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第1篇

汶川的震災引發了全國乃至全球的關切,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行動也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當下的關鍵的主題。災難的中心也成了世界關切和關懷的中心。救災仍在展開,前方仍然情勢嚴峻。而人們的心也隨著媒體的報道而起伏,在為救災盡到自己的力量,在深深地關切面對困難的人們,在傷悼逝者,祈福生者。

在這次應對災難中,政府、公眾、媒體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方法和能力方面都顯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動員能力和應對能力,顯示了中國的發展不僅僅帶來了財富的積累,也帶來了人們對于生命的關懷和對于社會責任的理解的深化。這次面對災難中國所表現的能力和決心,所表現的精神凝聚和價值認同都會永載史冊。而世界對于救災的支援和同情,對于中國的救災行動的支持和理解都體現了人類對于生命的價值的關懷是超越國界的,是具有普遍性的。

首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發揮的巨大的作用無疑為中國的媒體發展寫下了重要的篇章。事實證明,媒體的真實的、充分的報道其實是具有巨大意義的,它既讓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凝聚在一起。也讓世界知道中國面對災難的真實的狀況,說明了中國在面臨考驗和挑戰時刻對于人的生命的至高意義的無限的關懷,讓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國。世界各種媒體對于中國此次救災的積極的評價和全球對于救災的參與都說明中國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和共同面對災難所表現的能力。

第二,這次的抗震救災將“人”的生命的搶救的意義最大限度的強化。當然面對災害時生命的價值歷來都是最重要的。但這一次人們對于生命關懷的強度比以往更加凸顯出來,生命所具有的至高性的價值已經深入人心。人類雖然有許多不同的價值和選擇需要平衡,但在人的生命價值的意義今天更加被強調了。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表述,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社會對于我們生命的關切已經達到的強度?!耙匀藶楸尽痹跒碾y面前得到了具體而實在的展現。個人的生命和社會與國家之間的紐帶其實更加緊密,這個社會的信任和相互幫助的感情也會更加深入人心。災難毀滅了許多人的生命和許多家庭的幸福,但我們通過這次救助行動感受了社會對于生命的真正的關懷。這對于逝者是真實的安慰,對于生者則是現實的慰勉。珍惜生命不是恐懼和逃避,而是讓生命的價值得到更高的凸顯和展開,讓個體生命的價值被所有其他的生命所守候,這正是人類超越自然的高度所在。

第三,全球華人和世界各個國家的人民和政府對于救災的熱情,和對于中國的支持,都顯示了人類的共同價值的意義。人的生命所具有的普世意義在這里超越了具體的限制。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第2篇

實際上在我看來價值僅僅是一個反映某種相對關系量值,和其它物理學中的速度、重量等概念一樣,價值是反映了事物間相互依賴程度強弱的量值。例如我們說:“商品的價值、藝術的價值、生命的價值、科學的價值、生活的價值、運動的價值”等等,這些都是說在這些事物中相對某種目標具有的某種依賴性的關系的表達,這種價值的大小則是這種相對依賴關系強弱的反映。

價值是一個相對的量值,任何有價值的事或物,都是相對于某一特定的對象而言的。例如,甲說:“空氣是沒有價值的。”乙說:“空氣是有價值的?!憋@然,他倆所說的“價值”并不是相對同一基準得出的量值。甲是相對商品交換的價值而言的,即“空氣”是不具有商品交換價值的物品;乙是相對人的生命的維持而言的,即“空氣”是具有維持生命的價值。他們誰也沒說錯,只是他們各自評價事物的相對基礎不一致而已。假如,我們不考慮相對的基礎而單純地問:“空氣有沒有價值?”這就會使我們很難回答了。因為,我們說空氣的價值時總是要相對一個明確的對象的,如相對汽油發動機的運轉是有價值的;相對于生物的生長也是有價值的;相對于保護生物免受太陽輻射的損害是有價值的,等等。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

