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下水的主要功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地下水;水位;遠程自動設備

一、引言

地下水監測,是為了能夠更好更及時準確地掌握地下水動態變化情況,并對地下水進行長期監測及達到對地下水的監測保護作用。

傳統的地下水監測是采用地下水音響儀作為主要監測測具,對地下水動態變化資料進行長期監測。但隨著專業技術的發展,為更好地監測地下水動態變化,必須建立建全監測信息化管理體系。當今,吉林省正加快加緊建設專用井地下水監測工程,部署配套高效、可靠、完善的設備,并能夠實現網絡通訊的地下水專用井自動測報系統。

二、自動測報系統概述

自動測報系統是收集、傳遞和處理地下水實時數據而設置的各種傳感器、通信設備和接收處理裝置的總體,由地下水專用井站點、信息傳遞通道和接收處理中心三部分組成。工作人員可以在監測中心通過監測儀器能夠及時、準確地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水溫數據,監測中心的監測管理軟件能夠實現數據的遠程采集、遠程監測。監測的所有數據進入數據庫,生成各種報表,最終通過共享方式對地下水數據進行實時存儲、整編數據,并實現各地區基礎信息收集和地區的資料目錄索引收集。

三、自動測報系統設備構成

1.一體化壓力式水位、水溫自動測量記錄儀器,產品是一個整體。用專用線纜吊掛在井中水上,自帶內置電源,具有長期固態存儲功能,能自動測溫,具有標準輸出接口,可以讀取存儲數據和連接數傳儀遙測。

2.浮子式水位傳感器或壓力傳感器加主機。浮子式水位傳感器適用于地下水最大埋深小于15m的站點和不需要自動測量水溫的站點;壓力傳感器加主機的產品適用于地下水最大埋深小于20m的站點和不需要自動測量水溫的站點。

3.通信、傳輸及電源設備。信息傳輸方式可采用公共通信網、超短波和衛星。

4.防雷設備。因為位于地面上的傳感器、數傳儀、通信設備、天饋線、電源等設備以及較高的站房需要避雷設施,主要是通信天饋線等高處設施易受雷擊,故需采用防雷設備。

四、自動測報系統設備的功能

能定時自動測量地下水監測井的水位(埋深)和水溫。水位測量誤差10m水位變幅內不大于±0.02m;超過10m水位變幅時,不大于±2‰水位變幅;水溫測量誤差在±0.2℃以內。

具有監測數據的長期自記、固態存儲功能。監測時間間隔以小時為單位,可自行設置。對一般的存儲要求,要求存儲周期大于400天,能夠方便地從固態存儲器中提取數據。

數傳儀應該具有標準串行輸入、輸出接口,能夠定時自動測取、發送數據至地市級信息站(分中心)。可暫存前一天至數天的監測數據,并供一次性傳輸。

如采用浮充直流供電方式,應能保證儀器不間斷正常工作。優先采用直流電池(不浮充)供電方式,供電能力應能保證監測站發送數據1000次和相應的存儲記錄需要。

地下水監測站點到地市節點或省級地下水監測中心的信息傳輸網絡系統,一般采用公網無線通信方式,可根據所在地區的網絡情況具體選擇采用SMS(短消息)、GPRS和CDMA等方式。遙測數傳儀的功能應具備SMS(短消息)和另一種以上的通信方式。

設備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應超過25000小時,復雜設備可按16000小時要求。工作溫度、濕度等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

五、采用自動測報系統設備優勢分析

傳統的地下水監測工作存在監測手段落后、信息傳輸時效性差、分析服務能力弱等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難以滿足以水資源可持續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求。因此,開展地下水專用井監測并采用自動測報系統是十分必要的,有其自身的優勢。

1.地下水網絡自動測報系統有其特有的經濟靈活性,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2.與傳統的人工監測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管理信息化存儲采集資料功能,能夠真正實現網絡通訊。

