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產品研發報告

產品研發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產品研發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產品研發報告

產品研發報告范文第1篇

為了加快果品產業的發展步伐,把開縣建成全國錦橙第一縣,重慶市果品第一縣,以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農業局的總體布署和安排,結合果品生產的實際情況,由經作科、果樹站3名技術干部,分赴到花林、長沙、鐵橋、臨江等鄉鎮,對果品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規劃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于后:

一、 果品產業發展現狀

開縣是三峽庫區乃至全國久負盛名的柑桔產業大縣,素有“桔鄉”、“金開縣”之美稱。果品產業是開縣農村經濟中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優勢產業。近幾年,我縣大力實施“換掉柑桔劣種跨世紀、改善基礎條件上檔次工程”,對盤強果品產業,改善果品質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產初步實現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規模化、生產專業化。

(一)有宏大的生產規模。開縣果品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長沙鎮為中心的柑桔生產基地鄉鎮22個,面積27萬畝,年產量8萬噸;以鐵橋為中心的伏淡季優質水果生產基地11個,面積10萬畝,產量2萬噸。果品產業常年產值突破1億元,占全縣農業產值的10%,已成為重慶市果品生產大縣。特別是 “渝開”牌優質錦橙名聞遐邇,2002年已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形成了以“渝開”牌錦橙為主導品種的傳統優勢柑桔產業。

(二)有較多的優良品種。1998年“白橋會議”之后,果品產業加緊實施高換工程,加速劣質品種改換,積極推進果品產業化,堅定不移地走優質、高產、高效的發展道路。截止2002年,全縣累計完成柑桔高換790萬株,共引進、推廣錦橙、臍橙、夏橙、血橙、椏柑、雜柑等名、優、特、新品種品系50多個,20多個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種,果樹良種率達60%,果品優質果率達55%。

(三)有較高的生產效益。90年代以來,成功地實施了長江柑桔帶建設項目、重慶市柑桔高接換種項目、果品品種改良示范基地項目和錦橙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實施,果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產值800萬元,改良實施區域農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長沙鎮長沙村改良的優質錦橙和臍橙,銷售收入較2001年增收60萬元。隨著良種柑桔的逐年推廣,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示出來。

(四)有知名的品牌。 我縣是全國聞名的錦橙生產基地縣,開縣錦橙曾連續六年獲全國柑桔鑒評錦橙組第一名, “渝開”牌錦橙先后于1999、2001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2年已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開縣錦橙、紐荷爾臍橙、太田椏柑被推薦為全國柑桔產業結構調整良種;開縣“鐵橋牌”優質梨已名揚川、渝兩地。加入WTO后,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推動,將使我縣優質水果生產更具有廣闊的前景。

(五)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本縣境內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立體氣候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對濕度80%,日照時數1463小時,無霜期306天。我縣海撥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成土母質氧化鉀含量豐富,PH值6.5左右,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因此,發展果樹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國內市場上, 我縣與“三北”地區和京、津、滬、渝等國內大中城市建立了長期的較為穩定的產銷關系,縣外年銷售量柑桔7萬噸以上,梨主要銷往“渝——萬”干線為紐帶的周邊區縣;在國際市場上,我縣每年向俄羅斯、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柑桔5000噸左右。入世后,我縣以“渝開”牌錦橙為主體的開縣柑桔將搶灘國際國內市場,優質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將在整個渝東北市場覓得更多的機會,開縣水果將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銷售前景。

二、果品產業發展規劃

2003年至2007年,全縣果品種植面積發展12.5萬畝,其中:柑桔發展8萬畝(錦橙3萬畝,夏橙5萬畝),優質梨2.5萬畝,桃李等2萬畝。到2007年,全縣果品種植面積發展到50萬畝,產量達20萬噸,產值2.4億元,實現果品生產增加值1.77億元,稅收1939萬元。其中:柑桔發展到35萬畝(錦橙22萬畝,夏橙5萬畝,紅桔4萬畝,臍橙、椏柑等4萬畝),產量16萬噸,產值2億元,增加值達1.5億元,稅收1664萬元(錦橙產量5萬噸,產值0.7億元,增加值0.5億元,稅收560萬元);優質梨發展到5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1200萬元,增加值877萬元,稅收96萬元;桃李等發展到10萬畝,產量2.8萬噸,產值2240萬元,增加值1637萬元,稅收179萬元。

