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第1篇

一、命題意圖 :閱讀表達旨在對考生的閱讀理機表達能力相結合能力進行測試,以檢測器效度。其所設問題多角度,且呈開放式,更要曉得測試了考生實際理解、運用能力,有助于克服單項選擇的弊端,由于它是讓考生在持定語言環境下按要求表達,從而又檢測了考生的書面表達,又規定了數字限制,所以又檢測了考生的歸納和 能力。從更高層面說,也是對外語學習的輸入和輸出能力的培養檢測。

二、命題方式:該題型與傳統的閱讀理解的體裁和 短語沒有太大區別。通常字數不少于200詞,難度系數略低于閱讀理解題,但文章的層次性跟強,結構清晰。問題 點多樣,所給問題通常按文章結構層次和發展方向命題,命題方式通常為七種類型:1、主旨大意2、主觀回答3同意句替換4、猜測詞意5、及其他類型。改革如下:

命題改革 問題要求 問題模式

主旨大意 概括大意或作者意圖或給文章標題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e passage?

猜測詞義 對文章中劃線

進行詞義猜測 The underlined word can be replaced by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

英文譯意 根據所給的英文句子尋找短文中意義相同的句子 Please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hich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封閉性問題 結合文篇

回答問題 Regular Wh_Questions? based on the passage

開放性問題 結合個人觀點

加以表達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s?

其他類型 結合不同類型的文章給出其他題目

三 解答方法: 每年的高考試題將會從以上七種類型中選五類問題順序通常按文章行文順序而設,字數要求一般在50詞以下(代替和翻譯除外)以控制考生作答時間,每個問題都有一個具體數字要求,怎樣回答這些題?現結合2013年江西高考卷及四川高考談談本對該題作答的幾點看法

1. 主旨概括:要善于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況和歸納,分清主旨和細節,概括出來的中心要覆蓋全文,防止以偏概全,文章標題格式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可以是簡潔的短語。也可以是問形形式,如:江西高考2013卷76題: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no more than 4 words)從第一段中的:“Fishing lovers believe……others say that……”第二段中的 “Supporters of fishing say that it is a nice hobby”及六段中的 “Those against fishing also say that it is a blood sport”這些可知,本文主要講的是人們對釣魚的的看法,所以標題應取為:Different views on fishing.

2 同義替換:該題型就是用同類的詞語替代或句型變換,解釋句或段的意義,做該題時要注意正確答案的固定特征,正確答案可能和原文用詞不同,句式不同,但表示同一意思,要從整體把握,對句子正確理解,并從文中找出文中意義相同的句子,抄在相應位置,一般來說,該題型簡單,爭取不丟分,如:Which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nnoyance results from our inability to sort our e-mails由inability to sort our e-mails可迅速鎖定答案范圍在“we haven’t developed an appropriate discrimin ation

in dealing with it”中,因此答案判定是If this is the case, it is only because we haven’t developed an appropriate discrimination in dealing with it.

3 詞義猜測: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特別是一些連接詞,如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高三英語 復習 備考策略

從事高三英語教學20年來,每回想起每學年的第二學期,隨著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復習時間也越來越緊,學生和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短短幾個月的沖刺之后,高三畢業生即將迎來一場充分展示才華與潛能的重大人生機遇――高考。所以,如何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高效備考,無疑是每個老師和學生都非常關注的事情。下面我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高三英語備考策略。

一、認真研讀《考試大綱》,掌握好基本詞匯與基本句型。

高考后期結合《考試大綱》和《高考詞匯表》進行查漏補缺特別重要。大綱中新增加的詞匯用法,歷屆高考中出現率較高的詞匯的用法都要特殊注意。對語法知識的復習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在做練習或高考模擬試題時對語法知識做進一步鞏固和落實;要特別關注歷屆高考中出現率較高的語法項目:狀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強調結構、冠詞、代詞、形容詞的級、動詞的時態、語態和非謂語動詞、情態動詞等;it的用法、名詞短語做連詞、動詞的主動形式表被動、獨立主格結構、介詞復合結構、主謂一致關系、倒裝語序、同義詞、近義詞、日常交際用語等在高考中出現率較高的知識點也需要進一步學習,并融會貫通。