3.具有選擇設備功能靈活性,可根據不同要求、不同觀測項目靈活選用相應的配套設備,用于滿足不同專用井的監測要求。

4.能夠實現信息采集、傳輸、接收、處理和信息服務系統一條龍服務。

5.能夠實現信息同步同時采集,具有高標準的時效性,這是人工監測無法做到的。

因此,地下水自動監測系統采集的地下水數據資料,將會對今后的地下水環境開發和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學數據。無論從監測精度準確時效性,還是從監測方法省時省力科學性,都會在未來一定程度上產生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六、結語

地下水資源較地表水資源復雜,這是因為地下水本身質和量的變化以及引起地下水變化的環境條件和地下水的運移規律不能直接觀察。同時,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緩變的,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成為不可逆的破壞。要做到保護開發地下水資源就必須依靠長期的地下水監測。因此,采用先進的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設備和實現數據信息化管理,對能夠及時掌握地下水動態變化情況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姚永熙.水文儀器與水利水文自動化[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1(02).

[2]張文,姚欣真.ASP中ADO技術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中的應用[J].水利水文自動化,2001(03).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范文第2篇

[關鍵詞]GIS水文地質信息系統C#

中圖分類號:TP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10089-01

一、前言

水文地質學研究地下水在周圍環境(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以及人類活動影響下,數量和質量在空間上的變化規律,并運用這一規律有效地利用地下水和調節控制地下水以興利弊害[1]。地下水的水位變化和水質變化直接影響到居民生活用水,及建筑設施的穩定性。因此,實時動態的監測地下水的變化成為工作中的重點。水文地質信息的獲取主要靠鉆孔來獲得,所獲得的信息通常以文字的形式、圖表的形式和卡片的形式存儲起來,而未被充分利用。這樣不僅占用了大量的空間來存放,而且為以后的資料查詢和更新帶來困難。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作為信息科學與空間科學的交叉性學科,以計算機軟件、硬件為平臺,以數據庫為基礎,支持空間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檢索、分析和輸出,為以后的工程規劃和工程施工提供了決策支持[2]。GIS技術具有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和屬性數據管理,被應用到各種領域,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水文地質上的應用發展緩慢。GIS技術可以使水文地質數據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實現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統一管理。地下水環境的復雜性使得一般的GIS軟件不能滿足水文地質專業分析與應用的需求[3]。因此,開發基于GIS的水文地質空間分析模型已經成為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任務。

基于水文地質的實際應用,開發水文地質空間管理系統,構建水文地質空間數據庫,建立水文地質的數據模擬模型、分析模型,更加形象和直觀的表達出地下水的狀態變化,為地下水的分析和評價提供決策。

二、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一)系統的設計原則

“水文地質空間信息系統”結構復雜且數據量大,根據系統的結構特點并結合實際工作的要求,確定系統的總體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用性:系統能夠滿足用戶的應用需求,易于管理和維護,提高工作效率。

2.先進性: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技術、方法、設備等,提高系統的技術水平。

3.安全可靠性:作為一個大規模的、關鍵性信息系統應用,安全可靠性至關重要。

4.開放與共享性:系統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以支持符合國際標準和業界標準的相關接口,實現系統的兼容與互通。同時可以將已有的各種格式轉換為目前的數據格式,保護已存在的資源。

5.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在計算機技術日益成熟和完善的今天,任何一個系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設計和規劃系統之初,應從宏觀、全局、長遠的觀點來統籌考慮。同時注重系統結構的完整性與技術的標準化,易于進行大范圍推廣。

(二)系統的設計方法

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很多,常用的比較典型的開發方法有:結構化生命周期法(SDLC)、快速原型法(PROTOTYPE)、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OO)及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CASE)[4]。將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對系統進行開發,結合GIS本身的特點,系統的開發實施包括系統的可行性研究、現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和維護與評價等。具體的開發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圖1系統的設計流程

