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溫室栽培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 要:語文作為文化基礎課,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為了真正的發揮語文的作用,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語文教學還應該結合專業進行。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文章主要對此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1 重視旅游知識的積累
積累是語文教學任務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因為,積累需要很長的時間,是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完成的。同時積累也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條件。沒有豐厚的積累,就沒有流利的表達。表達即是“說”,而沒有積累,就不會有“說”的存在。我們很難想像一個腦子空空的人,他的表達能力會有多好。旅游業是一個文化含量非常高的行業,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文化素質。首先是語言修養,旅游從業人員,要講好普通話,語音要準,語調要好,詞匯要豐富,表達要準確;還要有較好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筆頭表達能力和語言轉換能力。其次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旅游從業人員不一定需要是專家,但必須是一位“雜家”。在工作的過程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會涉及到,這就是對旅游從業人員的考察。因此,旅游專業的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首先要重視引導學生積累。第一,結合課文內容廣泛的積累旅游素材。旅游專業固有的豐富人文內涵與語文有著天然的契合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挖掘蘊含在語文資源中的旅游知識,名勝古跡、與名人的相關作品、景點的典故傳說、詩歌等。第二,通過熟讀、背誦積累旅游素材。熟讀成誦是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方法,要學好語文必須積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語言材料,為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背誦課本上要求的段落,背誦一些精美的短文,或者是背誦一下典故、名人傳說等。也可以要求學生背誦導游詞、景點介紹、各民族風俗習慣。第三,用競猜、填空、在電腦上寫帖子等形式,幫助學生收集和背誦名言警句、諺語、歇后語等。
2 重視閱讀訓練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重點,養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文質俱佳的文章,通過閱讀,他們加深了對這些文章的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自覺不自覺的積累了素材,也鍛煉了表達能力。當然,閱讀教學也要講究策略,第一,泛讀。泛讀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閱讀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早自習或者是晚自習的時間不斷的大聲朗讀,鍛煉其表達能力。第二,精選朗讀和背誦。教師可以精心的選擇一下比較好的范文,讓學生不斷的朗讀,然后進行背誦。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三,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就是讓學生遵循課本對作品進行再創作。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都比較適合分角色朗讀。
3 重視思維能力培養
邏輯是指思維的規律性。邏輯思維能力是靠長期的、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才能形成的。有些學生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說了半天也沒有清楚的表達一個問題,這都是由于其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造成的。旅游專業的學生在講解一個事物的時候,設計到許多方面的知識,面對許多的人,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差,相信即使他的知識再豐富,也沒有辦法讓大家理解。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比較、綜合、分析、抽象、推理等都屬于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運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例如:在寫“總結”時,要讓學生從“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結果怎樣,今后怎么做”這幾方面來寫;應用文應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來謀篇布局;而說明文就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等方位來進行。在進行文章分析的時候,教師更要善于將這些思想運用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學會通過分析、歸納等來理解文章,找出文章的脈絡。當學生掌握了這些分析方法以后,久而久之,他們說話也會按照這種規律來進行,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4 重視語言表達活動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常的鍛煉。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說”,有勇氣“說”。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利用課前5分鐘或者是10分鐘進行演講訓練。可以由教師限定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演講結束后學生進行自評或者是互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復述、背誦、討論、續編故事等進行訓練。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的課堂訓練要以教學內容為主,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的自由選擇。教師還可以讓全班同學輪流做新聞值日生,播報和評論時事新聞,讓學生在了解國家大事的基礎上,鍛煉其普通話以及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另外,在課下或者是抽出一節課的時間,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辯論賽,讓學生在相互辯論中,訓練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倡學生多舉辦諸如:校園主持人大賽、播音員比賽、主題演講比賽、主題辯論賽、朗誦比賽、話劇表演等活動,以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當老師給了學生說的機會以后,然后為學生的“說”創造一個最為和諧的環境,也就是給學生說的“勇氣”。有些學生不敢發言,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時候,滔滔不絕,但一到課堂上就會很緊張。教師要努力的創造條件,消除這些學生的緊張情緒以及焦慮心理。因此,教師要善于應用溫和的語氣、和藹的態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盡量的持肯定的態度,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5 結語
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說,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語文教學要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對于旅游專業來說,語文教學就應從積累、閱讀、思維訓練、語言表達活動等方面努力的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丁興揚.中職旅游專業語文教學探索[j].文教資料,2010(5).
