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長期臥床老人;肺部感染;振動排痰機;人工叩拍背,排痰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044-01

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因患某種疾病被迫長期臥床,由于長期臥床帶來肺部感染等諸多并發癥,肺部感染時因年老體弱無力咳嗽,甚至無排痰反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暢,使肺功能快速下降。給長期臥床老人肺部感染在有效的抗生素及呼吸支持等綜合治療基礎上,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痰液排出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環節[1]。因高齡老人體弱,心功能不佳,不能耐受長時間的機械操作,為了探討排痰更有效的方法,我科采用排痰機協助排痰的同時配合人工叩拍、引流等措施,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于2007年1月~2O11年10月收住163例肺部感染長期長期臥床的高齡老人,排除肺部腫瘤、氣胸及大量咯血、急性心梗等不能耐受排痰機振動者,本組男105例,女58例,年齡75-93歲,平均(82.1±3.7)歲。均合并至少2種基礎病,原發病分別為:腦血管意外4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3例,冠心病25例,高血壓病42例,糖尿病17例,肺外惡性腫瘤6例,重癥肺炎12例;心功能Ⅱ級96例,Ⅲ級58例,Ⅳ級9例。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83例和對照組80例,兩組年齡、性別、感染嚴重程度及心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排痰方法 兩組均應用臨床常規治療及護理,每次排痰前進行霧化吸入,對照組:在給患者翻身同時使用 常州雅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Ys800振動排痰機振動排痰。患者取平臥、半坐臥或側臥位 ,選擇使用頻率范圍15-20Hz,選用直徑90 mm聚氨酯海面型治療頭,將排痰機叩擊頭自下而上在患者的前胸、側面及后背部緩慢勻速移動。實驗組:根據胸片及肺部聽診明確感染的葉段,安放患者,肺上葉取半臥位,中葉取仰臥位或健側臥位,肺下葉感染的取府臥位。先患側再健側,同樣選擇使用頻率范圍15-20Hz,選用直徑90 mm聚氨酯海面型治療頭,將叩擊頭置于肺部感灶表面,叩擊2 min,同時在患側胸壁相當于感染灶的平面進行人工叩拍,叩拍時手背隆起、手掌中空呈杯狀利用腕部的力量進行,頻率120~150次/min;然后將叩擊頭由肺底部慢慢向肺尖部移動,由外側向內側,持續叩擊3min。健側僅用排痰機排痰,叩擊頭沿體表勻速行進,時間為5min。雙側共10min;2次/d,叩擊后給予引流10-20 min。

1.3護理

治療前的準備:①操作前護士應熟悉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心功能情況、是否有治療禁忌癥,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排痰治療的意義及作用,消除患者治療的顧慮,取得患者配合,并備好床邊吸引器、如速效救心丸等急救器材及藥品。② 治療前應先檢查儀器的性能.根據x線檢查確定患者病變部位及實施治療的范圍、:操作時間一般選擇在餐前2 h或餐后2 h;避免因振動引起惡心、嘔吐、食物反流等而導致誤吸引起吸人性肺炎。

治療過程的護理:① 操作過程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因患者高齡體弱,在操作時給予心電監護,操作過程中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精神、面色及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及時調整叩拍的力度,如患者出現心前區不適等應暫停操作,讓患者休息、吸氧,必要時口含速效救心丸。②每次治療后。應用聽診器聽診患者肺部羅音是否有減少,5分鐘后給予吸痰,觀察患者痰液量、色、性質變化情況,評估排痰的效果并做好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分析采用 T檢驗和X?檢驗,以P

2 結果

2.1 排痰療效評價指標 顯效:排痰效果好,聽診肺部無痰鳴音,呼吸音正常,血氧93%。有效:痰易咳出,聽診肺部無明顯痰鳴音,呼吸音明顯正常,血氧90%。無效:聽診呼吸音弱,有濕性羅音,痰鳴音,血氧90%[3]。

