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環境衛生學重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公共衛生執業醫師;環境衛生學;技能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1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醫生執業許可制度的正式建立。這一法律的實施對于我國評價醫師質量、提高醫療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使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了方向;對醫學教育更是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就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來說,獲得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資格就成為其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相關工作的必要條件?!董h境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重要的專業課,在教學和考核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就需要從公共衛生執業醫師技能考核出發,改革傳統的理論考核模式,促進學生適應執業醫師考試及執業技能的考核。
一、預防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林惠青等認為,21世紀高等教育國際化、國家五年發展規劃、現代科技發展、衛生體制改革以及教育資源等方面會對高等醫學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強化教學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就成為迎接這些挑戰的重要舉措。然而,在預防醫學的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對預防醫學重視不夠。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雖然被廣泛接受,但是實踐過程中重臨床輕預防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特別是占主導地位的管理層、教師層預防戰略意識不強。教師在教學中仍局限于生物醫學范疇,忽視了社會、心理、環境、行為等因素與健康的關系,缺乏一級預防的意識。
2.技能考核目標缺乏,考核指標不健全、實踐技能培養效果不佳。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學習預防醫學專業課期間,隨課安排的實驗。這一階段的考核多以理論考核為主,實習考核為輔,部分學校尚未開展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核。第二階段是學生畢業前在實習基地開展的生產實習。學生能夠利用一定時間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監督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局等單位輪轉實習,但是實習期間的考核指標不健全,部分單位僅以出科考試為考核要求,缺乏對學生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另外,在預防醫學教學中雖然有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考核文件,但是預防醫學課程的考核很少有對實踐技能考核的指標。這些因素均導致實習技能考核指標缺乏而降低了學生對技能學習和培養的要求。目前,醫學院校在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和醫學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實踐,但從總體上看,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仍然是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預防醫學教學實驗室設施落后,有很多院校的預防醫學課程實驗學時數少或不能開設相應實驗;預防醫學教學基地不易建立或不穩定,教學基地的設施落后、師資薄弱。這些問題造成預防醫學實踐技能培養質量低的現象。
3.預防醫學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現代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近些年來我國針對預防醫學教育開展了一些改革,但是預防醫學教育模式依然擺脫不了前蘇聯教學模式的影響。比如,在教學內容上社會科學、人類行為、人口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安排比例少;在教學方式上以課堂講授為主,考試偏于知識點的記憶;在實驗課安排上,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工作能力關注不夠,仍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F有的預防醫學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2l世紀以知識經濟為代表,知識創新為特征的時代背景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方向的要求。
二、《環境衛生學》技能考核改革思路
執業許可已經成為預防醫學人才質量評價的必經之路,而實踐技能又成為預防醫學人才考核的必要環節?!董h境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重要的專業課就必須以強化技能考核為突破口,以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實踐技能考核為指導,實施技能考核改革。本次技能考核改革制定了《環境衛生學》實踐技能考核的三級指標體系,將相應的考核指標劃入到《環境衛生學》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以及生產實習中,開展實驗課技能考核與生產實習單位考核。
三、《環境衛生學》技能考核方案的主要內容
1.增加技能考核指標。根據《2013年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核大綱》、《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程》、《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我院預防醫學專業《環境衛生學》教學大綱,制定《環境衛生學》技能考核三級指標體系,建立考核指標庫,然后采用Delphi法請從事《環境衛生學》教學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科的帶教教師7人對三級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和篩選。對于50%(4人)以上選用的指標直接選為考核指標,4人以下選取的指標進行集體討論,確定考核指標的選用情況。目前已經形成了2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53個三級指標,具體指標見參考文獻5。
2.建立技能考核評分標準。依據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大綱中技能考核部分的要求,建立每一套操作或口試的評分標準,標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于對學生能力進行量化和評價。以大氣采樣器考核標準和評分標準為例,該儀器考核共30分,第一部分為采樣前準備10分,有4個考核點,第二部分為采樣步驟及儀器使用20分,分13個考核點。此部分的考核是結合操作與口試相結合的形式,便于學生能力評價與計分,見表1。
3.注重預防醫學思維能力的考核與培養。在《環境衛生學》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建立環境因素與健康關系的思想,樹立利用環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環境有害因素的預防意識。在實踐過程中,強調學生有效整合流行病學、統計學理論知識,注重環境監測、人群健康效應監測、風險評估思想,結合案例分析和開展調查。在本次技能考核改革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關于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室內空氣污染等典型案例。每個案例的分析包括現場采樣布點設計、采樣方法、監測結果評價、污染原因分析、處理措施與建議等5個方面進行考核。五個方面的考核在題目中形成連環資料分析方式,比如由學生根據第一部分資料提出自己認為恰當的采樣布點方案,在第二部分案例資料中將提供正確的布點方案信息由學生繼續提出采樣方法及注意事項,在第三部分材料中給出正確的采樣方法并提供采樣后的數據,再由學生評價監測結果;在第四部分資料中提供監測結果的評價,由學生根據評價結果分析污染的原因;在第五部分中提出污染原因的信息,由學生作答應采取何種處理措施,最后公布應當采取的必要措施。通過連環式案例考核,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實踐技能的應用要點。
參考文獻:
[1]葉中勝,王軍.關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醫學專科教育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3,(1).