(三)系統的開發平臺與工具

系統主要采用以下開發平臺和工具:

1.數據庫平臺采用Oracle;

2.系統中有大量的圖形數據,故采用ArcSDE9.2空間數據庫引擎將圖形數據存儲在Oracle中;

3.采用C# +ArcGIS9.2 ArcObjects開發地質圖形編輯系統;

4.采用C#.NET作為開發語言。

三、系統結構與功能

(一)系統的結構

水文地質信息系統是以GIS技術為支持,以水文地質空間數據庫為基礎實現對水文地質空間信息的采集、存儲、管理、更新、合成、查詢、分析與評價、可視化表達等功能的空間信息系統。系統的結構包括圖形管理、數據庫管理、空間分析和決策與評價四個大系統和與其相應的子系統。系統結構與功能如圖2所示。

圖2系統結構與功能

(二)系統功能分析

1.圖形管理功能。系統具備的圖形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圖形的輸入、輸出、查看(放大、縮小、漫游)及圖層的刪除等基本功能,還具備制作專題圖的專業功能,如插入文字說明、圖例、指北針及地圖方格網等,并且可以進行邊界線、陰影及圖形邊框的設置。由于圖形的格式多種,因此,系統支持不同圖形數據格式的轉換,同時兼容多種圖形數據文件,如Arcview SHP文件,ArcInfo Coverage文件,CAD文件等。

2.數據庫管理功能。數據庫是數據存儲與管理的最高層次。水文地質數據庫區域內一定水文地質及其相關特征以一定的方式組織存儲起來的相關空間數據的集合。系統數據庫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水文地質圖、地形圖的管理和屬性數據的管理。屬性數據的管理主要包括空間數據的賦值和描述等。數據庫的管理功能將實現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鏈接,使得空間數據更加直觀易懂。

3.空間分析功能。空間分析功能是GIS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它主要功能是研究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它是GIS區別其他的系統的一個重要標志。它的主要操作包括緩沖區分析、疊加分析、拓撲分析和網絡分析[5]。

4.水文地質決策與評價功能。系統包含了空間統計模型、地下水量計算與評價模型、地下水流數值模擬模型、水質與地質生態環境綜合評價與分析模型等四大類模型。通過這四種模型來模擬地下水的運動及水質的變化,從而為更合理的開發利用水資源和工程建設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四、結束語

GIS作為一門科學和技術,并且能更直觀的和詳細的顯示空間信息,為水文地質學的發展帶來帶來新的動力。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文地質數據的管理,但在地層的三維顯示和虛擬環境模擬方面有待于以后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兆昌、李廣賀、朱琨,供水水文地質[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2]陳述彭、魯學軍、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孔金玲、王文科、楊澤院、麥柳研,基于GIS的水文地質空間信息系統研究與應用[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21(4):41-43.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范文第3篇

關鍵詞:框架-剪力墻、錨桿、抗浮

一、 工程概況:

日照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位于臨沂路西側、莒州路北側。該工程用地方整,占地1890.6平方米,它由主樓和四層裙房樓組成,總建筑面積41357.6平方米。主樓地下二層,其中地下二層為設備機房,層高3.9米,地下一層為汽車庫,層高3.9米,主樓地面以上共十五層,一層至四層為綜合辦公區,十五層為機房層,標準層層高為3.6米,標準層面積為1422.8平方米。結構總高度為53.55米,裙房面積共7243平方米,主要功能為農產品展示和質量檢測中心,總高度17.65米。地下車庫共兩層,層高分別為3.9米和4.65米,可停車233輛。

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7度、抗震等級為二級,場地類別為II類。

二、結構體系及主要結構尺寸。

(1)豎向結構體系

根據建筑功能要求及辦公樓特點,主樓豎向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由于一層至二層為共享中空大廳,要求具有較大的柱距及空間,周邊柱距為9米,主樓四角部的剪力墻也僅有四分之一的墻體可以落地,另外,在疏散樓梯采用混凝土剪力墻封閉,為實現主樓平面剛度的平衡,在C軸增設對稱的剪力墻兩道,形成框架-剪力墻結構所需的雙向抗側力體系。

