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關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重要性;關系
1 引言
建筑設計是一種空間地域上的一種規劃,而其主要對象是對建筑單體室內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間特性。而城市規劃設計是對在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以及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等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這也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和設計。規劃設計也是對人活動的各個空間區域關系的協調,是用生態的以及可持續的觀點來動態的解決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作為最終城市景觀的核心要素,而城市中建筑的整體形象如何,則就要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之間的關系處理的如何了。
2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總體來說,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兩條。其一,二者的相互獨立性。城市規劃設計作為一門逐步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學科,而其在實踐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以及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時,均有著自身相對獨立的基本方法與原理。城市規劃設計涉及到城市的外觀形式以及分工產業發展以及城市各個部分的組成管理等。而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設計的前提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以及工程技術條件來解決室內空間的各方面要求,以及外部形體上的獨特風格。其二,建筑設計要服從城市規劃設計。在引言中已闡述城市規劃是動態解決以及協調各類建筑間的聯系以及建筑群間的整體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有序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筑作為城市的基本元素,則就必須服從城市的內容,建筑不僅不能脫離城市環境而且還要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建筑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就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以及建筑紅線等問題,這就必須服從整體的城市規劃設計。
3 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
3.1 建筑設計制約場地設計
在引言中提到,建筑設計是對單個建筑物體的設計,然而事實上建筑設計還制約著場地設計的問題。場地設計就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并且在基地實際情況條件以及相關的規范規定的基礎上,對場地各組成要素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場地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各個建筑間的設計來使各個建筑要素能和諧以及形成有機的整體。從實際工作的內容上來看,場地設計就是除去建筑設計中對各個建筑單體中詳細內容的設計之外幾乎所有的設計活動。總體來說包括交通設施、綠化園地以及建筑物和工程設施等的總體安排。
3.2 建筑設計影響城市規劃設計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建筑行業相關技術的發展,建筑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卻也帶來了諸多的擔憂,建筑師在進行建筑創作時候卻一味的追求單個建筑的藝術效果,卻很少考慮到他創作的作品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圍的環境問題。這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建筑單體可以堪稱奇特新穎,若從整體來看,卻處處有著不和諧的氣息,從而給城市的景觀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不是說明建筑師的能力不夠,其設計的建筑本身可以稱得上絕對的佳作,只是單體建筑的藝術美不能顯示出整體城市的和諧之美。像北京的長安街。只是一味的追求單體建筑的效果,過于強調個體建筑的表現形式,造成整體的不和諧。從而引來了業界人士的批判較多。然而,與之相反的是希臘愛琴海上的一小島,島中所有建筑沒有超過三層的,同時所有外墻均采用白色涂料,這種體現與自然相融以及相互協調的設計理念得到眾多人士的夸贊,由此建筑設計影響著城市規劃的設計,建筑設計要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也是很有必要的。
3.3 建筑設計制約城市規劃設計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建筑才是其主要元素,建筑是城市規劃的基礎,當然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也有著引導的作用。眾多的建筑單體就是通過城市規劃設計使其有機的組合為一個整體或者是建筑群體空間。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要注意一下幾點:其一,建筑設計時要注意與周圍環境的結合。這就要求設計出的建筑是依據城市規劃,同時對于建筑的整體外在輪廓還要與周圍其他建筑有種相互呼應的作用,在建筑立面效果上同時也要注重整體建筑的環境以及色彩上的相互協調。其二,對于單個建筑體來說,就要注重其造型。建筑師要有自己的風格,設計出的建筑要整體性強以及簡單中體現復雜的特點。其三,城市規劃設計要保持理性的態度。畢竟城市規劃是整個城市將來能否有序的發展的依據。在規劃時要注重居民們的感官效果。比如說對于高層建筑頂部以及多層不上人樓屋頂的處理,其視線不能看到的地方采用簡潔的方式處理。從而體現一定的秩序,也能滿足可能的俯瞰的效果。
4 結束語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所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要素,在某種程度上不僅代表著城市的文化以及歷史,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代表以及象征,建筑群的整體效果如何也體現著城市是否更加人性化。由此,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僅僅注重單體建筑的造型以及單體建筑的藝術美,而且還要考慮到單體建筑對整個建筑群空間的影響,是否做到了與相鄰建筑的融合,當然,在進行建筑設計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的同時,也要注重整體效果給居民的感官是否舒適。故此,注重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同時還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對城市單體建筑進行設計,保證城市建筑整體的和諧與協調,從而使城市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劍華.淺談城市規劃中城市設計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
