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腫瘤科和腫瘤內科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到今天為止,我 已經轉了3個科:腫瘤科、下肢骨科、皮膚科,收獲頗多,起碼對得起這幾個月的忙碌。
第一個腫瘤科的時候,俺什么都不會,連化驗單都不會貼,老師把一堆病歷放我面前,讓我連看了幾天。別看只是坐那看,也不是個輕松的活啊,對于我這從沒實習過的人,病歷書寫是個完全陌生的玩意,大病例、首程、查房記錄、主任查房記錄、出院小結、病歷討論記錄、、、、、、厚厚的一本本病歷,讓我學會了格式、內容,于是老師開始放手,查完房后只用吩咐聲,我就坐電腦面前開始一床床的敲病歷了,由于是內科,所以病歷書寫要求很嚴,寫的也很勤,所以這第一個月的實習為以后打下很好的基礎,起碼病歷方面完全沒問題了,很感激小y老師的放手啊,還有開始的一遍遍耐心的修改。到后來是不用看了,他說完全相信我,我寫完就直接打印了。
第二個下肢骨科,到這科我才知道,以前在腫瘤抱怨累是多么的好笑!因為骨科才是真正的體力活,看那骨科的醫生們個個都是身強體壯的爺們,為什么會把我們仨小姑娘分這兒呢!呆了幾天,我發現外科醫生跟內科有很大區別,性格都很外向,果斷,大嗓門,風風火火的,連走路都是,我根本不能穿有跟的鞋,因為會跟不上小w老師的大邁步o()o……還發現自己的力氣實在是太小了,連撕個膠布都不能次次成功,不過病人還蠻體諒我,經常說:“小姑娘,我來幫你撕吧,你換藥就行了”。
后來的幾個星期基本每天都有手術,雖然很累,不過收獲是跟辛苦成正比的!手術人手比較少,我經常是一手使勁的拉鉤,另一手趕緊的吸血、毒煙,還得隨時能遞上老師需要的工具……腰酸背疼腿抽筋是我真實的寫照。不過后來w老師看我也參與多臺手術了,就放手開始讓我切割和最后的縫線,還記得第一刀老師說我下手太溫柔了,の,我不敢用勁啊……最后一臺手術是我縫的最長的一個傷口,因為止血帶已經松了,所以要搶時間,老師和我同時開縫,他縫另倆個,我縫一個,還好,一起結束的,最后他看了眼我縫的,說了句縫的不錯,我那顆心才放下來。謝謝w老師手把手的教我手術基本操作:從洗手、穿衣到縫線打結…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因前期的放療、化療及后期的消耗,常常并發心功能不全,表現為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及活動后癥狀加重等癥狀,臨床醫生往往只考慮腫瘤本身的原因,而忽略了心功能的情況,從而導致一些患者被誤診。2000年6月~2010年6月有12例患者被誤診,現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0年6月~2010年6月10年收治惡性腫瘤患者1346例,其中60歲以上患者896例,有12例被誤診患者,年齡均>60歲,平均70歲,占60歲以上惡性腫瘤患者的1.3%。12例患者均經病理或細胞學證實為惡性腫瘤,所有患者均診斷Ⅲ~Ⅳ期腫瘤;其中肺癌4例,乳腺癌3例,食管癌2例,肝癌1例,胃癌1例,結腸癌1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4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
發病時臨床表現及體征:所有患者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進行性氣短、咳嗽、咳痰、發熱、納差、乏力、食欲減低、惡心、嘔吐、全身浮腫。查體:精神差,臥位,或半臥位,呼吸困難,雙肺濕性音或喘鳴音,隨不同而變化,心率快,88~120次/分,肝臟觸不清,腹水征陰性或陽性,雙下肢浮腫。化驗檢查:血清白蛋白正常或減低。胸片及B超或CT診斷:肺部感染,胸水,心包積液,腹水,肝臟增大。
誤診疾病:誤診為肺部感染8例,惡性胸腹腔積液2例,惡性腫瘤進展惡化2例。
心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喘憋、不能平臥、活動后加重、肺部音、竇性心動過速或心律失常,超聲心動圖檢查測定左室射血分數(LVEF)。按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患者自覺癥狀分級標準分級:①Ⅰ級:日常活動不受限,一般活動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難;②Ⅱ級:輕度體力活動受限,一般活動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難;③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輕度活動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難;④Ⅳ級:休息狀態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難。本組12例患者心功能均Ⅲ級5例,Ⅳ級7例;其中單純左心功能不全3例,右心功能不全5例,全心功能不全5例。