(2)平面結構體系

本工程主要功能為辦公,標準層活荷載大多在2.0KN/m2左右。因中央空調通風設施的要求和建筑物總高度的限制,層高定為3.6米,地下室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板厚取為200mm,且板采用雙層雙向配筋。其它標準層多為3.6X3.6的雙向板,板厚取為100mm。屋頂層120mm厚板,雙層雙向配筋。

(3)主要結構尺寸

主樓柱子截面一至五層為800mmX800mm,采用C40砼,四至十層700mmX700mm,以上層為600mmX600mm。外邊框架梁采用350mmX700mm;剪力墻厚度為350~300mm,砼強度等級自下而上為C40~C30。為避免豎向剛度產生突變,使砼強度的變化與墻體厚度和柱截面的變化相互錯開,。

三、 基礎設計

由相關部門提供的地質勘察報告可知,本工程所在的地層為中軟場地土,場地類別為II類。地下水在地表下0.5~1.5米。東南方向50米為沙墩河,距河較近,河水對地下建筑產生回灌的可能性較大。基礎底板埋深-8.05米,基底標高-9.70米(絕對標高7.05米),±0.000相對于絕對標高16.65米,抗浮力設計值為10KPa/m。

地下車庫抗浮計算結果如下:

1、荷載統計

車庫頂板荷載:

(1)1500mm厚覆土:18x1.5=27KN/m2

(2)180mm厚砼現澆板: 25x0.18=4.5KN/m2

合計: 31.5KN/m2

2、 地下水位標高在室外地坪標高下1.2米,需抗浮驗算:

(1)車庫防水底板,板底標高位于車庫地面標高以下0.8米

(2)車庫頂板恒載 31.5KN/m2

(3)車庫地面以下恒載

400mm厚土: 18x0.4=7.2KN/m2

400mm厚防水底板: 25x0.4=10KN/m2

合計: 17.2KN/m2

(4)總抗浮水位:6.06米,地下水浮托力按10KPa/m計算。故(31.5+17.2)x0.9=43.83KN/m2

配重比不滿足抗浮計算要求,需做抗浮錨桿抵抗水浮力:抗浮錨桿每平方米設計抗浮力為60.6-43.83=16.77KN/m2,取為25KN/m2能夠滿足。

2、車庫整體抗浮的要求

抗浮錨桿計算書:

根據抗浮計算書中,抗浮錨桿每平方米抗浮力為25KN/m,錨桿持力層為第五層花崗閃長巖強風化帶,錨桿直徑取0.15m,錨桿間距為3mx3m,錨桿軸向設計拉力值為225KN,錨桿錨固段長度計算如下:

故取錨桿錨固長度為4.38米,錨桿大樣如下圖四所示,錨桿孔徑為Ø150,孔中心埋沒鋼筋約束作抗拔錨桿,錨桿持力層為第五層花崗閃長巖強風化帶,錨桿進入持力層不小于4.5米。抗拔承載力大于225KN,錨桿鋼筋采用HRB400級鋼筋3φ22,注漿材料為水泥砂漿,強度不低于30MPa。因主樓與裙房、車庫,不設任何永久縫,為解決沉降問題,兩者間用施工后澆帶和加強帶

加以分隔。

基礎屬于大體積混凝土,要求如下:大體積砼中摻入水泥用量20%優質粉煤灰,同時強度設計值采用混凝土六十天齡期強度,混凝土分層澆筑,控制振搗質量,增強密實度,使用低水化熱水泥,降低澆筑溫度,降低骨料溫度,摻加減水劑,盡量減少砼用水量,保證砼塌落度。

四、結構設計與分析:

