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核心競爭力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 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與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 商業銀行信貸核心競爭力研究 加強建設監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 高速公路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研究 芻議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 未來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電子銀行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 企業與核心競爭力研究 高職學院核心競爭力研究 團購網站核心競爭力研究 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評價 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研究 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 服裝核心競爭力要素研究 IT助力哈爾濱銀行,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小企業信貸系統 中國建設銀行核心競爭力SWOT分析及策略建議 縣域村鎮銀行競爭力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內部因素分析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嚴谷軍. 社區銀行與小型家庭農場金融支持——基于美國經驗的分析 [J].農村經濟,2008(1).
[4]曹愛紅,姜子彧. 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的問題與對策[J]. 浙江金融,2010(10):35-36.
[5]金融界. 江蘇銀行:盈利能力呈現爆發式增長 [EB/OL] . (2011-03-24). http://.cn/ipo/2011/03/2410109549876.shtml.
[6]朱曙光,安軍啟. 淺析我國中小銀行的發展策略——基于美國社區銀行的發展經驗. [J]. 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04).
[7]韓雪萌. 泰隆銀行董事長王鈞:堅持定位嚴控風險 [N].金融時報,2011-03-29.
[8]歐陽姝.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及發展路徑研究 [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12(2):23-26.
[9]于輝. 商業銀行事業部制改革探討 [J].經營與管理,2012(2):87-91.
[10]汪衛芳. 美國社區銀行模式對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啟示 [J].經營與決策, 2012(12).
關鍵詞:企業文化;文化軟實力;核心競爭力.
0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企業間競爭已從有形產品競爭轉向運營機制、品牌、服務、產品創新、企業文化、社會資本等方面的競爭。因而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必須使企業運營機制靈活有效、企業精神具有凝聚力、企業內部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使企業可持續發展。軟實力是綜合實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文化、價值理念、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梢哉f,軟實力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原動力,是提升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文化軟實力在企業內部表現為員工歸屬感、凝聚力、有效的管理機制,而在企業外部則表現為社會知名度、品牌美譽度以及產業整合能力口]。企業文化軟實力是難以模仿和復制的,擁有軟實力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絕對優勢。就我國企業的現狀來看,雖然很多高層管理者已經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一些企業也在堅持不懈地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但由于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單純地喊口號、制定制度,文化軟實力沒有與核心競爭力有機結合,從而使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充分發揮企業文化軟實力的真正作用。對企業來說,通過企業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來確立競爭優勢具有特殊意義。
1 企業文化軟實力構成.
企業文化軟實力是企業在一定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下,通過企業內外廣泛認同的企業文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基于企業文化認同感而產生的親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學習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深層力量,是企業軟實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口]。根據以往對企業文化的界定,企業文化可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物質文化4個層次口]。企業文化軟實力可界定為精神力、制度力、行為力、物質力4種,如圖1所示。
其中,精神力包含企業精神、企業哲學和企業道德,制度力包含企業制度與管理、企業組織機構以及企業民主,行為力包含企業素質、企業風格和企業影響力,物質力包含企業形象、企業環境和企業業績目標等。
精神力是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業核心理念的表現,因而成為文化軟實力的原動力。精神力大多體現在企業價值觀念上,換言之,企業價值觀正是企業精神力的表現。企業用符合自身的價值觀念來實現目標,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形成核心競爭力。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文化,企業所有行為都受到核心價值觀的影響。精神力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因素,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支柱。
規章制度、組織結構和企業民主共同構成企業的制度力。制度力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制度基礎。任何一個企業或組織一旦形成了核心制度,并擁有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管理機制,則該企業或組織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核心制度是企業制度文化的精髓,是企業獨有的不易被競爭對手復制的管理機制和經營手法,其實質是企業核心理念在企業現有環境和發展階段中的執行,也是企業區別于其它企 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在言行中展現出來的文化,包括組織紀律、執行力和團隊精神。由行為文化形成的企業行為力是員工執行力和團隊精神的表現。
當員工認同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理念時,就會產生一種超越自我的價值觀念。這時發揮效用的那個超自我權力使得員工以是否“利他”作為判斷事物的標準,促使員工產生無私和利他行為,進而為企業作出貢獻。可見,企業行為力是提升企業績效和競爭力的催化劑。
如果價值觀和精神理念都被企業行為文化所統一,那么員工就能用企業的價值觀指導自身行為,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上做出有利于企業的行為,從而形成強大的企業行為力。
企業物質力是以企業形象為載體的。形象是一種抽象、綜合、動態的能夠引起人思想或情感活動的具體感覺。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都具備獨特、良好、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以其品牌為標識,稱為品牌形象,彰顯著企業獨特且富有魅力的品質,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形象主要表現為企業對公眾的親和力,很多時候表現在社會責任方面,其次是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員工凝聚力方面。
2 企業文化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集技術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力合一的動態平衡系統。3種力量處于不同層面,其中技術力處于表層,是最明顯也是最容易被復制的一種能力,管理力處于中層,文化力則處于深層,3種力層層遞進、有機結合并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動態平衡的狀態。文化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文化軟實力是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核心競爭力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支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間競爭側重點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環境的變化,要求知識、品牌、文化等軟資源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F代企業的競爭勢頭正往塑造知識型企業文化的方向轉變,誰擁有優質的文化軟實力,誰就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競爭所依賴的優勢越來越偏向于無形,越來越難以被模仿。因此,企業文化軟實力逐漸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企業管理創新與經營理念依賴于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軟實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知識形態和精神內涵,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約束和規范機制。企業文化軟實力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因,其表現形式會約束和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形式。
最后,企業文化軟實力能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素包括環境條件、資源優勢、技術創新、組織協調以及企業文化,這5個要素都與企業文化密切關聯。競爭力是企業文化力的物質表現形式和價值評價指標,因此,企業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無疑會推動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3 文化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3.1作用機理.
