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產養殖養殖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范文第1篇

1檢查修復魚塘養殖設施

水災過后,養殖戶應立即檢查池塘、網箱、圍欄網等設施是否受到損壞。對被毀的魚塘和圍欄網的潰口及時封堵,防止剩余魚、蝦、蟹的繼續逃逸。洪水退卻后修復被毀壞的增氧機、投餌機、漁船、網具等漁業生產設施,將網箱置于安全的水域,及時補放魚種,恢復生產。對退水后的池塘塘埂加固,加強檢查,防止復潰。搶修好養殖區內道路、電力設施,確保道路暢通和正常供電。

2對災后魚塘進行徹底消毒

具體方法:一是對沒有魚的1米水深的池塘,每畝用生石灰120千克至150千克,或生石灰45千克和茶麩35千克,或15千克漂白粉全池潑灑。二是有魚的1米水深的池塘每畝用生石灰20千克至25千克進行全池潑灑。對水體進行全面殺菌消毒。

3及時補放魚種

補放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鳙魚、三角魴等魚種,放養數量視不同條件而定。池塘養殖魚類若逃逸比例低于50%,則適當補充投放魚種;比例超過50%的,將兩口塘的養殖魚類并入其中的一口塘養殖,另一口塘重新投放“四大家魚”等魚種進行養殖。魚種規格選擇8厘米~10厘米,畝投放量控制在1000條~1500條。對于完全沖毀的養殖水體,應重新安排生產。放養數量不宜過大,應盡早投放,加強投喂,適時養成上市。

4及時調節水質

暴雨后,山區池塘的池水一般pH偏低,應對養殖水體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每畝用量20千克~30千克,現浸泡現潑灑,既可調節水質,又可殺滅隨雨水帶入的一些病菌。每畝池塘施200千克~300千克人畜禽糞有機肥,培育浮游生物,培肥水質。如缺少有機肥,可畝用尿素5千克、磷肥2.5千克化水溶解后全塘潑灑,用以培肥水質,為重新補放的魚種培養豐富的生物餌料。魚塘放養時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厘米左右。適當延長開增氧機的時間,一般要求下午1點~3點和凌晨左右開動增氧機,尤其在下陣雨無風、無光照的情況下要延長增氧機的開機時間。適時使用EM菌、活水寶、底改凈等有益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來改善水質及底質。

5謹防魚池缺氧泛塘

水災后大量的地表有機物及其它雜質被雨水帶入養殖水體,再加上天氣悶熱,魚類基本集中在水體中下層,因此水體中下層魚類密集,耗氧增多。同時,魚塘淤泥較深,浮游生物過度繁殖,引起水質惡化,極易導致養殖水體魚類浮頭“泛塘”。為了防止泛塘,應堅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氣多變季節,密切注意觀察魚類的攝食情況及行為。一旦發現缺氧預兆(魚輕微浮頭)應及時注入新水和開啟增氧機。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范文第2篇

一、水產養殖動物發病的常見原因

1.引起病害發生的內在因素

水產養殖動物病害能否發生,以及發生后的危害程度如何,往往取決于機體內免疫力的強弱。比如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能感染南美白對蝦和小龍蝦,而對同池混養的青蝦卻沒有任何危害;青、草魚易患病毒性出血病和腸炎病,而在相同條件下,鰱、鳙魚卻安然無恙;白頭白嘴病只出現在草魚的幼魚身上,而成魚則不感染。面對相同的病原體,有的水產養殖動物患病嚴重甚至死亡,有的患病較輕可逐漸自行痊愈,有的則絲毫沒有影響,所有這些都與機體內免疫力的強弱存在一定的關聯。