對于價值的理解上的錯誤,最主要是出現在把許多不同基準的價值混在一起,這就使我們更加難以分清價值的含義,也使我們對價值概念的定義上帶來了混亂。實際上,對于價值的理解與對其他量值的理解有很大的區別。這種區別最主要在于價值它的相對性更加重要。象物體的重量我們很少會在理解上產生混亂,因為物體的重量是相對于地球引力而言的重力量值,所以盡管我們在談到物體的重量時,并不要每次都提到是相對于地球引力而言,我們也不會因此而在理解上發生誤解,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而象物體運動速度的理解也很少會讓我們出現不同,這是因為,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肉眼看到物體運動的快慢,所以我們說:這只貓跑的速度很快!我們很快就會聯想到我們看到的貓在奔跑的情景,實際上,就是相對于地面而言它的奔跑速度很快的意思。這些幾乎是我們在生活中人們相互交流而形成的一種默切。

和物體的重量、高度一樣,價值的量值也必須在一個確定的相對物的基礎上才能存在。例如我們說:“這塊磚頭的重量是1.5公斤;它的高度是30厘米”。這就是說這塊磚頭相對于地球其重量是1.5公斤,而它的高度是相對于地面而言是30厘米。離開了它們的相對物體其重量和高度是無法確定的。在物理學中把這種相對物稱為參照系,物理學中的許多概念的量值都是在明確了參照系之后才能夠確定的,如重量、高度和速度等。價值的量值實際上也和它們一樣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參照系才能確定價值的量值。

例如,對于一幅油畫來說,當把審美作為它的參照系時我們說它的價值大小是指審美價值;當把它作為商品交換作為價值參照系時,我們說它的價值大小就是指它的商品交換價值;當把它以收藏文物作為參照系時,我們說它的價值大小就是指它所具有的收藏價值了。顯然,同一個物品,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系,它的價值就是不同的,我們把這種確定價值大小的相對基準稱為價值參照系。

價值參照系的確定對于我們分析價值體系,確定價值大小是必須的,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們說電視很有價值,是指它的商品交換價值呢,還是指它能為我們帶來視聽享受或信息呢?這就看你把衡量它的價值參照系放在那個方面了。如果是以商品交換作為價值參照系的話,那么它的價值大小可以和得到它時所花費的貨幣價格的價值來衡量;如果以視聽享受或獲得信息作為價值參照系,那么它所具有的價值就依每個人的感受體會的不同而不同了。又比如,對“水”這種東西,有些人會說它很有價值,而有些人也許會說它沒有價值。前者一般是那些很需要水來干活和維持生命的,如農民、沙漠中的人;而后者一般是那些經商的人。之所以他們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就是因為他們各自在闡述“水”的價值時所相對的價值參照系是不同的。

價值參照系是決定價值的內涵的??梢赃@樣說,在不同的價值參照系上產生的價值其性質是不同的。例如,以審美作為價值參照系所產生的價值體系和以商品交換作為價值參照系所產生的價值體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其價值的內涵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以個人的需求滿足為價值體系所產生的價值體系和以社會需求滿足為價值參照系所產生的價值體系也是不同的兩個價值體系。所以我們說,價值的具體內涵決定于它是在什么樣的價值參照系上產生的。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第3篇

摘要:聲樂主要指的是表演屬性,應歸于社會的實踐領域;而聲樂教育則是聲樂和教育的彼此融合,以審美價值屬性作為中介和橋梁,從而產生的具重大新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聲樂;聲樂教育;審美創造

聲樂教育作為一門新藝術類型,他不僅僅是體現了人們卓越的藝術創造,而且還體現了人們精神家園生活的審美價值訴求。它是我們審美意識賴以建立的終極意義,聲樂也是人聲音的社會實踐運用,通俗的說話就是歌唱。在這種程度上來說,聲樂教育包括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以及家庭的教育幾個方面。它也包括了基礎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教育高等師范院校專業院系的聲樂教育和專業院校聲樂專業的幾個不同的類別。所有這些構成了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①。因此在探討聲樂教育的審美創造時,我們必須明確其聲樂教育審美的基本價值概念界定和審美作用以及審美意義,才能充分理解聲樂教育的全部審美性內容表達。