三、 果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發展資金。按照縣委、縣政府打造中國錦橙第一縣、重慶市果品第一縣的發展要求,需果品產業發展資金2.5億元,就目前看,資金投入較少。一是農民不原出錢發展果品生產,全縣在縣外打工的農民達30多萬人,每年打工收入達2.4億元,其資金主要用于農村房屋建設和發展三產業上,用于發展果品生產的資金較少;二是鄉鎮近年財政較困難,在果品產業發展中,很少有資金安排;三是據了解,今年縣上安排的扶貧資金用于果品生產的發展資金只有75萬元,較去年少一半,退耕還林政策也只有2萬畝(其中柑桔1.5萬畝,優質梨0.5萬畝);五是去年縣上安排用于柑桔高換的扶貧資金,經過縣上有關單位驗收后,至今部分鄉鎮資金還沒有到位。

(二)部分鄉鎮認識不到位。部分鄉鎮領導對果品產業發展認識不夠,認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產的發展,但“賣果難”現象仍然突出,沒有真正將果品生產工作作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硬仗來打,對今年工作及“屆期”規劃思路不夠清晰。如江里片區縣上規劃發展優質梨,但該片區的個別鄉鎮領導認為縣上硬性規定發展優質梨,而農民認為這些區域不適宜種植優質梨,愿意種植柑桔,因此這些鄉鎮領導對發展優質梨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對縣上規劃的任務難以完成。

(三)部分鄉鎮規劃不成片。前兩年雖然新植的柑桔、優質梨面積比較大,但由于沒有集中規劃成片,而是分散種植,不利于田間管理;加之建園的基礎條件差,管理技術沒有到位;特別是去年其他部門從縣外引進的優質梨種苗質量差,導致果樹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 四)果樹栽后管理不力。有些干部沒有督促、指導果農按照科學技術要求抓好果樹生產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壯果、病蟲綜防、樹盤覆蓋、果實套袋、人工授粉六大實用技術落實到位差,特別是今年少數鄉鎮出現了柑桔高換樹不能下砧的問題。

四、 果品產業發展中的對策

(一)借鑒工業思維模式。用工業思維謀劃果品業,著眼于經濟全球化,按照技術高新化,生產專業化,產品標準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園辦成“綠色工廠”,使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全面提升果品產業升級。

(二)推行企業化運行機制。按照政府引導,業主開發運作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在果品業發展中積極推行企業化管理。要主動與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企業建立合約關系,為果品加工爭取訂單。大力爭取有一定資金、技術實力的工商企業、私營業主到我縣落戶,從事果品鮮銷及批發市場建設。壯大果品生產者及運銷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能力。

(三)探索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果品業本質上即是一個生態型產業。 “豬——沼——果”生態模式實用性強,經濟、環保效益高,頗受果農的歡迎。要進一步合理利用果品業發展的自然資源,注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增值,大力引進環保技術,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開發生產綠色食品。

五、 果品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落實果品產業發展資金。縣政府應設立果品產業發展資金,安排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農村移民開發、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等各種農業專項資金應集中使用。同時,建議縣委、縣政府及時安排和兌現今年果品產業發展資金,以確保果品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匯源三峽果業集團已落戶萬州,并計劃在我縣長沙鎮建立分廠。建議縣上應盡快與匯源三峽果業集團聯系,早日在我縣建立加工分廠,以確保果農生產的水果不售銷路。

產品研發報告范文第2篇

一、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和問題

近年來,全市已初步形成優質水稻、“雙低”油菜、優質棉花、優質水果、優質蔬菜、優質三元豬、優質水產品、速生豐產林等優勢產業和花生、食用菌、家禽、牛羊、蜂產品、花卉苗木、板栗等特色產品,農產品加工業的優質原料產業基地(帶)基本形成,主要農產品的綜合優質率達到66%。骨干企業目前已達713家,日月油脂、洪森實業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國寶橋米、金林木業、鳳池米業、銀旭棉花、京和米業、神地農業科貿、恒昌貿易、巨星糧油、寶源木業、新美香食品、廣源食品等1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有38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精品名牌,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產品有32個,無公害農產品有9個,有機食品有2個。各種龍頭企業建基地600萬畝,帶動農戶41萬戶,吸納農村打工勞力1.28萬人。但我市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較低,生產、加工主體及利益聯系不緊,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落后,加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

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與重點領域

“十一五”期間,形成與優勢農產品和八種特色農產品相適應的加工業布局,建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實力、叫得響的龍頭企業群體與知名品牌,建立體系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和規范的質量安全標準,使特色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200%。具體目標是到2010年,10家以上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利稅超過5000萬元。經過加工轉化的農產品產量達到70%以上,農產品出口創匯達到5000萬美元。