(1)結構計算:

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基本風壓值采用W0=1.1X0.4=0.44 KN/m2

場地類別為II類,結構計算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多層及高層建筑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與設計軟件》-SATWE程序進行計算分析,主要計算參數如下:砼容重27,結構重要性系數1.0;重量剛度增大系數2.0;梁扭矩折減系數0.4;周期折減系數0.75.結構計算結果見表1

自振周期(秒) 周期 平動系數X 平動系數Y 扭動系數Z

T1 1.60 1.0 1.0 0.00

T2 1.39 1.0 1.0 0.00

T3(Tt) 1.20 1.0 1.0 1.00

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角 X方向地震 1/1389

Y方向地震 1/1754

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角 X方向風 1/4749

Y方向風 1/3014

最大層間位移比 X方向地震 1.06

Y方向地震 1.14

最大樓層位移比 X方向地震 1.06

Y方向地震 1.14

由表1可見,主體結構對于地震作用及荷載作用的反應是正常的,各陣型下結構自振周期、位移及地震力符合規范的限制且均在正常的取值范圍內,尤其是起主要作用的以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周期Tt與以平動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小于0.9,這說明工程的結構布置是合理的,另外,由于結構在X、Y兩方向上的剛度基本接近,兩個方向的周期、位移基本相同。

五、主要結構構造措施

(1)樓板混凝土收縮及溫度應力問題

主樓標準層縱向長度為81.2米,對中間樓板的變形有較強的約束作用,混凝土的溫度收縮應力有可能使中間部分樓板出現裂縫,為此,本工程除了設置施工后澆帶,樓板設置雙層雙向鋼筋外,還把縱向四道梁的負筋至少有四根通長設置,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抵抗砼的收縮應力。

(2)薄弱層樓板的加強

主樓與附樓相連層上下各一層樓板的厚度均設為120mm厚,且雙層雙向配筋,大大保證了樓板的剛度。

(3)墻柱與樓板采用不同強度砼時的澆筑界線:本工程十層以下墻柱與樓板的砼強度等級不同,為此,施工中采用兩臺砼泵分別供應兩種砼的使用,墻柱及節點砼稍前于梁板砼的澆筑,不留施工縫,兩種不同強度的澆筑界線(如圖五所示),其目的旨在保證節點區和墻柱墻柱是等強的。

六、結語

經過本工程的結構設計工作,感到概念設計在結構設計工作中的重要性,而結構方案的順利實施需其它各工種的密切配合,不可想象,一個優秀的建筑作品是單一工種發揮到最佳,它一定是各工種完美結合的產物。因而,在此再次感謝其它各工種設計人員與相關人員的合作;再次感謝市審圖中心的老師們在設計中給予的指導和幫助,特表謝意。

參考文獻

(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范文第4篇

【關鍵詞】防水板防水;變形縫;排水

1 工程概況

觀景臺隧道位于河北省興隆縣-遵化縣112國道八仙溝-車道峪-小子莊段,北起南灣子村南側500m,向南經三道梁子、八仙溝村東,至車道峪村,隧道最大埋深為422m。隧道進口里程為DK343+365,出口里程為DK349+885,隧道全長6520m。鐵路等級為國鐵重載I級雙線鐵路,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隧道縱坡為10.6‰。

2 洞內的防排水施工技術

隧道結構防排水施工按照“防、排、截、堵相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通過系統治理,達到隧道不滲不漏的防水目標。隧道防水應重視初期支護防水,以襯砌結構自防水為主體,以防水層防水、施工縫、變形縫防水為重點,以滿足結構設計和使用要求。

當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侵蝕性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和耐久性。對于隧道穿過巖溶、斷裂破碎帶,預計地下水較大,當采用以排為主;可能影響生態環境時,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原則,達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經濟合理的目的。在巖溶發育地段,則采用“以疏為主、以堵為輔”的原則,應強調盡量維系巖溶暗河的既有通路,嚴禁隨意封堵溶洞、暗河。