2.2 兩組排痰效果比較,見表1

2.3 兩組排痰量及排痰前后SP02 結果,見表2

3 討論

長期臥床老年患者較年輕患者抵抗力低下,感染往往難以控制,且更易發生呼吸肌疲勞[2]。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至關重要;振動排痰機排痰效果顯著,排痰后患者肺部體征改善明顯[3-5]。因老年人大多心功能不佳,不能耐受長時間的機械排痰。排痰機頻率與振幅過大患者會感到心前區不適,而患者感到舒適的頻率與幅度則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排痰效果。由于頻率與振幅的改變不易掌握,限制了振動排痰機的應用范圍。為此,我們對實驗組患者,針對其肺部病灶位置,在特定排痰機結合人工叩拍排痰,在病灶部位排痰機重點叩擊,同時給予頻率及力度上變化的手叩擊,并給予引流,根據呼吸道上皮細胞纖毛-黏液系統的傳送帶作用,運用叩打、振動、引流等方法,機械地幫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終排出[6]。其操作更有針對性,。結果顯示,復合式定位排痰患者排痰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MAGGIE M.Physiotherapy and 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and devices[J].Paediatric Respir Rev,2006,7(Supp1):S22O一S222.

[2] 周玉蘭.振動排痰機對老年肺部感染患才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護理雜志,2007,24(2):11-12.

[3] 陳美珊,黃澤寬,孫淑鑾.振動排痰機對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0,9(4):1671-8283

[4] DE BOECK K,VERMEULEN F,VREYS M,et a1.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 tO treat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where is the evi—dence?[J].Eur J Pediatr,2008。167(6):607—612.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變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消化、吸收、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功能底下。因此,對手術的耐受力亦差。有計劃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是手術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1 術前護理 重點在距離病人手術的信心,盡可能是病人的生理狀態接近正常,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實施手術的期限可分三種,即急診手術、限期手術、擇期手術。各種手術均需做好。

1.1 心理護理 重視心理護理,老年人思考問題細致,處世經驗豐富。當看到、聽到他人手術的良好效果后,對手術解除病痛會給予期望。但確定手術后,焦慮、恐懼、思前顧后的心態會接踵而來。各種心理變化過程,都會影響飲食與睡眠。護理中不應因手術的簡單(如闌尾切除或疝修補術),而忽略對病人的衛生宣教工作,鼓勵病人建立手術成功信心,積極配合醫護,取得治療的最佳效果。

1.2 全面觀察及常規檢查 對病人全身狀況的觀察和必要的血、尿、糞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的檢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狀態的必要手段。不可因病人一般狀態佳,而漏掉必要的常規檢查,需依據檢查數據糾正不正常的生理狀態。老年人臟器的儲備功能低,應激能力差,使機體內環境處于相對不穩定或失衡的邊緣,應予重視。嘔吐、腹瀉、發熱、多汗均使機體丟失大量水分、電解質,為適應手術,術前應予糾正。水分的補充以日尿量達1000-1500毫升,比重在1.015以下,不足時需補充,先經口服,禁食或嘔吐、腹瀉可經靜脈補充。血鉀在4mmol/L,血鈉在135mmol/L以下應予補充,方法同上。對長期使用利尿劑及限鹽的病人,更需嚴密觀察,避免術中發生意外。為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促進切口按期愈合,術前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亦重要。一般需要補充全血或血漿(水解蛋白、復方氨基酸等),方能得到改善,單靠飲食攝取一來不及,對老年病人的輸血、輸液,要嚴格掌握進入速度,過快不僅增加心臟負荷,還會因高齡者毛細血管的滲透性高,并發肺水腫。一般40-60滴/分鐘為宜。結腸灌注也可作為手術前、手術后補充營養的方式,但需行胃腸道準備的病人,不宜使用。

1.3 預防切口感染 自術前皮膚準備即開始,老年人皮膚張力低,給輕微壓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縮,故清潔、涂擦或備皮時動作要輕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損。重視全身衛生,能下床病人要協助其沐浴,臥床病人要給予全身擦浴。老年人皮膚干燥,對堿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堿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膚防御能力,影響切口愈合。口腔衛生亦屬術前應注意的,特別與義齒相鄰的組織,可因牙托、鈉絲的摩擦引起損傷、感染。能自行洗漱者,應在進食后立即漱口、洗刷義齒。臥床者要協助其做好口腔衛生,淡鹽水可改變口腔內環境,不利菌群生長,而有益于預防感染。

