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范文第1篇

關鍵詞:室內空氣 污染 防治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急劇變化。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在室內,其中65%在家里。專家認為,繼“煤煙型”“光化學煙霧型”污染后,現代人正進入以“室內空氣污染”為標志的第三污染時期。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EPA(美國環保署)已將室內空氣污染歸為危害公共健康的5大環境因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表明,全球近一半的人處于室內空氣污染中,室內環境已經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有關部門在1994年的一次調查中發現,我國城市室內空氣的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有的超過室外56倍。在2002年召開的首屆全國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學術研討會上,公布了一個驚人的數字,目前,我國每年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數已達11.1萬人。嚴重的室內環境污染在給人們健康造成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僅1995年我國因室內環境污染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07億美元。

1、室內空氣質量及我國相關標準

室內空氣質量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一些西方國家出現。當時出于節約能源的考慮,建筑物的氣密性大大提高,由此帶來室內通風不足,致使室內空氣污染事件頻頻發生。一項分析報告顯示,美國在120萬商業建筑物中有2500萬工作人員患“致病建筑綜合征”。美國一個歷時5年的專題調查發現,許多民用和商用建筑,室內的空氣污染程度是室外的2至5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日本約有30%的住宅因為使用有害的化學物質而引發“新居綜合征”。在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以及其他工業發達國家都曾暴發因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軍團病,并導致大量人員死亡。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估計,在新建和改建的建筑物中,約有30%是致病建筑。20世紀9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開始對室內環境質量制定相應標準。

在我國,200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建設部頒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提出了對氨、游離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指標濃度的限制。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衛生部和國家環保局聯合制定并我國第一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2003年3月1日實施。標準引入了室內空氣質量概念,明確提出“室內空氣應無毒、無害、無異常臭味”的要求。規定控制的化學性污染物質不僅包括甲醛、苯、氨等污染物質,還有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項化學性污染物質,《標準》的出臺為室內空氣檢測提供了統一的、規范的依據。

2、室內空氣污染的污染來源

2.1烹調和取暖的生活爐灶。

大量的研究表明,廚房爐灶炊事時釋放出的油煙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一大重要來源,其成分極其復雜,目前已經分析出的3800多種物質,它們在空氣中以氣態、氣溶膠態存在。其中氣態物質占90%,主要包括顆粒物[包括 B (a)P等致癌物]、CO、SO2、甲醛等物質。

2.2人類自身活動

2.2.1室內吸煙及二手煙

二手煙是香煙和雪茄或其他煙草產品燃燒時飄散出來或吸煙者抽煙時呼出的一種粒子或蒸氣形式的煙霧,二手煙的主要成分包括粒子物質、尼古丁、甲醛、一氧化碳及4000種其他物質。每百只香煙煙霧中苯并芘的含量約為0.2-12.2微克,是室內空氣中苯并芘的主要來源。

2.2.2人體污染源

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及各種生活廢棄物的揮發成分也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一個原因。人在室內活動,除人體本身通過呼吸道、皮膚、汗腺可排出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氨和氣味等,其它日常活動,殺蟲劑、清潔劑的使用等也會造成空氣污染。另外人在室內活動,會增加室內溫度,促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據統計,人在室內活動、呼吸、出汗等散發出的固態和氣態污染物可占室內總污染物的13%。

2.3建筑及裝飾材料

室內裝飾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膠合板、刨沫填料、內墻涂料、塑料貼面等材料中均含有甲醛、荼、甲荼、乙醇、氯仿、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有機蒸汽,且以上物質大多都具有相當的致癌性。建筑物自身的污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學物質,(北方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凍劑,滲出有毒氣體氨),另一種是由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林地磚、瓷磚中的放射性物質形成的氡,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天然放射性的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

2.4室外污染物

室外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燃料的燃燒、生產、交通運輸等,主要污染物有:微生物、粉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b等,另外還分部分植物的花粉。這些污染物都會借助于室內通風換氣和滲透而進入室內。

2.5其它污染源

造成室內環境污染的污染源還有各種電器產生的電磁輻射,家庭中飼養的寵物,家養的花草和“建筑物綜合癥”等。

3、綠色室內環境

根據綠色消費的含義,綠色室內環境主要是指無污染、無公害、可持續、有助于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室內環境,或者說是在室內環境的建筑、設計和裝飾中,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生存和審美需求,還要滿足消費者的安全、健康需求。

