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云計算標準體系

云計算標準體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云計算標準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云計算標準體系

云計算標準體系范文第1篇

在近日舉辦的第六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暨中電標協信息技術服務分會成立大會上,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顧問、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趙波院長公布了“2013年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十大事件”。

1、工信部加快制定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

制定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是《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號)第一項行動計劃。

2、強制性標準管理改革全面啟動

強制性標準是我國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公共安全、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中發揮重要作用。

3、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編制完成

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是標準化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根據《關于編制工業和通信業“十二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工信廳科[2012]18號)文的要求,電子信息制造業和軟件服務業已基本完成了《電子信息領域“十二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編制工作。

4、移動支付系列國家標準和射頻識別國家標準

《信息技術 基于射頻的移動支付(第一到五部分)》國家標準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

5、我國先進視頻編碼標準規模化應用之路開啟

《廣播電視先進音視頻編解碼 第1部分:視頻》(AVS+)的產業化應用取得新進展。一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正式批準AVS視頻編碼標準,標志著AVS標準走向國際;二是高清和標清節目壓縮編碼逐步向AVS+過渡,衛星傳輸高清頻道將采用AVS+,地面數字電視的高清頻道直接采用AVS+,而地面數字標清頻道將逐步轉換為AVS+。隨著采用AVS+標準的節目的從無到有,內容載體的逐漸多樣化,AVS產業化的專項資金支持,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將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規?;瘧鹇赞D型。

6、《軟件研發成本度量規范》正式

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軟件研發成本度量規范》,該標準規定了軟件研發成本度量的方法及過程,包括軟件研發成本的構成、軟件研發成本度量過程、軟件研發成本度量的應用。

7、ITSS應用推廣體系基本建成

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中的《信息技術服務 分類與代碼》等4項國家標準頒布實施,并基本建成了應用推廣體系。

8、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國際標準化工作中取得新成績

2013年,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等方面成果豐碩,有12項中國主導提出的標準提案被ISO/IEC批準為正式標準,向ISO/IEC批準提出標準提案18項,并貢獻多項研究成果。

9、我國三項光伏核心標準成為SEMI標準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向全球了由我國企業主導制定的《晶體硅光伏組件用減反射鍍膜玻璃技術要求》、《光伏組件包裝保護技術要求》、《TGA法測量光伏組件用EVA中的VA含量》等三項光伏標準,標志著中國在國際光伏標準領域實現標準零的突破。

10、海峽兩岸加強云計算技術標準合作

云計算標準體系范文第2篇

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多停留在共享環境內,因此數據的所用者應對數據的使用權及數據的用途進行全面的控制,而若要實現對此類數據的有效控制,則必須建立起基于異構數據的安全方法,以便從應用及系統層面對數據安全進行有效的控制??梢?,建立基于數據的信息安全系統對提高用戶信息的安全性非常必要,而該步驟的實現過程應落實好下列方面的工作:1.設定云計算環境下用戶數據的使用權限。研究表明,若要杜絕數據被隨意使用,則必須設定用戶數據的使用權限,以確保數據能夠在安全要求下及允許范圍內被使用。2.構建基于數據中心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防范措施的構建過程,必須設定數據的使用權限及以數據中心為參照標準,以確保所設定的數據使用權限與數據中心的實際需要相符,從而實現對用戶數據安全的有效保護。3.建立基于異構數據中心的數據安全系統。與普通方式相比,異構數據中心的存儲模式及存儲路徑存在明顯差異。實踐證實,異構數據中心能有效解決數據的安全問題及提高數據的調用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認證與身份管理體系

