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
園林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種植樹木花草、改造地形、布置景觀、營造建筑的方式,創作出的優美的人造自然環境。園林景觀建設不僅能美化城市,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發揮著綠化作用,能凈化空氣,吸收有害氣體,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自然的休息空間。因此,園林景觀不僅要美觀,富有創意,同時還要具有環保屬性。新中式園林景觀是當前最能體現傳統園林設計風格的園林形式,同時也融入了大量現代元素。這種設計手法,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精髓,同時又體現了時代特色,增強了園林景觀時代性、觀賞性、文化性,突破了中國傳統園林景觀風格的沉穩有余,使園林景觀更符合現代化的審美取向。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以再現自然山水為基本原則,設計中注重對自然與建筑和諧關系的體現,巧妙的把自然與人工美進進行結合。而新中式園林景觀則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注重對人需要的滿足,強調園內舒適性,既尊重自然和諧理念,也融入了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有傳統元素特征的同時,利用現代設計方式,優化自然元素,利用聲、光、墊再現自然美與人工美,摒棄了奢華鋪張的設計方式,彌補了傳統設計缺陷,增強了園林景觀意境與情趣,提高了園林景觀實用性與現實性,既降低了設計成本,同時也使園林景觀職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研究
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手法,體現的設計風格沉穩有余,活潑不足。而現代設計風格文化內涵不足,缺乏藝術性。新中式園林景觀既然滿足了物質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精神文化需求。這種設計方式,既繼承中國傳統精神,也順應時展,既吸收了西方設計精髓,也融入了中式設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含蓄美新中式園林景觀風格。新中式園林景觀并非完全復制傳統園林景觀,而是基于現代思想與現代技術,復古傳統園林,設計手法上與傳統園林有著很大區別。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借景、障景、框景都運用了現代景觀元素,實現了一種多變空間效果。色彩運用上,新中式園林景觀更加注意結合民族文化,注重與周邊建筑色調的統一。例如,木原色的運用,能給人一種典雅的感覺,同時還能給人親自自然的感覺。而國槐綠色的運用,則能給人一些新鮮感,對于緩解人們內心壓力有著很大幫助。另外,新中式園林景觀對黑色與牙白運用也越來越多,牙白能給人一種干凈的感覺,能使人心情更加舒暢,欄桿及地面都可以沿用這種設計思路。黑色運用可以用在亭子上,能營造出內斂、沉穩的氛圍,能使園林景觀更富有文化內涵。紋理運用上,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多是給現代建筑增添復古的元素,利用傳統紋理符合來實現,一般柱子、屋檐、門、窗都會有特定紋理,這些傳統紋理運用能增強視覺效果,能進一步提升園林景觀觀賞形象。植被運用方面,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大多選擇中國傳統植被,這些植被多富有喻意,能烘托園林景觀文化氛圍,例如:松柏的堅貞,綠竹的高尚,梅花的頑強,蘭花的高潔等等。但植被選擇不能盲目,要從整體角度來看,避免影響園林景觀整體性。植被色彩要統一,要與周圍色調搭配,避免色彩沖突影響視覺效果,給人一種凌亂的感覺,從整體上看,應具有簡潔、明快的感覺,富有層次感。另外,植物還要與山石、水相互配合,合理布局,使人在走進園林時,像在觀賞一幅畫,以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和視覺審美需求,提升園林景觀價值屬性。在布局過程中,要以視覺觀賞效果為出發點,保障園林空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性,進行巧妙的空間變換。具體設計中,要融入生態設計理念,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應遵循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護園林的自然屬性,保障生態效益的實現。
三、結束語