1.4 胃、腸道準備 在胃腸道準備中,要注意老年人對冷、熱反應不敏感,耐受又力差。洗胃、灌腸用液的溫度必須準確(39-40度),液量因人而異,以病人的最大耐受為準(一般為700-1000毫升),還需防止由于反復灌洗出現虛脫。術前12小時開始禁食,術前6小時禁水。

1.5 一般準備 手術前夜保證病人的充分睡眠,衰弱老人慎用鎮靜劑,一般給適當安眠劑促進睡眠。去手術室前取下義齒,排空膀胱,換清潔衣褲,給術前用藥,以手術車送至手術室。

1.6 特殊病人的觀察及護理 對特殊病情的觀察不容忽視。心血管疾患的老人,對手術的耐受比一般老人差,需嚴密觀察功能代償情況,按時記錄心率、脈搏、呼吸,有心衰時,需糾正后再施手術。冠心病病人出現心動過緩,亦需及時糾正,術前可給予阿托品。貧血的老人,細胞攜氧能力下降,對心、腦、腎重要臟器供氧受影響,一般血紅蛋白8g以上方可行手術。合理膳食對糾正貧血很重要,老年人因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常引起三價鐵還原二價鐵的困難,導致鐵銅、葉酸、維生素B12、鈣吸收不良,還可因胰腺功能紊亂,引起消化道障礙影響鐵的吸收。老年人貧血,多為低色素小細胞性,飲食中應多調配紫菜頭、茄子等含鐵高的蔬菜。避免使用緩瀉劑,因腹瀉可導致鐵吸收障礙,造成鐵的缺乏。快速增高血紅蛋白的方法是輸入全血。患老年性呼吸系統疾病,多表現換氣功能低,運動后動脈血氧張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響手術進行,術前要徹底糾正。間斷低流量供氧,是提高血氧張力的有效措施。對有呼吸功能障礙的老年病人,使用鎮靜劑、安眠劑時需嚴密觀察,此類病人對抑制呼吸的藥物極敏感,易導致呼吸衰竭、昏迷的發生。

1.7 訓練 為適應手術臥位、術后各種,術前要進行充分訓練,如甲狀腺手術、脊柱腎臟手術,一般需訓練2-3次,老年人關節活動度低,血管彈性差,訓練時間可相應增加。術后臥床階段各種生活習慣的變更,亦需術前給予訓練,如平臥飲水、進食要防止噎嗆、進食的速度要慢、量要適當、不要讓病人講話等。平臥排便,對老人更是難建立的習慣,麻醉后膀胱松弛,更增加平臥排便的障礙,術前應重點宣教。

2 術中護理

2.1 一般護理 老年人反應遲鈍,聽覺減退、視力差,術前用鎮靜劑后進入手術室,可呈現嗜睡狀態,要保持好病人防止墜床。對顯示有恐懼心態的老人,要有同情心、和藹的態度,解除病人不安。對聽力差的老人,說話時湊近耳邊,低調、緩慢對答。麻醉用藥中要重視老年人對藥物耐受性差,局麻以最小劑量,達到效果為佳,嚴防過量中毒。全麻給藥前,再次檢查有無義齒或不穩定齒,嚴防墜入呼吸道,有上門齒缺失時,插管前用紗布墊好缺損處,再后仰頭部,保證插管順利。硬膜外或腰麻時,需協助病人擺放,對脊柱增生能擺放側身彎腰式的老人需講清要求,避免強烈動作。

2.2 補液 老人的循環系統代償能力比青壯年差,對失血、失液耐受力低,手術中要做到等量補充,并掌握進液速度。

2.3 固定的墊要軟,以保護骨突出部位,對嚴重骨關節畸形(駝背、雞胸)接觸床面的凹部,墊好固定軟枕,保持舒適,防止褥瘡。各種既要保證手術野暴露,又不能妨礙呼吸、循環,注意防止神經損傷。

2.4 特殊病人護理 如存在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術中補液時,需依血糖數值,適量給予胰島素。存在青光眼的老年病人,常規禁用阿托品。如術中必須使用,使血壓、心搏正常。老年人骨質疏松,易因用力不當發生骨折,需嚴加防范。

