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工作
(一)、完成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
根據《關于印發〈國家林業局財政部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通知》(林策發[20__]94號)和《省林業局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省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通知》(蘇林政[20__]10號、蘇財農[20__]54號等文件要求,組織市縣二級農林林政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對20__年和20__年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進行了重新調整,完成了上級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的目標任務。我市共區劃界定國家、省、市、縣四級生態公益林49.29735萬畝。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5.89365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43.07475萬畝,市級生態公益林0.3195萬畝,縣級生態公益林0.00945萬畝。為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全面實行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嘗基金打好了基礎,也為今后市、縣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嘗金制度奠定了基礎。
(二)、依法治林,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保護綠化成果。
一是大力宣傳貫徹《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森林在自然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會建設林業,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二是加大林政管理隊伍學習培訓力度,全市舉辦學習培訓班12期200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林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執法水平和辦事效率。三是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全市共立案查處林業行政案件34起,結案33起,查處率97%。沒收違法木材53.875立方米;野生動物206只。罰款4.9506萬元;補種樹木4862株,行政處罰22人。加大了對林業行政案件的監督、查處力度,有效地維護了林業生產秩序,保護了有限的森林資源。
(一)、大力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全民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制意識。
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向全社會普及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知識,是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20__年我市通過多種形式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約請電臺、電視臺、無錫本市報社等相關欄目宣傳野生動植物知識,報道查獲的野生動物案件,報道野生動物管理中的執法檢查活動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保護野生動物的具體事例,我們還結合日常管理向廣大種植、養殖戶、經營單位上門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有關規定,通過這些宣傳,使廣大群眾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自覺性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群眾參與野保的聯系和舉報電話比去年明顯增多,很多群眾無意中捕捉到來歷不明的野生鳥類都能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或主動放歸自然,形成了保護好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自然生態平衡,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已的這樣一個共識。
(二)、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的種植、養殖和經營利用管理。
20__年度我市的野生動植物的種、養和經營利用規模與往年相比有所減少,但對管理我們并沒有因此放松,而是更進一步地加強了規范,按照法規及有關條例規定凡養殖、經營國家二級以上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我們都將原有的證照重新報省林業局審核批準并核發新證。對超證養殖、經營的單位暫不予上報換證,并督促其改正后再上報,對不再進行養殖、經營的單位,我們及時收回已發放的有關證件并進行備案。今年以來江陰及本市南禪寺市場有兩家申報利用野生動物進行觀展演出,因野生動物來源的有關手續不完備,我們對此進行宣傳教育,及時制止了兩起利用野生動物進行非法演出活動。在經營流通領域,我們重點抓了審核查驗工作,江陰巧集園藝科技公司每年都有大批量蘭花瓶苗進出口,我們在規范企業經營發展的同時,也做好服務,把好進出口查驗關,協助做好各份上報材料的審核,確保了該企業依法經營利用瀕危蘭花品種,豐富了國內外市場。同時按照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局的統一布置,對我市生產企業利用天然麝香、熊膽作為原料制售中藥活動進行了清理登記,并協助企業做好規范經營和有關事項的申報工作,使生產企業的經營利用納入規范化。
(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查處違法經營活動。
隨著人們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各種養殖經營活動逐步規范,但少數違法經營利用、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人員少、執法力量薄弱的實際情況下,采取日常巡查與公安110聯線,綜合執法檢查等多種形式,查處各種違法、違規經營利用野生動植物活動,今年共進行各類檢查10余次。特別是非法運輸、銷售青蛙行為,今年以來我們共截獲查處非法運輸、銷售青蛙5起,清理整頓市場一個,沒收野生青蛙約4000斤,3萬余只,蛇類25條,鷺鳥4只,并全部及時進行放生,成活率達90以上,通過查處有效地打擊了我市非法 利用野生動物的經營活動。
(四)、積極做好禽流感的預防工作。
今年秋季以來,禽流感疫情在我國多個地方發生,蘇南無錫又是候鳥南來北往遷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根據國家、省林業局的要求,我們對有關通知精神,迅速進行了轉發并提出具體要求,建立了候鳥疫情監測點,加強值班制度,定時上報制度,制定疫情處置方案。我們在全市設立了10個候鳥疫情監測點,分布在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區、濱湖區各區縣,投入資金8.5萬元,購置觀測望遠鏡配發到各監測點,從而保證監測效果及時、準確。到目前為止我市還未發現因候鳥疫病源而引起禽流感的事件,我們將繼續抓好各監測點疫情疫源的監測,踏踏實實做好禽流感預防工作。
三、20__年工作打算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點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兩個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改進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堅持依法治林和“嚴管林”不動搖,堅持積極推進森林資源管理的各項政策不動搖,堅持進一步加大林地林權管理、資源利用管理和資源監督等各項工作力度不動搖。為推進林業垮越式發展,實現兩個“率先”目標要求建設生態無錫保駕護航。
(二)工作打算
1.繼續大力宣傳《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
2.開展森林資源管理、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大檢查。
3、組織開展對林政管理人員和社會相關人員法律法規業務知識培訓。
關鍵詞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分類教學;設計;實施保障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284-01
