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第1篇

鉛是文獻記載最多的毒性重金屬,其污染可直接影響人類健康,而兒童尤其對鉛污染敏感。鎘的毒性較大,被鎘污染的空氣和食物對人體危害嚴重,被人體吸收后可積存于肝或腎臟造成危害,尤以對腎臟損害最為明顯。人們對一些化工產品如油漆中的鉛污染風險已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和認識,但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鉛、鎘等重金屬污染可以從大氣、水、土壤和農產品等多個渠道進入到食物鏈中,為人類健康帶來潛在的危害。

小麥生產重金屬污染源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小麥常年播種面積在2400 萬公頃左右,總產量1億公斤左右,小麥的生產與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及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從總體情況來看,中國小麥生產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比例非常小,僅在局部地區(qū)檢測到鉛、鎘等重金屬超標的現象。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小麥鉛、鎘等重金屬污染已經呈現出范圍逐漸擴大、并逐年加重的趨勢,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小麥生產重金屬污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大氣和土壤污染。工業(yè)排放是中國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Cheng,2003)。在工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鎘、鉛等重金屬污染要遠遠高于偏遠的鄉(xiāng)村。煤、油等能源的燃燒、汽車尾氣排放和垃圾廢棄物的焚化使重金屬污染排放到大氣中,并逐漸沉降到土壤中,在大中型城市周圍的農田受到了日益增多的重金屬污染威脅。此外,許多研究表明,公路兩側的農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而以高速公路兩側250米范圍內鉛污染最為嚴重。小麥是中國北方的主要作物,生長周期長(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城市周邊和公路兩側的小麥極易通過葉片吸收空氣中的鉛等重金屬,在小麥的葉片、莖桿、根系和籽粒中積累。對江蘇省典型區(qū)地震帶農田土壤和小麥中重金屬的污染研究表明小麥籽粒中鉛、鉻、汞樣品超標率分別為100%、58.97%、33.33%(陳京都等,2012)。對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太湖流域小麥樣品檢測發(fā)現鉛、鎳、鎘平均含量分別超標52. 6 倍、43. 8 倍、37. 7 倍(楊彥等,2013)。重金屬污染小麥可能以大氣降塵為主,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大氣降塵和耕層土壤對小麥籽粒鉛質量比的貢獻率分別為90%~99%和1%~10%(趙多勇等,2012)。

2.污水灌溉。礦業(yè)、鍍鋅、染織業(yè)、油漆和輪胎業(yè)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在中國許多地區(qū)有利用處理后的工業(yè)污水灌溉的傳統(tǒng),尤其是水資源缺乏的地區(qū)。同時,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市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也可作為農業(yè)水資源。通常情況下采用污水灌溉的土壤中汞、鉛、鋅等重金屬超標可達到50-300%,種植在污水灌溉土壤中的小麥等農作物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屬的污染。對新鄉(xiāng)市污灌區(qū)土壤和小麥籽粒中重金屬污染檢測表明,小麥籽粒中Cd、Ni、Cr 和Zn 含量分別是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的25.5、12.98、6.12 和1.32 倍(朱桂芬等,2009)。對河南焦作市礦區(qū)礦井水排放對小麥籽粒中重金屬污染的檢測結果表明,鉛、鎘等達到重度污染水平(馬守臣等,2012)。而河南開封市污水灌溉區(qū)小麥籽粒受鉛污染最嚴重,鎘、鉻、砷污染次之(周振民,2013)。

3.有機肥中重金屬污染。集約化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產生了大量畜禽糞便,是中國農村主要面源污染之一。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施用是治理畜禽糞便污染、提高農田肥力的主要途徑。但在畜禽養(yǎng)殖過程中大量施用微量元素添加劑,而這些重金屬元素在畜禽體內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極低,大部分隨畜禽糞便排出體外,造成區(qū)域性的重金屬污染。城市污泥、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的施用可導致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生物鏈傳遞,最終會影響人體健康。城市污泥中以鎘、鉛等重金屬的污染為主,雞糞和豬糞農用區(qū)小麥Cr、Ni、Pb 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標,牛糞農用區(qū)污染較輕(葉必雄等,2012)。

