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溝通心態及溝通技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言溝通;手術患者;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070-01
語言交流是護理工作者在護理工作中很重要的方法,掌握并很好應用語言交流,會使護患之間拉近距離,使患者能主動及時反饋信息,方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有一個詳盡的了解,及時準確分析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手術室工作人員圍手術期與患者做好溝通,使患者能夠很好的配合手術,體現了溝通技巧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重要性。
1.1手術前護患溝通 手術前一日巡回或司械護士根據手術安排,前往病區查閱病歷,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后,到病房與病人面對面交流,根據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溝通技巧。首先,護理人員要有整潔的儀容儀表,面帶微笑,語速適中,態度誠懇,見面后先做好自我介紹,有利于拉近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激發患者交流的欲望,說出自己內心的焦慮與擔心,還可通過將手術室制作的室內布局簡介圖片、宣傳資料展示給患者,并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用恰當的語言向患者講解,使患者了解手術室的環境、手術,麻醉方式,減輕其不必要的擔憂。通過護患間的交流,使其緩解其緊張焦慮的心態,很好的與護理人員配合,做好各種術前準備。
1.2手術中的護患溝通 手術日巡回護士調好術間溫濕度,做好術間準備,前往病房將患者用平車推入手術間,患者離開親人,獨自一人在陌生而緊張的環境中,心理變化很大。此時,司械和巡回護士、麻醉師主動問候患者,并用親切熱情的語調向患者說明,你就是昨天去病床前與他交流的護理人員,并告訴他,今天手術時,你將負責他的巡回或司械工作,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視、受關注,減少對手術室的恐懼感,在做各種操作時,護理人員要提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比如:進行靜脈穿刺時,護理人員應用合適的語速和語調,平和的告訴患者,你要給他做靜脈穿刺,因手術過程中需應對各種情況,要給他做留置穿刺,并說明留置穿刺的優點。其次,要協助患者擺好麻醉,不斷用語言,眼神,肢體語言等進行溝通,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在手術過程中,清醒患者還可根據病情,做適時的解釋,說明,如手術進行的程度,手術是否使患者不適,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握住患者的手,輕撫患者的胳膊,將護理人員的關注傳遞給患者,積極暗示患者,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有安全感,以達到手術的最佳效果。
手術結束時,巡回護士應告訴患者,手術已順利結束,并為患者整理衣褲,協助患者回病房休息。
1.3 手術后的護患溝通 術后第二天,巡回護士到病房,了解患者手術后的感受,刀口是否干燥,以及手術后飲食情況、術后注意事項及定期復查,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為患者提供必需的服務。
2體會 語言是護患溝通的重要工具,是感情溝通的橋梁,掌握并很好應用語言交流,可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使護理人員能夠全方位的了解患者,也可使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士的服務正確理解,增加對手術室護士的信任感。自我科將溝通技巧應用到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整體護理中后,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杜絕了不良投訴,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護患溝通 技巧 情感交流
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護士與患者之間溝通越來越多,語言成為二者之間的工具。護士良好的愿望,美好的心靈都要通過語言來表達。良好的護患溝通是有效的治療前提,也是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護士與患者通過語言交流能夠及時了解病情,交流思想,增進友誼,傳播健康建立一種融洽的相互關系,以求得滿意的臨床醫療效果,對治療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因此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就在于如何更好的發揮語言溝通技巧非常重要
1、美好的語言是治療疾病的良藥
語言是溝通護患關系的橋梁,親切平和的語言有利于緩解患者入院后的心里不適。住院后,離開了原來的生活環境,患者會產生孤獨與陌生感,甚至感到苦惱和不安,在加上疾病的折磨,心里上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此時,護士應循序善誘,想方設法給患者談吐的機會,并采用治療性語言,美好的語言使人心情舒暢,轉悲為喜,減輕病痛,增強信心,消除緊張,反之,不當的語言使人產生不良情緒,加重病情。多用安慰、支持、勵、解釋等方法來調節、控制、疏導患者的消極情緒,使患者心理上產生安全感,信賴感,從而極積配合治療。美好、和藹、誠懇、充滿信心的語言舉止和態度,使患者感到被護士重視,并受到人格的尊重,從而形成對護理人員信賴,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例如:急性蘭尾炎穿孔病人手術,手術前給予安慰、鼓勵,并告訴他術前有關準備,要打麻藥,請不要害怕,不會痛的,術后也不會痛,我們隨時會關照你,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語速。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去觀照他們,這樣的話語會給患者帶來希望和力量,他一定會配合手術。反之‘‘你為什么不早點來醫院,現在蘭尾穿孔肚子里都是膿,手術很麻煩了,’這樣的話語會使患者產生消極恐懼心理,害怕手術……帶著這樣心態去手術,術后可能真的會產生不良效應。
所以美好的語言,可使患者得到溫暖,增進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起到藥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2、護患交流語言技巧