4、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在上述室內空氣污染源中,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達300多種,其中最主要、最常見、危害最大的4種污染物質是甲醛、VOCs、氨、氡,被稱為四大隱形殺手。

4.1室內環境中甲醛的危害

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嗅覺異常、刺激、過敏、肺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異常等方面。當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為0.1mg/m3時就有異味和不適感;0.5mg/m3時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淚;0.6mg/m3時引起咽喉不適或疼痛;濃度再高可引起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甚至肺氣腫。當空氣中達到30mg/m3時可當即導致死亡。長期低濃度接觸甲醛氣體,可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兩側不對稱感覺障礙和排汗過剩以及視力障礙,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導致皮膚干燥皸裂;濃度較高時,對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膚具有強烈刺激性,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產生毒害。

4.2室內環境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的危害

VOCs對人體的污染基本可分為三種主要類型:氣體和其它感覺效應(如刺激作用)、粘膜刺激和其它系統毒性導致的病變、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由研究表明暴露在高濃度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工作環境中可導致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和血液中毒,個別過敏者即使在低濃度下也會有嚴重反應。

4.3室內環境中氨的危害

按毒理學分類,氨屬于低毒類化合物。氨是無色氣體,當環境空氣中氨達到一定濃度時,才有強烈的刺激氣味。人對氨的嗅閾值為0.5~1.0mg/m3。氨是一種堿性物質,進入人體后可以吸收組織中的水分,溶解度高,對人體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氨進入肺泡后易和血紅蛋白結合破壞運氧功能。濃度過高時除腐蝕作用外,還可通過三叉神經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臟停搏和呼吸停止。短期內吸入大量的氨可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頭暈、惡心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肺水腫或呼吸窘迫綜合癥,同時發生呼吸道刺激癥狀。

4.4室內環境中氡的危害

氡是一種放射性惰性氣體。沒有顏色也沒有任何氣味,由鐳衰變而產生,是自然界惟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氣體,比重是空氣的7.5倍。由于無色無味,所以它對人體的傷害也是不知不覺。氡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導致肺癌,主要通過被呼吸系統截留的氡子體在肺部不斷累積完成,其誘發肺癌的潛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是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為18種主要的環境致癌物質之一。二是導致白血病。三是使人喪失生育能力,主要通過殺死完成。另外,氡可以通過人體脂肪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5、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特點

長期在被污染了的室內環境中生活,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有以下特征:

5.1長期性:

人的一生之中有3/4以上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長期在被污染了的室內環境中生活和工作,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這是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危害的特征之一。

5.2低劑量:

室內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時的濃度很低,但是低劑量的有害物質往往是人產生麻痹心理。一般來說,人只要能夠感覺到氣味的存在,就說明有害物質的濃度已經相當高了。低劑量的有害物質,因其濃度較低,又不會當時治病、致死。這在裝修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中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低劑量的有害物質就象是室內空氣中的隱形殺手,所以容易被人們忽視,造成危害健康的安全隱患。

5.3無選擇:

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水和食物。水和食物是可以選擇的,可以通過加強防范來避免發生的。但是我們呼吸的空氣是無法主動選擇的,室內空氣一旦被污染,居住者就只能被動的呼吸,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6、防治室內空氣污染的對策

6.1加強通風控制

利用通風的作用將室內空氣污染物沖淡。通風換氣是最經濟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應盡可能地多通風,一方面它有利于室內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是裝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盡早的釋放出來。對新風首先要有量的要求,同時還要質的要求,即使用低污染的新風。對一般無中央空調的居室則盡可能地打開門窗,進入新鮮空氣。

6.2污染源的控制

在裝飾材料中被廣泛應用的人造板材、大理石、瓷磚、水泥、油漆、涂料等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氣體將近20種,其中大多數是致癌物質。因此,在家庭裝修中,對裝修材料的選擇要慎重,要選擇經過國家權威部門或名牌及正規廠家生產無毒和少毒的裝飾材料;嚴禁使用超標的材料。廚房用料、日常用品及家電等生活用品的選擇也是一樣,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產品說明時各重要參數的檢驗情況,要盡量選購危害少的,以將室內空氣污染盡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6.3凈化處理

