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可降解塑料處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國家、省、市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我縣塑料污染治理,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浙江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及杭州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爭創桐廬標桿,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率先在星級賓館、酒店、民宿推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并逐步延伸至其它賓館、酒店、民宿。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
到2021年底,完成“無廢城市”建設,縣城以上建成區的重點商場、超市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到2022年底,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縣城以上建成區國有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到2023年底,縣城以上建成區的其它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全縣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到2025年底,農村地區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推動源頭減量 1.部分塑料制品項目禁止準入。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范圍產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禁止審批、核準、備案上述禁限范圍內的塑料制品項目(含新建、改、擴建)。到2020年底,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和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生產。(縣發改局、縣經信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商務局、縣衛健局、各鄉鎮(街道)、開發區。以下工作均需各鄉鎮(街道)、開發區配合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2.開展不可降解塑料袋專項整治行動。根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制定并有序實施商場、超市、集貿市場、書店、藥店等重點場所以及餐飲外賣打包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不可降解塑料袋減量實施方案。到2022年底,縣城范圍內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國有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推進其它類型的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3年底,縣城范圍內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農村地區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文廣旅體局、縣委宣傳部)
3.開展一次性塑料制品專項整治行動。加強餐飲、酒店等重點領域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監督管理,全面實施一次性塑料制品減量實施方案。全縣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學校食堂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縣范圍大型餐飲企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星級賓館、酒店、民宿推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1年底,全縣所有賓館、酒店、民宿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縣文廣旅體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
4.實施綠色快遞專項行動。嚴格落實《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郵政快件綠色包裝規范》,結合打造全球快遞之都,開展快遞業過度包裝專項整治行動,制定并實施減量實施方案,推動應用綠色包裝技術和材料,逐步減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膠帶和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的使用。到2022年底,全縣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3年底,全縣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縣郵管局)
5.實施綠色馬術行動方案。根據“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落實亞組委工作要求,結合馬術賽事推進計劃,全面實施綠色馬術行動,推廣綠色馬術產品識別標志,推出系列綠色產品,在場館、亞運村、酒店等領域,全面推廣可重復使用的環保布袋、紙袋等替代產品,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樹立綠色典型、普及綠色知識、宣傳綠色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深入推進垃圾分類,配備相應處理設施。(縣馬管委、瑤琳鎮)