治療:12例患者均在住院后經臨床觀察、檢查等確診為心功能不全,誤診時間10~32天。確診后,治療方法:利尿:靜脈注射“呋塞米20mg/次、西地蘭0.4mg首劑”,患者尿量增多,心悸、氣短、浮腫減輕;以后以“呋塞米20mg/日、西地蘭0.2mg/次•日”維持5~7天,然后根據情況,改為口服“螺內酯片+呋塞米片+地高辛片”治療,同時限制輸液速度(≤2ml/分)、輸液量(≤500ml/日),控制疼痛,糾正缺氧、貧血,抗感染,穩定血糖、血壓等治療。
結 果
所有患者經以上治療,均11~18天心功能不全得以糾正。但其中有3例患者在病程中反復出現心功能不全。
討 論
惡性腫瘤從組織學上分為上皮性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良性惡性的區別常根據臨床的預后加以判定。兩者的鑒別可見下表,但也有很多例外,常常難以嚴格的區別。這也由各個腫瘤細胞所處的環境條件來決定。有的學者主張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是存在著連續的階段,可是有的良性腫瘤例如前列腺腺瘤、乳腺纖維腺瘤、子宮肌瘤、血管球瘤等是和內分泌、神經等機體調節機制有密切關系的組織增生,因而有的學者主張它和惡性腫瘤有本質上的區別。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經治療可以延長生存期,但期間因疼痛、肺部感染、慢性消耗、腫瘤進展等原因而誘發心功能不全,有時很難區分是心功能不全還是呼吸功能障礙。臨床醫生往往只注重對腫瘤本身的治療,而忽略了對心功能不全的治療,使得這些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心功能狀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長期貧血、缺氧、胸腹水合心包積液對循環的影響等,均對患者心功能造成損害,使循環血流不能滿足全身代謝的需要,從而導致血液動力異常[1]。本組患者均Ⅳ期腫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疼痛、肺部感染等誘因,是患者發生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國內張曉東等做了一項臨床研究[2],發現既往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腫瘤患者,出現心衰癥狀早,提醒臨床對這些患者要高度重視,爭取早診斷、早治療。本組12例患者中,合并慢性支氣管炎4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支持以上說法。
本組12例患者均60歲以上老年人,平均年齡70歲。老年人出現心功能不全時,往往臨床表現不典型,尤其在早期,極易誤診。原因: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不敏感,自覺癥狀輕微;心功能不全早期癥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患者只有乏力、納差、腹脹、干咳等表現,臨床醫生對此認識不足;醫生過于重視原發病,先入為主,忽視了目前病情的變化;腫瘤科醫生為非心內科醫生,缺乏老年患者出現心功能不全的警惕性,忽視了對患者全面體檢及檢查;老年患者合并癥多,如冠心病、高血壓等,掩蓋了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導致延誤診斷。
本組患者中誤診為肺部感染8例。8例胸片及CT示雙肺片狀陰影,患者咳嗽、咳黃痰,但經抗感染治療,呼吸困難、氣短、咳嗽均未見減輕。大量資料表明[3],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最常見誘發因素,約占住院患者的66.7%,而老年人心衰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機會。正是因此,老年人出現心功能不全時,總是被誤診為肺部感染。
腫瘤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時,首先是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從而延長生存期。治療體會:重視病因和誘因的治療,如止痛、糾正貧血、缺氧,穩定血壓、血糖等,積極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嚴格控制入量及輸液速度;仔細記錄出入量;使用利尿、強心劑時,防止劑量不足或過量,以免造成療效不佳或洋地黃中毒、電解質紊亂;避免過早停藥,影響療效。本組患者中有3例反復出現心功能不全,與停藥過早、過快原因有關。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丁訓杰,廖履坦,等.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091-1100.
