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教育理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分組及健康教育方法:將符合入組標準的老年患者以入院門診編號進行隨機抽樣,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性別比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對照研究。對照組42例患者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由醫護人員及專家通過集合病患開展講座和印發OP基礎知識手冊等方式使患者了解OP,及時回答患者問題,制定合理的健康計劃。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模式的健康教育,首先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OP基礎知識的講解,然后根據每個患者的問題匯總整理,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各大數據庫進行檢索,收集文獻進行meta分析,找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指導實踐;對每個患者的發病原因、經過、治療習慣、生活飲食習慣等進行分析,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并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檔案;定期在社區中開展OP的健康教育座談,對患者OP相關知識掌握及問題及時了解和處理。
1.2觀察指標:研究開始以及隨訪6個月后,分別通過知識評估量表(OKQ)、健康信念量表(OHBS)、自我效能量表(OSS)了解患者的OP知識情況,預防OP發展的健康動機以及患者對預防OP發展的相關措施如鈣攝入、運動等的信心進行評估。以上量表以問卷形式發給入組患者,如實填寫,及時回收并對數據進行整合處理。
1.3隨訪: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對患者OP相關問題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進行及時指導。
1.4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本次研究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數據中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卡方(χ2)檢驗進行分析。當P<0.05時,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OP知識了解情況比較通過對收集到的OKQ問卷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可見,兩組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后的OKQ得分均有顯著提高(P<0.01);組間比較顯示教育前兩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后觀察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OP健康信念比較OHBS量表調查顯示,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組內比較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比較顯示教育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教育后觀察組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兩組患者OP自我效能比較OSS量表調查顯示,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組內比較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比較顯示教育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教育后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患者骨代謝異常,以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疾病,好發于老年人,臨床癥狀以疼痛、易骨折等為主要表現[3],且患者常出現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導致胸廓畸形,影響換氣而導致胸悶、氣短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老年人機體機能衰退,特別是老年女性絕經以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而一方面雌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促進骨折生長和修復,另一方面雌激素下降導致了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1的大量釋放,促進破骨細胞增殖。雄激素對骨骼代謝也有類似的作用。因此,對于老年患者來說,OP的發生一般不可能治愈,只能通過藥物、運動以及合理的膳食等延緩OP進程。正是由于OP的以上特征,健康教育在OP老年患者中顯得尤為重要,對老年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十分必要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循證護理理念的健康教育,老年OP患者對疾病基礎知識、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三方面相對于傳統的健康教育均有了顯著性提高(P<0.05),這對OP患者的預后,能夠避免許多OP易發疾病及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與一般社區矯正人員相比,老年社區矯正人員在身理、心理等多方面存在更多問題,給社區矯正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大多老年社區矯正人員文化層次偏低,法律意識淡薄,且多數為孤寡老人。一部分老年社區矯正人員,沒有子女,長年缺少家庭的關愛,所以他們之中大多數人性格孤僻、怪異。又因為他們的個人經濟條件較差,易出現偏激、錯誤的想法,遷怒于社會,嚴重的甚至出現敵對情緒和破壞行為。老年社區矯正人員的犯罪行為與個人多年養成的惡習及不良歷史經歷有關。這些人多半是“幾進宮”的累犯,外加年老體衰,總抱有破罐破摔的想法。老年社區矯正人員更顧及面子,常以種種借口逃避監管。人越是到了一定年紀越是看重自己的面子,特別是一些曾經在領導崗位上工作過的老年社區矯正人員,更是一時無法適應社區矯正人員這一身份,總是以各種理由逃避監管。如,他們以身體健康為由,不參加集中教育與公益勞動;以文盲不會寫字為由,拒絕上交書面思想匯報;以眼花、耳聾為由不主動電話匯報或接收工作短信。在老年社區矯正人員中,過失犯罪及利用退休前職務犯罪的呈上升趨勢。
二、“三重視、三落實”
加強老年社區矯正人員監管教育力度
