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范文第1篇

    關鍵詞: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傳收購

    0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產量急速增加。近幾年來,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等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不可否認,塑料方便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著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壞了市容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給垃圾綜合利用帶來困難。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白色污染”的定義

    這要從塑料開始談起。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2.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2.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2.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

    2.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鶴崗市對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視,鶴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在深入區街綜合檢查現場辦公時,就結合實際提出了運用市場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環衛處對白色垃圾污染狀況進行全面調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定向收購:收購從事環衛工作的保潔員所送的垃圾袋。“社會人”撿拾的垃圾袋不與收購。原因是:以撿拾垃圾為生的人,在從垃圾點、箱、斗中撿拾可回收垃圾(罐類、紙殼)時捎帶撿塑料袋,勢必要打開盛裝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裝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圍,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傳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飄浮、飛落,一方面加大運輸車輛的容積,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環境,相對增加保潔難度;另外“社會人”從垃圾點撿拾垃圾袋,袋中紙類輕體物將隨風飄逸,污染街巷衛生,就失去了撿拾垃圾袋意義。再則,常年在垃圾場撿拾垃圾回收物的“社會人”,若把撿來的垃圾袋返送至環衛收購點,勢必造成垃圾處置反復,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撿拾指導:在回收工作中,鼓勵從事環衛工作的保潔員撿拾白色垃圾,增強責任心。要求撿拾的垃圾袋來源于街巷,不要從垃圾點、箱、斗中撿拾垃圾袋。環衛保潔員工作時行走在設置有垃圾點、箱、斗、公廁的街巷道路中,順便撿拾白色垃圾,收集起來,不但減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時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不鼓勵從垃圾點、箱、斗內撿拾垃圾袋,對從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環境污染的,將給予批評等處罰。

    3.3收購價格:暫定垃圾袋回收價格為每公斤3元。

    由于廢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顆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場小、價格低,再生利用的經濟可行性差,所以現有的廢品收購點,很少有收購廢塑料袋的,個別廢品收購點收購價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間,導致“社會人”撿拾白色垃圾少。

    環衛部門本著化害為利,造福市民的原則,在回收過程中,提高撿拾白色垃圾勞動力價值,調動撿拾積極性。確定收購價每公斤3元。迅速激發了保潔員的積極性。過去被清掃后扔進垃圾箱,被風吹到街上、樹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疊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環衛處。市環衛處對回收塑料袋全部運到外地進行集中銷售,回收了部分資金。

    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和運用價格杠桿原理收購廢棄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環衛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減少了,廢舊塑料袋變廢為寶了。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

    3.4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5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回收白色垃圾減少“白色污染”,是一種探索性創新辦法,雖需進行一定經濟投入,但可獲得環境效益和社會效

    益,并且將在運行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管理辦法,為加快我市城市建設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1]《城市垃圾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標準規范應用》上冊25頁.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范文第2篇

一、有關白色污染的相關知識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對耕作和播種造成了極大困難,影響了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不產。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用自毀塑料等。

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

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

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

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現,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現。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問題四:請同學對校園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泡飯盒(現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保方面的教育。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環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狀調查

通過上一階段的調查,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學生對白色污染的了解情況,與同學們初步探討了如何防治校園白色污染。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我們學校白色污染的情況,并對處理方法進行可行性探討。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范文第3篇

一、有關白色污染的相關知識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對耕作和播種造成了極大困難,影響了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不產。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用自毀塑料等。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

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現,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現。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問題四:請同學對校園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泡飯盒(現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環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狀調查

通過上一階段的調查,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學生對白色污染的了解情況,與同學們初步探討了如何防治校園白色污染。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我們學校白色污染的情況,并對處理方法進行可行性探討。

首先,我們進行的工作是稱量一個班一天產生的垃圾,分揀出垃圾的種類、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為多少,以此來估算十二中一天產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數量。以高二某班為例,這個班一天所產生的垃圾約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紙、塑料包裝袋、塑料瓶、易拉罐、發泡飯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裝袋有近l00個(幾乎全用于食品包裝),5個塑料瓶,7個發泡飯盒,2個易拉罐(鋁制)。不難看出,食品包裝是校園白色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還發現,紙張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會上也有回收廢紙、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學校的垃圾站,我們遇見一位揀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進行了回收。我們小組成員上前詢問他回收的目的、價錢,而他沒有回答。為了查詢有關塑料的回收情況,我們小組特意利用課外時間對太原市各正規廢品回收站進行了采訪,可惜沒有發現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過上網查詢資料,我們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來制造食品包裝袋(因為造價高,不能保證衛生與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農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違規生產的個體小企業私自回收塑料廢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機溶劑清洗后再利用,這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學校在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時,一定要將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規的回收單位。