[2]王.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關系的探討[J].湖南農機,2008
[3]王麗群.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山西建筑,2007
[4]張松.中國城市規劃基礎理論問題之我見[J].城市規劃,2005
關鍵詞: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 關系
前言: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建筑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整體的規劃。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建設風格,其風格將與城市歷史的淵源有著較大的關系,是城市傳統的一種繼承及發展。因此,在城市建筑設計的時候,需充分考慮城市規劃,在傳承城市文化的基礎上展現出現代文明。
一、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建設工作開展的影響
1、對城市建設有具體計劃作用
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是結合城市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實際情況,根據城市整體建設工作的總體設想和宏偉藍圖來制定和執行的。在城市規劃設計的項目管理工作中,提出城市整體建設的具體實施計劃以及分期實施計劃,對城市整體建設活動進行有序的編排,確保各項建設活動能夠按照原定計劃進行。
2、促進城市建設工作穩步進行
城市整體建設工作包括的內容較多,涉及到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人文、治安等諸多方面,而且具體工作的執行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共同參與與協助。而城市規劃設計方案中將各項工作具體化并且將建設職責落實到具體的部門或單位,有效保證了城市整體建設工作的秩序,進而促進整體建設工作的穩步進行。
3、對城市建設有重要調控作用
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建設的調控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在兩方面:一是對城市各項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的調控;二是對城市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調控。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建設的調控過程既有近期調控也有中、遠期調控。經濟實力強的城市,規劃調控的城市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很快實施,可作短期調控:經濟實力薄弱的城市,則要考慮對項目用地進行中、遠期調控。
二、如何有效的處理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關系
基于我國現代化城市整體建設的角度,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之間具有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密切聯系。建筑設計為城市規劃設計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城市規劃設計對建筑設計具有科學的指導性意義。
1、城市規劃要科學
城市的規劃不僅關系當前的城市發展,更會對城市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時,一定要綜合調查,仔細研究,認真分析,制定出符合城市風格的規劃設計,使城市的發展有一定的延續性,在繼承以前城市特點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新生的風格。在具體的城市規劃中,首先要進行全面的考查,通過廣泛的信息收集,查閱資料,對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建筑風格進行全面的了解,同時要從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兩方面進行學習,深入了理解城市發展的精華和內涵。其次,在規劃時要注意繼承傳統,將城市的文化底蘊發展下去,在規劃中要體現出文化的繼承性,將歷史發展的優點融入到整體設計中去,使城市的精神得到傳承。最后中,還要注意城市規劃的創新性,城市在每個時代的發展中都有著特定的、不同于其它時期的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必然會有新的元素注入,設計者要充分接受并將其融入到城市的規劃中去。例如:廣州市近幾年來的足球水平不斷提高,去年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還獲得了亞洲冠軍杯聯賽冠軍,因此,在其以后的城市規劃中,就要加入足球這一新興元素,使城市的包容性更強。
2、使建筑設計服從于城市規劃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城市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確定了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以后,就要重點關注建筑的設計,要求其在符合自身功能需要的同時,要服務于整體的城市規劃,也就是說,建筑的設計風格必須要和城市的整體風格相一致,在構成城市大結構的同時,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來,在現在的建筑設計中,很多設計者往往只考慮建筑本身的藝術價值,而忽略了其對城市規劃的影響,比如北京長安街周邊的高層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氣息,使其藝術性縮水。而濟南市在建筑設計時就很好的考慮了城市規劃,“十運會”主場館就是根據濟南特色而設計的,“東荷西柳”很好的反映出濟南“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人文特點。
3、健全城市建筑設計方案的評審制度
重要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應該盡快建立健全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組織一些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一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二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審,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設計。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決策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決策制度,這里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不能把獨一無二、標新立異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