關鍵詞:園林景觀;文化內涵;表現手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landscape either in the design gimmick, or on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has very great leap, but also gradually the people concerned. Therefore, how to according to the city's culture connotation, the design that meets the city features of the landscape also now garden workers-topic. Nex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Chine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talk about in the garden and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Keywords: landscape; Cultural connotation; expression
中圖分類號: S759.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文化內涵
文化內涵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一個優秀的園林景觀一定會有文化內涵的體現,同時這也是園林靈魂的精華所在[1]。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極其重要,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政治、歷史、習俗等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基于各地區自然環境、地理因素與歷史文化傳統的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往往都十分突出的表現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我國在園林景觀設計上一直都有著因地制宜,體現地域特色文化的傳統。如中國古典園林代表之一的徽州園林,正因地域文化特色的不同,使得它與蘇州園林有顯著的差異,徽州園林著重表現人工控制下的秩序美,注重風水選址,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上突出文人寫意山水園的特征,著重體現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地域文化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根基所在,不但能使園林景觀更具生機,而且也能更好的展現我國深厚的文化內涵。
2.民族文化
道家和佛家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道家的核心文化為無為而至,即道法自然,而佛家的核心文化則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除此兩大宗教派系外,儒家思想是影響我們文化最具深遠的主流思想意識,這三大主題思想構成了中化民族文化的基礎。園林景觀設計中最大范圍的體現了我們的這些傳統的民族文化。“東方園林以自省、含蓄、內秀、恬靜、淡泊、循矩、守拙為美,重要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領悟。哲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混沌無象、清凈無為、天人合一和陰陽調和,與自然之間保持著和諧的,相互依存的融洽關系。”具體起來,園林建筑的選擇都是坐北朝南的,而且非常講究山水的環繞,除此之外,還會遵守地形和山脈等的走勢,“仿造自然,但又不過分矯揉造作”。
3.名人文化
所謂的名人文化就是指能夠體現一個民族的理論、觀念、意識、情操和精神等的一種綜合文化[2]。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文化基礎深厚,中華民族的文化當然是由廣大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其中不乏一些在各自領域中表現特別優秀的個人,這些特別優秀的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廣大知名度,為人民大眾接受和愛戴,具有一定的聲望。名人文化是我國所固有的一種文化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社會財富。在園林景觀建設中合理的融入這些名人文化,不但能夠很好的宣傳和弘揚名人文化,同時也是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例如多倫路文化街以多位名人形象,及與名人有關系的生活場景,環境等景觀的元素,創造出了一個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觀作品。再如魯迅公園,則是以一位名人形象作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有紀念意義的園林景觀作品。
4.中西文化