[2] 藍桂娥.中職旅游專業語文教學改革簡論[j].職業教育研究,2007(8).
關鍵詞: 甜瓜; 新品種; 西州密17號; 抗逆性較強; 抗蚜蟲; 保護地和露地兼用
1 育種目標
甜瓜是古今中外人們喜愛的重要水果,特別是品質優良的厚皮甜瓜巳成為國內外市場的高檔果品,各國競相發展[1-5]。我國甜瓜品種資源豐富,栽培方式多樣。在栽培甜瓜中,由于起源地不同,有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兩大生態類型。厚皮甜瓜諸如哈密瓜等,它們起源于非洲、中亞(包括我國新疆)等大陸性氣候地區,生長發育要求溫暖、干燥、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等條件,抗病性相對較差,歷來只在我國西北的新疆、甘肅等地種植。近幾年,我國保護地甜瓜種植區域和面積逐年擴大,但厚皮甜瓜設施栽培專用品種較少,我國臺灣、日本品種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2-5]。因此,選育出適合保護地多季節設施栽培的專用優質厚皮甜瓜新品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培育適合設施栽培的厚皮甜瓜新品種,筆者從2003年開始進行新品種選育,持續多年分別在新疆日光溫室春季、秋季和冬季加溫溫室開展性狀篩選和雜交選育工作。2007年春季在日光溫室配組合,秋季進行組合觀察;2008春、秋季分別進行組合比較試驗和品種比較試驗及露地栽培示范,選出了優良組合08-17,2009年命名為西州密17號。
2 選育經過
2.1 父本來源及特性
父本06-67是2003年利用卡拉庫賽(伽師瓜)作母本與自育自交系96-12F6(皇后、安農2號等親本復合雜交)進行雜交,選育固定而成的高代自交系。其特點是: 中熟,易坐果;果實橢圓形,果皮黑麻綠,網紋細密全;果肉橘紅色,肉厚4.3 cm,肉質中粗、較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邊部10.0%;單果質量3.9 kg。
2.2 母本來源及特征
母本05-91是用紅心脆與自交系00-49F5(MR-1、 皇后、安農1號、輻射含笑、玉金香等親本復合雜交高代自交系)雜交,經5年8代選育固定而成的高代自交系。其特點是: 早中熟,易坐果;果實短橢圓形,網紋粗密全并凸起;果皮綠麻底;果肉淺橘紅色,肉質細、脆,蜜香,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邊部12.0%,單果質量2.0 kg;抗病性強,抗蚜蟲。
2.3 選育過程
2007年春季在日光溫室配組合36個,秋季進行組合觀察;2008年春、秋2季以新疆設施甜瓜區試對照品種西州密3號為對照,進行組合比較試驗和品種比較試驗及露地小面積栽培示范,試驗結果顯示,05-91×06-67組合(代號08-17)綜合表現優良,2009年命名為西州密17號。2012年西州密17號參加了國家網紋甜瓜品種區域試驗。
3 試驗結果
3.1 組合篩選試驗和品種比較試驗
2007年秋季在本中心日光溫室進行組合比較試驗。采用吊蔓栽培方式,行距0.65 m,株距0.50 m。溫室觀察的36個組合中,以品質和抗病性為主要選擇因素進行組合淘汰。05-91×06-67組合表現突出:果實橢圓,網紋好,紅肉,質脆,風味蜜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17.2%,單果質量2.1 kg,作為中選組合進入品種比較試驗。2008年春季和秋季在日光溫室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采用吊蔓栽培,行距0.65 m,株距春季0.40 m、秋季0.50 m;均以西州密3號為對照品種;春季在露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采用爬地一條龍整枝栽培方式,行距1.75 m,株距0.40 m,以新密36號(金龍)為對照品種。
表1結果顯示:與西州密3號相比,西州密17號單果質量較大,網紋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近,口感風味好;667 m2平均產量5 333 kg,比西州密3號增加了957 kg;白粉病抗性比西州密3號強;商品果率高于西州密3號13百分點;耐貯運性與西州密3號相近;商品綜合評價級高于對照。
表2結果顯示: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西州密17號比西州密3號稍高,口感及風味好;667 m2平均產量為4 512 kg,比西州密3號增加了1 025 kg;白粉病抗性比西州密3號強;商品果率高于西州密3號12百分點;耐貯運性與西州密3號相近;商品綜合評價級高于對照。