[2]李秀敏.執業醫師考試與醫學生臨床技能考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4,(8).
[3]林惠青.新時期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大學教學,2002,(5).
[關鍵詞] 環境監測;醫院感染;合格率;感染率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28-0142-04
醫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場所,病原微生物會在醫院環境內通過各種途徑侵入抵抗力低的易感人群而造成醫院感染[1],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院感染管理已成為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感染控制以科學監測為依據,感染管理為手段,能進一步達到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目前我國的醫科院校中尚無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學科[3],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也沒有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目前本院已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等進行醫院環境衛生監測多年,現將日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與醫院感染率進行比較,判斷監測是否有意義、監測手段及監測頻率是否合宜等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2015年環境衛生監測項目、數量和合格率以及醫院感染監測例數、感染例數和感染率均來源于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辦的《醫院感染管理簡訊》。
1.2 標本采集
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專職人員依照《消毒技術規范》等規章制度的操作程序,對相應部門的采樣點進行采樣。
1.3 方法
監測方法和結果判定,按照原衛生部《醫院消毒衛生標準》、《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執行,空氣采樣用平板暴露法(沉降法),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和無菌物品用棉拭子涂抹法,濕化液、消毒液、透析液、水(污水)用傾注法。
1.4 診斷標準
根據原衛生部2001年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診斷。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2008~2015年醫院環境監測合格率
共監測標本20179份,其中空氣14526份,占72%,合格率最高的是消毒液(100%),最差的是濕化液(76%),具體的監測情況見表1、2。
2.2 2008~2015年醫院感染率
共監測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其中以2009年感染率最高(4.64%),2013年最低(0.70%),見表3。
3 討論
醫院感染情況:共監測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低于劉開琴等[4]報道的1.73%,更低于楊金燕等[5]報道的2.66%,2008~2015年醫院感染率依次為3.09%、4.64%、1.33%、2.22%、1.44%、0.70%、0.80%、0.78%;均低于國家原衛生部三甲醫院感染率
醫院環境衛生監測合格情況:共監測標本20179份,合格18634份,平均合格率為92.34%,高于徐北霜等[11]報道的90.50%;空氣平均合格率為94.00%,均高于陳淼等[12]報道的78.00%和張月紅等[13]報道的92.72%,醫務人員手平均合格率為86%與李六億等[14]報道的干預后醫務人員手的衛生可達的85.17%和趙愛華等[15]報道的87.82%相近,物體表面平均合格率為83.00%,低于趙麗仙等[16]報道的98.3%,卻高于劉芳菲等[17]報道的58.14%;濕化液平均合格率為76%,高于朱小玲等[18]報道的使用24 h合格率60%,卻低于此報道的一次性吸氧裝置中濕化液合格率100%,無菌物品平均合格率為99%,與杜江等[19]報道的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效果監測合格率為98.87%相近,消毒液合格率高,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與劉娟等[20]報道的100%相近。2008年和2009年進行透析液監測,2010年至2013年卻停止監測,2014年又開展了監測;監測期間平均合格率為97%,低于曾玉輝等[21]報道的98.79%,卻高于于明明等[22]報道的87.3%;水(處理后的污水)平均合格率為91%,高于黃金波等[23]報道的75%,8年中經統計:χ2空氣=786.55,χ2醫務人員手=79.08,χ2濕化液=76.34,χ2物體表面=15.19,P均0.05;說明醫院環境衛生監測中空氣、醫務人員手、濕化液、物體表面的合格情況變化有差異。2009年醫院環境衛生監測項目中的空氣、 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濕化液的合格率是最低的,而當年醫院感染率卻是8年中最高的,2010年以后明顯加大了空氣、 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監測頻率,逐步調整監測方案后,醫院感染在2010~2012年波動中明顯降低,證明調整監測是合理的、有意義; 2013~2015年合格率維持較高水平,經統計χ2醫務人員手=1.14,χ2物體表面=5.46,χ2濕化液=0.35,P均>0.05,空氣χ2=86.69,P
