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的基礎理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速公路;機電工程;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前言】:近年來,公路機電工程建設處于高峰期,大部分公路機電工程還在缺陷責任期內,由專業的施工單位承擔著維護工作,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公路機電工程已經移交給公路運營單位自行維護。但是,不管是施工單位維護還是運營單位維護,基本上只做到排除故障這一步,遠遠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維護,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維護缺乏標準化。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由于公路機電工程維護涉及面廣,包括日常護理、定期檢查、故障排除、專項升級、系統擴容等,維護難度較大。由于缺乏覆蓋所有內容的科學、合理、指導性強的《公路機電工程維護規范》,造成當前公路機電工程維護標準、內容不統一,現行維護過于簡單,系統維護效果不明顯。
2.公路機電工程維護專業性強,涵蓋了IT設備、網絡設備、自動控制設備、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需要由專業的人員進行維護。目前,公路機電工程維護較為混亂,維護人員資格和數量往往不能滿足實際維護需求。因此,需要有專業的規范要求,明確維護人員資格和數量。
3.對現有機電工程系統擴容、專項升級沒有有效的標準可遵循。一方面,由于機電設備、系統升級較快;另一方面,公路交通流量增長速度往往超出預期。因此,往往在幾年時間內公路機電工程原有設計能力和水平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需要對原有昔日進行擴容和專項升級。如果沒有相應規范要求,會造成系統擴容和升級不合實際,產生現象如下:1系統擴容和升級滯后,造成重復浪費;2系統擴容和升級超前,造成接口不匹配,無法順利銜接。這就迫切需要利用系統論方法,通過大量調研、試驗及工程實踐對系統擴容和升級進行有效的規范和推廣。
綜上所述,由于目前我國公路機電工程維護缺乏標準化,一方面,使公路機電工程得不到切實有效的維護,降低了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和系統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造成維護市場混亂,維護效果不佳。
二、標準化的主要內容
2.1維護人員配備和要求
根據該段高速公路機電工程規模、維護難易程度、維護及升級工作量來確定維護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建議由專業機電工程人員和維護人員來承擔維護工作。按百公里高速公路機電工程規模為例,如果沒有隧道,則每個分中心每班次應配備一名機電工程師和二名技術工人;如果有長大隧道,則每個隧道管理所每班次再另行配備一名機電工程師和一名技術工人。
2.2設備日常護理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設備日常護理工作包括:設備外部除塵(主要是攝像機、車牌識別、燈具、監視器、計算機、光纖接頭及各種探測設備等受灰塵影響較大的設備)、設備內部除塵(主要是計算機、服務器、攝像機及機箱內部等)、緊固件檢查和加固。原則上,每月進行一次設備外部除塵;每季度進行一次設備內部除塵;每半年進行一次緊固件檢查和加固。
2.3系統定期檢查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系統定期檢查包括:供電線路檢查、信號及控制線路檢查、控制線路檢查、設備運行參數檢查、系統數據穩定性檢查。原則上,每月進行一次供電線路檢查,檢查供電線路是否破損,特別是電纜接頭檢查及接地檢查,檢查是否存在漏電情況及接地值是否超標;每月進行一次信號和控制線路檢查,檢查視頻線路、網絡數據線路及控制信號線路是否有破損,工作接地電阻是否超標;每季度進行一次設備運行參數和系統數據穩定性檢查,檢查設備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隱患。
2.4故防排除和修復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故障分為:一般故障、中等故障、緊急故障、特急故障。一般故障是指個別圖像產生輕微干擾、個別數據或控制信號不穩定、個別非關鍵設備出現供電不正常等不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和使用的故障;中等故障是指個別排除圖像產生嚴重干擾、個別數據或控制信號中斷、部分非關鍵設備出現斷電等對系統運行和使用產生輕微影響的故障;緊急故障是指部分圖像出現嚴重干擾或中斷、部分數據中斷、個別關鍵設備供電中斷等對系統運行和使用產生一定影響的故障;特急故障是指通信故障、網絡故障、關鍵設備故障等嚴重影響系統運行和使用的故障。原則上,一般故障的故障點隱蔽陜較強,應對線路、接地及接頭進行排查,可在一周內處理完畢;中等故障的故障點隱蔽險也較強,應對線路、接地及接頭進行排查,可在3日內處理完畢;緊急故障的故障點較為明顯,應對接地、接頭及設備進行排查,應在1日內處理完畢;特急故障的故障點很明顯,多為關鍵設備故障,應對關鍵線路及關鍵設備進行排查,應在6小時內處理完畢,關鍵設備損壞應采用備品備件更換。
2.5系統擴容和專項升級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系統擴容和專項升級包括:硬件系統擴容、軟件系統擴容、硬件系統升級和軟件系統升級。系統擴容和專項升級應由專業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和咨詢單位進行設計和咨詢,應考慮擴容或升級后系統整體協調、兼容性及軟硬件配合程度。在系統擴容或升級前要做好詳盡的實施方案及充分的準備工作,保證系統在擴容或升級時能平滑過渡,避免造成系統混亂或數據丟失,特別要防范收費數據的丟失。
2.6維護安全作業規程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維護工作存在眾多人身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電擊危害、高空危害、交通危害。確認設備和線路在斷電后再進行維護;高空危害主要存在于對雨棚信號燈、可變限速標志、遙控攝像機、路燈、隧道燈具、風機等安裝高度超過S米的設備進行維護時,維護時要佩戴好安全帶、頭盔等防護設施,并安排專人進行監護;交通危害主要存在于對高速公路外場、隧道及收費站設備進行維護時,維護工作基本是在通車路段,由于高速公路行車速度都比較高,因此交通危害尤為突出,維護時應做好安全標志,做好限速標志,擺放反光安全桶,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在安全范圍內活動,并安排專人指揮交通。
2.7維護資料文檔整理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維護資料文檔管理是維護工作的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重要環節,維護資料文件保存的完整性、查閱的便捷性直接影響后續維護工作的效率,對減少維護工作量和降低維護成本有重要的意義。維護資料文檔包括:
1)設備日常護理記錄,記錄每次護理的時間、設備、護理內容、護理效果及護理人員;
2)系統定期檢查記錄,記錄每次檢查的時間、檢查內容、發現的問題、問題處理措施、處理后的效果及檢查人員;
