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醫學和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護理學 臨床醫學 就業 影響因素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以濟南市、泰安市共三所醫學院高校護理本科生和臨床本科生各100人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2.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護理與臨床本科生的基本資料、就業意向、影響就業的主導因素、就業前景、就業指導等部分,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3.統計分析。所有問卷均建立EXCEL 數據庫,采用IBM SPSS V2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二、結果
1.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意向。從表1可以看出,護理和臨床本科生就業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級、三級醫療機構和考研或繼續深造,分別占84%和80%,其中對于考研或繼續深造,護理和臨床分別各占10%和30%,臨床本科學生較高,僅有極少數愿意去基層社區醫療機構、民營醫院從事護理工作。 表1
就業意向
護理本科(n=100)
臨床本科(n=100)
三級醫療機構
59
40
二級醫療機構
15
10
考事業編
8
9
創業
2
3
基層社區醫療機構、民營醫院
4
7
考研或繼續深造
10
30
其他
2
1
2.影響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的主要因素。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護理和臨床本科學生都把工資待遇和穩定性作為自己就業考慮的首選,分別各占79%和82%,其次是個人發展前景,僅少數人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就業意向。
表2
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
護理本科(n=100)
臨床本科(n=100)
工資及待遇
59
55
個人發展前景
14
13
穩定性
20
27
自己的興趣愛好
4
2
其他
3
3
3.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信息渠道。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社會招聘會及網站是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的最主要渠道,分別各占79%和78%,其次是父母或親朋好友推薦。
表3
就業信息的渠道
護理本科(n=100)
臨床本科(n=100)
學校招聘會及網站
52
53
社會招聘信息
27
25
父母或親朋好友推薦
12
13
導師推薦
7
6
其他
2
3
4.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形勢評估。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形勢認為比較困難和很難的分別占61%和78%,臨床本科認為就業形勢比護理本科更加困難。大學擴招使得學生就業越來越難,醫院對臨床專業學生學歷要求更高,更使得臨床本科學生就業更加嚴峻。
表4
就業形勢評估
護理本科(n=100)
臨床本科(n=100)
很容易
15
5
還好
24
17
比較困難
41
43
很困難
20
35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為提高護理和臨床本科就業率,我們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分析。
1.學生自身方面。第一,對自身定位不準。護理和臨床本科生應積極調整心態,準確定位,張春梅等的研究發現患者和家屬的評價會直接影響護士的職業認同。對于護理和臨床本科畢業生要學會揚長避短,個性化地擇業,把握好就業期望與就業現狀之間關系的平衡。同時也要降低就業層次,對于“經濟欠發達,缺醫少藥”的邊遠山區、基層單位或專業不對口,但相近或相關的工作都可以試著去了解去接受。近年來國家開始采取了“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體制,很多護理、臨床本科畢業生仍停留在傳統的就業觀念上,過高地估計就業期望值,盼望高工資、高福利、環境好、不艱苦的工作崗位,去選擇有發展前途的三甲醫院,忽略了民營醫院、私立醫院等,而一些大的醫院人員已經出現飽和,就業更難。第二,護理和臨床本科學生就業心理準備不足。當前不少本科畢業生認為就業的成功率與學習的成績有很大的關系,從而對有效信息的收集以及推銷自己的方法和策略重視不足,還有一些人以為不需要努力學習,只靠人際關系就可以解決自己的就業。此外,有的畢業生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與輔導員身上,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其實就業準備要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活,日常生活中就該鍛煉自己的能力,融入社會,敢于展現和表現自我才藝,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自己以后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2.學校方面。據有關調查顯示,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擴招,高等護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經超過護理教育年招生總量30%,招收學生越來越多,加劇了學生就業的難度。有些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還有待改進,就業指導是指學校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給他們介紹職業知識解答詢問,提供職業選擇意見,輔導他們規劃、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學校應當多舉辦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座談,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加強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在面試過程中,會經常碰壁,從而出現心煩、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學校應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正確進行自我評價,分清當前的就業形勢,保持健康良好的就業心態。構建與社會需求以及護理學發展相適應的護理道德體系, 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護理和臨床人才。