【摘要】:目的分析針對肺癌轉移患者的不同放療方法預后的療效對比。 方法 回顧性分析80例肺癌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放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單純放療A組27例、放療聯合化療B組27例、和手術聯合放化療C組26例;其中32例放療≤3周期,48例放療≥4周期。比較各組的止痛效果、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差異。結果 A組、B組、C組生存期分別為2.4、5.4、14.6個月。C組優于B組, B組優于A組。而B組和C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放療聯合化療、手術聯合放化療是目前肺癌轉移患者的合適療法,然而手術聯合放化療雖能使患者獲益,但患者往往不能耐受。
【關鍵詞】 單純放療;手術聯合放化療;肺癌轉移;生存期
肺癌是人類最常見和病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據2004年我國衛生部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1],肺癌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癌癥,且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為迅速,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現對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肺癌轉移患者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組研究資料為本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肺癌轉移80例肺癌轉移患者,其中鱗癌38例,腺癌31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34例,低分化35例;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齡20~75歲(56歲±19.43歲)。80例均有完整的術后隨訪記錄,生存時間的計算從手術日期到由于轉移而死亡的日期或末次隨訪日期為止,隨訪期1~48個月,平均24.96個月。所有患者術前均未接受過任何系統的放療。所有肺癌患者組織中,都有有發生淋巴結轉移。
1.2手術方法 化療方案:對于肺癌轉移患者病例,采取分層抽樣分為三組,采用01234567三維治療計劃系統設計放射治療計劃,每例均做8個計劃,分別為常規、常規加適形和適形放射治療計劃,計劃的總劑量均為99Gy。并比較達到同樣效果所要用劑量的多少來比較三種不同的放療方式之間的差異。而對于肺癌轉移患者,使用放療的同時聯合化療的可以給予CAP;CBP;(兩者交替使用。化療周期為1~4個周期)等,以上藥物均每個月1個療程,根據疼痛緩解程度分別1~3個療程。放療采用直線加速器體外照射,放療劑量為20~22GY/4Fx或30GY/lOFx。對疼痛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1.3評估標準:疼痛的分級[2]:O級(無痛);1級(輕度疼痛):雖有疼痛感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2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干擾;3級(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睡眠嚴熏受干擾,可伴有植物功能神經功能紊亂表現或被動。
1.4 隨訪
對于80例患者進行在院治療記錄以及出院隨訪,隨訪時間為1個月-4年,平均24.96個月,隨訪中,共有34例患者在出院前出現疼痛癥狀,有4例患者出院不到3個月死亡。
1.5 統計學分析
對本組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當p<0.05時,認為肺癌轉移患者在不同治療的療效上存在差異。
2 結果
2.1肺癌轉移患者在經三種不同放療后疼痛治療的效果如表1所示,A組有效率為37.0%,B組有效率為70.3% ,C組有效率為84.6%.A組與C組兩組患者在治療的有效率上存在明顯的差異,而B組和C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4 隨訪結果
對三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結果顯示,A組在單純放療治療后,效果不太理想,與C組手術聯合放化療法比較存在表明差異;p<0.05表示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BC倆組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治療方法與患者生存率的比較分析
目前對于肺癌轉移患者進行放療的治療效果來看,只采取單純放療的方法已不可取,而聯合化療,或者采用化療加放射聯合手術治療都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肺癌轉移患者,并常伴其他臟器的轉移,因此化療是必需的。有文獻報道[4]化療藥物難以通過血腦屏障,隨著現代技術的提高,有學者研究表明[3]在肺癌的腦轉移過程中血腦屏障已經被破壞了,因此很多臨床使用的化療藥物都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達到很好的化療效果。經化療后,腫瘤會縮小,腫瘤細胞就會進入對放射線更敏感的細胞周期;又會幫助放療提高療效。而放療也可以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保證了化療藥物可以順利進入腦部,從而提高化療效果,可謂相輔相成。雖然單純放療可以取得一定的近期療效,但由于每次放療的劑量都有限定,一般不超過40 Gy,從而就不能達到殺死腫瘤的劑量。本組關于肺癌轉移患者疼痛治療效果上來看,放療聯合化療或者是手術聯合放化療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率都超過70.0%而單純放療只有37.0%。其中在完全緩解疼痛的治療上前倆組治愈的例數(B組19例,C組22例)較單純放療組的例數10例有明顯的差異。
總之,對肺癌轉移患者要進行全面的綜合的科學治療,而且所采取的治療措施適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此外,對于肺癌轉移患者盡早發現肺癌,診斷肺癌,爭取在轉移之前做出明確確診,并作出合適的治療方案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萃,段朝軍,肖志強,et al.人肺鱗癌及肺炎性假瘤組織的蛋白質差異表達譜的初步建立.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6,3(8):841-845.
[2] 高利偉,朱文,馮志華,et al.高轉移和低轉移人大細胞肺癌細胞株的比較蛋白組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9(05):706-710.
[3] 陳萬青張思維,孔靈芝,et al.中國腫瘤登記處2004年惡性腫瘤死亡資料分析.中國腫瘤,2008,17(11):913-916.