3)故障排除和修復記錄,記錄每次故障發生的時間、故障內容、故障排除辦法、故障排除后的效果及故障處理人員;
4)備品備件記錄,記錄現有備品備件情倪、使用情況、購置情況及使用人員。
【結語】:綜上所述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的維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合理的維護工作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保障設備工作精度,減少系統故障。因此,公路機電工程的維護工作相當重要,正確的、恰當的維護工作可以延長設備壽命,保障設備工作精度,減少系統故障。
【參考文獻】:
[1]李明麗. 論高速公路機電工程系統維護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M].中國建筑.2014.
一、加強對急診醫護人員三基三嚴強化培訓的認識。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擔任科室培訓、考核小組長,具體負責科室培訓考核工作。經常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自覺性。開展“三基三嚴訓練,培訓覆蓋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各種藥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癥等。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節、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和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執業醫師法》、《輸血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防范及處理條例》、《病歷管理規定》等。
(5)技能培訓與考核內容:
徒手心肺復蘇技術;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
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
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職工自學與科室集中學習、訓練兩結合的方式方法。要求醫護人員利用一切工體,班余及空閑時間學習醫學及急診急救基礎知識及新技術、新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記錄在案??剖依每浦魅尾榉砍繒话嗉懊恐軜I務學習時進行新理論知識講解講座,并對急救常用技術采用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演練。
四、具體培訓考核計劃:
一月份:
內容:針對冬季呼吸系統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發季節特點,安排醫護人員對呼吸機及CO中毒知識進行學習培訓。
方法:由科主任主辦講座1次,然后選高年資醫師一名講座一次。每名醫護人員在ICU室操作呼吸機并進行現場考核。
二月份:
春節前配合急救換服裝后的嶄新面貌舉行一次較大規模的院外急救演練,演練前先進行心肺復蘇強化訓練,并復習相關知識,最后考核打分記錄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醫療文書規范書寫專題講座。同時結合本科特點及醫院要求,對各種申請單、知情同意書、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記錄等醫療文書規范書寫進行強化學習。由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舉辦講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質控小組對本季度醫療文書進行檢查,進行綜合評分并記錄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凈化技術培訓。科主任主持,復習灌流相關知識及適應癥、禁忌證。必要時采用幻燈教學進行講座。然后由每位醫護人員上機操作。進行考核。
五月份:
學習培訓各種農藥中毒治療基礎知識及相關進展專題學習。參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復蘇操作強化訓練。
六月份:
主要是衛生法規,法律學習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會交班及科行政會議上系統學習相關衛生法律法規,依法行醫。
七月份:
組織全科參加醫院臨床醫師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論輔導培訓??苾扰e辦醫生查體訓練,使所有醫生過關,并進行考核記分。
八月份:
結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點,組織醫務人員學習淹溺、中毒及電擊傷的專題學習。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傷害常見處理技術的培訓。包括創傷的包扎、止血、固定、搬運。要人人動手,個個過關。嚴格考核。
十月份:
進行醫療安全及醫療法規,法律知識學習。除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活動外??剖乙e辦相關學習2~3次,并安排考核記錄。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術培訓。重要放在氣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體進行訓練,人人過關。
十二月份:
[關鍵詞]器官系統;教學模式;臨床問題;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2;R4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9-155-03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十分迫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給傳統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深入開展課程體系、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整合課程體系,建立新型教育模式是近些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教學模式,是培養創新型、實用型醫學人才的需要[1-2]。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醫學教學模式形成于上世紀50年代。對我國醫學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實踐證明,該模式存在諸多不足,如教學時數較多、學科之間存在較多的交叉和重復、基礎與臨床之間有脫節、不能很好激發學生解決臨床問題的興趣[3]。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推薦的課程模式之一。在我國,最早于1991年,遼寧醫學院在??茖哟芜M行嘗試,取得一定成效[4]。本世紀,部分醫科院校嘗試此項改革。實驗對象主要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長學制醫學專業。實施范圍主要是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學習階段。而在全程醫學教育中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鮮見報道。還有部分院校基于問題式教學進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育改革,但僅限于傳統教學模式上的補充,大部分內容仍以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我學院在總結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改革模式。