1.聲樂教育審美的概念界定

聲樂教育審美性特征在于聲樂藝術自身滋生出的一個具有美感效應的中介,也就是具有審美的價值和審美的功能。在本質是必然是以審美性作為其精神的價值指向。進一步的說,聲樂教育是以審美為物質載體來獲得意義上的表達,以一種藝術美的總體表達方式來對藝術的接受者進行的美的教育。當然對于專業的聲樂教育來說,還必須展開聲樂歷史、聲樂的技法理論中把具有美學價值特征的成分相符考量,使藝術接受者(這里主要是指學生)對審美創造理念與審美價值體系的加以把握和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明白到這點,因為聲樂教育意味著使人們以審美性作為橋梁,不斷的去超越現實生命具有的局限性,獲得一種新的藝術活力,一種新的藝術生命的創造力,意味著聲樂教育精神生命的不斷升值;這也就是要使人“兼具最豐滿的存在和最高的獨立自由”,②真正聲樂教育的審美創造正是希望努力的達到這一藝術教育的終極目的。

因此,聲樂教育對人的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常常是以聲樂的詩意韻律來進行審美創造表達。表現在“除了通常的對人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音樂聯想與想象能力、音樂情感的感受與領悟能力、音樂的理解與表達能力之外,還應包括聲樂對身體、呼吸和心智的調控能力,聲樂學習與表現中的超越與釋放自我的能力等方面。總而言之,聲樂教育的審美性創造表達是與我們的生命高度契合所形成的共同跳蕩的審美效應。讓我們可以實現自我突破,發現自由的價值藝術空間,懂得現實生活的真摯和可貴。聲樂審美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2.聲樂教育的審美作用

(1)聲樂教育有效的建構審美心理結構

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包含了視覺的感知力、感覺的想象力以及直覺的理解力。首先,我們應該培養其積極敏銳的視覺感知力,聲樂是在一定的距離內通過聲音來刺激我們的視覺,從而激發我們在時間和空間的過程中體悟情感生命的起伏狀態。傾聽音樂,是對音樂本身結構的內在形式感、韻律感、多聲部的音樂感以及樂曲結構的整體感受過程,感受到社會的多元性:對稱、協調、勻稱等多樣同一;感受情感的豐富性:熾烈、奔放、豪邁亦或是傷感、沉重等。其次,我們應該培養其積極感覺的想象力。音樂本身不可能為我們塑造成一個具體可感的視覺審美價值形象,他將豐富的情感特性包容在抽象的想象形式之中,他所表達的是一種想象的情感形式,一種朦朧而幽深玄遠的審美境界。最后,審美的直覺理解力它是對聲樂形式特殊的意味進行的直覺把握力,通過視覺、聽覺的感知判斷力理解其直覺的意味形式感,它是一種有意味的審美形式創造,不是對于現實世界客觀真實逼真的模仿再現,而是借助于認知的思維勢力進行的審美直覺理解。說到底,聲音教育的就是在于提升人們對審美價值的創造。

(2)有利于聲音教育實踐活動的審美價值引導

聲音教育的審美性價值研究無疑會對整個聲樂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引導作用。面對日新月異的聲樂藝術媒介,其聲樂藝術的特性也必然會起著深刻的變化,也必然會影響聲樂教育的審美價值觀,所以,我們應該對聲樂教育理論規律進行有理、有序、有節的歸納和總結,并使之對聲樂教育實踐活動起到促進作用,朝著正確的美學價值方向,有利于聲樂教育的審美價值創造。

3.聲樂教育的審美創造

聲樂教育是培養人們諧和、自由、完整人格等價值結構屬性為己任的,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而高深的價值工程,審美用內化的形式,從人自身上喚醒那些真正具有“完整的人(希勒語)”價值特性。正如魯迅先生說:“文藝是國民精神的所發的火光,也是國民精神前途的火光?!雹鬯哉f僅從聲樂教育的特征來看,其構成的審美價值因素也是復合式的表現,即:語言的音樂,因此,作為審美教育主體的學校和社會教育也就帶上了特殊的審美效應,即:它是慰藉我們心靈出走的疲憊,陶冶人們的精神情操和審美理想,成為我們凈化心靈的方式。

聲樂藝術的審美本質以及審美結構十分清楚的告訴我們:它是音樂的形式與詩歌的形式天衣無縫結合起來的一個藝術王國,當人們沉浸在如癡如醉的抒情歌曲或令人心領神會的歌劇表演過程中,并為之感動、流淚或者欣喜若狂的時候,這種藝術形式的確有著真正的普遍的文化意義。④由此看來,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用一般的形式是無法進行直接的文化表述的,然而用聲樂的審美形式則可以完成這一艱巨的具有創造性的教育使命。