2.引起病害發生的外界因素

引起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發生的外界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環境因素池塘是水產養殖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水產養殖動物的生活環境,池塘條件的優劣,往往與病害的多少、輕重密切相關。魚池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由于水產養殖動物的糞便、尸體以及殘餌沉積于池底,導致池塘底層長期缺氧,氨氮、甲烷、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濃度過高,水質惡化,酸性增加,病原體大量孳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水產養殖動物便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害而生病。(2)人為因素生產者在養殖過程中的一些不當行為,很有可能成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發生的原因。一是放養密度過大。在生產中,有的生產者為了片面追求高產量,一味加大水產養殖動物的放養密度。其實放養密度也不是越大越好,當放養密度超過一定的限度,會帶來水產養殖動物生存空間狹小、排泄物增多、污染加重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增加病害發生的機率。二是投餌、施肥措施不當。投喂霉變飼料,或使用未經發酵的有機肥都會增加病害發生的風險。三是機械損傷。水產養殖動物苗種在起捕、運輸過程中如若操作不當,損傷體表,病原體就會從傷口乘虛而入,使其發病。四是重治輕防。有些生產者由于沒有認識到病害預防的重要性,在預防環節上沒有設置關口,大都是在發現水產養殖動物有了病才去治療,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3)生物因素常見的病害大多是致病生物引起的,引起水產養殖動物生病的有微生物(如病毒、細菌、霉菌和藻類等)和寄生蟲(如原生動物、吸蟲、絳蟲、線蟲、甲殼動物等),此外,還有直接吞食并危害水產養殖動物的敵害生物(如水鳥、水蛇、水老鼠、兇猛魚類和青蛙等)。

二、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預防措施

根據水產養殖動物的致病原因,生產者要從放養到收獲,從池塘環境到管理措施,從硬件到軟件,由表及里,層層設防,只有這樣,才能構筑起一道水產養殖動物免遭危害的綠色屏障。

1.改善池塘條件

池塘條件的改善要堅持重點時段清整與平時維護相結合。一是養殖初期,要對魚池進行清整。魚池的清整,包括修整和清塘兩個環節。修整就是冰凍、曝曬池底,清除過厚淤泥,疏通進排水渠道,清除岸邊雜草,夯實池埂;清塘,就是用藥物進行池塘消毒,殺滅病原體和敵害。清塘的藥物有很多,通常使用的有生石灰和漂白粉。二是在飼養過程中,通過定期換注新水,使用微生物制劑來改善池塘條件。換水頻率,可根據水溫情況而靈活掌握,通常4-6月份,每10~15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3~1/4;7-9月份,高溫季節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水1/3。常用的微生物制劑有硝化細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一般每隔20~30天使用一次。

2.加強飼養管理

一是堅持巡塘,查看水產養殖動物的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水產養殖動物有缺氧引起的浮頭,或者發現池塘水質渾濁、老化等現象,就要通過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等措施加以及時應對;二是科學投餌,除按定時、定點、定質和定量的“四定”原則投餌外,所投餌料還必須新鮮,尤其在高溫期間,飼料極易發生霉變,因此飼料應保存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在水產養殖動物攝食較多的季節,還要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C或微生態制劑,以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三是搞好消毒衛生,在水產養殖動物整個飼養過程中,消毒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可用漂白粉、高錳酸鉀等藥物,配制成一定濃度的藥液,對苗種、工具、餌料和食場進行消毒;四是在拉網、運輸過程中操作要細致,避免碰傷體表。

3.藥物預防

在疾病流行季節,針對某種易發病害,可以有針對性地用一些中草藥加以預防,而外用潑灑的化學藥品則應謹慎使用,因為長期低劑量在水體中潑灑化學藥品,不僅會使一些病原體產生耐藥性,而且時間長了還會污染水體。為了避免長期使用化學藥品造成的危害,已有不少生產者在病害預防過程中,不用或少用化學藥品,而選用無毒、無害、無藥物殘留的生物制劑。

4.免疫預防

接種疫苗能增強動物的內部防御機制,有效地預防與控制細菌和病毒等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常用的接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注射法,另一種是浸泡法,注射法的效果要好于浸泡法。盡管免疫預防具有安全、無副作用、效果穩定等優點,但是,這種免疫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疫苗具有很強的特異性,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而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種類很多,現有的疫苗品種遠遠不能滿足生產中對病害預防的需求,要扭轉這種狀況的根本途徑是盡快研制開發適合養殖品種、針對特定水產病原的疫苗。