6.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強化企業綠色管理責任,推行綠色供應鏈。開展電商、外賣等新興領域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制定并實施減量實施方案,鼓勵縣內外賣平臺將一次性餐具減量、一次性塑料袋和替代情況作為平臺入駐商戶的審核條件,增加“無需餐具”等選項供消費者選擇。鼓勵電商企業與快遞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綠色流程再造,創新包裝設計,推廣可重復性使用的包裝新產品,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以連鎖商超、大型集貿市場、物流倉儲、電商快遞為重點,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折疊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勵企業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臺運營體系。(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郵管局、縣交運局)
7.加快替代產品推廣力度。支持生產全降解和環保產品的重點企業,引導生產企業與本地終端企業對接合作交流,為替代產品推廣提供政策支持。鼓勵塑料制品生產企業逐步向生產可降解的環保產品轉型。結合專項整治行動,在集貿市場、商場、超市、書店、藥店等場所,倡導消費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鼓勵采取自助掃碼取袋、免租金、低押金等方式推廣可循環使用的“共享購物袋”。建立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度。要求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國有企業等單位帶頭使用塑料替代產品。(縣經信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縣委宣傳部)
8、實施農膜減量行動。加大農膜減量技術試驗示范力度,推廣使用植物纖維素等可再生資源制成的新型地膜,示范推廣“一膜兩用”“一膜多用”及茬口優化等農膜減量替代技術,實施輪作倒茬制度,持續開展農田地膜殘留監測。深入開展降解地膜集成示范點建設,到2021年底,爭創降解地膜集成示范點3個,到2025年底,全縣可降解地膜替代率達90%。(縣農業農村局)
(二)加強回收利用處置
9、推進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全覆蓋。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依法依規禁止隨意堆放、傾倒。建立健全農村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運體系。到2020年底,實現塑料廢棄物分類投放、收集。(縣城管局、縣商務局)
10、推動回收模式創新。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稅收優惠等方式,推動再生資源規模化、規范化、專業化、清潔化管理,鼓勵打造上接前段分類、中接倉儲物流、下接利用產業的再生資源供應鏈。積極培育有實力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鼓勵企業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進線上線下分類回收融合發展。到2020年底,廢棄物回收網絡基本覆蓋社區和行政村,到2023年底,實現全覆蓋。(縣商務局、縣城管局、縣經信局、縣郵管局)
11、創新產廢回收體系建設。引導包裝生產企業、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主動與回收利用企業合作,建立“互聯網+”平臺與線下物流相結合的機制,采用押金、以舊換新、設置自動回收設施、網購送貨回收包裝物等方式,推動塑料廢棄物回收途徑多元化。鼓勵企業使用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建立可循環物流配送器具收回體系。推動快遞、電商外賣平臺、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推動快遞等企業建立包裝容器逆向物流體系,通過積分、返現、抵現等形式,在校園、社區、商圈等設置快遞包裝物回收點、外賣餐盒回收設施,到2021年底,建成一批快遞包裝物回收點。指導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開展進商超、進社區、進機關、進市場、進賓館、進餐飲,簽訂塑料廢品回收協議。(縣商務局、縣郵管局)
12、探索兜底回收機制。更新再生資源回收品種指導目錄,將部分塑料制品納入回收目錄,制定社會回收和分類分揀標準。落實低附加值可回收塑料制品補貼政策,引導支持重點回收企業對低價值可回收物實行兜底回收。(縣商務局、縣財政局)
13、強化農業生產類塑料用品回收。落實廢棄包裝物常態化、長效化回收處理機制,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率、處置率分別達80%、90%。探索農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試點,依托廢舊農膜再利用企業,布局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健全農膜生產企業、農膜銷售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廢舊農膜再利用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制定“以舊換新”激勵機制,對于無利用價值的廢舊農膜,納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規范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縣農業農村局)
14、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集中化和產業化,加快推進桐廬循環產業園建設,實現污染集中控制、基礎設施共享、土地集約利用,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的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切實提高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水平。(縣國司、縣城管局、縣商務局、鳳川街道)
