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范文第1篇

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充滿著神秘感的過程,青春期是身心巨變,成長的關鍵期。到了這個時期,青少年生理的突變和心理的多變,使得他們有時情緒顯得混亂無序、喜怒無常、甚至會有一種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們的心理被輪番襲擊。這個時期,身心變化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煩惱。青春期健康的教育顯的尤為重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生理變化,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兩條主線。下面是近年來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幾點做法小結:

一、學年初有計劃,學年終有總結。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學年初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是重點內容之一,并且有明確的要求和安排,年級組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是以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為依據,結合年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計劃,班級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則根據學校和年級組的有關要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計劃。計劃體現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總結驗證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二、資源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聯動。作為聯合國衛生組織授予的健康促進金牌學校。我們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區街道等社會力量,為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傳學習資料和學習參觀培訓機會。在各類健康主題日之際,積極與社會聯合組織“青春期生殖健康圖片展”、“防毒防艾主題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畫活動”、“拒吸第一支煙做無煙下一代簽名活動”等。通過短信平臺,家訪,校園網絡,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渠道及時與家長溝通聯系,家校聯動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三、學校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會、午會廣播、校園網絡、校報校刊、校園網絡、板報、宣傳櫥窗、班會、課堂等多渠道宣傳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節和校園文化藝術節也注重穿插相關教育。多渠道的宣傳也給多形式的教育創造了條件。校醫的《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班主任組織設計開展的“如何看待早戀”、“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愛情與友情”等主題班隊課。專職心理老師《考而不死視為神》等考前焦慮心理輔導講座。《青春期健康》講座主題教育錄像收看等。四、課堂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科德育作用,課堂教學教育中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體育、音樂、美術、社會、語文、科學等課,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學目標制定。這是我校在近年來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學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開拓發展方向。也是學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員德育的切入口。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勢,結合新課改標準,學科滲透德育,應該作為德育工作實效性體現的有效途徑。我校堅持全員德育的理念,在全體教師的培訓學習會上積極提倡和灌輸這一理念,同時經常性向全體教師開展學生心理輔導的培訓等講座。促進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穩步發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點。在新的形勢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老師掌握心理輔導的方法,及時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已成為一名成功的老師必備的條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備受學校重視,心理專職曾鵬老師本身也是一位鉆研兢業型教師。作為在嘉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師,在校內多次為教師,學生,家長開展心理輔導方面的專題講座。同時聯合教科室、德育處一起利用課余時間研究課題,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養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適應性問題的探討研究》等。在心理專職老師的帶領下,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應該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識強,見實效。學校心理輔導室給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學生,給家長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給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束手無策時給予及時的指導點播和幫助。曾鵬老師作為我校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多次被電視臺,兄弟學校等邀請給家長老師們做講座輔導,得到大家的認可好評,也充分體現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輻射作用。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兒童;青春期;健康;保健

在我國兒童是指不滿14歲的人。其中,不滿1歲的為嬰兒,1歲以上不滿6歲的為幼兒。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又存在個體差異。我國醫學界將青春期年齡定義為13~18歲,其中又分為青春早期(10~14歲)及青春晚期(15~19)。從這些概念上來講,兒童青春期應確切的稱為青春早期。在這個時期,兒童的身體和心理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家長、學校和兒童醫療機構要重視青春期健康保健,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1提高兒童青春期安全意識

據多種研究表明,與上百種導致兒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傷害已成為0~14歲兒童病死率第一位,死因占兒童病死率的50%左右。因此,我國兒童健康問題已不僅僅是生存問題,更重要的是保護問題。兒童青春期自身個性及認知的發展程度是導致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適宜的安全教育,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家長來說,積極改善家庭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危險因素是降低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的重要措施。

2 家長注意兒童青春期日常飲食

2.1家長注意兒童的飲食結構

不少家長對兒童的飲食結構認識有誤區,認為大魚大肉、精米白面和營養保健品才能讓兒童吸取最好的營養。這種誤區導致兒童青春期膳食結構失衡。現在小兒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多家長對兒童的飲食缺乏正確的認識,兒童缺乏蛋白質、鈣、鐵、鋅和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物質的攝取。所以,正確的兒童青春期飲食結構應該是食物品種多樣,葷素搭配合理,特別要重視蔬菜、水果、豆類和粗糧的使用比例,這樣才能讓兒童充分攝取微量元素。