4、加強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的實施與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空間的肌理不斷有新的變化。現代中國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間機理特征,具有了工業區、居住區、商業區、行政區、文化區、旅游區等功能劃分,每個區內的建筑密度、高度、體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異,形成了整體的不均質 粗獷的空間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間層次上都有新的變化 這說明空間肌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與社會生產、生活和技術相適應。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能否實施到位在城市建設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在好的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如果不能按預期的設計意圖進行實施也只能是 一紙空文 ,這不僅是對設計工作的不尊重,也有礙于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5、重視城市規劃設計對于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
城市規劃設計的實質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間資源, 協調城市功能布局以及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故而其著眼點遠離建筑物質形態而偏向于社會的整體平衡,是一種強調總體協調、彼此相關而不突出個體的政策過程取向。但具體城市的建設大都還是由許許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關的個體項目構成。如建筑設計或是小范圍的外部空間設計,一個委托人、一份設計書、一筆資金就可以達到目的。在屬性上,這種設計主要反映業主及其能對建筑建造過程產生影響的那些人的思想與價值觀念,而忽略了整體效應與彼此間的聯系,是一種有突出個性的工程產品取向。如果人們直接以城市規劃設計去指導微觀的項目建設和建筑設計,極易造成彼此間的脫節,并直接導致環境品質的下降,中間層面的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作為兩者間聯系的紐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對城市社會的空間環境設計,改善人們的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
結束語:
在城市化的建設中,城市規劃作為建筑設計的標桿,建筑設計又能直接反應出城市規劃的風格。因此,在進行具體規劃設計的工作中,相關單位必須加強學習,不斷研究,盡可能做到二者的協調,為建設出更美好的城市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王世福;湯黎明;對我國城市設計現狀的認識[J],規劃師,2010(11).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關系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to a specific space, i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city planning, implements a interior space of the economy,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and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certain style of the time, on the external form, planning and design, both with microcosmic space regional planning,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some beautiful sex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groups and single building micro design, is to have a certain coherence and correspondence. At present, the c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field of planning industry, architecture. And our city, the most need is relationship,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Alone, some are good, together is at sixes and sevens. I think this is not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simple, but how to harmonize the urban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is discussed.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Relationship between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前言
所謂城市規劃是指根據城市的地理環境,人文條件,經濟發展狀況等客觀條件制定適宜城市整體發展的計劃,從而協調城市各方面發展,并進一步對城市的空間布局、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綜合部署和統籌安排的一項具有戰略性和綜合性的工作。建筑是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大興土木的熱潮,一大批各種類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爭奇斗艷,使城市的景觀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城市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時使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顯得尤其重要。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關系
城市規劃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對城市的有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建筑作為城市構成的基礎要素之一必須服從于城市內容,他們之間在空間上是點與面的關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樂,是城市的靈魂,但建筑也不能脫離城市環境,必須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同等重要。
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有著直接的關系,它是在實踐中,對景觀設計和城市規劃進行安排和指導,重點解決的是城市建設中面和線的問題,城市設計規劃為建筑設計提供總的框架和指導,麗建筑設計是豐富和完善城市的總體規劃和設計。城市規劃主要是對定調、定形、定量、定位四個方面,對建筑設計給予指導。定位,是指定建筑物所在的位置,積城市的整體環境達到協調和統一;定量,除了對建筑物的角度、尺寸、容量進行協調外,還要對建筑物的容積率做出保證;定形,是指對建筑物的體積和高度進行控制;定調,是指對建筑物的風格進行協調。對于整個建筑物而言,要真正實現與環境的協調,就要有滿足整體規劃的思想,將建筑物環境要素和環境觀念達成高度的統一,實現空聞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深入結合環境,在處理色彩上,實現格調和環境的統一,達到立面上的虛實對比,流線與環境相符合,從人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出發,對空間環境進行塑造。