可以說,聲樂教育用其直接的審美形式表現了人們最純情的生命審美價值屬性,通過聲樂教育,藝術精神的生命價值形式感、韻律感和節奏感得以落實,而且這種節奏的形式感和韻律感沒有停留在形式層面,還向著生命的節奏敞開,借用格式塔心理學的術語說,它與我們的生命節奏具有異質同構的內在關系,是生命節奏的具體沉淀;它不僅可以使審美得到完整意義上最充實、最大空間的釋放和發揮,而且也使作為區別于其他的藝術(繪畫、文學、舞蹈等藝術種類)類別,比如說:繪畫是畫的表現,音樂是聲音的表現,樂器是伴奏的表現,也正是這種最充實、最大空間的釋放和發揮實現了聲樂教育的自身藝術審美價值獲得了文化含義的增值,讓人們對于聲樂教育的審美終極意義的認同。還是叔本華那一句對音樂本體的看法是那么的貼切:“一切藝術都希望達到音樂的狀態”,無疑會使我們頓開茅塞。

(安順學院藝術系;貴州;安順;561000)

注釋:

① 引自余篤剛主編《聲樂教育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年版,第4頁。

② 引自希勒《審美教育書簡》,第13封信。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第4篇

從生命高度認識閱讀教學課堂,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便是師生生命的展開過程。師生作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有自身獨特性、差異性,有不同的情感、意志、文化背景、心理、審美,教學是為了尋求人的差異的共同發展。課堂教學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形成主體與文化的意義交流關系,即互相的精神交往關系。

所以說,生命課堂就在課堂教學中,生命間不僅僅是為了知識而教學,更是為了人的發展而教學。生命的課堂是對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的課堂,它關注課堂上師生的生命狀態,關注教師的教學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這樣的課堂里,其教學過程彌漫生命的氣息,教學生活溫情的、溫暖的、溫馨的,是寬容的、寬厚的、寬松的,生命的河流在這里自由涌動,生命的活力在這里張揚煥發。

針對具體的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在這么一個功利浮躁的大背景下,今天的閱讀少了一份恬靜,沾上了功利主義與娛樂主義色彩。而閱讀教學,師生集體陷入字音詞句積累與梳理中,迷醉在沒完沒了的閱讀考試上。閱讀教學束縛了老師的創造性,也限制了學生個性,壓抑師生雙方的生活活力,教學遠離語文本真,抽空語文的生命本質。

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具有豐富的生命意蘊,從生命的高度來認識閱讀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努力去挖掘教學的生命價值,同時按生命價值實現的需要,重組教學內容,將文本內容與日常生活世界溝通,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關,使它呈現出生命態。生命的閱讀課堂主張生命的閱讀,為生命而閱讀,強調靈魂在場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才能真正增加精神底子的厚度,提高精神底子的深度,為生命奠基。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第5篇

〔論文關鍵詞〕死亡;生命;死亡教育

死亡,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人們對它不是面有懼色,就是閉口不提,不敢正視:一方面恐懼它,另一方面又逃避它。著名生死學家卡洛說:“死亡就像一座大山,每個人從不同途徑邁向這座山,但最后都走向這座山?!笨梢?,死亡是無法逃避的。生與死是共生體,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連續體。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只有對死有了明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的意義。所以,死亡教育應運而生。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人的一生由許多不確定的時間組成,但只有死亡歸宿是亙古不變的。死亡只存在于一種生存上的向死亡存在,只有理解了死,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更清楚地看清人生自我發展的無限。海德格爾由此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價值理念,它引導人們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直面死亡,用倒計時的方式審視生命,積極入世。死亡教育是“由死觀生”的教育,是以死亡為切入點來凸顯生命的意義,正是因為有死的存在,才讓人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在有限的時間中,努力提升生命的質量。