空氣凈化可以通過室內凈化器、除臭器、空調系統過濾器等設備除掉室內氣態污染物。 目前使用的空氣凈化器都不是采用單一技術手段而均采用復合式,常用的技術包括有過濾、靜電、吸附、催化、等離子體、負離子、增濕等技術,針對所需去除污染物的種類,將各種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對于顆粒物和氣溶膠常用粗、中效過濾器和HEPA過濾器,或者采用靜電除塵的方法。對于低濃度VOCS、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吸附技術時一種比較有效且簡便易形的方法。此外,近來倍受關注的凈化方法,如納米材料光催化技術和納米-光催化技術的結合等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6.4國家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

《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1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已于2002年7月1日起開始正式執行,為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應繼續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7、小結

室內環境污染的成因具有極其復雜的多樣性,其中裝飾裝修污染和家具污染是絕對主要因素。因此,預防和控制室內環境污染,也就是保護“室內環境安全”對保護公眾健康極為重要。室內環境質量亟待引起重視,改善室內環境,創造一個舒適的生存空間已經迫在眉睫。

針對室內環境污染,要從源頭上抓治理。不僅僅要求高質量的建筑裝飾材料,還要提高消費者的認識,提倡簡約裝修,綠色消費。

參考文獻:

1.《公眾健康》1999《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李軍

2.《煤礦環境保護》 2002.6 《室內空氣污染及其控制》 雷靈琰 王麗萍

3.《應用科技》 2000.3《室內環境的污染問題及其防 治技術》

4.《科學顧問》2001.6《室內空氣污染及其控制》李啟東何阿弟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范文第2篇

關鍵詞:汽車尾氣;污染;健康;控制

中圖分類號:U473.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2-0063-02

1引言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汽車數量急劇增多,汽車尾氣排放量顯著增大,汽車尾氣中污染物如CO、HC和NOx等,在對環境產生污染同時,也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導致人體各種疾病發病率(癌癥,呼吸道疾病,心臟病等)升高[1],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研發汽車尾氣凈化技術,控制汽車尾氣污染已成為當務之急。

2汽車尾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影響

汽車尾氣中所含污染物主要來自發動機汽缸的廢氣排放,約占汽車尾氣的65%左右,其成分非常復雜,含上千種化學物質,大約有100多種化合物。含量比較大的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氫化物(HC)、二氧化碳(CO2)、碳黑、焦油、油霧、黑煙、甲醛(HCHO)、丙烯醛(CH2CHCHO)、和重金屬鉛等[2]。對人體呼吸系統、泌尿生殖功能、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1]。

2.1一氧化碳的危害

在低溫或局部缺氧條件下,烴類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是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當負重過大時,汽車往往會空檔運轉或者是慢速行駛,這時烴燃料不能充分燃燒,其燃燒的中間產物CO的含量會明顯增加,CO與混在內燃機中的其它廢氣一同排出。當過量的CO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t蛋白時,人體因缺氧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如頭暈眼花、惡心、呼吸困難,若不及時救治,則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后果,如昏迷不醒、大腦中樞神經壞死、聽力下降,甚至是死亡等。

2.2氮氧化合物的危害

在高溫富氧環境下,汽車內燃機氣缸中生成的NOx是多種氣體混合作用的結果,它是汽車尾氣重要污染物之一。空燃比、燃燒溫度和時間等是決定其排放量多少的重要因素。氮氧化合物中NO占95%以上,其余的主要為NO2,但NO2對人體的下呼吸道和肺的影響非常大,可引發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更嚴重的可導致人的肺衰竭。研究表明,在NO2濃度9.4mg/m3的空氣中暴露10min,即可造成呼吸系統失調。對一些本身就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來講變得更加危險。哮喘病人對于這些有刺激性的氣體會變得更加的不舒服,嚴重的導致呼吸困難。