1、大力開展“雙低”油菜籽產業化開發。抓住國家長江流域優質油菜開發帶規劃實施的有利時機,建設子陵、掇刀和雙河種子生產基地,標準化原料基地達180萬畝,總產22萬噸以上。依托和支持日月油脂、中糧油脂、洪森實業、巨星糧油等龍頭企業進行擴(新)建和技術改造,開發高級營養保健油、調和油等系列產品,使全市年油脂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以上,其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2、加大優質稻產業化開發。建設三個市級、三個縣級制種繁種基地和180萬畝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依托和支持洪森、國寶橋米、風池米業、鐘祥宏發、京山恒昌等龍頭企業開發免淘米、風味米及稻米方便食品、營養功能食品等,年銷售額2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3家。使優質稻精加工的比重和效益提高10個百分點,實現商品稻米包裝化、品牌化。創建2-3個優質米知名品牌。

3、大力開展優質棉產業化開發。壯大眾和、華溢、偉嘉、穩健、銀旭等五大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達5萬噸以上,加快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出口創匯能力,爭創3個精品名牌。

4、大力開展優質水果產業化開發。加快優質品種的推廣,使優質果率達80%以上,依托和支持漳河林產品開發公司等企業引進打蠟、分級、包裝生產線8條,年保鮮、貯藏、包裝及精深加工果品20萬噸。

5、開展優質蔬菜產業化開發。建設城郊、漢江沿岸和沿207國道、皂當路荊潛路等30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依托和支持新美香、京山仁和白花菜等蔬菜加工龍頭企業,建成年加工能力達10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2家,全市蔬菜加工轉化量達40%,創3個以上蔬菜名牌。

6、大力開展優質畜產品產業化開發。以鐘祥、京山、五三畜禽公司為龍頭,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年出口8萬頭的“外三元”生豬基地。以**市雨田集團、楊家橋牲豬屠宰廠為龍頭,年加工牲豬10萬頭。畜禽鮮肉制品向預冷肉、小包裝、細分割方向發展。以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蛟龍蛋制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建立禽、蛋加工基地。東寶區肉羊加工廠、鐘祥華聯等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肉羊20萬只,肉牛5萬頭。

7、大力發展優質水產品加工業。依托和支持荊喬集團和澎湖集團、鐘祥南湖漁場、京山永興特種養殖公司、漳河(車橋)名優魚苗繁育生產基地四大龍頭企業及**城郊和鐘祥兩大水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量10萬噸,實現水產品保鮮活和安全貯運,開發系列風味魚、保健魚制品。

8、大力開展速生豐產林木業產業化開發。建立漢江、漢宜荊潛、皂當沿線共150萬畝三大速生豐產林基地,覆蓋8個國有林場和110萬農戶,累計速生豐產林達到200萬畝,其中楊樹100萬畝,濕地松、火炬松100萬畝,擴大活立木蓄積。依托和支持寶源木業、金林木業、京山縣林化廠等龍頭企業開發擴建,擴建寶源集團10萬立方米的優質中密度纖維板生產規模。

產品研發報告范文第3篇

摘 要:該項目旨在利用乳腺生物反應器成功獲得目標蛋白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綜合應用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胚胎學、繁殖學、育種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等多學科手段研究動物生物反應器所生產藥物蛋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將圍繞目標蛋白的臨床前研究中的中試批量質控生產、藥理毒理學等進行研究,從而使國內首個轉基因動物生產的新型生物藥品的開發邁進重要一步。該研究課題獲得了高表達且穩定遺傳的牛和羊乳腺生物反應器,且抗凝血酶III轉基因陽性羊種群規模已達81只,轉基因牛種群規模達到15頭;將AT-Ⅲ純化工藝進行逐級放大,目前能夠達到30 L/批次,正在嘗試進行放大到50 L/批次,蛋白純度達到98%以上;采用兩種方案對hFIX蛋白進行純化,方案一的比活性和純度高于第二種方案,但方案二的回收率較高;經過對純化的rhATⅢ和hFⅨ蛋白的結構進行確證,均和人源的相似;通過藥物制劑的研究,rhATⅢ蛋白確定了合適的制劑配方;目前正在進行藥品注冊臨床前研究工作。