4.生產、加工、儲運過程污染。目前在小麥的收獲、晾曬、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均大量使用機械化作業(yè),小麥籽粒所接觸的機械、管道、容器以及因工藝需要加入的添加劑都可能使小麥受到鉛等重金屬污染。麥收時節(jié),在農村的公路上經常可以見到晾曬的小麥,過往車輛的尾氣和瀝青中的重金屬可導致小麥的二次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污染防治對策

首先,加強監(jiān)管,控制排放。冬小麥是華北地區(qū)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主要的灌溉耗水作物,由于目前各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和利用能力不盡相同,部分廠、礦違規(guī)排放,造成許多環(huán)境污染事件。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大力推進實施清潔能源利用,提高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提升再生水生產工藝,加大鎘、鉛等重金屬清除的工藝指標要求。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第2篇

1.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 目前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受礦區(qū)污染土地達200萬公頃,石油污染土地約500萬公頃,固體廢棄物堆放污染約5萬公頃,“工業(yè)三廢”污染耕地近1000萬公頃,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達330多萬公頃。土壤污染使全國農業(yè)糧食減產已超過1300萬噸,因農藥和有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類型的污染所導致的經濟損失難以估計。由于污染,土壤的營養(yǎng)功能、凈化功能、緩沖功能和有機體的支持功能正在喪失。

2.土壤重金屬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 ①土壤污染使本來就緊張的耕地資源更加短缺。②土壤污染給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③土壤污染給農業(yè)發(fā)展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④土壤污染也是造成其他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原因。⑤土壤污染中的污染物具有遷移性和滯留性,有可能繼續(xù)造成新的土地污染。⑥土壤污染嚴重危及后代子孫的利益,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土壤重金屬污染來源 ①隨著大氣沉降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大氣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于能源、運輸、冶金和建筑材料生產產生的氣體和粉塵。除汞以外,重金屬基本上是以氣溶膠的形態(tài)進入大氣,經過自然沉降和降水進入土壤。經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進入土壤的重金屬污染,與重工業(yè)發(fā)達程度、城市的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交通發(fā)達程度有直接關系,距城市越近,污染的程度就越重。②隨污水進入土壤的重金屬。污水按來源和數量可分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業(yè)礦山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生活污水中重金屬含量很少。但是,由于我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工礦企業(yè)污水未經分流處理而排入下水道與生活污水混合排放,從而造成污灌區(qū)土壤重金屬鉛、鎘、汞、溴、鉻等含量逐年增加,隨著污水灌溉而進入土壤的重金屬,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③隨固體廢棄物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固體廢棄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不同種類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不同。其中礦業(yè)和工業(yè)固體廢棄物最為嚴重。這類廢棄物在堆放或處理過程中,由于日曬、雨淋、水洗,重金屬極易移動,以輻射狀、漏斗狀向周圍土壤、水體擴散。有一些固體廢棄物被直接或通過加工作為肥料放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如隨著我國畜牧生產的發(fā)展,產生大量的家畜糞便及動物加工產生的廢棄物,這類農業(yè)固體廢棄物中含有植物所需氮、磷、鉀和有機質,同時由于飼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重金屬鹽類,因此作為肥料施入土壤增加了土壤鋅、錳等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固體廢棄物也可以通過風的傳播而使污染范圍擴大,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隨距污染源的距離增大而降低。④隨農用物資進入土壤的重金屬。農藥、化肥和地膜是重要的農用物資,對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不合理施肥,也可以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重金屬元素是肥料中最多的污染物質,氮、鉀肥料中重金屬含量較低,磷肥中含用較多的有害重金屬,復合肥的重金屬主要來源于母料及加工流程所帶入。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重金屬;重金屬污染;危害

一、 重金屬污染的定義

重金屬指密度4. 0 以上約60 種元素或密度在5.0 以上的45 種元素。砷、硒是非金屬,但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質與重金屬相似,所以將其列入重金屬污染物范圍內。環(huán)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屬主要指生物毒性顯著的汞、鎘、鉛、鉻以及類金屬砷,還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屬如銅、鈷、鎳、錫、釩等污染物。由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活動造成的重金屬對大氣、水體、土壤等的環(huán)境,污染就是重金屬污染。

二、重金屬污染的種類及來源

由于重金屬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使得環(huán)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重金屬污染源。