2.3烴類物質的危害

對一般汽油發動機來說,汽車尾氣的碳氫化合物有三種排放源:內燃機廢氣的排放、曲軸箱的泄漏和燃料系統的蒸發,分別占60%、20%~25%和15%~20%。苯可引起食欲不振、頭暈眼花、嘔吐、失眠、頭疼、粘膜出血等癥狀;還會使紅血球減少,造成人體血液缺少血紅蛋白,進而產生貧血等,它破壞血液中的紅細胞,對白細胞也有威脅,影響人體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進而可能使人患上白血病,威脅性高。汽車尾氣中還有許多種含量很低的環芳烴,其中含有許多的致癌物質,對人體是極大的威脅。HC和NOx在大氣中經過光的照射會產生一種化學效應,被稱為光化學煙霧。1952年12月倫敦光化學煙霧事件使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和心臟衰弱者死亡率顯著增加[3]。

2.4醛類的危害

烴類不完全燃燒產生的醛,是汽車尾氣廢棄排放的一部分,其中甲醛占醛類的60%~70%。甲醛是一種刺激性的氣體,對眼睛和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會引起咳嗽、惡心和嘔吐、胸痛,刺激性強,長時間吸入可能會致癌。丙烯醛是另一種醛類,氣味辛辣刺激,不但能強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而且還會損害支氣管細胞,破壞性強、危害性較大,無論是對于呼吸系統還是循環系統,或者是誘發癌變,都強于前幾種氣體,對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構成極大威脅[3]。

2.5含鉛物質的危害

汽車尾氣中的含鉛顆粒物主要來自內燃機的廢氣排放,一般汽油的含鉛量為0.08%~0.13%,通常以四乙鉛形式作為抗爆劑加進汽油中,燃燒后生成氧化鉛排出。據統計,每輛汽車每年平均排放2.5kg的鉛[4]。鉛是一種重金屬,在人體累積到一定程度會發生中毒現象,可破壞人體的細胞。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統、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以及肝、腎等器官,可對人體的心臟、肺等器官造成一定的損害。如吸入過多汽車尾氣,會使人貧血、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行為癡傻、狂躁、意識障礙等,更有甚者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和不孕不育。

3應對措施

3.1技術措施

3.1.1改進汽車發動機系統

通過優化發動機內部系統設置,降低尾氣污染物的含量;也可以通過設計循環系統,進行尾氣再利用。

3.2.2改善燃油質量

由于含鉛汽油中有四乙基鉛,它可以提高車用汽油的辛烷值,改善車用汽油的抗爆性能。于20世紀20年代被發現后,在美國得到廣泛使用,很快就在全世界推廣,至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上加入汽油中的鉛每年多達35萬t,大氣中鉛總含量的97%是汽車排放的。由于含鉛汽油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的危害極大,人們認識到含鉛汽油的危害后,多個國家開始限制含鉛汽油的使用。日本、加拿大、美國分別在1983、1990、1993年禁止銷售含鉛汽油。2000年1月1日,我國停止生產含鉛汽油,并于2000年7月1日停止銷售和使用含鉛汽油。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都在使用無鉛化汽油。

3.1.3使用尾氣凈化催化劑

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便是從源頭解決,在汽車上安裝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采用催化凈化法降低尾氣排放。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目前主要有貴金屬型、稀土金屬型和其他過渡金屬型,這些凈化催化劑在凈化尾氣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3.1.4開發新燃料

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的綠色途徑是開發新燃料,開發太陽能、氫氣內燃機、天然氣內燃機、電動車輛等逐步代替燃油車輛。天然氣車輛污染少,其CO、HC、SO2和NOx排放量遠低于汽油車的,而且不含苯和芳香烴,減少了致癌物質排放量。日本、俄羅斯、新西蘭、阿根廷等國家均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汽車。為適應不同的道路和環保要求,靈活地改變燃料方式,近些年來,我國也逐步推出了各種新材料車如天然氣或液化氣汽車。我國在普及與推廣電動車輛,加速太陽能車輛應用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已推出多種車型的電動車輛。我國現已有生產采用甲醇作燃料的、污染物比汽油機和柴油機排放的都少的機動動車,這不僅帶來商機,更有意義的是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氫氣由于具有干凈衛生、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和發熱量高等優點,近年來,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備受推崇,目前科學家們已設計出能在馬路上行駛的氫能汽車,但氫燃料汽車由于能耗較高和氫氣的制備和儲存技術有待提高,尚未能大量生產并投入使用[5]。

3.2制度措施

(1)各地方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法規,有效落實汽車排污管理工作。使汽車排污管理能夠統一、有效地進行,各項治理措施穩步實行,治理目標切實落實。