總之,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目前的監測均明確了監測目的,確保了監測質量,保證了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的監測,發揮了監測作用,但是本文認為醫院環境監測工作還可以在節約資源的情況下發揮其更科學的作用,所以仍然有需要完善的方面,建議停止無菌物品的監測或者改善微生物室達到監測條件時再進行此項監測;停止物體表面、濕化液的常規監測,改成目標性監測;空氣和醫務人員手可以適當減少監測頻率,消毒液需保持現在監測頻率;透析液每月至少用量化法對其進行一次細菌學監測;提倡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監測并加大監測頻率。疑似醫院感染暴發、醫院感染暴發調查以及工作中懷疑與任何環境和用品等有關時,應立即進行其目標性監測。
[參考文獻]
[1] 周慧,白麗霞.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1):78-79.
[2] 鐘振鋒,蕭幗穗. 醫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179-180.
[3] 李六億,郭燕紅,趙艷春,等. 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設置的調查[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309-311.
[4] 劉開琴,孫莉,范九波,等. 2010―2012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8):497-499.
[5] 楊金燕,索繼江,許玉冰,等. 綜合醫院兩年醫院感染情況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898-1900.
[6] ⒄襠,金大鵬,陳增輝. 醫院感染管理學[M]. 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819.
[7] 朱小芳,趙霞,鄭潤菊,等. 2014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0):2239-2241.
[8] 康運凱. 某醫院2013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情況調查[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60-61.
[9] 李丹,徐麗麗,王國權,等. 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1):5294-5295,5317.
[10] 李金梅,李家斌,王進. 綜合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02-104.
[11] 徐北霜,董健,郗德鳳. 2012-2013年德州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析[J]. 預防醫學論壇,2014,20(8):598-600.
[12] 陳淼,陳巖,許欣.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31(21).257-257.
[13] 張月紅,吳奕征,陸建紅,等. 醫院連續4年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84-285.
[14] 李六億,袁建峰,趙艷春,等. 醫療綜合目標評估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的影響[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 14(1):16-19.
[15] 趙愛華,韓書林. 泰安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22-223.
[16] 趙麗仙,王緩,錢丹,等. 2010-2014銅陵市醫療機構消毒滅菌質量監測[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18-219.
[17] 劉芳菲,李金娜,何小靜,等. 應用ATP生物熒光法調查醫院環境物體表面及醫務人員手清潔度[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52-55.
[18] 朱小玲,王華,張艷,等. 氧氣通路中連接口及濕化液細菌污染的監測與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7):81-83.
[19] 杜江,劉南,朱兵,等. 重慶內部分醫療機構消毒與滅菌質量監測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24-226.
[20] 劉娟,徐勇,于雪嵐,等. 內江市醫療機構消毒質量十年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4):324-325,328.
[21] 曾玉輝,林香玉,蔡水波.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細菌污染調查分析[J]. 醫學動物防制,2016,(1):85-86.
[22] 于明明,徐斌. 2012-2014年淮坊市各級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8):756-757,760.
[23] 黃金波,藍云清,潘孝猛,等. 麗水市各類醫療機構消毒質量調查與分析[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42-44.