護理工作中語言是聯系感情的紐帶,禮貌的語言體現護士高尚的情操,日常工作中要常用“請”、“您好”、“對不起”之類的禮貌用語使病人感到親切溫暖,在與病人交流中要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語言,也就是因人因病而言,由于病人的年齡,性格、文化程度、道德修養的不同,對語言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急性的人喜歡開門見山,直來直去。而耐心的人喜歡慢條斯理。思維型的人喜歡語言合乎邏輯,藝術型的人喜歡語言富有風趣幽默,老年人喜歡嘮叨重復,青年人喜歡語言富有青春朝氣,少年與兒童責喜歡語言活潑滑稽,所以對不同類型的患者,也要應采用不同的語言技巧,比如對患有急性病痛的病人來說,說話要精簡易懂,并帶同情心,對長期臥床的病人要多用鼓勵性語言,對性格抑郁或暴躁型病人,語言要順從為佳,對癌癥及癱瘓病人,語言要帶有意志性,通過與患者禮貌恰當的交談,使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促進病體早日康復,通過交談使護士了解到病人的詳細情況。終止交流的方法要因人而異,使其洽到好處,保持有效暢通的溝通,能使患者消除緊張和陌生感,又能使患者及時了解疾病的轉歸以及相關知識的需求,積極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從而達到治療,康復的目的。
因此護士加強語言修養,注重情感交流,多給予患者鼓勵性,積極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語言,無疑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近年來我院非常重視醫務人員行為規范,經常組織參加多種培訓學習,實地演練操作,內部很抓管理,外在強化儀表,工作中處處以病人為中心,促進了護患之間的溝通,有效避免了醫療糾紛,也使語言溝通技巧更廣泛的用于臨床心理護理中,在工作崗位上有目的溝通,使語言溝通這門藝術不斷升華。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要遵守有效溝通的原則:1、談行為不談論個性。2、明確溝通3、積極聆聽。1、談行為不談論個性意思是說對某個人的行為只針對這個行為作陳述性的描述不對這個人作判斷性評判。這一方面,在以前工作中做的不夠到位,通過這次的看書、領悟,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積極改進。2、明確溝通,在每天這樣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我們更應把握好時間直接了當的把溝通做到一步到位。3、積極聆聽,在平時工作中我們不僅要聽到人們之所說,更應聽到人們之想說,然后我們積極對待說到他們之想聽。
【關鍵詞】 護患溝通;門診導診;護理
由于門診患者來自四面八方,每個患者的性格特點、文化素質、家庭環境、經濟條件和生活經歷不同,所患的疾病、病情的輕重以及對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每個人求醫問藥的心態也表現不一。因此,導診護士不僅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果斷迅速的工作作風,良好的服務態度,以及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能力,而且導診護士要準確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剖析其心理活動規律,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心態表現、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分別對待,耐心地做好解釋、安撫和疏導工作,尤其是要注意正確運用溝通技巧[1]。
1 導診護士與患者溝通的必要性
目前國內門診普遍存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用藥種類多、病種雜、護士少的特點。有文獻報道[1],我國護士無論是絕對或相對數量均嚴重不足,由于護士數量不足,工作量超負荷,工作單調重復性強,又要求有較高的責任心,致使護士身心處于持續緊張狀態,也常把自身的壓抑情緒傳送給病人。有時在工作中缺少熱情、表情冷淡、語言交流不夠得體,對病人的提問不能及時給予解答,健康指導不全面導致穿刺局部發生淤血、血腫等。另外,門診病人來到門診有“我要馬上看病、拿藥”的心理,而醫療流程又很難滿足病人,他們就會認為應得而未得到的服務,而我們的護士又沒有很好的同病人溝通,結果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即影響病人康復,又影響護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
2 導診護士與患者溝通技巧
2.1 非語言溝通技巧
護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包括儀容、儀表、服飾、精神狀態等,這些都會給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對護患溝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真傾聽是護士對病人關注和尊重的表現。傾聽不只是聽病人的詢問,而且要通過病人的表情,動作等非語言行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達的內容,體會病人的真實感受。護士在傾聽時應聚精會神,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動作,距離適當,姿勢自然,保持眼神交流,不打斷病人說話,當說到痛苦時,要點頭默許露出同情的眼神并鼓勵他繼續說下去,病人說完后護士可用簡單總結的方式將患者的話重述一遍,使病人明白你已理解他的意思,知道他的思想和感受,讓病人感到你在關心他,這是讓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
2.2 語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
當病人帶著病痛來到醫院后,由于存在種種牽掛,對醫院的陌生環境不適應,為自己的疾病擔憂,對各種檢查和治療不了解,這時侯病人往往表現為緊張、焦慮、恐懼、擔心、抑郁、懷疑等復雜心情,這就要求護士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處境以及不同時間、場合的具體情況,選擇病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進行交流溝通。要根據病人身份、職業、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準確而親切的語言是護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語速要適中,過快會讓人病人感到沒有誠意,過慢會讓病人反感。例如,當病人對藥物劑量或療效發生疑問時,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或過激的語言,護士要用真誠、清晰、流暢的話語,給病人以耐心解釋,以消除病人存在的擔心心理,使病人身心處于最佳的治療狀態。
3 與患者溝通要有同情心
