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級電工培訓教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突出培訓重點,提高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的針對性
由于文化背景、社會制度、管理方式的不同,在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合作的初期,隊伍會有諸多的不適應。針對這一現狀,一是強化國際標準培訓。在組織參加油田外部培訓項目的同時,針對海外市場遇到的實際問題,把專家和長期從事國際合作、具有豐富項目管理經驗的骨干人員請進課堂,現身說法,分享經驗,重點培訓國際上最新的管理理論和技術工藝。充分利用海外市場分布區域廣、學員與甲方接觸密切的優勢,大量收集國外現場資料,將現場鉆井設計、施工程序、日報表,安全程序、井控程序等納入培訓內容,使培訓更加貼近市場,滿足了項目發展的用人需求。二是強化涉外英語培訓。為提高語言應用能力,一方面,堅持涉外語言培訓不斷線,各專業化公司經常性舉辦英語培訓班,油田培訓中心常年舉辦中、高級外語培訓班,回國休假人員可以隨到隨學。同時,對學員實行動態管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進行成績測試,測試結果與薪酬掛鉤,并及時調整到相應的班級,成績優秀者再推薦到高校學習,或直接選派到國際項目。
另一方面,與油田外部培訓機構合作,拓展國際化語言交流范疇,組織3—6個月脫產封閉式強化培訓,重點提高商務談判和商務寫作能力。三是強化跨文化溝通培訓。有計劃地選派人員參加集團公司及有關機構組織的跨文化溝通培訓,并組織人員分區域、分國別開發編寫文化風俗讀本,邀請優秀外籍雇員到國內舉辦講座,幫助外派員工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禁忌。
二、優化機制,提升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的實效性
創新培訓運作方式。大力實施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工程,采取多種形式,每年累計培訓國際化經營人才3000人次以上。一是模塊化培訓。針對國際項目人員休假期限長短不一、時間早晚不定、個人文化水平不同、崗位技能要求各異等因素,對回國休假人員采用模塊化短期輪訓教學方式,把培訓內容分割成多個獨立模塊,“量身定做”培訓計劃,每次休假期間培訓1—2個模塊,項目人員可根據個人學習記錄和培訓要求,隨時插班學習,直到學完全部內容為止,形成了培訓學習和國外工作兩不誤的動態良性循環。每年培訓回國休假人員800人次。二是實戰式培訓。緊密結合現場實際,“把課堂搬到井場,把井場變成課堂”,改變過去教師講、學員記的傳統教學模式,為教師學員共同研討,互教互學,增強了培訓的現場感和實用性。三是漸進式培訓。對新分大學畢業生,重點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對有一定技能的骨干人員,重點進行外語強化培訓。根據海外市場分布情況,系統建立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檔案,詳細記載選拔、考核、使用、培訓等情況,并制定周密的培訓計劃,形成培訓——出國——回國輪訓——再出國的漸進式循環培訓模式。
強化培訓內部動力。一是以考促培。堅持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原則,完善“國際公司、境外公司、施工隊伍”三級考評體系,制定《國際項目員工考評管理辦法》,建立國際化經營人才退出機制,確定了職業道德、外語水平、工作業績、培訓時間等4項考核指標,每年進行考核,結果與評先、晉升、獎懲直接掛鉤,并逐年進行修訂完善。二是以賽促培。堅持在境外施工隊伍中開展賽安全、賽進度,比頑強作風、比文明施工勞動競賽;在兩年一屆的工人技能比武中,將國際化的技能操作內容列入比賽項目細則,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其中,在沙特阿美公司開展的“鉆井極限挑戰賽”中,中原油田的鉆井隊一舉打破鉆機搬遷、安全生產、生產時效3項鉆井紀錄,創造了阿美公司歷史上的奇跡。三是取證促培。所有人員上崗前必須參加崗位培訓,取得相應的崗位資格證和安全資格證。
三、強化保障管理,提高國際化經營人才培養的實戰性
完善培訓設施和條件。從油田實際出發,制定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基地建設規劃,按照突出主業的原則,在國內,建立了石油鉆井、井下作業、電工、焊工、井控、安全教育等7大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基地;按照相關國家的勞動法要求,結合海外施工特點,在沙特、哈薩克斯坦、蘇丹、也門等國際市場建立了4個海外培訓基地,當地員工培訓率達100%,形成了重點突出、專業配套、布局合理的基地建設格局。建立鉆井和HSE模擬演練系統、雙語教學語音教室,開發員工培訓網,滿足了國際化經營人才的個性化培訓需求。同時,優先保證國際化經營人才培訓經費,保證了培訓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