1.1制定流程
根據循證醫學的臨床實踐模式,擬定各項流程,包括:各種物品的清洗、殺菌、消毒;無菌物品的管理;物品表面與手的衛生學監測;醫務工作人員防護等。
1.2納入標準
參照衛生部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判定醫院感染發病率,全部病患診治前均非感染性疾病調查工作人員。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第三版第一分冊的規范執行監測采樣。
1.3統計學處理
所獲數據使用SPSS17.0版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卡方檢驗研究兩樣本構成比,以P<0.05為結果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病患感染出現情況
感染控制流程推廣前手術病患感染84例(6.4%),推廣后手術病患感染75例(4.7%)。
2.2環境衛生
感染控制流程推廣前后手術室環境衛生監測狀況,循證醫學是由加拿大的Sack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它是遵照醫學證據進行決策的方法。目前,控制醫院感染、降低感染發生率,是手術室的一項重點工作,它即向患者顯示了本醫院的醫療水平,同時也體現了醫院管理的水平。手術室是外科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手術治療的場所,是防控醫院感染的重點。建立科學的管理流程,是手術質量管理的關鍵,手術室感染控制措施已成為一個系統工程。而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流程,強調實用性與可操作性,需要對其效果予以系統性的評價,使得醫院感染工作簡捷與有序,且更靠近臨床?,F代流程管理的核心為規范性、建立點到點的優秀業務流程,采用以不斷增加組織業務水平為目標的系統性措施,由此主張質量并非檢驗出來的,而是在執行流程中創造出來的。因此,建立手術室感染控管理各項流程,使得每步流程得到高度科學化與規范化的執行,以取得控制醫院感染的效果。表1中,運用循證醫學的實驗組患者的感染率由之前的6.4%下降到4.7%(P<0.05),表明循證醫學對于手術患者感染發生率的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減少了由于感染所造成的巨大的經濟損失。長期使用光譜抗生素容易使菌群生態環境失衡,使用抗生素的量越多,越易導致細菌波動,且更易引起抗菌菌株與致病性菌株的定植。空氣污染是最容易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空氣不流通、溫濕度過高都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有利條件。這樣一來無疑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環境造成影響,更容易使人感染。因此,本院特意安裝了空氣消毒機,可于動態環境下對空氣進行消毒,使空氣質量滿足衛生標準。手、空氣等均達到了衛生監測標準,較實施感染控制之前有了明顯提升(P<0.05)。通過對各環節的有力控制,使醫院感染率下降,對醫院感染治療費用的節約是有利的。目前,我國乙肝總感染率超過60%,HBV攜帶者超過3億人,艾滋病也我國呈現出迅猛增長趨勢,1981年至1993年美國發現的30萬艾滋病患者中,高達60%以上是醫護人員,因此,必須重視我國醫院存在的職業暴露危險,提前予以防護,嚴格規范具有隱蔽威脅的行為,且構造職業暴露的控制路徑,對醫護工作人員預防職業威脅的能力予以有效提升。
3結語
1.1增加獸醫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相關內容獸醫流行病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動物群體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方面日益顯示其重要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增加了食品安全、共患病的調查及風險評估等內容,并重點講述獸醫公共衛生關于動物性食品安全、重大動物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相關內容。在授課時結合相關案例進行深入剖析,使學生能深刻理解及時、正確處理突發獸醫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性,學會正確面對突發獸醫公共衛生事件。
1.2調整獸醫流行病學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由于監測數據在制定正確疾病防控對策中的重要性,教學中加強了對重要動物疾病監測體系和具體案例的講解。近年來動物疾病防控中的風險分析及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不僅在防控決策中凸顯其關鍵作用,也是獸醫流行病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2改革教學模式,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加強案例式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1融合多種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獸醫流行病學各章節有各自的知識特點,可根據其難易程度、實踐性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現況調查章節,以學生自己講授為主,教師做點評,重點對動物和人類健康威脅較大的共患病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探討其公共衛生意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分子流行病學有關章節,以禽流感為例介紹我國如何進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數據整理,引導學生對禽流感病毒變異的趨勢進行分析,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2根據疾病流行現狀適時調整內容在教學中針對本課程綜合應用性的特點,對共患病、生物安全等內容采取案例式教學,通過典型實例分析討論,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正確應對突發獸醫公共衛生事件,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以2013年江蘇和上海發生的H7N9流感事件為例,讓學生對疫情的“三間分布”及臨床癥狀等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分析,把握疫情的總體情況后再應用獸醫流行病學相關知識對發生疫情的原因進行分析,從獸醫流行病學的角度來探討怎樣控制疫情的發展,最終消滅疫情。