西方園林與中國園林屬兩個體系,特點差異性較大,而隨著當今世界科技的發展,全球經濟與文化交流密集,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互相借鑒與融合的機會越來越多,景觀設計風格更多元了起來。其中西方園林景觀風格在中國住宅小區中不勝枚舉,如西班牙風格、意式風格、法式風格、英式風格等,這些西方風格住宅小區中,又適宜的融入了東方園林中的自然天成,曲徑通幽,“透”與“隱”等設計要素,使住宅具有西文特征,又適宜于中國人的審美感受。而現代中式園林頗具代表的萬科第五園,與傳統意義中的中式有很大區別,不再復古和照搬,而是揚棄式繼承,將傳統與現代、中式與西式很好地嫁接、融合,從而營造出適合中國人居住的傳統居住環境,又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二、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方法和途徑
對任何的園林景觀而言,它都是有一定的主題和意義,而園林中的表現手法,也是達到某種文化的具體表現。接下來,筆者將結合一些著名的園林景觀,從外在表現與內在形式來談一下具體的表現手法。
1.外在表現手法
外在的表現手法也是最簡單、最基礎的表現手法,主要是通過文字、園林的設計等來體現園林的氣氛,在表達上更加的直接、具體[3]。這種表現手法常用在紀念碑、雕塑和紀念性的廣場上,它最大特點就是具有嚴格的規則性和對稱性,因此,這種手法能夠非常容易的創造出一種肅穆莊嚴的氣氛。如南京中山陵。
2.內在表現手法
與外在的表現手法不同的是內在的表現手法更加注重場景意境的設計,使之能夠讓人觸景生情,引人深思,給人一定的啟示。含蓄、深刻也是該種表現手法的特點,意境之美不但是我國園林設計的最主要的特色,同時也被認為是景觀園林設計的靈魂與核心。
內在表現手法具體又可分為內在意境表現手法和內在結構表現手法。
2.1內在意境表現手法
內在意境的表現手法和方式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意境的表現手法上一定要確保能夠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創造出優美的意境。這在主題公園的設計中尤為重要,有時為了突出主題,設計者們常常把最能夠體現民族文化內涵的核心景點設計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例如雕塑、噴泉,以及花園等。很容易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使人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從而能夠更好領悟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特征。
關鍵詞:小區;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近幾年以來,“景觀設計”這個詞匯十分流行,貌似已經變成城市規劃建設當中有檔次、有水準的一大標簽。園林景觀設計的覆蓋面十分廣泛,小至種植配置、鋪地欄桿、花池水池,大到城市的整體形象的設計,差不多囊括了所有的室外造型藝術。與此同時,景觀設計的重視度以及歡迎度也愈來愈高,是人類日趨在乎環境質量的直接反映,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城市與人居生態環境的改善工作而言,景觀設計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一、園林設計分類
按照風格的不同,當前我國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①古典中式風格;古典中式的小區景觀其主要特點表現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具體來說中式風格景觀重視筑山和理水,兩者和諧統一、相輔相成,加之植物的巧妙布局,使整個景觀如詩畫般優美。②西式傳統風格;古希臘風格、羅馬風格等特色風格在園林景觀不同體現。這些景觀融合了歐洲古典庭院的設計布局,將花鳥魚蟲和水自然的布局在一處,體現了和諧、活潑,華麗大氣的風景之美,極富情調。③現代小區庭園式風格;現代小區庭園式較重于人文感受,充分利用空間,以小區馬路為紐帶,布局花草樹木,引入噴泉、水池等景觀,低灌木和高樹相呼應,達到前衛、新潮的特色。
二、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
(1)設計主軸線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城市污染也日益增強,人們渴望遠離塵世、目歸自然,對綠色環境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住宅小區的園林化也就成為了園林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據筆者經驗,近年來許多園林景觀的設計都采用這一方式,圍繞主景軸線將現代化風格的條形住宅與各樓空間連為一體,從而組成一個完整和諧的綠色園林景觀,既滿足實用性,又滿足了居民對綠化環境的需要。
(2)人車分流
對于小區而言,日益增多的個人汽車也逐漸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解決好小區內機動車行駛和停放問題,確保機動車與行人都能安全出行也成為當今小區環境設計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住宅小區作為人們生活、休息的主要場所,環境設計要求安全、溫馨、寧靜、充滿人情味和富于家的氣息,而其中安全性無疑是放在首位的,因此筆者認為要保證居民出行安全,人車分流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3)因地制宜,人性化設計
