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第1篇

重癥室是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搶救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生死。如何提高急危重患者搶救水平一直是每位管理者重視的課題。我科自2006年1月起, 制定了危重患者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 將所有搶救的危重病患者病情變化經過、治療護理措施要點及搶救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等逐一記錄,并通過進行護理質量控制動態分析、評價,再次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為臨床護理工作積累了經驗,明顯提高了危重護理質量及搶救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表格的設計

分析表包括六項內容,見圖1。

日期 當班者 病情變化經過 治療護理措施要點 存在不足之處 提高方法

圖1 危重患者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

2 具體應用

2.1 每次危重患者搶救時認真填寫 我科在每次遇危重患者大搶救后, 由參與本次搶救的值班護士認真書寫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

2.2 危重患者搶救提高分析表的內容 危重患者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的記載內容有搶救日期,參與搶救當班護士姓名,病情變化經過(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致傷原因、天數及搶救經過等),整個搶救過程中的治療護理措施要點,搶救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包括在執行醫囑、物品準備、搶救技術操作、急救儀器的使用熟練程度、搶救速度、報告醫生是否及時、醫護配合、病情觀察、搶救流程及搶救秩序等), 今后提高方法。然后交給病區總結審核簽名,最后交科護士長審閱,再由質量控制小組成員對本次搶救資料進行整理,作為每季度1次急救病例演示學習的臨床資料。

2.3 表格填寫 要求在搶救結束后三天內完成,填寫的內容要具體、如實、表達清楚、無錯字、漏字、病句等。凡未按要求做到的一律與獎金分值掛鉤。

2.4 護士長對危重患者搶救提高分析表進行總結提出整改措施 護士長將搶救護理質量分析提高表中記錄的問題與整改情況作為每月護理質量講評會的重要內容,重點講評搶救過程中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及針對搶救不足提出的整改措施。

3 結果分析

自2007年1月使用搶救護理質量分析提高表以來, 全科護士對骨科各種重大疾病的搶救流程、用藥、治療方案及護理注意事項方面的知識都有明顯的提高。因搶救死亡引起的醫療糾紛由2006年4起降至2008年0起,搶救護理質量得到提升。搶救成功率為2006年89.0%,2007年為94.0%,2008年為98%,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搶救技術得到醫生、患者的一致認可。

4 體會

4.1 建立危重患者護理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 按照PDCA 的護理程序進行質控活動[1]。通過及時總結分析、評價、反饋,將好的方面繼續保留發揚,不足之處找出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將它轉移到下一個PDCA 循環中以達到持續改進目的,提高了危重患者護理質量。

4.2 危重患者持續提高分析表記載著患者原始資料 科室經過整理后保管, 為今后搶救類似病例提供寶貴的經驗,指導臨床護士正確選擇護理方案, 采取最有效的搶救護理措施。并為今后危重癥疾病護理研究提供科研資料。

4.3 對搶救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安全意識和工作責任心。同時護士對危重患者病情的預見程度也相應提高,從而提高了病情觀察的質量,避免了許多嚴重并發癥的發生[2],確保了護理工作安全、有效。

4.4 應用危重患者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使危重患者搶救更加程序化、規范化 使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迅速提高,對提高醫生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及降低醫療糾紛起著積極的作用。

4.5 科護士長通過審閱了搶救護理質量持續提高分析表的內容,從中能了解到護士在搶救過程中常出現的一些護理問題 從中掌握全科護士業務水平高低,工作質量好壞,采取一定的學習方式幫助護士提高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護理; 全程; 危重患者; 搶救; 急診