二、“細讀”歷年高考題,理清出題思路。

無論是出題的思路還是難度方面,歷年的高考題命題質量都非常高。如果英語老師在備考時只是把這些題作為最后階段的水平測試題,那么,實在是有點浪費資源。對此,我的看法是,我們對試題的把握不僅要掌握其題目和基本的出題思路,而且要進一步把各地高考題作為系統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范文,做到把考題中的單詞熟練掌握,對長句和難句能夠熟練拆分,經典句型能隨意模仿。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英語語言能力問題。

三、查漏補缺,強化專題限時訓練。

高三第二學期,復習的重點要放在查漏補缺上。將做過的試卷整理后,建立錯題檔案,彌補知識漏洞,進行強化記憶和訓練。比如,在建立錯題檔案時發現在非謂語動詞、從句方面出錯率比較高,就應該重點復習這方面知識。不要注重記多少題,重要的是記住老師在課堂上對這些題的分析過程。到考試前再回顧、反思、比較、消化,以期達到遇到同類試題不再出錯的目的。

復習中要加強題型專項訓練,在訓練中提高解題能力和解題速度;復習中應適當加強對重點內容的強化訓練和題后分析,提高“考點識別、尋找已知條件、排錯求證”的思維能力。訓練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帶著問題快速搜索信息,根據上下文提示進行邏輯推斷的能力。多讀一些原汁原味的文章,通過廣泛涉獵,培養英語語感,提高對詞、句、篇的理解速度和準確度。

四、降低難度,回歸基礎,抓基本題,突出對主干知識的復習。

高考臨近,應當保持冷靜,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做到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因為,在做了許多專項訓練之后,學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在此階段,學生要練一般題,不練難題、怪題。關鍵是把中檔、低檔題把握住,這對取得高分非常有利。高考英語改革雖然從強調知識考查向注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變,但是應認識到能力要有扎實的基礎作為依托。尤其是到最后沖刺階段更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英語基礎知識包括詞匯、語法、句型等。詞匯復習應做到從不間斷、反復鞏固。除了記憶和理解之外,尤其要注意常用詞匯的使用和辨析,以及一詞多義的掌握。語法復習要理清基本概念,著重復習主干知識。比如,動詞的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情態動詞等,都是高考常涉及的知識點。但切記不要在鉆研語法的難點上花過多時間,英語語法不是數學公式,在不同的語境中用法就不同。

五、隨時關注高考新動向,抓住信息。

針對高考題型的變化,要能夠及時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學生在做題時從容應戰。萬事忙中錯,只有讓學生熟練掌握了做題技巧,反復訓練,才能在新的變化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之,高三英語在最后的沖刺階段,老師要對所教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正確判斷,然后找準其薄弱環節,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相信在最后的考試中一定會取得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重慶;新課標;高考;歷史;評析;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2.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279-02

2013年高考的硝煙剛剛散去,研究今年高考命題特征,為以后高效備考打下基礎成為所有高中教師的必修功課。尤其在高考歷史命題風格獨樹一幟的重慶市,今年更是迎來了新課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其命題模式、風格會何去何從早已引起大家關注,現在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如能有效把握今年的命題特征,在以后的新課程高考備戰中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重慶卷歷史第14題分值高達32分,占了總分值的三分之一,筆者擬談談對該題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備考能有所啟示。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今年重慶卷第14題以“服飾”這一民生問題為切入點,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綜合考查了中國古代史部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世界史部分凱末爾改革、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的改革開放等內容。與近幾年全國其他地區高考材料題通常以專題方式考查不同,本題考查的切入點只是“服飾”這一民生問題,但卻綜合考查了中西方的社會變革,包含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知識;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又考查了學生閱讀材料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小切口,大綜合成為新課標高考下重慶卷材料題的亮點。

一、小切口

“小切口”指的是以社會熱點,科學史觀作為命題的切入點。第14題以“服飾”問題作為命題的切入點,看起來命題切口很小,似乎與教材主干知識關聯不大,但緊扣當前“關注民生”這一社會熱點話題,又體現了歷史學科近年來所倡導的以新的科學史觀研究歷史問題的發展趨勢。《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今年重慶新高考歷史學科考試說明明確提出“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服飾”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切入,能夠充分體現歷史學科學以致用、以史為鑒的學科特點;同時“服飾”這一切入點又體現了社會生活史觀的研究方法,而社會生活史觀正是當前倡導的新的科學史觀指導下全面客觀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可以說,“服飾”這一切入點是新課程理念的很好體現。筆者大膽預測,以社會熱點、科學史觀作為命題切入點的“小切口”模式將在重慶的新課標高考中繼續貫徹下去。