3.社會方面。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護理和臨床本科畢業生喜歡去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這些城市交通便利、醫療設備先進、環境優美,但是這些城市就業異常的激烈。對于廣大農村的地區來說,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偏遠山區急需大量的醫學人才,但是很少會有學生去考慮這些地方。醫療衛生單位也應該深化改革,改變用人觀,加強人才儲備,目前高校擴招后護理和臨床畢業生充足,單位選擇的余地大,這樣可以積極的儲備各層次的畢業生,同時把握衛生機構改革的良好時機,不要忽略人才培養與結構對醫院發展的長期效應,給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環境,實行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優化配置。目前有些單位抬高了學生的學歷等方面的標準要求,使得護理和臨床本科生就業更加困難。社會就業體制也不完善,我國衛生醫療機構的人事制度和用人機制改革的步伐相對緩慢,缺乏人才流動機制,就業中就會出現“關系競爭”而不是“素質競爭”,滋長了畢業生“一次擇業定終身”的思想觀念,這也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的間接原因。
4.政府方面。對于大學生參加基層就業項目,國家應大力支持,服務期滿后畢業生享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對到基層就業、“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等服務期滿的畢業生,優惠可以體現在公務員的招錄、事業單位的招聘、升學、國家補償學費和代償助學貸款;對于服務期滿自主創業者,享受到的優惠是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小額貸款擔保和貼息等有關政策以及各基層就業項目服務年限計算工齡;對于服務期滿到企業就業者,享受到的優惠就是按照規定轉接社會保險關系等。還要充分體現政策的調控功能,當它形成一定的氣候后,不僅能解決護理和臨床學生在大城市的撞車,更能幫助國家合理配置醫療人才資源,帶動衛生欠發達地區的公共衛生發展。同時還應積極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基礎的畢業生就業市場使護理和臨床本科畢業生這一資源的合理配置,畢業生自己的觀念要發生轉變,但是還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為畢業生就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林樺,1978―,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山東省泰山醫學院講師、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晁毓菡,1984―,女,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山東省泰山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張圓圓,泰山醫學院2012級護理學本科學生;柳瑩穎,1980―,女,山東泰安人,泰安市實驗學校中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傅蓉.同輩群體對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J].思想理論教育,2008(7):78-82
[2]藺桂瑞.職業自我概念與大學生職業指導[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增刊):107-109
[3]肖池平.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全程化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2):73-74
[4]楊運秀.從護理學發展談現代護理道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5,20(5):76-77
[5]宋泳紅.護理專業畢業學生在就業應聘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832-833
[6]陳巖松.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7(4):85-90
[7]Bet z N E, Hackett G. T he relationship of career- related self- efficacy expect at 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 ions in college w omen and men[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1,28(5):399-410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12
臨床護師是護理臨床工作中的主力,護師的護理能力一方面影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另一方面,護師作為實習護生帶教老師,對護生的實習乃至今后的從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相對短缺,護理人員離職率越來越高,流失的人群中,很多是有著豐富臨床經驗和熟練業務的護師[1]。臨床工作的護師多為青壯年,較年經護士而言擔負著多重角色。因此,加強護師隊伍的臨床護理培訓是必要的,現將綜合性教學醫院護師臨床護理能力現狀及培訓對策綜述如下。
1綜合性教學醫院護師臨床護理能力的現狀
能力是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的綜合體現[2],臨床護理能力是指護士把掌握的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在臨床護理工作實踐中靈活運用的能力[3]。臨床護理能力包括臨床專科操作、專科知識、病情觀察、應急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教學能力。臨床護師接觸危重癥患者的機會最多,接觸的病種多,這就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能;同時,護師承擔繁瑣的帶教工作,這些帶給護師無形的壓力同時也是一項挑戰[4]。根據我國臨床護理的要求,護師的培訓重點應是臨床護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應對當前綜合性教學醫院護師臨床護理能力現狀及培訓的重點重視。
2護師臨床護理能力培訓內容重點
2.1護師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5]。有研究表明[6],護師的職業生涯認識比較高,職業目標較穩定,對待護理專業方面比較有信心,能意識到自身價值。然而,不同文化程度、年齡均影響護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護理管理者加強護師職業規劃的重點是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并且給予護師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防止其職業規劃停滯不前。
