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消毒供應室質量

消毒供應室質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毒供應室質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消毒供應室質量

消毒供應室質量范文第1篇

1.供應室人員管理

對于供應室內護理人員而言,其自身素質水平對供應室工作質量有著十分嚴重影響。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人們對醫院感染越來越重視,在醫院感染知識方面加強繼續教育,能夠在感染監控以及環節環節管理方面從根本上使醫護人員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因此,在消毒供應室內工作人員,均應當保持強烈責任感,應當具備高尚職業道德以及愛崗敬業精神,每個工作人員應當不斷進行學習,將當前先進理論知識以及技術操作規程真正掌握,對于新技術、新設備以及新經驗及時了解,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對各個方面知識進行運用。為能夠使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每個月均應當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學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每年均應當選擇優秀員工到上級醫院消毒供應室培訓班中參加學習,另外應當訂閱有關雜志,或者開展有關知識講座,從而使員工對最新醫學知識動態進行了解。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相關問題,每周均應當對工作人員進行晨間提問,并且應當進行專業知識考核,從而使其理論水平以及專業素質得到提高。

2.對各種規章制度進行完善

規章制度能夠使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規定辦事,使質量管理得到保證。對于醫院消毒供應室內工作而言,其具有很強獨立性,大部分工作的進行以及完成均是無人進行監督的,所以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制定嚴格管理制度對員工工作進行約束,對崗位責任制度進行合理制訂,并且應當制訂操作規程制度以及相關獎懲制度。所制定這些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理念,能夠努力保證質量第一,能夠做到對崗位責任制以及各種操作規程嚴格落實,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做好,認真負責。通過有效規章制度能夠使科室內工作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做到責任明確、有章可循以及處處落實,在質量控制整個過程中能夠做到全員參與,對各個環節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保證回收、清洗、消毒、滅菌、發放工作順利進行,并且能夠保證滅菌物品合格率達100%。

3.環節質量管理控制

在消毒供應室工作過程中,環節質量控制管理所指的就是對整個供應室工作流程進行管理。在消毒供應室內,其基本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對污染物品進行回收、分類以及清洗與消毒,對消毒物品實行制備包裝以及滅菌處理,儲存無菌物品以及其發放管理等方面。在回收醫療器械過程中,首先應當作好性能檢查,注意是否達標,在保證器械質量方面屬于關鍵因素。此外,在物品清洗質量以及滅菌質量控制環節中,均應進行質量監測,監測合格方可發放到臨床,植入性器械每鍋次必須作好生物監測,監測合格方可放行。在存放無菌物品過程中,對無菌技術操作應當嚴格遵守,每天卸載滅菌物品嚴格檢查,有不合格物品及時返回重新處理,無菌存放區禁止存放不合格物品。每天空氣凈化消毒,時間為半小時。對每個環節進行嚴格監,保證工作中每個環節均能夠達到質量標準。

4.消毒供應室環境管理

首先應當將清潔消毒制度制定出來,并且應當嚴格執行。在消毒供應室內,其房間布局安排應當做到科學合理,不但要能夠防止交叉感染,同時要能夠做好節省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從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保證物品供應滿足臨床需要。通常情況下將消毒供應室劃分為三個區,即去污區、器械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各個區域之間均有明顯標志及實際屏障,各區均設立緩沖間,在墻壁上開設傳遞窗傳遞物品。應當保證供應室內外環境清潔,保證不存在污染源,光線充足,保持良好通風及合理布局。工作整個流程應當根據回收、分類、清洗、干燥、包裝以及滅菌、監測與無菌物品分類儲存及發放順序來進行,不可逆行。各個區域工作人員保持環境清潔整齊,應當保證將工作區和生活嚴格分開,初洗與洗滌應當分開,污物物品與清潔物品分開放置,滅菌包與待滅菌應當分開存放,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各個工作區域每天在完成每次工作完畢后應當以清潔消毒劑對臺面進行擦洗、拖地,每天空氣凈化消毒,時間為30min,并且進行記錄。以含氯消毒液每天對臺面進行擦拭,每天進行2次,每月進行1次空氣培養,對物體表面細菌數量進行抽檢控制,使其保持在衛生學范圍之內,另外還應當對工作人員加強管理,對于非本科室內人員,在未經允許情況下不可在工作區隨意出入。

5.小結

消毒供應室質量范文第2篇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 下收下送 質量管理

供應室承擔全院無菌物品的供應工作,為方便臨床,減少護士往返供應室的時間與次數,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1]。我院2000年開始實行下收下送工作,切實做好下收下送工作,并加強下收下送工作的質量管理,是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1 下收下送質量管理