2.2家長不要給兒童盲目進補營養保健品

面對電視、網絡、報紙、媒體上都大力渲染形形兒童營養品的神奇功效,家長們也趨之若鶩。盲目的進補對健康兒童毫無益處,且隱藏危害。比如健康兒童補鐵會妨礙正常體格發育;過量補鋅會導致鋅中毒,引起上腹疼痛,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癥狀,甚至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3兒童青春期要保持定期安全體檢

現在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兒童的健康和體格檢查。但是體檢的項目并不全面,由于兒童青春期的生殖系統發育加快,因此不能忽視兒童生殖系統的檢查。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兒童青春期生殖系統存在的問題并不比其他系統少。如男孩的隱睪,包莖,包皮過長等。女孩的兩性畸形,小粘連等。這些病患不僅妨礙了兒童的正常發育,還有可能影響以后的和生育能力。

4重視兒童青春期體育活動

首先,學校應正確的安排好文化課與體育課的分配時間,來促進兒童青春期體質健康發展。體育課上要調動起兒童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課間休息時間要讓兒童充分得到休息。運動是身體保健的有效途徑。

5不可忽視的兒童青春期心理健康保健

兒童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與否是健康保健的重要部分。學校除與原有思想品德課及青春期教育等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6 結論

總之,兒童青春期健康保健是一項重要而又細致的工作,在正確的保健指導下,需要家長、學校和兒童醫療機構的共同重視和配合,為保障兒童健康茁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候婷秀,楊紅霞,淺談兒童飲食與健康{J},中外健康文摘,2007、4(8);88-89.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范文第3篇

一、學習類問題

初中生課程增多,學習壓力隨之加大,不少學生無法適應突然而來的變化,造成學習成績下降,隨之出現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維遲緩等一系列心理問題。這就直接導致了厭學情緒的產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緒

青春期的矛盾情緒大概有以下幾類。

1.青春期閉鎖心理。閉鎖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主要表現是外表的鎖閉與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共存且互相沖撞,沒有發泄的出口,從而產生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問題。

2.情緒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具體表現為情緒時而強烈狂暴,時而溫和細膩。

3.早戀問題。初中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中學生由于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發的心理問題卻十分令人關注。

三、人際關系問題

1.與父母的關系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與否,家庭成員的關系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性格的養成。

2.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在初中時代,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標,公正的代表。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學生往往會病態放大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

3.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學生就流露出孤獨感。

如果以上問題不能及時加以疏導解決,將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心理障礙或人格缺陷。所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維護,勢在必行。以下是對初中生心理問題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

一、加強師生的互動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有人做過一次隨機調查,請學生說出他們理想中的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其中89%的學生要求教師“尊重學生”,83%的學生要求教師“知識淵博”。由此看來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是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條件。為此,教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掌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

2.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身體狀況,更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特點,洞悉學生的心理。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要認真分析其心理問題的成因,并及時給予合理的疏導。

3.加強書信聯系。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有時候交談并不是心靈溝通的最佳形式。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特別適合用書信或者周記的方式進行師生對話。而對于教師來說,與學生書信往來,既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細膩地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更主動、更準確、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學生進入初中后,學校就應開設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由學校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學專家主講。這種講座不僅能夠讓學生正視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還能把正確的心理疏導方法教給學生。

2.設立心理咨詢室或者青春心理問題專線。與講座不同,個別心理輔導注重的是個人的深層心理調整。有時,心理輔導老師是照射進問題學生荒涼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縷陽光。此外,為了完全解除咨詢學生的思想顧慮,可以開展電話咨詢。通過個別心理指導,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三、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宣傳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范文第4篇

〔關鍵詞〕初中;青春期性教育;異往;性觀念;性道德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0-0016-03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更好地落實《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了解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現狀,探討初中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法,2009年5月,筆者采用自編“初中生青春期教育調查問卷”在我校(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實驗基地附屬中學是一所公辦初級中學)初一、初二年級作了一次關于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68份。其中初一90人,初二78人,總共168人。初一和初二共有男生99人,女生69人。問卷調查過后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訪談。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校青春期教育現狀

1.學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識的途徑

學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識的途徑,有44%到56%的學生選擇由學校下發的資料,其次是來自父母、家庭的教育,第三個途徑是學校開設的課程。第四個途徑是來自影視和網絡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學校、家庭、父母是我校學生獲得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渠道。由影視、網絡途徑獲得青春期性知識初一是37%,略高于初二的21%,兩個年級的男生都要高于女生。男生更多從網絡、影視上獲得青春期性知識。初中階段的男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而模仿能力較強,更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這就更需要家長加強監控,避免低級、庸俗、黃色的網絡信息對孩子的影響。