2.2護師護理實踐能力培訓護理是一門實踐的學科,作為一名臨床護理工作者,特別是已有臨床經驗并承擔帶教工作的護師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臨床技能。在臨床實踐中,不僅僅注重熟練精湛的護理操作技能,更主要的是體現對護理對象的尊重,這些都應在臨床實踐中得以體現。同時,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斷提高,“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提出使護理工作者的護理能力提高顯得更加迫切,這需要一批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護師實施、引領優質護理服務。同時,只有熟練規范的臨床技能以及優質的護理服務,才能贏得護生的尊重和信任,體現榜樣的作用。
2.3護師臨床教學培訓臨床教學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教師素質、能否有效地進行臨床教學工作是臨床教學能否達到護理目標的關鍵因素[7]。國外的臨床護理帶教主要是來自院校的專職教師或臨床資深的護理人員擔任,而我國臨床帶教沒有嚴格的要求,使帶教制度不完善;另外,由于近年來護理專業擴招,護理實習生的規模擴大,以至于形成帶教教師數量的相對不足的局面,導致了科室選用帶教老師資格的標準下降[8]。因此,建立一支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臨床教師師資隊伍是保證該臨床護理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
2.4護師科研能力的培訓每一個學科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研究,護理學的發展與進步與護理科研密切相關,護理科研推動著護理學科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研究表明,學歷是影響科研的一個重要因素[9-10],當前,承擔科研的主要人群集中在高校碩士及以上學歷,并且臨床工作中護理碩士生較少,因此醫院承擔護理科研的人群相對不足。然而,我國護理教育長期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導致目前臨床上護師對科研的概念及統計學方法很陌生。雖然近幾年本科護生在臨床上工作的比例增加,但比例仍很低;另一方面,臨床護理人員整體隊伍對科研的意識薄弱。研究表明,由護師晉升主管護師的護理人員對科研知識的需求最為強烈[11],主要原因為面臨晉升的壓力。對于護師來說,有一定的臨床經驗,能夠對臨床現象有比較深的理解,有較好的科研資源,因此,加強護師的科研能力的培養是有必要的。
3護理教師培訓策略的研究進展
3.1完善護師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醫院通過培訓提高護士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者應該注重護師的帶頭引領作用,加強經驗豐富的護師與低年資護士之間的交流,潛移默化的幫助護士形成其自身穩定的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次,科室管理者關注每個人的特征,及時與護士進行溝通,幫助其制定職業生涯目標。護理管理者還應為護師創造學習和提高職業素質的環境,適時地提供可鍛煉及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注重護師潛能的開發以保證其職業目標的實現,避免職業發展的停滯現象。
3.2完善護師臨床技能與專業素養的培訓在培訓內容上側重于深化專業技能訓練,及時更新知識操作技能,培養護師遇突發事件時靈活應對、緊急處置能力和溝通交流技巧能力,以提高護師的臨床護理能力。在培訓內容上,還要培養護師的循證實踐意識,通過專家講解,典型病例實踐循證護理,增強循證能力,深入病房,通過發現問題,尋求證據,進而解決問題。因此,綜合性教學醫院加強護師以上職稱循證素質的培養,通過循證的方式解決問題,確立其正確的臨床實踐觀。在培訓形式上, 適應護理學科發展,管理者應根據知識技能的需求,有計劃多渠道地為臨床護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如選派護師職稱及以上的護士進修學習。
3.3加強臨床師資隊伍的建設規范臨床帶教老師的準入資格,可以借鑒國外的方法,通過臨床帶教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制度來選拔合格的人選加入臨床帶教隊伍中。通過成立相應的部門,組織培訓、審核由各實習醫院推薦的護師進行培訓、考核,合格者頒發證書[12]。也可以通過四維評價法,帶教護士實施自評和互評、科室護士長評及實習護生評,選拔合格的帶教護士并合理地分配帶教任務[13]。同時,對已帶教老師仍進行護理教學培訓,主要內容包括臨床護理教學方法、健康評估與護理程序的運用、臨床實習管理、臨床教學經驗交流等。另外,護師要改變傳統的帶教模式,由傳統的以教學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習為中心,護師在帶教過程中培養護生的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聯合教學的方式促進交流。醫院建立對帶教老師的考核標準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帶動帶教老師的積極性。
3.4提升臨床護師科研能力首先,加強護理人員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強在職研究生的教育,改善知識結構[14],是提高護理人員科研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其次, 醫院要重視護理科研,為護士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有研究證實[15],科研培訓班可有效提高護士的科研能力,通過專家指導,反饋自身科研中存在的問題,達到學術交流及完善自身科研素質的目的。 醫院鼓勵團隊合作,利用科研骨干帶動科室護理科研活動,并且營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圍,增強了護理人員的科研意識和能力,促進護理科研整體水平的提高。
3.5臨床護師培訓效果評價方法筆者認為,培訓效果可以通過滿意度及問卷量化2個方面進行評價。前者可以通過病人滿意度、醫師滿意度、實習護生滿意度等幾個方面,考核護師在培訓前后的護理能力情況;后者則可使用量化性的問卷方法,如王慶華[16]在Foster RL[17]設計的基礎上,根據相關專家意見,結合我國國情和語言文字表達差異修改后的護理行為質量評價表(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評價表共有9個項目,可讓參加培訓的護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地分析總結。韓梅采用自評問卷的方法[18]考核護師的科研能力,包括統計軟件的應用、科研基礎知識和統計學知識的掌握等,對科研能力欠缺的方面給予針對性的培訓。
4小結
我國臨床護師的規模雖然越來越大,但其綜合護理能力尚有待提高,護師臨床護理能力培訓策略的研究發現,通過多渠道、多種形式的改革及激勵措施可以提高護師的臨床護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許瑩,尤黎明,劉可,等.我國醫院護理人力資源流失現狀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9):29-32.