一、死亡教育的涵義

在我國,由于傳統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影響,人們普遍對“死亡”有誤解,所以要真正理解“死亡教育”,不能望文生義,要在正確的死亡觀的基礎上去領會“死亡教育”?!八劳鼋逃辈皇歉嬖V學生應該如何去“死”,而是如何更好地“生”——教育學生形成一種合理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智慧,最終的目的是生命品質的提升。這就觸及到了死亡教育的根本落腳點——在“生”,而不在死,即由“死”觀“生”。

綜合國內外專家的意見,死亡教育是探討死亡的本質以及各種瀕死、喪慟主題與現象,促使人們深切省思自己與他人、社會、自然乃至宇宙的關系,從而能夠認識生命的終極意義與價值的教育;是使人們能面對死亡、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超越死亡、省思生命,體會謙卑與珍愛,展現人性光輝,活出生命意義的教育。

二、死亡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有著鮮明個性的的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生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讓學生成為他自己。教育對人的培養應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圓滿,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它是使學生“精神生成”的一個過程。教育是在不同的生命之間進行的精神交流與對話,它直面人的生命、關注人的靈魂,強調內在人生意義的獲得,它的終極目的是生命的完滿、人格的完善——“關注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培養人的個性,完善人的人格,促進生命意義的獲得、生命價值的實現、生命理想的形成、生命意蘊的綻放,使人不斷走向超越、走向輝煌、走向永恒?!边@便是教育的本真追求。人不僅生活在單純的自然世界里,“人文世界”更是人的精神家園和生命信仰的終極歸宿。在人文世界中,人們強調人的價值,不斷地追問人生的“意義問題”,追問“為何為人”這一終極命題,通過不斷地反思和意義建構,賦予自我生命以整體的意義與價值,從而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珍惜生命,創造有限人生的無限輝煌。在這一追問過程中,對生命另一維度“死亡”的思考而對人生產生的積極影響,也是在精神層面上對生命的人文關照。因此,對學生進行“直面死亡”智慧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死亡教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這一重任。

現在,科技的進步與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并沒有給人們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引發了許多的社會問題?,F代人飽受心理問題的困擾,尤其是近年來學生自殺、傷人的事件屢次發生。越來越多的專家意識到對于死亡的諱談并沒有給人們帶來如期的吉祥和幸福,相反,對于死亡的無知和愚昧卻將許多人帶入了死亡的深淵,也讓許多生者無法疏解對死亡莫名的恐懼,從而無法提升生命的品質。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普及死亡教育越發急迫。

1.死亡教育有助于緩解學生對死亡的恐懼

對死亡的恐懼是人類最深刻的恐懼之一。人類為什么恐懼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死亡。當我們不了解死亡的時候,它就是懸掛在人們頭上的一把魔劍,使我們時刻都生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中。而通過死亡教育,學生認識和把握了死亡的本質后,就可以想辦法去超越它,并學會坦然地接受它。死亡不應該是一個讓人們恐懼的對象,它內在于我們的生命之中,是人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沒有死亡,生命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明白了生命和死亡的包含關系,學生也就最終會像對待生命那樣來對待死亡。

2.死亡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自殺率

學生的自殺率不斷上升以及自殺者的低齡化趨勢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學術會議上的資料顯示:15歲至35歲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殺。學生自殺現象頻頻發生的原因既有個人心理因素,也有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應盡早開展和普及對學生系統、科學的死亡教育,配合正面的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使他們能用客觀的態度看待死亡現象,了解生命孕育、誕生、成長、消亡過程的偉大與艱辛,從而正確對待生命,熱愛、珍惜生命,懂得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需創造它應有的價值,這對于預防自殺、挽救生命,是十分必要的。

3.死亡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死亡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死亡教育不僅涉及死亡概念、死亡方式和死亡權利,更涉及學生對待死亡的正確態度。談死,實際上是談生,是人生哲學的一種深化、延續和擴展。通過對學生進行死亡教育,能夠使他們獲得對人生的整體觀念,從而對自己的生命過程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如果人被迫只顧眼前的目標,他就沒有時間去展望整個生命。”死亡教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曉因為死亡的存在,所以生命是很有限的,從而不放任自流、虛度光陰,而是積極作為,賦予有限人生以無限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做到:生如夏花般燦爛,死若秋葉般靜美!