企業文化軟實力的4個組合力——精神力、制度力、行為力和物質力,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過程中發揮著不同作用。由于精神力是企業價值觀的核心,因此也是文化軟實力的核心。精神力影響制度力、行為力和物質力的有效發揮,進而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制如圖2所示。
(1)精神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精神文化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道德、企業精神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等。其中,企業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層面,影響著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口]。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靈魂,企業的所有行為都受核心價值觀的影響。精神力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因素,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支柱。
(2)制度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制度力包括企業組織機構、領導體制、決策方式、企業民主等各項管理制度以及不成文的行為規范。企業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取決于企業制度。通過制度改革與創新,企業可以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制定出適應公司發展和運營的規章制度、發展戰略和運作機制等。制度力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
(3)行為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企業文化行為層面來看,大多數員工的行為方式體現了企業價值觀。企業員工的行為方式是指,在某種價值觀念的影響下能夠實現“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組織運行呻]。組織積累的學識決定了組織行為方式,而企業的行為方式又決定著企業擁有什么樣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行為力給核心競爭力帶來的提升,必須建立在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上,還需在企業范圍內對全體員工加強企業價值觀的滲透。
(4)物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物質力可以看作是企業物質文化的體現,包括產品、品牌、技術、企業形象等因素。隨著消費者對品牌、服務和口碑的日益注重,以往價格、質量的競爭逐漸轉變為品牌價值和服務的競爭,而這種競爭更多是一種創新思維即技術創新和文化的競爭口。競爭方向的轉變使得企業在文化和技術方面投入增加,由物質文化帶來的差異優勢替代了以往的價格優勢。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導致產品文化附加值也得到提升,企業一方面獲得了較好的效益,另一方面為顧客提供了富有價值和文化的產品,提高了企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以文化為紐帶促進和保證了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可持續性發展,形成了其它企業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
3.2 提升途徑.
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途徑如圖3所示。文化力使企業變成一種開放型和學習型組織,提升了企業學習力。以學習力作為基礎,企業就能夠不斷創新,激發創新力,進而提高核心競爭力。(1)構建企業文化,鍛造企業文化力。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不斷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包括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哲學等。企業文化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由此形成的4種力共同構成了企業文化力。這種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力是推動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深層力量,也是企業文化軟實力形成的根源。企業文化雖然是一個抽象概念,但由企業文化鍛造出來的文化力卻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組成部分。物質資源也許會枯竭,文化資源卻是生生不息的。構建企業文化,鍛造企業文化力,能夠讓企業獲得更多無形資產和財富,企業文化力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通過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首先必須鍛造企業文化力,而構建企業文化是鍛造企業文化力的基礎。有了企業文化力的支撐,企業的其它作用力才能更好地被激發出來。
(2)以企業文化力提升企業學習力。企業學習力是指企業獲得知識、掌握新資源的能力,是創新的原動力。企業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制定相應的策略和對策,重新配置企業資源,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因此,企業學習力對核心競爭力具有促進作用。
(3)以學習力激發創新力,以創新力提升競爭力。
企業文化力促使企業學習力提升,而學習力的提升必定會激發企業創新力,創新力使得企業不斷發現并改進自身不足,從而持續挖掘出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資源,由此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學習、創新的思想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鞏固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不斷探索而形成的,具有不易衰變甚至抗變的特點。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剛性負效應的存在,學習和創新思想正好成為其柔化劑,使得企業可以根據內外部環境的改變及時創造性地采取應對措施,以維護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
4 文化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方法與措施.
4.1 培育卓越企業文化。實現文化建設與企業戰略有機融合.