[2]康鳳英,楊輝.臨床護理實習教學研究新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11A):2267-2270.
[3]姜安麗,李樹貞.護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護理教育出版社,2002:162.
[4]陳建春,梁圣萍.本院高年資護師職業疲憊原因分析[J].醫學信息,2007,20(8):1430-1432.
[5]聶翠蓮.二級醫院護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4):365-367.
[6]杜曉霞,田梓蓉,韓杰.護士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83-185.
[7]LaSala CA,Connors PM,Pedro JT,et al.The role of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in promo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effecting positive patient outcome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07,38(6):262-269.
[8]小琴,陸旭亞,汪國建.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存在問題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07,4(2):81-82.
[9]潘銀河,程金蓮,寇麗紅,等.山西省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8):1989-1992.
[10]蔣樂龍,李定梅,周蘭英,等.在崗護理人員科研素質與能力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6,20(2):312-313.
[11]李苑群,羅小平.我院在職主管護師科研相關知識培訓需求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747-749.
[12]黎燕清.我國臨床護理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中華護理教育,2008,5(6):266-267.
[13]高秀娟,畢越英.國內不同維度考評在護理崗位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1):44-46.
[14]李峰,韓杰,鄭延玲,等.在職護理人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2):1613-1614.
[15]趙杰剛,張玲玲.提高臨床護士科研能力的方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2):876-877.
[16]王慶華.開展人性照護理論培訓對護士照護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1):1-3.
[17]Foster RL.A perspective o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J].Nurs sci Q,2006,19(4):332-333.
[18]韓梅.山東大學附屬醫院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關鍵詞:動態血糖監測系統 胰島素泵 糖尿病 血糖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ombined with insulin pump therapy for clinical care of newly diagnosed diabetic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ovser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ombined with insulin pump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20 diabetic patients who diagnosed newly were treated with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with CGMS monitor 3days, then use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therapy.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blood gluco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Glucose monitoring combined with insulin pump therapy an control hyperglycemia more quickly,safe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nsulin pump diabetes mellitus
對初診血糖明顯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國內外已傾向于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以減輕糖毒性,延緩β細胞功能衰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n,CSII)治療糖尿病已經取得滿意療效,其能模擬人體胰腺β細胞24 h的生理分泌節律,迅速控制血糖達標。但因胰島素用量首先是人為預設,其模式不一定和每位患者的生理狀態完全相符,所以治療中可能會出現血糖高低波動的情況。因此,臨床上需要一種能全面反映血糖值變化的儀器,以利于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是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血糖監測的手段,可以每5 min記錄一次血糖值,全天可記錄288個血糖值,連續、動態、全面的反映血糖全天的整體情況,同時可記錄進餐、運動、用藥等事件,為擬定更為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臨床依據[1]。本研究中,觀察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住院的20例糖尿病患者,應用CSII聯合合動態血糖監測(CGMS)進行治療,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20例為研究對象, 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FBG≥9mmol/L,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36~68歲。所有患者均按糖尿病標準熱卡飲食進食,體力活動的強度及時間相對固定,并均接受了糖尿病教育。選用美國美敦力MiniMed公司生產的712胰島素泵治療,胰島素選用諾和銳(丹麥諾和諾德公司), 血糖儀為拜安捷血糖儀。