(2)加強在用車的檢查和維護。建立一套實用性強、操作性強、有環保效力的在用車維護與檢查體系,一方面能夠迅速有效地顯著減輕汽車污染,另一方面帶動了相關技術及經濟的發展。

(3)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建立車輛排污收費/稅制度。機動車作為一個流動污染源,更是難逃其咎,車主應對被汽車尾氣污染了的環境負責。限時維修/升級凈化裝置,對車主征收污染稅。建立車輛排污收費/稅制度,讓高污染車輛付出代價,定會使我國的汽車尾氣控制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4)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檢測標準。車主應按時做好車輛動力系統和排氣系統維護保養工作。使用符合國五標準的燃油,選擇品質可靠的燃油清凈劑。盡快淘汰車齡較大、凈化裝置排氣不達標、多次維修即將報廢的車輛。用戶買車時應注意選擇符合國五排放標準的新車。

參考文獻:

[1]程義斌,金銀龍,劉迎春.汽車尾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J].衛生研究,2003,32(5):504~507.

[2]時雙喜,楊義飛,李萌.汽車尾氣污染的危害及控制[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1999,32(2):35~39.

[3]向華.提高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途徑及意義[J].科學咨詢,2014,32(40):28~30.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范文第3篇

從氣象上來講,霧就是空氣中的小水滴凝結,需要有所謂的凝結核。如果空氣很干凈,里面什么也沒有,那么霧就很難形成。一般空氣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雜質和粒子,當它們和空氣中小水滴凝結后,就形成了小水滴和小水晶。大量此類小水滴聚集就形成了霧,其實霧和云一樣,只是云在天上,到了地上就成了霧。從水滴本身來說對人體沒有什么危害,只是水滴要凝結到各種各樣的小粒子上面,那情況就不同了。城市里的小粒子成分十分復雜,從各項資料、觀察研究來看,小粒子灰煙雜質是:①煙囪里燃燒的煤。②汽車排放的尾氣。③化工廠里排放的各種各樣的成分。所以,真正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是這些帶危害成分的小粒子。平時,空氣中也會有這種小粒子成分,如果風比較大,空氣流通快,相對濕度較小,那就不容易凝結這些小粒子形成霧;有霧的時候,這些小粒子就凝結在水滴中。當霧被人吸入后,就可能會有影響,但并不是一吸進霧就會不舒服,隨著人們體質的不同,霧對健康的年輕人沒有什么大的影響,而對兒童、老年人、身體本來就虛弱有病者就會有影響。

美國的一項科研監測表明,霧水的酸度要比雨水的酸度高出10~100倍。霧滴中的酸性物質絕大部分是人類活動向空中排放硫而造成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來自大自然,如海水蒸發、動植物腐敗散發出來的酸性物質。因為霧是懸浮在近地面的液態氣溶膠組成的,故離地面越近,附著的各種污染物、細菌和病原性微生物就越多。

霧氣中的有害、有毒物質對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危害更大。故每當濃霧彌漫之時,人們切莫到室外進行體育鍛煉,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老年人,更應該暫停到室外進行晨練。

春秋冬季節,在清晨常常可見濃霧彌漫。霧氣傷人,在古醫書《金匱要略》中有記載:“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清邪”即指清晨濃霧。霧對人體有害,主要是霧中的凝結核的成分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霧的凝結核里可以包含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雜質和化學微粒。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一定的大氣條件下,大氣中的污染成分與霧中的有害成分是一樣的,大氣污染程度大,往往霧中的危害性就大。如今,隨著工業生產的大發展。加劇了大氣的污染,有些地區一年四季霧氣不斷,對人的傷害更加嚴重。