二、滿足城市規劃的場地設計
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的要求一是體現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體現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是具體性的,對場地設計有更直接的影響,場地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項細則必須做出恰當的切實反應。這些要求一般包括:“對用地性質和用地范圍的控制,對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紅線距離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對交通入口的方位規定等。它們會對場地設計尤其是布局形態的確定構成決定性影響。
(1)對用地性質的規劃: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上,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這一項目只能在某一允許區域內選擇基地地塊;對用地進行開發的場地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該地只能做一定性質的使用。(2)對用地范圍的控制:規劃是有建筑紅線與道路紅線共同完成的。(3)對用地強度的控制:是通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來實現的。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最大值及綠化覆蓋率最小值來限定,可將基地使用強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疇之內。(4)對建筑用地范圍的控制:由建筑范圍控制線來限定。即基地允許建造建筑物的區域。城規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圍控制線從紅線退后一定距離。(5)規劃中對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場地設計中也應同時予以滿足。
三、滿足城市規劃的建筑尺度設計
一座城市中所有的新建筑皆對城市的形式及其系統產生影響。不過,高層建筑對于城市,以其絕對的強度,具有重要的影響。高層建筑尺度的確定應與整個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脫離城市,孑然孤立,不利于優美、良好天際線的形成,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高層建筑對城市局部或部分產生的影響,是指從市內比較開闊的地方,如:廣場、道路、開放的水系和綠地所看到的天際線,會直接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際輪廓線不僅影響人從城市所看的景觀,也直接影響到市內居民的生活與視覺觀賞。高層建筑對城市各構成要素也產生重大的影響,高層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確定,也應充分地考慮該城市尺度、傳統文化。
街道尺度是根據街道生活來確定的,顯然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與大樓之間的關系。具體的說街道尺度是指高層建筑臨街面的尺度對街道行人的視覺影響。這是人對高層建筑近距離的感知,也是高層建筑設計中重要的一環。高層建筑的底部必須與街區的城市結構聯系,并與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當。其設計應該對周圍建筑的場地范圍予以密切注意。臨近街道的高層建筑部分的尺度確定,主要考慮到街道行人的舒適度,高層建筑主體因為尺度過大,易向后退,使底層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減少了高層建筑對街道的壓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當,高層建筑就變得與街道分離了,并可能變得與其環境失去聯系,還有高層建筑物之間的地面場地不要僅僅作為行車道路,而應該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環境豐富生動起來。為了保持街道空間及視覺的連續性,高層建筑臨街面應與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應,但每個建筑都必須擁有各自的特點,這樣除了豐富空間外,還可以緩解人的視覺疲勞。對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使周圍建筑與之相協調,但不能過多的采用保護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護建筑的特征。
四、重視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末的百余年中,現代建筑與城市規劃所呈現出的是一場顛覆性變革,其間充斥著無數由逐漸演變而引發的突變,突變而構成的嬗變。“嬗變”是一種發展、一種由矛盾雙方交鋒而產生的推進狀態,一種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進動勢、一種總體上積極的趨向,是實踐的作用及其相互間滲透的結果,更是在人類起源、成長、壯大進程中的一種必然性的體現。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發既促成嬗變,又產生巨大的動能,影響波及廣泛,對建筑、城市及整個社會進程和人類發展都發揮強勁的推動作用。在新時代的召喚下,現代建筑設計也必將與規劃、景觀設計及相關領域密切結合朝著人性化、多元化、復合化、互通化、生態化、長效化等更優化的設計方向發展。
城市規劃的實質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間資源,協調城市功能布局以及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著眼點遠離建筑物質形態而偏向于社會的整體平衡。城市的建設大都還是由許許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關的個體項目構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對城市社會的空間環境設計,改善人們的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城市設計作為一種在定性、定量圖文結合方式下的彈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體建筑單體的設計層面。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化過程,特點在于設計城市而非設計建筑物,它是彈性而非具象地引導建筑設計,從總體上引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環境的優良品質,促進城市空間的有序發展,同時為政府和規劃管理部門提供一種長效的技術管理支持。
結束語
要將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相結合,這樣才能創造優美、和諧、宜人的城市生活環境。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僅要關注建筑本身的特點與個性,還要使之與城市規劃相適應;只有了解規劃設計特點與建筑設計之間有何不同,才能更好地做好規劃設計或者說做好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高中華.對建筑色彩的審美感知[J].東方藝術,2004(10).
[2]蒲凈.規劃管理中的城市設計意識[J].城鄉建設,2004(10).
[3]孫盈方.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的關系[J].大舞臺,2010(12).