1.大氣中的重金屬污染。大氣中的重金屬污染有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種,由宇宙天體作用及地球上各種地質作用而使某些重金屬元素進入大氣中屬于自然來源,人為來源的重金屬主要為工業(yè)生產、汽車尾氣排放及汽車輪胎磨損產生的大量含重金屬的有害氣體和粉塵等,它們主要分布在工礦的周圍和公路、鐵路的兩側。各種元素的兩種來源間比例不同。據統(tǒng)計, 全球由自然來源進入大氣的重金屬中,鉛僅占其向大氣總釋放量3.5 %左右,鎘所占的比例也很低,只有總釋放量的15 % ,而鉻、銅的比例比較高,分別約為59 %和44 %。人為活動釋放到大氣中的重金屬鉛、鎘、鎳、鈷、銅的數量遠大于它們的自然輸入量。在多種復雜的途徑中,以化石燃料的燃燒和金屬冶煉過程中的釋放較為重要。大氣中的重金屬可以通過呼吸作用隨氣體進入人體,也可以沿食物鏈通過消化系統(tǒng)被人體吸收,對人群的危害極大。

2.水體中的重金屬污染。在沒有人為污染的情況下,水體中的重金屬的含量取決于水與土壤、巖石的相互作用,其值一般很低,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工礦業(yè)廢水、生活污水等未經適當處理即向外排放,污染了土壤,廢棄物堆放場受流水作用以及富含重金屬的大氣沉降物輸入,都使水體重金屬含量急劇升高,導致水體受到重金屬污染。水體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因此其主要危害人群也相對集中于城市地區(qū)。重金屬通過直接飲水、食用被污水灌溉過的蔬菜、糧食等途徑,很容易進入人體內,威脅人體健康。

3.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在自然情況下,土壤中重金屬主要來源于母巖和殘落的生物物質,一般情況下含量比較低,不會對人體及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危害。人為作用是使土壤遭受重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在金屬礦床開發(fā)、城市化、固體廢棄物堆積以及為提高農業(yè)生產而施用化肥、農藥、污泥及污水灌溉過程中,都可以使重金屬在土壤中大量積累。積累在土壤中的重金屬可以通過淋溶作用進入水體,也可以通過種植等農業(yè)活動進入農作物,進而對人體及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危害。

三、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重金屬既可以直接進入大氣、水體和土壤,造成各類環(huán)境要素的直接污染;也可以在大氣、水體和土壤中相互遷移,造成各類環(huán)境要素的間接污染。由于重金屬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在環(huán)境中只能發(fā)生各種形態(tài)之間的相互轉化,所以,重金屬污染的消除往往更為困難,對生物引起的影響和危害也是人們更為關注的問題。

重金屬進入人體有食道、呼吸道、皮膚三種途徑。進入人體的重金屬不再以離子的形式存在,而是與體內有機成分結合成金屬絡合物或金屬螯合物,從而對人體產生危害,機體內蛋白質、核酸能與重金屬反應,維生素、激素等微量活性物質和磷酸、糖也能與重金屬反應。由于產生化學反應使上述物質喪失或改變了原來的生理化學功能,病變就產生了。另外,重金屬還可能通過與酶的非活性部位結合而改變活性部位的構象,或與起輔酶作用的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致使酶的活性減弱甚至喪失,從而表現出毒性。重金屬在動物體內和人體內都有富集效應——即吸收進入體內后很難自然排出。比如體內如果有過量的鉛,在不繼續(xù)接受鉛污染的條件下,骨骼內的鉛要經過20年才能排除一半。而人體內鎘的生物半衰期也有20~40年。因此,即使人們吃的食物里重金屬含量沒有高到讓人急性中毒的濃度,如果長久接觸或者食用某一種重金屬,體內濃度還是會越來越高。當積累到一定濃度時,就表現出慢性中毒癥狀。因此,重金屬中毒損害機體器官往往是不可逆的。

四、防治重金屬污染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措施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很多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重金屬,在排水污水、廢物時沒有達到環(huán)保標準,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保護周圍土壤,提高農產品質量,在處理中應用了化學固化方法,該方法價格成本低,處理方便,應用范圍廣。下面就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給有關人士一些借鑒。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治理;化學固化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22

1 土壤重金屬污染危害

1.1 重金屬污染導致的危害分析

重金屬對土壤和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在自然環(huán)境中,重金屬是不能被降解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到植物內部,這樣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帶來很大影響[1],不僅如此,人和自然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如果人類誤食了這些植物,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重金屬危害性非常大,人體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超標,對人體是致命的傷害,人體中的蛋白質,核酸會和重金屬發(fā)生作用,進而導致人體酶活性的下降,嚴重的情況還會消失,最終導致核酸結構發(fā)生很大變化,甚至會出現基因突變的問題[2]。