3 術后護理

3.1 心理護理 掌握病人術后的心態變化,使護理措施符合病人要求,達到預期效果。在經歷了手術的實際體驗后,能證實醫生、護士在術前的健康教育,排除了病人原有的焦慮、恐懼。但又因切口疼、臥床后生活習慣改變,增添了新的焦慮,希望得到關心、體貼,要依賴護士的協助,不敢早期活動,個別人少飲少食,怕麻煩別人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表現,均需進行疏導和精心護理,促進早日康復。

3.2 術后及活動 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減少切口張力,利于引流、排痰為目的。定時更換以預防各種并發癥。早期活動,早期離床有利于術后各臟器功能的恢復。使病人精神愉快、增進食欲、排氣排尿順利。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范文第3篇

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在骨科住院就醫的老年患者選擇手術治療的人數越來越多,對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1]。老年患者由于年齡的增長和伴隨疾病的多,給手術帶來的風險也較大,其術后病死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一般手術患者[2,3]。因此對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并發癥的觀察與精心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我科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57例,通過對老年患者圍術期的病情觀察與護理,有效的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與加重。

1.臨床資料

本組選擇患者57例,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0.2歲,腰椎手術38例,頸椎手術7例,下肢骨折手術12例,術前均有高血壓病史,其中11例有腦梗死病史,7例患有糖尿病史。術后3例出現單側上下肢活動障礙,4例出現神志淡漠、嗜睡,經過勤觀察、緊急處理、精心護理。3例出現單側上下肢活動障礙,1例患者轉神經內科治療,2例三周后痊愈出院。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根據老年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及疾病的狀況進行不同的心理護理[4,5]。農村老年人經濟收入相對較低,害怕手術失敗導致人財兩空,此時護士應做好老人工作,配合醫生完成每一項檢查,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方面的知識,讓老人有安全感。離退休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老人,對生活質量要求較高,術前談話會給老人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此時護士應多講解疾病方面的知識及成功的病例,必要時找相關書籍讓老人了解相關疾病手術方面的知識信息,使患者從心理上接受手術,配合檢查治療。

2.2術前檢查與治療對老年患者的術前檢查除了常規檢查外,重點還有伴發癥的檢查和治療,對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必須待血糖及血壓穩定后才能手術。對有腦梗死病史的患者常規行頭顱CT檢查,預防應急性腦梗死的發生,脊柱手術的患者應詳細觀察四肢感覺運動情況,并詳細記錄。

2.3術后護理

2.3.1患者回病房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立即測脈搏、呼吸、血壓、心率,上心電監護,同時應注意觀察患者主觀癥狀及引流管情況,認真聽取患者主訴,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3.2接診護士向麻醉師詳細了解手術經過、麻醉方式及肢體運動情況,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通常會使用鎮痛泵,其鎮痛泵的主要藥物有芬太尼、曲馬多等,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致患者呼吸抑制、嗜睡、頭暈、惡心等[6],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及鎮痛泵用藥情況,本組患者4例術后48小時出現嗜睡、短時的躁動。當患者一旦出現意識模糊或精神錯亂,應立即通知醫生,并給予家屬適當的心理安慰,病情允許可使用約束帶,防止增加患者損傷。4例患者經過密切的觀察,緊急處理,一周后癥狀消失,痊愈出院。

2.3.3認真觀察四肢感覺運動情況對脊柱手術及術前有腦梗死病史的患者密切注意四肢感覺運動變化,有異常者及時通知醫生。觀察引流管情況,排除手術原因,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組患者3例于術后12小時內,單側上下肢活動障礙,2例報告醫生急查CT示急性腦梗死,1例轉神經內科治療,1例經及時搶救用藥后癥狀緩解,1例調整引流管位置后癥狀緩解。

2.3.4防止血栓形成老年患者臥床時間長,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對下肢骨折術后的患者更加注意[7]。除了術后常規使用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外,護士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協助或鼓勵患者四肢肌肉收縮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本組患者無此現象發生。

2.3.5預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結石、褥瘡的發生其根本原則是,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協助翻身拍背,病情允許情況下多飲水,本組患者經過精心護理無此并發癥發生。新晨

3.體會

通過對67例老年骨科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我們體會到,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嚴密的臨床觀察和精心的護理是預防老年患者并發癥發生或加重的關鍵,直接影響手術的成功及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許加麗.老年人心理健康及護理[J].心理健康教育,2006,(24)

2夏軍,魏亦兵,等手術治療高齡髖部骨折的圍術期并發癥[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10)

3茅玉水.中老年膽系疾患手術290例臨床分析[J].臨床中老年雜志,2003,6.

