石模型”;制約因素
波特認為,一國或地區特定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由以下四個基本核心因素決定,即生產要素狀況;需求條件;相關與輔助產業情況;企業策略、結構和競爭對手。同時,政府和機遇也對產業競爭力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機遇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因為誰也不能準確地預知未來的所有機遇,因此機遇因素并不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而波特對于政府作用的認識實際上是基于市場機制能發揮充分作用的基礎之上,政府行為在充分的市場機制條件下已經不是主導性的角色。因此,政府作用也不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但并不否認其重要性。以上要素構成六邊形的六個角,形成一個鉆石的形狀,即著名的波特“鉆石模型”,它構成了波特競爭優勢或競爭力理論的核心。借鑒這個思路,筆者將從上述要素的不利方面,客觀地分析目前山東蔬菜產業出口競爭力與發達農業國家的情況和經驗相比較而存在的制約因素。
一、山東蔬菜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蔬菜生產方式落后
目前,山東蔬菜生產絕大多數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主要使用自家的承包土地進行蔬菜的生產,人均生產規模或者個體的生產規模十分狹小。據了解,山東蔬菜種植戶的經營面積絕大多數在1畝以下,而國外發達國家蔬菜種植業戶的經營面積則較大,譬如,土地資源比較稀缺的日本農戶的蔬菜經營面積一般也在1~2公頃,和美國等土地資源充裕的國家差別就更大。正是由于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使得并不富裕的農民家庭難以承擔過高的生產資料的投入。以大棚蔬菜的生產為例,如果使用我國從韓國、荷蘭等同引進的現代化玻璃溫室,其初始造價都在幾十萬元左右,對于資金相對短缺,且貸款也比較困難農戶家庭,是無法承受高造價大棚的花費和資金投入的,一般只能選擇土木結構的大棚進行生產。由于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一方面,不存在任何的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農戶家庭生產造成的蔬菜投入偏少,嚴重地影響了蔬菜品質的進一步提高,這對于蔬菜品質要求較高的出口創匯蔬菜的生產有很大的影響。
(二)菜農素質不高
盡管山東省在蔬菜科研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但這些研究成果如何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進行蔬菜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除了資金等制約條件以外,菜農的素質至關重要。菜農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其二是意識落后。這實際上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據調查,即使是在山東沿海較為發達的青島、煙臺等地,絕大多數的菜農也只受過初中教育,很多只上過小學。比如煙臺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吳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果蔬生產村,蔬菜生產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上都是只受過初中教育,只有極少數人受過高中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而國外發達國家的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以加拿大為例,其農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基本上都具有專科以上學歷,這也是加拿大農業科技含量高、農產品競爭力強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通過走訪調查,筆者還發現,東吳家村菜農的小農意識比較強,比較安于現狀,對擴大蔬菜種植規模,采用新的蔬菜栽培技術方面普遍持觀望態度。因此,如何提高菜農整體素質,實現蔬菜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進而實現生產要素水平的提升,是提高蔬菜產業出口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三)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條件嚴苛
山東省的蔬菜主要出口的對象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尤其是對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出口數量和金額所占比重較大。以對日蔬菜出口為例,我國每年蔬菜出口大約有20%到了日本,山東每年蔬菜出口大約有30%到了日本,而日本每年進口蔬菜總量的約30%來自山東。出口流向的過于集中必然導致山東蔬菜出口對這些國家市場需求條件變化的高度敏感性。正因為如此,山東蔬菜產品近年來遭遇了以設置技術性貿易障礙為特征的所謂“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最近,比較典型的案例有,2006年5月29日,日本實施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肯定列表制度”。技術標準的提高對農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出口的困難。一般而言,經濟水平發達地區的消費者對于蔬菜的需求偏好水平要高于不發達地區。山東省作為不發達地區,現階段其蔬菜生產的狀況必然不能完全達到發達地區市場需求條件的要求。對于山東省而言,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條件是十分嚴苛的,這是限制其蔬菜產業出口競爭力的現實因素。
(四)蔬菜加工企業整體實力偏弱