1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育模式的優勢
1.1 體現知識的完整性,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注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
強調本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很少注重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在基礎醫學學習階段,學生很少將所學知識與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則按照器官系統的劃分將基礎到臨床的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涵蓋了基礎醫學和或臨床醫學多個學科的內容,力求保持解決臨床問題所需知識的完整性。如呼吸系統模塊,包括呼吸系統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影像學、內科學等知識。淡化了學科意識,體現了宏觀與微觀、機能與形態、病理與生理、基礎與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有機融合,為學習者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提供了完整的知識鏈。
1.2 減少學科間內容的重復,壓縮了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保障
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關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學科,教授時間相距較遠,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分離。前期知識容易遺忘,學習后期課程必然要復習前期課程的內容,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如早期在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中掌握了心血管系統的解剖和組織特征,又間隔較長時間學習生理和病理知識,之后又間隔較長時間去學習病理生理和藥理知識,關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學習則相距更遠,先前學習的知識基本遺忘,所以要不斷的復習,使學生學習任務加重,各學科之間,基礎與臨床之間脫節;同時,在學習前期基礎知識時,由于距離解決實際問題較遠,學生總感覺枯燥乏味。所以,學習壓力大,且容易遺忘。不同學科的教師也要花費時間講授相同的內容。學生每周的課堂學習時間過多,幾乎沒有時間利用網絡、圖書館、自由討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也沒有時間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這與教育部于2008年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提出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在教學方法方面提出醫學院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和“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要求是相悖的。
1.3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本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是以解決臨床問題為目的,學習方法機械、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目的,能促使學生不斷思考問題,主動學習,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在教學中,學生學習解剖時,又能系統掌握生理功能,將結構和功能緊密聯系在一起。接著進入病理藥理的學習,讓學生系統認識正常-異常-用藥的過程。再到臨床課程,解決疾病的診斷、治療問題。如呼吸系統模塊:呼吸系統的正常結構(宏觀和微觀結構,包括解剖學和組織學)正常功能(生理)異常結構(病理)異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療(藥理)。學生進一步思考呼吸系統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防治(診斷學、影像學、內科學)。這樣的教學流程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化為具體應用于臨床對患者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早期診治的能力。學生也會感覺到學有所用,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意識和創新意識,有利于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醫學人才[4]。
2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1 師資力量不足
現有教師的知識均來源于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工作中,也主要從事某一學科的教學。習慣于以學科獨立的授課方法和手段實施教學活動?;A醫學各學科自成體系,嚴格按解剖組織學生理生化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的順序進行。臨床疾病按照概念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并發癥治療預后的思路實施授課。很少關注不同學科的交叉性和銜接。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能很好把握不同學科的特點,使基礎到臨床各學科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鏈,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直到臨床問題的解決。這就需要教師更多的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等教學方法,尤其是問題式教學。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需要教師打破單科教學思想,及時與其它教研室管理人員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效實施教學內容的刪減和重組,解決學科間的脫節和重復。所以需要對教師進行充分的培養,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2.2 教學資料不完善
