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砍伐森林的后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全球十大類陸地生態系統中,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紅樹林和稀樹疏林生態系統這六大類,都是以高大喬木為主的,能夠構成“林”這一生態景觀。森林在維持地球生物圈運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因森林具有較高的直接利用價值,保護與過度開發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止,森林保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中國的森林家底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中國除西南、東北及天山山脈等地還保存有少數的原始森林外,其他地區的森林幾乎全部退化了。據2010年國家林業局新版的《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介紹,目前全國林地保有量為3037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1.6%。這個數據是基于林業普查得出的,應當有一定的權威性。然而,該規劃所指的的林地包括人工林、灌木林、還有一部分宜林地在內,中國境內森林以人工林為主(表1)。實際上,我國天然林8726萬公頃,僅占國土面積的9%;我國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458萬公頃,僅占天然林面積的16.7%。
中國目前疏林和灌木林的面積分別是1802萬公頃和2970萬公頃,兩者共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35.7%。森林中,人工林占據了6200萬公頃,占據20%,這些人工林中,北方以楊樹為主,南方以杉木為主,山地以落葉松、樟子松、馬尾松等為主。
中國現有森林中,中、幼齡林面積占森林總面積的71%,這說明我國大部分森林生態系統處于退化或不成熟階段,其穩定性很差,抗干擾能力低,一旦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很容易遭到進一步破壞甚至使原有生態系統崩潰。許多地方以灌木冒充森林,森林生產力大打折扣。盡管過去25年來,中國森林面積有增加趨勢(圖1),但是我國森林資源的平均蓄積量依然很低,僅為83立方米/公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頃)。
由于人口多、人類活動強度大,我國現有的森林大都呈片狀或孤島狀分布。而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維持一般都要達到其最小面積,森林的破碎化則使森林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增加,使其容易遭受進一步的破壞。
盡管最近10年來,中國加大了森林公園和森林保護區建設力度,這對緩解中國森林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圖2)。
但根據2009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的結果,我國森林保護和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覆蓋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0.145公頃,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積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國喬木林生態功能指數0.54,生態功能好的僅占11.31%,生態脆弱狀況并未根本扭轉。生態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生態產品依然是當今社會最短缺的產品之一,生態差距依然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洗劫”森林
一手端著一個飯盒,飯盒里裝的是樹種,另一手拿著根尖頭小木棍,將小木棍在地上一點,然后再撒上幾粒種子。這就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干部野外工作的真實寫照。中國采取植樹造林運動,是在大規模砍伐森林之后的一種補救措施,在這之前中國境內森林經歷了數次“大洗劫”。
最近的一次是建國之初。國家建設和償還國際債務需要大量的資源和資金,人們的眼睛盯上了森林,由于缺乏種植和管護經驗,當年峁足勁給大山“剃光頭”的做法成為今天中國林業之痛的根源。
大面積砍伐過去了幾十年,其嚴重后果顯而易見。在四川涼山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一帶大量伐林,“剃頭式”地將山上的森林全部砍伐殆盡,很快就發生了水土流失,青山變成了石山,森林生長的土壤已不復存在。
過去幾十年來,雖然我們年年在造林,對天然林實施了保護工程,但森林砍伐行為依然沒能得到有效遏制。因為國家對林業部門依然有較高的木材生產指標,后來雖然壓縮了木材生產指標,但一些林業部門由于慣性使然和利益驅動,反而增加了采伐量,采完大的,采小的現象時有出現。而且由于產權不明晰,民眾濫伐、盜伐現象也較普遍。
變了味的綠化
2006年6月,福建霞浦縣傅竹村出了一件怪事:在村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村干部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和生態公益功能的大片茂密次生林,以“荒山”名義出租給某林漿紙企業,砍伐后營造速生桉樹林,其堂而皇之的理由是荒山綠化。
在人們傳統意識里,只要沒有樹林,即使長滿了草和灌叢的山地也都還是荒山。長期以來,人們為了消滅荒山,加大了人工干擾的力度,如年年在同一個地方種樹。實際上,像福建、云南、廣西、廣東、海南這樣亞熱帶甚至熱帶山地,如果沒有人為干擾,嚴格封山,時間一長,就會育出良好的常綠闊葉林。筆者在香港、四川、廣東就看到很多自然封育成林的例子。因此,消滅所謂“荒山”,實際上就是砍伐森林的雛形。
在利益集團眼里,只要不是他們想要的都是荒山。某國外紙業集團對外界宣稱,其在云南承包的所有林漿紙基地“全部是荒山,整個云南100%都是荒山”。
由于大量砍伐熱帶雨林,西雙版納森林覆蓋率,已從20世紀70年代的約70%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30年來共損失了約40萬公頃季雨林,其中很多天然森林被改為橡膠林。橡膠產業收入幾乎占西雙版納州財政收入的一半。天然森林消失后,西雙版納3個國家級森林保護區日益變成孤島。很多地方往往是新的樹種沒種上,成片的熱帶、亞熱帶森林就被毀滅了。