1.2 分析當前土壤中的污染情況

通過調查研究得知,農業(yè)、工業(yè)、以及城市事故污染是重金屬主要的污染來源。比如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如果使用含有重金屬的水體進行農作物的灌溉,或者使用含有重金屬的化肥農藥,對周圍的土壤都會造成嚴重的重金屬污染。而在工業(yè)方面,比如選礦采礦,還有冶煉和鍛造過程中,其操作的每一個過程都會產生重金屬,在排放的廢水廢氣以及廢渣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過濾消毒處理,那么水體進入土壤中,也會有嚴重的重金屬污染[3]。在這種重金屬濃度嚴重超標的情況下,會對周圍的空氣,水體,以及土壤造成嚴重的危害。而在城市當中,污水處理廠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有關部門監(jiān)管不力,導致污水沒有達到國家標準就進行了排放,大量的污水引入生活用水中造成污染。

2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化學固化分析

2.1 分析重金屬固化的原理

為了避免重金屬對土壤、地下水造成持續(xù)的污染,在應用化學固化方法中,先要向被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固化劑,土壤中的活性就會被改變,這樣重金屬和土壤中的移釉素會相互結合,在外在形式下出現一定的固化現象,為了保證土壤有記性,遷移性等,必須進行化學處理,恢復土壤的活性。化學固化作用后,土壤中的元素都有很大的改變,最終做到對污染土壤的修復。

2.2 沉淀在化學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在土壤中放入固化原料后,在不斷溶解中產生一定的陰離子,這些陰離子和重金屬相互結合,之后就開始出現重金屬沉淀,生物有效性等都開始降低。最為常用的固化劑有石灰石,作用機理是將土壤中的pH提高,這樣在其中重金屬元素發(fā)生沉淀,重金屬在土壤中其毒性會隨時浸出,石灰石可以減少浸出量,這樣重金屬就會被固定,不會將污染范圍繼續(xù)擴大,控制污染的進一步惡化。

2.3 吸附在化學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通過應用化學固化方式,使用的化學元素作用在土壤層中后,這些固化材料對重金屬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原理是吸附劑對吸附質的質點有很強的吸引作用,但是處理中分為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其中的沸石是主要的添加劑,經過科學人員的研究,沸石具有特殊的Si-O四面體結構,該結構吸附性非常好,在物理吸附作用下可以將 Pb 、Cd等重金屬吸附到表面上,這樣重金屬就被固定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

2.4 分析配位在其中的作用

在固化過程中,會出現配位問題,不同配位表現的情況也不同,黏土礦物中層和層利用分子之間的作用相結合,這樣在實際應用中,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其金屬離子可以進入到這些化學元素的內部,和層間元素結合,之后會和SiO元素發(fā)生晶間的配合,黏土礦物添加到污染土壤中后,就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屬生物性和遷移性,這樣就對這些污染土壤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化學修復。除此之外,這些改良劑還能和重金屬離子發(fā)生很好的配位作用,將 Pb,Cd等重金屬吸收,控制其對土壤的污染。

3 總結

通過以上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化學固化研究,發(fā)現化學固化的作用非常大,其對重金屬污染的處理非常強,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要深入研究這一技術,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推動我國對處理重金屬污染的技術和水平,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朋成,黃占斌,唐可,等.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化學固化研究進展[J].環(huán)境工程,2014(1):158-161.

[2]劉云國,夏文斌,黃寶榮,等.重金屬污染土壤化學固化技術與萃取修復技術的應用及修復效果(英文)[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4):129-135.