——重視老年社區矯正人員身心健康教育。老年人身體和心理常常會出現對現代社會生活的不適應,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特別是老年社區矯正人員,因為這一特殊身份而變得更加自卑、敏感多疑、或者變得易暴易怒。在個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及家庭成員不能及時給予關懷與幫助時,老年社區矯正人員就會走向兩個極端,一是過份地指責自己,從而讓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自責中,不愿意面對現實生活;二是變得自私起來,整天怨天尤人、固執己見、缺乏寬容,很容易因為小事而激起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出現攻擊性的言語和行為,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有可能導致攻擊性的違法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要重視老年社區矯正人員的身心健康,周市鎮司法所具體措施如下:一是由司法所組織他們參加一些社區健身活動,定期組織他們學習養生保健知識;二是定期上門走訪,通過聊天的方式緩解其壓力,排解孤獨,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增強其心理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重視老年社區矯正人員家庭親情教育。人到暮年,最需要的就是家庭的溫暖,很多老年社區矯正人員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因為自己的過錯,造成家庭成員對其冷漠,甚至埋怨。尤其那些老年喪偶身邊無人陪伴的社區矯正人員,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沒有人可以安撫;當心中郁悶時,沒有人來傾聽;當生病不適時,沒有人來照顧。長期的內心壓抑情緒一旦爆發,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重視老年社區矯正人員家庭關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家庭成員必須作為矯正工作小組成員之一參與整個社區矯正工作;其次,對家庭成員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提高其子女的尊老養老意識;社區矯正小組要和家庭成員建立定期走訪制度,及時掌握老年社區矯正人員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及在家庭的表現情況。
——重視老年社區矯正人員的法制、思想道德教育。據調查,老年人犯罪的很多案件都是由于他們缺法律常識而造成的,尤其農村地區,老年社區矯正人員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于法律知識非常陌生,這樣很容易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所以對老年社區矯正人員開展法制、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司法所每月定期開展集中教育外,各社區還根據需要自行開展個別教育,同時要鼓勵老年社區矯正人員參加成人教育中心舉辦的老年大學教育課程?!鋵崅€性化矯正方案。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必須掌握不同犯罪性質的老年社區矯正人員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當前存在的心理問題和現實問題,針對他們的犯罪性質及個體心理差異,
制定個性化的矯正方案,方案要詳盡。對性質較輕、思想波動性不大的,以教育說服為主;對情緒容易出現反復,有重新犯罪可能的,則要以監督管理為主,把他們列為重點矯正人員,每周必走訪一次,并做詳細的走訪記錄。針對老年社區矯正人員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處罰為輔。
1.1起步較晚,觀念落后
我國老年護理事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隨著政府對老齡事業的關注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無論社會、學校,還是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仍缺乏足夠重視和正確認識,尤其缺乏各層面的相關制度法規和政策支持。同時由于對老年護理專業的偏見及其他種種原因,存在著部分護生擇業視野狹窄,不愿從事老年護理職業,學校在擇業指導上有待改進等問題。正是由于對老年護理認識的落后觀念,導致了老年護理教育的滯后發展。
1.2專業設置缺位大,課程教材不適合
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老年護理專業沒有被設置,在特設專業中也未被提及,提到的老年管理類專業,仍然歸屬于社會工作專業范疇。李靖等指出,目前我國從本科到中職各層次醫學院校還沒有設立專門的老年護理專業。早在2003年國家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決定啟動職業院校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護理專業被列為四個緊缺人才優先發展專業之一,老年護理成為一個專業方向。目前,少數院校已經開設老年護理專業方向,但其設置數量太少,與社會對老年護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相去甚遠。關于教材,20世紀90年代以來,衛生部在護理專業的課程結構中增加了《老年護理學》選修課程,至2007年改為專業課。目前與老年護理專業方向相適合的規劃教材仍缺位,只有各院校自己編寫的教材。近年,少數院校雖設置了老年護理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但在課程體系上仍依附于臨床護理專業,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實踐課程體系等方面亦類同,失去了老年護理??铺厣?。
1.3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訓基地普遍空白
目前多數院校沒有建立專門的老年護理實訓室,多是依附于臨床護理或康復醫學,實踐技能訓練沒有針對性和專業性,達不到實驗目標。據調查,各院校普遍沒有設立校外老年護理實習基地,也沒有與專業相匹配的畢業實綱,學生的畢業實習與普通護理專業一樣去臨床醫院實習,實習科目及時間亦與普通護理專業類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專科培養質量。
1.4師資嚴重匱乏,項目研究有限
目前,從事老年護理教學的師資,絕大多數是普通護理專業畢業后從事護理教學或臨床護理工作的教師,基本沒有為老年患者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實踐技能和經驗,更沒有系統接受過老年護理的專業化師資培訓,針對性和專業性差,限制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還沒有就具體的課程設置方案進行實證研究,也沒有形成規范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
1.5在崗教育不到位,在崗人員亟需培訓