急診是醫院內危重患者較為集中的場所,也是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重要場所[1]。急診護理與其他護理相比時效性尤其重要,同時也要重視護理的質量。本研究通過對30例急診室危重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取得不錯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1年7月期間本院急診室收治的危重癥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3~75歲,平均(58.72±8.03)歲;其中重型顱腦外傷患者11例,消化道大出血及腦血管意外者各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4例,其他患者5例;意識障礙8例,休克12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2~78歲,平均(58.97±8.24)歲;其中重型顱腦外傷患者12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例,腦血管意外者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其他患者3例;意識障礙9例,休克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意識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入院后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然后根據診斷實施相應的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實施全程護理。在接到120急救中心接診通知后立即與院前急救人員進行聯系,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況、初步診斷,準備好入院搶救所需場所和物品,并通知相關醫生待命[2]。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進行分工合作,一名護理人員進一步與院前急救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病因、病史,其他護理人員安排患者進入搶救間,幫助患者擺放合適,對患者的病情和意識狀態進行進一步的判斷,立即給予吸氧[3]。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盡可能使用靜脈留置針,保證液體可以快速而流暢的輸入機體;抽取靜脈血進行化驗;行心電圖檢查和心電監護。對于心跳和呼吸驟停的患者給予心肺復蘇。同時快速聯系待命醫生立即到達搶救室進行搶救,由于搶救過程中來不及下書面醫囑,在執行口頭醫囑時一定要口頭重復兩遍,進行確認,并對所用藥物的安瓶進行保留,在搶救結束之后再次與醫生進行核對,督促醫生及時完善書面醫囑[4]。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心電圖以及血氧飽和度檢查,如果患者出現休克征象或者是心電圖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對于血氧飽和度降低的患者,首先要檢查吸氧管是否存在堵塞和漏氣,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氧流量進行調節,如果有需要,可以采取面罩吸氧甚至是氣管插管[5]。及時對患者的病情和治療過程進行記錄,務必在搶救后6 h內完善搶救記錄,記錄內容應真實、準確、完整而詳細。對于尚有意識存在的患者,針對其恐懼、焦慮等情緒,給予適當的心理安慰,幫助其堅定治療的信心。對于煩躁不安和譫妄患者,通過約束帶的使用保證患者的安全。生命體征平穩后,備齊搶救藥品和器材,平穩、迅速、安全的護送患者做各種檢查,并成功轉送至相關科室。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判斷時間、生命體征判斷時間、心肺復蘇時間、吸氧、吸痰時間、靜脈開放時間以及氣管插管時間;統計兩組患者轉至相關科室進行進一步治療數量和死亡率。在患者成功轉至相關科室之后,請兩組患者的家屬對急診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各環節的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死亡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滿意度 隨機抽取觀察組患者家屬25例,對照組患者家屬22例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可得出觀察組患者家屬在服務態度滿意度、技術滿意度、救治過程滿意度、溝通滿意度、急送與接收滿意度以及安全與舒適轉運滿意度等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診科危重患者的病情變化快,快速、敏捷、合理的搶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證。作為護理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護理技術,可以熟練掌握各種對患者進行急救的技術,同時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可以冷靜處理各種突發事件[6]。同時護理人員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關系,默契合作,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有利于為患者的搶救爭取寶貴時間,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應與院前急救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從而可以在患者進入醫院之前就做好各項搶救工作的準備,當患者到達醫院之后可以迅速投入搶救[7]。而且建立了一定的危重患者搶救流程,更加有利于搶救的順利進行,避免了盲從和慌亂。

對于心跳和呼吸驟停的患者能否成功復蘇,取決于護理人員的判斷是否快速和準確,有大量研究認為對患者進行復蘇的時間越早,患者的存活率也往往較高,在心跳和呼吸驟停時間

在本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各項操作和搶救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而且患者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的患者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發現,在服務態度滿意度、技術滿意度、救治過程滿意度、溝通滿意度、急送與接收滿意度以及安全與舒適轉運滿意度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因此筆者認為對危重患者搶救過程中實施自入院前開始的全程護理有利于為搶救減少時間,提高搶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滿意度,這是一種較為理想而合理的搶救危重患者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徐紅,葉柳花.大面積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驟停誘發多臟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16-17.

[2]何芳.急診室危重創傷患者死亡原因研究與急救護理方法[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5):97.