關鍵詞: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 抗凝血酶Ⅲ 凝血因子Ⅸ

Abstract:This project is intend to deeply study the mammary gland bio- reactor on the basis of successfully getting the target protein, and comprehensively using molecular biology, cytology, embryology, reproductive science, thremmatology, bio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other subjects to research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harmaceutical proteins produced by animal bioreactor。We will focus on researching the pilot batch quality control、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bout target protein,which are required to be studied in preclinic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biological drug produced by Transgenic animal will be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For this project,we obtained mammary gland bioreactor of transgenic cattle and goats with high and stable expression。And we have transgenic goats and 15 transgenic cattle; We will enlarge AT-Ⅲ purification proce- ss progressively. At present,the purification scale can reach 30 L/batch, we try to enlarge it to 50 L/batch; protein purity reach more than 98%. we use two solutions to purify the hFIX protein, specific activity and purity of the first solution are higher than the second solution, but the second solution get higher recovery rate;After confirming the structure of proteins,the purified rhAT-Ⅲ and hF-Ⅸ are similar with human sources;We determined a suitable formula of the preparation about rhAT-Ⅲ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pharmaceutical prepara- tion;Now,we are working on pre clinical about drug registration。

Key Words:Mammary Gland Bioreactor;AntithrombinⅢ;Blood Coagulation factorⅨ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63938&flag=1

產品研發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蜂膠;西洋參;調節免疫;抗腫瘤

蜂膠在我國市場出現只有40多年歷史,這是由于中華蜂不產蜂膠,所以從意大利蜂引進我國才產蜂膠。蜂膠在2005年作為中藥材收錄中國藥典,目前國內產品多以單純蜂膠制成的保健品為主,將蜂膠與西洋參配伍進行產品研發報導很少,本文將蜂膠、蜂膠西洋參組合物灌胃肝癌移植瘤小鼠,并采用血清溶血素測定、NK細胞活性測定、ConA誘導的脾淋巴細胞轉化功能測定和腫瘤抑制率測定,觀察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及抗腫瘤作用,期望為蜂膠配伍西洋參的產品研發提供實驗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實驗動物和檢測條件

實驗動物用ICR種小鼠由浙江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清潔級,雌性,體重20±2g。飼料由浙江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執行標準GB14924-1994。檢測環境條件:溫度91-93℃,相對濕度60-65%。動物于試驗前在動物房環境中適應3天

2實驗藥物和劑量設計

2.1 蜂膠:采自養蜂場的原蜂,由杭州天廚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將蜂膠經乙醇提純,經冷凍干燥制成純蜂膠。純蜂膠與淀粉按2:1混合,加入粉碎機中打成200目蜂膠粉,冷貯備用。

2.2 西洋參:購自吉林省宏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西洋參提取物。

2.3 受試藥的配制:將蜂膠粉與西洋參提取物以3:1的比例混合均勻,臨用時用蒸餾水配制成5g/ml、2.5g/ml、1.25g/ml濃度。蜂膠對照組采用蜂膠粉,臨用時用蒸餾水配制成5g/ml濃度。

2.4 實驗設三個蜂膠西洋參劑量組、一個蜂膠對照組和一個蒸餾水對照組。低、中、高三個蜂膠西洋參組劑量分別為0.5、1.0、2.0g/kg體重(相當于人體臨床擬用量的7.5、15和30倍),蜂膠對照組劑量為蜂膠粉2.0g/kg體重,蒸餾水對照組每日灌胃蒸餾水20ml/kg體重。給藥前24小時以上各組動物均皮下接種HepA細胞(2×107/ml)0.2ml/只。

3實驗方法

3.1小鼠血清溶血素測定(血凝法):各組灌胃給樣品,每天1次,連續10天。在試驗第6天,每鼠腹腔注射0.2ml2%(V/V)壓積綿羊紅細胞(SRBC)懸液,進行免疫。4天后,取血離心,收集血清,用生理鹽水將血清倍比稀釋,37℃溫箱孵育3小時,觀察血球凝集程度,計算抗體積數。

3.2 NK細胞活性測定(LDH測定法):各組灌胃給樣品,每天1次,連續10天。在試驗第11天,每鼠無菌取脾,置于盛有適量無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在200目尼龍網袋內輕輕捻壓,過濾,制成單細胞懸液,計數,用RPMI1640完全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為5×±1O6個/ml。試驗前24小時將YAC-l細胞(靶細胞)傳代培養,應用前用Hanks液洗3次,用RPMI1640完全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為l×lO5個/ml。取靶細胞和脾細胞懸液(效應細胞)各1OOul(效靶比50:1),加入U型96孔培養板中,靶細胞自然釋放孔加靶細胞和培養液各10Oul,靶細胞最大釋放孔加靶細胞和l%NP40各1Ooul。上述各項均設三個復孔,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4小時,離心,每孔吸取上清1OOul置平底96孔培養板中,同時加入LDH基質液100μl,反應3分鐘,每孔加入1mol/L的HCI30ul,測光密度(OD)值,計算NK細胞活性。