在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時代,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資源成本的統治地位逐漸讓位于知識、文化,文化產生的效應已經比經濟效應還重要。因此,促進科技進步、培養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已成為現代企業謀求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舉。
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價值觀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一流的競爭力源于卓越的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培育出持久的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企業文化的企業軟實力在參與國際競爭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正在超越傳統硬實力而成為制勝的關鍵。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不斷適應環境變化,把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通過特色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員工凝聚力,讓企業的現代文化價值觀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和接受,從而使企業文化成為一種粘合劑,把廣大員工團結起來,從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企業文化本身就是在長年累月的生產經營中不斷摸索和提煉出來,能夠作為企業價值理念、企業精神等存在的意識形態的東西。構建企業文化必須將之融人日常管理之中,要把企業文化建設同員工培訓、企業管理機制制定以及績效考核評價結合在一起,使事事都有文化,將文化真正融入到企業的方方面面,這樣整個企業才會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4.2構建實用型企業管理文化,推動企業文化與管理機制深度交融.
很多企業在構建企業文化時,脫離了企業管理機制,單純地提出一些口號和理念等,沒有真正將文化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之中。企業在建設文化管理機制時,應該注意與員工的交流,因為任何文化都是依托于人來表現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具有差異性,各企業在構建企業文化時,還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以文化為基礎的企業管理機制。企業有了適合的管理機制作為發展基礎,才能更好地發揮在產品生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具備更強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文化與企業管理機制深度交融,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容。
4.3建立學習型組織。以學習力發掘企業潛能.
企業學習力直接影響核心競爭力,在企業內部建立學習型組織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方式和手段。企業的學習能力是通過員工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體現出來的。很多著名企業,如IBM、通用電氣、英特爾等都極力推崇學習型組織。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化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將自己打造成為學習型企業,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團結合作、全面發展的學習型團隊,并堅持以人為本,采用合理的激勵措施,調動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任何企業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人才的支撐,離開了人力資本,任何能力都將無從談起。
此外,由于企業內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全球化浪潮及信息技術的沖擊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必須保持高度靈活性和柔性以應對復雜的環境變化。
因此,企業應把建立學習型組織融入到日常管理過程中。應專門為學習型組織打造一個管理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為員工制定培訓制度和學習計劃。
在此基礎上,激發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使企業內部形成全員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
4.4 建立長期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參與創新.
企業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具有創新能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當前激烈變幻的競爭環境。創新是企業的命脈,一個企業除了應具備硬實力之外,還應具備文化軟實力,而文化軟實力要通過創新體現出來。企業經營者應勇于尋求新道路,創造新方法,善于發現新市場,開拓新機會,形成新產業,創造新技術,發明新產品,開辟新渠道,以保持企業繁榮發展。創新和學習應該成為一種企業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員工的“血液”之中。只有這樣,我國民族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抓住機遇、贏得發展。
創新的基礎是學習力。現代企業要想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首先要建立學習型組織,提供各種培訓服務,包括崗位技能培訓、企業文化培訓等;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支持、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創新。
5 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網絡化、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文化、知識、信息、價值觀、思想道德等構成的軟實力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資源和財產,企業文化軟實力逐漸成為決定商業競爭成功與否的戰略因素。企業文化軟實力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基礎。通過建設企業文化、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內涵;要素;策略
目前高職院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高職教育界普遍認為,提升核心競爭力是高職院校獲得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核心競爭力是研究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地位的關鍵問題。
一、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現狀
1、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內涵核心競爭力的內涵是研究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問題的邏輯起點,迄今為止,研究者尚未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形成統一的認識,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包括核心能力說、要素說、整合能力說。核心競爭力觀點是高職院校在不斷發展中形成的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要素說觀點主要有單一要素說和要素集合說,單一要素說主要是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專業建設,而要素集合說觀點是指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有價值的知識、技能、管理等要素的集合,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整合能力說觀點是高職院校通過知識、技能、資源、專業建設等方面的積累及創新,所形成的能為其在高職教育領域競爭力帶來競爭優勢和主動發展的綜合實力。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進行剖析,基本上都能部分地揭示內涵的實質。核心競爭力是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結果,是各種能力相互作用的合力。雖然,已研究結論能從某個視角揭示內涵的本質,其實離內涵實質還有一定距離,并且不具有高職院校的特色,由此可知內涵研究沒有明確針對性和獨特性。2、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要素研究者一直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要素很關注,分歧意見也較大。例如,別敦榮等提出的一個系統說,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由制度體系、能力體系和文化體系有機組合而成的系統;張卓等的“兩個部分”說,即管理外殼和學術核心;羅紅的“三個要素”說,即技術是關鍵,文化是基礎,制度是保證;宋東霞的“四個要素”說,即學生素質、師資隊伍、科研活動、學科建設等等。由此可知,形成支撐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不是唯一的,也可以從管理者、教育理念等不同側面提出構成要素,尤其是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教育理念、管理能力、職業技能培訓等要素已經成為學者研究的共識。從目前研究來看,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幾乎包含了發展高職院校的全部要素,即構成要素=全部要素,這與核心競爭力本質相背離的。我們選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以核心競爭力內涵作為依據。另外,構成核心競爭力要素必須處于同一邏輯層次,不能相互交叉,或者總分關系,或者分總關系等。