2.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程度

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程度:初一、初二年級“非常了解”的平均達到6%,“一般了解”的初一48%,初二 60%,“不了解”的初一10%,初二14%,兩個年級男生對青春期知識“不了解”的人數都高于女生。由此可見,我校初中年級有一半學生對青春期性知識處于“一般了解”的程度。

3.學生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識

學生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識:兩個年級排在前三位的是青春期心理變化、青春期生理變化、異往。而對懷孕與避孕的知識、性傳播疾病的知識學生的知曉率不高。首要原因與學生的年齡有關,這些學生處于13~15歲之間,年齡小,對這些知識還不太了解。另外,學校還沒有在初中年級進行系統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大部分學生對生殖及性健康知識充滿神秘感和好奇心。

從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學生最想了解的知識是青春期心理變化及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礙,這就充分體現出青春發育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以性發育為標志的生理已經基本成熟,另一方面以自我認同與角色混亂的內心沖突為標志的心理尚未成熟。即青春期生理發育越來越提前,心理成熟越來越滯后。這一矛盾、沖突給青春期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危機和困惑,所以他們迫切需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初中的心理老師,更需要將心理輔導課與青春期性教育進行有效整合,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安度青春期。

4.學生對學校開展青春期性知識方面教育的態度

希望學校開展青春期性知識方面教育的有29%到38%,持無所謂態度的有52%到61%,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9%)是不希望的。可見大部分學生對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的態度是積極的。另外有一部分學生往往由于“羞于啟齒”和回避心理而持“無所謂”的態度,并非不想獲取青春期知識。

5.學生應對青春期的態度

有49%到61%的學生選擇“面對青春期基本上可以應對,還需要得到一些幫助”,只有9%到12%的學生選擇“還沒有做好準備,可能會不知所措”,而且男生要高于女生。看來初中女生從生理發育到心理發展都比男孩子更加成熟,能從更多渠道獲得青春期知識,能更加從容、主動地應對青春期。

(二)初中生對異往的態度

1.與異性同學交往,學生的感覺

與異性同學交往,學生回答“沒有感覺”的初一占60%,初二占73%,男女生差異不大。其次是“有些緊張”“不好意思”“異常興奮”。在傳統觀念中“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男女同學交往應該有些緊張、局促、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覺,而我校學生有一半多選擇“沒有感覺”。通過與個別學生和班主任的訪談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

(1)現代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異性同學之間的神秘、羞澀、緊張、拘束越來越少。經常可以在初中的班級里看到男女生追追打打、推推搡搡的現象。

(2)初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一兩年進入青春期,相比而言女孩子更加成熟、自信、活潑、大方,陰盛陽衰現象明顯,在一個班里成績優秀、各方面都比較出色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在女孩子心目中有品味、有魅力的陽光帥氣男孩最有吸引力,而這樣的男孩子在她們周圍似乎找不到,于是這些女生對周圍的男生往往不屑一顧,她們也更喜歡與同檔次的女同學交往。另外,我校初一年級的一部分小男孩剛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們還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樣與異性同學交往或者是害怕與異性同學交往。他們往往更熱衷于玩網絡游戲,更喜歡與同齡男孩子交往。還有些男生認為周圍的女生“太強勢”“太野蠻”,性格不太討人喜歡,有些男孩“以貌取人”,感覺周圍的女生“不漂亮”“不可愛”。于是乎就對女生退避三舍。這就造成了男女生彼此隔膜、彼此疏離的現象。

(3)在進一步的訪談中有些學生說:“同班同學在一起時間長了,男女同學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很自然,很平靜,也就沒有什么異樣的感覺了。”另外還有一些學生說:“男女同學相處不可能完全像同性同學那樣自然、平靜。只是在填寫調查問卷時心中有顧慮,擔心別人看到自己選擇“興奮”“緊張”“不好意思”會說自己心理變態,所以只好選擇“沒有感覺。”

(4)目前家長和老師對中學生早戀比較敏感,一旦發現早戀的傾向便如臨大敵。基于這種壓力,初中生一般都會選擇與異性同學保持一定的距離,將對異性同學的“好感”“喜歡”“愛慕”壓抑下去,避免陷入“早戀”的漩渦之中。