(三)強化塑料污染治理 15、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監管。結合“五水共治”、“美麗鄉村”等重點工作,對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道路和江河沿線、坑塘溝渠等處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導致的塑料污染問題及時開展檢查整改。各行業主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結合互聯網+、雙隨機檢查、掌上執法等方式,對發現的有關塑料污染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應及時將相關線索移交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由其依法立案查處。開展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餐飲行業等重點領域禁限塑推進情況專項執法檢查,依法查處生產、銷售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等行為,按照國家規定的禁限期限,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含塑料微珠日化產品等開展執法工作。對隨意堆放、傾倒垃圾等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按照《桐廬縣城市管理領域失信行為懲戒辦法(試行)》進行懲戒。(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縣城管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體局、縣郵管局、縣數管局)
16、制定信用治理體系。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結合我縣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建立塑料污染治理領域的失信行為懲戒辦法,將違反各行業主管部門對塑料污染治理要求的行為納入失信行為懲戒辦法。(縣發改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商務局、縣數據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縣城管局)
(四)營造社會共治氛圍 17、組織專題宣傳。結合生活垃圾分類、世界環境日等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新聞媒體和網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在學校、商場、超市、集貿市場和社區、旅游景點等公眾聚集、大流量區域,通過戶外大屏、移動電視、墻體標語、燈箱展板、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專題宣傳,增加趣味性和可讀性,深入介紹各領域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總結推廣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提高公眾塑料污染治理意識和理念,引導公眾自覺參與垃圾分類,主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過度包裝。開展塑料污染治理科普宣傳,引導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公益組織開展專業研討、志愿活動等,加強公共機構綠色低碳生活的宣傳教育。(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縣經信局、縣文廣旅體局、縣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
18、加強教育引導。結合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采用主題講座、課外實踐等多種方式,將塑料污染治理知識納入中小學生、幼兒園日常教育內容和社會實踐內容,引導青少年樹立生態責任意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縣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專項工作機制。成立由縣發改局、市生態環境桐廬分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商務局、縣經信局、縣城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體局、縣郵管局組成的聯合工作小組,全力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由縣發改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專項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縣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由市生態環境桐廬分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專項檢查機制,開展塑料污染治理領域檢查、抽查、巡查工作。出現重大情況和問題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縣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
以紙代木的液晶顯示屏緩沖包裝
液晶顯示屏是價值高且易損壞的商品,為了給液晶顯示屏設計一款以紙代木的瓦楞紙板緩沖包裝,AU Optronics公司可謂煞費苦心。
AU Optronics公司將瓦楞紙板設計成如圖所示的折疊結構,如此復雜的結構設計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瓦楞紙板的緩沖性能來吸收沖擊能量,從而實現保護作用。整個包裝依據液晶顯示屏的外型開模制作,完全緊貼產品的外殼曲線,彌補了單一紙板設計無法密合產品特殊造型的缺陷。整個緩沖結構分為四個部分:上底、下底、左側及右側折疊結構,左右側的折疊結構通過插舌卡合的形式嵌入到上下底的卡槽中,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將液晶顯示屏穩穩地固定起來。這款折疊瓦楞紙板緩沖包裝沒有使用任何膠黏劑,方便拆卸,100%可回收再利用,徒手即可將緩沖材料組合轉換為展示柜及儲物柜。選用的瓦楞紙板采用了85%的回收料,因而也極大地降低了包裝成本。經測試,這款緩沖包裝可以承受約800公斤的抗壓強度,倉儲時可以將8個這樣的結構(約5米高)進行縱向堆碼,進而極大地降低了倉儲空間。
用量自取的可降解塑料袋