3、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策略研究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目的是為了讓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競爭中獲取和擁有競爭優勢。目前很難查找到提升高職院核心競爭力操作性很強的策略,更多是研究者都大聲呼吁要培養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但僅限于停留在表明,泛泛而談。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策略需要經歷挖掘與獲取核心競爭力專長和技能的階段。例如,賴德勝等認為高職院校最關鍵的是制度創新,即通過建立學校制度,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構建現代學校管理方式,創建戰略聯盟,創造一個有利于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制度環境。羅紅認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需要競爭教育,建立競爭教育平臺。傳鴻從加強學科建設的角度提出,以學科建設促進發展,加快學科結構調整、分類指導、分層次建設、以改革為動力推進學科建設,著重內涵發展。馬士斌從人的因素出發,制訂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行動路線,其實質就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管理體制和人力資源管理運行機制的過程。由此可知,有的研究者將核心競爭力歸結為某一個要素或多個要素,提升核心競爭力策略也是以這一要素或多個要素為中心進行設計的。研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更多是提升學校整體實力,而不是針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就成為紙上談兵。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主要采用量身定做方式,每個學校根據辦學基礎和辦學實際情況進行實施,才能有效避免提升策略的空洞。
二、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的前景
我國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目前研究者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內涵、要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相關研究起步較晚、成果也較少,理論體系初具規模,初步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緊密相結合,從整體上講,還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研究。1、應加強理論研究現有的研究成果中,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理論主要源于其他學科或者其他理論的借鑒和嫁接,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本身也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因此,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在學術界還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混淆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競爭力,理論研究的滯后已成為制約研究水平的瓶頸。可以結合高職教育基本理論與規律、核心競爭力理論,界定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具有量化、操作性強的內涵和特征,從而提出評價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指標及其提升策略,即內涵是研究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根基。理論研究的深入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從而為相關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應加強研究深度目前研究成果數量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是研究深度和研究水平都的確有待于加強,基本上沒有突破性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也造成了研究數量上的“富有”和質量上的低水平研究并存的現象。例如,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基本上都是從某個側面提出的,而非抓住內涵的實質;要素的合理性缺乏深入的剖析;評價體系的研究還有待重新進行界定、評價體系的論證及合理權重分配等等;提升策略應依據不同要素現狀的原因,對原因的深入剖析是提升解決策略有效性的根基,深入研究提升和運用核心競爭力,使高職院校獲得和保持有競爭優勢,這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未來研究的重中之重??偠灾?,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仍然有許多問題要進行深入研究。3、應調整研究方向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但是有些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這務必需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尤其是對重點問題要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探討,才能尋求到問題的本質,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某個“疑問”點進行研究遠遠比對全部問題的探討會取得更佳效果。因此,以后的研究更要側重一個“點”,解決了很多“點”的問題,“面”上的問題也就不攻自破了,也有利于該問題研究水平的整體提升。另外,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重點也要轉移到操作層面,根據每個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高職院校增強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成長春.高校核心競爭力分析模型研究[J].河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08)
[2]簡世德.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綜述與前瞻[J].理工高教研究,2010(04)
[3]房喻.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與內在品質的塑造[J].教育研究,2009(10)
關鍵詞: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
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達3980萬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業位置,對GDP的貢獻率達51%,稅收占到全國的43.2%。中小企業在保證我國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方便群眾生活、推動技術創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支撐國家經濟增長、推動未來經濟騰飛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中小企業的發展水平直接標志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力與活力。如何利用加入WTO的機遇,積極研究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提高其競爭優勢、打造長壽型中小企業是當務之急。
一、核心競爭力與中小企業
1. 核心競爭力及其特征。
企業核心競爭力最早由兩位美國戰略管理學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來的。核心競爭力是指在特定行業的競爭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它代表一個企業的集體智能。
核心競爭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價值性。能為顧客帶來長期的關鍵性利益,核心競爭能力有利于企業效率的提高,能為企業創造長期的競爭主動權,能為企業創造超過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超值利潤。(2)獨特性。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積累形成的,它不僅包含了企業獨特的技術、技能、操作技巧和訣竅等,還包含了企業獨特的管理文化等特征。因此,它是企業不易仿制、難以買賣、能持久擁有的稀缺性的戰略性資源。(3)一體性。核心競爭能力與特定的企業相伴而生,與企業的初始要素投入、追加要素投入以及企業的發展經歷密切相關,它存在于員工的身心、企業的戰略規劃、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之中,因而它難以從企業主體中分離出來,更無法完全進行市場交易。一旦擁有會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同競爭對手形成質的差別。(4)延伸性。核心競爭能力具有很強的產品延伸性,能為企業進入廣闊的市場提供多種核心產品等潛在機會,企業一旦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便可將其組合到不同的相關創新之中,構筑起新的創造與發展基礎,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勢頭。(5)發展性。核心競爭能力雖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它又總是與一定時期的產業動態、競爭戰略、管理模式及企業資源等變量高度相關的,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核心競爭能力的動態發展與演變也是必然的,以前的核心競爭能力可能演變為一般的企業能力。
2.中小企業競爭力現狀分析及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