[3]喬小平,張穎慧.重癥手足口病機械通氣患兒并發應激性胃潰瘍的急救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4):12-13.

[4]Adan I,Bekkers J,Dellaert N,et al.Improving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actical master plans for emergency and elective patients under stochastic demand and capacitated resourc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213(1):290-308.

[5]吳美琴,項利雅.基層醫院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3):14-15.

[6]趙小斐,何滿紅,胡銀清,等.急救護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257-259.

[7]劉輝.護理程序在重型顱腦損傷綠色通道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9):49-50.

[8]鄭玉婷,繆學勤,陳鳳嬋,等.1例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0(5):127-129.

[9]林喜愛,高金姣,楊林霞,等.群體創傷患者急救中實施全程護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8,15(7):36-37.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將實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搶救患者作為對照組,2012年1~12月實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呼吸科危重癥患者進行要素管理、環節管理、終末管理等。分析存在問題,對照工作標準,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評價。結果:觀察組護士急救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各病種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搶救儀器、設備完好率均高于對照組。結論:PDCA循環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PDCA循環;呼吸危重癥;急救;護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5

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質量管理活動的規律,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循環中,P表示計劃,D表示執行,C表示檢查,A表示處理。PDCA循環是質量保證體系運轉的基本方式,是一種普遍實用的管理哲學[1]。我科于2012年開始將PDCA循環管理引入急救護理管理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保證了護理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為呼吸科專科病房,收治病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癥哮喘、急性肺栓塞、肺癌急癥、支氣管擴張伴大咯血、自發性氣胸。我科護理人員共24名,均為女性。年齡22~49歲,平均(30.1±1.98)歲。其中護士6名,護師10名,主管護師6名,副主任護師2名。將2011年1~12月搶救患者426例作為對照組,男226例,女200例;年齡18~76歲。將2012年1~12月搶救的患者489例作為觀察組,男242例,女247例;年齡19~8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所患疾病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按照常規急救流程進行護理管理,觀察組采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計劃通過2011年科室年終考核,對我科全年危重癥患者搶救工作進行分析,存在如下值得改進的方面:護理人員對呼吸科急救知識、技能掌握參差不齊;醫護工各級人員搶救配合偶有不協調現象;急救儀器、設備使用管理需繼續加強等,為使優質護理內涵不斷提高,我科需持續加強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管理。因為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醫院近年充實臨床大量年輕護士,本病區3年新進6名護士,均在規范化培訓輪轉期,對呼吸科急、危、重癥患者,特別是有并發癥的患者病情的觀察、判斷存在問題;對急救技能及呼吸科專科急救藥品儀器的管理、使用不夠熟練;機械執行呼吸科急癥的應急預案與處理程序;造成急救患者時醫護協調不好,搶救時人員分工不明確、效率低下。對此采取設計、培訓指導、實施和評價4個步驟;及時制定或改進工作流程。護士長組織全體護士集思廣益,通過每月1次的質量分析會、個別征求意見和護士長歸納總結,對原有的急救護理工作進行充分討論和分析,新增訂呼吸科專科分級護理制度;呼吸科危重患者護理常規;呼吸科危重患者、特殊治療交接班規定;呼吸科執行搶救醫囑補充規定;呼吸科患者安全轉運補充規定;呼吸科落實藥品管理制度具體要求;呼吸科實施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科內要求(年輕護士導師制);呼吸科危重患者護理應急預案;呼吸科危重患者護理技術規范(CPR、吸痰、推注泵、吸氧、心電監護等)。