有調查顯示,在崗人員接受老年護理教育的,學歷教育占9.4%,畢業后崗位培訓占84.4%,可見90%以上需要進行繼續教育。按照國際標準推測,我國共需要養老護理員1000萬人,而目前養老服務隊伍不足30萬人,且拿到職業資格證的只有10%左右。據各地調查,從業人員普遍存在著人數偏少、年齡偏大、職稱偏低、專業知識和技能亟需提高及單位對老年??谱o士重視不足等問題,且都是由一般護士轉型而來,或由沒有經過專門老年護理教育培訓,沒有注入資質的護工承擔,很難達到老年專業護理宗旨和要求。
二、對策
2.1轉變觀念,為老年護理教育迅速成長創建環境
一方面,國家主管部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老年護理行業和老年護理教育的法律法規,明確職能定位,出臺相應的引導政策,如把老年護理專業納入各級專業目錄;另一方面,學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老齡化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不同人群接受老年護理教育需求。同時,要加強政府統籌,建立教育與行業對接機制,努力營造“政府搭臺,院校唱戲”的良好局面。
2.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盡快培養老年護理亟需人才
2.2.1增設專業,優化課程設置
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之一就是評估學校的人才培養結果(畢業生)與其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和社會需求的符合度。“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立健全三級老年服務網絡,老年醫療衛生服務將納入各級衛生事業發展規劃,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老年康復醫院和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加強。2012年12月1日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服務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2013年9月6日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新目錄》首次將老年護理作為一個專業方向規定下來。日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高校可根據社會需要、自身優勢和特點,在專業學科屬性范圍內自主確定專業方向,這無疑為老年護理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各級醫學院校應搶抓機遇,盡快增設老年護理專業或專業方向,探索符合我國老年護理服務和職業崗位要求的綜合型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以應對老齡社會對老年護理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的需求。
2.2.2加強內涵建設,確保優質人才培養
隨著健康老齡化的發展,對老年護理專業內涵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社會化服務和家庭相結合的模式已成為必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和校內外實訓基地是推動老年護理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學科體系內涵建設,加強師資培養,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及職業技能,強化科研,促進人才培養;要在原臨床醫院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建立學院、醫院、社區、養老機構合作共建的實踐實訓基地,并擴大到社區、家庭、養老及臨終關懷機構,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2.3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經驗,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老年護理發展之路
嘗試增加老年介護、老年服務、老年管理等專業教育;探索與社會醫護機構、境外發達國家(地區)聯合辦學,如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和日本長崎老年護理學院聯合培養老年護理??谱o士等。目前,山東英才學院醫學院已經與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及我國臺灣地區著名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協議,已經有2批學生去韓國東明大學訪學,也與英國貝爾法斯特大學和臺灣南開科技大學合作“3+1”的學歷提升項目,以期借力發展。
2.4推進繼續教育,使老年護理優質人才迅速成長
關鍵詞:老年住院患者 護理健康教育
1 評估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問題
1.1各種生理功能的減退:營養狀況的維持包括神經組織發生萎縮和減少致使精神活動減弱,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聽力和視力的減退。骨骼和肌肉系統功能減退導致運動功能的減退。
1.2角色的改變:離退休老年患者,有社會工作者轉化為家庭成員,進一步轉化為患者,對老年人的心理長生很大的影響。
1.3老年住院患者通?;加卸喾N的慢性疾病和一些急癥癥狀。
2 針對老年住院患者提出健康教育的目標
2.1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弱化患者的角色矛盾。
2.2增強自我照顧的能力。
2.3減緩惡化和衰退。
2.4提高生活質量。
2.5身心安適。
3 實施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
3.1入院時 入院宣教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礎內容,主要內容是醫院的有關規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視制度、衛生制度等,及病室人員、環境、工作與休息時間、住院規則,介紹科主任、護士長、其主管醫生、護士,我科護士長魏偉注意微笑和親切的口吻交代老年患者,親切地稱呼其“爺爺”或“奶奶”,我科護士長魏偉制定了一項老年患者入院安全告知書:讓老年患者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老年患者防墜床摔倒的注意事項等,并簽名表示接受我們的宣教和告知,受到我科老年患者的廣泛好評,我科由責任護士入院宣教時進行,采用口頭教育或入科宣傳本和宣傳專欄等形式,向病人提出承諾:您在診療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力為您提供滿意的醫療護理服務和生活上的照顧。讓每一老年住院患者一入院就有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不感到茫然,很快能適應醫院環境,配合治療。
3.2住院期間 當今,老年患者對是否熟悉足夠的有關其健康的信息越來越重視及使其達到健康教育的目標。住院期間有計劃地積極采取各方面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種教育形式由淺人深,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識,加快疾病的治愈及提高生命質量。