從氣象上來講,霧就是空氣中的小水滴凝結,需要有所謂的凝結核。如果空氣很干凈,里面什么也沒有,那么霧就很難形成。一般空氣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雜質和粒子,當它們和空氣中小水滴凝結后,就形成了小水滴和小水晶。大量此類小水滴聚集就形成了霧,其實霧和云一樣,只是云在天上,到了地上就成了霧。從水滴本身來說對人體沒有什么危害,只是水滴要凝結到各種各樣的小粒子上面,那情況就不同了。城市里的小粒子成分十分復雜,從各項資料、觀察研究來看,小粒子灰煙雜質是:①煙囪里燃燒的煤。②汽車排放的尾氣。③化工廠里排放的各種各樣的成分。所以,真正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是這些帶危害成分的小粒子。平時,空氣中也會有這種小粒子成分,如果風比較大,空氣流通快,相對濕度較小,那就不容易凝結這些小粒子形成霧;有霧的時候,這些小粒子就凝結在水滴中。當霧被人吸入后,就可能會有影響,但并不是一吸進霧就會不舒服,隨著人們體質的不同,霧對健康的年輕人沒有什么大的影響,而對兒童、老年人、身體本來就虛弱有病者就會有影響。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范文第4篇

關鍵詞:PM2.5 危害 措施

隨著全國大中城市大面積霧霾天氣的爆發,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PM2.5逐漸成為民眾日益關注的焦點。PM2.5 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不大于2.5μm 的大氣顆粒物,因其能夠進入人體肺泡,世界衛生組織(WHO)稱之為可吸入肺顆粒物(Repairable Particles)。PM2.5 的主要來源為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與TSP、PM10相比 PM2.5 粒徑小,在大氣中的存留時間長、傳播距離遠,且有害元素和有機化合物極易富集在細顆粒物上,毒性增大,對空氣質量、大氣能見度、人體健康以及大氣能量平衡影響巨大。目前,PM2.5 已成為國內外城市大氣的首要污染物。

一、PM2.5 的來源及特征

1.工業燃燒排放。

目前我國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高耗能工業依然發展迅速,此時我國的情形與1952 年英國倫敦霧霾時期極其相似。

2.汽車尾氣排放。

空氣污染的另一重大因素是汽車尾氣。汽車尾氣中有150 種~200 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有害物質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鉛、多環芳烴等致癌有機物極易吸附在 PM2.5 顆粒表面,進而實現更長距離和更長時間的傳播,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

3.生物質燃燒排放。

我國的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有6億t的農作物秸稈產生。其中 31.5%用作農村地區的炊事能源,25%在農田中就地焚燒。生物質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攜帶二英及多環芳烴等的細粒子,不僅影響城市和區域空氣質量,降低大氣能見度,更加損害人體健康,已成為城市、區域乃至全球范圍內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二、PM2.5對環境的危害

大氣中的顆粒物對光的散射和吸收,能顯著減弱光的信號,因而導致城市人為能見度下降,產生陰“霾”天氣。當大量極細微的包括“PM2.5”在內的顆粒均勻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氣混濁,進而使水平能見度小于 10 km,并且相對濕度不大于 80%,這時呈現的天氣現象稱之為“霾”天氣。“霾”和霧的主要區別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當水汽含量達到 90%以上叫霧,低于或等于 80%叫“霾”。“霾”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所以“霾”天氣比霧天氣更危害人體健康。造成污染的最直接原因是發電站和普通家庭使用的煤炭以及汽車尾氣。

三、PM2.5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1.致病病毒搭“順風車”入體內致癌

由于 PM2.5表面極易吸附有機化合物,如多環芳烴容易吸附在粒徑在 5 mm 以下的顆粒物上,大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很少。也就是說,空氣中細顆粒物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2.損害血紅蛋白輸送氧的能力,喪失血液

PM2.5會與身體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從而影響血液的輸送,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狀動脈等心臟疾病。每個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約1萬L的空氣,這些顆粒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進入肺泡的微塵可迅速被吸收、不經過肝臟解毒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3.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

心血管病等疾病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粒徑在2.5μm 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 1/20 大小,不易被鼻孔中的絨毛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引發咳嗽、呼吸困難、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的疾病并導致心律不齊、非致命性心臟病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其中,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四、PM2.5的防治措施

1.切實加強整改,鞏固提高治理成果

PM2.5納入到環境監測非常重要,中國城市的大氣污染問題比較嚴重,在監測之后,大家可以對空氣質量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由于PM2.5的標準相對還比較嚴格,可以對空氣質量有一個更加準確的認識,首先要提高燃油PM2.5品質,實施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應盡快編制中國的國Ⅴ、國Ⅵ汽車排放標準及相應油品標準,并提出實施計劃;要對新生產車輛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加速淘汰高排放“黃標車”,“黃標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是同類滿足歐Ⅳ標準汽車的20 倍左右。在積極研制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的同時,針對技術成熟度高、減排效果顯著的代用燃料汽車,大力發展、推廣天然氣、生物燃料汽車。其次,完善配套治理措施,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切實控制 PM2.5濃度。