4薛與邦.社區老人幸福度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12.

5黃希庭.老年人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2,9.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下肢靜脈血栓 骨科術后 預防 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骨折術后需長時間臥床而較常見的并發癥。由于交通事故、運動損傷、老年病人、血脂異常的人群在不斷增多,國內外報道骨折術后DVT的發生率為7%~45%。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預防[1],為此我們通過對骨科術后病人正確的評估,預見性地從病人飲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骨科術后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體發病率,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8月的骨折病例 117例,其中男78例,女39例,年齡31歲~89歲。人工股骨頭置換23例,股骨頸骨折復位內固定21例,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21例,股骨髁上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11例,踝部骨折術后7例,髖關節置換術后18例。脛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膚軟組織重度挫傷1例,脊柱骨折5例,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10例。

1.2 方法 重點強調預防,通過綜合評估骨科術后病人,確定高危人群,預見性地從飲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采取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

1.3 結果 本組117例患者,術后僅4例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僅為3.4%,低于國內外報道骨折術后DVT的發生率,效果顯著。

2 護理干預

2.1 相關知識宣教 DVT的發生往往是由于認識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導致的,因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DVT相關知識的宣教顯得尤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講解為何骨科術后病人易并發DVT,讓病人及家屬對本病有足夠的重視,灌輸預防為主的理念,為后續開展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礎。

2.2 確定高危人群 對骨科術后病人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將高齡、肥胖、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吸煙、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靜脈血栓史、手術為骨科大手術、創傷嚴重、脊髓損傷的患者作為極高危的重點預防對象。對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靜脈輸液,盡量避免靜脈注射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多次穿刺,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損傷以預防血栓。

2.3 干預 術后2h可改變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傾斜,以改善受壓側肢體血液循環,既可預防肺部感染,又可減輕下肢靜脈壓力,有利于靜脈回流,是預防DVT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術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確,患肢應高于心臟平面約20~30cm,膝關節屈曲15°,使髂骨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下肢靜脈血栓的好發部位在比目魚肌的靜脈竇內,因此,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長時間受壓,可在足關節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離開床面,以利小腿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

2.4 飲食干預 飲食對DVT的預防起著重要作用,誘發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積極主動配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時保證每日水分的攝入,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預防大便干燥的雙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內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煙中的尼古丁刺激靜脈血管收縮痙攣,因此干預戒煙落實情況,可降低骨科術后病人DVT的總體發病率。 轉貼于

2.5 功能鍛煉干預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預防DVT最積極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鍛煉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進下肢靜脈竇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組織代謝的內環境,增加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時與患者密切接觸的護士,針對不同個體制定不同的活動計劃,加強患者肢體主動與被動活動,是預防DVT的關鍵。方法包括主動肌肉關節活動、被動肌肉按摩、使用彈力繃帶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背伸跖屈活動,使小腿肌群及股四頭肌有節律的等長收縮運動,促使靜脈回流;老人、小孩或對疼痛較敏感的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差,可指導其家屬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貼緊皮膚從肢體遠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進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約30min,功能鍛煉的基本原則是主動鍛煉為主,被動鍛煉為輔,以病人可以耐受的個性化原則。

3 小結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凝血機制活化后所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骨科術后病人要臥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動,靜脈血流淤滯和靜脈膜的損傷,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使其認識到預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關的預防方法,如飲食、等配合,加強術前評估,確定高危人群并重點預防,術后功能鍛煉越早,越能有效預防DVT的發生。臨床護理實踐表明,積極、系統的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術后病人DVT的總體發病率。

高齡臥床老人護理重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 市場養老;功能業態;上海市

中圖分類號:F035文獻標識碼: A

1、背景綜述

人口老齡化近年來為整個社會所高度關注,對我們國家來說,一方面因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人民壽命的延長,另一方面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所以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即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在未來的半個世紀內,我國老年人口將呈迅速增長的趨勢。