2.1 防水:

防水主要是防止地下水滲出襯砌及仰拱填充面,主要包括噴射混凝土防滲、塑料防水板、施工縫防水、防水混凝土自身防水等。

2.1.1 噴射混凝土

噴射混凝土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封閉巖層,約束圍巖變形,并與圍巖共同作用,防止圍巖失穩。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和抗滲能力,使其在內水壓力作用下不致產生危及圍巖穩定的大量滲水。在高水流、水壓情況下,噴射混凝土封閉水是無效的,應事先對巖石排水或注漿,以降低水流和水壓。

2.1.2 塑料防水層

塑料防水板是隧道防水的核心,是隧道防水的重要措施。防水層不僅起到防水作用,而且還對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起到隔離作用。因此防水層的施作,應在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定和二次襯砌灌注之前進行。

防水層通常是由緩沖墊層與防水板兩部分組成。塑料防水板宜選用高分子材料,在規格規定的長度內不允許有接頭。防水板厚度應不小于1.5mm,選擇耐刺穿性好、柔性好、耐久性好的材料;緩沖墊層材料通常采用無紡土工布,其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cm,材料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其單位面積質量不宜小于300g/,具有良好的導水性,一般采用射釘固定。固定點間距:一般拱部0.5~0.8m,邊墻0.8~1.0m,底部1~1.5m,呈梅花形排列,并左右上下成行固定。在凸凹較大的基面上,在斷面變化處增加固定點,保證其與混凝土表面密貼。

防水板鋪設宜采用從拱部向邊墻環狀鋪設,松緊應適度并留有余量,檢查時要保證防水板全部面積均能抵到圍巖。用帶熱塑性圓墊圈的射釘將土工布平整順直地固定在基層上,熱塑性墊圈應采用與防水板相熔的材質。

防水板之間的搭接縫應采用雙焊縫,以調溫、調速熱楔式自動爬行式熱合機熱熔焊接,細部處理或修補可采用手持焊槍焊接。對鋪設好的額防水板需進行充氣檢查,方法是在焊縫中央加氣至0.25Mpa 時,停止充氣,若在10min 內氣壓降在10%以內,則說明焊縫合格,否則說明有焊縫不嚴,需進行補焊。

2.1.3 施工縫、變形縫防水

施工縫是由于隧道襯砌混凝土施工時產生的,是防水薄弱環節之一,是隧道經常發生滲漏的地方。沉降縫是由于地質條件顯著變化和襯砌受力不均地段設置,為防止溫度變化或混凝土收縮影響而引起襯砌開裂,應設置伸縮縫,這兩種縫統稱為變形縫。

二次襯砌結構混凝土施工應連續一次澆筑完成,宜少留縱向施工縫,拱圈、仰拱、底板不得留縱向施工縫。觀景臺隧道二次襯砌施工縫為每12米一道,環向施工縫防水采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加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縱向施工縫防水措施為中埋式橡膠止水加混凝土界面劑。

變形縫在地層承載力顯著變化、隧道襯砌明暗分界處、斷面明顯變化處設置,變形縫的寬度為2cm,采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加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再加聚硫橡膠嵌縫材料兩道防水措施,并填塞瀝青木絲板。變形縫縫內兩側應平整、清潔、無滲水。止水帶埋設位置應準確,安裝牢固,不得有扭曲變形等現象,止水帶部位的混凝土應進行充分的振搗,確保混凝土成分密實,嚴禁振搗棒觸及止水帶。

2.1.4 防水混凝土自身防水

襯砌應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8,具有較強的防水能力,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帶富水地段其抗滲等級不小于P10。當地下水對混凝土有侵蝕性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其耐侵蝕性系數不小于0.8,裂縫控制寬度不大于0.2mm,并不得貫通。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混凝土振搗密實,并在混凝土中添加抗裂防水混凝土膨脹劑,以提高混凝土防裂滲的能力。