中小企業,是一個在上有國際跨國企業、國內大型企業,下有多如牛毛的個體工商業者擠壓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群體。在經濟中獨特的位置決定了中小企業在夾縫中生存、發展的艱難。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今天,產品的買方市場已逐步形成?!叭胧馈焙螅覈c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貿關系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小企業更直接面臨與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廉價的人力資源沒有了,人才自由流動了,并且按市場價值計付報酬。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工人不愿意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勞動力的成本也將隨之提高。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多數中小企業還存在著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等問題。改革開放多年來,老一套經營思想、舊的生產管理方式仍然束縛著企業的發展。
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乏競爭力,特別是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具體表現在:
中小企業長期以來養成了重戰術、輕戰略,依賴經驗決策的思維定式,許多中小企業既沒有核心經營理念,也無明確的戰略意圖,導致經營方向迷失,經營領域模糊。
很多中小企業在主營業務尚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的情況下,就盲目實施多元化經營,資源分散在多個業務領域,損害了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甚至有些企業把原有的優勢都喪失了。
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較差。研發投入的嚴重不足阻礙了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導致企業成長發展后勁差,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落后,尤其是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很難適應全球化的國際激烈競爭。管理制度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組織結構不合理,經營機制不活,是影響企業競爭力帶有根本性的深層次原因。
中小企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普遍相對較低,企業經營者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不高,知識結構陳舊,經營管理水平低。企業員工的文化水平、技術水平低,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小。
加入WTO后,關稅逐步降低,外國產品正以質優價廉贏得國內的消費者,這正加劇我國當前買方市場的激烈競爭。同時,政府也受到WTO有關原則的約束,再搞地方保護、國家保護就變得很困難了。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外國企業和產品的大量進入,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加快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已成當務之急。
二、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途徑
1. 面向市場,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傳統的工業企業是以管理人員為塔尖,操作人員為塔底,人員結構呈塔形。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從事知識和信息工作的白領職員人數的大幅增加,藍領工人數量銳減,從而使人員結構呈菱形。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組織系統的扁平化和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組化。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和改變分工合作及分配方式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逐步向精益生產、并行工程、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一系列新的制造和管理模式邁進。這對于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率,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2. 完善戰略管理,企業長期發展戰略應包含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核心競爭力來源于某一時期的企業戰略, 在企業戰略規劃下,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和積淀而成。核心競爭力富有戰略價值,活的動態性質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追求的長期戰略目標。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應是企業戰略決策的核心,因為核心競爭力是他人所無法模仿的,是其他競爭力所無法替代的。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應該致力于尋找自身核心競爭力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而不應該去涉足核心競爭力難以發揮作用的經營領域。
3. 實行差異化戰略,實施“專而精”的產品或服務策略。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創造獨特的或相對的優勢,滿足客戶特殊需求,形成競爭優勢的戰略。中小企業運用這種戰略,不僅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競爭力,防止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地位。
在如今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一種產品沒有自己的競爭對手,今天有一種產品在市場上暢銷,明天就有同類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來與你競爭,構成產品同質性的較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應該從競爭對手和市場空缺中尋找機會,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并打造支撐這種優勢的潛在核心能力。努力研發和展示具有自己獨特文化內涵和使用功能的產品,從產品的設計、制造、包裝以及附加功能上尋找與同質產品的區別點,形成自己的產品優勢,為自己的特定顧客提供特定的產品品種,表現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的差異化戰略和特殊的智慧。在發展自己與他人諸多方面的差異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可以擴大消費者群特殊效用的技術、方式、方法等,而這些又有可能構成今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皩6睉鹇允侵行∑髽I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戰略選擇。中小企業就是要發揮其“小”的特長,專注于某一兩個方面的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把自己業務做到足夠專業,真正做到與眾不同,形成特色和專業優勢。企業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但并非完全跟著市場需求去創造產品和提供服務,而要把市場需求、新的發展趨勢和技術融合起來,使之成為超越現有市場需求所期待的產品和服務。
4. 建立戰略聯盟,尋找外部支持力量。戰略聯盟的基本出發點是彌補單個企業戰略資源的有限性。任何企業,無論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總會在一定時間或一定的區域受到自身資源有限的束縛,而組建戰略聯盟可以拓展企業可配置資源的范圍,實現優勢互補,產生更大的綜合優勢。因而戰略聯盟成為眾多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選擇。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劣勢,戰略聯盟就更為重要。中小企業實行戰略聯盟首要的目標是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為重要的原則是與戰略聯盟成員核心競爭力互補。若聯盟成員的核心競爭力與本企業核心競爭力相一致時,往往造成聯盟后企業的規模擴大了,但企業的體質更弱了,這種缺少互補競爭力的戰略聯盟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不僅沒有幫助,往往還會削弱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管企業實行什么形式的戰略聯盟,其戰略聯盟的目標都是暫時的和局部的。中小企業通過構建戰略聯盟來學習優秀企業的長處、彌補戰略缺口、培育和更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5. 實施虛擬經營,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資源。虛擬企業是中小企業建立聯盟的一種重要形式。虛擬企業是企業僅擁有少部分經營功能,而將大部分所需要的經營功能虛擬化,通過與別的企業進行合作以彌補其功能的不足。虛擬企業的最大優勢是有極強的市場應變能力。虛擬企業的建立可使中小企業獲得整體競爭優勢。企業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充分的共享信息,了解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的情況,亦可利用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充分的信息進行產品開發、設計和網上營銷、業務外包、跨聯盟合作等等。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虛擬經營模式。通過開展虛擬經營,中小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資源,在合作中培育和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明康.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003年4月.