由于人口老齡化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原來我們所認同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無法解決我們國家的養老問題,我們需要對我們的養老模式進行創新。但是如何對養老模式創新?什么樣的模式能夠解決養老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去思考。

旨實現盈利的地產屈指可數。

2、適合上海市的養老設施功能業態模式

2.1養老設施分類

通過對上海現狀市場養老設施的調查可以發現了許多問題,例如:養老設施市場化程度較低,無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養老地產盛行,養老設施服務功能落后;養老服務要求更高,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等。這些問題的由來都可歸結為市場養老服務缺乏引導,沒有很徹底的了解老年人需求與地域之間的關系,導致養老設施無法匹配當地需求。因而首先需對市場養老設施進行分類,由于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的老人對養老設施提供的服務需求以及地域狀況存在一定差別,為體現人性化和區別對待的理念,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護理等級,本文中將養老設施分為自理型養老設施、協助型養老設施、持續照料型養老設施和綜合型養老設施。

1.生活自理型養老設施:是指為年齡較低,身體狀況良好渴望接近自然,追求生活樂趣,體驗多樣化的老年文化活動的老人提供服務的設施。我們將這樣的老年人群稱為健康期老人。

2.生活協助型養生設施:是指為身體存在一定缺陷,或大病初愈的老人提供定制化膳食方案,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科學的給藥管理,安全的環境和豐富的日常活動。我們將這樣的老年人群稱為障礙期老人。

3.持續護理型養老設施:是指以提供老年病護理,病后、術后康復治療服務為主。它強調服務的多樣性和連續性,一般存在于市區,便于共享優質的醫療資源和親人的探訪。我們將這樣的老年人群稱為臥床期老人。

4.綜合型養老設施:是指能夠同時為自理型老人、介助介護型老人和完全臥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務的養老設施。這類養老設施由于服務的綜合性和多樣性。

圖3-1:養老設施分類

2.2適合上海的生活自理型養老設施功能業態

1、都市田園養生養老模式

從市場需求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2013年近期抽取2248位60歲以上老年人開展的老年群體對社區服務需求度的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對社區組織價廉物美的夕陽紅旅游活動的需求度為68.5,逾四成受訪者很需要社區組織夕陽紅旅游活動。開展專門針對老人、價廉物美的夕陽紅旅游既可滿足老人旅游需求,又可以結識同社區的老人,滿足老人社交需求。結合上海正在推進的以郊野公園為重點的大型游憩空間和生態環境建設,設置都市田園養老模式可為許多老人提供這樣的資源。

在都市田園養生養老中有三大功能體系:精神實現、身體療養和文化體驗。針對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獨的心理特征,設計田園會所、讀書會、運動俱樂部等具有人文關懷的度假產品,以便于老年人進行情感交流,精神世界得到充實與滿足。為醫療康復病人提供相關醫院、診所、藥品超市、保健品超市、相關健康管理等機構,為每個在這里養生養老的人提供專屬的健康管理檔案與康復治療方案。文化是體驗的源泉,在都市田園中養生,一方面是綠色環境、綠色食品對身體的滋養,同時也是鄉村本土歷史文化、生態文化、農耕文化對人精神的陶冶。

2、酒店式養生養老設施模式

高級酒店式養生養老設施是指在城市近郊區或新城等環境良好與中心城區有著良好的交通聯系地段,進行酒店式養生養老設施開發模式,它能夠滿足那些低齡老人渴望親近自然和精神實現的需要。

在酒店式養生養老設施中的功能業態需從設計構思上體現以“長者為本”的理念,凸顯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的的特點,設置健康頤養、休閑娛樂、醫療康復、養生保健等功能區域,讓老人既有居家體驗,又享受星級服務的方便與尊嚴。

2.3適合上海的生活協助型養老設施功能業態

1、與商業地產結合,開發老年公寓

與商業地產結合開發的老年公寓是指在城市中心區等繁華地段進行商業地產開發時搭配建設老年公寓或在城市成熟的社區中搭配建老年公寓。目前在上海市中心城區中與商業地產搭配建設老年公寓的現象幾乎沒有,這一種全新的模式通過功能復合,以及垂直交通的聯系,能夠讓老人在中心城區一個熟悉的環境中享受全方位的服務。