“限塑”是全球的熱門話題,用質量相當甚至更好的可降解塑料袋代替傳統的石油基塑料袋,是業界共同研發的重點課題。目前,在歐美地區,可降解塑料袋已占有市場的一席之地,但是這類產品有一個亟待解決的缺陷問題:透明性差。在超市或零售攤販,透明性差的塑料袋為收銀員進行貨物識別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Excellent Packaging & Supply公司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對生物基塑料進行了改性處理,利用非轉基因玉米淀粉為主要原材料研發了一款新型的可降解塑料袋,大大提高了成品的透明度,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內部產品。此外,這種“升級”后的可降解塑料袋所用原材料比原來降低了50%,大大節省了成本和資源消耗。除在材料改性方面取得成績外,為進一步減少包裝浪費,Excellent Packaging & Supply公司還研發了一款名為Pull-N-Pak的自助取袋機。消費者通過手拉、割斷即可得到一個封底、預開口的塑料袋,塑料袋長度根據需要決定,可減少20%的浪費量。
由魚皮蝦殼制成的可食性包裝膜
傳統的保鮮膜原材料是從石油中提取合成的,這種材料很難降解,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近日,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發明了可以吃的保鮮包裝膜,這種包裝膜采用從魚皮、魚鱗、魚骨里提取的膠原蛋白等物質作為原材料,不僅可以直接食用,保鮮時間長,效果好,而且價格也不貴。這一項目也因此榮獲山東省青年創業大賽創意組亞軍。
關鍵詞 Nature M.T環保地膜;生物地膜;可降解地膜;降解速率
中圖分類號 X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8-0147-01
農業上,農用地膜應用很廣。由于農用薄膜分子量大、性能穩定,能夠在自然條件下在土壤中長期存留,降解時間長達200~300年,造成大量的“白色污染”。生物可降解材料能被微生物或酶分解,最終代謝成CO2和H2O,不會引起環境污染,并且能夠克服對石油原料的依賴,因此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是解決“白色污染”行之有效的舉措[1-2]。為了解決農膜大規模應用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幾十年來,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成功研制出多種新型可降解塑料來代替傳統的塑料地膜[3-5]。
清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Nature M.T環保地膜,其原材料是公司研發團隊通過大量多次試驗論證對聚乳酸進行生物改性,使其具有延展性、柔韌性、耐溫性,于2012年成功研制出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母粒,目前已可全面取代市面上所使用的傳統石化塑料,此產品獲多項技術專利,并通過SGS等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認證和檢測。由該母粒制成的產品可取代傳統塑料制品,達到無毒害、無重金屬、無塑化劑等的環保100%生物可全降解新材料。海峽現代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與臺灣群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聯合引進清煬科技公司的環??煞纸饩劾ぜ夹g在大陸生產及推廣應用。
本研究通過土壤填埋方式研究環保地膜降解性能,從生物降解過程中的地膜重量的減少量和降解率等方面探討了Nature M.T環保地膜的降解特性,為Nature M.T環保地膜在蔬菜種植中的推廣應用提供實踐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田間試驗設在漳州長泰縣陳巷鎮西湖村群力果蔬基地。土壤理化特性:pH值6.30,有機質30.5g/kg,全氮2.85 g/kg,全磷3.11 g/kg,全鉀8.15 g/kg,堿解氮100.51 mg/kg,速效磷98.15 mg/kg,速效鉀358.35 mg/kg。
試驗材料:番茄品種為農科180;供試地膜為Nature M.T環保地膜(產地:廈門)、國產常規聚乙烯地膜。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2個處理,即每種地膜為一個處理,以國產常規聚乙烯地膜為對照(CK)。3次重復。田間農事操作同當地番茄生產。
1.3 試驗方法
土壤采自群力果蔬基地,土樣采集完后,風干、磨碎過5 mm篩,備用。
2015年8月,番茄苗移栽后20 d,將地膜剪成50 mm×50 mm大小的方塊,取約1 g地膜與1 kg土壤混勻,裝于填埋箱中。田間填埋箱的規格為210 mm×140 mm×100 mm,底部和四周為80目的不銹鋼絲網,頂部為30目的不銹鋼絲網。每種地膜處理15個箱,填埋箱裝好后置于種植的兩畦番茄之間的壟上土壤表層。
1.4 取樣及指標測定
填埋前,稱取地膜的重量,于填埋后15、30、45、60 d各取3個填埋箱進行相關測定。降解速率測定:主要測定田間地膜重量損失,計算公式如下:
降解率(%)=(降解前重量-降解后重量)/降解前重量×100
1.5 數據分析
采用DPS 7.0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顯著差異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測定填埋地膜的失重情況來衡量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由表1可知,與常規聚乙烯地膜相比,Nature M.T環保地膜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可降解特性。隨著填埋時間的延長,Nature M.T環保地膜的降解效果越明顯,填埋于土壤中60 d后,重量由原來的平均0.999 0 g下降到0.621 7 g,平均降解率達到37.77%。填埋于土壤中60 d后,常規聚乙烯地膜的重量變化不明顯,平均降解率僅為1.02%。
3 結論與討論
可降解地膜的評價方法包括降解生成物的積存量降解過程中氧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等[6-7]。本研究采用測定地膜的失重量來衡量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隨填埋時間的延長,Nature M.T環保地膜重量不斷減輕,到達60 d時,地膜的平均降解率達到37.77%,這與張曉海等[8]、王朝云等[9]的研究結果類似。與Nature M.T環保地膜相比,常規聚乙烯地膜的重量變化很小,幾乎不能降解。通過本研究發現,Nature M.T環保地膜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農膜,其降解機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張文群,金維續.降解膜殘片與土壤耕層水分運動[J].土壤肥料,1994(3):12-15.