2.2 洞內排水:

洞內的排水主要就是將襯砌背后的地下水排出。隧道排水采取在襯砌背后環向和縱向設置軟式透水管盲溝,盲溝伸入泄水孔管,將水排到隧道兩側的水溝中。

環向排水盲管沿縱向設置的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并應根據洞內滲、漏水的實際情況,在地下水較大的地段應加密設置排水盲管。安裝時環向盲管應盡量緊貼滲水巖壁,減小地下水由圍巖到環向盲管的阻力;盲管布置應圓順,不得起伏不平。環向盲管安裝時應用鋼卡等固定,再噴射混凝土封閉,首先應用土工布將縱向排水管包裹,使泥砂不得進入縱向盲管。其次,應用土工布半裹縱向盲管,使從上部下流之水在縱向盲管位置盡量流入管內,而不讓地下水在盲管位置縱橫漫流。縱向排水盲管在整個隧道排水系統中是一個中間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縱向排水盲管安裝坡度符合設計要求,通向水溝的泄水管應有足夠的泄水坡。

3 總結

隧道的防排水方案及措施是根據隧道施工部位水質條件和滲漏情況決定的,在滲水量較大處適當的增加安裝環向及縱向盲管,特別嚴重的部位可使用鉆孔排水,將水集中匯入排水溝。隧道防水施工的實踐表明,隧道的防排水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是以排水為主、防排結合、綜合治理,采用防、 堵、截、 排相結合,以形成完整的防排水體系。也是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來較為有效的一種防排水措施。隧道內一定要對不同的地址情況,滲水情況采取不同的防排水措施,以保證隧道能夠正常的運營。

參考文獻

[1]張曉瑋.高速鐵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藝.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09年第3期.

地下水的主要功能范文第5篇

(1)圍巖注漿固結堵水圈,通過向圍巖注漿,形成圍巖注漿固結堵水圈,減少其滲透系數,以限制排水量。注漿方式及注漿方案: 注漿方式采用超前帷幕注漿、后注漿、局部注漿、補注漿四種方式相結合:

1)、超前帷幕注漿:當隧道開挖或地質預報沒有發現明顯的溶洞管道,而開挖面又出現較大的涌水量時(單點出水量在50L/mim以上)采用帷幕注漿堵水。

①、注漿加固范圍:對于烏池壩隧道孔隙性石灰巖,以堵水為目的的注漿加固圈范圍不宜少于開挖線以外5m.

②、注漿長度及止水盤的厚度:根據烏池壩隧道的地質條件和目前國產鉆機的性能,為保證注漿質量,每一注漿長度定為25m為宜。開挖長度為20m,留足5m厚的巖盤作為止水盤。對于IV級及以上圍巖地段,止水盤的表面噴射20cm厚C20 的混凝土進行加強。

③、注漿材料:注漿材料根據要求選用具有結石強度高、可灌性好、抗滲透、抗腐蝕、無污染、耐久性好等特點的抗分散超細型TGRB水泥基灌漿材,水灰比0.4-0.5;但局部揭示巖溶管道流,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具有快凝、早強、抗流失性能的水反應型漿材,如采用水泥及水玻璃雙液注漿材料。水泥漿以525號硅酸鹽水泥制成,水灰比為1:0.6~1:1.水玻璃的濃度為35Be (波美度),模數為2.4.水泥與水玻璃的配合比(體積比)1:0.6~1:1,凝膠時間1~3分鐘。

④、鉆孔布置:對于裂隙中等發育的圍巖單孔注漿的擴散半徑1.5~2m,為使注漿加固范圍達到5m,需沿隧道周邊布置兩排孔。為檢查注漿效果在斷面中部布置3個檢查孔。

⑤、注漿壓力:注漿壓力與巖層裂隙發育程度、涌水壓力、漿液材料的粘度和凝膠時間長短有關。烏池壩隧道最大埋深為488m,注漿壓力不超過5MPa為宜。注漿壓力應在注漿過程中,根據注漿量的大小進行調整。