在“小切口”的命題模式下,關注社會熱點話題,運用科學史觀分析問題是師生必須高度重視的一項能力。在日常的復習備考中,必須對社會熱點話題有一顆敏感的心,隨時注意將所學的歷史知識與熱點相聯系,做到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但切忌為了應試去猜命題熱點而造成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舍本逐末。同時要學會運用新的科學史觀來分析歷史問題與當前社會熱點。除了基本的歷史唯物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生活史觀等都是比較常用的科學史觀,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些科學方法,并運用到分析問題的實踐中去。

二、大綜合

第14題命題切口雖然小,但要求卻不低,在考查內容上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在考查目標上知識與能力并重,真正體現了今年新考試說明所要求的綜合性。

1.考查內容上的大綜合――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第14題的三個材料分別講述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凱末爾改革、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服飾變革。內容分布包含了中國古代史、世界史、中國近現代史三大板塊,既有必修教材中的和改革開放,也有選修教材中的凱末爾改革,還有課外知識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種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全面分布的大綜合模式能夠有效的考察學生知識的全面性,真正發揮出高考的選拔作用,防止部分學生在高考備考中投機倒把。

“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命題模式在知識深度上通常更強調其基礎性,知識廣度往往會成為學生備考的難點。因此,在日常的備考復習中,師生必須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提升知識的廣度。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注意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教材知識相聯系。在一輪復習時,當教材的基礎知識涉及相關社會熱點問題時,可以及時聯系,幫助理解落實基礎;在二輪復習時,可以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將必修、選修中所有涉及的知識加以整合,開展專題復習。第二,注意將古代史與近現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知識相聯系。新課標教材按照政治、經濟、文化分為三個模塊,古今中外混編,這有利于將同一個專題的知識整合在一起,但與此同時同一個朝代或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又會出現在三本不同的教材中,容易造成時序混亂。復習的過程中務必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教材優勢,將不同時代的同一專題知識縱向聯系;同時將同一時代的不同專題知識橫向聯系。如果新課學習已經較扎實,直接按照時序整合必修教材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開展一輪復習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第三,注意將必修和選修相聯系。除了新課標教材在編寫中本身存在大量必修、選修知識交叉,聯系復習有利于知識全面理解鞏固外。從今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必修和選修的內容是混編在一起的。這意味著重慶新課標歷史卷不同于全國絕大部分高考卷,即必修、選修綜合出題,沒有針對選修教材專門出選作題。為了適應這一特點,務必在復習過程中盡可能的將必修和選修有聯系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筆者甚至認為,從應試的角度看,必修、選修中重復出現的知識點應該是高考的高頻考點。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概括;鑒賞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0829(2012)04-0048-04

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是新課程改革后出現的一道新題型,作為一線教師,有必要對此題型進行深入研究,揣摩其出題方式,摸清其考查規律,為學生備考復習找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筆者試圖以高考能力考查為視角,從課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考綱(《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分析、試題分析、學情分析四個方面分析探討,力求對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借鑒。

一、實用類文本閱讀課標分析

高中語文課程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遵循了共性需要與個性發展并重的思想,創設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選修課程設計了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其中前兩個系列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體現為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對新聞與傳記及一些科普類文章的考查則體現為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考查形式。

在“新聞與傳記”系列中,《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下能力的培養目標:一是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社會生活,能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作出自己的評判;二是閱讀新聞、通訊(包括特寫、報告文學等)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體裁特點和構成要素,把握語言特色;三是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1]

解讀《課程標準》,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高考的出題思路:《課程標準》對“新聞與傳記”系列的能力要求為高考命題提供了基本依據,也為實用類文本閱讀規定了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考綱分析

與《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編排形式相適應,2010年全國新課程考試大綱設計出由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組成的試卷形式,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其中對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考查范圍和考查要求均作出明確的規定。

實用類文本閱讀主要考查學生對此類文本的閱讀評價能力。《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實用類文本的范疇,主要包括傳記、新聞、報告文學、科普文章四大類。