專業培養計劃需要重新設置、修訂。教學大綱需要根據模塊的劃分重新制定。教材完全不同于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材的編寫上,要打破學科界限,突出為臨床問題和疾病服務,內容少而精,遵循知識規律,堅持循序漸進,注意知識的系統性,體現知識新、內容精的特點。使以前屬于基礎、臨床不同學科的知識按照模塊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在基礎課中,總論部分編寫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各論部分按照解剖學組織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和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的流程進行學科的交叉和滲透,刪減重復內容。臨床部分對內科學、外科學、影像學、診斷學,按照增新、刪除重復的原則進行教材編寫。如在呼吸系統基礎課病理教學中,刪除解剖、生理的內容,藥理學中刪除病理機制,在內科呼吸系統中刪除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重復內容。目前,此類教材很少,且不夠理想[5]。
2.3 教學管理
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單元―教研室。這是目前所有醫科院校教學機構設置的基本模式。考試也由各學科獨立進行。學生的成績由各學科成績組成。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需要打破學科界限,把教師隊伍按教學模塊劃分為覆蓋各學科的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要設置模塊負責人、教學秘書,相當于按模塊設置教研室。這在現有的教研室層面和二級學院層面不能進行,需要學校層面對人員進行重新組合,并對相應的教學管理機構進行調整。集體備課、試預講、聽課等教學活動均需要重新設計。要理順模塊教學單元和現有教研室之間的關系。學生成績的評定也將按教學模塊進行。這些都給教學組織和管理帶來很大難度。
3 湖北醫藥學院的教學改革實踐
學院從2006年開始,在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BL),在基礎醫學藥理、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病理生理、病理學7個學科以及臨床多個學科進行了PBL教學,每個學科的PBL教學內容以器官系統為中心進行,均涉及多個學科,編寫了一批跨學科的教學案例,實現了部分內容的跨學科教學。如藥理學PBL教學內容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病生、內科等多學科知識。從2011年開始嘗試多學科聯合開展PBL教學,如生理、藥理、病理生理聯合開展呼吸系統PBL教學,以學習基本理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的能力為目的。實踐證明,PBL教學可有效建構運用臨床知識,建立有效的臨床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高于傳統教學[6-9]。
學校在充分調研論證,借鑒國內外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計劃在2013屆五年制臨床醫學實驗班進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把教學內容分為五大模塊:公共基礎模塊、人文社科模塊、系統模塊、技能模塊和臨床核心模塊。每個模塊包括若干個子模塊,如系統模塊包括人體結構、基礎學習、消化與營養、感染和免疫、生殖性發育和生長、機體平衡、疾病機制、藥物治療、心血管與呼吸系統、神經學、肌肉與骨骼系統、腫瘤學,共12個模塊。每個模塊確定了課程負責人和教學秘書。在全校相關學科遴選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模塊教學組。各模塊教學組制定了教學大綱,強調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包括平時課堂表現、理論成績、實習成績、PBL學
習成績等。本學期,部分模塊進行了集體備課和試預講,為下學期新模式教學的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學總學時數由以前的3755學時,減少到3001個學時,減少幅度達20%。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時間保障。在教學管理方面,學校成立了專門的教學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器官系統教學的協調和運行。各教學模塊與教研室并存,原則上,模塊負責人由教研室主任兼任。同時,學校加大網絡學習平臺、圖書資源、PBL教室的建設,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硬件和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 文歷陽.21世紀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發展趨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1-2.
[2] 張云,喬敏.醫學課程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87-89.
[3] 沈杭麗,盧丹,羅東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護理教學模式的探討[J].浙江臨床醫學,2011,13(9):1061-1062.
[4] 張萍,解玲.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2,18(4):381-382,384.
[5] 何云,周曉帆,郝嘉.以消化系統疾病為例淺談器官系統教學模式的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1057-1059.
[6] 趙萬紅,龔應霞,藍星蓮,等.藥理學PBL教學實踐與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8):997-1000.
[7] 李文春,李靜,王配軍,等.醫學課程PBL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2):170-172.
[8] 藍星蓮,潘龍瑞,于龍順,等.藥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與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27-29.