Abstract Firstly,we discussed the main background of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of the major ″Wildlife and Natural Reserve Management″,then based on the discussion,we proposed the design of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for academic talents and practical talents.Finally,we presented the points:to carry out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smoothly,we should improve regulatory framework,the level of the teacher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Key words wildlife and natural reserve management;classification teaching;design;safeguard measure
1 分類教學提出的背景
1.1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現狀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是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核心本科專業、東北林業大學具有特色的優勢專業。該專業始建于1959年,是在原國家林業部批準的“森林動物繁殖與利用”本科專業基礎上發展而來。并根據國家野生動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的需求,幾經更名,1998年更名為目前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多年來,培養和輸送的2 100多名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領域的中堅力量。
1.2 分類教學的必要性
根據學生心理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個普遍規律,它歷來為教育工作者們所重視。2 000多年前,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和方法。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世界各國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重視創造性人才的培養[1-3]。
近年來,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所面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這就需要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針對自身實際需求,還要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高校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分類教學”,因材施教,為培養多規格、多層次的人才打基礎,使所有學生在學校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2]。
2 分類教學設計
2.1 學術型人才
學術型人才是指將來有志于從事理論研究和知識創造的專門人才,這類人才將來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解決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方面的許多關鍵問題,研究型畢業生可以繼續深造,進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相關的教學、科研等工作。對于這類型人才,在教學方法上,可采取專題式與研討式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程內容設置和選擇上應具有理論性和前沿性,通過對概念、原理的學習和研究,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技能訓練上,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通過科研任務,訓練學生的基本研究技能[3]。
2.2 實踐型人才
實踐型人才又稱應用類人才,目前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部委以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設有自然保護區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機構。應用型畢業生不僅可以在以上機構里從事行政管理工作,還可以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從事行政管理、生產管理和科研監測等工作。為此,可通過以下方法達到此目的:一是廣泛開展案例教學和診所式教學;二是加大學生的實習力度;三是增加學生參加活動的機會[4]。
3 分類教學的實施保障
3.1 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的學分制度。學分制是需要學生在規定的學習期間內憑個人喜好選擇任意課程,以修滿專業規定的學分即可。學分制管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二是多元化的評價制度[5-7]。分類培養能夠使學生在個性塑造、知識認知、技能訓練等方面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因此,在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分類培養模式下,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也必須多元化。三是實行導師制度。導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等,實行跟蹤輔導制,正確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防止其在學業中走彎路。
3.2 師資保障
一是確立教師專業分類發展思路[4]。學術型教師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要足夠雄厚,實踐型教師則要求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了便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將教師有重點地進行分類。二是根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積極引進人才,充實教師隊伍[8]。同時,為確保教師授課質量和教學精力的投入,可建立教授對本科生直接授課和對青年教師授課質量督導制度以及學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合格導師制度。
3.3 教學設施保障
為了確保應用性教學與研究性教學的貫徹實施,實行分類教學的院校必須要有足夠的教學設施保證分類教學的需要[9]。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有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和滿足研究性教學需要的研究基地等。
分類培養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對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R搗擲嘟萄Ы行研究,確定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分類教學類別及相應的課程體系,是每一個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教育工作者應當為之努力的工作,只有這樣,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才能有的放矢。
4 參考文獻
[1] 蔣曉玲.法學本科分類教學問題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20(3):203-205.
[2] 盛群力.分類教學設計論:羅米索斯基論知能結構、學習模型與教學策略[J].遠程教育雜志,2010,28(1):27-37.
[3] 劉丙萬.高校理科大學生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7(1):216-218.
[4] HATTINGH A,KOCK D M.Perceptions of teacher roles in an experienc-erich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08,45(4):321-332.
[5] 楊紅朝.農業院校法學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75-178.
[6] 高向平.法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完善[J].黑河學刊,2009(2):102-104.
[7] 蔣曉玲.我國法學本科分類教學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教育科學,2010(1):150-152.