小區園林環境設計應該充分適應當地風俗,尊重居民的生活習慣。因此設計者要把小區住宅當作家庭生活載體這一整體來進行考慮,營造出生活氣息濃郁的家庭氛罔。具體說來,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解決幾個問題:首先,要放大設計空間,充分考察小區周圍環境和小區內部環境特點,制定出和諧不突兀的整體結構框架,比如要考慮小區周圍建筑及綠化的特點,小區內部各建筑、不同戶型的走向等等,使小區內部的綠色生態環境能和周圍城市的大環境、周圍建筑對接、融合,否則,就很容易引發審美和使用上的矛盾。其次,要搞好規劃設計,將園林環境和周圍的自然、景觀、交通、人文以及經濟環境進行協調,營造出回歸自然和親近自然的氛圍,使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能夠彼此溝通,這樣一方面能夠遵循人們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人們工作之余休閑娛樂的需求,在輕松、安逸的氛圍中享受生活之美。
三、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實例
以某城市的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為例,探討一下具體的設計細節。該示例中的某住宅小區定位為現代化的生態型高級住宅區,占地面積為8萬多平方米,建筑以多層及小高層的框架結構住宅為主,而總建筑面積將近12萬平方米,整個小區綠化率要求達到40%左右。因此,設計者在構思該小區園林景觀設計構時,應該充分考慮其生態型高級住宅區的定位,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從小區實際出發,在實現良好的居住環境的同時要滿足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具體的園林景觀設計方案:
在對場地現狀進行了精確評價和細致定位的基礎上,該生態型住宅小區設計以水、林、人家為主題,突出園林景觀中水和綠色這兩個主要構成元素,打造一個和諧、生趣的優秀小區園林景觀。
(1)水景的布局
該小區設計采用的是南北走向的水流,利用水流將小區內不同空間有機的串聯起來,并且隨著空間地勢的變化,水流也隨之發生變化,或流動成溪、或安靜成潭、或靜或動,或清遠或幽靜,極富變化。同時,地形和水系相互作用問建有石山,從而形成仿真的山水體系,為小區營造了良好的生態氛圍,沿水流還設計了各種休閑的設施,如溪上的拱橋,潭邊草地上的石凳和石桌,使居民可以漫步在草坪上、賞魚觀花、累了也可在草地或石凳上小憩,塑造出親和、健康的生活小區,處處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密林的構建
充分利用地勢的起伏,在建筑間點綴的設計出綠地范圍,選擇優良樹種,營造小樹林的氛圍,同時在道路的布局和植物的種植規則方面,也應該有利于這種氛圍的營造。喬木和灌木混種期間,讓居民感受到森林的氣氛。在樓與樓之間小范圍的休憩空間內,還可以設置植物圍臺,配合不同種類的植物種植,渲染更多自然的氣息。植物的種植可根據水流的特點做不同的安排,如在噴池水流向下處設置小亭,周圍采用紅砂巖鋪成小路,將亭子突出的走廊部分設計成水榭。水岸蜿蜒曲折,周圍可種植桂花、桃花、蘆葦等植物,通過不同風格植物和水景的配合,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鎮意境,詩情畫意、美不勝收。此外,水際的邊緣可以配套種植花灌木等園林植物,繁花盛開時與水景相映成趣,落花繽紛時隨水流動的花瓣也能營造出別樣氛圍。在水流流經的比較狹長的地帶還可以種植垂柳、水草,稍微寬闊的地方可種植黃菖蒲、水生美人等,水岸曲折,小石子路干凈可愛,讓居民徜徉期間別是一番樂趣。
(3)營造多層次景觀的視覺效果
將富有特色的視覺景觀走廊和小區內樓宇之間的園林景觀融為一體。具體來說,首先在設計景觀主軸線時應將南北方向各空間有機串在一起,營造較強的空間序列感,形成以南北方向為主,東北西南方向為輔的2條景觀軸線,這樣嚴整的線形格局就與活潑的塊狀空間節點相結合,形成適度合理的空間形式。然后利用植物、水流和不同材質的建筑等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元素,采用不同的塑造手法,設計出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空間,使整個小區的園林景觀層次豐富,為居民展現出一幅渾然天成、和諧統一的美好畫卷。在大庭院空間內可以桂花樹為種植主體,輔以樟樹、玉蘭、紅楓等植物,在小庭院空間內則可種植叢竹,芭蕉等,突出表現園林豐富多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城市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設計中充分利用水和綠色這兩個要素,營造出山水景觀氛圍,這不僅體現了人們對回歸自然的渴望,也體現了現代家居環境的設計理念:以人為本、親近自然。
參考文獻:
[1]賈小巖,張寶蓮.街道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園林園藝,2006,(6):41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小區;用途;景觀環境