三、死亡教育的內容

關注死亡就是關注生命。Klass在1993年的研究中指出:死亡會讓我們重新思考自身、思考宇宙的公平性和有序性并重新確立或修正我們的宇宙觀——宇宙是怎樣運行的,自己在宇宙中所占據的位置和力量的大小,如何與死者相處,上帝是否存在,是否真有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或理念,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死者的死又意味著什么,等等。

死亡貫穿整個生命領域,我們的生命充滿著死亡,我們不應該把死亡僅僅理解為生命的最后一個瞬間。生命是不斷的死亡,是同死亡的不斷共存,是人的身體的局部死亡。自從生命孕育的時刻起,死亡就伴隨我們而來。胚胎學告訴我們,就在胚胎發育期間,死亡己在悄悄地發揮作用了。在器官的形成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細胞的死亡。就以我們的手的五指形成為例,正是某些細胞的死亡導致指間組織的消失從而使手指分離。死亡是一種普遍的無處不在的現象,在個體的一生中,死亡是一種過程,它可以在生命的每一階段出現。

對學生進行死亡教育,首先是讓學生了解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是誰都逃脫不了的。就像花開花落,冬天掉落的葉子是為了來年的花繁葉茂。新陳代謝是以一些物質的死亡為代價而換得的。大自然給了我們很多死亡的啟示,在大自然的關照下,我們對待死亡就能多一份達觀與坦然。

其次,開展死亡教育需要讓學生學會珍視自我、他人和動植物的生命,學會善待生命,因為每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不能不說是自然的恩賜。正是因為這獨特,才更顯出生命的價值所在。生命都有終結的時刻,但是,既然它來到這個世上,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有需要它發揮作用的地方,畢竟大自然是不會做無用功的。

再次,死亡教育使死亡浮出“水面”,讓學生正視死亡,使學生持有一個正確的死亡態度:不畏懼、不回避、不否定死亡,學會與它共處。

最后,死亡教育需要教會學生在面對身邊的死亡事件時,如何應對、如何調適好心態。當親人還有朋友離開時,學會怎樣盡快從悲傷中恢復過來??傊?,要加強學生應對死亡的能力,不至于在遇到死亡事件時束手無策。

四、死亡教育的實施

死亡教育的實施方式有講解和實踐兩種。講解的方式重在死亡知識的傳遞,通常是教師向學生講述,并以圖文資料或多媒體為輔助;實踐的教學方式則側重于活動的參與和情感的交流。不少文獻強調死亡教育的實施方式應傾向于實踐性的指導而不是傳統的課堂講解,多與臨終患者接觸對死亡教育的開展非常重要。

第一,開展一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對未知的—切有好奇心,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他們對學校枯燥的道德灌輸又很厭惡。所以在死亡教育中,應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學會體驗和選擇,并形成有關生命的價值判斷。例如可以在活動中進行角色扮演,采用心理劇的方法,讓學生演繹一些包含死亡情節的經典話劇,使學生成為劇中角色,體驗劇中人物在死亡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情緒和感受。

第二,采用課堂講授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有關 “死”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動物的生長、衰落和死亡來幫助學生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可以通過植物的花開花落來讓學生領會只有完整的人生才能帶來鮮花和果實;還可以通過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設專題,從獨特的視角適當地向學生傳遞死亡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學會與死亡共處。在課堂講授時要采取靈活的方式,如把動物或人的生命成長過程錄制成光盤,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使他們有直觀感受,喚起他們相應的情感體驗;或者選擇一些包含生死過程的影視作品、新聞報道,讓學生在心理上卷入有關的故事情節,從中認識生命的價值,學會如何看待死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四子王旗| 白城市| 贺州市| 龙海市| 阿巴嘎旗| 沁源县| 元谋县| 邵武市| 额尔古纳市| 黄陵县| 望都县| 延吉市| 巫山县| 怀柔区| 徐水县| 松江区| 东台市| 五莲县| 泰安市| 鄄城县| 夏邑县| 长岛县| 南昌市| 土默特左旗| 张家口市| 沁水县| 噶尔县| 岑巩县| 蒙自县| 罗江县| 措美县| 垫江县| 东丰县| 台东县| 会宁县| 白朗县| 洞头县| 安新县| 怀集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