1.2.2執行自2012年1月成立由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組成的急救管理小組。針對2011年科室年終考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1.2.2.1科室將護士分為新進人員、工作3年以下、工作3~10年、工作10年以上,針對各層次護士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及考核要求。由護士長負責培訓計劃和培訓評價標準的制定,具體培訓指導工作由急救管理小組成員共同承擔。急救管理小組成員負責實施對本病區全部護理人員的培訓考核。護士長還應全面指導及督導各層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的進展與實施。培訓內容:(1)護理急救知識。患者緊急狀態時的應急預案及處理程序;專科急癥應急預案與處理程序包括急性肺栓塞、大咯血窒息、張力性氣胸、重癥哮喘等。(2)護理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復蘇、簡易呼吸氣囊使用、心電監護、呼吸機的使用、機械通氣患者吸痰技術、導管意外脫出的處理等[2]。(3)觀察患者病情的要點包括觀察的方法、病情的評估、病情惡化的表現及患者潛在的安全隱患等,對于低年資護士指導采用MUWS評分法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3]。(4)搶救的配合重點,如藥品和物品準備、常用急救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緊急情況下口頭醫囑執行制度、基本搶救程序等。

1.2.2.2培訓方式理論培訓:科室集中培訓,按照科室計劃進行培訓,每周培訓1次,授課內容結合實際病例,用PPT演示,并利用晨會時間進行提問;技能培訓:病區由急救管理小組負責,對本病區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緊急救治演習,由急救管理小組結合臨床實際,設置患者突發病情變化或出現意外情況的場景,進行緊急救治護理流程及搶救技能的演示,每2月1次,各層級護士全部參加。

1.2.2.3考核為了保證培訓效果,護士不斷強化考核,考核分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按照實景模擬進行考核,考試考核成績計入個人技術檔案,與績效工資掛鉤,不合格者要進行補考,最終達到人人過關。

1.2.2.4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護士長根據患者的危重程度以及患者數量變化等情況實行彈性排班,注重工作的實效性,充分調動每位護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專長。每天調整護士分管床位以滿足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護理需求,從傳統的功能制護理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4]。科室制定“緊急狀態下人力資源調配方案”制度及流程,做到人人知曉,危重癥患者搶救工作由護士長統一安排,由3名護士負責。將3名責任護士的急救職責明確分工,定崗、定位,最大程度發揮與醫師合作的協調性,使急救措施更快、更合理地用于患者。具體為:1名護士判斷病情,通知醫師,準備搶救并記錄時間,準備搶救儀器(吸引器、簡易呼吸氣囊、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并接上心電監護,觀察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變化,配合其他護士進行吸氧、吸痰、氣管插管,記錄口頭醫囑、各項監測數據,及時補寫搶救護理記錄。做好病房內其他患者及家屬的安置工作;第2名護士協助患者取正確臥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氧氣吸人,必要時行心肺復蘇及通知麻醉科緊急氣管插管接呼吸機,對于煩躁不安的患者注意安全護理,使用床欄及約束帶;第3名護士快速推搶救車至病房、準備搶救藥品,快速建立2條靜脈通道的同時進行采血,以備檢查生化指標,根據醫囑正確給予藥物。

1.2.2.5加強儀器設備的管理制定搶救儀器設備管理目標,確保醫療安全及搶救成功率,儀器完好率達100%,投訴率為0;護士長對科內急救儀器有計劃地進行技術練兵,做到人人熟練操作,明確注意事項,對一些簡單的儀器故障能很快識別與排除;搶救儀器、設備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時”,即定品種數量,定人管理,定點放置,定時消毒滅菌,定時檢查核對、及時維修補充,確保性能完好,并登記,班班交接;使用后由當班護士負責清潔、消毒、檢查等處理后備用;科室規定負責急救儀器的護士每周檢查儀器的性能及是否處于備用狀態,護士長不定期檢查,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1.3觀察指標比較2011,2012年度,護士急救相關知識考核得分及兩組危重患者搶救成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PDCA循環管理前后護士相關知識得分情況比較(表1)

2.2兩組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表2)

3小結

PDCA循環法是程序化、標準化的一種科學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統一性、連續性,不斷循環,不斷提高[5]。將PDCA循環應用于呼吸危重癥患者急救管理中,使急救管理有的放失、有始有終,在不斷的循環往復中,每次賦予新的內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促使護理質量逐漸提高。

表1顯示,PDCA循環管理方法應用前后,護士急救相關知識平均分增加,危重患者總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這充分證明了PDCA循環對于呼吸危重癥患者搶救的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護士在面對危重患者搶救時能做到瞬間判斷、正確評估、果斷處置,處理突發事件有條不紊,為危重患者贏得了更大的生存希望。總之,PDCA循環控制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姜鴛英.PDCA在內科整體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9):14-15.