經濟水平的飛速上升,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城鎮居民在居住上也獲得了重大改善。同時,居住環境所受的污染也變得更加嚴重,這些降低了人民生活質量,使得生態系統變得不平衡。出現這些問題后,人民開始慢慢意識到環境確實很重要,因此在買房子時更重視樓盤景觀與綠化氛圍的營造,從“買房子”變成了“買環境”,這些改變讓住宅小區的整體水平更上一層樓。
一、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用途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人們對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環境越來越看重,對住宅環境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園林景觀設計的用途與作用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1、 生態效益
城市居住區就好比一個完好的生態系統,而住宅小區園林就是構成它的至關重要的系統之一,它對生態環境的服務功能有:降低空氣粉塵;提高環境濕度與降低環境溫度;保持供氧平衡與維持碳循環;安全防護;將保持水土維護水循環;減弱噪音;較少空氣污染等等。城市30%的面積都是用來居住的,它是構成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住宅小區是城市生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住宅小區環境的優劣對城市的生態質量影響頗大。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使得環境問題也變得惡劣起來,混凝土森林這個問題一直打擾這人們,他們極度需要良好健康的住宅條件。近幾年一些 “綠色小區” 、 “生態小區” 不斷涌現, “生態” 二字成了房地產的一大賣點,這充分反映了人們對住區生態環境的需求。
2、社會效益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環境還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動場所。它既可向住戶提供開放的公共活動場地, 也可滿足住戶個人的私密空間需求。住區公共場所不僅可以通過綠化的環境、 美化的圍墻、小品設施吸引住戶走出居室, 為住戶提供與自然界萬物的交往空間,還可以就近為住戶提供面積充足、 設施齊備的軟質和硬質活動場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動的行列,提供住戶之間人與人的交往場所,同時增強居民的家園歸屬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進而從精神上創造和諧融洽的社區環境。
3、景觀環境效益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環境會讓居民領略到鳥語花香、 心曠神怡的美好感受。渴望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注重環境和綠化,這是消費者環境主義意識的復蘇。
4、經濟價值
加快住宅建設,不僅是解決人民住房問題的需要,也是開拓住宅市場、 形成消費熱點、 培植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需要。好的住區環境有助于提高住區的市場競爭力, 增加銷售速度與入住率,提升開發利潤。 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良好的社區內外環境已成為房產市場中的有利因素。因為景觀是活的,景觀隨時間而生長、 擴大、 美化,與建筑不同,景觀從來都是隨時間推移而增值。為確保在今后長遠期的換房及房產轉讓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購置時考慮景觀環境因素。經濟杠桿使人們切實體驗到了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的潛在價值。
二、城市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
1、生態化的設計 。所謂生態住宅小區就是指:在保證社區各項功能正常運行和維護社區內居民較好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人均生態基區面積的居住社區。 學者們一致認為:生態居住區應該達到節能、節地、節約資源、節省材料、太陽能運用,無害化、減少廢棄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資源的重復運用和循環運用等要求。生態居住區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生態學原理運用于居住社區的設計和規劃之中,盡量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體現地方特色, 因地制宜。