3.3 ConA誘導的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的測定:各組灌胃給樣品,每天1次,連續10天。動物頸椎脫臼處死,取脾臟,在200目尼龍網袋內輕輕捻壓,過濾,制成脾細胞懸液,用無菌Hanks液洗2次,用RPMI1640完全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為1×107個/ml,將細胞懸液加入96孔培養板中,每一份脾細胞懸液3孔,每孔0.1ml,每孔再加入含ConA(濃度10ug/ml)的RPMI1640完全培養液0.1ml。培養板置5%CO2,37℃培養72h。培養結束前16h,每孔加入3H-TdR20μl,使其終濃度為3.7×104Bq/ml。用多頭細胞收集器收集細胞于玻璃纖維濾紙上。濾紙片置閃爍液中,用液閃儀測定每分鐘脈沖數(cpm)。結果用三個復孔的平均cpm表示。

3.4 剝離各動物實體瘤,稱重,計算抑瘤率%。

抑瘤率=( 1-給藥組平均瘤重/對照組平均瘤重)×100%

3.5數據處理:采用方差分析。

4實驗結果

4.1 對小鼠血清溶血素影響:結果見表1。與陰性對照組(蒸餾水)比較,蜂膠西洋參中、高二個劑量組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體積數水平,差異均有顯著性(P

表1 對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影響

注:* P

4.2對小鼠NK細胞活性的影響:結果見表2。與陰性對照組(蒸餾水)比較,蜂膠西洋參中、高二個劑量組均能提高小鼠NK細胞活性,差異均有顯著性(P

表2 對小鼠NK細胞活性的影響

注:* P

4.3 對ConA誘導的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的影響:結果見表7。蜂膠西洋參中、高劑量組及蜂膠對照組的ConA誘導的脾淋巴細胞轉化值,與陰性對照組(蒸餾水)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

表3對ConA誘導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的影響

注:* P

4.4 對肝癌移植瘤(HepA)的抑制作用:結果見表7。蜂膠及蜂膠西洋參各組對HepA腫瘤的抑制率在10%~18%,但與陰性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O.05)。

表4 對HepA荷瘤小鼠瘤體生長的影響

注:與陰性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O.05)

5討論

蜂膠是蜜蜂從植物芽孢或樹干上采集的樹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種膠狀物質,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目前社會上也有人與西洋參一起配伍用來滋補身體。文獻報導蜂膠能夠增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抗體生成細胞功能,提高溶血素含量,增強單核吞噬細胞功能,提示蜂膠有促進和調節機體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增加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1]。也有作者用MTT法、耳腫脹法、Jerne改良玻片法、血凝法、半體內法、乳酸脫氫酶測定法等多種方法,觀察蜂膠提取物對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遲發型變態反應、血清溶血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NK細胞活性狀況,結果蜂膠提取物具有增強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2]。西洋參主要具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功能[4]。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具有抗應激,抗休克和改善心血管系徑統作用有抗應激[5]。蜂膠與西洋參配伍進行免疫功能觀察報導甚少。本文將蜂膠與西洋參配伍成混合粉進行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觀察,結果表明蜂膠西洋參以1.0g/kg和2.0g/kg 灌胃荷瘤小鼠可明顯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P

參考文獻

[1]于曉紅,李淑華,李樹偉,等.蜂膠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醫藥信息,2001,18(4):53-54。

[2]邵艷,浦錦寶.蜂膠調節小鼠免疫功能實驗研究[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5(2):90-92。

[3]王艷宏,劉中申,關楓,等.西洋參及其制劑的免疫調節作用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4,22(3):566-567。

產品研發報告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博士后質量管理與評價系統的建立是博士后管理的核心,博士后管理制度組織結構的復雜性、質量評價目標的多元性以及評價工作內容的主觀性都使博士后評價體系面臨各種矛盾。多向度評體系應起到對博士后質量的鑒定、診斷、監督、調節、導向與激勵功能,以保證多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目標差異降到最低,并保證一旦發生沖突時能進行有效協調。

