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線上教學意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進一步鞏固線上教學成果,確保完成本學期教學任務,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
一、根據線上教學的內容,調整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與網課做好銜接。
在復課前,學校就組織教研組的老師相互交流研討,制定學期計
劃,初步完成本學期教學內容的梳理,明確教師分工,督促教師認真
備課。學校教導處根據線上所授的內容,調整本學期的教學計劃,重
新制定教學進度,保障線上教學和復課后的教學內容不斷檔。
二、整合網上授課內容,改變一貫的按步就班的教學方式,對網
上已學內容進行鞏固提升。
對于線上教學與本學期新課進行連貫性教學,在新課之前,安排
一定時間進行線上知識點的復習梳理,查漏補缺,夯實基礎,讓學生
在知識學習鏈上實現無縫銜接。
三、開學后教學內容既要面向全體也要考慮個體,線上學習的效
果,不同學生效果各異,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線下輔導銜接。
復課后對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效進行摸底,目的是檢查學生“延遲
開學”期間線上學習的狀態和效果,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或疏漏環節,
以最快速度激發起學生線下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
個性化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反復練習、教師個別指導、檢
測等方法,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逐步解決。
四、特殊時期,線下教學也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關注
當前疫情發展的情況,盡最大限度做到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
教育教學要充滿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
一再延退的開學改變了學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鐘和學習習慣,當前,
教師亟待改變教學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課程資源,讓學生盡快
把放飛的心收回來、把散漫的態度集中起來,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
學校課堂學習。
中小學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建議
針對小學,建議“線上教學”期間已經完成的作業不能要求學生
重新做一次,同時要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視力檢查;針對初中,建議
根據學情做好集體補學和個體補學計劃。
小學:全體學生進行一次視力檢查
針對小學,建議要根據學校問卷的調查、學生作業狀況、參與率、
學生座談等,全面了解本校學生線上學習情況,了解學情,制定學校
線下與線上教學銜接方案。
針對學情做好集體補學和個體補學計劃。摸清未參與線上學習的
學生對象與人數,制訂切實可行的補學方案。“線上教學”期間已經
完成的作業(如課堂作業本),不能要求學生重新做一次。對全體學
生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提出針對性的視力保護措施。
建議提出,各學科要梳理線上教學內容,結合班級實際精準分析
學情,對學生在線學習質量進行診斷性評估(不能簡單窄化為紙筆測
試的手段)。結合作業情況發現問題,調整教學內容,重新制訂學科
學期教學計劃。不主張開學后,各學科任教教師對線上教學內容進行
重講。
初中:做好集體補學和個體補學
針對初中,建議對本校的線上教學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調查,以
準確把握線上教學的目標達成情況,及時了解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并采取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師生解決問題,鞏固和提升線上教
學效果。
做好九年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消除對中考復習的焦慮。加強
對九年級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不過度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
提升教學效果。
針對學情做好集體補學和個體補學計劃。準確了解未參與線上學
習的學生情況,并制訂切實可行的補學方案。準確了解線上學習效果
不佳的學生情況,采取適當的跟進輔導措施。在線下教學的起始幾周,教師教學適當放緩教學進度,并抽出時
間對線上學習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關注本學科線上學習情況異常的學生,關注學習異常學生的心理
狀況,并能及時對其開展心理疏導,使其盡快適應線下學習。在線下
教學的起始幾周,適當放緩教學進度,并抽出時間對線上學習進行針
對性的查漏補缺。
家長:控制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間
另外建議,家長要引導孩子合理調整作息時間;嚴格控制學生使
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防止或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形成依賴;充分關注
本刊訊(通訊員 高 文) 近年來,劍川縣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為年內重點項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提升辦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改善縣域內學校辦學條件,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辦學水平差距,基本實現了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有學上”的目標。
夯實了教育發展基礎。劍川縣堅持財政優先保障教育的原則,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鞏固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并及時足額撥付,優先解決教育重點難點問題,優先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3年來,先后投入5 590萬元資金用于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縮小了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劍川縣不斷夯實學校辦學基礎,逐年加大政府投入,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先后投資19 289.3萬元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6類建設項目,新建校舍91 175.35 平方米,加固改造B、C級校舍47 241平方米,有效緩解了校舍緊缺的局面,縮小了校際間辦學水平差距。2000年以來共計投入經費1 955.51萬元,通過實施國家“貧義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等項目,為全縣80所中小學配置實驗、音樂等教學設備器材。