[2] 李培夫.我國降解農膜的研制現狀及應用前景[J].新疆農墾科技,1995(6):24-25.
[3] 袁俊霞.農用殘膜的污染與防治[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3,20(1):3l-32.
[4] 高懷友,趙玉杰.西部地區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3,11(3):184-186.
[5] 許香春,王朝云.國內外地膜覆蓋栽培現狀及展望[J].中國麻業科學,2006,28(1):6-11.
[6] STROTMANN U,REUSCHENBACH P,SCHWARZ H,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online CO2 evolution test and a multicom-ponent biodegradation test system[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2004,70(8):4621-4628.
[7] TSUJI H,SUZUYOSHI K,TEZUKA Y,et al.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esters:3.effects of alikali treatment on biodegra-dation of Poly(?-caprolactone)and Poly(R)-3-hydroxybutyrate films in controlled soil [J].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2003,11(2):57-65.
據環境專家介紹。為解決塑料制品給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問題。近年來,科學家們和國際同行合作,一直試圖研制和完善各種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國生產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纖維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還有些含有亞麻、椰子殼等天然纖維。然而。不管怎樣。這些所謂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被100%地完全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時間均與周圍溫度、濕度、土質等有直接關系。
外國專家表示。他們的研究目標是生產能夠完全變成肥料的可降解塑料,但即便如此,由于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3倍,除了用于農業薄膜外??缮锝到馑芰显诙唐趦冗€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這就需要研究經焚燒處理后不對空氣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法國市場上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是可以焚燒的。即燃燒后不產生或產生較少有害氣體的塑料袋。但是。這些塑料制品體積大。重量輕,給焚燒處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為此。法國各有關部門經常通過各種途徑號召人們重復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與此同時,法國各種報刊和新聞媒體也經??d和播出一些有關塑料的基本常識,告誡人們隨地亂扔塑料袋的各種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義。
在法國某連鎖超市的塑料包裝袋上,醒目地畫著一個大燈泡,上面寫著:請不要隨地亂扔此袋,把它放進垃圾箱回爐后,它產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的燈泡照明10分鐘。在包裝袋的另一側,又寫道:在我們的商店里。這個袋子為您提供包裝服務;回到家。它能作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箱里。讓它轉化成其他能源。
目前,無論是在美洲、歐洲還是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出臺各種政策法規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其中,比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替代性可降解產品、收取處理費、設置回收箱以及對違反者進行罰款等。下面。我們列舉一下國外限制塑料袋使用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美國:據了解。目前美國的部分城市已經出臺法令,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舊金山市議會2007年3月27日以10票贊成、1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禁止超市、藥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從而成為通過此類環保法案的第一個美國城市。法案規定。舊金山的超市和藥店等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
加拿大: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利夫拉皮茲是北美首個禁止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城鎮。這個人口不到550人的小鎮規定。消費者購物需自帶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所有購物場所不得向顧客提供塑料購物袋,違反規定者將被處以最高達1 000加元的罰款。
德國:德國的大多數商店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是使用塑料袋還是帆布或棉布購物袋――當然這是要花錢的。塑料袋根據大小來收費。從0.05歐元到0.5歐元不等。帆布袋或棉布袋售價不到1歐元。而不管顧客是否使用塑料袋,所有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的商店都要繳納回收費。