[3]景生鵬,黃占斌,景偉東.化學改良劑對礦區(qū)重金屬Pb、Cd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6(1):72-76.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第5篇

關鍵詞:重金屬;插值;污染源;微分方程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類工業(yè)活動中產生的重金屬污染對城市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日顯突出。因此,研究人類活動影響下城市地質環(huán)境的演變模式,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以某城市地表層土壤的八種主要重金屬元素的分布數據為基礎,根據實際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傳播影響因素,建立傳播特性微分方程模型,以確定污染源及對可能污染區(qū)域進行預警。

為了分析重金屬污染物的傳播特征,確定污染源的位置,首先分析在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傳播方式,繼而分析影響傳播的因素。

重金屬污染物的傳播方式主要有自然傳播和人類活動影響傳播兩方面,自然傳播主要指通過土壤中泥沙顆粒的擴散來實現,人類活動影響主要來自大氣的沉降、水體的污染、固體廢物的堆放以及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和冶煉等。

大氣的沉降:能源、運輸、冶金、建筑等工業(yè),汽車尾氣的排放及輪胎的磨損,化石能源的燃燒產生的氣體和粉塵含有大量重金屬,這些元素最終通過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融入土壤。經查閱資料,煤所含的Cr、Pb、Hg等金屬和石油所含的Hg等元素,其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10~30%沉降在排放源十幾公里的范圍內。大氣沉降所帶來的污染與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工業(yè)發(fā)達程度,交通的便利程度有直接的關系,離污染源越近污染程度就越高。

水體的污染:水體的污染主要來源于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業(yè)廢水、污水灌溉以及滲水坑處理污水的方式。各種污水都不同程度的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例如,被鉛鋅礦廢水污染的農田土壤中含鎘高達10~136mg/kg。

固體廢物的堆放: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yè)固體、化工原料、礦產業(yè)、城市垃圾等廢棄物,其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不同種類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不同,其中礦業(yè)和有毒的工業(yè)固體廢棄物污染最為嚴重。其污染范圍一般以廢棄堆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有一些固體廢棄物被直接或通過加工作為肥料施入土壤,對土壤造成更為嚴重的污染,并且通過土壤污染地下水,將污染物流向其他地方。

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和冶煉:金屬礦山的開采、冶煉、重金屬尾礦、冶煉廢渣和礦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屬離子的礦山酸性廢水,隨著礦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帶入水環(huán)境(如河流等)或直接進入土壤,都可以間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其污染特性是隨著污染源距離延長而逐漸降低。

由于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擴散傳播是最基本的的傳播方式,所以在本文分析中主要考慮土壤中擴散因素。

以某城市地表層土壤的八種主要重金屬元素的實測分布數據,利用不規(guī)則數據的二元函數插值可以繪制出八種重金屬元素在研究區(qū)內的二維空間分布圖,得出每種重金屬污染元素的污染程度,同時得到濃度最高值點。但由于土壤對重金屬元素的擴散傳播特性及土壤表層植被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結合實際地況的影響,可能導致污染源所在點的污染濃度積累值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不是最大值,例如圖1所示,若兩個污染源點處于鞍形地形的峰值點,如圖1中A、B點處,則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土壤顆粒及土壤中的水分受重力影響經一定時間的積累后,會攜帶重金屬元素向海拔低處遷移,致使鞍點處最終可能達到此地理區(qū)域內的濃度最大值,如圖中C點處。即經過理論分析得到污染濃度最大值點不一定是污染源點。

結論:由于重金屬元素污染濃度是隨時間變化的值,根據污染源點的特性可分析得污染濃度隨時間變化量最大處即為污染源點。下面對重金屬污染傳播特性建立微分方程模型。

1 條件假設

4 改進模型

式1所示模型的缺點是模型分析過于簡單,受已知數據的限制,模型中僅考慮了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擴散傳播,沒有考慮以下方面:生物、植被的影響;土壤性質差異對傳播特性的影響;土壤中水流量的影響;各類區(qū)域間的地理位置關系;采樣點的采樣誤差等。在模型的求解時,還將擴散系數視為等值。使得求解值與實際值有一定誤差。

為優(yōu)化模型,需要收集以下信息:

(1)第i種重金屬元素在第j個采樣點的土壤顆粒性質差異對傳播特性的影響因數Kij

(2)各類區(qū)域間的地理位置關系影響因子Kr

(3)土壤水流量影響因子K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西县| 田阳县| 汤原县| 邵武市| 长阳| 贵港市| 霸州市| 尖扎县| 信阳市| 买车| 内乡县| 望谟县| 界首市| 新绛县| 繁昌县| 定安县| 托克逊县| 乌拉特后旗| 江孜县| 张家口市| 金溪县| 定安县| 内乡县| 白城市| 木兰县| 太谷县| 莆田市| 即墨市| 静乐县| 社会| 攀枝花市| 广元市| 中方县| 长沙县| 茌平县| 崇义县| 青龙| 隆安县| 辉县市| 平原县|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