單一人工純林是森林嗎
目前,我國造林營造單一純林過熱現象令人擔憂。幾十年來,大量發展人工純林的做法非但未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原來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楊家將”,現已發展到了“東西南北中,全是楊家兵”。如今,楊樹已經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嶺。甚至有人還在海南島策劃楊樹育苗基地,試圖將楊樹栽到海南島。
一旦臭氧層受到破壞,囤積多年的冰川就會融化,海平面升高,而這倒霉的就是沿海國家以及城市,這破壞力遠遠超過了印度洋海嘯的威力。
為什么每年的冬天越來越暖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溫室效應”。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人們焚燒化石礦物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全球氣候變暖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2012年10月14日,英國氣象局稱全球已停止變暖16年,再次引發熱議。
全球變暖是一潛在的危機,其罪魁禍首就是-人類。人類不愛惜地球,不保護環境,導致各種自然災害頻頻發生。
盡管在盡力的改善,但還是不能避免。
邊看邊走,突然,我們聽到了陣陣腳步聲,再仔細一瞧,原來是一群外星人提著斧頭拿著火把,正朝山上走去。啊?他們要燒山砍林!我們見此情形,顧不了很多,就趕快走過去阻止。
這時,中間的一個外星人走了出來:“我是村長,你們要干什么?”我急著說:“為什么要燒山砍林啊?”村長的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這要從頭說起,這個星球上有二個村子,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我是東邊村的,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了幾十年,但是因為人口越來越多,居住的地方越來越擠,再也容不下了。這樣我們不得不侵占山地,作為住地了。”
我們聽了這番話,我急了,我朝空中揮手幾下,空中出現了我們制作的短片:短片上的星球到處都是光禿禿的一片,星球上的人都死了,可愛的動物都變成了骨頭,被風一吹都散了。看了這短片,那群外星人都害怕了。可是想一個什么方法才能解決他們的困難呢?我和同伴們苦苦思索,終于我們利用我們的特異功能把山地移到遠些的空地,把離村子近的空地作為居住的地方。
一、目前我國森林病蟲害情況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會發生大面積的森林病蟲害,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對森態環境產生很大不良后果,病蟲害對森林的危害情況十分嚴峻。1、林區森林病蟲害的危害范圍不斷擴大,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些年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擴大,對森林資源環境造成巨大的威脅。2、原本偶然性的病蟲害出現轉變成了大范圍的大面積的爆發,一些次要危害的害蟲,也上升為主要害蟲。3、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同時越來越頑固。近年來林區森林病蟲害發生率極高,有些病蟲“繁殖快、防治難、危害大”,往往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后果。
二、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形勢日趨嚴重的原因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嚴峻,分析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能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目前造成森林病蟲防治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如下:1、長期以來的無秩序不規范的開發森林資源,大量天然林被過度砍伐。一些林區為了片面的追求經濟利益,過度地砍伐森林,再加上一些非法的濫砍濫伐行為,導致森林林木多樣化,生態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導致病蟲害發生與蔓延。2、人工種植的林木范圍不斷擴大,種類單一。這樣的人造林地會使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的病蟲一旦傳入就可能沒有制約的迅速爆發蔓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3、對化學農藥的過度依賴也是造成森林病蟲害防治態勢嚴峻的原因。一些地區發生林木病蟲害時,一味地使用農藥噴灑殺蟲,不僅大量殺死了病蟲的天敵,同時也使病蟲產生抗藥性,造成惡性循環,對森林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4、我們對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體系。多年來只管造林而忽視病蟲害防治,缺乏協調,引種、育苗、造林脫離環節,使得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局面十分被動。5、對環境的破壞造成氣候異常變化,暖冬、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發,導致病蟲的蟲卵很容易越冬生存,到春季大量繁殖,泛濫成災,從而出現大面積的森林病蟲災害。
三、森林病蟲害主要防治方法和措施