5.科學放養健壯良種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水產養殖行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現階段,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關鍵技術主要表現為水產養殖業的信息獲取技術。信息獲取技術是信息化應用的基礎,根據獲取信息的尺度和獲取信息的屬性,水產養殖的信息獲取技術可分為知識挖掘技術,傳感網絡技術和遙感技術三個方面。

1水產養殖的信息獲取技術

1.1知識挖掘技術

眾所周知,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比如查閱文獻、參考養殖日志、問卷調查等等。當人們通過這些方式獲取到信息后,就會進行信息錄入,再經過知識挖掘這項技術,轉換成計算機的應用和它的自動識別。在水產養殖業中,此項技術應用研究較早,現階段在水產養殖信息化技術領域應用成熟。

1.2傳感網絡技術

可以應用水產養殖傳感網絡技術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魚類和它們的行為參數辨別,這種傳感技術使用的傳感器主要以魚的種類以及魚類的其他相關特征作為基礎;第二種是水環境的參數,應用于這種類型的水產養殖業傳感器是一種水質傳感器,其主要特性是化學特性。

1.3遙感技術

同參數信息獲取的技術相比較,應用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遙感技術可以獲取的水質參數非常有限,但是此項技術卻能實現區域的信息采集,通過結合該地區的地理信息,實現多種信息的獲取。遙感技術能對水產養殖實時信息進行合理的預處理,為未來多種更加先進技術在水產養殖領域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趨勢

水產養殖業發展信息化技術現階段已經成為了現代化漁業的重要支撐和重要內涵,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作為設施養殖的前提,也為其他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提供了有效載體。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1信息獲取的方式

水產養殖業的信息獲取方式逐漸由人工獲取發展到自動化獲取,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獲取的缺點。水產養殖業的環境參數變化具有多元性和周期性,發展信息建模的方法和參數處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與此同時,發展傳感技術也對智能化、集成化獲取信息的程度不斷提高。

2.2信息化技術應用

信息化技術應用主要是指信息獲取的精度、廣度以及質量和范圍的不斷提升。隨著各項技術在水產養殖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它們的不斷發展也同水產養殖特性越來越緊密結合,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起到了提升水產養殖業基礎數據的整體水平,并且保證了水產養殖業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3信息處理方法

未來信息處理方法將向著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和模型化的方向發展。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相對于信息處理中傳統的方法更加高效,準確率更高,并且解決了水產養殖業的多種復雜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多種模型,使其更加多元化。

2.4養殖管理決策的改變

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使養殖管理的決策向著精細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信息化的發展更好地實現了現代科學與農業生產的緊密結合,使水產養殖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向精細化的養殖系統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控制方法,向著現代模型控制方法開始轉變,從而使管理更加高效。

2.5信息化思維及技術的應用

信息化思維及技術的應用在水產養殖業中越來越重要,伴隨著信息化的手段不斷深入,信息化的本質和它的規律也越來越明顯。注重信息化思維以及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高新技術和養殖流程的結合,使它們的關系更加緊密,并且不斷地提高了科技轉化能力和應用水平。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為了使水產養殖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業是當前水產養殖者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現階段,部分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關鍵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還有一些技術不夠完善,筆者認為,在以后的研究和發展中,應強化關鍵技術,使信息化高新技術與水產養殖緊密結合,共同優化。

參考文獻

[1]胡金有,等.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現狀與趨勢[J].農業機械學報,2015(7):251-263.

[2]高月紅,等.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實際應用[J].物聯網技術,2014(2):72-74.

[3]李亮斌,等.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水產養殖水質重金屬監測組網系統設計[C].“農業電氣化與信息化工程與學科創新發展”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范文第4篇

水產養殖技術是決定養殖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能否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與科學的養殖技術和把握市場的能力有較大關系,水產養殖技術是科學養殖技術的一種,包括很多具體的生產技術,比如水產生物遺傳育種技術、水產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水產生物誘導與催產技術、水產生物餌料培養技術、微藻餌料培養技術、工廠化養殖工程與設施技術、養殖水處理技術、海上水產品繁殖與捕撈技術等,是各種技術的統稱。而水產養殖成本指的是養殖戶在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水產品的一系列過程的費用支出,間接反映了漁業生產經營的質量和效益以及競爭力,是一項綜合性指標。水產養殖技術的高低間接決定了生產成本的高低,水產養殖控制成本的能力決定了整體養殖的競爭優勢,又反過來影響水產養殖技術,加強成本管理,科學利用成本,降低生產成本需要從養殖技術層面來研究,是廣大養殖戶經營活動的重要內容。必須提高水產養殖,提高養殖的產量和質量,科學的利用成本,實現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二、提高水產養殖技術,降低水產養殖成本的措施