特色是綠化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居民生活習慣和對戶外活動的要求不同,做出不同設計。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風沙大,因此綠化首先從防護功能出發;夏季應考慮通風,遮陰降溫的作用。樓間綠地應有足夠的遮陰喬木。其次,為了方便居民的戶外活動,在空間組織上應考慮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在道路,小廣場的安排上,還必須考慮日常生活上的行動方便以及突發事件發生后的防災及人員疏散問題,因此綠化種植不應阻礙交通。例如:重慶龍湖 “香樟林”小區保留和適當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數十棵香樟樹, 營造了優美的綠化環境。景觀設計還應發揮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 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同時, 景觀設計也應與建筑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
3、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有機結合。建筑的風格是景觀設計風格的基礎, 景觀設計的風格取向必須考慮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區,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語匯,景觀設計應崇尚“自然天成 ”、 “依山就勢”、 “隨高就低 ”的藝術效果。如深圳萬科房地產開發的深圳“第五園”,原創的現代中式住宅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現代中式住宅院落,讓天井、 前庭、 后院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里, 在整體規劃設計上,對中式傳統住宅形式進行現代手法的演繹, 展現了項目對“實現人文自然 ”的現代中式居住觀的追求和探索,整個項目給人一種古樸典雅而又不失現代的親和感。
4、明確居住區功能要求。根據居住行為學的原理, 住區的公共景觀設計應具有明確的功能要求, 它的重點功能是針對嬰幼兒、 老年人, 因為住區戶外環境是其主要戶外活動空間。這一前提是確定空間的大小、 鋪裝的質感、 地面的高差等的著手途徑。住區景觀對所有住戶具有心理調適的功能,能給人以家園感,促進社區居民民主和自主精神的形成。居住區的景觀兼顧了“動 ”、 “靜”兩大功能, 居住需要的“動”包括運動、 健身,所以居住區有籃球場、 網球場、 羽毛球場等, 兒童玩耍、 老人跳舞、 健身的集散場都屬 “動”的部分, 而人們休息賞景、 下棋等則屬靜的部分。設計時, “動”的區域應安排在遠離住宅建筑物的區域, 或集中設置在會所等地,以免干擾居民的正常休息。
5、深化中心、創造圍合感與層次感。規劃住宅小區的景觀時要強化中心景觀、注重層次清晰、對住宅小區設計的好壞評價中,層次感顯得至關重要,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空間供應多種多樣,有私密空間、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每個空間還都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動靜的變化非常有序,人們可以切身體會到人性化的空間,良好的環境,并流連忘返。住宅小區本來就是由人性化的多個小空間組成,人民從形式、尺度不一樣的空間挑選出自己滿意的空間,劃分空間不但可以從建筑的圍合方面出發,還能依靠植物創造出“疏而不漏,圍而不閉”的感覺。根據灌木、喬木的緊密搭建,錯綜復雜,能夠形成多種多層次的空間。
三、結束語:
經濟水平的飛速上升,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城鎮居民在居住上也獲得了重大改善。但是由于城市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問題能把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特征與社會經濟展現出來,因此,其具有巨大的研究意義。而社會發展的形式所需,使得這門學問的研究需要我們的眼光要變得更加開闊。應用生態園林的特點,將滿足用戶居住要求作為己任,創建出景色優美的美好生活環境,這也是所有設計者們共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廖德梅,司馬列東. 居住區景觀設計研究[J]. 山西建筑, 2009,(04) .
[2] 張如龍. 現代商品房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J]. 民營科技, 2011,(12) .
[3] 劉艷青.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探討[J]. 價值工程, 2010,(35) .
【關鍵詞】中國園林 園林景觀 意境 創造