[9] 史慧萍,王秀清,李國華,等.以器官系統教學為中心的醫學影像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5):160.
非線性科學與復雜性學科(NSC)近期活躍在非線性物理與數學領域中。近年來,包括非線性動力學、混沌、不連續系統、分形動力學、經濟學、社會與生物系統和許多明顯無關聯的學科中的重大成就證明了這是NSC的表現范式。
本書收錄了一系列文章,展現了非線性與復雜性科學最近的發展、發現和成就。收錄到的文章意在展示最基礎和最前沿的理論與技術,同時刺激更多的優秀學者開展對非線性和復雜性科學的探索與研究。被收錄文章的研究重點在基礎理論和原理、分析和象征性方法,以及在非線性物理科學和非線性數學中的計算技術。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非線性與復雜性動力學:物理系統中的應用:1.太陽系中的自然運輸機理;2.能實現有效的低能耗低沖力月球轉移的一種新的方法;3.太陽擾動下的地月場景中的低能量地暈轉移;4.雙循環模型與耦合循環限制性三體問題近似解之間的關系;5.應用于航天器重構中的自適應網格重劃分;6.橢圓限制性三體問題中相空間的制圖研究:于太陽-木星-小行星系統中的應用;7.為了吸附與解吸的動力學數據確定朗格繆爾模型的參數;8.懸浮沉淀物對湍流邊界層結構的影響;9.比較二元反應與三元反應的波茨模型的重正化群理論研究;10.CaX6(X=B或C)的力學性能;11.一種智能型垃圾分類機器人的系統設計;12.證明畸形波事件中波相一致性的證據;13.不考慮電荷情況下的蘭姆位移的量子力學處理;14.用基于中心的分類方式來分類土耳其氣候帶;15.利用光流法來確定積雨云的移動;16.南極洲欺騙島福斯特港口的水動力模擬。
第二部分為非線性與復雜性動力學:生物系統中的應用:1.一個環形拓撲刺激性環境中的特征選擇神經元場方程的局域活動狀態;2.用容積環測定呼吸系統中的內在分形動力學。
第三部分為非線性與復雜性動力學:金融系統中的應用,這一部分包括以下內容:1.運用模糊邏輯來預測項目支出;2.為什么你必須考慮在金融數學中的自引發優化方法;3.稅收最大化關稅模型中一個合適的不確定角色;4.利率的期限結構能預測通貨膨脹與現實經濟活動:來自土耳其的非線性證據?5.股票市場指數的多維尺度分析。
本書適合學者、研究員和學有余力的想要利用非線性物理與數學來開發新工具與產品與研究復雜性問題的人員閱讀。
關鍵詞:神經外科臨床教學;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2-0119-02
神經外科屬于實踐性與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其課程特點是內容多、疾病復雜且與其他學科聯系廣泛,尤其是近幾年神經外科學的基礎理論及手術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知識結構日新月異,使得神經外科的臨床教學,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在以往傳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處于教學的中心地位,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以被動的方式獲取知識,這種模式導致學生雖然掌握完備的基礎理論知識,但是無法將這些知識準確而有效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由于不能學以致用,這些儲備的理論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生疏和遺忘。所以這一傳統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思維和主觀能動性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1],對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的弊端進行改革已刻不容緩。因此深入理解神經外科學的課程特點,正確把握其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才能培養出整體素質高、知識結構完備的臨床醫師。
一、加強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
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各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在神經外科的臨床教學中十分重要。神經外科內容多,知識點龐雜,只有掌握了神經系統基礎知識,才能對理論課的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神經外科的基礎知識涉及面比較廣泛,包括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等多個學科,且臨床疾病的演變涉及到很多其他相關臨床學科,常常繼發或并發其他系統的臨床疾病。因此需要在神經外科理論授課時應將相關基礎知識和涉及到的臨床其他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如神經外科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是應激性潰瘍(Cushing潰瘍),這種應激性潰瘍常常發生在嚴重的顱腦損傷、腦出血、腦腫瘤或顱腦手術后。潰瘍病灶常分布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腸。其發病機制為顱腦損傷時顱內壓增高,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同時促使下丘腦前核興奮,可增加胃左動脈的血流量與胃酸的分泌,胃黏膜防御因素減弱,胃黏膜損傷從而形成潰瘍。神經源性肺水腫也是一種嚴重并發癥,起病急,早期出現呼吸困難,病死率高。其發病機制包括血流動力學說和肺毛細血管滲透性學說,因此這些疾病都涉及到基礎的病理生理學知識,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等相關臨床科室??傊谏窠浲饪评碚撌谡n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神經外科疾病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其他相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有機的聯系和整合,這一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現代醫學教育的需要,要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必須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結合。
1.以問題教學為基礎的教學(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在教學過程中,模擬臨床診療實踐的真實場景,提出與課程相關的若干問題,然后通過教師啟發式的講解,并在其指導下完成教學的方式[2-3]。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首次提出了這一種課程模式,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十分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問題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法的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知識。PBL教學法在國外醫學院校已普遍實施并取得了實際成績[4]。