2.呂國勝.中小企業研究.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智能化集成;經營理念;治理架構;技術創新
伴隨著國家《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深化推進,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智能化產業將會創造出巨大的應用空間和市場價值(安防協會,2011;工信部,2011)。預計每一個智能化應用領域都將是一個千億級的行業,而智能化系統集成行業是這個產業鏈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之一。因此,關于智能化集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擬從分析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本質內涵出發,結合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屬性,探討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特殊內涵及其構建途徑,力爭為智能化集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理論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
一、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本質內涵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交易的對象是商品(包含服務),商品的零部件或工序的分解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是有限度的,需要保持中間商品的相對完整性,因此,最基本的無法再分解的商品的零部件或工序叫做最基本零部件或工序,生產交易一個最基本零部件或工序的有機耦合活動稱為一個“企業元”(meta-firm)。如果一個依據市場契約形成的基本經濟單位,能夠并且只能重復完成一種進行獲利經營的“企業元”有機耦合活動,就稱該經濟單位為最基本企業(張華等,2007a)。最基本企業的誕生體現出了一個具有生物特性的基本經濟單位的“從無到有”的質的飛躍,其最根本的生物特性就是有機整體性。有機整體性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本的能動使用與創造性發揮的首腦作用、勞動力的服從勞動與物質資本的被動運行等方面。隨著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以及現代企業實踐的深化,現代企業逐步被理解為在既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由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勞動力等多方產權主體,經過簽訂一系列特殊的市場契約而形成的一個具有有機整體性的營利組織(張華,鄒東濤,2011)。
智能化系統集成是指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根據用戶的需求,優選各種技術和產品,將各個分離的子系統連接成為一個完整、可靠、經濟和有效的整體,彼此協調工作,發揮整體效益,達到整體性能最優(安防協會,2011)。從具體實踐的角度來說,智能化系統集成包括智能化系統的分層設計、軟硬件設備選型,設備系統安裝服務、軟件系統控制平臺、綜合系統調試、系統功能維護等多個環節,其核心環節在于智能化系統設計、硬件設備的安裝服務、以及軟件系統控制平臺的有效運行。
智能化集成企業一般是指具備工信部、住建部、公安部等部委頒發的相關系統集成資質,能對行業用戶實施智能化系統集成的企業(安防協會,2011)。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的應用設計及系統化的軟、硬件產品集成服務構成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核心企業元,在核心企業元的周圍存在著與大量之相關的企業元。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有著不同的客戶需求,雖然智能化集成系統項目的過程環節大致相同,但智能化集成系統的內在功和表現結構都會有所不同。
由于智能化集成企業的特殊性,智能化集成企業的生產要素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智能化集成企業的物質資本,主要包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介質資本三大類。生產資本主要包括自有或租用辦公場所、軟件開發環境、系統集成工具、設備運輸車輛以及自有軟硬件產品等。貨幣資本在智能化集成企業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隨著社會經營環境的變化,流動貨幣資本比例呈現增加的趨勢。介質資本主要包括營業執照、集成資質、軟件著作權、技術產品專利以及文檔資料等。智能化系統集成企業的介質資本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注冊資本金的多少,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的等級,以及應用領域的軟件著作權和技術產品專利等構成了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技術服務支撐以及重要的品牌力量。智能化集成企業的人力資本包括營銷、技術、項目管理等專業科技型人力資本,以及經營管理型人力資本和生態位人力資本(張華和劉小軍,2007)。
綜上所述,智能化集成企業被理解為在遵循有關法律法規、資質要求等社會資本的前提下,由物質資本產權主體、核心人力資本產權主體和普通員工,經過簽訂一系列特殊的市場契約而形成的一個具有有機整體性的營利組織。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本質內涵包括:(1)智能化集成企業是智能化產業中的一個提供智能化集成服務的企業支點,需要按照一定的法規要求辦理相關的資質手續。(2)智能化集成企業是經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勞動力等多方產權主體經過簽訂一系列的市場契約而形成的開放的組織系統,各種生產要素可以依據市場契約自由的進入、退出或轉讓。(3)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本質特性是一個有邊界的契約組織,契約的特殊性在于有機整體性,智能化集成企業一旦誕生企業內部各生產要素都要受到經營人力資本的協調指揮。(4)智能化集成企業體現在一定的智能化應用領域,按照客戶的具體功能需求,提供智能化集成系統服務。(5)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根本目標是經營獲利,這就要求智能化集成企業要盡可能提高利潤率,提高技術創新含量,在提高集成項目營業收入、降低設備開發或采購成本的同時,壓縮項目實施和管理費用。
二、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屬性
1990年,《哈佛商業評論》雜志刊登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所著的題目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論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競爭能力的概念(Prahalad和Hamel,1990)。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把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界定為:組織中關于怎樣協調生產技能和整合技術的累積性知識技能。核心競爭力是公司內部各種知識、技能、資產以及運管機制的有機融合。