[論文關鍵詞]多元目標 博士后 質量 評價 體系

我國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創立以來,對促進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的變化速度及其“蝴蝶效應”空前加快,我國的社會經濟形勢和國際環境也日新月異,博士后制度必須適時改革、與時俱進。博士后管理制度組織結構的復雜性、質量評價目標的多元性以及評價工作內容的主觀性都使管理者在設計和實施博士后評價體系時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矛盾,而隨著社會價值觀的不斷變化、設站單位發展目標的不斷調整、博士后政策的不斷改革,這些矛盾關系自身也在發展變化,因而更需要通過對博士后評價系統的完善把博士后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一、博士后管理組織的多維與評價系統的多向度

組織作為實現目標的一種機制,本質上是個體為了追求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通過一套契約或規范體系而形成的合作機制。目標是組織賴以存在的價值前提,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管理這樣一種目標為導向的活動,而質量管理與質量評價息息相關,評價所起到的鑒定、診斷、監督、調節、導向與激勵功能必將給管理帶來科學的依據。科學共同體是有公共利益的,作為培養和使用高端人才的博士后單位要考慮的是,如何盡量使多維利益相關者(博士后、導師、實驗室、資助方、學科所屬的協會、企業、社會)之間的目標差異降到最低,并保證一旦發生沖突時能進行有效協調。

首先,作為培養使用博士后主體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其組織特點正如美國學者伯頓克拉克所描述,“知識是學術系統中人們賴以開展工作的基本材料,教學和研究是制作和操作這種材料的基本活動,這些任務分成許多相互緊密聯系但卻獨立自主的專業,這種任務的劃分促使形成一種坡度平坦、聯系松散的工作單位機構,這種機構促使控制權分散,最后,目標必然是多元和模糊的……”目標的多元化及模糊性決定了高校權力結構的復雜性,不同的目標需要不同的權力主體和管理評價方式,從而形成高校獨特的多向度管理與評價模式。博士后管理作為高校的一個子系統,自然承襲了高校的組織特征和權力結構。與高校的目標一樣,博士后工作也承擔著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創新的職能,這些工作也同樣具有目標多元和模糊的特點,管理者無法精確預計和規劃學術研究的最終成果和人才培養的最終形態。與此同時,博士后工作中既包含有行政性的事務(如根據設站單位發展目標和資源能力規劃博士后發展規模、籌集并合理分配相關資源、為博士后學術研究提供后勤保障等),也包含有學術性事務(如對博士后學術研究的指導、監督和考核)。因此,博士后工作從權力結構的構成來看,也包含有多種權力源:以流動站及合作導師為主體的權力;以學校主管部門及院系行政系統為主體的權力;以博士后為主體的其他權力等。這種權力源也在管理與評價中呈現多維及多向度。

其次,作為聯合或獨立培養使用博士后的企業是博士后工作的另一載體,它通常與設立博士后流動站的高校和研究機構聯合招收博士后人員,這種合作與聯合的關系只有在博士后到企業工作時才會產生出更大的效益。企業博士后在站工作時間一般只有兩年,兩年內企業博士后要實現由學生到工作人員、由學術型到應用型的轉變,在角色轉換中完成承擔的科研項目。企業博士后進站后,博士后扮演著高校與企業紐帶的作用,雙方聯合的效益,與高校、博士后、企業三方之間的合作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企業及其管理部門、高校及其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及其管理部門對企業博士后都有質量要求,因此企業博士后在質量管理與評價過程中也呈現多重性。

再次,任何組織都不可能消解和排除個體利益的追求。“正如可以假定一個組織或一個集團的成員擁有共同利益,他們顯然也擁有不同于組織或集團中其他人的純粹的個人利益。”“沒有普遍自我,就不會有自我;而沒有特殊自我,也就沒有普遍自我。”作為培養使用科學研究、產品研發高端人才的博士后設站單位,其科研目標評價激勵的首要問題就是要保證科研人員的個體目標在實現組織目標中的彰顯。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和奧爾德弗的ERG(existence-relatedness-growth)理論等需求理論的解釋,博士后個體追求的是滿足個人生存性、認知性、成長性以及關系性等多方面的需求。根據默頓的觀點,博士后人員通過獲得科學發現的優先權,進而獲得社會和科學共同體中的“承認”,這構成了博士后科研動機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博士后作為有著理想追求及人生目標的個體,必然有其價值目標。萊瑟姆認為,科研管理者使科研成員明確并達成個人目標是激發其動機的關鍵,但同時要力求把組織目標與成員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并使個人目標有實現的可能。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期望個人與組織目標之間完全一致和最理想的滿足是不現實的。”

