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溫室效應對全球的危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1―0118―01
一、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的意義
首先,對目前的環境保護現狀進行分析可知,這是開展環保工作的客觀要求。現階段,人們生活的每一個地方均存在環境問題,這個問題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任何一個個體在環境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均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甚至是危害。這個問題并不是存在于個別國家,而是全球性的,是全人類需共同面對的。其次,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是教育改革對地理教學提出的要求,因此,教材內容中環境保護比重有所增加。教師不但需將地理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強化其意識。再次,理解地理知識、了解地球環境均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目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在環境問題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探究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地理學科有必要在教學中貫徹環保理念。
二、具體的教學方法
1.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
課堂是滲透環境保護理念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加以利用,適當地在講義中滲透環境保護理念,在將地理基本知識向學生講解的同時,使學生了解地球環境。以全球氣候變化知識的教學為例,在理念滲透之前,教師應對全球的環境狀況進行詳細描述,并列舉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導致這些環境狀況的原因,在了解的基礎上誘發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強化其環境保護意識。在對環境狀況分析之后,教師可將垃圾問題、土壤沙漠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環境惡化的相關圖片展示給學生。這些問題中有不少就存在于學生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太常見以至于沒有引起重視,而通過地理課堂教學可令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強化其意識,從而能夠規范學生自身的行為,讓學生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冰雪消融等等,在講解地理基本知識的同時說明其危害,可讓學生明白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存的危害是直接性的,從而將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傳達給學生。
2.在課外活動中進行滲透
教師應在概括性地講解環境現狀與地理知識的基礎上開展課外活動,活動目的在于將環境保護知識落實于實際生活,將理論知識具體化。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可以是一種日常行為,只要自覺地約束自身行為就是一種對環境的保護。如多樣化利用水資源就能實現高效用水,可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在指定位置放置塑料袋,不亂扔亂丟可減少白色污染,可提升利用率;出行少用家庭轎車,綠色出行、使用綠色產品等均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些知識的滲透均可通過課外活動實現。如教師可設置調查學校周圍環境因素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調查內容可以是固體廢棄物、大氣、水體等,讓學生自行選擇,分小組展開調查。課外活動的開展需具備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在設計活動時教師需考慮學生實際的分析與調查能力,確保課外活動能夠發揮其作用,使學生通過活動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
此外,關于環境保護有一些特殊的節日,具體有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植樹節等,教師可對這些特殊的日子加以利用,圍繞其主題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設立這些特殊日子的意義所在,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3.開展鄉土地理教學
關鍵詞:氣候變化;林業;影響;對策
1 氣候變化對廣東林業的影響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在最近的50年里面,廣東省的氣溫上升也很快,基本達到了全球的平均水平。根據氣象資料研究表明,預計在未來的時間里廣東的氣溫上升會越來越明顯,在2015至2040年估計會上升1.0℃,而到2070年估計有1.9℃,到2100年則會達到2.9℃。隨著溫度升高帶來了很多的影響,廣東地區降雨量加大,洪澇災害頻發,高溫日數越來越長,極端天氣現象越來越多。對于其林業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森林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物種的多樣性被破壞,稀有動物,瀕危植物越來越多,隨著植被被波壞,其空氣的凈化能力變差,導致空氣質量變差。這些又作用于氣候變化,使得氣候變化越來越惡劣,如此惡性循環。給人類生產以及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產生的自然災害以及惡劣的氣候現象還極大的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資料顯示,相關的惡劣氣候現象給廣東地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上個世紀80年代的損失是50年代的4.4倍,而到了90那年代則達到了27倍之多,在2013年,廣東地區自然災害現象和惡劣天氣頻繁發生,造成的危害巨大。
2 廣東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對林業影響的對策
2.1 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利用林業資源,需要建立和健全廣東省的地方相關法律和法規。通過對全省的林業用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同時建立林業管理的信息系統以及監控系統,對于林業站和木材廠的檢查要標準化和規范化。規范木材行業機構,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由于受到了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官僚制以及行政區劃的影響,各自為政的行政割據體在地方政府中影響較大。市場區域內的競爭與合作的觀念在地方政府官員意識中較為淡薄,轉而采用地方保護主義來扶植本地企業,區域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合作進程受到了阻礙和影響。同時根據國家頒布的林業相關的法規,結合本省自身發展情況確定適合自身的法規和規范。同時還需要建立相關的補償機制,更好的解決依靠林業生活的附近人群的問題,更好的促進其健康的發展。
2.2 提高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質量
通過提高林業工程質量來提高林業保護的力度,加大其對環境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在最近十年來,廣東省先后投入財政資金對本省的林業系統進行保護工程的建設。先后啟動了四江流域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建設以及林分改造等重點工程。不僅僅很好的帶動了廣東省的林業發展,好產生了很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因此在現有的林業工程的基礎上,保證其質量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建設更多科學的林業高質量工程。在提高人工林業的生態適應性以及穩定性的基礎上,增加天然林業的自我回復能力,保護林業資源不被破壞。
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各級市政府可以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實時的啟動各自的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廣州是“青山綠水”工程,中山市的“一區三線”林業重點工程以及深圳市 的生態風景工程都是很好的例子。然后就可以慢慢的形成以國家以及省級的重點工程為基礎,加上市級地方工程相配合的格局,兩者有效的結合共同促進林業生態的建設與發展。
2.3 實行可持續的森林經營方式
經過許多年的發展,廣東省的木材加工已經具備了很大的規模,木材加工整個完整的體系基本形成,其從業人員達到300多萬人,木材加工業總產值達2 500億元以上。做好廢舊林產品的處理和加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很好的減少森林資源的浪費,同時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林業資源。
傳統的林業資源利用方式都是簡單、粗暴的,沒有可持續性。在經營林業時需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以及森林資源的年生長量,從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不斷提高森林的整體質量。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加強天然林的保護,不斷推進其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減少對林業資源的破壞。同時對于人工林業要加強合理的利用,將林業資源對于生態的影響要納入考慮的范圍。在進行森林經營時充分考慮其生長率情況以及環境保護等情況,進行合理、適量的林業生產。在原有的植被前提下,盡量不要破壞,轉變全省的經營方式。禁止煉山,進行場地清理時換成分區域清理或者是帶狀清理,在清理時同時還需要保證原有的珍貴植被以及幼苗不被破壞,同時保持土壤的肥沃,保證其正常的生長。
2.4 加強林業相關研究
不斷深入開展針對林業資源的相關基礎性研究工作,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氣候環境和林業生態系統相互作用的激勵。同時結合廣東省森林的區域分布以及生態環境的具體情況,不斷加強科學的規劃和建設,強化森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定位觀測;同時通過開展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加強對森林病害的研究和監測。加強林業基礎能力建設,指導各級林業發展。加強森林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技術選擇、成本效益與適應效果評價等研究,不斷提高林業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