1.多方面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多方面運用水產養殖技術是提高養殖水平,降低養殖成本的有效方法,正確運用和理解水產養殖技術的應用范圍,不僅僅只用于養殖的具體過程,還應該拓展到決策制定、銷售、宣傳等管理過程中,養殖企業可以從水產養殖技術的專業角度分析研究養殖的方案,便于做出科學的決策和部署,在后期的銷售過程中,水產養殖技術能夠提高水產品運輸途中的存活率,最大限度的延長保鮮期,提高商業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在宣傳過程中,不要局限于宣傳的載體,從專業的角度將產品展示于眾人眼前,讓人們更信服,有利于建立廠家與消費者的信賴感。因此,多方面的運用水產養殖技術能夠提高產品的收益,降低生產的成本,提高整體實力。

2.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實現水產養殖技術的自主更新只有不斷的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水產養殖技術,使其與社會的發展同步才能保持養殖戶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先進的養殖手段能夠節省許多生產成本。水產養殖技術的自動更新需要水產科學技術的創新,通過生產實踐不斷研究摸索新的養殖方法,提高養殖的效率。養殖戶應該適當的增加技術研發的投入,包括科學技術人才、資金、設備的投入,保障水產養殖技術的自主更新,建立獨特的養殖技術體系,申請養殖技術專利,保持領先地位,國內不少水產養殖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科技研發隊伍,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保持企業的實力和技術的先進性。雖然短期的成本會很高,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分析,帶來的經濟利潤是巨大的。

3.加強員工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員工的水產養殖技術水平水產養殖技術的高低取決于員工的科學文化素質高低、知識儲備的多少、理解創新能力的強弱、實際運用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整個養殖企業的生存發展,決定著養殖企業在整個水產品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從遼寧地區的水產養殖企業可以看出,整個工作人員經歷過專業技術培訓的只占25%,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的只占4.3%,接受過中等以上職業教育的只占0.36%,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或者培訓的比例超過70%,因此,加強員工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術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知識掌握水平是提高水產養殖技術的必要措施,也是降低生產成本的主要手段。

4.加強企業間合作,促進水產養殖技術的共享水產養殖企業往往通過借鑒學習外部的較為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在結合自身生產實際情況,消化吸收,并進行改進和重組,實現提升自身養殖技術水平的目的。對于廣大中小型水產養殖企業來說,“合則兩利”的原則必須堅持,通過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實現技術的互通,將優勢技術互補,達到提升自身水產養殖技術水平、優化配置資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目的。

水產養殖養殖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產養殖水域環境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3-0154-01

一、水產養殖及水域環境的概況

1、水產養殖的概況

目前,我國養殖的品種極多,青、草、鰱、I,以及鳊魚、鯉魚、鯽魚等為普遍養殖的淡水品種。此外,還有特種品種等。同時,污染的數量和種類也多種多樣。我國水產養殖主要采用高密度、高投餌率、高換水率的傳統養殖發,不僅浪費水資源造成自身養殖環境污染,而且最終污染周圍環境。許多養殖場所通過增大放養量以獲得高產和高效益。由于放養密度和投餌量大,養殖水體中排泄物和殘餌的積累極易使水質惡化,從而誘發各種水產動物疾病和水域環境污染。雖然我國已制定很多有關水產養殖的行業標準,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觀點和執法不嚴不力,致使水域環境遭到破壞。

2、水域環境的概況

(1)近海水域環境概況

據我國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的《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看,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總體狀況保持兩個,但局部漁業水域污染嚴重,主要受到氮、磷、石油類和部分重金屬(銅)等污染物的影響,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岸海水魚蝦類產卵場、索餌場及自然保護區的部分水域仍然受到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和銅的污染。