二、博士后質量目標評價體系與培養質量關系辨析

合理而科學的科研管理制度及其有效實施有利于提高博士后的培養質量。“當對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做出合理的結構性安排時,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是最有效的。要求博士后做出研究和職業計劃,對博士后進行周期性考核,制定明確的管理規定對博士后本人和合作導師的權利和責任做出界定等,這些做法會使得博士后的培養質量產生很大的不同。”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的博士后是質量的關鍵。但是在當下之中國也出現了當年與美國相似的情景,“博士后培養缺乏科研機構層面的制度監管,加上許多學科領域的博士后經歷正成為獲得這些機構終身職位的前提條件,這種狀況會給美國的科研學術事業帶來非常不利的負面影響,使得科研學術界的有關標準多樣化和不穩定狀況已經達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如何實現對科研人員進行有效的質量管理與目標評價激勵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內容,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與評價目標設置則是其中甚為重要的方面,因為“不論何種組織以及組織中的個人,理解組織目標和戰略,都是識別組織效力的一個起點”。對博士后管理評價者來說,一方面應把握設站組織目標的明確程度和博士后人員的動機水平之間存在著的積極關聯,同時也應把握設站組織和科研活動自身的特殊性質。把握設站組織目標激勵的取向原則時,應盡力將科研組織目標及其個人績效目標結合起來,通過質量評價,既能反映各流動站的工作績效,又能通過差距的分析,促進博士后工作更好地發展。

總的說來,博士后質量管理與評價有以下作用:(1)科學的評估將有效地促進博士后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2)客觀的評估將為改進和完善我國博士后制度提供事實依據;(3)公正的評估也將直接影響博士后工作單位的健康發展,因為一套公正的評估指標也是一個可行的管理戰略;(4)評估可以為多學科博士后培養和使用質量提出比較的策略;(5)評估可以為不同地區、不同學術環境的博士后進行差異比較;(6)評估可以為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及其測量手段摸索道路以提高博士后質量。

三、中國博士后質量管理與評價現狀:問題與歸因

1.考核與評估的目的及指導原則不夠正確。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門不能正確認識當前對博士后申請者或博士后人員進行質量管理與評估的目的與指導原則,從而使得考核與評估的工作失去其本來的意義;部分單位雖能認識質量管理與評價的目的與指導原則,但在具體制定考核與評價的方法時,卻沒有很好地體現這一原則。

2.考核與評估的范圍太窄,要素的權重分配不夠合理。有些博士后管理部門在進行考核與評估時,往往注重對博士后在站及申請人員的科研成果數量、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等學術業績進行考核與評估,而不注重考察和評估博士后人員或博士后申請者的思想政治表現、學風及工作態度、探索精神、創新精神以及潛在的科研能力,從而使得考核與評估的范圍顯得太窄。不少流動站在接收博士后時,甚至根本不進行綜合評估,而只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考核和評價;有些流動站在博士后人員進站和出站時進行考核與綜合評估,但是對各項考核與評估要素的權重分配不合理。

3.考核與評估的程序不夠規范。部分博士后流動站在對博士后申請者或博士后人員進行考核與評估時,不能嚴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規范操作,有的甚至只是走過場。有的流動站把某些重要的環節或內容忽略了,有的科研流動站雖然對考核與評估的內容、程序也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往往不能認真執行。

4.考核與評估的類型不夠細致。許多單位在博士后人員進行考核時,往往只注重進站評估、中期評估以及出站評估,而忽略了日常的考核。日常的考核(包括自我考核及年度考核)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對于與企業聯合培養的博士后,更要注重這些日常考核。只有加強日常考核,才能督促博士后研究人員及時發現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

5.考核所要求達到的目標不切實際。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門在制定考核標準與目標時,往往會對博士后人員提出過分的不切實際的要求,以致有部分博士后人員在站期間根本無法完成,即使完成了這些要求,也往往是得不償失,失去了做博士后研究的真正意義。許多考核的要求是按照類似博士生的標準來要求博士后人員的,其做法體現了將博士后作為學位的特點,但卻與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不相符合,也不利于為博士后創造寬松的學術環境。定量管理雖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如果過分堅持這個準則,則不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尤其是一些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不適合用的數量及刊物的級別來對他們進行考核。

6.考核與評估的標準不夠公平。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門在制定考核與評估的標準時,往往用同一標準來衡量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博士后人員。例如,籠統地規定博士后人員在站期間必須發表多少篇文章或者出版多少專著才算合格或者優秀,而沒有針對具體學科提出不同的標準。事實上,應對不同類型的學科,甚至是同一學科不同的專業,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構建多元組織目標協同的博士后管理與評價體系