研究表明,建立完善的認證與身份管理體系對保障云計算環境下用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該步驟的實現過程應落實好下列工作:1.完善基于用戶的身份管理體系。對私密性及身份屬性問題的處理過程,系統應始終以用戶為出發點及以數據安全為前提,同時結合用戶的身份信息,對限制條件進行放松或約束處理,以實現對用戶請求的有效響應。身份管理系統對保障云計算環境下用戶信息的安全性非常有效。身份管理系統的建構過程,應特別重視對私密性問題及身份屬性問題的處理,亦或說身份管理系統的構建應始終立足對私密性問題的處理及對身份屬性問題的認證,以使私密性問題的處理效果及身份屬性問題的認證效果達到預定標準,從而滿足中性類身份管理系統的實際要求。2.開發與身份管理體系結合的處理方案,即借助原有的身份管理體系框架,以保障云環境下用戶信息的安全性。例如,以隱私保護協議來對各種身份屬性進行驗證,從而構建起基于用戶的聯合認證與身份管理體系。結合身份認證系統的特點可知,身份管理體系的實現過程,應特別重視身份管理體系與相關管理系統的有效結合,以增強身份管理系統的防護能力或安全性能,從而實現身份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并最終提高云計算環境下用戶信息的安全性。

(三)其他方法

云計算標準體系范文第3篇

云計算概念是近幾年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也是新興技術革命的排頭兵。云計算服務、云計算應用也備受關注。簡單的客戶端,海量的信息資源,復雜高效的處理速度和儲存,為這項新技術的應用空間擴展到數以千計的領域。云計算技術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中無疑會實現信息資源的吞吐量和利用效率。

【關鍵詞】云計算 信息資源 共享管理

云計算概念是伴隨著電腦和網絡技術相應而生的新興技術。隨著西方發達國家互聯網公司提出這一概念,云計算相關的各種服務和產品也應運而生。云計算技術利用龐大的服務器集群,完成數據存取。客戶通過計算機終端的IE等瀏覽軟件來達到信息交互和共享的目的。

1 云計算信息資源共享概述

云計算始出現于上世紀末,這一新興概念輔一出現,就引起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并迅速成為最熱門的概念。相對于用“網絡”這個詞來描述互聯網來說,用“云”這個詞來描述云計算這門新技術則更加貼切的展示了本身的優點:資源共享的同時按需訪問、允許用戶基于WEB服務器利用一切開發成果,從而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云計算基礎上的信息資源共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2 云計算的主要優點

云計算主要優點涵蓋以下方面:節省硬件開支,既不需要具有專業級硬件配置來運行相應的程序,所有的程序均立足于服務器集群,PC終端所要達到的功能僅僅是將云計算結果傳輸至用戶桌面。對用戶計算機的CPU、硬盤、內存等沒有特別苛刻的要求;計算與存儲能力大幅增長,云計算的計算與存儲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所有處于云計算網絡中的終端,均能按照各自的需要來自由的獲取云端的數據、計算結果。存儲能力與傳統的單機存儲也不可同日而語;數據安全性較終端PC更加強大,傳統計算機,意外的斷電、磁碟損壞、誤操作、病毒侵害等原因會造成數據的損失、系統的崩潰、信息的外泄等不良后果。而在云內,單個或者數個PC終端的停擺,對整個云系統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保證了數據的安全穩定;系統性工作的集成成為可能,傳統的工作模式往往是各自為戰,而在云計算網絡中,一個大型的項目雖然千頭萬緒,但每個團隊成員,均可隨時獲得其他成員工作進度和工作內容。這無形中就促成了分支工作的系統集成;隨時、隨地、隨心的取用相關數據,云數據,不管用戶身在何地,何時,只要用戶需要,均可取用相關信息。一句話“我需要,我選擇”。

3 信息資源共享存在的問題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技術在革新,人們對信息資源渴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對信息資源的吞吐量、質量、共享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行業各領域內的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共享體系構建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概括說來仍然存在以下兩大突出問題

3.1 信息資源架構重復信息重疊造成共享率低

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比較晚,我們數字化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信息資源庫建設和共享體系的集成還處于探索期。很多數字化的技術成果、產品目錄、政策法規、專業書籍等信息由不同的組織或者部門或者因地域分別管理。相互之間達不到無縫對接,信息之間的重疊、重復在所難免。各信息資源數據庫之間的橫向溝通和綜合維護無法統一步調。各自為戰、互不往來的現狀也造成了資源庫規模偏小、質量不高。相近領域的信息資源重復建設、共享體系的雷同,不光造成人力、財力的極大浪費,也造成了信息檢索、信息獲取的難度。