瑞典:瑞典政府鼓勵塑料袋生產商開發更環保的綠色購物袋,國內兩大超市連鎖店都向顧客提供紙袋和可重復使用的布袋。
愛爾蘭:從2005年3月4日開始采取環保措施,對每一個塑料購物袋征收相當于13美分的稅,所收資金全部納入環?;鹩糜诃h境保護項目。實踐表明。這種做法對遏制白色污染非常有效。塑料袋使用量驟降了90%。同時,該稅收還為愛爾蘭的環保項目籌集了一筆可觀的資金。
關鍵詞:綠色生態;包裝設計;3RID原則;天然包裝材料;廢棄物回收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人們普遍認識到自身發展所依賴生存的環境的重要性,由此衍生出了"綠色生態包裝"的觀念。
一、綠色包裝的理念
綠色包裝的興起源于白色污染的泛濫。由于人們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忽視環境因素,對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污染。
綠色包裝具有以下內涵:材料最少、廢棄物最少、且節省資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環;廢棄物燃燒產生新能源并不產生二次污染;包裝材料最少和自行分解;不污染環境。
二、綠色包裝的原則
(一)3 RID原則
Reduce(減量化包裝,適度適量的設計),Reuse(重復適應原則),Recycle(循環再生原則),Degradable(可降解原則),即當今世界公認的發展綠色包裝的3 RID原則;四是包裝材料對人體和生物應無毒無害,包裝材料中不應含有有毒性的元素、鹵素、重金屬,或含有量應控制在有關標準以下;五是包裝制品從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產品、產品使用、廢棄物回收再生,直到最終處理的生命全過程均不應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公害。前面四點應是綠色包裝必須具備的要求,最后一點是依據壽命周期評定(LCA),用系統工程的觀點對綠色包裝提出的理想的最高要求。
(二)經濟性原則
綠色包裝設計應節省材料,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增加競爭力。
三、綠色包裝的材料
(一)高性能的包裝材料
可采用較為新型的紙質材料,部分地代替金屬包裝材料,降低包裝成本,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量。
(二)可二次利用的包裝材料
如瑞典等國家實行聚酯PET飲料瓶和PC奶瓶的重復使用可達20次以上。生活中用玻璃瓶盛裝的飲料,瓶子也可以重復使用。
(三)可食性包裝材料
即具有可食用的特點??墒承园b的原料主要有淀粉、蛋白質、植物纖維和其他天然物質,現已廣泛的應用于食品藥品等的包裝。
(四)可降解包裝材料
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內、造成性能損失的特定環境下其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一種塑料。可降解包裝材料一般可分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分裂塑料、光降解塑料和生物、光雙降解塑料,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周轉箱、雜貨箱、工具包裝以及部分機電產品的外包裝箱。
(五)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天然包裝材料
用于包裝的天然生物材料如木材、竹編材料、木屑、麻類、柳條、蘆葦以及農作物莖稈、稻草、麥稈等均來源于自然,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不污染生態環境,而且成本低廉。
四、綠色包裝的實施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國家政策是實施的有力保障
一些發達國家對于包裝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實施已經卓有成效。德國在這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和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其中較為有效的是“雙軌制回收系統DSD”。該系統是一個專門組織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組織。它接受企業的委托,組織收運者對企業的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和分類,然后送至相關的資源再利用廠家進行循環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裝廢棄物則送返制造商。這套系統大大的促進了德國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在這方面我國現有法律對綠色包裝的調控還不夠完善,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盡快出臺明確且有力的綠色包裝法規。
(二)有效的廢棄物回收可以提高廢棄物的再利用率
要實現包裝廢棄物的有效回收,就需要對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在生產過程中就對包裝容器進行材質標注,并且使用“綠色標志”或“再生標志”,從污染形成的上游產品生產到下游的回收再生的全過程進行預防和管理。
五、結束語
不同的包裝設計文化系統里包含著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也包含著一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包裝設計的人類性寓于民族之中,永恒性寓于時代之中,這是辯證統一的包裝設計文化觀。當我們把綠色生態觀念放入這個辯證統一的文化觀中時,我們會發現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趨向于共性,因此,我們應更加有信心地確認綠色設計理念這一觀念的正確性。
無論我們從自身健康的角度和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講,還是從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世界的繁榮來講,關于綠色包裝設計,我們都應給予密切關注和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