1.1 下收質量管理

1.1.1下收車輛為密閉式不銹鋼車,有醒目標志,專車專用,專人負責,每次使用后立即進行清潔、消毒處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車內外,清水沖凈車輪,水干后隨同下收所用的記錄本和筆用紫外線消毒1h,存放于固定位置。

1.1.2 下收人員要做好自我防范,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具,戴防護眼鏡,口罩和手套?;厥胀戤呉幏断词窒?,避免操作中護士自身受到污染,定期對下收人員進行培訓,熟練掌握下收工作程序,消毒隔離制度及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使其在實際工作中融會貫通,認真做好下收工作。

1.1.3 嚴把下收質量關,下收人員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到臨床各科回收使用后的器械。回收前,查看使用科室對所用過的器械是否進行初步清潔及保濕處理,器械有無損壞,數目是否齊全,然后將各類回收物品用一次性袋子按類別裝好,放入回收車內,并做好相應記錄,與使用科室人員雙方簽名,然后按專車路線返回供應室。

1.2 下送質量管理

1.2.1 下送車輛為密閉式不銹鋼車,有醒目標志,專車專用,專人負責,每次用后立即進行清潔、消毒處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車內外,清水沖凈車輪,水干后隨同下送所用的記錄本和筆用紫外線消毒1h,存放于固定位置。

1.2.2 下送護士著裝整齊,按洗手七步法洗凈雙手,戴口罩,帽子,然后根據回收后各科治療包數目及一次性物品的所需數目。到無菌室請領無菌物品,并與無菌室護士核對無誤后,按發放科室順序裝入下送車內,戴無菌手套,再推車前往臨床各科,按樓層發放無菌物品。

1.2.3 發放無菌物品前,脫去手套,用保持清潔的雙手發放無菌物品[1],發放各科治療包時,根據回收數量及品名發回各科室,與科室護士清點后,將治療包直接放到無菌柜內,并與科室護士雙方簽名,發放一次性無菌物品時,根據臨床各科所報數量及種類發放,并與科室護士當面清點交接后雙方簽名。 轉貼于

2 體會

2.1 加強醫院消毒供應室下收、下送工作的質量管理,對預防醫院內感染具有重要意義,消毒供應室的護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都要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程,才能保證工作質量,經過實踐證明,供應室在下收下送工作中進行強化管理,采取先收污染物品,按物品的類型分別放置在一次性袋中,放入專用車內,防止交叉感染,對回科室后的處理工作帶來方便,后送無菌物品,避免了科室盛裝物品盤,先盛污染物品,后領無菌物品,以及雙手先收污染物品再發無菌物品,而造成無菌物品的污染,從而減少交叉感染,杜絕院內感染的發生[2]。

2.2 與臨床科室保持聯系,消毒供應室每月定期派人下到臨床各科了解物品供應情況,征求臨床科室意見,制定相應措施,采取預約供應,特別供應,緊急供應的方法保證臨床需要,只有充分加強消毒供應室下收下送工作的質量環節管理,才能保證消毒供應室供應水平,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1]。

2.3 長期以來,我們嚴格把好下收下送質量關,保證了供應室發放于臨床的各種物品絕對無菌,合格率達100%,滿足了臨床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好的效果[3]。

參 考 文 獻

[1]姜雅玲,唐艷華.做好供應室下收下送工作控制醫院內感染[J].黑龍江醫藥,2006,19(3):228.

消毒供應室質量范文第3篇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醫院感染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943-01

1 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達到預防和控制醫院院內感染

通過加強消毒供應室人員的素質培養、再生物品環節的質量管理,完善各項監測措施,在供應室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無菌物品、消毒物品、無菌物品存放柜表面、工作人員手、空氣進行抽樣監測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應室工作達到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供應室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一個重要部門,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整個醫療效果。為了防止醫院感染,為臨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滅菌物品,從多方面入手,加強管理,采取各項措施,現將供應室就如何協助搞好院內感染工作分析如下:

1.1醫院領導的重視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是供應室工作的根本保證,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成立,由分管院長任組長,各相關科室主任為成員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設專人負責院內感染管理及供應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每月由科室院感員,對供應室的無菌物品、消毒物品、工作人員手進行抽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查找原因,并進行相應處理,使供應室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質量,控制了院內感染。重視在職教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理論學習,定期組織理論與技術操作考核等,來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技巧,積極培養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滿足臨床醫療護理的需求。