蔬菜加工企業作為蔬菜生產的下游產業,對蔬菜生產的促進作用明顯,是其重要的相關性產業。山東蔬菜加工業從加工能力和加工規模來說在全國屬于強勢省,2006年深加工蔬菜產品出口能力達60多萬噸,創匯近7億美元,山東蔬菜加工的整體規模相對于國內其他省份而言,是比較大的。但是,與國外相比,山東蔬菜加工率僅在5%左右,而國外發達國家的蔬菜加工率一般在50%以上,如美國現今達到70%以上。所以,目前山東蔬菜加工的整體規模與同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另外,山東蔬菜加工企業的個體規模大小不一,出現了諸如山東龍大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規模比較大的蔬菜加工企業。但從總體上來看,蔬菜加工企業的規模偏小。有統計表明,2005年山東蔬菜加工企業的員工數平均為80人,這樣規模根本無法在國際蔬菜市場貿易中與國外大規模的蔬菜公司進行競爭。綜合觀察,山東蔬菜加工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整體實力偏弱,這勢必影響加工蔬菜尤其是深加工蔬菜的出口競爭力。
(五)營銷策略落后
營銷策略是波特的“鉆石模型”核心要素之一,即“企業策略以及結構和競爭對手”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山東蔬菜產品出口的營銷策略普遍重視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渠道單一。山東蔬菜出口渠道還比較單一,中間環節多,中間商層層加碼把生產者價格壓得幾乎無利可圖。第二,國內生產者和加工出口企業對市場動態的掌握不足。蔬菜生產者和加工出口企業同國外消費者之間幾乎沒有形成真正的信息溝通渠道,這就直接導致了部分生產者和加工出口企業生產經營上的盲目性。在這方面,美國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在海外蔬菜營銷中,由政府牽頭在國外設立專事農業市場服務的機構和專職人員,到出口國批發市場、經銷大戶、產地等一線調查、走訪,并搜集、了解各方面資料和信息,編發專題報告及市場供求報告,及時提供信息服務。第三,出口加工企業間無序競爭。由于山東蔬菜加工企業數量眾多,沒有統一的機構進行協調,造成了眾多企業不僅在競爭時多采用價格競爭,企業競爭秩序混亂。
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其中(一)、(二)屬于初級生產要素因素,(三)屬于國外需求條件因素,(四)屬于相關性產業因素,(五)屬于企業發展戰略因素。
二、提升山東蔬菜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建議
(一)大力發展農村小額信貸業務
資金是發展蔬菜生產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對于發展品質較高的出口創匯型蔬菜,更需要較大量的資金投入。不論從資金獲得的便捷性還是經濟性來考慮,廣大農戶從金融機構借款是目前解決生產資金短缺的較好選擇,目前主要的貸款提供者是農村信用社。由于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蔬菜生產方式,決定了山東菜農基本上可以定位為“溫飽型”農戶。“溫飽型”農戶對基本生產資金的需求數量是非常小的,同時比較缺乏獲取貸款所需的基本擔保抵押。因此,要解決山東菜農生產性資金短缺問題,需要金融機構能推出一種有條件、無需抵押或者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作為惠農政策的重要舉措,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有效地解決了進行借貸需要抵押和擔保的“高門檻條件”問題,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由于小額信貸業務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這項業務的開展還帶有濃厚的財政投融資性質,金融機構從事的小額貸款業務在現階段還不能脫離政府的財政補貼。對此建議:其一,在實行分賬核算后,由國家稅務部門規定比例,原則上對一切涉農貸款可少交或免交營業稅、所得稅,其中對農戶小額信貸部分免交全部營業稅和所得稅。其二,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政府債務等途徑籌集資金增加對金融機構小額貸款業務的經營虧損進行財政貼息。
(二)嚴格實行蔬菜種植持證上崗制度
針對菜農素質普遍較低的現實,為了進一步提高蔬菜栽培技術和蔬菜的品質,現階段最現實的做法就是強制性地推行蔬菜種植的崗前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具體的設想是,由政府牽頭,每年定期開辦免費的崗前培訓班,對進行蔬菜種植的農戶進行崗前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崗前培訓以家庭為單位,派代表參加;有資格參加培訓的菜農必須要達到一定種植面積,尤其對大棚生產的農戶要重點培訓。只有參加過培訓,并且經過考核合格的菜農,才允許進行較大面積的蔬菜種植,否則其蔬菜的種植面積不允許超標。崗前培訓的資金全部由財政撥付,不可以強制攤派。
(三)努力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
根據農業部蔬菜質檢中心專家指出,當前蔬菜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是食源性污染問題。特別是農藥殘留過高,是影響蔬菜產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由各級政府牽頭,當前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嚴格檢疫檢測。一方面,積極推廣自檢技術;另一方面,加強出口環節的檢測。第二,大力推廣以現代生物技術為主體的生物有機肥,以及低毒低殘留農藥產品。第三,加強標準化工作,鼓勵企業獲得第三方質量認證。國家質量監管部門應盡快制定比較完備、統一的農產品質量的技術標準,以指導實際的蔬菜產品的生產、加工。同時,為了維護和提升山東“誠信蔬菜”的聲譽,鼓勵蔬菜出口加工企業獲得第三方的認證,如在蔬菜加工企業推行的GMP(良好食品生產規范),HACCP認證以及IS09000認證等符合國際標準的體系認證,以及今后在世界各地使用的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總之,只有蔬菜質量的不斷提高,才是有效遏制所謂“綠色貿易壁壘”的真正制勝的法寶。
(四)大力發展對東南亞國家蔬菜出口
目前,山東蔬菜出口流向過于集中于日本、韓國等一兩個國家。近年來山東蔬菜出口屢屢遭受來自日本、韓國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打擊,存在一定的風險。鑒于此,山東蔬菜出口應該考慮多元化發展的戰略,積極發展同其他國家的蔬菜貿易往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有發展潛力的應該是東南亞國家。主要是因為,其一,亞洲國家和地區居民的飲食習慣比較相似;其二,東南亞國家基本屬于發展中國家,居民收人和消費水平比較低,對蔬菜制品的要求層次相對比較低,山東蔬菜生產加工的技術水平基本符合條件。因此,山東應大力發展對東南亞國家的蔬菜出口貿易,改變出口過于集中于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的現狀,進而降低出口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