[4] Jemal A,Siegel R Ward E,el al.Cancer statistics,2006.CA Cancer J CliIl,2006, 56(2):106-130.
1.選題
選題要盡可能早些。選題早,早做準備,時間充分。
2.選題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只有考慮主、客觀條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長,選擇最利于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課題。比如,您想對"交感胺類藥物"進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學、藥理學基礎好,可從其應用方面選題,可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同樣會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學及藥物化學基礎好,可從藥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進行研究,通常藥物的基本結構決定藥物的作用,取代基因決定作用強度、副作用等。醫學領域學科很多,不一一列舉,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寫出稱心的論文來。
3.選題不要太特殊選題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寫不出好論文的。盡量避開大而復雜的題目,選比較一般的題目。比如"膽囊收縮素一胰泌素"對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這類題目有比較、有借鑒,寫起來比較容易。
4.要擺脫單純的愛好和趣味個人的愛好和趣味是選題的一個前題,但是,單純地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也是不切實際的。比如你對分子生物學很感興趣,也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問題,但就目前的實驗條件及教學計劃而暫時還很難寫出如意的論文。當然有條件可從某個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對"愛滋病研究"很有興趣,但目前國內你接觸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難的。
5.選擇突破口選題要找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可選擇難度較小,而又帶有普遍意義的題目,或者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如果有條件,突破口可以選擇兩門學科的交界處,進行科學的"邊緣"研究。作為醫學院校學生各門課程都在同步與交叉學習,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好的連貫性,比如學習解剖知識較全面之后可以選擇"某種外科術式改進探討"。基礎理論融會慣通之后,往往在臨床內、外科交界處或其它相關學科交界處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內科側重于藥物治療,而外科是往往忽視的,"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治療化療致吐"研究成功即為內科藥學與腫瘤科交界處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鈣離子拮抗劑的廣泛應用亦然。就中醫與西醫而言,比如中藥大黃多種作用,如你從化學分析角度去分析藥物的作用機理就是對中醫的發展,容易重點突破,寫出一定質量的論文。
搜集資料
題目選定之后,就要以題目為中心,作一些踏實的搜集資料工作。
1.選定一個搜集資料的目錄制定一個搜集資料的目錄是寫論文的一個重要基礎,制定這個目錄時要和寫論文有經驗的前輩交談,或經導師或教研室有經驗的教師指點,也可以請與自己畢業論文題目相近的、論文寫得好的畢業生介紹經驗,交換意見。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錄,可以從現在的文獻資料調查入手,既熟悉,又有興趣。搜集材料的目錄可按年代由近溯遠,寫上調查中得到的有關研究對象的材料。隨著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文獻檢索,給作者搜集資料帶來很大方便,但這種文獻往往是二次文獻,筆者建議在此基礎上用追溯法查閱一次文獻。
2.摘錄與選題有關材料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沒有遺漏,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個問題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圍繞核心問題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記錄下來,摘寫出來,對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處理。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a)-113-02
隨著人們對口腔疾病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的提高,加之口腔疾病的發病率一直以來居高不下,人們對口腔保健和治療的需求呈日益增長的趨勢。而就我國目前口腔醫療資源的現狀來講,還很難滿足這一需求,特別是單純依賴口腔專科醫院來解決這一問題,更是力不從心。現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國口腔疾病的診療現狀。
1 我國口腔疾病診療所面臨的壓力
據我國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約有50%的人口患齲齒,平均每個人都有2顆齲齒;5歲兒童的乳牙齲齒率高達80%。與此同時,我國的口腔衛生資源卻十分缺乏,據統計,我國的口腔醫師與人口的比例約有1∶5 000,而發達國家則一般為1∶2 000。在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就結束了兒童患蛀牙的歷史;在我國各地區,小學生牙齦炎患病率普遍較高,1983年的調查數字表明,城市學生患病率為30.3%~89.4%,農村為31.4%~93.0%。這個數字到現在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可見我國口腔醫療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2 專科口腔醫院與綜合基層醫院口腔科診療方式的不同
