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高考改革的利與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 保持了基本面貌不變樣
今年湖北卷無論是試卷整體結構、題型分布,還是考點覆蓋、賦分比例、閱讀和書寫總量等,與考前預測基本一致,較之以前高考卷沒有太大的差別,沒有出現讓考生不適應的形式。第一板塊與往年一樣賦分為15分,共5個小題。題型大體與以前一樣,考查字音、字形、詞語運用、病句判斷。真正有變化的是基礎板塊,用文學作品常識替換了標點符號判斷,名句名篇變成了八選五的選做題,文言文閱讀增加了一道斷句題。但這些都早在考前已公之于眾,考生也反復訓練過。所以,這套試題并沒有想象中的脫胎換骨的變化,有利于考生正常發揮,有利于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
二、 發揚了湖北卷多年來形成的“穩健、厚重、人文、審美”的傳統特色
古詩文閱讀選取的是賈島的《送鄒明府游靈武》。考查對詩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用詞的推敲,是很傳統的考查形式。論述文閱讀選取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設計了3道選擇題,分別考查對語段內容的概括、重要語句的理解、作者觀點的把握等,采用的是原來社科類文章的考查方式。考生完全可以根據題文對讀的方法,尋找選項與原文在轉述上的差異,駕輕就熟地完成該題。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學類作品閱讀,從選材到考查角度的設計也很“湖北化”。比如,文言文跳出了其他省市選擇史傳文作為命題素材的傳統范圍,選擇的是劉義慶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中的《家有名士》。選文篇幅不長,敘事簡略,大部分考生應該能讀懂。從所設題目看,仍是平時考試的實詞、信息篩選、綜合分析。還有語言運用題板塊,要求為《楚辭》《史記》寫宣傳語、用對偶句概括《寶黛初會》、看漫畫寫寓意等,都是考生再熟悉不過的考查形式。
三、 關注湖北發展,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新課程強調開發地方課程,本套語文卷積極融入了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讓濃濃的湖北鄉土文化溢滿了試卷的每一個角落。第3題,以“江城的慢生活”和遍布江城大街小巷的茶館、茶鋪為背景,考查對詞語的運用。語病題中的“畫舫游清江”“體驗三峽大瀑布”,語用題中的“書香荊楚·文化湖北”、《楚辭》等等,無不提醒以后的考生要關注生活、關注楚文化、關注湖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四、 命題既突出了時代特征,又依綱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