三、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現校園內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為例,每天十二中要產生4000個左右的食品包裝袋,這會使多少畝土地喪失耕種能力!而且,學生對于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是十分危險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國還有沒有可供種植耕作的土地?我們中學生不應該對白色污染這一社會問題不聞不問,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地去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宣傳環保意識、從而使全社會的人都有環保觀念--這正是我們的目標所在。我們的建議:

(1)根據我們的調查以及我們所查的資料,我們建議學校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個班在班內建立一個小型垃圾點,將垃圾按紙類、塑料、金屬(如易拉罐等)、電池、其他共五類分類收集。由于紙類、塑料數量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慮到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建議同學們把廢舊電池統一回收。

②學校設立幾個大型垃圾箱,統一回收各班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園內多設置一些小型分類垃圾箱。學校負責與社會回收單位聯系,及時送出回收來的垃圾。

③學校應當設立一個評分制度,對垃圾回收工作開展得好的班級進行鼓勵。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范文第4篇

關鍵詞:白色污染塑料防治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對于危害嚴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國的態度如何

世界各國已經被難纏的“白色污染”困擾多年,對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歐洲的很多國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購物袋的辦法控制購物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運用經濟杠桿應對“白色污染”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應對“白色污染”的官方舉措。美國的舊金山市是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限令舊金山的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分別在6個月和1年內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該法案規定,超市和藥店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罰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棄使用塑料袋。實施這項禁令后,每年將節省45萬加侖的石油,也省卻了1400噸垃圾填埋的麻煩。

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萬個環保購物袋。新加坡也從去年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國家也醞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遏制“白色污染”。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亞環境、遺產和藝術部長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在我國,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臺。

(2)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3)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4)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5)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沖鋒號已經在全球吹響,公眾、商家、政府一個都不能少。

三、結語

隨著白色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和人類對其環境的重視,消除白色污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產成本太高,用途難以進一步擴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殘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產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確。如何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其次是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污染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長安,當代環境問題新特點[J].學科教育,1995,(06).

方世南,環境問題: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兼與《該怎樣談論“環境問題”》一文商榷[J].學術月刊,2002,(02).

塑料垃圾污染的危害范文第5篇

白色污染;危害;治理;對策

塑料,曾經被視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塑料制品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人類的,除了便利,還有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巨大危害。有人預言,N億年以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將滅亡,唯一幸存的,將是在地球表面飄來飄去的五顏六色的塑料。有“白色污染”之稱的塑料因而被評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

1.“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并不復雜,生產成本也很低,加上市場需要量大,因而被大小企業甚至小作坊大量生產,被人們廣泛使用,由于它具有不可降解性,對環境的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有目共睹。

塑料填埋破壞土壤結構。將塑料和其他垃圾一起埋入土壤,是人類處理垃圾的一種常見方式。但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哪怕深埋入土,塑料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它對土壤結構具有極大的破壞性。農用塑料薄膜老化后,殘留在田間的碎片不會分解腐爛,影響農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塑料容易成團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設施、城市設施故障,釀成災害。

焚燒塑料污染空氣。由于土地資源有限,除了填埋,人們還會對塑料和其它垃圾進行焚燒處理。焚燒塑料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有毒煙塵,不僅破壞臭氧層,很大一部分還會被人吸入體內,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

塑料亂扔污染視覺環境。在農村,風景區,鐵路,河流,湖泊,我們經常會看到花花綠綠飄來飄去的塑料袋,就像一粒粒落入眼中的沙子,刺痛著我們的雙眼。據聯合國環境保護署估計,在海底垃圾中,有50%是塑料制品,也就是說,平均每1平方英里的海域漂浮著4.6萬塊塑料廢品。

生產塑料消耗大量資源。我國公民每天大約使用30億個塑料袋,每年的使用量大約在10000億個以上。我國每產1噸塑料袋需耗3噸石油,因此我國每年塑料袋的用量至少可供300萬輛普通轎車行駛5年。我國每年進口石油的1/3用于一次性塑料合成制品。

.危害人類和動物健康。塑料制品含有一種叫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物質,它向環境釋放大量雌激素類物質,影響人體內雄激素的代謝途徑及其效能的正常發揮,從而會使男性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出現尿道下裂。農村、牧區、動物園、海洋中的動物有時會誤將塑料吞進肚子,危害其健康。