關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流派,主要有技術創新流派、資源整合流派、知識流派、組織流派、文化流派和流程流派等。技術創新流派主要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為代表,他們強調通過學習和核心競爭能力的積累,企業能盡早發現產品和市場機會,提出可以通過研發少數關鍵技術而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Hammer和Champy,1994)。資源整合流派主要以巴尼為代表,他們強調整合具有潛在價值的關鍵資源是企業成功的基礎,也是保證企業持續獲得超額利潤的基礎(Bamey,1991)。知識流派以巴頓(Barton)為代表,他們強調知識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學習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Barton,1992)。組織流派以彼得.圣吉為代表,他們主要圍繞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系統開展研究工作(彼得.圣吉,1998)。文化流派以拉法為代表,他們認為核心競爭能力既在于企業運行系統中,也存在于企業文化系統(Raffa,2000)。流程流派則以哈默爾和錢佩為代表,他們認為要在價值鏈的關鍵流程方面才能獲得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Hammer和Champy,1994)。
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組織架構上來說,貫穿于企業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研發、營銷、技術、實施等部門,但最為關鍵的則是集成項目核心軟、硬件產品的創新、運行和維護等方面。一般來說,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屬性:(1)市場認可性。核心競爭力必須為市場所認可才能提供進入相關潛在市場的機會。(2)價值超常性。核心競爭力必須給市場客戶帶來超出常規的利益價值,才能真正達到參與各方的合作共贏,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和利潤。(3)獨特性。核心競爭力必須具有獨特的創新型,競爭對手難以或不能模仿。(4)異質性。核心競爭力應當是異質的,在數量上很少,難以或不能替代。(5)超前性。只有核心競爭力具有超前性才能獲得超額利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滿足偷不走、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和溜不掉五個條件(張維迎,2005)。
三、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構成
在企業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方面,理論界學者一般認為核心技術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技術能力主要包括核心產品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工藝創新能力。但在核心競爭力的其他組成要素方面,理論界還沒有達成共識,主要有兩要素、五要素以及全要素構成等幾種觀點。
王秉安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由硬核心競爭力和軟核心競爭力組成(王秉安,2000)。硬核心競爭力指以核心技術能力為主要特征的核心競爭力。軟核心競爭力則是指經營管理方面的特殊能力,這種特殊能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征。鄒海林認為核心競爭力主要有產品研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應用技術轉化能力、組織生產能力以及快速應變能力等五種要素能力構成(鄒海林,1999)。管益忻則認為,凡是企業特有的、足以勝過競爭對手的所有要素都可以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些要素包括經營決策、市場營銷、產品研發、資源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管益忻,2000)。左建軍認為,企業制度是最基礎的核心競爭力,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平臺基礎,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人才開發、技術創新、商標品牌、企業文化等方面共同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左建軍,2002)。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智能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經營理念、治理架構、管理制度、市場營銷、技術創新和項目管理等多方面企業能力的綜合反應,特別是經營理念、治理架構和管理制度更是決定性因素,優秀的經營理念決定優秀的治理架構和管理制度,進而吸引優秀的人才來進行一流的項目市場營銷、技術方案創新和工程實施管理等運營活動。因此,智能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從經營理念、治理架構、管理制度、市場營銷、技術創新和項目管理等方面去構建,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健全完善。
四、構建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智能化企業的經營理念從根本上決定著智能化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經營業績。一個優秀的智能化企業,表面上看是其突出的經營業績,但其深層次的內在基因卻是合理的治理架構和管理制度,最為關鍵的則是智能化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理念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能為企業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證、行為準則和文化氛圍,對內形成企業凝聚力,對外保持企業競爭力,使企業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不斷發展做強做大。
優良的治理架構和管理制度是構成智能化集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平臺基礎,再結合市場營銷、技術創新、人才開發、項目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共同構成智能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系統。因此,智能化企業的公司架構和制度化管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筑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公司的制度化管理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進而構成智能化企業軟性的、更難識別、更難模仿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化企業核心資質所處的序列和專業等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智能化企業主營業務的市場范圍和參與市場競爭的發展空間。智能化企業涉及的專業資質主要有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建筑智能化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安防工程企業資質、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安全生產許可證、以及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認證等方面的資質。智能化企業資質的高低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智能化行業相關資質的獲取一般主要涉及到企業資產信用、經營管理能力、核心技術專利、技術人員規模、項目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內容。