2.深化生活實踐,努力探索特色之路

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也是 PM2.5的重要來源。為汽車、冰箱等噴涂油漆,家庭裝修中使用黏合物,都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揮發性有機物會增加大氣反應的活躍程度,增加大氣氧化性,使二次顆粒物的生成更多;另外,揮發性有機物本身會形成二次有機顆粒物的前體物。因此,需要鼓勵普通市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為PM2.5的減排做貢獻:合理使用機動車,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過度裝修等。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氣中 PM2.5 的監測濃度上升趨勢增大。由于 PM2.5 對人體健康、大氣能見度以及大氣環境污染具有更加顯著的危害和潛在影響,加上近年來公眾環境影響意識的不斷提高,今后我國環保等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加強對PM2.5 的監測與影響評價研究,以不斷改善空氣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瑋,湯大鋼,劉紅杰,等. 中國 PM2.5污染狀況和污染特征的研究 [J]. 環境科學研究,2000,(13)1:17 -24.

尾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范文第5篇

[關鍵詞]汽車排放污染、檢測、防治

中圖分類號:U49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2-0328-01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世界汽車年產量已達84,141,209輛,廢氣污染在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態環境。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已先后制訂了嚴格的汽車排放法規,汽車生產商也先后投入巨額資金對汽車廢氣污染進行控制和改進,目前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值得我們借鑒。

我國的汽車工業還十分落后,廢氣污染十分嚴重。例如,廣州市目前的機動車(包括摩托車)數量約為214萬輛,僅為洛杉磯和東京的1/4和1/3,但其污染物的排出量卻與這兩個城市的總量相當,每天排放到大氣的有害物質所產生的大氣污染十分嚴重,已出現了類似洛杉磯40年代初期所發生的光化學煙霧征兆,同時已成為全國上呼吸道和肺癌的高發病率區,嚴重地威脅著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

一、汽車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

汽車排氣排放污染物主要成分有: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 、微粒物PM和一氧化碳(CO)。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混合氣燃燒時含氧量不足形成混合氣過濃導致的一種無味、無色的對人有害氣體。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后,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迅速結合,導致血紅蛋白氧運輸量明顯減少,其親和力是氧氣的300倍以上,所以,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而與氧不結合,造成人缺氧,導致嘔吐、頭痛、頭暈等中毒現象,更加嚴重則有可能使人失去生命。

2.碳氫化合物(HC)

碳氫化合物是發動機尾氣排放中未完全燃燒的成分,同時還有供給系統中燃油的滴漏和蒸發,形成的不完全燃燒。HC僅僅在其含量足夠高時能夠對人體造成影響,通常對人沒有明顯的作用,但其是光化學煙霧形成的主要組成部分。

3.氮氧化物(NOx)

NOx是發動機在一定負荷時大量產生的一種褐色的有刺鼻氣味的氣體,發動機廢氣剛一排出氣體內存在。NOx進入人體肺泡后形成亞硝酸和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刺激作用,亞硝酸鹽則能與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形成變性血紅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體缺氧。

4.二氧化碳(CO2)

CO2是無色無毒氣體,對人體無直接危害,但大氣中的CO2大幅度增加,會導致大氣的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南北極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陸腹地沙漠化趨勢加劇,使人類和動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5.炭煙(PM)

主要是柴油發動機燃燒不完全的產物,其內還有大量黑色的炭顆粒,PM能影響道路上的能見度,并因為含有少量的帶有特殊異味的乙醛,能引起人們惡心和頭暈。PM不僅本身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有害,而且炭煙粒的空隙中往往吸附著二氧化硫和有致癌作用的多環芳香烴等。

二、汽車排放污染物的防治

因為車輛工作時嚴重的流動性和分散性,故此在凈化處理技術方面造成相應的局限性。繼續研發機內凈化處理技術的同時,積極研發機外凈化處理方面的技術。其主要通過兩個方向進行:其一是控制技術,通過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使用新型發動機和開發防污染處理技術;其二是政府管理手段,加強報廢標準,淘汰技術陳舊的車輛,使用新技術新能源的汽車,使尾氣排放達到環保標準。