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同時還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3改進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現代化教育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對教學工作的成功與否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1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課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在組織多媒體內容時需要優化知識點,細心組織教學內容。構建一個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框架。編排幻燈片時要注意好銜接,把握住內在聯系,使講授的內容富有邏輯性和推理性。自上世紀90年代開設《獸醫流行病學》課程以來,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了各種圖片和影像資料,包括共患病的防控、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重大動物疫病防疫與檢疫技術等內容,將視聽教學和CAI融為一體,使教學過程顯得更加生動、靈活,改變了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
3.2利用網絡資源優勢豐富教學內容獸醫流行病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微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共患病學、病理學、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等相關領域的內容。如何將這些不同的教學內容協調應用于教學之中,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做到既開闊學生視野,又能突出課程重點,是流行病學教學的難點。流行病學的網絡資源豐富,可以通過對WHO、OIE等網站或中國農業部公告信息進行收集,了解國內外重大人類和動物疾病的發展情況,結合所授理論進行分析,充分把握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
4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 環境;衛生設施;農村人口;學生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G 4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147-02
學校衛生是我國公共衛生問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資料顯示,我國70%以上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學校突發事件80%以上的為傳染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發病頻次高,具有群體性和聚集性[1],而學校環境衛生設施狀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師生的身心健康。為全面了解四川省農村學校環境衛生現狀,找出影響學生健康的危害因素,筆者于2008年組織開展了農村學校環境衛生設施現狀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根據四川省經濟狀況(富裕、寬裕、貧困)和不同地理特征,選擇郫縣、金堂、威遠、丹棱、合江和漢源6個縣,調查范圍為地方規劃縣城管轄以外的所有農村初中、小學學校。
1.2 調查內容 調查縣自然情況、財政經濟、教育投入情況; 全縣農村小學、初中基本情況以及衛生設施和健康教育概況。
1.3 調查方法 由縣衛生部門協助教育部門開展全縣農村學校調查,根據《全國農村學校水與環境衛生現狀調查實施方案》,采用問卷、觀察和現場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衛生廁所判定以《農村學校衛生廁所建造技術要求與圖集》[2]為依據。
1.4 質量控制 調查方案經多方專家論證和完善,在進行調查前調查人員經過逐級培訓,在實施調查中調查員對每天調查后的調查表進行自查,檢查漏項及明顯的邏輯錯誤并及時處理,最后數據采用統一的數據錄入工具進行雙錄入。
1.5 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使用EpiInfo軟件錄入,導出的數據使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調查的6個縣共有614所學校,其中村小學、中心小學、初中和九年制學校各占46.58%,32.41%,15.64%和5.37%。614所學校中,教師共有230名,學生3 559名,師生比約為1∶16,所調查的學校中有113所寄宿制學校,占18.40%,有寄宿學生1 875人,占52.68%。調查的6個縣GDP為318.35億元,財政收入為44.04億元,教育支出為13.27億元,教育支出占財政收入的30.14%。
2.2 學校衛生設施和健康教育情況 共調查7項指標,在614所學校中有供水設施占55.70%,有衛生廁所占28.99%,有洗手設施的占70.20%,有垃圾收集設施的占69.38%,有排污水管道的占34.36%,有健康教育材料的占98.53%,有校醫的占3.75%(表1)。6個縣7項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8.25,314.98,36.84,87.19,186.72,24.56,45.43,P值均
表1 四川省614所農村學校衛生設施及健康教育狀況
項目學校數構成比/%
供水設施 集中式34255.70
分散式19431.60
無7812.70
廁所 有17828.99
無 43671.01
洗手設施 有43170.20
無18329.80
垃圾收集 有42669.38
無18830.62
排污管道 有21134.36
無40365.64
健康教材 有60598.53
無91.47
校醫 有233.75
無59196.25
2.3 經濟狀況與衛生設施建設情況的關系 根據GDP[3]和地理狀況將6個縣劃分為富裕、寬裕和貧困3種類型(丹棱縣只有16.2萬人口),有5項衛生設施建設的占53.09%,6個縣隨經濟狀況下降其衛生設施建設狀況也隨之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富裕與貧困=17.40,χ2寬裕與貧困=9.06,P值均