[4]賈淑華,李素艷.論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和諧性[J].遼寧建材,2005(3).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協調統一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現階段我國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研究
在目前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城市總體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核心環節,是當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依據,也是土地有償使用的基礎性條件。近年來,受到市場經濟一體化潮流的沖擊與影響,控制性詳細規劃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發展機遇。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一直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城市建設力度也不斷加大,在社會良好發展的同時,種種失控現象也不斷涌現。究其原因可以將其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開發商和建設單位在工作中以為的追求經濟效益,不斷的更改建設用地和增加建設密集度,這種工作模式雖然有效的發揮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也給城市規劃帶來嚴重的失控現象。其次,行政領導為了進一步招商引資,強行干預控制性規劃。就當前社會發展而言,以美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最為合理,是典型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產物,其規劃性法規系統較為完善,值得我們在工作中去借鑒。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相互關系
1、多選擇性的強制性指標組合
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我國沿海城市建設中多選擇性的強制性指標組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規劃工作一般都是規定幾套不同的控制組合、用地界線、建筑性質、容積率、建筑高度等控制都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分析。一般情況下,開發強度和建筑形態讓具體的建筑設計發揮了更大層次的發展和自由度,使得其能夠有效的負荷規劃要求。
2、可行性建筑方案論證規劃指標
通過做可行性建筑方案來論證規劃指標的合理性,也是目前常用的互動方式之一。不過同前該種手段多用于規劃的調整階段,可進一步引申發展,在規劃編制階段對規劃的重點地段,重要節點,采取做可行性建筑方案的方式科學地確定控制指標。
3、加強規劃各階段的城市設計工作
城市設計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并且可以起到深化城市規劃和指導其具體實施的作用。城市設計運用綜合的設計手段和方法,可更為具體,形象地處理城市空間的物質形態關系,使城市各組成要素,各地區之間的相百空間關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規劃指標變具體。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設計這一“橋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間和功能上更好地反應城市規劃意圖。
三、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也即對人活動的區域空間和各區域空間只的關系的協調。建筑設計是解決室內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在外部形體上,具有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城市歷史文脈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的結果。城市規劃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
1、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根據阿普爾壓德的觀點,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更強,從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包括建筑物)進行聯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設汁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要執行十年以上,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2、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美國城市規劃師伊?沙里寧曾經說過:“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于一棟房子中;將一棟房子置于周圍的環境中;將周圍的環境置于一個城市規劃中。建筑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建筑創作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快速發展中,建筑師在建筑創作時對人文的關注、對環境的關注顯然不夠。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慮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例如北京的長安街,雖然每棟建筑單體都采用了中國最好的設計院和最優秀的建筑師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價上也毫不吝嗇,就其藝術價值本身而言,仍然是業界人士批判的焦點。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對周圍環境的忽視,以及強烈的個體表現欲所造成的整體不和諧。再例如希臘的愛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島,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攝影家和畫家,被稱為“藝術家之島”。整座島上布滿了十分簡單的希臘式的民居,連警察局、醫院、飯店都化整為零,成為民居式建筑尺度。幾百年來,島上的居民始終恪守一個規則:所有建筑均不超過三層,所有外墻均為白色。這種熱愛自然、相互協調的觀點,已經形成了一種設計理念。可見,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注重周圍環境的協調,即使是最簡單的建筑設計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應該盡快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組織一些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一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二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審,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作品。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決策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決策制度,這里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把握正的價值取向,不能把獨一無二、標新立異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
四、建筑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協調統一
我們做設計時經常的手法是從主觀的感覺出發,通過形體、體量的造型來首先達到視覺上的審美要求,而且設計的大多數時間用在了這方面,對于細部則由于時間的限制而來不及仔細推敲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結合環境總體考慮。
1、結合環境
從城市區域規劃出發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優秀的建筑設計是不能脫離一定的總體關系孤立地進行的,而是把它放在一定的環境之中,去考慮單體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即建筑的整體輪廓上,應與周圍的現有建筑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筑局部小環境的處理: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間,
2、造型
有自己的風格,整體性強、簡單中體現復雜,不變中起變化。在進行立面造型處理時,一定要從大處著眼,考慮整體效果,要從整體再到局部,從大面到細部,反復推敲,逐步深入,使整個立面從整體到局部都比列協調,互相映襯,形成完整的統一體。這方面我喜歡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輕佻。
3、理性
承傳歷史文脈,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續歷史的痕跡。當然,最重要的是把視線集中在人的視覺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思考。視線所能及范圍內著重考慮。高層建筑頂部以及多層不上人屋頂等視線不能及處簡潔處理,體現一定秩序,滿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從墻面傾斜、局部層高處理等來控制人的視線和控制小環境,比如:曲面玻璃,將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層或鏤空引進陽光等。