表3結果顯示:西州密17號比新密36號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風味好;667 m2平均產量相近;白粉病抗性比新密36號強;商品果率也高于對照;耐貯運性優于新密36號。
3.2 試種示范與多點生產示范情況
2009、2010年春季分別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進行設施和露地試種,以西州密17號品質優,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667 m2產量2 500~4 000 kg,網紋細密全,外觀美麗,較耐貯運,抗白粉病等優點,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可。2011年春季和秋季分別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進行設施和露地栽培,在哈密地區進行露地栽培,在海南樂東縣進行小面積示范,西州密17號表現高產、優質、抗白粉病,田間收購價和市場售價均明顯高于其他品種,并且在蚜蟲發生期極少感蚜, 露地種植667 m2產量2 500 kg,收入9 000~12 000元,設施種植1季667 m2產量3 500~4 000 kg,收入在15 000~24 000元,效益較高。2012年在新疆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巴州若羌縣、五家渠、阿勒泰地區,甘肅民勤縣、瓜州,廣西北海市,廣東廉江市,海南樂東縣、陵水縣等地進行示范種植,以當地主栽品種作對照,考察西州密17號的品質、產量、網紋特征穩定性、風味、抗病性和市場價值,以獲得對該品種推廣潛力更全面的評價。結果表明:在這些種植示范點,西州密17號產量較高,外觀美麗,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品質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田間收購價和市場售價均較其他品種高。說明西州密17號品種適應性較廣,不僅適宜在新疆及西北露地和設施栽培,也適合在我國東南部甜瓜產區推廣設施種植。
4 品種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西州密17號雜交種子為扁橢圓形,種殼淡黃色,千粒質量34 g。苗期長勢健旺,中期長勢較強,后期生長中庸,不易衰老。葉形為心形,較大、厚,色綠,中部葉約22.1 cm×31.6 cm。節間長9.7 cm,莖粗0.8~1.0 cm。雌花為兩性花,第1雌花著生于第3節子蔓上,此后各節位連續不斷。易坐果, 一般選擇在8~12節坐瓜。嫩果為黑綠色,成熟時為黑麻綠色。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約1.39;黑麻綠底,網紋中密全;果肉橘紅,肉厚3.2~4.7 cm,肉質細、松脆,蜜甜、風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17.0%。平均單果質量設施栽培2.0~2.5 kg,露地栽培3.0~4.0 kg;667 m2產量3 000~3 500 kg。植株長勢健壯,不易瘋長,易管理,抗枯萎病,抗蚜蟲。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在新疆鄯善露地直播88~91 d,春季日光溫室91~93 d,秋季日光溫室栽培93~95 d,果實發育期50~57 d。較耐貯運。設施栽培宜采用吊蔓立體栽培方式,單蔓整枝,每株留1果。優點:植株較健壯,抗性強,易結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網紋美麗。缺點:留瓜節位不宜過高。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 中國西瓜甜瓜[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吳明珠,伊鴻平,馮炯鑫,等. 哈密瓜南移東進生態育種與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2000,2(8): 83-88.
[3] 吳明珠. 當前西瓜甜瓜育種主要動態及今后育種目標研討[J]. 中國西瓜甜瓜,2003(3): 1-3.