[2]孔麗.分層級培訓護士緊急救治能力的效果與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6):394-395.

[3]李銀先,葉紅梅.MEWS評分對重癥加強治療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7):419-421.

[4]倪潔,林琳,趙琦.JCI標準下PDCA在ICU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6):444-446.

[5]袁志敏.應用PDCA循環模式進行護理質量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75-77.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第4篇

1搶救儀器設備的安全對心血管病區的重要意義

①我國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心臟性猝死( SCD) 發生率為 41.84 例 /10 萬人,約占總死亡的 9.5% ,若以 13 億人口推算,猝死總人數約 54.4 萬 / 年。②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是心臟性猝死的重要原因。③搶救儀器是危重癥患者及突發病情變化患者的救治的有效"武器"。④是心血管病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規范、有效的設施管理至關重要尤其是對危重癥患者經常要使用到的搶救設施設備的管理非常重要。

2管理要求

2.1對搶救儀器的管理要求 ①護士條例: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②執業醫師法:由于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后果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③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緊急救治。

2.2對科室的要求 ①有保障設備處于完好狀態的制度與規范。②急救藥品:位置、數量、品種、人員的四固定。③所有人員使用熟練。

搶救儀器關系到對患者救治的成功與否;日常規劃化的管理至關重要;人人熟悉管理要求及操作流程;正確認識熟練使用與護理安全的關系;應定期進行培訓及考核;必要時強化培訓;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3危重癥患者的特點

3.1在危重癥區域重點突出危和重 危重癥的患者還需要很多的 機械輔助裝置,因此要求 ICU 具有應急和管理流程,同時每位護士都需要具備綜合的監護水平。

3.1.1 ICU 患者特點--管道多 術后患者大多使用的管道是氣管插管,深靜脈導管,肺動脈漂浮導管,胃管,起搏器導線,動脈測壓管,胸腔引流管,尿管等。

3.1.2 ICU 患者特點--設備多 監護中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多導聯心電監護儀,呼吸機,起搏器,微量輸液泵,除顫器,快速血糖儀,血氣機等。

4如何落實 ICU 的安全管理

4.1分析錯誤發生的相關因素 ①人員(醫、患、護)因素;②管理因素;③物品因素;④技術因素;⑤設備及環境因素。

4.2 ICU 的安全管理重中之重 制定合理的流程和標準化的制度,通過考核和臨床實效的觀察達到安全落實的目標,最后綜合結果評價。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行及時的反饋,修正流程和制度。使得患者進行所有的安全性運轉得以重要的保障。

4.3安全隱患和實施的管理措施

4.3.1安全目標 1--身份識別 術畢后返回 ICU 時,患者均因被麻醉不能直接核實身份,主要通過患者的腕帶、病歷、血型來識別患者的身份。當交接患者時,可能使用過自體血,若自體血上的姓名、病案號或者血型發生錯誤。應立刻停止輸注自體血,及時將自體血的血型進行核查,查完后與患者的腕帶、病例相核對,當確認準確無誤時可以繼續治療。

4.3.2安全目標 2 --用藥多 ①在我們的配置臺上有配置的藥液,有可以查血氣的肝素液,有常規配藥物的生理鹽水,葡萄糖,和應用于濕化的無菌注射液,假如在配制藥物時,取錯液體配制,如使用了肝素液,那將給患者造成出血的危險。所以在放置液體時,必須明確標注藥物的標示,使所有的配置液體標志明顯,杜絕配制藥液時出現錯誤。②大量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需要快速的更換而且不能出錯,否則將影響患者的循環。