市委、市政府對造林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工作會議,狠抓工作落實,認真搞好義務植樹活動和農田林網建設、通道綠化,出臺了《__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安排意見》。今年春季完成造林60__畝,義務植樹40萬株。市財政撥付資金20萬元,用于購買村莊、通道兩側樹苗,為完成我市造林任務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秋冬季造林我市任務4000畝,現正在進行中。
我市苗木種植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現在種植面積已達8萬畝,品種達500多個,主要經營落葉喬木類、常綠類、花卉類、花灌木類、和藤本類。每年可生產600多個規格的各類優質苗木9000余萬株,產值達上億元。苗木輻射我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為城鄉綠化、退耕還林、通道綠化等綠化工程提供了大量優良苗木。截止目前,我局共辦理林木種苗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100余份。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植物檢疫條例》,加大植物檢疫力度,做好苗木和中藥材檢疫。今年苗木調運高峰時期,為解決苗木經銷商辦證難、不方便的問題,我局在__開辦了苗木檢疫站點,24小時辦公,做到為苗木經營商戶隨時辦理檢疫證,受到苗木商戶和苗農的稱贊。今年完成綠化苗木調運檢疫1000余批次。
今年以來,我市林業主要病蟲害總體呈輕度發生,全市發生面積2.5萬畝。其中一代美國白蛾總體輕度發生,發生程度輕于20__年。為有效控制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病蟲發生為害,維護我市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按照上級部署,我市積極行動,認真組織,全力抓好美國白蛾等重大病蟲防治工作,印發《__市20__年美國白蛾防治實施方案》170份,重點加強省、縣、鄉級公路、鐵路、城區、農田林網、單位庭院、村莊四旁、片林和苗圃等區域作為防控重點。累計實施一代美國白蛾等重大病蟲防治作業面積2.5萬畝,累計投入防治農藥6噸,美國白蛾等重大病蟲發生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今年我市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業產業基地1000畝,撫育經營2000畝。
今年我局抓好7個農村面貌提升村造林綠化工作,共栽植樹木1.4萬余株,投資__萬元。
為保護好森林資源,我局認真貫徹《森林法》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各項林業法律、法規,大力加強林業法制宣傳,加大林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亂砍濫伐等毀林現象和非法經營野生動植物的違法行為。認真貫徹落實__市嚴厲查處破壞森林資源,影響林業發展、破壞林業產業市場、打擊違法違規占用林地和非法馴養繁殖和經營加工利用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違法行動。
(1)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動員全市人民群防群治美國白蛾,引進白蛾天敵,控制美國白蛾大面積發生,及時準確搞好蟲情測報,指導全市定期統一防治,確保交通要道兩側及重大活動場所周邊等關鍵部位,平均葉片保存率95%以上;村莊及周邊等其它地區,平均葉片保存率80%以上,保證我市林業生態健康持續發展。
滑縣林業局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將“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為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真實的了林業生產現狀,充分了解林農對林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掌握歷農真實需求,查找林業工作中的不足,改進林業工作作風,端正工作態度,提高群眾滿意度,以便為下一步工作更好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8月中下旬,我和林業公安分局、林政稽查隊中層人員,對我縣的林業執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共走訪了分布在全縣22個鄉鎮的30多個木材經營戶、木材加工場所及部分林農。
從總體來看,多數經營加工戶對林業執法的服務態度基本認可,滿意占40%以上,基本滿意45%,不滿意占15%;對林業法律法規等相關政策有初步的了解,但有許多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了解很清楚占20%,了解不很清楚占55%,不了解占20%,其它占5%。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林業行政立法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林業發展的需要。盡管林業立法已經基本涵蓋林業行政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但是,林業法律、法規、規章的現實有有空白,對一些具體的程序規定也不十分完善,對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權力規定較多,而對其義務規定較少;對當事人違法自理規定得比較籠統。林業立法的步伐較為緩慢,一些在實際工作中比較急需的法律、法規、規章尚未制定出來,如《刑法》第410條關于非法占用林地罪,對于情節嚴重如何認定,占用多少面積才構成此罪,至今沒有司法解釋,以至于無法具體操作。新的法律公布以后,對現行的一些規范性文件沒有及時進行清理,從而使林業行政執法處于被動地位,有些規范性文件相互抵觸,矛盾從而造成林業行政執法不統一的狀況,如對于青蛙的保護管理、林業部門和農業部門各根據自己的部門法規,都有權利予的保護處罰,一旦發生管轄糾紛,憑什么來解決問題。