表2 四川省農村學校衛生設施建設比較
項目縣貧富等級學校數量分項設施
郫縣富裕4034(85.0)
威遠富裕14282(57.8)
金堂寬裕10562(59.0)
丹棱寬裕2315(65.2)
合江貧困16366(40.5)
漢源貧困14167(47.5)
合計 614326(53.1)
注:()內數字為合格率/%。
3 討論
3.1 學生生源 調查顯示,四川省農村學齡人口約占1/10,依據人口預測結果[4],2010年我國農村學齡人口為0.98億,占農村人口的11%~12%。此次調查的小學和中學的數量比例為4:1,且寄宿學生占學生總數的52.68%,說明四川省農村學校以小學為主,且寄宿生過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齡人口的數量對教育事業有著巨大的沖擊力。因此,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村學校衛生工作,尤其是寄宿制學校,其管理重點應為改善學校的衛生條件,開展學生體檢,開設健康教育課,加強飲食和飲水安全管理,加強計劃免疫工作等措施[5]。
3.2 財政收入及教育支出 四川省是一個地處中國西部的大省,經濟狀況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還較大,雖然本次調查教育支出占財政收入的30.14%,但總的財政收入較低(6個縣平均財政收入為7.34億元),相應教育支出經費基數較少,另外調查的6個縣財政收入和GDP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從調查的7項衛生設施和實施健康教育情況顯示,6個縣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富裕和寬??h的衛生設施建設均好于貧困縣。說明學校衛生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經濟條件是影響衛生設施的主要因素。
3.3 學校衛生設施 5項衛生設施建設中,以衛生廁所和排污管道覆蓋率最低,其次是供水設施和垃圾收集,有3個縣農村學校都沒有衛生廁所,低于目前四川省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43.9%)[3],這與學校衛生設施建設重視不夠和資金短缺有關。學校廁所是學生不可缺少的衛生設施,衛生狀況和糞便無害化處理效果,直接影響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據報道,糞便傳播的疾病主要以蛔蟲、感染性腹瀉、甲肝和霍亂為主[6]。有調查表明,生活飲用水被糞便污染可引起的痢疾暴發[7]。學校沒有排污管道和垃圾收集系統,致使生活污水和垃圾暴露于地面,為蚊、蠅滋生傳播疾病提供了媒介條件。調查表明,校園內蒼蠅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的堆積而成[8]。
3.4 健康教育 調查各縣的健康教育教材擁有率平均為98.53%,有4個縣為100.00%,但這并不意味著健康教育工作就做好了。文獻表明,學生對常見傳染病基本知識的知曉率普遍偏低[9-10]。調查的614所學校中,有591所學校沒配置校醫,不符合《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要求校醫與學生的比例為1∶600的標準,但在師資力量非常稀缺的偏遠農村學校,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科學有效地開展學校衛生工作,提高學校的衛生管理水平,已經成為教育和衛生部門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綜上所述,農村學校衛生設施仍是一個薄弱環節,存在突發事件隱患,為了減少農村學校衛生安全隱患。提高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建議:(1)加強寄宿制學校和學生的管理,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尤其以經濟落后地區和農村小學為重點,縮小城鄉差距,在專項撥款的同時,爭取多渠道籌集更多的資金來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事業[11]。(2)加強農村學校衛生設施建設,并對設施的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3)加強健康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校園安全、學生健康筑就一張堅實的保護網[12]。
4 參考文獻
[1] 解曉華,何海艷,劉輝,等.天津市中小學生傳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39-140.
[2] 劉家義,張芯,主編.農村學校衛生廁所建造技術要求與圖集.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1-19.
[3] 四川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2009四川省年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34-37,318.
[4] 袁桂林,宗曉華,陳靜漪.中國分城鄉學齡人口變動趨勢分析.教育科學,2006,22(1):16-18.
[5] 李士凱.寄宿學校的疾病預防與管理.現代預防醫學,2005,32(2):156.
[6] 李艷宏,安琪,孫賢理,等.北京市農村改廁工作調查.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8):500-501.
[7] 司紅建.某小學1起腹瀉暴發疫情調查分析.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8,24(2):311-312.
[8] 姜雪峰,鄧青,田雨禾,等.校園及周邊蠅類滋生地調查研究.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07,13(3):215-217.
[9] 蔣冰玲.梧州市中小學校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86-187.
[10]樊霞,梁雅梅,白莉莉.延安大學非醫學專業大學生傳染病知識知曉率情況.中國學校衛生,2005,26(5):394-395.
[11]石文惠,史平,馬蘭艷,等.學校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中國健康教育,2006,22(10):744-766.
[12]李春靈,張維萍,黃志碧,等.廣西農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2):110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