3.2 數字化水平的梯度落差造成信息資源共享的困難

評價一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的好與壞、完備與單一,取決于信息化技術的水平的高低、信息化產品的先進與否、共享體系架構的優劣。我國很多信息資源共享體系都是分行業,分部門,分地域根據各自的承受能力和各自的情況分別建設,這種差別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多部門、多行業由于各自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的需求不一致,所以對數字化程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統觀全國各類各類共享體系,應該說初級信息化、過分信息化良莠不齊。這種現狀的產生,造成信息資源共享人為障礙。甚至同行業同部門的不同地域之間的共享體系出現層級遞增或者層級遞減的現象。

4 云計算基礎上信息資源共享云方案

云概念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全能的數據推送模式?;贗T服務的交互模式、基于互聯網統一標準的傳輸協議、基于電子信息的傳輸效率都決定了云計算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必將成為一種標準化的服務模式,任何目的需求,均能靈活、準確、及時到達用戶終端。云模式必將完美取代傳統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構造完善的信息資源共享云方案主要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要保證終端網絡的暢通無阻,通訊設備質量過硬,這樣才能保證云端信息資源即時傳輸到位。終端用戶作為云成員,不同成員間的相似或者相同需求才能被云端服務器,清晰辨析,分頭傳遞。其次要保證數據安全,終端用戶對于云端信息資源的安全性,權威性往往將信將疑。這就需要采用相對優質的方案來取信于用戶。從而達到整個云系統內的所有成員間信息資源的有機的契合。再次充分體現對信息資源的保護性措施,云端信息資源的豐富、數據庫規模的擴大需要對信息所有者相關權益的保障,才能更加有效的擴張。專利權、著作權、隱私權、肖像權等一切有可能影響用戶使用感受的權益,均應得到有效的保護。如此云信息的資源共享體系的壯大才會成為可能。

5 云聯盟構想

信息資源共享的完美解決方案應該是云內所有成員的共同建設的結果。因此云成員間的同心協力、步調一致、方向統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同行業內的相關部門或者成員,應該建立一個統一標準的聯盟,它的職能應該是從中調處各方利益,訂制合理的服務規范和管制措施,并且合理分配信息資源共享,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6 結束語

云計算是個全新的理念,將云計算應用于信息資源共享管理,具有廣闊的前景。隨著云計算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透過“云”服務平臺,每個終端用戶能夠方便、及時的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隨著云技術的突飛猛進、健全的法律法規、完善的職能管理機構、安全的信息保障、大幅的投資,未來云共享的發展,必然將為我們的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尤春花.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挑戰與對策[J].圖書與情報,2011(4):66-68.

[2]王平.基于云計算的信息資源增值利用模型構建[J].情報雜志,2010(07):144-148.

[3]魏曉萍,楊思洛,劉波濤.云計算在區域信息資源共享中的應用[J].圖書館研究,2011(3):26-30.

作者簡介

張磊(1981-),男,安徽合肥,安徽工商職業學院網絡信息中心主任,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數據挖掘。

云計算標準體系范文第4篇

云計算的潛在問題

首先必須清楚地了解實施云計算的種種風險:

服務可用性:許多云服務仍然處于試用階段,云平臺的服務中斷可能會經常發生。因此,必須清楚的預見云服務中斷造成的損失;

安全性:任何系統都難以保證沒有缺陷,具體到云平臺,問題往往會大面積擴散。另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云平臺上傳送機密信息是否可行?