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去接受,所以造成對學生過度的灌輸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缺乏思考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從而使學生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與傳統教學法相比,以問題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法有許多優勢:(1)容易活躍課堂氣氛,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使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實現最大化。(2)學生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需自己主動去查找有關資料,由此增強了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3)在模擬的臨床場景中,學生以一名真正的臨床醫生來進行診療,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這一教學方法,學生的資料檢索,分析綜合,邏輯推理、臨床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為將來培養優秀的臨床醫務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問題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法變革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效果,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2.分布式教學方法(distributed teaching method),這一教學方法在國外應用得較為廣泛,其基于的生物學基礎是人大腦在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反應過程中存在兩個期,即暗示認識期和明確認識期,這種新型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就是根據這一特征而發展起來的[5]。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以短時間內集中授課為主,而分布式教學方法則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分解,授課時間予以分段規劃,將需講授的這些知識和技能安排在不同時間段內分步進行。分布式教學方法對學生成績的考核也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學習結束后并不馬上對學習效果進行測試,而是在幾個時間段的學習完成之后進行,這種測試主要考核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和技能的保留程度。分布式教學方法通過對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程度進行評價,促進學習方法的改進,能夠明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效果。
3.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在教學中引進與課程相關的病例,以病例教導學生學科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病例為基礎,將抽象的神經外科理論充分融入典型病例中,讓學生扮演病例定的角色,結合所學知識,對疾病進行分析、討論,做出診斷,并尋找解決治療疾病的方案。這種身臨其境,體驗真實的臨床診療過程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可以增加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一改以往上課時單向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醫學知識,上課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能從實際的病例中主動學習、理解及掌握相關知識,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從感性認知上升至理性認知,學習效果明顯增強。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將所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其對疾病的分析、診斷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以一個臨床醫師的角度,對臨床診斷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其日后的臨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4.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目前的醫學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一種教學工具,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提供界面生動、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氛圍,能夠使枯燥乏味的醫學知識變得趣味十足,易于接受。教師通過提供圖文并茂的幻燈課件,將復雜的神經系統解剖結構以圖片、動畫,甚至聲音多角度呈現在學生面前,從感官上刺激學生,使學生過目難忘。尤其是涉及到神經外科理論的重點、難點以及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教師應精心準備課件,盡可能地將這些知識以生動、靈活及形象的動畫予以演示和講解,使這些知識變得直觀、生動、洗練,使學生更深入地對神經外科理論和疾病進行理解。在講解腦的解剖時,我們將腦不同的解剖部分制作成三維動畫,并結合臨床頭部CT,MRI等圖片,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腦的各部位進行分解、組合、移位、多側面的旋轉,并從多角度進行觀察,幫助學生建立腦的空間立體感,達到對腦、腦室和硬腦膜的充分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在講解的時候,在幻燈片中適時加入神經外科手術的相關視頻,更加直觀地加深對腦各個部位解剖的理解。同時也可以介紹一下現代神經外科的新進展,如神經干細胞的移植,手術治療的新技術、先進的檢測儀器等,以拓寬學生視野。教師在授課時,不能一味地講解,應適時保持與學生互動的狀態,和學生一起分析解決問題,克服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學生難以充分理解和吸收的缺點[5]。講解時,應注意講解的規范性、條理性和系統性,突出重點,注重難點,避免課件制作的過于夸張、花哨,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6]。
總之,本教研室對神經外科學的課程特點進行分析,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潛能,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Xu D,Sun B,Wan X,et al.Reform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Lancet,2010,375(9725):1502-1504.
[2]王東,仲召陽.PBL教學模式在病理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61):411.
[3]劉春杰,董立眠,康紅釬,等.PBL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26-127.
[4]檀旦,杜翔云,趙玉虹.奧爾堡大學醫學院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