《考綱》中明確規定了對四類實用類文本閱讀能力的考查目標,即了解四類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011年的考綱在總體原則和具體要求方面均與2010年保持一致。我們可以簡單地把以上能力考查目標歸納為三個方面,即概括、鑒賞與探究能力。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試卷分析

實用類文本閱讀試卷可以分為卷面和試題兩方面。

就卷面呈現形式而言,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考查題型基本固定,主要以主觀性試題為主,兼有客觀性選擇題(新課標卷是由三道主觀性簡答題和一道客觀性多選題構成)。分值一般在15-25分。閱讀語段的容量一般在1100~1300字。所選文段內容可讀性強,人物事跡感召人,思想啟迪人,精神打動人;情節曲折,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嫻熟地使用了某種藝術手法;語言質樸生動,文中不乏富有哲理性、內涵豐富、意蘊深厚的句子。既便于命題者出題,又利于綜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如2010年所選文段是關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2011年所選文段是關于繪畫大師黃賓虹的內容。

從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層面來看,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試題和課標與考綱精神相一致,主要集中在概括、鑒賞與探究三項能力的考查上。

1.概括能力

文本閱讀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概括的過程,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與把握逐漸明確文章中心的思維過程。任何一個文本的考查都離不開分析與概括這一過程,實用類文本閱讀內容多是傳記人物、新聞事實或客觀事實,對此類文本概括能力的考核主要要求學生能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能力的要求應在“懂”上下功夫,即要求學生把文章的基本內容讀懂即可。

對學生概括能力的考查常見的設題方式為:“文章從哪幾方面表現傳主特性的?”“概括傳主主要性格特征表現在哪幾方面?”等等,如2009年江蘇卷“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形成黃永厚獨特畫風的主要因素”[2]即是。

對此類題的解題思路,我們應該首先明確實用類文體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實用類文本閱讀因其反映的多為客觀生活而顯得實用性較強。此類概括題的解題思路可按以下思路去分析和總結,即對文本的概括其實是一個將文本逐漸壓縮內容、逐漸彰顯的過程。形象地說,就是一個去精取粗、去肉取干的過程。首先是對整個文章的壓縮過程,即分層;其次是對層次內部中心意思的明確過程,這是對段落的逐漸壓縮過程,即提煉出關鍵句、關鍵詞;然后是整合,也是就將內容相近或相同的部分進行同類項合并,梳理出一條條的要點;最后是用語言呈現答案的過程。為了能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我們可簡單以下面的方式呈現:

分層提煉關鍵詞合并同類項答案呈現

以上環節中,前三個環節都是思維過程,屬于一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過程。如果我們在復習中,將此思維訓練過程結合具體文本進行強化分析,使學生明白閱讀題考查的基本環節,這樣學生對此類題的掌握會更容易一些。

例如,2010年高等學校全國統考(遼寧卷)第三題。此題要求考生概括黃遵憲在新加坡的主要功績。通過梳理全文,答題區間定在文章第二段。此段共有七句話,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是說黃遵憲來到新加坡,第二層是黃遵憲在新加坡的一些業績,第三層是當地百姓對黃遵憲的態度。認真審題后,可以發現,這道題的答案要點集中在第二層里,這是第一步驟;第二步,對第二層進行再壓縮,發現第2句為一個內容,第3、4句為一個意思,可合并為一層,第5、6句為一個意思,可合并為一層;第三步,提煉每一個部分的主要動詞;第四步,整合相關動詞為一個簡潔的短句,成為答案的一個個采分點。這樣,黃遵憲的功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詳察民情,體察疾苦,改善待遇;一面與洋人斗爭,一面保護華僑利益;提倡華文教育。[3]

值得注意的是,概括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語言呈現環節,也就是體現在卷面上的同學們的各種答 案。對答案的基本要求應遵循以下幾點:就一句話而言,應是語言簡潔、文字平實、短句的形式;就一個完整答案來說,應該是不同角度的幾個短句構成的。可用以下圖式表示:

又如,2010年高考新課標卷的第3題是“有人說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飛走了,他是白費心血,袁隆平卻認為這種看法是短見淺識。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可知答案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這一段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主要說眾人和袁隆平面對人才外流的情況的不同態度。第二層主要說袁隆平對人才外流的看法。這樣,這道題的答案集中在這一段的第二層中,再對第二層進行壓縮與提煉,整合成答案要點。即原因有三:一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未來,需要大量超過袁隆平的人才;二是優秀人才的成長需要的自由天地,國外一流的科研條件更有利于杰出學者的成長;三是祖國有條件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他們都會隨時回來。[4]