缺乏標準:開發云服務的企業必須認識到目前云計算領域幾乎沒有標準。這意味著在某個云平臺中開發的應用程序在另一云平臺中執行將遇到種種困難;

數據傳輸率:網絡吞吐量往往是一個瓶頸,限制了對云服務數據密集環境的適用性;

軟件許可:大多企業軟件供應商并沒有考慮到云計算的軟件許可體系。在云中的軟件許可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

云服務轉型參考模型

因此,在實施云計算項目時必須遵循有效的方法才能達到理想效果,惠普的云計算與服務轉型參考模型就得到了業界的普遍重視。該模型包括五個發展階段和六個相關領域,可幫助用戶切實可行地評估自身開展云計算的基礎,確定自身發展目標和能力需求,同時還可制定實現云計算服務的發展藍圖。

五個云服務發展階段為:

“標準化”階段:此階段對IT用戶以功能性應用管理為主,通過整合和優化內部來實現標準化,直接控制IT成本、增加投資的有效性;

“優化”階段 :此階段IT組織和用戶一起通過既定的整合計劃和現有結構化能力進行IT體系結構的改進和實施,推動硬件、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集成規范和采購等方面的標準化和整合,打下IT優化的基礎。后期,IT組織將開始探索IT資源共享的機會;

“服務驅動”階段:此階段,IT組織和消費者認識到IT基礎設施和技術體系結構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使用是進一步減少成本的關鍵,工作重點將從容量管理轉向共享功能的規劃。這是構建云服務的前期;

“區別服務來源”階段 : 此階段IT組織管理作為共同資產的通用和共享的IT基礎設施。這是IT服務交付階段,所有IT軟硬件資源都已成為為云消費者提供的服務。這時IT組織已能夠接受從外部云提供商處獲得的服務,服務來源變得越來越動態,服務被區別為更為優化程度不同的解決方案;

“云服務提供”階段:此階段所有組件已經成為云服務的提供載體。如果基礎設施規模足夠大,IT管理層可以考慮成為公共或私有云的提供者。特別是內部流程的大量自動化,使云服務的規模經營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惠普云服務轉型參考模型列出了各個階段在如下六個領域的主要特征,幫助企業找到關鍵點,全面分析和評估IT應用現狀:

技術體系結構和基礎設施:評估企業體系結構的使用和狀態、技術資源及容量的管理能力、基礎設施管理工具、自動化、虛擬化的水平,以及通過使用共享池提供按需服務的能力;

服務管理框架:從管理系統的建立、管理信息的使用、績效衡量和管理等方面來評估企業服務管理和信息收集能力;

治理、財務和安全:評估企業在安全規則和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包括企業在財務管理會計、投資風險管理、治理成熟度、業務運作模型等方面的表現;

文化與人員:在向云服務過渡的過程中,企業文化必須從以能力和技術為中心轉向以客戶服務和投資效益為中心,因此必須評估企業文化和人員資質,提高在改善客戶服務、成本控制和優化投資效益方面發揮的作用;

最佳實踐流程:流程指IT組織為提供云服務所需要的流程,必須根據ITIL V3規定的最佳實踐評估IT流程設計、歸檔、管理和持續提高的水平,以及最終呈現的效果;

服務組合管理:評估和分析服務提供商對消費者提供服務方式的優化水平,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提供的服務目錄豐富程度,以及服務提供內外環節上的各種保障協議的完備程度。

通過在上述六個領域對企業IT進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可以根據表1描述的惠普云服務轉型參考模型確定企業IT所處的階段,規劃和制定自身向云計算服務轉型應采取的措施和路線圖。

構建云服務行動路線圖

下面以惠普為一家全球金融機構實施的云項目為例,介紹構建云服務的具體行動計劃。

該項目的目標是提升軟件、硬件和主要流程的利用效率,降低IT設備占用空間,推進IT標準化和流程自動化。惠普幫助客戶進行IT基礎設施的遷移,對開放系統進行整體架構分析,提出了私有云設計方案,并對方案的實施提出了詳細的行動路線圖??蛻粼趯嵤┧接性品桨负螅ǔ闪速Y源靈活供給的IT支撐環境,IT環境的建立從原來的數周縮短為數天。

如圖1 所示,惠普在該項目中建議的行動路線圖分為如下三步:

第一步:定義配合云策略的云服務運營模式的高層體系結構,這個高層體系結構包含四種視圖:業務視圖、功能視圖、技術視圖和實施視圖。在此項目中,架構的技術視圖中采用惠普融合基礎設施作為云服務的基礎部件。