1.2 方法
配帶CGMS監測全天血糖變化,監測3d后,選用712胰島素泵治療,分別于入院第2天及泵治療第7天測凌晨3:00、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晚22:00指尖血糖,血糖儀采用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的拜安捷血糖儀;泵治療7d后再佩帶CGMS,監測3d的全天血糖;CGMS監測期間每日輸入4次指尖血血糖值,分別是FBG、午餐前、晚餐前、睡前,以便校正;測試完畢后取下血糖記錄器,用信號轉換器采集監測數據入計算機,通過數據處理軟件得出3日血糖圖譜、血糖數據小結等資料。
1.3 護理
1.3.1 胰島素泵相關護理
向患者解釋胰島素泵治療的優勢及特點,胰島素泵輸入法是目前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最理想方式,它能在病人體內模擬生理狀態下胰島素的分泌模式,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明顯地減少低血糖的發生次數,提高了治療的靈活性。讓每一個應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接受正確使用胰島素知識的培訓。由于所有應用對象均為在院病人,我們重點向患者講解各種警報意義并及時報告醫務人員。根據患者血糖數值調整胰島素泵用量,并觀察胰島素泵運行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3.2 動態血糖儀管理
動態血糖儀器定專人管理,定期檢測,校正,保證在功能狀態。探頭耗材一定要按要求放置在冰箱內低溫(0-4°C)保存,在安置前應讓其在室溫下放置30~60min,讓其酶充分活化,安置后,每日需記錄至少4次指血糖值。
1.3.3 心理護理
胰島素泵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的聯合應用是目前比較推崇的雙C治療,能夠真正全面了解患者血糖譜的前提下,精確調整基礎量,進行24小時胰島素不間斷地輸送到病人體內,模擬正常胰腺自然地分泌胰島素,從而達到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化治療。由于患者不了解二者的監測作用和治療過程,容易產生心理負擔。對此,我們在安置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胰島素泵和CGMS系統的基本知識、使用目的及意義,消除不良心理,取得配合。
1.3.4 健康教育
詳細記錄各種生活事件,是進行強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想時期,對于充分利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的優勢,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血糖控制的精細程度十分有益。詳細告知應怎樣記錄生活事件日志,教會患者及家屬每天怎樣記錄進餐、注射胰島素、運動、情緒變化及使用藥物情況;同時對于患者:a.掌握兩種儀器保養方法,指導患者防止線路折疊的有關方法,出現問題及時與醫護人員溝通;b.如佩帶期間出現蜂鳴報警,禁止私自取出探頭;c.監測治療期間,不能進行X線、CT、MRI的影像學檢查,以防干擾;d.不必刻意減少食量和加大運動量,使得結果更客觀、真實。及時繪出血糖動態波動圖形,醫生根據血糖監測的整體結果包括最高和最低血糖值、血糖超過或低于設定血糖值的時間和所占比例、三餐前后的血糖變化范圍以及任何確定時間的血糖值、血糖變異系數等數據進行歸納,給患者做總結性生活指導,結合曲線圖,調整胰島素泵用量,給患者制定一套適合于個人生活和治療的方案。
1.3.5 皮膚護理
在安置之前請患者洗澡清潔皮膚,安置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在以安置點為中心四周直徑10cm用專用消毒棉消毒皮膚。安置期間應保持安置部位干燥,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敷貼處有無紅腫,發癢等皮膚癥狀,如出現對敷貼膠布等過敏應改用布質膠布減輕過敏癥狀。本次觀察中有5例患者出現膠布過敏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劑量資料采用x± s進行統計描述,實驗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采用SPSS 10.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患者血糖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低血糖發生情況
治療過程中,20例患者中3例發現低血糖,共5次,均為無癥狀低血糖,其中0:00-3:00兩次,數值2.9mmol/L;21:00-24:00三次,數值3.4mmol/L;無嚴重低血糖(標準
3 討論
傳統的胰島素強化治療方式為三餐前及睡前四次治療,由于不能更好的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所以血糖容易出現波動,血糖控制達標所需要的周期較長。胰島素泵為此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選擇。胰島素泵是模擬正常胰腺的分泌方式輸注胰島素, 與注射器或胰島素筆相比其輸注的胰島素劑量要更精確。胰島素泵的輸注精度能達到0.05 單位,具有更好的藥代動力學[2],接近正常水平的血糖意味著更好的健康狀況以及避免和延緩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常規血糖監測有顯著的局限性,由于其測定的僅僅是某個時間點的血糖數值,不能及時發現24h內各時段的血糖波動。而CGMS能揭示常規血糖測定方法所不能顯示的血糖漂移變化及波動趨勢,能全面、客觀的反映患者各時段血糖水平,通過CGMS提供患者血糖信息,可發現無自覺癥狀的反復低血糖發作、黎明現象和高血糖的峰值,還可根據患者的血糖波動類型和走勢,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運動時間、飲食指導,因此,將二者結合的雙C療法使糖尿病綜合管理更加具體化、科學化、人性化[3]。
由于很多患者對這一治療策略不甚了解,因此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擔心、恐懼,從而影響其行為,導致血糖不穩定。本研究通過對20例使用雙C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從心理、技術到家庭、社會全方位的護理,使患者對治療策略有一定的了解,并積極配合治療,最終血糖穩定于正常水平,都能完成強化治療,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認為綜合護理是雙C治療順利的基礎,有著重要的臨床和社會意義[4]。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0.
[2] Irl.Hirsch.Making the case for more monitoring[J]. DOC News,2006,3(3):6.