2.鑒賞能力

實用類文本閱讀與社科類文本閱讀考查最大的不同點在于鑒賞能力的考查。換句話說,實用類文本閱讀不僅需要學生看“懂”,更要求學生看“透”,即透過現象看本質,能讀出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這屬于更高一級的審美范疇,即鑒賞能力,要求學生能結合文本進行評價與品評。

對鑒賞能力的考查常見的設問方式為:“試從……角度對文章加以賞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好處)?”“文章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等等,如2010年高考廣東卷“作者引用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事實,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5]即是。

此類試題的答題方式一般可圍繞以下幾個要點展開,首先應能辨清文章的寫作手法或寫作特色,其次結合此手法或特色圍繞文本進行細節分析與評價,最后是要能分析出運用此手法后對文本表達產生的效果。答題過程可簡化成如下的表述方式:

明確手法+結合文本分析+效果(好處)

如《永恒的托爾斯泰》一文中第三道題是“傳記常常要寫傳主的業績、榮譽等,但本文并非如此。本文通過恰切的表現手法,說明托爾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師。全文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

對此類題的作答思路依上述三步答題過程分別為:第一步明確手法,在文章中作者列舉了許多作家,用意是和托爾斯泰作對比,所以,文章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對比手法的運用;第二步結合文本分析,即在文中將托爾斯泰與現代作家海明威、福克納、川端等作對比;第三步說明效果或好處,即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的文學追求,使文章觀點更鮮明突出,從而說明托爾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學大師。

3.探究能力

新課標試題最大的創新點就在于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這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道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統一的答案,卻正好考查出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常見的設題形式是:呈現一種觀點,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或啟示(例如:沙祖康經常稱自己是“農民外交家”,讀了這篇文章,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談談你的看法。[7]);或者就一類文本的寫作方式進行適度的評價。

對開放性試題的探究完全可以遵循著兩大步驟:入乎文中,出乎文外,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論證思路來答題。

首先是要“入乎文中”,即如何從文本中找到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是開放性探究題最重要的一個基點,按照“是什么”、“為什么”可以將文本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其次還要“出乎文外”,進行適度發散與探究,可從“怎么辦”這一角度來論述。這樣,一個答案就可涵蓋試題最基本的幾個考查范疇。

例如通訊《黃山中救助的英雄》中關于考生對探險活動的看法就可依此作答:

首先明確觀點:贊同或不贊同;其次,是什么——本條新聞是講述18名大學生探險遇險后黃山公安干警奮力搜救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事跡;再次,為什么——對本條新聞事件從深層次做探究;最后,怎么辦——在當下,如何探險,要不要探險,給出具體可行的辦法。

4.綜合能力

新課標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還設有一道客觀選擇題,重點考查學生閱讀的綜合能力,主要考查形式是五選二,五個選擇項設置從內容的準確性上分為四個層次:最準確——準確——次正確——錯誤,賦分值分別為3分——2分——1分——0分,體現了高考命題差異化與人文化相結合的傾向。

對于選擇題錯誤項的排除方法,可以從以下角度考慮:有些錯誤項設置往往比較明顯,可能曲解了文章的原意,也可能就是一種常識性錯誤。以2010高考海寧卷(新課標卷)為例,A選項中說因為國際水稻會議的推介使袁隆平廣為人知,這一點稍有點常識的人都會明顯地發現這一說法過于片面。再者也可從文中找到錯誤的依據,袁隆平廣為人知并不是因為這次國際會議的推介,此項錯誤明顯,錯誤的設置相對簡單,可以很快地依據原文排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以得分的三個選項中,有一個1分的選項,這種選擇項本身并沒有錯誤,只是可能和文章所表述的中心稍有偏離才造成賦分較少,這需要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圍繞重點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才能篩選出最正確的兩個選項,得到寶貴的5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學情分析

作為新課程高考試卷中的一道新題型,實用類文本閱讀也是學生選擇作答最多的一道題。

學生選擇此類閱讀的原因,筆者以為,它與文學類文本閱讀相比至少有以下兩個優點:一是實用類文本內容的真實性遠遠大于文學類文本的內容,學生易于對文中的有效信息進行篩選;二是實用類文本內容的言外之意要遠遠小于文學類文本的意外之旨,學生易于對文中的主要意思概括與整合。作為教師,我們也更傾向于教會學生學會做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題。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每次模考或高考中,學生選擇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比重明顯大于文學類文本。