第二步: 進行現狀分析、差距分析和項目規劃,這一階段包括如下工作:在主要項目負責人的參與下進行戰略規劃;獲得高層支持,成立項目管理辦公室;開發出轉型路線圖,一般為多年規劃;馬上著手啟動一批速贏項目。

云計算標準體系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電力企業;云計算;信息化

1.引言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的深入,網絡上聚積了計算資源、數據資源、軟件資源以及服務資源等各種資源,但存在總量豐富與資源利用率低的矛盾。為有效地滿足面向互聯網的復雜應用對大規模計算能力、海量數據處理和信息服務的需求,將廣域分布的異構、自治的資源進行按需組織和管理,更加有效地整合分散的計算資源,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環境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云計算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服務計算模型,它是在分布式計算特別是網格計算的不斷發展中產生的,是一種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它面對的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環境,核心是提供計算資源、數據存儲和網絡服務。

鑒于我國電力建設企業的信息化現狀,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企業的特點,使得電力建設企業沒有精力和財力來開發大規模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企業信息化管理。由此,選擇初期投入較低的云計算正好提供了企業實現信息化的路徑。云計算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供共享資源與服務,設計并部署合適的資源管理系統,可有效地保證資源管理的效率和整個云計算系統運轉的流暢性。本文通過分析云計算的優點及電力建設企業信息化實施的瓶頸等問題,提出了基于云計算的電力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策略,為企業低成本、高效率的布置云架構提供了重要參考。

2.國內云計算市場發展分析

目前,我國已經掀起了一股發展云計算的熱潮,從政府層面看,眾多政府部門都已經接受云計算的概念,計劃將其與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產業轉型提升和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相結合,期望云計算能夠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從企業層面看,在云計算產業鏈各環節中都已出現比較典型的IT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產品、服務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已取得較好的應用實踐效果??傮w來看,云計算在我國將已取得各界的高度重視,發展勢頭迅猛,發展前景良好?,F今我國云計算產業快速發展,在服務類別上已經呈現出日趨清晰的維度劃分。

我國本土企業——中搜,憑借商務云應用,面向傳統企業展開了一系列左右成效的電子商務服務,為千余家企業成功搭建起具有高可用性的行業門戶,實現了創新的電子化經營。從現階段我國云計算發展趨勢來看,以商務云應用為主的創新前沿技術正在越來越多的進入國內傳統企業中,通過商務云應用,可進一步提升企業門戶的運營和維護能力,并將云計算技術與行業電子商務緊密結合,形成一個高靈活、高擴展的個性行業網。雖然中國的各類云計算中心典型案例日增,但從整個云計算市場上來看,龍頭企業仍然為外資企業,中國云計算應用市場的培育與推廣及云計算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由國際IT產業巨頭所主導。

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需要兩個基礎,意識硬件基礎設施具有相當的規模,即數據中心集群、規?;姆掌骷按鎯突ヂ摶ネǖ木W絡;二是虛擬化和自動化的成熟技術?,F階段數據安全、傳輸速度仍然是我國云計算發展的最大障礙,除了大規模計算系統的系統故障外,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隱患還包括缺乏統一的安全標準、適用的法規及隱私問題。中國云計算的發展還需要在數據加密、備份及位置控制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網絡傳輸速度也是制約中國云發展的一大瓶頸。

3.電力建設企業云計算的實施優勢

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1)成本優勢,減少初期投資

相較傳統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模式,云計算架構能夠讓客戶無需額外購買任何硬件、無需安裝軟件、更無需聘用IT技術人員,只需要通過SaaS模式租用位于云端的企業管理軟件,企業可以完全根據自身需求決定購買哪些模塊,購買多少并發用戶數量,購買多長使用期限,而且云計算架構上的應用軟件服務具有開源特性。把軟件當作服務的特性,對于客戶而言只需支付服務費,無需分擔軟件許可費,企業的投資可以從幾十元開始。