在口腔專科醫院中,一般將口腔醫療內容劃分為口腔內科(可再細分為牙體牙髓科、牙周科、兒童牙科、黏膜科等專業)、口腔頜面外科(可再分為整形科、牙槽外科、外傷腫瘤科、顳下頜關節科等)、口腔修復科和口腔正畸科。專業分工使口腔醫師能針對特定類型的口腔疾病積累更豐富的知識和診斷治療經驗,成為領域中的專家。但一些患者的口腔疾患可能涉及多個專業,在各科間轉診會造成不便。另外,一些全身疾病在口腔有明顯的癥狀表現時,在專科醫院不能得到及時的會診。
基層醫院口腔科往往采取通科醫生的作法,即由一名醫師對一位患者的口腔病變作全面檢查并制訂、實施全程(包括口內、口外、修復等環節)治療計劃。但是,往往由于當事醫生技術能力的限制,不一定能讓患者得到較滿意的治療。在一般的基層醫院里,由于領導重視不夠,專業設備落后,人才資源匱乏,所以基層醫院的口腔科一直以小作坊式的模式運轉,因此不會得到人們的認可。
綜合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的口腔科由于技術及管理的局限,往往不能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一方面,口腔專科醫院人滿為患,醫院設置分科復雜,患者往往在此看病奔波勞碌,頗感疲憊,從而多生怨言。另一方面,基層醫院口腔科由于技術設備的局限,患者稀少。而新時代的民營口腔診所大多以營利為目的,與國外的口腔私人診所有一定區別。有的衛生條件極差,不免讓人擔心。有的雖然環境幽雅,技術水平高低且不說,但收費頗高,讓普通人望而卻步,很難滿足中低收入層次口腔患者的需求。而我國人民傳統的觀念認為,醫院比診所好,因此單單依靠發展民營診所是不能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在當今社會,綜合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的口腔科應該意識到,需要從管理者的角度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更新理念,以適應時代要求。
3 改進措施
基于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口腔科的優勢和劣勢,針對我國的口腔疾病診療現狀,基層醫院口腔科的管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3.1 提倡醫生分級管理、全面監督,培養技術全面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懂一些,都不精煉。而口腔全科醫生要求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一些常規操作必須熟練,如根管治療,局部義齒、總義齒的修復設計,常見口腔頜面部創傷、炎癥的處理等。同時培養或聘請口外、修復、正畸的高級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從而帶動全科醫生提高水平。根據國外的經驗,口腔醫療機構不一定要很大的規模,針對廣大民眾的口腔疾病治療需求,分科過細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會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會給患一般疾病的人造成麻煩。根據疑難病和常見病的發病比例,基層醫院的口腔科有兩位口外、修復、正畸的高級技術人員就足夠了,設一個疑難病診室,隔日出診即可。由每個全科醫生負責將自己認為疑難的患者預約到疑難病診室。經過專家治療,患者可能痊愈,或者由專家決定是否將患者轉入專科醫院。
3.2 提倡網絡化管理,徹底改變小作坊式的模式
即每個醫生有相對獨立的操作場所,并且設有網絡終端,包括資源共享(數字影像,科研信息),在這里全科醫生能夠完成從檢查、口內、口外治療到修復乃至正畸治療,然后將治療計劃公開于科室網絡,定期會診,討論、總結。對于疑難病例,目前上級醫院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則應轉診。并且跟蹤隨訪和學習,有助于整體醫療技術的提高。
3.3 口腔護理人員的管理
護理人員管理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管好、用好人才和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1]。口腔科門診的護理人員既要具備普通護理工作的能力, 除了完成日常的消毒、衛生工作外,又要兼任“牙醫助理”的角色,在人員管理上相對于綜合門診的護理管理而言具有其自身的專科特點[2]。在基層醫院口腔科,要建立標準的消毒規范和流程。由經過培訓的護士完成口腔器械(包括牙鉆等)的收集、沖洗、干燥、封裝、消毒。由護士完成室內空氣、臺面的消毒。由護士完成臨床材料的供應和管理。
3.4 材料管理
口腔科材料管理是調整人、財、物使其達到最佳狀態的重要環節。采用物流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可以規范管理口腔科的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醫用材料的申購程序,首先由科護士每周向醫生派發材料申請表,各位醫生則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要求清楚地填寫表格,內容包括:領用材料的日期、名稱、數量并由領用人簽名,統一采購。其次,要建立醫用材料出入庫明細記錄,建立入庫、出庫、領請登記制度,做到各種賬目清楚明細,領取及消耗材料有據可查,達到賬物相符,完好無損。
綜上所述,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到大醫院看口腔病“難而煩”,到小醫院看口腔病“陋而憂”。為了解決人們的這些困惑,基層綜合醫院口腔科技術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從而使一些常見病多發病能在基層綜合醫院口腔科(包括社區醫院)得到很好的解決。只有少數疑難病才到口腔專科醫院,這樣可以讓患者合理分流,各取所需。
[參考文獻]
[1]李樹貞,周秀華.醫院護理管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