學生在做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維誤區與認知盲點。比如,對文本內容的概括能力,相比較文學類文本,對此類閱讀題的概括要相對簡單一點,但是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有兩種易犯的錯誤,一是找到相應答題區間照抄原文,另一類是架空文本,自說自話,這兩種問題在學生作業或試卷中表現得較為突出。又如,在開放性探究題的考查中,學生往往或會因找不到文本的主要內容而自說自話,或脫離文本談得過于空泛。總的說來,失分原因可概括為:未能對文章做準確概括,未能對題目進行清晰界定,未能圍繞問題進行有效作答,未能對答案進行分層分點規范答題。

針對學生出現的以上問題,我們需要和學生們共同做題,與學生一起梳理做題的基本方法和規范答題的思路,將標準答案作為研究的重點進行細致分析,教會學生學會分析標準答案中存在的答題思路和隱含的得分因素,在日常的演練中不斷提升學生做題水平與反思能力,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答題能力。

閱讀的本質是能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實用類文本閱讀考查則是圍繞相關文章考查學生們是否讀懂讀透,命題者在設問形式上一般是遵照“概括—整合—鑒賞—探究”這一思路設題的,明確了這一點,教師就可以以此為訓練重點,加強對學生的矯正練習,不斷提高學生閱讀實用類文本的能力。

參考文獻:

談談對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第5篇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新舊理念的問題

新課改首先是教育實踐者理念上的改革,然后是教學實踐課改操作,不能單純地把新課改冠上幾個新名詞就是課改了。如整合、探究、三維等。錯誤地理解“情感與價值觀”與“思想教育”是一回事;小組討論一窩蜂就是“合作探究”;引入一點新的信息技術就是“整合”。事實上還有部分教師仍抱殘守舊,仍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的舊瓶裝新酒,翻新幾種花樣,敲敲邊鼓,算是大張旗鼓地搞新課改了。

2.文本與考試的問題

舊教材教什么考什么,新教材教得多考得少,教者心里沒有底,不知如何應對。下面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本人一些粗淺的看法。教師洋洋灑灑地教了一學期,考試時只有古詩文能看得見,抓得著。

現代文閱讀毫無邊際,學生在三年中不可能更多地去涉獵中外名著,因為他們不只是學習一個專業,還有其他學科。據說用韓寒的文章去考他本人,結果也不能答滿點。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每個人與標準答案是有一定偏差的,文本教學與考試的問題亟待解決。

3.教學方法的問題

中年教師認為:教了大半輩子的學,居然不會教了。這就是新課改之下教學方法的問題,老式的教學方法不用了,新的教學方法又不適應,就出現了不會教的現象。從理論到實踐,從課改到操作,這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從“滿堂灌”到“滿堂論”再到“滿堂演”。人家的先進經驗沒學會,自己的方法又忘了,豈不成了“邯鄲學步”?教法不改變,新課改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應對策略

1.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新理念需要勇氣和決心,首先是少搞一些形式主義,公式化檢查,減輕教師應付檢查的壓力,多一點探究新課改理念的自由和空間,多辦一些講座,培訓班,搞一點對外交流、培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老教師運用新技術教學的能力。其次是教者的理念更新,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

2.了解課標,把握考試方向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轉。課改后,人們的目光還是盯著考試,課堂變不變不重要,教師關注更多的是考試如何變,特別是初升高考試,盯得更緊。必須把教的、學的、考的統一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成績。

3.創新教法提高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龙泉市| 汤原县| 察隅县| 陆丰市| 灵山县| 塔城市| 合肥市| 集贤县| 曲松县| 东丽区| 双峰县| 措美县| 马尔康县| 集贤县| 兴安盟| 绩溪县| 揭西县| 白水县| 巩留县| 嘉黎县| 花莲县| 土默特右旗| 巴林左旗| 贡山| 体育| 黔南| 扬中市| 嘉荫县| 和平区| 秦皇岛市| 宁城县| 武乡县| 亚东县| 龙山县| 庆元县| 龙陵县| 靖西县| 清水河县| 临夏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