4.3.3安全目標3--設備多 ICU 有很多的設備使用,當危重癥患者出現并發癥時,要用到各種的輔助裝置,如血瀝,主動脈球囊反博、除顫器等,如果設備使用管理不當,會出現許多安全的隱患。

4.3.4安全目標 4 --管道多 ①所有管道必須有明確的標記。②氣管插管時, 患者 術前宣教,術后適當約束。③相關導管的感染必須建立嚴格的制度和流程。

4.3.5安全目標 5 --搶救多 ①搶救物品及搶救設施放置位置必須固定。②培訓、考核及實戰演練的經驗教訓必須認真總結,加以反饋。

4.3.6安全目標 6 --技術要求高 ①護士需要有預判性、前瞻性。②護士需要具備主動學習,增強技能的能力。③注重繼續教育的培訓,提高護士在工作中學習的認識性。

4.3.7 安全目標 7 --基礎護理繁重 ①對于意識不清、循環障礙、營養不良、大小便失禁、活動受限的患者,要預防患者跌倒及皮膚損傷,其中皮膚損傷包括物理損傷,如躁動、摩擦。化學損傷及低溫燙傷。②其他基礎護理,如生活護理中的洗發、剪指甲等。③長期臥床患者的定期翻身。

4.3.8安全目標 8 --有效溝通 ①有效的溝通主要體現在交接制度,醫囑執行制度,危急值報告制度等。②床旁看清,口頭說清,耳朵聽清,腦子記清,書面寫清。③"危機值"報告制度,常出現的危機值包括高鉀血癥、低血小板、高鈉血癥等。④交接制度和醫囑執行在 ICU 危重患者中至關重要。

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范文第5篇

我市為新疆北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我院急診科擔任著全市急診急救工作,120不僅要接市內急的一個縣級診病人,同時還要接各個鄉場鎮,各路段發生車禍病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便利的交通工具也進入了每個家庭,到了4、5月份,車禍逐漸呈現上升趨勢,接120電話后,如何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病人由現場及時安全轉運至相應科室治療,成為我們急診科醫護人員不斷努力與工作的方向,急診護理服務不同于其他專科服務,急診科患者病情往往具有突發性、復雜性、危急性,護理人員面對的是一種未知因素更多的高風險服務,理解急診護理的特殊性,熟練掌握急診護理的服務特性,是降低急危重癥患者轉運風險的有利保障。

1 急診護理應是專科技術服務

1.1 如何接聽120急救電話。值班人員認真接聽急救電話,接警時要言簡意賅,問清患者病情、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有何標志,弄清患者所在位置,聯系電話須登記清楚,對病情應做出初步判斷若家屬,病人情緒激動,緊張不安,要給予安慰及做出指導性應急措施,遇有用方言報警,聽不懂時可指導其將電話給旁邊能說普通話者,或者有交警在場時最好由交警接電話,因病人及家屬往往描述不清,而交警對各路段非常熟悉,這樣可以及時得知高速路上發生車禍的具置好迅速做出判斷,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為搶救患者贏得時間。

1.2 專科技術嫻熟。急診科是以病人生命需求為中心特殊單位,要求急診護士訓練有素,提高急救水平,為此,我院護理部每年派急診科護士參加自治區開辦的急診急救專科培訓班,并取得急診專科護士資格證書;另外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急救搬運技術培訓、徒手心肺復蘇、各種搶救儀器、監護儀器操作使用及維護,形式有業務講座,電視教學,外出參觀學習考核等。從而熟練掌握各項急救搬運技術,依據各種重大臟器疾病和危重病人的監測指標,按照特殊搶救程序憑借精湛的技術操作能力,及時果斷地處理各種復雜情況,急診專科護士需系統掌握多學科知識,并具有自理急危重癥的能力,搶救急危重癥患者時在技術和技能上高層次運轉,挽救患者生命。