(2)性能優勢,提高資源利用率

由于云計算的應用服務是通過IaaS、PaaS、SaaS這些概念落地而形成的技術架構支撐,由龐大的服務器集群、高可靠高可用的系統平臺、云計算架構組成的超級服務系統,能達到超級計算機的性能??梢哉f只有通過云計算方式,才能讓一些復雜的應用實現在線使用。

(3)安全優勢

云計算采用服務器集群加上高可靠性的數據中心架構,系統能做到均衡負載、實時備份、異地容災備份,同時系統還采用了嚴格的權限控制,未授權功能不可見,支持SSL套接層加密傳輸,防止信息被非法截獲或非法泄密,關鍵數據采用領先的加密存儲技術,支持CA數字認證,支持遠程安全身份校驗。在提供完備的安全運營技術手段的同時,還為中小制造企業提供了完善的運營保障條款,免除了企業的后顧之憂。

(4)個性化應用優勢

云計算軟件系統可以根據客戶所處的行業不同,實現模塊任意可視化授權組合,并根據權限動態生成個性化菜單、個性化界面、個性化工作臺,并支持自定義表單、自定義計算精度、自定義審核工作流、自定義計量單位等多種靈活設置,支持可視化界面定義業務流程,滿足了企業的個性化應用需求。

云計算在電力建設企業中運用能夠對其企業信息化產生巨大影響,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云計算的建設模式,典型的施工企業云計算構建如圖所示;減輕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使企業的硬件資源不再稀缺能夠以較低成本更好的滿足資源需求,從而更好的處理引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問題,也節省了軟件資金的投入;促進企業管理的標準化,一般情況下只滿足先進的、標準的業務需求,云計算技術推廣后,會促進企業轉變思想觀念,逐步適應并接受標準化服務理念。

4.基于云計算的電力建設企業信息化戰略

對于電力建設企業來說,云計算演化的第一個是基礎服務,怎么利用現有硬件,包括存儲動態做到優化,逐步搭建一個平臺,一定要是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做創新,來做服務和管理。第二個是形成高性能計算中心。云計算技術本質上來說就是構建統一的企業底層IT基礎構架,具體而言,建設企業可以把IT資源整合為服務,供企業自己或其他企業共享使用,提高資源的效率。企業云可以為企業節省開支、降低企業運行的功耗,并且可以對諸如ERP、CRM等管理軟件進行動態管理和配置,保證軟件與業務的協調一致。這樣一來,施工企業可以將信息、數據庫、存儲及加工信息的軟件保存在一個虛擬計算機上,企業只需將注意力放在商業機會的獲取和快速實現上。

4.1 通過信息規劃提升信息化戰略管理

企業必須對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深入的思考,外部環境的變化迫使企業制定明確的發展戰略,只有圍繞企業戰略的需要,培育企業的管控能力和整合相應的資源優勢,才能實現和創造企業新的盈利模式、價值網絡。必須要深刻理解企業業務規劃,從業務戰略到信息化戰略映射、落地,以加強信息化戰略管理能力。企業應逐步通過云計算解決企業集成的難題。

4.2 建設IT管控體系,提升企業信息化領導力和執行力

通過開展企業IT治理,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IT管控體系,從企業的IT組織、職能、崗位、職責以及績效的落實來進一步提升信息化領導力和執行力。由于我們大多數施工企業具有傳統意義上的組織架構,企業沒有IT管控,各部門、各子公司信息孤島林立,形成一個完整科學的IT管控體系。這是組織上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而云計算的演進是從一體化數據中心管理開始,沒有一個IT管控體系,數據中心的整合、集中、標準化是不可能實現的。

4.3 建立信息化標準體系,完善業務協同、數據集成

要通過云計算實現企業業務協同、信息共享以及一體化運營,信息標準體系建設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我們要注重建設一個信息化的標準體系,為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打好基礎,其實信息化的建設過程或者說云的演進就是一個不斷標準化的過程。信息標準化有很多,主要有企業的組織、人員的編碼、項目的編碼以及客戶供應商的編碼,數據元、信息安全、網絡和相關業務管理規范等不同的層次,而企業主要考慮有信息集成、一體化業務的數據集成、業務協同、共享服務打好基礎。企業通過持續的標準體系的建設,形成統一的信息平臺、統一的基礎數據、統一的財務業務規范,這樣企業財務的整合、業務系統的統一、一體化運營、演進到云,消滅信息孤島才成為可能。