3.2.1針對病人的病情宣傳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誘發因素,臨床癥狀等等。使其掌握自己所患的疾病及預防發病的注意事項,能自己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病情反復發作[1]。
關鍵詞: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變化;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0-0187-03
1 健康教育
方法:①入戶調查建立健康檔案,有針對性進行個體健康教育。進行心理疏導,并進行家庭隨訪,觀察效果。②建立心理咨詢電話熱線。③舉辦專題講座,也可以利用傳播媒介方法,如電視、廣播、報刊等方式指導。④發放相關教育小冊子。傳單等。使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態。穩定情緒。健康長壽。群體教育:每月固定日期進行講課。
健康教育的實施內容
1999年中國進入了老齡社會。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億4千萬。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五分之一,已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自古以來“養心”看成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關鍵環節。在某種意義上說要比營養,鍛煉還重要。老年人應根據生理、心理變化實現身心健康要做到以下幾點:
1.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保持心態平衡,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壓抑有關。主動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實現心理健康,提出10項心理平衡要點
①對自己不要苛求
②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
③不要處處與人爭斗
④暫離困難
⑤適當讓步
⑥對人表示善意
⑦找人傾訴煩惱
⑧幫助別人做事
⑨積極娛樂
⑩知足常樂
2.保持穩定情緒是身心健康的精神支柱:抑郁、低沉、憂患、憤怒的心理狀態導致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引起疾病。有研究資料表明。老年病的發生率70%-80%是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有關。如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心里失調81.2%的癌癥病人在患病前都經歷過惡性事件。所以講究心理衛生調試,培養從容豁達的樂觀情緒。擺脫失落感孤獨感。自卑感、偏激感、憂慮感等、凈化心境。也可采取排泄法、人為疏導法、語言暗示法、自我激勵法、幽默風趣法等自我調整。同時以五樂的境界(即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排憂取樂與眾同樂伴隨生活歷程。
3.樹立老友所為、老有所用的觀點。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離退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盡快適應離退休所帶來的社會定位和社會角色的變化。用豐富的人生、工作、社會經驗。充分發揮余熱。讓自己老有所用。為社會做貢獻。讓生活更輕松。不要糾纏在以往工作和人情變化。要立足新起點。以新的態度對待新生活。
年輕人要向他們學習豐富的工作、人生、社會經驗。不要讓他們有空虛失落感。利用他們余熱,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社會價值。
4.正確評價自我健康狀態,老年人對自我健康狀態的評價往往缺乏客觀性。賦以主觀意念較多。表現為:①同是一種疾病老年人的自我感受平均都比中年人更糟。②心理因素是造成感受欠佳的最重要因素。這種不佳感受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加重。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衰老、體弱是事實。但如果對自然健康狀態做出過分的脫離實際的悲觀評價,會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影響健康
5.保持積極的樂觀心態,因為愉快的情緒能使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種種壓力,對老年人而言,愉快的心情要靠自己找。不要等別人給你愉快。
①讀書為樂。老年人讀書好處多,讀書使老年人年輕,富有活力。調節人的情緒和敏銳觀察力。讀書能使人更新知識,了解新事物?!皶q藥也”善讀可以醫愚。還能創建積極心態,充滿精神活力。②書畫為樂:有人研究發現,人在寫字、作畫時呼吸深長,心跳有力。出現增強思維和創造思維。對老人而言書畫的健身易神之功能尤為突出。不失為自我心理保健之良方也。③交流看法:可調節心緒,消除憂傷。有人說,有一名知心朋友相當于多一名心理保健醫生。引導他們講授各自心里感受。不愉快的事通過傾訴達到紓解心中壓抑、郁悶。可為他們針對性的問題和困難出主意想辦法,獻計獻策。在執導方式中、每人即是受教育者同時又是教育者。他們在教育中收到啟發,又從他們的幫助中感到自己有存在的價值。是一種對老年人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矯治方法。④自我調節:唱歌、跳舞、聽音樂可產生良好效果。如利用舒緩的大提琴曲調、可松弛他們內心隱藏的緊張壓力。利用雄壯高昂的交響樂振奮他們的精神,喚醒潛在的積極情感。利用節奏輕快的打擊樂激發他們新的動力和希望。使人愉悅。⑤知足常樂:主動降低自己的要求,遇到想不通的化一下角度,思維方式。就會迎刃而解、心滿意足。要學會解脫自己,知足常樂。自然心地平衡煩惱也隨之云消霧散。
6、正確的對待生死:衰老與死亡,隨著年齡增長、一步步向死亡靠近,老年人應克服恐懼和傷情。應用唯物辯證的觀念看待人生。把生死看成一切生物演變與發展的必然規律。應順其自然,正確對待、克服恐懼心理。在有限的生活道路上,找到生活的意義和樂趣。
7、處理好家庭與第三代人的關系:家庭是溫馨的港灣,是感情的熱土。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在默默的變化,老年人應正確的對待這些變化。使家庭的作用不但不減反而增加,因為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由于社會競爭大、壓力大、工作忙、時間緊,所以老年人的主導作用淡化。子女盡孝道、贍養老人、尊重老人固然重要,而老年人,自然厚道,理解和寬容作風也不可忽視。
由于社會發展觀念,意識也在變,在處理一些問題的觀念和看法上,與子女產生分歧,隨著子女長大、成家和養兒育女,特別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和第三代人身上產生隔代心,和“童心浮現”現象,處理好可獲得待償性的心理滿足。處理不好,惹起家庭不快和心理糾紛,老年人要充分估計到這些因素,做好心理調適。使家庭和睦。對身心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