(一)汽車燃料新技術

1.加入添加劑,組成新的燃油比例。

汽油中添加15%以內的甲醇汽油,也可以使用含10%水份的汽油-水燃料,這樣都能夠消除或者減少HC、CO、鉛塵和NOx造成的污染。

如果使用“甲醇燃料”,即使用甲醇及醇類與汽油配比后合成的燃料。提高甲醇的比例達到30%-40%,基本上可消除尾氣排放的污染物。

2.使用適當的添加劑

當機油中添加一定比例聚四氟乙烯粉末、石墨、二硫化鉬等類型的添加劑,這樣可以節省5%左右的發動機燃油。此外,采用上述固體劑可使汽車發動機汽缸密封性能大大改善,汽缸壓力增加,燃燒完全。尾氣排放中,CO和HC含量隨之下降,可減輕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3.采用綠色燃料同樣可減少汽車尾氣有毒氣體排放量。

據美國的俄亥俄州某研究所用豆油與甲醇、燒堿混合,然后去除其中的甘油,從而可獲得“大豆柴油”,用“大豆柴油”,以3:7的比例摻入到普通柴油中,可供柴油汽車之用。它可大大減少發動機工作時排放的硫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煙塵。故譽作綠色燃料。

4.采用多種燃料作為汽車燃料來源。

由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符合節能措施與環保法規的實施:汽車上被大量使用新的能源,這包括電力、新配方的汽油、太陽能、壓縮的天然氣以及燃料電池等。使用新燃料的汽車都配備了ECU,行駛中不斷的調整其參數,最大限度的發揮汽車運行狀況。通過電子點火系統和燃油噴射系統,快速適應不同工況,獲取最佳的動力性和燃料經濟性,大大降低尾氣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二)汽車發動機內部的調試,可降低汽車尾氣中污染物的含量。

1.減小噴油提前角,可適當的減少燃燒室的最高燃燒溫度(1500℃),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2.控制噴油器的噴油質量,以及改善燃燒環境和燃燒條件(燃燒時間、燃比、燃燒溫度),這樣燃料能夠完全燃燒,進一步降低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碳煙顆粒。

(三)發動機外部尾氣凈化措施

即汽車尾氣由原有毒氣體,變成為無毒氣體,再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可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1.采用催化劑:將CO氧化成CO2、HC氧化成CO2和H2O,NOx被還原成為N2等。采用的催化劑有鉑、鈀、銠等貴金屬為催化劑。它們都可以凈化CO、HC。催化反應器設置在排氣系統中排氣歧管與消音器之間。

2.水洗:通過水箱,使汽車尾氣中的碳煙粒子經過水洗和過濾及蒸氣的淋浴,使碳粒子脹大而給予去除。

(四)發動機內部凈化處理措施

1.曲軸箱通氣系統的設計:把從汽缸竄入曲軸箱的氣體(主要是未燃氣體)再循環進入進氣歧管,使其再次燃燒,改變了過去將其直接排入大氣所造成的污染。

2.排氣再循環設計:發動機排氣口用控制閥與進氣歧管相連接,使排出的氣體經過再次循環,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蒸發排放控制系統的設計:將油箱中的蒸發汽引入儲存系統,可大大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加強行政管理,減少和消除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1.淘汰舊車,采取報廢迎新。開發并采用多種燃料的新型汽車,這是今后汽車的發展方向。以氫為燃料的電池電動車、太陽能汽車、電動汽車、復式汽車、液化氣汽車、甲醇汽車等。它們是低公害、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車。

相關期刊更多

硫酸工業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石化集團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稀土信息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稀土辦公室

河南化工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南省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东港市| 繁峙县| 文山县| 株洲县| 徐汇区| 泸西县| 澳门| 崇礼县| 梅河口市| 喜德县| 台南县| 磴口县| 丹阳市| 广饶县| 达州市| 监利县| 建宁县| 池州市| 江西省| 桃江县| 梧州市| 德江县| 布拖县| 澄迈县| 江油市| 恩施市| 嫩江县| 乌审旗| 台南县| 大足县| 六安市| 太仆寺旗| 平乡县| 大埔区| 宝鸡市| 芒康县| 徐水县| 浠水县| 凌海市|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