1材料與方法
1.1樣地設置
研究點位于張掖市長安鄉前進村,地處城郊,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城南0.5公里處,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光熱資源豐富,是發展蔬菜產業的理想地帶,近幾年來,前進村以發展蔬菜生產做為群眾增收主要來源,是張掖市的主要溫室蔬菜種植區,主要種植品種有大棚茄子、西紅柿、黃瓜、油白菜、拱棚甘蘭、菜花等,種植方式各異,種植品種多樣。
1.2研究方法
為了研究不同溫室菜地內土壤動物群落分布情況及多樣性,故在樣點上選取了蔬菜栽培類型分別為番茄,芹菜,葫蘆,油白菜四種溫室,選定的4個采樣點分布在1km2范圍內。對已選定的樣點,自2017年3月至5月每月采樣三次,共計9次,每個樣地均選擇5個采樣點,在5個采樣點上個選擇5個重復,呈對角線分布,采用多點取樣。每一采樣點分別采取分層定量采集,小型土壤動物以100cm3環刀法采樣,揀去表面上的新鮮凋落物,挖掘土壤剖面(深20cm),按照0~5cm、5~10cm和10~15cm三個垂直層次取樣,所取土樣分別放入取土布袋,并插入號簽,帶回實驗室。
2結果與分析
2.1溫室對土壤動物群落垂直分布的影響
從土壤動物群落總數量的垂直分布來看,土壤動物的分布多集中在0~5cm土層內,5~10cm次之,10~15cm最少,隨著土層深入,分布越來越少。土壤動物主要集中在0~10cm的土層中,在10cm以下的土層中,土壤動物數量銳減,即呈現出表聚性的特點。并且隨著季節的增加,土壤動物數量隨之增多。土壤動物具有一定的表聚性,溫室對土壤動物的這種垂直分布影響不大。
2.2溫室對土壤動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研究表明各采樣點土壤動物的類群數和密度的差異比較明顯。土壤動物的多樣性指數排序為:大田>黃瓜>茄子>葫蘆;均勻性指數排序為:大田>茄子>葫蘆>黃瓜;二者變化趨勢相同,表明群落的多樣性指數與均勻性指數呈現正相關。均勻性越大,物種越豐富,多樣性程度越高。而優勢度指數與多樣性指數,均勻性指數呈現負相關。說明優勢度指數越大,其多樣性越差,物種相對稀少,不夠豐富。總體表明該地區溫室土壤動物的多樣性不高。各樣點的密度排序為:黃瓜棚>大田>茄子棚>葫蘆棚。總之,塑料大棚的建立具有使動物類群數量減少,密度降低,多樣性指數減少的趨勢。土壤動物的種群結構和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2.3土壤環境因子對土壤動物的影響
統計表明,不同樣點,不同土壤層的理化性狀存在很大的差異,總體趨勢如下,土壤溫度有明顯的垂直遞減規律,即由表層向下逐漸降低;含水量、PH和電導率隨著土層深度加深普遍呈遞增趨勢;
溫室中PH值呈中性,此外,溫室中溫度較高。溫室中的土壤環境更適于土壤動物的生長繁殖,土壤動物的多樣性、密度應該高。可調查結果卻相反。說明土壤環境因子對土壤動物的影響不明顯,而對土壤動物的影響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3結論
塑料溫室這一人工環境可獲得最大的經濟產出,但是反映在土壤動物方面,變現為溫室內土壤動物的種類、數量、密度下降。主要表現為稀有種群,敏感種群數量減少或消失,土壤深層中個別種群數量有增加。就土壤動物本身而言,每一種群都有其特定的生活周期和生命節律,而溫室的建立恰好打破了這種周期性。溫室栽培對土壤動物有極為明顯的影響,這可能是導致溫室內土壤性能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到傳化近一年來的一些體會。我到傳化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機會:2006年12月初,我到北京國家科技部,匯報自己主持的國家863計劃的有關項目時,浙江大學的沈教授從杭州特地掛長話給我,說杭州蕭山有個傳化集團,正在籌建省級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如果我有興趣的話,不妨到杭州看一下。匯報結束后,我就轉道杭州,通過和浙江農科院徐教授的接觸,以及聽取傳化有關領導的介紹,深深感到傳化集團的領導層很有朝氣,勇于開拓,這一點是我多年來從未感受過的。,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就這樣,初步確定了為傳化服務的決心。