該類老年公寓可涉及健康服務和生活服務等功能業態。根據人性化考慮,每三個老人可配有一個護理員,每30- 50個老年人配一位護士。各護理公寓均與附近醫院建立定點合作關系。接待室、談話室、護士站、健康管理室(機體康復室,是專門針對中風等病人設置的鍛煉室)、多功能廳、庫房間、洗衣間、洗浴間、污處間等配套齊全。

2、生活協助型養老設施

“421”家庭結構慢慢成為當代社會的主要形式,這給以家庭養老為傳統的城市帶來了新的挑戰。來自上海交大“空巢老人調研實踐團”的一份報告新鮮出爐,本市“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口的三成多,15%的“空巢老人”需要生活上的照顧。

為向老人盡一份自己的孝心,讓老人安享晚年,工作的繁忙的子女希望將老人送進附近的養老設施,讓老人能夠享受這類設施為他們提供的各項服務。

為體現人文關懷,為生活協助型老人提供全天式親情呵護服務。具體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專業飲食服務體系、居住物業服務體系、交通出行服務體系、文化娛樂健身體系。

2.4適合上海的持續護理型養老設施功能業態

1、與醫療機構結合開發老年公寓

與醫療機構結合開發老年公寓是指以康復醫療為特色、兼具一般性診療、護理和生活服務功能的專業化養老機構。醫護養老充分體現醫療特色,將養老與醫院完美結合,彌補養老院就醫不便的難題。

其功能業態充分利用“醫養結合”模式的優勢,為老人提供24小時健康護理服務并提供其它基本生活服務。醫生為老人進行日常疾病診療;定期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預防疾病,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專業心理咨詢師對老人心理障礙進行干預指導,讓老人擺脫孤獨,樂享晚年。專業的護士、護工為老人提供24小時貼心生活護理。

2、全護理院

全護理院主要供是為身體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下屬團隊為入住者提供看護服務。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區,靠近地鐵或公交站點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親人探訪且讓老人回歸熟悉的環境。

其服務及設施包括醫療服務和生活服務。在每個老人入住之前,根據其自身情況來指定相應的健康護理計劃。 每個養老設施都至少會各有一名心理相談員和機能訓練員(物理治療師),分別負責輔導老年人的心理和幫助行動有困難的老年進行身體機能訓練。接待室、談話室、護士站、健康管理房、洗浴間、洗衣間、庫房間和多功能廳隨時為老人使用。護理員實行24小時輪班制,負責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2.5適合上海市的綜合型養老設施功能業態

綜合型養老社區是指根據人性化設計理念和區別對待的關懷模式為不同年齡階段和身體狀況老年人提供全面服務的老年專住社區。綜合型養老社區是一個按照節能、環保、低碳和無障礙、無污染、高科技的要求,為老年人營造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多元共生的社會生態,一個分年齡和服務層次、并保障終老整個過程的養老生活支持系統。

養老社區在選址上要具有前瞻性,盡可能環境優美并適合老年人長期居住,交通便利,適合對外交流。同時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包括基本生活照料、醫療康復護理、老年休閑健身、老年心理陪護、老年大學等。根據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

結語

養老模式創新是在人口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實現的,當經濟社會結構向老齡社會轉變時經濟社會中的其他因素,必然會圍繞老齡社會而轉變。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務業中為滿足個人提高生活質量和拓展能力需要的部分,也在不斷地發展,由于它們的生產和供給都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模式,新型的養老模式也將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且這類模式將繼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孫仲;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安龙县| 内乡县| 呼图壁县| 秦皇岛市| 栾川县| 泗洪县| 湘西| 慈利县| 铁力市| 乌恰县| 会泽县| 北京市| 崇仁县| 涞源县| 新津县| 凤翔县| 南阳市| 唐海县| 九龙坡区| 盐城市| 广河县| 金山区| 汶川县| 响水县| 广东省| 固阳县| 潮州市| 游戏| 新乡市| 临湘市| 隆林| 高平市| 神农架林区| 日喀则市| 濮阳市| 洛南县| 柳河县| 新郑市| 招远市|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