1.3 良好的應急能力。急診搶救、安全轉運是特殊的醫療護理活動,它對速度和準確要求很高,在傷情評估、正確使用搶救器材及各種處置方式的選擇、應用上,均體現出一個急診護士的快速反應能力。從重大搶救角度來講,應急狀態比反應速度更為重要,它反映了護士應急操作時對基本理論與臨床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應急狀態包括護士能夠在瞬間調整心理、隨時進入搶救狀態,因此,護士的超前搶救意識非常重要。

2 降低急危重癥患者轉運風險

2.1 注重硬件建設。救護車內搶救物品擺放有序、合理,氧氣筒固定牢靠。搶救室布局合理,要想做好急危重癥患者的轉運護理工作,必須要做到急救物品、藥品齊全,用物擺放整潔,定點放置和專人管理,用后補充。還要根據患者的急救環境進行物品種類的更換,如呼吸機的種類可以換成便攜式的呼吸機,這樣方便攜帶,還有氧氣,急救包,氣管插管專用箱,同時增加隨車醫護人員配備,加強醫護搬運密切配合,使急救轉運同步進行,隨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保證了患者安全轉運,降低風險發生。

2.2 正確評估患者病情。接診后迅速評估患者的病情,先對首要問題及時處理,如患者的神志,氣道是否通暢,有無自主呼吸,脈搏和血壓等,心跳停止行心肺復蘇,建立靜脈通路搶救生命。其次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再進行全身性評估,病情穩定以后要評估傷情的病因及發病時間、出血量、骨折部位等,以便給轉運途中搶救和監護提供依據。

2.3 詳細與科室交接患者。護理人員將患者運送到目的地后,包括病歷,轉運前、后和途中的狀況,如用藥、輸入液體、出血量、給予措施等,在接收患者的一方能完全了解患者狀況,同時對交接的內容完全了解時,雙方醫護人員簽全名,即完成交接流程。這樣就大大避免因交接不當所引起的差錯事故而影響了患者的安全轉運。

2.4 特殊患者的轉運。①主動脈夾層分離患者轉運:急診科就診患者中,確診為主動脈夾層分離患者,因我院不具備手術條件,而此類患者病情比較緊急,需轉往上級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如何才能降低此類病人轉運中的風險?首先止痛,突發劇烈疼痛是主動脈夾層分離時最突出的癥狀,為預防疼痛性休克遵醫囑給予鹽酸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嚴格控制活動,禁止用力。其次降壓,80%以上主動脈夾層分離患者都患有高血壓,為預防夾層進一步撕裂,建立靜脈通道給予硝普鈉25~50μg/min的劑量,用輸液泵泵入,持續監測血壓,根據血壓的情況調節降壓藥物的速度和劑量,把收縮壓控制在100~120mmHg,根據病情輔以拉貝洛爾片劑口服,使心率維持在60~70次/min。留置導尿觀察尿量。最后與上級醫院取得聯系,使病人到達后即能得到及時救治。②甲流合并重癥肺炎患者轉運:患者戴外科口罩安置在救護車內,車廂開窗通風。醫務人員穿工作服、隔離衣、戴手套、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司機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駕駛室與車廂密封隔離。車內設專門污染物品放置區域,配備防護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劑。將病人轉運至定點醫院接受治療,做好交接記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开远市| 齐齐哈尔市| 常宁市| 南城县| 黄平县| 开鲁县| 武平县| 宜阳县| 丹棱县| 元阳县| 纳雍县| 赫章县| 色达县| 黑水县| 天水市| 绥化市| 兴国县| 泗洪县| 海林市| 永济市| 正定县| 贵德县| 昌邑市| 上虞市| 松桃| 车险| 西贡区| 林芝县| 万山特区| 增城市| 桐乡市| 安西县| 南溪县| 静安区| 册亨县| 密山市| 钦州市| 通榆县| 西乡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