從農科院到私營企業工作,說沒有思想斗爭,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在農科院,我還主持著幾個課題,科研之余還搞一些個人的小項目,每年收入不低。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呢?實際上,是傳化的精神和企業文化吸引了我:耳聞徐總的為人,我是十分欽佩的,眼見到朱總,我也打心眼里佩服,如此禮賢下士的老總,實不多見。有這樣的領導和氛圍,我相信自己能做出對社會更大的貢獻。
為了使農業示范項目真正產出好效益,必須想方設法降低農業設施的造價和運行成本。據此,我在負責組培項目設計中,一方面根據經濟實用的原則來安排設備選型計劃,如固定培養架采取框、架組合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室內的光、溫均勻度,節省了管理用工,增強了牢固度和耐用性,還大大節約了成本。此外,還自主研制一些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的設備。另一方面在組培樓設計中,獨創了在同行中世界領先的大規模自然光采集系統,該系統由超大面積采光的建筑結構和活動培養架組成,這個成為現實的獨特設計已經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
由于農業園區從國外引進了自控溫室,而這類溫室在國內許多地方都難以盈利,主要是高昂的折舊費用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對此我進行了認真分析,發現目前全球范圍內,自控溫室的栽培架都采用單層結構,其共同特點是溫室有效空間的利用率較低,從而使自然光能和溫控能源的浪費較大,最終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實際上現行的溫室栽培架結構因為只有一個很薄的光合層面,光能利用率較低(多余的光能不是通過遮陽系統將其擋回去,就是用降溫系統將其排出去)。我想光能的利用大有潛力可挖。據此,我從改革溫室內栽培架結構入手,使溫室內的自然光能和調溫能量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輔以能靈活控制光、溫、水、肥等各種環境因素的智能化監控系統,從而大幅度降低自控溫室栽培的生產成本。該系統已經申報國家專利。另外該系統的試驗已經列入國家2006年度的科研計劃,我希望這個系統能為公司和社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在這里我要感謝朱總和成經理,他們一直在熱情支持我的工作;我還要感謝集團的蔡工和李工,他們在課題和專利申報中給予了熱誠的幫助;此外,日化設備動力部的陸仲義等各位師傅對洗瓶機的研制給予了大力配合,園區工程部的孫林義等工程師對組培樓建造也投入了很大的關心,我也非常感謝他們!
(1)果實主要經濟性狀 果實圓形,平均單果重287.0g。果實全面著紅色,片紅(圖版2)。果肩略寬,萼洼淺、廣。果皮略厚,果肉淡黃色,肉質致密,汁液多,風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60%,果實硬度8.80kg/cm2,耐貯運。
(2)生長結果習性 幼樹生長旺盛,高接樹新梢長度當年為135.00cm、第2年為95.00cm、第3年為65.00cm。長、中、短果枝和腋花芽均可結果,盛果期樹以中、短枝結果為主。結果早,高接樹每667m2產量第2年300kg、第3年2500kg、第4年3500kg。喬砧新建園,栽后第4、5年每667m2產量分別為600、2300kg。矮化園栽后第3、4、5年每667m2產量分別為600、2600、3200kg左右。無明顯大小年結果現象,也無采前落果。
(3)物候期 在山東省萊州市,首富3號3月中下旬萌芽,4月下旬盛花,花期1周左右,果實于8月下旬開始著色,9月中下旬成熟,果實生育期150~160天,11月下旬落葉。
露地及溫室栽培桃潛葉蛾的發生與防治
侯迎春
近年來,遼寧省營口市桃園(包括露地和溫室栽培)桃潛葉蛾危害嚴重,受害植株70%葉片被害,嚴重時單葉有蟲斑10余條,導致葉片發黃脫落,影響產量、果實質量,也影響樹勢和次年花芽的形成。溫室桃園投入大,受災后損失更加嚴重。因此,有必要明確露地及溫室桃潛葉蛾的發生規律,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其發生危害。
(1)為害特點 桃潛葉蛾以幼蟲為害葉片,在葉片內潛食葉肉,形成彎曲的蛀道。初齡幼蟲蛀道極細,隨著蟲齡的增大,蟲道變粗,并將糞便排于蟲道內,葉片上下表皮不破裂,從外面可以看見幼蟲所在位置。據調查,僅有1道蟲斑的葉片也會提早脫落,并影響葉片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