同情心是在跟病人溝通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而且護士有無同情心能很容易被病人感知,從而影響溝通效果。對病人要誠懇,給以溫暖和適當的同情,注意不要擺架子,做出很傲慢的樣子,或只做一些表面事,而應表現出你的態度和感覺都是誠懇的,讓他感到你是真心想幫助他的。有時還要體諒他,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環境的陌生等因素,造成情緒不穩,心緒復雜,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心理變化,有些病人可因一點小事,就可以引起他們的不滿,與護士發生口角。因為語言可以給患者帶來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給患者帶來痛苦和絕望。所以對患者要將心比心,態度誠懇,用美好關懷的語言,解除患者心理負擔及不良的心理刺激,使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解除病痛,促進康復[13]。
在醫學模式轉變的今天,護理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及方式,一個優秀的護士僅會溝通是不夠的,還應利用一切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刻苦學習,勤學苦練,精益求精,不斷豐富與護理有關的人體、社會和行為科學知識,爭取創造一個病人信賴的護理環境,達到護患關系的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 張世鋒,邢玉榮,鄭 英.溝通在門診導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3):5644-5645.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兒科;護理;臨床觀察
隨著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家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在孩子患病期間因為對病情的模糊認識過度緊張[1],故在兒科就診中極易引發醫患矛盾。據調查,臨床所發生的護理糾紛中有超過85%以上是因為不良的溝通導致,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證診療效果的同時更加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2],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合理的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3]。本院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回顧臨床開展情況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診療的患兒共500例。根據護理情況分為觀察組(n=250)與對照組(n=250)。對照組:常規護理操作和溝通,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齡(10.1±4.6)歲。觀察組:常規護理+特定的針對性護患溝通,其中,男128例,女122例,年齡(9.7±5.1)歲。兩組患兒基本情況、疾病情況、認知能力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可納入研究。
1.2方法[4-7]
由科室責任人商議擬定護患溝通內容與技巧,應用于臨床并指導臨床工作,具體實施事項內容如下:
1.2.1與患兒的溝通
與患兒的語言溝通技巧:護士在患兒初診是應先作自我介紹,向患兒及家長介紹醫院環境,詳細詢問患兒的疾病情況、患兒喜好與相關注意事項,做相應的健康知識宣講,使患兒和家長明確自己是患兒的責任護士。表達自己對患兒的關心,使患兒及家屬增加信任感和親切度。在溝通交談時,要平視患兒,避免使用專業名詞,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語言清晰、簡潔、確切,得到患兒回應之后確定患兒明確了傳達的信息后再進行下一個內容的溝通。溝通內容必須真實實事求是,及時有效做好患兒的思想工作。善于運用安慰性語言、解釋性語言、贊美性語言、鼓勵性語言、告知性語言、詢問性語言,減少患兒的就醫抵抗情緒。與患兒的非語言溝通技巧:提前準備文字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給予患兒,適當轉移檢查、診療過程中患兒注意力,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為患兒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
1.2.2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
理解、尊重患者家屬,對責任護士的身份進行自我介紹,詳細講解科室情況及病情進展。傾聽患者家屬的訴說,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努力幫助患者家屬解決困難。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正確評估,以積極的心態與陪護人員一起制定患兒的各項護理、檢查、治療措施,及時解決診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解答陪護人員的各種疑惑,關注患兒的病情發展。及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疏導,以防焦慮情緒的加重。
1.2.3出院時的溝通技巧
認真核對藥品清單,耐心向患者家屬解釋住院費用的各項清單,對患者的疑問及時反饋解決。對出院后服藥、隨訪、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意見進行虛心接受。
1.3評價指標[7,8]
觀察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抵抗行為,通過量表的方式進行抵抗度、配合度評價,并記錄分析患兒及家屬護理滿意度調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抵抗、配合情況
觀察組有21%患兒在接受治療期間發生了抵抗,相較于對照組有76%患兒發生抵抗的情況,差異顯著(P<0.001);觀察組患兒配合度高達89%,較對照組39%的配合度有明顯差異(P<0.001)。
2.2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期間對醫院、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17±9.1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兒科患兒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患兒身體嬌弱對疾病耐受差,很難主觀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病情會產生煩躁情緒,在治療過程中服藥、輸液難度均較大[9]。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臨床過程中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10,11]。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加提倡六位一體的診療模式,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至關重要[12]。