二是林業行政執法趨利化。由于林業行政管理正在從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包攬一切”,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依法行政”進行轉變過程中,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依法行政”進行轉變過程中,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些體制問題并沒有完全清除,當前突出的問題是林業行政執法機構和人員過多,經費嚴重不足。有的甚至將林業行政執法行為與林業行政執法機構,人員的工資,幅利等自身利益相掛鉤,還有的個別地方甚至向林業行政執法機構、人員下達罰款、收費指標,如林政稽查大隊作為林業行政的執法的一個單位,其執法人員的工資等并未納入財政預算,其各項待遇就直接與其罰沒掛鉤,這就難免不造成林業行政執法行為與林業行政執法要求相背離,從而成為林業行政執法不公、不合法及至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林業行政執法權配置不合理,執法權過于分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林木種管理,植物新品種保護等方面的行政執法職能。由于林業主管部門大都設立林政資源、野生動植物、森林防火、森林植物檢疫,森林公安等內設職能機構,而林業主管部門的行政執法權大部分散在相關的職能機構中,這樣就造成可以行使行政執法權的機構過多、過散、過濫、這些是有執法職能的機構存在著執法職能相互交叉、相互扯皮,從而導致執法力量分散,難以提高行政執法效率,所以建議成立林業行政執法聯合隊,統管所有的林業行政執法,效果會相對好一些,也避免了相互扯皮等現象的發生。
三、建議
(一)、完善林業立法,建立健全林業各項法律規范。林業立法是林業依法行政的基礎,林業立法要在總結過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堅持成功的做法,改進立法工作的不足,解決林業立法中的難點和不足,進一步提高林業立法水平和質量如上面講的有關非法占用林地案件有關情嚴重的司法解釋,林木林地流轉管理方面的規定,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涉及的進出口法規,《種子法》有關配套規定,林業規費征收標準等。
(二)、各級林業行政執法機構必須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建立完善林業行政執法機制,提高林業行政執法效率。近年來,林業行政執法存在著執法不公、執法不嚴,以罰代刑的現象,一些地方違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時有發生,甚至還存在著執法犯法的消極腐敗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與現行的林業行政執法機制有一定關系。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林業行政執法權要相對集中。根據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并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林業主管部門要建立相對集中的行政執法機構。其次是行政審批程序要公開,透明,減少行政審批手續,各種審批程序要向社會公開,避免暗 操作,行政審批要依法,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減少事前審批和發證,建立審批轉發證相分離的管理機制,三是加強對林業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四是加強和完善對林業行政執法行為的內部監督機制。
關鍵詞 生態環境;惡化原因;治理對策;青海海晏
中圖分類號 X1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0-0276-01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加強環境與資源的保護,是推進我國經濟與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生態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艱巨性、繁重性的過程,涉及眾多領域,受制條件復雜,依賴條件多樣。因此,在具體的規劃建設中,應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針對生態環境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治理[1]。
但是由于主觀和客觀多方面的原因,海晏縣的生態環境建設不容樂觀,制約農牧生產及地方經濟的發展。面對嚴峻的形勢,做好海晏縣的生態環境建設,對于改善全縣及青海湖北岸的生態環境,實現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海晏縣生態環境現狀
海晏縣地處青海湖北畔,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高寒缺氧,氣侯多變,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涼爽,秋季短暫,冬季漫長,全縣年平均氣溫1.4 ℃左右,日照時間長,年降雨量在400 mm左右,平均干霜期為40 d左右。輻射強。冰雹、霜凍、干旱、風沙災害頻繁,地溫偏低,全年牧草生長緩慢,樹木成活率低,生態極易破壞且難以恢復,屬典型的青藏高原大陸型氣候,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極為脆弱[2]。土壤以栗鈣土和黑鈣土為主,土層厚度35~40 cm,剖面內植物根系密集。植被以苔草為主,平均覆蓋度為65%,灌木樹種主要有山生柳,平均覆蓋度17%。
2 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分析
2.1 生態系統退化
在生態環境的逆向變化帶來的諸多生態問題的綜合作用下,生態系統退化嚴重,表現在“土地草場嚴重沙化,并以每年約5 m的速度向外持續擴展蔓延。”土地沙化導致草地面積大幅度減少和草地質量嚴重下降,進而引發優良牧草漸趨消失,劣質牧草增加,草群結構矮化、疏化,毒、雜草大肆蔓延,單位面積的草地產草量、載畜量下降,牲畜單位活體重降低,嚴重影響了牧業生產[3]。森林植被稀少,覆蓋率低,分布不均,且不連片,植物種類少,結構單純,純林多,混交林少。林木稀疏,灌木林分布較多,因而小面積的森林難以發揮森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方面的功能。
2.2 生物多樣性損失嚴重
由于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許多野生動植物無法在其特有的環境中生存,物種多樣性急劇減少。部分民眾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惜危害環境,大肆偷捕濫獵野生動物資源,亂挖濫采植物資源。近幾年調查發現,由于獵殺過度,當地分布廣泛的普氏原羚、雪豹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由于民眾大范圍的采挖,大黃、麻黃草、柴胡、秦荒等珍稀植物已近瀕危狀態[4]。境內受威脅的生物物種占總數的15%~20%,尤其以高原珍稀魚類資源青海湖裸鯉破壞最為嚴重。
2.3 生態建設投資不足
當地治理工業生產的污染力度不夠。海晏縣自1986年開始營造沙棘防風固沙林,截至2007年,先后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和國家一、二期生態林工程,累計人工造林2 453.33 hm2,其中已成林面積266.67 hm2,未完成林面積2 186.66 hm2,成活率85%,但與土地沙漠化速度相比是遠遠不夠的。