1.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1.2.1加強供應室各區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環節的質量管理:供應室環境清潔,內部劃為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存放區,通風采光良好,墻壁、天花板光潔無縫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設回收間、洗滌間、清潔物品包裝間、敷料間、消毒間、無菌物品存放間、辦公室,布局符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污染路線與清潔路線不交叉,不逆行,同時在供應室各區域內工作人員相對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環境中的各項操作規程,使各區域責任明確,保證了消毒工作質量。加強再生物品環節的質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發放形成一條鏈索式循環,每一環節緊緊相扣,相互把關,所以供應室人員必須樹立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認真執行工作流程中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做到供應的物品能滿足臨床需要和絕對無菌,確保醫療安全。

1.2.2嚴格物品回收:回收的醫療器械其性能是否達標,是保證醫療器械質量的關鍵。因此,回收后必須當面與去污區人員查對物品、器械的名稱、數量、規格及器械有無破損。

1.2.3重視清洗質量關:器械清洗是供應室工作的重要環節,國外供應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潔可以不滅菌,但是滅菌絕對不能不清潔”,充分體現洗滌徹底的重要性【1】。首先根據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類別、有無管腔、軸節等進行分類,嚴格執行沖洗含酶洗滌劑浸泡超聲機洗滌常水漂洗漂洗上油保養干燥柜烘干檢查洗滌質量按要求配備各類無菌包,達到程序化、科學化。

1.2.4嚴把包裝質量關:各類物品在包裝前認真檢查,包內放化學指示卡,包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封,并注明品名、滅菌日期、滅菌有效期、責任人等,使包裝包松緊適度,規格齊全,數量準確,尺寸規范。

1.2.5正確的滅菌方法:滅菌器應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操作,滅菌過程中堅守工作崗位,正確掌握滅菌器操作規程及檢測手段,注重滅菌的三大要素:滅菌溫度、時間、飽和蒸汽。每日滅菌前對滅菌器進行常規檢查和衛生清潔,管道內的冷凝水排完后方可進行滅菌處理。滅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滅菌合格率應達到100%。

1.2.6加強滅菌后無菌物品的質量管理:合格的滅菌物品,應標明滅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標志,每批滅菌處理完成后,記錄滅菌物品的種類、數量、滅菌溫度、作用時間、滅菌日期與操作者等,并歸檔備查。滅菌后物品應放入無菌間的柜內,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順序分類固定放置。對發出去的物品,不論是否使用,均視為污染物品,應重新滅菌,不應再進入無菌間存儲。

1.3 滅菌及滅菌后物品的貯存

供應室空氣消毒:醫院感染多為呼吸道疾病,空氣是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控制空氣中的細菌量,減少病原菌借助空氣傳播,用紫外線照射消毒空氣,因醫療用品通常需要消毒、滅菌,嚴把消毒關是預防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重要環節,醫療用品的性質、規格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消毒滅菌方法,對油劑,應選用干熱滅菌,對不能耐熱、耐濕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原則上能用高壓蒸汽滅菌的物品首選高壓滅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優點,但是高壓滅菌不能替代浸泡和洗滌質量。滅菌后物品貯存:無菌區作為貯存和提供無菌物品的場所,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區域,無菌區采取封閉式管理,由無菌物品發放人員負責,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滅菌后物品放入無菌柜前逐件清點,合格者分類按滅菌日期或有效期順序發放。

1.4 加強供應室消毒滅菌的質量監測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

為了保證消毒滅菌的質量控制,對消毒滅菌物品處理過程中的環境、滅菌設備、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等進行監測。

1.4.1對壓力蒸汽滅菌監測:每鍋次進行工藝監測,并詳細記錄;化學監測每包進行,預真空滅菌器每晨第一鍋進行B-D試驗;生物監測每周進行一次。

1.4.2空氣、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細菌培養:每月常規進行1次,要求做到空氣培養細菌菌落總數≤4cfu/m3;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細菌菌落總數≤10cfu/cm2。

2 嚴格管理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2.1 通過加強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即科室每月對空氣物體表面細菌培養1次,要求包裝間、無菌物品間空氣菌落≤4cfu/m3,物體表面菌落≤4cfu/m3【2】,對無菌物品每月隨機抽樣培養1次,結果表明,合格率為100%,如滅菌包外用3M指示膠帶,包內中央用化學批示卡辨別是否滅菌合格,每天早上對預真空壓力滅菌器作B-D試驗,檢測滅菌器冷空氣排除情況,如化學指示劑變色不全,及時分析查明原因,使監測效果準確,以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2.2提高供應室護士業務素質,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要求工作人員每月由主管護師或護師講課1次,理論考試和晨間提問等,嚴格遵守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規定的各項操作規程,并列入年度重點考核內容,從而增強了規范化操作的自覺性,同時加強自我保護能力,在接觸易揮發化學制劑時,戴好防護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嚴格遵守七步洗手法。合理的管理制度,嚴格的管理措施及專職人員的目標監控和科室的自查自評,促進了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動向主動監控轉變,達到自我約束,降低醫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體現了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全過程中護理管理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2.3加強護理人員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采取定期組織學習與自我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對院內感染知識及消毒技術知識學習,對新進人員,加強消毒技術知識的培訓。