4.4 做好關鍵信息化建設項目,實現

企業管控、集成創新

在上述3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建設過程當中,集團企業要把握一些演進到云的關鍵信息化項目建設以及項目管理,形成集團企業云,以做好企業的集成創新。通過建設一體化數據中心開始,做好綜合管理、商業智能,以及主數據管理系統建設等企業的關鍵信息項目來帶動其他信息化的建設。尤其對于集團企業來講,這是有集團層面牽頭落實,通過這些項目帶動下面公司的主營業務和ERP系統的升級改造,逐步遷移到集團云上來形成集團商務平臺,以實現集團的業務創新、集成、協同。

標準、整合、集中、協同、敏捷、績效,隨著信息化與業務的逐步融合,逐步演進到云平臺上,可以形成一個企業級流程集成,我們講一半的集團或者一個企業的管控要落實,首先要考慮數據集成,然后到應用集成,最后再到流程的集成,這樣最終實現企業的全面管控、集成共享。

參考文獻

[1]張克宏.云計算對企業行為革命性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0(22).

[2]王紅兵,車春鸝.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J].建筑經濟,2006(10).

[3]David A.Bacigalupo,Jano van Hemert,Xiaoyu Chen,Asif Usmani,Adam P.Chester,Ligang He,Donna N.Dillenberger,Gary B.Wills,Lester Gilbert,Stephen A.Jarvis.Managing dynamic enterprise and urgent workloads on clouds using layered queuing and historical performance models[J].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In Press,Corrected Proof,Available online 1 February 2011.

[4]馬天義,樓文高,楊田宏,唐正方.基于云計算的連鎖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探討[J].電信科學,2010(S1).

[5]穆向陽,繆寧,陳明,范偉.云計算環境下BI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J].情報雜志,2010(6).

[6]Nabil Sultan.Reaching for the“cloud”:How SMEs can man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Volume 31,Issue 3,June 2011,Pages 272-278.

[7]張建平,馬天一.建筑施工企業戰略管理信息化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4(12).

[8]A survey on security issues in service delivery models of cloud computing.

[9]崔惠欽.從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應用看我國建筑企業ERP的實施[J].施工技術,2010(3).

[10]朱建新.企業電子商務云計算架構研究[J].中國商貿,2010(28).

[11]胡心專,段燦.云計算在企業電子商務系統中的作用研究[J].江蘇商論,2011(2).

[12]丁璐.基于云計算的中小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化探討[J].財會通訊,2011(7).

[13]汪文忠.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思考[J].建筑經濟,2003(2).

[14]吳建斌,張利榮.施工企業工程檔案管理系統信息化實現[J].人民長江,2003(3).

[15]許解良.運用信息化提高施工企業管理效能[J].上海企業,2003(12).

[16]Constantino Vázquez,Eduardo Huedo,Rubén S.Montero,Ignacio M.Llorente.On the use of clouds for grid resource provisioning.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Volume 27,Issue 5,May 2011,Pages 600-605.

[17]白清泉.淺談大中型施工企業信息網絡化建設[J].鐵道工程學報,2007(5).

相關期刊更多

計測技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工程與試驗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庄浪县| 铁岭县| 遂宁市| 婺源县| 都安| 格尔木市| 花莲县| 宣威市| 彭泽县| 阜城县| 申扎县| 三亚市| 尼木县| 焦作市| 哈巴河县| 隆子县| 潼关县| 庄河市| 宕昌县| 桦川县| 江永县| 榆林市| 外汇| 即墨市| 泽普县| 鄯善县| 平顺县| 高密市| 平利县| 固原市| 新闻| 菏泽市| 田林县| 昌宁县| 石阡县| 永川市| 徐闻县| 祁阳县| 枣强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