【關鍵詞】 血液透析; 高通量透析; β2微球蛋白; 干體重
由于低通量常規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CHD)的局限性,隨著血液透析時間延長,患者出現許多與透析相關的遠期并發癥。高通量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和血液透析濾過(hemodiafiltration,HDF)技術用于臨床能改善遠期并發癥。我們采用高通量透析器(Highflux dialyzer)對1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持續1年進行HFHD,觀察HFHD的溶質清除效果,及對臨床護理依從性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透析穩定的(12月以上)MHD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齡47.8歲;透析時間1~12年。觀察期內無退出者。2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CHD組13例,使用瑞典GAMBRO公司GFS Plus 16(Hemophan,Lowflux)透析器,表面積為1.7m2,超濾系數為9.4ml/h·mmHg,每周3次,每次4h。HFHD組15例,使用瑞典GAMBRO公司Polyflux 17R(Polyamix,highflux,design for reuse)濾過器,表面積為1.7m2,超濾系數為71ml/h·mmHg,每周3次,每次4h。使用全自動復用系統(Renatron+Renalin)復用Polyflux 17R濾過器。
1.2 透析方法
所有透析患者均使用GAMBRO公司AK95血液透析機,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兩組患者肌酐清除率(Ccr)均少于5ml/min,兩組透析條件相同。透析前后測尿素氮(BUN)、肌酐(Cr)、磷(P)、β2微球蛋白(β2M)。
1.3 血樣本采集方法
透析前樣本:進針后立即從瘺管針采血樣本,針不要預沖,如瘺管針預沖或通過留置導管透析,先抽出10ml血,再收集血樣本,以免污染。透析后樣本:避免透析后樣本被再循環或回血生理鹽水污染,否則將過高估計透析劑量。透析結束時,超濾率設置為零,血泵減至50~100ml/min,血泵停止10秒鐘后,從瘺管針采血3ml測定。觀察期開始留取第1次透析前后血液標本,以后每月最后一次透析留取標本,送到實驗室同批測定,共13次。
1.4 計算方法[1]
1.4.1 Kt/V值
采用 Daugirdas方式。Kt/V=-ln(R-0.008t)+(4-3.5R)×UF/W。式中ln:自然對數;t:透析時間(h); R:透析后尿素/透析前尿素;UF:超濾量(L);W:透析后體重(kg)。
1.4.2 透析前后溶質下降率
溶質下降率=[(CB-CA)/CA]×100%,CB為某物質透析前血濃度,CA為某物質透析后血濃度。
1.4.3 蛋白質分解代謝率
(PCR) PCR =2.03×C+0.16。C為透析前BUN透析后BUN.
1.4.4 時間平均尿素濃度(TACurea)
TAC=(C1+C2)td+(C2+C3)Id/2(td+Id)。C1、C2、C3為周中透析前、后和下一次透析前BUN濃度,td為透析時間(h),Id為兩次透析間隔時間(h)。
1.5 臨床護理依從性的觀察
同步記錄患者干體重、超濾量、血壓(收縮期和舒張期分別計算)等透析耐受性客觀指標。干體重、超濾量變化用前后增減的絕對數值(kg)統計,血壓變化用測量絕對數值(mmHg)統計。觀察期內記錄13次相關依從性指標。常規每30min觀察并記錄患者主訴,及時發現透析急性并發癥,遵醫囑處理。
1.6 統計學方法
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均以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透齡、試驗開始前腎功能狀態(BUN、Cr、Ccr)、透析耐受性指標經統計學分析無差別。
2.2 實驗室指標比較
HFHD、CHD兩組透析前后血BUN、Cr下降率差異不顯著(P>0.05),而血P下降率差異顯著(P0.05)。HFHD組透析后血β2M較透析前下降15.81±5.19%,CHD組透析后血β2M反而較透析前增高2.54±0.57%,兩組透析后血濃度變化(%)相比,差異顯著(P
2.3 臨床護理依從性觀察
HFHD、CHD兩組干體重均較前增加,HFHD組比CHD組增加明顯(P
表3 干體重、超濾量變化(kg,x±s),血壓(mmHg,x±s)比較(略)
3 討論
透析相關淀粉樣變性(DRA)是β2M沉積病,隨透析時間的延長發生率逐年增加,透析超過15~20年的患者幾乎100%受累[1],DRA曾被認為是MHD患者不可避免的并發癥,也缺乏有效的治療[2]。β2M屬中分子物質,分子量11.8Kda,CHD使用低通透性透析器,只能清除體內潴留的小分子尿毒癥毒素,對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有限[3]。本組病例經CHD治療后血清β2M水平非但不降低,反見增高。長期接受CHD導致中大分子物質清除不足,體內聚集將越來越多,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難以避免。
血液透析濾過(hemodiafiltration,HDF)具有良好清除尿毒癥物質(小中分子,甚至大分子)能力[4]。但HDF需要特殊的設備,需要大量的置換液(10~30L/次),醫療費用支出增加,因而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在國內,目前MHD患者連續接受HDF治療的可能性不大。
高通量透析器原本用于HDF,其高透通性能更有效清除尿毒癥物質,與低通透性透析器不同的是,其膜材料是高分子合成聚合物,膜孔徑大,對中大分子物質的清除顯著增加,高通量即指此而言,而并非是指血液與透析液的流量,這種血液凈化方式即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
從臨床護理依從性而言,本研究組患者經1年時間治療后,HFHD組干體重增加比CHD組明顯,超濾量減少比CHD組明顯,收縮期血壓比CHD組降低明顯,舒張期血壓差異不顯著。推測原因,可能與患者體內中、小分子物質被同步清除,整體透析效果好,營養增加、心臟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部分改善有關,這樣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發生的程度均有減少和減輕,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也相應增加,臨床護理的難度反而減少。新近的文獻也報道,HFHD能緩解MHD患者的心血管并發癥和改善長期預后[5]。
HFHD對透析設備無特殊要求,無論從醫療效果,還是臨床護理依從性而言,是較理想的技術復合,適合在國內推廣。
參考文獻
[1]Daugirdas JT.Simplified equations for monitoring Kt/V,PCRn,eKt/V and ePCRn[J].Adv Ren Replace Ther,1995,2:295.