智能化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核心技術等核心人力資本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經營理念和治理架構的選擇都取決于企業核心人力資本的強弱。因此,智能化企業必須制定并完善核心人才的選拔、激勵和約束機制,使關鍵的人才資源與智能化企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竭盡全力、合作共贏、協同發展。那些既擁有核心技能又忠于市場契約的核心骨干是智能化企業最重要的寶貴資產,所擁有核心人力資本是構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石。智能化企業的人力資本政策要創造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親情化企業氛圍,既讓核心骨干與企業同步成長,又使他們具有成就感和家園感。
市場營銷水平是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非常關鍵的競爭因素。高水平的市場營銷能力是智能化企業贏得工程項目的必備條件,是核心競爭力的直接表現,能夠使得智能化企業進一步保持核心競爭力,持續經營發展。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主要涉及智能化企業的綜合實力、資質品牌,以及企業對營銷過程、銷售網絡渠道的管理和控制,這也直接決定著智能化企業能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智能化企業在進行市場營銷活動中,必須牢固樹立“以用戶為中心、以技術為先導、重視公司信譽”營銷的觀念,維護公司的品牌形象,結合用戶的利益需求,向用戶提供高新技術及產品,在維護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與客戶一起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應用技術創新能力是構成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是決定智能化企業能否比競爭對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好的產品去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應用技術的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企業的核心技術一般包括企業公開的專利技術和秘密的專有技能。智能化企業的公開的專利技術主要是智能化軟件技術、軟件著作權、產品工藝、實用新型專利等。這些公開專利技術既可以通過獨自研發和聯合開發獲得,還可以通過市場購買的形式來取得。智能化企業擁有秘密的核心技術也是智能化企業獲得競爭力的基礎,同時,智能化企業要擁有持續保持這種核心技術不被模仿或替代的能力。在應用技術創新能力向企業核心競爭力轉化的過程中,只有通過不斷積累沉淀核心技術技能,才能提高智能化企業實現持續技術創新的技術實力;智能化企業只有擁有較強的應用技術創新能力,才能不斷地開發出為市場所需要的、具有較高技術附加值的軟硬件新產品或服務,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項目管理能力是智能化企業保證工程實施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核心競爭力的最終體現。只有擁有豐富的工程管理實施經驗和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員,才能建成精品工程。豐富的工程實施和管理經驗反過來又增強企業綜合技術實力。智能化企業的系統集成項目的實施主要都是圍繞設備成本和管理費用而展開的,成本費用是衡量智能化集成項目投入產出比例的根本尺度。提升智能化集成項目的管理能力是構建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項目管理制度是為了達到“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獲取正確的結果”目的,針對項目范疇和項目特點,所制定的需要項目團隊成員遵循的一些程序或規程。
五、結論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化集成企業的本質內涵:智能化集成企業可以被理解為在遵循有關法律法規、資質要求等社會資本的前提下,由物質資本所有者、人力資本所有者和普通員工,經過簽訂一系列特殊的市場契約而形成的一個具有有機整體性的營利組織。進而探討了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表現,認為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經營理念、治理架構、管理制度、市場營銷管理、技術方案創新和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企業能力的綜合反應,特別是經營理念、治理架構和管理制度更是決定性因素,但最終卻落實在智能化企業的核心軟硬件產品以及集成項目工程項目市場開拓營銷、技術方案優化和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最后論證了智能化集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構成,并給出了構建智能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Bam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mal of Management,1991(17).
[2]Barton, D. L. Core competence strategy[J]. Joumal of Management,1992(03).
[3]Barton, D.L.Assess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J].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2(0l).
[4]Hammer,Champy.Measuring competence: Exploring original-effect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eh[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1994(15).
[5]Prahalad,C.K.,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
[6]Raffa.Core competenc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n the world-wide computer industry[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0(01).
[7]管益忻.論企業核心競爭力[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8]王秉安.企業核心競爭力之研究[J].現代財經,2000(05).
[9]張華,高俊山,劉小軍.企業元、最基本企業及企業的原子模型[J].科技與管理,2007(02).
[10]張華,劉小軍.資本概念的再界定及特征探討[J].商業時代,2007(04).
[11]張華,鄒東濤.權責利對稱的現代企業公司治理模式探討[J].商業時代,2012(04).
[12]鄒海林.論企業核心能力及其形成[J].中國軟科學,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