合理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對醫生、護理的信任度,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13]。本院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對近一年的兒科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本研究可知,在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有21%患兒治療期間發生了抵抗,相較于對照組有76%患兒發生抵抗的情況,差異顯著(P<0.001);觀察組患兒配合度高達89%,較對照組39%的配合度有明顯差異(P<0.001)。觀察組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期間對醫院、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17±9.11)分。綜上所述,對兒科患兒及家屬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特定的護患溝通技巧,有效降低抵抗度提高配合度從而明顯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臨床推廣意義大。
作者:宮景霞 趙敏 單位:總醫院
參考文獻:
[1]王夢華.護患如何巧妙溝通技巧來提高兒科護理質量[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04:139-140.
[2]李琳琳,范宣云,張蕾.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的研究[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3:538.
[3]黃麗文.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4:16-17.
[3]焦紅玲.兒科護理中的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03:322-323.
[4]孫秀春.臨床護理溝通技巧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9:171-172.
[5]潘學彬.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11:215-216.
[6]宋宏程,孫寧.加強兒科醫學生臨床實習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1,09:4-6+22.
[7]陶立蓉.兒科輸液患兒100例舒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24:21-22.
[8]張穎.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4:174-176.
[9]黃偉,錢俊.兒科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實踐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5,12:73-74.
[10]魏秀娟.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兒科醫患溝通的策略和方法[A].《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2月研討會綜合刊[C],2015:2.
[11]嚴麗,陳宗瑋,彭桂清,楊澤云,萬朝雷.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濫用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8:84-86.
1 導診護士與患者溝通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數醫院門診普遍存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用藥種類多、病種雜、護士少的特點。有文獻報道,我國護士無論是絕對或相對數量均嚴重不足,由于護士數量不足,工作量超負荷,工作單調重復性強,又要求有較高的責任心,致使護士身心處于持續緊張狀態,也常把自身的壓抑情緒傳送給病人。有時在工作中缺少熱情、表情冷淡、語言交流不夠得體,對病人的提問不能及時給予解答,健康指導不全面等。另外,門診病人來到門診有急切的心理,而醫療流程又很難滿足病人,他們就會認為應得而未得到的服務,而我們的護士又沒有很好的同病人溝通,結果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即影響病人康復,又影響護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
2 導診護士與患者溝通技巧
2.1 非語言溝通技巧
護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包括儀容、儀表、服飾、精神狀態等,這些都會給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對護患溝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真傾聽是護士對病人關注和尊重的表現。傾聽不只是聽病人的詢問,而且要通過病人的表情,動作等非語言行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達的內容,體會病人的真實感受。護士在傾聽時應聚精會神,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動作,距離適當,姿勢自然,保持眼神交流,不打斷病人說話,當說到痛苦時,要點頭默許露出同情的眼神并鼓勵他繼續說下去,病人說完后護士可用簡單總結的方式將患者的話重述一遍,使病人明白你已理解他的意思,知道他的思想和感受,讓病人感到你在關心他,這是讓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
2.2 語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當病人帶著病痛來到醫院后,由于存在種種牽掛,對醫院的陌生環境不適應,為自己的疾病擔憂,對各種檢查和治療不了解,這時侯病人往往表現為緊張、焦慮、恐懼、擔心、抑郁、懷疑等復雜心情,這就要求護士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處境以及不同時間、場合的具體情況,選擇病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進行交流溝通。要根據病人身份、職業、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準確而親切的語言是護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語速要適中,過快會讓人病人感到沒有誠意,過慢會讓病人反感。例如,當病人對藥物劑量或療效發生疑問時,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或過激的語言,護士要用真誠、清晰、流暢的話語,給病人以耐心解釋,以消除病人存在的擔心心理,使病人身心處于最佳的治療狀態。
3 與患者溝通要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