(2)內陸水域環境概況

江河、湖泊、水庫等魚類產卵場、索餌場、洄游通道及自然保護區主要受到總氮、總磷、高錳酸鉀指數、揮發酚和銅的污染。七大水系中,黃河部分予以水域中非離子氨、總磷、有機物和重金屬銅的污染相對較重;黑龍江等部分予以水域中非離子氨、總磷和有機物的污染較為嚴重;遼河、鴨綠江等部分予以水域中石油類的污染相對較重。

二、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

1、水產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1)溶解氧下降溶解氧是衡量水體水質必要的指標之一,也是水產養殖生存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水質,其溶解氧量必須保持在5~10mg/L左右。

(2)總氮與總磷升高

(3)BOD與COD增多

2、對底質的影響

我國飼喂水產的技術比較低,經常出現飼料的超量投喂,這樣很容易造成飼料的過剩,大量的飼料沉入水體底部。水產養殖所排出的代謝產物以及糞便等也相繼沉入水體底部。經年累月,水體底部的東西越來越多。水體有機質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動更加頻繁,進而消耗水體底部更多的氧氣,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有毒物質出現,這些毒物不僅污染水體環境,而且導致水體底部生物大量死亡。

3、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三者的不合理使用對環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1)化學農藥和抗生素在殺滅病源生物的同時,會使水體環境中的有益生物群落受到抑制,造成水體環境微生態失衡;2)頻繁使用化學農藥或抗生素可能導致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天敵數量劇減;3)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的殘留,可能會在一些水生生物體內產生累積并通過食物鏈放大,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潛在危害;4)進入水體中一些難降解的化學農藥,以及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會以原形化合物或代謝產物的方式從糞、尿等排泄物進入環境并可能構成二次污染源,在水體環境中反復循環,破壞生態平衡,造成水體污染。因此化學藥品、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的不合理使用嚴重地威脅著水體環境的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以及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4、對水產品質量的影響

近年來,市場對水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廣泛,養殖戶在計算收益時發現入不敷出,許多養殖戶面臨著各種窘境,所以一味的依靠養殖新品種來增加效益的辦法也不奏效了,而常規魚類養殖業不一定無利可圖,主要對管理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合理的管理是水產養殖成功的標準。

三、防治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影響的對策

發展水產養殖不但要加強對水產養殖的監控,盡力減少水產養殖自身污染的產生,更要注意周邊水域環境的保護,尋求水產養殖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1、科學規劃水產養殖的面積

我國水產養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二密集養殖是飼料過剩的重要原因,飼料的大量過剩遠遠超過了水體自身的凈化功能,對水域環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須對養殖面積進行科學的規劃。

2、強化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由于水產養殖中殘餌、糞便排泄物等養殖廢物容易造成嚴重的沉積污染,傳統上一般都是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來對沉積物進行處理,但化學或物理的處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點。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培育的水生植物或培養、接種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或降解,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的新興技術,與傳統的化學、物理處理方法相比,具有修復時間短、處理操作簡便、成本低、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強化生物修復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有利于緩解漁業水域環境的不斷惡化,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7]。

3、加強對水產養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長期以來,我國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員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不但養殖技術較低,而且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欠缺,導致漁民養殖收益低,人為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較為嚴重。近年來,政府通過地方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舉辦如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或講座,及時將各種最新的養殖技術和環境政策法規傳授給漁民,不但從一定程度提高了漁民的養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漁民認識到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強漁民的環境保護和法律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城固县| 当阳市| 安福县| 呼和浩特市| 平塘县| 吕梁市| 龙井市| 荆州市| 邛崃市| 纳雍县| 眉山市| 岑巩县| 山丹县| 玉树县| 石屏县| 康定县| 永福县| 临武县| 广东省| 修武县| 松江区| 肇源县| 巴彦县| 扎鲁特旗| 航空| 江城| 延川县| 石阡县| 涟源市| 华安县| 沁水县| 大方县| 临江市| 嘉义市| 罗甸县| 鸡西市| 绥阳县| 拜泉县| 古蔺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