2“白色污染”難于治理的原因

居民消費習慣難改。多年來,人們已經養成了享受免費塑料袋的消費習慣。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都是下班以后直奔農貿市場或超市,不太可能先回家去拿菜籃子或布袋子再去買菜或購物。很多人也不習慣隨身攜帶購物袋,嫌麻煩或不方便。對塑料袋的巨大需求驅使大大小小的生產企業、小作坊明里暗里大量生產廉價的塑料袋。

民眾環保意識淡薄。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受生活習慣、文化層次的影響,大多數人環保意識非常淡薄。很多人對塑料袋、電池以及很多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對環境的污染知識知之甚少,有的人了解一些,但是有時圖方便省事的思想會戰勝一閃而過的環保念頭。有的人覺得環保是政府的事,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全然不顧日漸惡劣的生存環境對我們自身的影響。

替代用品價格太高。很多人都知道塑料袋污染環境,也都知道環保購物袋很環保。但是由于環保購物袋價格太高,享受慣了免費塑料袋的人們,大多不愿意花“大價錢”去買購物袋,而更愿意花幾毛錢去買塑料袋,或干脆直接在外面小攤上享受免費的塑料袋,方便又經濟。

職能部門監管不力。為了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量,2008年國家已經發出“限塑令”,禁止生產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袋,但是近四年來,除了大型商場和超市提供免費的紙袋、環保袋或收費塑料袋外,數量龐大的個體攤販依然在肆無忌憚地提供免費的、超薄的塑料袋。這和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不無關系。

3.治理“白色污染”的對策

加大“白色污染”危害宣傳,培養民眾環保意識。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如通過開設電視專欄,在社區、學校、農村、媒體、車站、公交車、商場、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張貼公益廣告,將相關環保知識引進大中小學課堂等方式,廣泛宣傳“限塑令”實施的重要意義,普及利用廢舊塑料生產超薄塑料袋用于食品包裝的危害和相關安全知識等,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加大政府補貼力度和技術攻關,推廣普及環保替代品。要限制和減少塑料的使用,僅靠人們的自覺自律是遠遠不夠的,政府應該更多地從方便民眾、經濟實用的角度考慮,加大便民袋、環保袋、可降解袋的研發和生產,如以紙漿、植物(比如玉米、秸稈、稻草)纖維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和購物袋。政府應該加大對環保袋生產企業的補貼,促使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降低售價,使消費者更樂意接受。

健全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加大處罰力度。除了利益關系,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處罰過輕,也是塑料生產企業和小作坊無視國家政策大肆生產塑料袋的重要原因。我們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對于仍舊違規生產塑料袋的企業給予其利潤十倍以上的罰款,或者關停生產銷售塑料袋的工廠,從源頭上杜絕“白色污染”的產生。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也要加強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

充分調動各職能部門,加強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要建立專門的塑料回收機構和系統,鼓勵人們和商家將現有的塑料交由回收機構統一處置銷毀。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切實減少被混入垃圾焚燒或填埋的廢塑料數量。廢舊物資回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導、支持物資回收企業建立健全回收網點,充分利用價格杠桿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促進廢塑料的回收,大力推進規模化分揀和分級利用,充分發揮塑料資源的效用。

運用稅收杠桿,征收塑料使用稅。與收費的措施相比,征稅帶有強制性,更容易推行,效果也比較顯著。2002年3月4日,愛爾蘭開始對塑料袋征稅(每個0.15歐元,2007年提高到了每個0.22歐元),這一政策直接導致塑料袋的使用量下降了95%,人均年消費21個,而收稅前為328個。此后,比利時、瑞士、德國、西班牙以及荷蘭等國紛紛在2011年開始對塑料袋征稅,北愛爾蘭也在今年開始征稅。我們要研究制定抑制廢塑料的稅收政策,利用稅收杠桿,征收高額塑料使用稅、環境稅,將稅收收入專門用于環保項目,在減少塑料袋使用量的同時,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必將起到很好的治理“白色污染”的效果。

[1]邊柿立.塑料回收再生技術[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会东县| 黄骅市| 察哈| 广宁县| 图木舒克市| 许昌市| 乌拉特前旗| 牟定县| 武川县| 新田县| 澄迈县| 乾安县| 九龙坡区| 平陆县| 苗栗市| 溧水县| 芜湖市| 余姚市| 林甸县| 七台河市| 德安县| 松阳县| 嘉鱼县| 乐安县| 普陀区| 涞水县| 正定县| 油尖旺区| 固阳县| 普格县| 泗阳县| 安泽县| 山东| 通渭县| 海口市| 怀远县| 扎囊县| 晴隆县| 绥宁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