2.與異性同學交往更愿意采用的方式

與異性同學交往大部分學生選擇班級集體活動和課外小團體交往的方式,課外同學朋友的聚會、生日聚餐等小團體交往方式最受歡迎。“不想與異往”的占10%到13%。

3.學生對來自父母或老師的對異往的指導的看法

在與異往的問題上,有32%到49%的學生選擇“不需要”“不希望父母或老師干擾”,這大概與初中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增強有關。有些學生擔心父母或老師知道后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所以一般不會讓大人知道。有15%到26%的學生選擇“主動尋求他們幫助”。其實異往問題是困擾初中學生的一個大問題,學生也希望得到老師和父母的寬容對待和耐心引導,幫助他們解決疑惑,可現實情況是父母和老師一發現早戀的苗頭,就如臨大敵,橫加指責,往往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因此學生只好采取回避的態度。

4.學生對戀愛的看法

有49%到62%的學生選擇“反對”中學生談戀愛,我校學生整體上還比較單純、幼稚,真正開始談戀愛的很少,個別學生對某個異性同學會有“好感”“喜歡”“愛慕”等懵懵懂懂的情感,私下里會有發手機短信、QQ聊天、長時間打電話、寫情書等行為。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年齡還小,還不懂愛情,學生時代要以學業為重,目前還不會考慮戀愛問題。

(三)初中生的性觀念和性道德

1.假如非常要好的異性朋友提出身體接觸等過分的要求,學生的態度

2.學生對性的看法

從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有72%到79%的學生認為“性”“很正常”,只有少數、個別學生認為是“不健康”、“很丑惡”。說明初中生對“性”這個問題大部分都能正確看待,不認為性是羞恥、丑惡的。

三、建議與對策

1.青春期教育要遵循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適宜,即對不同年齡、不同狀況的學生進行性教育的內容應該有所區別。適時,即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教育。適度,即性教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

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范文第5篇

一、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1. 學習方面。由于職高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多數同學的成績不容樂觀。并且在升入職高后,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導致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并且會出現厭學心理,這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支持和鼓勵。

2. 青春期方面。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波動,我們要引導學生擴大交往范圍,消除異性之間的緊張情緒,增進男女同學之間的團結和友誼,這樣才能避免“早戀”而影響到學習;封閉心理也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通存在的問題,因為他們不再是孩子,他們已經長大,復雜的思想會影響他們的內心活動,如我班的王同學,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難事,都不愿與同學老師說,也不和家長交流,只是自已默默的承受,時間久了,也不知道她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壓抑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疏導會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學生的思想活動。

3. 人際關系方面。(1)父母方面。職高生處在這樣一個年齡段,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叛逆心理,他們不再是小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有自已獨立的思想,在有些事情上會與父母的思想產生分歧,所以會經常與父母發生沖突。比如,我班的徐同學,有一次與父母發生沖突后,竟離家出走,不想再回到家里。我們做父母的也要學會理解孩子,不要采取偏激的行為,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2)學生方面。在這個大的班集體中,同學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同學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那么就會心情舒暢,自信心強。相反,就會變得情緒壓抑,性格內向。比如,我班的王同學,因為小事將同桌打傷,而導致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緊張,從而也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傷害,最后導致輟學。

(3)教師方面。教師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在我國,由于受“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教師在學生眼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如果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與關心,不給予指導幫助,反而嚴厲指責,學生會對老師產生對抗心理,久而久之,學生會有一種壓抑感并產生消極情緒。如,我班的郭同學由于基礎太差,而導致非常簡單的問題也答不上,如果作為老師非但沒有指導,而且還取笑她太笨,學生會有自卑感,不與老師交流,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僵化程度越來越深。

二、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1. 職高學生自身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職高生面臨的各種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而可能導致其心理發生變化。

2. 家庭的因素。家庭對職高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進行及時疏導,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而擅自處理一些孩子不愿接受的事情,從而可能使孩子的心理發生扭曲。

3. 教師的因素。有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品德低下等,而沒有對其進行認真的心理輔導,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接踵而來。

三、心理健康的疏導策略

1.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和講座。及時舉辦各種心理講座,通過心理輔導課和講座讓學生比較系統地接受心理學常識,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情況,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2. 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由于職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發展水平的基礎相對較低,但也不能放松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我們應該結合本校學生現狀,為他們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江山市| 中江县| 田阳县| 上思县| 丹阳市| 淳化县| 沭阳县| 云阳县| 饶阳县| 都兰县| 大余县| 梁平县| 年辖:市辖区| 福贡县| 方山县| 长丰县| 达州市| 天祝| 桦南县| 平南县| 伊川县| 花垣县| 江口县| 子洲县| 吴江市| 明溪县| 郧西县| 益阳市| 平湖市| 曲阜市| 获嘉县| 西华县| 垣曲县| 右玉县| 新绛县| 遵义县| 沙坪坝区| 蓝田县| 望谟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