3 重視與臨床科室溝通,營造和諧工作環境

消毒供應室的服務對象是臨床一線科室,因此采取各種方法加強與臨床科室溝通,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及時有效。重視與臨床的溝通包括以下幾方面:

(1)每月發放“供應室征求意見表”到臨床科室,了解臨床科室對供應物品的意見和建議。(3)建立溝通協調記錄本,關注科室的合理要求,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在晨會上點評,提出整改措施,及時反饋。(3)給全院護理人員上課,了解待滅菌包的要求;各種物品的消毒、滅菌前的處理;各種消毒包和布類包裝的規格要求;下收下送的時間;供應室借物須知,通報新設備、新業務、新技術,便于大家相互配合,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通過上述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我院消毒供應室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各項監測均達標,合格率100%,確保了無菌物品質量,有效的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保證了醫療質量。

參考文獻:

消毒供應室質量范文第4篇

【摘要】:醫院供應室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雖然不直接對患者服務,但是卻服務于醫院的各個部門,負責著全院各個部門醫療器械的消毒和殺菌,與患者的安全密切相關。做好供應室的消毒和滅菌是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從醫院供應室的消毒和滅菌質量管理和實施措施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為以后醫院供應室的質量安全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醫院感染;供應室;消毒供應室;消毒

醫院的供應室是為醫院各個部門提供無菌供應品的重要科室,它負責著醫院全部科室的醫療用品的消毒與殺菌,并且與患者的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做好供應室的消毒和滅菌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有效的預防控制醫療感染及醫療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對供應室的消毒以及滅菌工作進行定期的有效地檢測,并把各項工作規范化、全面化以及系統化的管理。下面主要從其管理方法、監測和實施措施進行有效的分析。

一、 供應室區域的管理分析

(1) 供應室污染區的管理

供應室的污染區主要是對醫院醫療器械的回收、分類和清洗。一般來說,醫院是一種特殊場合,從其安全控制來說都是處于一種高要求、高標準的狀態。因此一些特殊患者用過的物品和醫療器械,我們必須要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相應的消毒和滅菌工作。進一步確保供應室具有良好的滅菌環境,在醫院病區使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一律不準進入消毒供應室,同時供應室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工作要求著裝,穿隔離衣,戴手套、口罩等。

(2) 清潔區的管理

醫院的清潔區是進一步對污染區去污后的醫療器械進行檢查包裝及滅菌處理的場所,一般在未經清理的物品一律不準進入清潔區。在消毒供應室內,工作人員必須做好自身的清潔工作,從自身減少病菌的傳播。同時也要做好周圍環境的消毒滅菌,防止細菌從周圍污染器械。

(3) 無菌物品區域的管理

無菌物品區域主要是對無菌的醫療器械以及物品進行存放的區域。對于該區域內一般具有極高的要求,非無菌物品一般不準進入此區域,而且該區域對醫療工作人員的管理也具有極高的要求。一般在無菌物品存放區域內,工作人員相對比較固定,在進出無菌室內時,必須及時更換隔離服、帽子、口罩、護法套等,同時要更換該區專用的鞋子,并且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做好無菌物品存放區的管理工作是保證醫療器械消毒殺菌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涉及到廣大患者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無菌區物品的滅菌工作并做好詳細記錄,并堅持該區域內空氣的消毒滅菌,才能保證廣大的醫院患者的最根本利益。

(4) 應急管理

當醫院發生大面積的感染和傳染性疾病時,消毒供應室應嚴格控制醫療物品的進入,啟動應急措施,所有醫療物品應先進行消毒后清洗。對可能產生的污染區域,實行統一消毒,并對病區的醫療器械實行統一管制,集中消毒清理回收。在醫院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過程中,外送人員在出入供應室時,應嚴格做好自身的清潔消毒工作。同時,供應室內的環境的清潔工作也至關重要,定期做好供應室污染區回收窗口的清潔工作和室內空氣的消毒殺菌,才能從源頭上減少供應室醫療器械的污染的可能。