針對森林病蟲防治方面的嚴峻形勢,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將會嚴重影響到林業生態環境,應該根據森林生態環境和病蟲害之間的關聯來采取措施,以便有效地做好防治森林病蟲害的工作。1、“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事前的監測預報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極為重要。林區的有關方面應該把病蟲害的監測放在首位,準確地掌握好林區病蟲害的態勢,及時地發現災情,果斷地處理,將病蟲害的危害消滅在萌芽時期,決不能出現事前不認真做預測監控工作,到發現的時候病蟲害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的不利局面。2、要利用科學的手段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堅持生態林業建設的目標。封山育林的工作要因地因時制宜,培養混交林,采用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木種,加強森林自然機體對病蟲害的免疫力,促進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3、要加強對使用農藥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目前用于病蟲害防治的許多農藥劇毒殘留物高,在殺死病蟲的同時,也會殺死病蟲天敵,并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如“殺蟲脒、氧化樂果、甲胺磷、”等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逐步減少這些劇毒農藥的使用,大力推廣仿生農藥、微生物農藥、礦物性農藥等新型農藥,從而減少使用農藥消滅病蟲害的同時對土壤水源等產生的不良影響。4、根據大自然的食物鏈法則,保護好害蟲的天敵。天敵是森林制約病蟲害數量和種群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寶貴的生物資源。因此一方面要保護這些天敵生存的環境,禁止破壞棲息地,另一反面可以人工的方法補充種植一些植物來為病蟲害的天敵提供良好的生存棲息環境,以達到減少森林病蟲害的目的。5、發揮政府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的主導作用,要加大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的積極介入,建立好責任落實制度,“誰經營,誰受益,誰防治”的原則,以提高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效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系統化、跨行業的工程,并不僅僅是林業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行業也息息相關,如加強環保措施,治理大氣污染、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統一協調,
四、結束語
面對森林病蟲害日趨嚴重的形勢,積極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危害,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森林生態環境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我們只有科學地統籌和規劃,根據本地區的病蟲害危害的情況,因地、因時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協調作用,以預防為主同時標本兼治,將更多的科學防治手段用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蟲害的蔓延擴大,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吳澤珠 劉彩青 單位: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
參考文獻
[1]王蓬.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可持續性控制對策的探討[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
南潯錦繡實驗學校503班 毛羿力 指導老師:茹群英
汽車在寬闊的馬路上平穩地行駛著。從車窗望去,路邊是一層寬寬的綠化帶,高大的喬木枝繁葉茂,像兩道綠色的屏障;林下花團錦簇,微風中花香撲面而來;地面綠草如茵,一些不知名兒的野花隨風搖曳,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驕陽似火,路邊的風景依舊那么美麗,那么動人,但又那么令人擔憂,生怕炙熱的太陽烘烤會讓它們“英年早逝”。
路旁,一排排樓房拔地而起,錯落有致,掩映在綠樹叢中。遠處的小河邊也長滿了高高低低的垂柳,瞧,她們正低著頭照鏡子呢!河的兩岸到處都是粉紅色的桃花,風一吹,花瓣落入了小河里,花兒顯得更紅了,水也變得更綠了,就連小魚兒也游得更歡了。
抬頭看看,碧空如洗,那么湛藍,那么透亮,那么純凈。變了!世界變得如此美麗,如此動人!人們都為眼前的新貌而欣喜,為眼前的景象而驕傲和自豪。是啊,人們多么希望這是現實啊,只可惜,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的夢!正因為人類的貪婪,為了自己短暫的利益,一步一步地將自己逼近“懸崖”。你看,人類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啊,他們教導著自己的子女要為理想而奮斗,然而自己卻不停地欺騙著自己,破壞著自己的家園。
古巴比倫的美稱響徹云霄,曾經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美麗富饒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林木蔥茂,雨水充沛,沃野千里;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輝煌的古巴比倫文化,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也被譽為世界十大奇跡之一。
歲月流逝,風沙風情。當年肥沃的兩流流域如今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堂皇富麗的巴比倫城,已蕩然無存,早被埋沒于浩瀚的黃沙之中。為什么世外桃源般的巴比倫會淪落至此?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發生嗎?不,不是的。造成這一后果的是巴比倫自己,是人類。他們無休止地砍伐森林,破壞草原,致使水土流失一年勝于一年,終于使沃土消失殆盡,良田淪為荒漠。這樣的結局難道不令人痛心嗎?!
在心痛的背后,人們在反思,在醒悟,在行動!
林業戰線老英雄馬永順,他在東北地區植了大半世紀的樹。退休之后,他帶領著孫子上山種樹,決心要把砍掉的樹補種回來,還青山本來的面貌。他逃眺青山,激動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人常說踏遍青山人未老,可人未老,山早就禿了。給后代留什么?不植樹,不保護小興安嶺的生態環境哪行啊?為實現當年的囑托,青山常在,永續利用,而竭盡全力。”鏗鏘有力的話語仍在山間回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