[2]Schiffl H,Fischer R,Lang SM,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Bamyloidosis:effects of biocompatibility and flux[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0,17:8405.
[3]Maduell F,Navarro V,Cruz MC,et al.Osteocalcin and myoglobin removal in online hemodiafiltration versus low and highflux hemodialysis[J].Am J Kidney Dis,2002,40(3):5829.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自某大學醫學院女生700人,臨床女生346人(占49.4%),護理女生354人(占50.6%),年齡18~25歲;大一182人,大二199人,大三197人,大四122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校大學生,既往無精神病史和嚴重疾病史,愿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2調查工具
1.2.1大學生壓力源問卷[1]
參考由陶琪編制的大學生壓力源問卷,經預調查后變為25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方式,每個條目得分在1~5分之間。
1.2.2簡易應對方式問卷[2]
由解亞寧編制,共有20個項目,采用4級計分方式,分為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1~12個條目為積極應對維度,13~20個條目為消極應對維度,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調查方法
采用團體方式施測,于2010年4月12~15日發放問卷,測試時間約為10min,現場收回。發放問卷時收集一般人口學資料。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720份,回收有效問卷700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7.2%。1.4數據處理將所有數據資料輸入SPSS11.5for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檢驗和處理。采用一般描述性統計方法、t檢驗、方差分析及相關分析。
2結果
2.1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分析用常見壓力源得分運行描述統計分析,各項目得分在1~5分之間。壓力源平均得分為(2.98±0.52)分,高于理論中值2.5分。不同專業間壓力源平均得分:護理系為(2.94±0.54),臨床醫學系為(3.02±0.5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05,P=0.057)。不同年級間壓力源平均得分:大一為(3.017±0.54),大二為(3.019±0.47),大三為(2.983±0.50),大四為(2.93±0.5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377,P=0.109)。
2.1.1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排名前10位評分
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大于3的條目得分及排序,見表1。2.1.2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差異性分析將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運行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下列條目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2.2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應對方式測試結果2.2.1應對方式描述性統計分析用簡易應對方式得分運行描述統計分析,各項目得分在0~3分之間。得分大于等于2(有時采取)的項目包括:在生活中經受到挫折打擊或遇到困難時可能采取的態度和做法:①與人交談,傾訴內心煩惱(2.15±0.78);②盡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2.11±0.80);③改變自己的想法,重新發現生活中什么重要(2.11±0.79)。這3個項目均為積極應對的條目。1.905,P=0.057)。不同年級間壓力源平均得分:大一為(3.017±0.54),大二為(3.019±0.47),大三為(2.983±0.50),大四為(2.93±0.5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377,P=0.109)。2.1.1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排名前10位評分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大于3的條目得分及排序,見表1。
2.1.2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差異性分析
將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運行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下列條目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2.2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應對方式測試結果
2.2.1應對方式描述性統計分析
用簡易應對方式得分運行描述統計分析,各項目得分在0~3分之間。得分大于等于2(有時采取)的項目包括:在生活中經受到挫折打擊或遇到困難時可能采取的態度和做法:①與人交談,傾訴內心煩惱(2.15±0.78);②盡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2.11±0.80);③改變自己的想法,重新發現生活中什么重要(2.11±0.79)。這3個項目均為積極應對的條目。