⑥、注漿效果檢查:在開挖面鉆3個檢查孔,并測定滲漏水量,當滲漏水量小于20~30L/min時,可認為達到了注漿目的,否則應追加鉆孔再進行注漿。

2)、開挖后全斷面徑向注漿(后注漿): 雖然采取了超前地質預報和預注漿堵水,但仍然有可能在隧道開挖后出現較大的滲漏水。當地下水的流出,對生態環境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時,則需要進行再注漿,固結范圍正洞為開挖輪廓線外5m.

①、當有集中水流或巖溶管道出水時,首先要埋管將水流引出,降低地下水壓,然后用快凝混凝土將原有出水口或巖溶管道封堵。在離出水口一定距離處,對出水裂隙或管道鉆注漿孔,安裝注漿管,用水泥―玻璃雙液漿進行注漿。

②、當開挖面滲漏面積和水量較大時,在滲漏處用鉆機鉆孔(孔深3~10m,孔徑75mm),找出滲漏水的主要裂隙,由鉆孔引流,將面上的滲漏水變為點上的滲漏水。然后用凝膠時間1~3分鐘的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進行低壓注漿,一般效果較好。

3)、局部注漿:根據超前地質預報探明的局部巖溶實際分布及開挖后地下水滲流狀態分別采用超前局部注漿或開挖后局部注漿。

4)、補注漿:按上述三種注漿方式實施后,仍未達到設計要求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上述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補充注漿。選擇不同注漿方案的原則:

①、巖體完整、其結構性能可保證開挖安全,但大面積淌水且流量大于控制排水量時,實施開挖后注漿,注漿范圍正洞為開挖輪廓線外5m.

②、巖體完整、其結構性能可保證開挖安全,但局部出水且流量大于控制排水量時,僅對出水處實施局部注漿。

③、注漿后流量仍大于控制排水量、注漿固結圈綜合滲透系數大于設計控制值或仍有局部出水點時,實施補注漿。在注漿過程中,根據超前地質預報及揭示的地質信息、注漿工藝、注漿效果及漿液的可注性、結石強度、耐久性等注漿施工資料,可適時對注漿方式、注漿范圍、注漿標準、注漿材料等預以調整。

(2)初期支護初期支護由C20噴砼、拱墻錨桿和18工字鋼架或格柵鋼架組成,其與注漿固圈共同組成限流體系,并保證施工期間洞室穩定。

(3)防排水網格系統 防排水網格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保證經注漿堵水圈、初期支護滲出的地下水通暢排出,以避免對抗水壓襯砌產生過大水壓。其主要措施有:

①、在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之間圈環鋪設一層防水板;防水板采用EVA防水板,與土工布配合使用。防水板和土工布設計技術指標要求見設計圖。

②、為減輕襯砌背后的水壓力,在初期支護與巖面之間環向設置φ50透水管盲溝,兩側襯砌邊墻腳處設置φ100軟式透水管縱向盲溝,且沿隧道兩側全長設置,縱環盲溝相連。縱向盲溝通過φ100HDPE泄水孔與隧道內排水溝相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濉溪县| 兴宁市| 略阳县| 保山市| 葫芦岛市| 永平县| 翁牛特旗| 巴东县| 资中县| 纳雍县| 高台县| 峨边| 随州市| 开江县| 左贡县| 永宁县| 启东市| 内黄县| 上栗县| 新邵县| 炉霍县| 康定县| 巩义市| 海门市| 陇南市| 镇平县| 浙江省| 漠河县| 巩留县| 泽库县| 普兰县| 阳东县| 宁城县| 旺苍县| 翼城县| 金平| 南雄市| 宣化县| 镇安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