1.明確建立博士后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應遵循的原則。(1)導向性原則:博士后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應當體現博士后“培養和使用相結合,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和使用中發現更高級的人才”的特點,引導博士后管理工作,促進博士后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促進設站單位實驗室建設、企業效益或學科建設。(2)整體性原則:作為博士后工作評估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博士后質量評估既要全面反映博士后培養目標所能體現的水平和質量,又要重點突出有關重要環節,做到主次分明。(3)客觀性原則:博士后質量評估體系是評估和衡量設站單位博士后培養質和量的主要指標大綱,是評估的主要依據。因此,評估指標體系必須力求做到客觀、確定且可采集,能夠反映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和共性,所包含的指標具有明確的定義、內涵和廣泛的通用性。(4)簡易性原則:博士后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既要反映評估對象的實際和本質,又要簡易可行,評估指標體系、層次和數量盡可能地準而少,使之在人力、物力、時間和信息的采集等方面為人們所普遍接受。

2.改進博士后工作評估方法。依照評估理論,針對不同的評估對象進行分類評估,即將博士后工作評估分為初始評估和水平評估兩種模式。對新近設立的流動站、工作站進行初始評估,對設站時間較長的站進行水平評估,并設計不同的評估頻度;提出建立日常化的博士后工作評估數據采集方式,將評估、檢查工作與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實現博士后工作的過程管理,為省市和設站單位及時調整、改進工作,為建立博士后工作評估的長效機制提供基礎保證;按照《經濟類型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工作站進行分類,并按此分類進行計分。

3.完善博士后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應側重考察設站單位博士后管理工作水平和學術、科研質量。增加反映設站單位博士后工作措施和流動站(工作站)培養環境的指標,加強反映成果質量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指標,簡化個別數據采集難度大、可測性差、取得成果與設站單位無充分關聯性的指標;將生產經營性企業和由事業單位轉制的科研性機構的工作站劃分為生產經營性和科研事業性,并依此設計各類相應的評估指標和權重。

4.提高博士后工作評估技術手段。使用“層次分析法”設置評估權重,建立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博士后質量評估評分模型,將定性與定量數據進行集成,解決定性指標數據的量化和整體指標的綜合計分問題;使用“地區分類法”對地區差異進行調整;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博士后工作評估信息系統。

5.建立博士后質量評估的反饋系統。優化評估流程,增加評估情況的反饋環節,讓參評單位及時了解自身在博士后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

總之,我們需要關注:第一,建立以各設站單位自評為基礎,以外部評估為監督,實現“以內為主,以外促內”的評估機制,充分體現各設站單位的主體地位,調動其評估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第二,建立評估數據日常化采集制度及其配套措施,使評估數據采集和評估的計算、分析手段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第三,明確各級管理組織在評估工作中的定位,充分發揮國家、省市和設站單位三級組織各自的作用,確保博士后工作評估有序進行;第四,建立評估專家庫,重視評估專家的作用;第五,建章立制,完善評估工作的政策環境,建立博士后工作評估的組織管理、工作流程、指標方法、數據采集、監督檢查、獎懲激勵等規范的工作模式和實施體系,推動博士后質量評估的制度化發展。

五、博士后培養過程評價:多維與多向度評價的有效途徑

1.進站選拔評價。(1)選拔原則。作為造就優秀人才的博士后制度,就是通過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研究職位,選拔新近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從事進一步研究工作,因此需要把選拔博士后進站與立足科學創新、師資隊伍優化及企業效益提高結合起來,把選拔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的人員作為原則。(2)評價指標。第一,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后進站評價的最直接和最重要依據。評價工作由博士后擬定的合作教師根據論文和其授予學位單位“關于博士學位論文的決議書”內容來初步計分,然后由流動站學術委員會評價計分。第二,對申請者博士階段及以前及收錄情況統計考察。第三,對申請者參與科研項目和獲獎情況進行考察,并對其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進行考察,了解博士學位論文依托項目(項目名稱、級別、立項部門、資金總額度),作為進站博士后能力和素質判別的輔助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潜江市| 伊宁县| 乡城县| 肇源县| 陆川县| 镇江市| 永泰县| 广丰县| 北流市| 宣武区| 普洱| 定结县| 京山县| 通海县| 新邵县| 鲁山县| 达尔| 丁青县| 大方县| 汉川市| 淮滨县| 蓝山县| 阿合奇县| 收藏| 三亚市| 和静县| 昔阳县| 松原市| 宝山区| 吉木萨尔县| 尼勒克县| 札达县| 玉屏| 诏安县| 南澳县| 时尚| 体育| 新郑市| 宜兴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