積極應對方式平均得分為1.91±0.42;消極應對方式平均得分為1.19±0.48。
2.2.2應對方式差異性分析
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應對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不同年級間應對方式比較,積極應對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消極應對方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級間的差異再經LSD兩兩比較,大一學生得分比大二、大三、大四都小。見表4。
2.3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積極應對方式與壓力總分呈負相關(r=-0.273,P﹤0.01)而消極應對方式與壓力總分呈正相關(r=0.336,P﹤0.01)。
3討論
3.1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分析
本次調查顯示:競爭、就業、學業、家庭期望、經濟壓力成為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群體壓力的主要來源,與查康[3]所調查的女大學生壓力和姜海燕等[4]調查的醫學院大學生壓力事件比較相似。
3.1.1競爭、就業壓力“想要獲得獎學金或三好學生等榮譽”、“同學間的競爭較激烈”、“畢業找工作很難”分別排第1、4、8位。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競爭加劇,整個社會處于激烈競爭之中。由于連續多年的擴招加大了大學生競爭就業的力度,也是形成大學生諸多壓力中最主要的壓力源。
3.1.2家庭期望“家人對我的期望較高”排第2位。此條目得分在4以上的被調查者有494人,占70.6%。即70.6%的女大學生覺得承載家長高期望值是形成她們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3.1.3經濟壓力“每年要交納的學費和住宿費較多”、“找不到合適的掙錢機會”、“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分別排第3、7、10位。學生上學的費用一般來自家庭,由于近年來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變化,大學所需費用明顯提高。特別是對于來自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來說則影響更大,他們不僅要面對每年上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而且她們都是女生,普遍具有愛美心理,要經受更多的物質上的誘惑,再加上部分同學間消費的相互攀比,也會使她們產生很大的壓力。
3.1.4學習壓力“上課時有的內容聽不懂”、“學業任務繁重”、“想好好學但學不進去”分別排第4、6、9位。主要由于醫學課程偏重理科,對于女生來說,若想學好,必須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5]。還有部分學生感到所學專業非所愛,使她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矛盾痛苦之中。
3.2護理系與臨床醫學系女生常見壓力源差異性分析
3.2.1臨床醫學系女生在“畢業找工作很難”、“所學的專業就業前景不樂觀”感受的壓力比護理系女生要大。目前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都比較大,其中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系女生就業壓力尤其顯著。醫科院校本科生的就業單位一般是基層一級醫院、較偏遠地區的二級醫院、社區醫院,內心期望值和現實有很大差距。要想分配到較大的二甲或三甲醫院,必須要優秀碩士研究生畢業或博士畢業。而臨床醫學的學制是五年,女大學生本科畢業時平均年齡都要比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大1~2歲,再則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庭經濟又比較困難,所以她們在就業與讀研之間難以抉擇。而護理專業的學生學制是四年,本科畢業基本都能在二甲或三甲醫院就業。因此,臨床醫學系女生比護理系女生就業壓力要大。
3.2.2臨床醫學系女生在“學業任務繁重”、“家人對我的期望較高”上感受的壓力比護理系女生要大。臨床醫學系比護理系學生的學業任務繁重,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家人對我的期望較高”,這可能與社會對臨床醫學與護理這兩個專業的職業認同不一樣,一般觀點認為臨床醫學的發展空間要比護理大有關。
3.2.3護理系女生在“不知道將來適合什么工作”上感受的壓力比臨床醫學系女生要大。通過問卷以及與學生的交流表明,護理系的學生盡管在就業上存在的壓力不大,但有相當一部分護理學生不熱愛護理專業,對專業的認同感不強,畢業后不想從事護理專業,想改行,可又不知適合或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這與我國現階段本科畢業的護士與大專、中專畢業的護士所干工作一樣,她們感到體現不出自我價值有關。這一點提示我們,在對學生的教學與管理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觀教育。也希望有關部門盡早制定法律法規,使護士能按層次、按職稱上崗。
3.2.4護理系女生在“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上感受的壓力比臨床醫學系女生要大。這與護理系女生貧困學生所占比例較大有關。由于本科護理學生與臨床醫學女生相比,學制短一年,畢業后較易找工作,在招生時就吸引了較多的貧困學生。我校臨床醫學系貧困生大約占到30%~40%,而護理系貧困生大約占到50%左右。
3.2.5護理系女生在“自己的外形不夠理想”、“缺乏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方法”方面感受的壓力比臨床醫學系女生要大。這可能與護理學生為女性單一性別群體,在平時學習、集體活動中缺乏異性同學間的互動和交流,而她們正處于“青年期”[6]渴望與異往,因此對自己的外形和與異往的方法關注較多有關。覺得“自己的外形不夠理想”還可能與護理系學生在求職應聘時,用人單位比較注重學生的身高,長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