園林意境營造的實質就是為觀賞者提供一個可以想象的空間,借助營造出來的景觀與觀賞者烘托出一個讓人遐思的氛圍,進而促發人的聯想和神似。從美學的角度出發,中國園林藝術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其對景觀藝術的營造。中國園林景觀意境通常表現了人們寄情于山水,對恬淡、美好、幸福的生活一種渴望,且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園林修建工藝的不斷改進,在中國園林景觀的意境創設中融入了多種藝術創設手法,有限的景觀空間卻帶給觀賞者無限的想象空間,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延伸。也正因為如此,對傳統園林意境創設手法的研究更具價值和意義,能夠為我國現代園林意境的營造帶來更多啟示和借鑒。
一、虛實相生,結構美
掩映是中國園林景觀設計中頗為講究的一點。因為如果每處景觀都用實物則在感觀上顯得比較呆板缺乏生機,而如果處處虛掩則顯得浮華虛無。因而,在造景方面中國園林的景觀設計多使用虛實相結,真假混搭的手法來設計景觀,在賦予景觀質感的同時又為其增設一些懸念,從而使景觀更具吸引力。所謂虛實相生即是通過掩映的手法,從視覺上或者聽覺上甚至是嗅覺上將景觀的外延空間進行拉伸的同時,豐富景觀的內涵。通常情況下,中國園林景觀意境的創設多以虛景的開拓為目的,通過虛實結合的創設手法,將園林景觀的意境的烘托出來。在中國園林的水體設計中常常采用虛實相結合的手法,將水體的入水口或者出水口掩藏起來,使整個水體仿佛無窮無盡一般。
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意境設計中除了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之外,實中有虛也是中國園林景觀設計中虛實相結的藝術手法之一,這類手法通常都是利用人在視覺上的盲點來擴大景觀的內涵空間。比如園林圍墻上或者走廊的一側或兩側墻上的漏窗。這些漏窗通常會用一些賦有名族特色的幾何圖形或者帶有美好寓意的動植物雕飾作為裝飾。通過漏窗的窗隙可以看見院外的景色。漏窗的格擋使得院外的景色半隱半現,使得景觀的空間被放大,提升了觀賞者的視覺觀感。再有中國園林中的假山上的洞以及墻上的假門實際都是為了是增強景觀額框架效果,使得整個孔徑更加靈動有生機,讓觀賞者以為另有玄機。
二、比擬聯想,意蘊深
園林意境是通過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結合,在融入特定的審美情趣后而構成的美景,這些美景觸發了人的某種內心情緒,使人產生相關的聯想。因而,中國園林景觀意境實際是人與物的交流中碰撞出來的精神文化。中國園林景觀設計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有限的空間中帶給人們無垠的聯想,進而促使景觀已經出現藝術的升華。而要產生聯想必須要有托借之物,在中國園林景觀意境創造中,通常利用植物、文物古跡、傳說、雕塑、題詠等作為托借之物,來引發人的聯想。以植物為例,中國園林景觀意境創設中通常會采用比擬的手法將植物擬人化,如松樹象征著堅貞不屈,長壽;梅花代表著錚錚傲骨,堅韌不拔;竹代表著高尚的氣節;紅色代表著喜慶;白色代表純潔等等。這些象征性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僅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可見,在詩、畫等藝術中也頗為常見,這些均與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再以歷史古跡、文物傳說為例,這是中國園林景觀設計中頗為常見的一種意境創造手法,比較典型的有圓明園,提高該園就會讓人聯想到和“”;再有杭州的斷橋,鎮江的金山寺則會讓人聯想到《白蛇傳》。這些歷史遺留之物都在無形中為增強了景觀的意境。最后在以雕塑題詠為例。在中國不少園林景觀設計中,常能見到一些雕塑和題詠,好的雕塑和題詠不僅能夠是園林景觀增色不少,還能是園林景觀額內涵深化,強化景觀的意境。詩文、題刻、匾額等都是中國園林景觀意境營造中比較常用的,通過這些來為景觀營造出一種詩意的美感,同時也借此來啟發觀賞的聯想。
三、曲徑通幽,意境美
中國古典園林與歐洲園林同樣講究中軸對稱,但是前者要求的園林建設結構上的對稱,最典型的莫過于紫禁城,而歐洲園林則是以幾何圖形為布局,講究完全對稱。所以歐洲園林景觀的人為性比較突出,而中國園林在審美設計上更趨向于自然美,甚至可以的采用曲折的布局來營造這種自然美。在中國江南不少的私家園林中,便是采用這種曲折而又帶有些隨意感的布局來烘托園林景觀的意境。曲折迂回、步移景異、峰回路轉這類中國園林的最突出的特點之一。這種曲折的景觀設計理念,是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意境創設中頗為重要的典型的手法之一。強調借助設計上的曲折之感,將景致深化。比如蘇州園林入口處的設計的假山、小院、曲折的園林等都是為了從感官上深化景致,使園內自成一界。更有精妙者利用這些來將園景分割,雖是同一景致,但是經過曲折的回廊,觀賞者所看到的景觀效果卻明顯不同,意境也隨之改變,因而這類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面積雖小但是勝在布局緊湊巧妙,瞬息萬變,隨著觀賞者的步伐而將景觀有秩序的展開,其中意境淵源長久。
參考文獻:
[1]董曉璞.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與意境營造[D].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