3 生態環境的治理對策
近幾年,海晏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實施“兩區一線”戰略,即在農業區重點抓好坡耕地改造,對荒山荒坡實行退耕還林(草);在牧業區重點搞好封山育林育草、人工種草和在“三化”草地進行圍欄封育補播;在環青海湖一線重點實施封沙育林、植樹造林和建立優質牧草繁育基地。同時,繼續實行青海湖封湖育魚工作,加大對湖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力度,防止湖區生態環境再遭到人為破壞[5]。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落實。
3.1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生態危機意識
能否搞好海晏縣生態環境建設,不僅關系到全縣經濟的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關系到全州、全省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由此可見,發展海晏縣林業生產,治理水土流失,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任重道遠。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站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高度,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廣大農牧民的長遠利益出發,充分認識搞好生態環境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3.2 全面推進以草定畜,實現畜草平衡
要遏制草地退化,為草地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首要任務就是全面實行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5]。劃區輪牧是實施以草定畜的根本措施,也是草地合理利用、提高草地(下轉第282頁)
(上接第276頁)
生產能力的一種較先進的草地管理方式。
3.3 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
嚴格抓好“封、護、育、造”4個環節,落實規則建設的各項措施,加大天然林的保護和恢復力度,兼顧林區群眾的利益,建立長效的保護機制,并按照“總結經驗、搞好規劃、完善政策、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總體要求,完成退耕還林任務,搞好退耕還林地的成活率、補植補造工作以及確權發證工作,鞏固退耕還林生態效益成果,把治理和控制環湖風沙作為重點,加快沙化治理和綠化,控制風沙及水土流失擴大趨勢。
3.4 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及環保工作
以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地為重點積極探索、保護,按照培育和利用相結合的途徑,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積極協調好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特別是加大對被列為國家珍惜瀕危動物普氏原羚的保護工作。
3.5 強化法制觀念,依法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管理、草原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環境保護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資源法》《水土資源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省州政府的有關規章,提高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和法制觀念,努力保護好現有天然林資源,進一步強化樹林資源、林政管理和草原管理[6]。堅決執行采伐限額管理制度,憑證采伐制度,使用林地許可證制度,嚴格控制林木資源消耗,依法保護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嚴格控制有林地逆轉。積極開展瀕臨物種拯救工作和保護工程,從根本上解決森林、草原鼠害問題。要逐步加大無公害農藥的應用比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培養少年兒童的環保意識,加強環保教育,引導其養成良好的習慣,鼓勵大眾參與環保、創新環保,培養出更多的環保后備力量。同時,要加強管理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使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走上法制化道路。
3.6 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與治理的質量
要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建設與治理的科技含量,認真抓好抗旱樹種選育、匯集徑流整地、育苗造林、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等實用技術的推廣及相關技術的集成,組裝配套,加大適宜地區的推廣力度。當前,全縣的林業總體技術水平不高,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為中心,大力普及及種樹種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旱作林業、草原建設、城市園林綠化、暖棚養殖、劃區輪牧、人工種草等方面的科技知識勢在必行[7]。依靠科技支撐,不斷提高海晏縣的生態環境建設及治理力度。
4 參考文獻
[1] 董春山,趙福洋,劉玉琴,等.生態建設創優對策淺論[J].中國西部科技,2010,9(30):61-62.
[2] 嫚科.海晏縣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7):328-329.
[3] 林聯盛,劉木生,錢海燕,等.資溪縣生態功能區劃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4):111-113.
[4] 李秀蓮.淺析海晏縣環湖北岸生態環境現狀及對策建議[J].青海農林科技,2010(4):74-76.
[5] 張宗花.海晏縣環湖北岸生態環境現狀及保護建設調研[J].青海草業,2009,18(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