1、城市規劃設計的內容及作用
城市設計是一們在實踐過程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綜合性學科,它具有獨立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從宏觀出發,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線和面的問題。其主要是對城市形象上的宏觀把握,他強調戶外空間的一體化,強調各建筑之間的排列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間中的某一個體,一般在進行城市建筑設計時,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考慮城市空間結構的整合,局部地區的空間結構是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符合城市空間的整體規劃,將其有機的納入到城市的整體空間當中去,而不能只考慮區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結構組合的需要,無論一個單體建筑設計的多么精美,他都離不開周圍環境的限制,脫離外部環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現實的。其次,要對城市中的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組合,盡量以自然的狀態表現出地貌、植被、天空、水體和陽光所賦予人們的感受。第三,城市規劃設計要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不要讓城市的新建筑與周圍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給人以不和諧感 城市的發展是連續的,因此,在進行城市的規劃設計時,應順著歷史變遷的軌道來進行,使人們行走在城市之間時,能夠感覺到城市的變遷,感覺到城市的連續感。
2、建筑設計
建筑設計廣義上指對一個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設計工作,這需要各方面科學技術人才的密切協作,但通常我們所考慮的建筑設計是指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間結構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與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從而達到一定的和諧效果。其中,功能是進行建筑創作的主題,不過形式也在建筑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當前許多建筑師開始考慮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物的外表也成為建筑設計研究的一個重點,在這種設計法則的指導下,采用結構主義而出現的一種建筑新形勢,這種建筑形式,先對建筑進行思考,然后在進行建設,比原來按照圖紙進行建設更加注重建筑對外部的影響,綜合考慮了外部空間、環境和經濟技術等多方面的因素,堅持將自己的創意和個性建立在理性之上,達到建筑功能與技術手段的和諧一致。建筑設計時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規劃、設計都不能脫離經濟性這一重要指標。但是就建筑師本身卻要克制自己對金錢的依賴,充分讓建筑體現其自身個性,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滿足城市的文化傳承需要,相信一個成功的建筑必能引領一個時代的潮流。對于一棟建筑的評審應做到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對建筑方案本身進行評審,看他的設計是否符合任務要求,第二,要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是否能將自身融入到周圍環境當中去,只有這樣的建筑設計產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這就要求,決策者要有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
3如何科學協調和處理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從我國現代化城市整體建設的角度進行分析,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之間具有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密切聯系。建筑設計為城市規劃設計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城市規劃設計對建筑設計則具有科學的指導性意義。在我國現階段的城市建設中,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門正逐步完善和發展的綜合性學科,是對城市土地利用進行控制,對城市空間布局、空間發展的合理組織,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產環境,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手段,它具有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決的是城市的面和線問題、城市空間的本質: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見其表面,而應究其本質,這樣才有助于我們的設計。
3.1科學分析待城市規劃設計的整體方案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根據阿普爾壓德的觀點,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更強,從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進行聯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設汁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要執行十年以上,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3.2重視城市規劃設計對于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
城市規劃設計的實質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間資源, 協調城市功能布局以及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故而其著眼點遠離建筑物質形態而偏向于社會的整體平衡,是一種強調總體協調、彼此相關而不突出個體的政策過程取向。但具體城市的建設大都還是由許許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關的個體項目構成。如建筑設計或是小范圍的外部空間設計,一個委托人、一份設計書、一筆資金就可以達到目的。在屬性上,這種設計主要反映業主及其能對建筑建造過程產生影響的那些人的思想與價值觀念,而忽略了整體效應與彼此間的聯系,是一種有突出個性的工程產品取向。如果人們直接以城市規劃設計去指導微觀的項目建設和建筑設計,極易造成彼此間的脫節,并直接導致環境品質的下降,中間層面的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作為兩者間聯系的紐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對城市社會的空間環境設計,改善人們的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
3.3加強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的實施與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空間的肌理不斷有新的變化。現代中國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間機理特征,具有了工業區、居住區、商業區、行政區、文化區、旅游區等功能劃分,每個區內的建筑密度、高度、體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異,形成了整體的不均質 粗獷的空間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間層次上都有新的變化 這說明空間肌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與社會生產、生活和技術相適應。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能否實施到位在城市建設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在好的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如果不能按預期的設計意圖進行實施也只能是 一紙空文 ,這不僅是對設計工作的不尊重,也有礙于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結束語
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整體規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成為衡量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是否科學、合理的關鍵指標,因此,在我國現代化城市的發展與建設中,規劃管理部門及規劃師要深刻認識到城市的整體布局和功能區域劃分的內外在聯系,保障城市整體規劃方案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并且發揮重要的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邵映川.論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