提升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劍川縣合理配置教師資源,認真實施國家、省、州、縣培訓項目,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和培養機制,3年來共招聘教師163人補充到農村邊遠貧困學校。同時健全完善城鎮學校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制度, 2014年以來全縣學校領導交流25人次,教師輪崗交流聘用389人次。
保障了義務教育公平。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按戶口或實際居住地為主,實行區域劃片招生,確保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能按時就近入學,同時嚴格規范學校招生工作,明確規定學校招生人數、班額,保證義務教育的公平、公正,確保每一位學齡兒童能夠順利進入義務教育學校就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控輟保學工作制度,把控輟保學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認真貫徹執行民族教育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民族考生實行加分照顧政策,2016年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4%。2016年全縣留守兒童全部進入學校就讀,留守兒童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到100%。2009年到2015年全縣共資助貧困學生40 217人次,資助資金1 885.545萬元。2011年設立縣教育扶貧助學金以來,共收到116家企事業單位及職工愛心捐款157.876萬元。2013年9月實現了全縣中小學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
關鍵詞:意外傷害 健康教育需求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35-01
近幾年來,意外傷害事故頻發,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危害也越來越明顯,有的甚至嚴重威脅人身安全,成為國內外專家和相關部門關注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大學生對傷害的認識,減輕其身心創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傷害”“健康教育”等關鍵詞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論文,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根據論文的需要自行設計,隨機抽取婁底市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和婁底職業技術學院330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60%。
二、結果與分析
一、婁底市大學生意外傷害的發生率
1大學生意外傷害總體發生率情況
由數據可知:在過去1年內婁底市大學生意外傷害總體發生率為364%。說明婁底大學生意外傷害總體發生率比較高,比葛小伍等通過對徐州市15所大、中學校3701名學生進行意外傷害問卷調查顯示的意外傷害的年發生率315%還要高。
2不同性別大學生意外傷害率對比
從性別來看,其中男生占全體調查人數的398%,女生占310%,可見,在過去1年內男生意外傷害率大于女生。但經統計學檢驗,男女無顯著差異意義(χ2=2625,P005)。
3.大學生意外傷害的類型調查
問卷調查顯示,灼燙傷、手外傷和急性扭傷等三類型傷害發生率較高,分別達到536%、518%、515%,其次是中暑和觸電兩類型,均達到455%。
(二)婁底市大學生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知曉率
調查顯示,除觸電、煤氣中毒的防治知識掌握情況較好,有800%以上的學生回答正確,其余各種傷害發生時的防治知識知曉率均較低,如“骨折的應急救護方法”為30%,“創傷出血的現場止血方法”為85%。因此,婁底市大學生的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知曉率現狀不容樂觀。
(三)婁底市大學生獲取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的途徑
從調查可知,婁底市大學生獲取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的主要途徑按順序分別為網絡(598%)、報紙雜志(507%)、父母(355%)、學校教育(304%)、宣傳手冊(276%)、醫護人員(166%)、親朋好友(149%)。正規的學校教育在婁底市大學生獲取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的主要途徑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婁底市大學生對意外傷害態度及相關行為傾向
據調查有564%的大學生認為意外傷害的危險性大或很大,373%認為危險性一般,只有09%認為沒有危險性。進一步調查顯示:194%的大學生認為意外傷害的后果會致殘,555%認為不一定會致殘,還有221%認為不清楚。同時有超過509%的大學生表示學習了相關的自救與互救技能后會教給父母、親友、同學朋友,分別為633%、573%、555%。由此可見,婁底市大學生對意外傷害的危險性認識還是比較到位的,但對于其后果沒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需引起重視;從對意外傷害自救與互救技能傳授情況來看,一大半的同學會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傳授給自己身邊的人。
(五)婁底市大學生意外傷害健康教育需求情況
從數據看,有555%的大學生認為進行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的培訓非常必要,401%認為必要,24%認為沒必要,21%不清楚。有252%的學生知道學校已開設意外傷害防治的相關課程。其中有385%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過意外傷害防治的相關課程;在調查滿意度時,其中只有155%對學校已開設的意外傷害防治的相關課程表示非常滿意,352%表示滿意,386%表示一般,78%表示不滿意,29%表示非常不滿意。可見婁底市大學生對進行意外傷害健康教育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但對學校已開設的傷害急救的相關課程滿意度并不理想。
三、小結
婁底市大學生意外傷害總體發生率比較高,且男女無顯著差異意義;從傷害類型的發生(遭遇)率看主要集中出現在灼燙傷、手外傷和急性扭傷等類型。婁底市大學生的意外傷害防治知識知曉率現狀不容樂觀,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為網絡、報紙雜志、父母、學校教育等,學校教育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此點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婁底市大學生對進行意外傷害健康教育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加強正規學校教育應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重新認識。
參考文獻:
在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十二節——歌劇的藝術”這一課的教學中,本人結合實際情況選用了歌劇《白毛女》中的“北風吹”、“十里風雪”、“扎紅頭繩”、“哭爹”等六個唱段來讓學生感受、體驗每個唱段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及音樂情緒,了解歌劇中所刻畫的人物性格。課程改革的今天,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來體現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呢?就這一問題,筆者結合本課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是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模式的:
一、在激發學習興趣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學科因不是高考科目,高中學生往往不重視,對教材上的內容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我每學期的第一節課都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節課我們會根據教學內容分組回答各種問題得分,分數計入期末成績。有必答題、搶答題兩種,每組一個同學的得分或扣分代表本組全體同學的得分或扣分,在四組之間展開競爭。這樣,為了維護本組這一集體榮譽、也為了得高分,同學們的自尊心也不容許自己去給本組托后腿。因此,他們也就非常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并主動參與,踴躍回答問題,學習興趣也隨之大增。問題分必答題和搶答題,必答題教師指定學生回答,指定的學生沒有回答上來本組其他人不能補救且要倒扣分。這樣就非常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學生偷懶,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搶搭題可自愿回答,如有的組沒有人回答,就實行倒計時五、四、三、二、一大家拍手一起數,數完以后還是沒人回答就倒扣分,大部分情況是還沒等大家數完,已有同學為了救場趕緊回答。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又何愁他們不能夠主動學習呢?只要學生主動學習,加之教師行之有效的引導,音樂課堂教學也就進一步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模式。
二、在知識的習得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歌劇《白毛女》中每個唱段伴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表達了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和學習。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主動參與。我是這樣嘗試的:聆聽之前就“歌劇”一詞提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知道的歌劇或你想象的歌劇應該是什么樣的?學生踴躍回答:有的說歌劇是邊唱邊演,有的說在唱歌時加上動作表演故事情節,還有的說應該像戲曲一樣以唱為主再加上表演、人物分角色像話劇一樣等等。雖然同學們的回答不像資料上所描述的那樣清晰透徹,但他們的語言樸實自然,且是經過自己動腦思考而得出的結論。我在此基礎上再把歌劇的定義用課件進行展示并結合實例講解,這樣學生對“歌劇”一詞的含義在主動學習和老師的講解中就一目了然并得以掌握。另外,在學習歌劇《白毛女》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給出問題:從所提供的文字資料中歸納總結,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時間、地點;劇中的主要人物;簡單的故事情節;以及歌劇《白毛女》在我國歌劇歷史上的地位等等。并提出要求:每組一名代表回答以上問題,每組必答,滿分5分,不能照搬資料上的內容,要歸納總結成自己的語言回答。回答錯誤倒扣分(因為答案都在資料上,只要認真看過,就沒有理由答錯)。在這個過程中,我巡視教室里的每一個同學都在安靜的埋頭于學習中,有些已經用筆在資料上標注相關的知識點、有些在默讀或背誦……有了同學們這樣的主動學習,后面的回答積極主動,教學也就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順利進行。這樣,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就通過變教師講解為學生主動學習而獲得。即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三、在音樂的情感體驗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關鍵詞數學思想方法;概念;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稿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的基礎上掌握數學思想。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許多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加強了概念的直觀化,語言的規范化教學。但在幾何教學中,重視了畫圖識圖能力的培養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其實初中幾何教材深刻地反映了中學階段許多重要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下面就初一幾何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數形結合思想
從表面看,“數”與“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實它們是互相聯系的,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數形結合思想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思想,數形結合也是數學教學的常用手法。筆者教授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線段”一節后教師給出了下例:
例1:數軸上A、B兩點表示的數分別為-2、4,P為AB中點。
(1)求線段AB的長.
(2)求點P所表示的數.
解:由題意畫出圖形(如圖1)
則AB=OA+OB=—-2—+—+4—=6
PB= AB=2×6=3
OP=OB-PB=4-3=1
點P表示的數為1
通過數軸把抽象的“數”與具體的“形”(即點)結合起來,使“數”變得形象具體。
二、比較思想方法
所謂比較,就是在思想過程中尋找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實,幾何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對所確定“對象”的研究過程,也是對分析、比較思想的培養過程。我在教學完“直線”之后,引導學生將直線與射線、線段作比較,讓學生體會出三者的共同點是“直”,不同點在于端點的個數,進而提醒學生考慮“端點”意味著什么?直線、射線能否衡量?在弄清上述問題后,筆者又出示了一組判斷題:
(1)延長直線AB
(2)直線比射線長
(3)射線與直線都可以用兩個大寫字母來表示,所以表示方法完全相同
(4)下圖中相交的情況有兩種
針對上述四題,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分辨,最后進行歸納比較,開闊了學生思路,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分類討論思想
在數學學習中,往往要根據所研究對象的性質差異或不同的結果來進行研究,這就是分類討論思想,比如研究三角形時,有時按邊分類,有時按角分類。在教學“多邊形內角和”一節后,筆者出示了下題:從一張長方形的紙片上剪去一個角,求余下多邊形的內角和。這時一部分學生舉手回答:內角和為180°,還有一部分學生回答360°。教師要求學生根據余下多邊形的形狀畫出圖形分類討論,然后小組內交換意見,很快統一了意見:當余下多邊形是三角形時,內角和為180°;當余下多邊形為四邊形或五邊形時,內角和分別為360°,540°
四、化歸思想
所謂化歸,就是通過某種轉化過程,化“生”為“熟”,化難為易,將不易解決的問題歸納到容易解決的問題之中,最終求得原問題之解決。
五、歸納思想方法
歸納是一種邏輯思維方式,從一個或幾個特殊情形作出一般結論的不完全歸納法。現舉例說明。
例3:一條直線上有n個點,這些點把直線分成多少條線段?
對于七年級學生,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得出結論。筆者在講授時先畫出一條直線,一邊在直線上畫點,一邊引導學生觀察:
當直線上有2個點時,有線段1條,
當直線上有3個點時,有線段1+2條,
當直線上有4個點時,有線段1+2+3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