二、 消毒、滅菌的監測分析

為了保證醫療物品消毒滅菌的質量,必須要進行相關的消毒滅菌測試,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在醫院中常見的滅菌監測主要有物理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物理監測是對消毒的醫療物品進行批量的監測,監測者通過對滅菌時鍋內的壓力、溫度和消毒時間等來判定醫療物品是否符合滅菌要求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備案?;瘜W監測則與物理監測不同,主要針對一些難以消毒的醫療物品,在滅菌包上貼上化學指示膠帶,并在包內難以滅菌的部位放置化學指示卡,來實施監測。生物監測每周進行一次,主要對滅菌器進行監測。在滅菌器更換或者大修后,為了保證滅菌器工作性能穩定,要先進行物理監測和化學監測。當這兩項合格后,再對滅菌器進行連續3次空載生物監測,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 實施措施

(1) 清洗工作

清潔是醫療物品進行消毒滅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清潔過程中必須要徹底,從源頭上消除有機物等污染源,才能保證消毒滅菌的成功。否則,一切只是白費,無法做到真正的消毒滅菌。醫療器械由不同的材質制成,在使用過程中污染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在清洗過程中要根據污染狀態分類進行清洗。如醫療器械無法在短時間內清洗,就要放在冷水或者含活性酶的溶液中來保持污物的濕潤,便于清洗時污染物的去除。醫療器械的清洗過程大致分為手工、機械和超聲波等。目前許多醫院常用的清洗方式是手工法,例如導管、內鏡和一些復雜的醫療設備等必須要手工清洗。在清洗時,必須要有單獨的清洗空間,工作人員必須要做好全身的防范,防治疾病交叉傳染。清潔不同材質的器械要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和洗滌劑,避免液體潑濺。在器具清洗后,首先用自來水漂洗,再用蒸餾水或者純凈水漂洗一次,然后烘干或者擦拭干凈。

(2) 檢查工作

日常檢查,主要是由質檢員借助儀器或者目測清潔后的醫療用品,觀察其潔凈度是否符合要求。清潔后的醫療儀器必須光潔、無污垢、無銹蝕以及無血跡等殘留物,并且器械卡口緊密、靈活無松動;剪面及刀面光潔鋒利;橡膠類器械無裂痕、無污漬以及不粘連老化現象,管狀儀器要保證管體通暢;玻璃類儀器要光亮無污染、無裂痕破損等現象。

定期檢查,質檢員或者護士長根據情況每月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待菌包,檢查其清潔質量是否過關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檢查內容與日檢查相同。

四、 結束語

隨著現代醫院醫診療技術水平的發展,對消毒滅菌質量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當今社會形勢的發展和保證醫療事業的順利進行,就必須從源頭上做好醫院供應室消毒滅菌質量管理。本文主要從醫院的供應室消毒和滅毒控制方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并對供應室的消毒和滅毒管理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措施,為以后的醫療事業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鐘秀玲,郭燕紅.醫院供應室的管理與技術[M].第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2006(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2009(04).

消毒供應室質量范文第5篇

關鍵詞:手術器械清洗包裝;消毒中心供應室;質量管理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醫院對感染的控制也得到廣泛的關注[1]。消毒中心供應室負責對院內所有需要消毒滅菌后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集中清洗、消毒、包裝及滅菌[2];消毒中心供應室的工作質量高低直接影響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同時與患者的健康和醫院的醫療護理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提高清洗和滅菌合格率,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質量,增加手術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近年來,我院為提高醫療質量,對消毒中心供應室采取質量管理模式進行工作管理,嚴格控制供應室各項環節,使得我院手術器械的清洗包裝質量得到了顯著性提高,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更新消毒中心供應室的設備及儀器:全自動清洗消毒機,具有自動預洗、酶洗、消毒、上油等多種功能;全自動脈動壓力蒸汽滅菌器,可根據消毒要求變換多種滅菌、干燥方式;全自動環氧乙烷氣體滅菌器,滅菌程序結束后自動進行空氣消毒,排除殘留的環氧乙烷;過氧化氫等離子低溫滅菌器,可對不耐熱手術器械進行消毒。

環境優化:嚴格規劃消毒中心供應室工作區域,分為污染區、清潔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區域之間設置緩沖區。

1.2 方法 對消毒中心供應室各個工作環節制定明確的工作管理目標,嚴格規范各項操作流程,并增加相應監督崗位,加強各項工作環節的質量監督。具體方法如下:

1.2.1 完善工作人員培訓 對供應室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性針對性的培訓,保證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素質。

1.2.2 工作人員個人衛生防護 工作人員從一個工作區域到另一個工作區域之前,需在緩沖區做好個人衛生工作,免污染因子由工作人員帶入其他區域發生交叉污染。進入污洗間必須按規定做好個人防護,防護用具(包括隔離衣、手套、口罩、面罩、防護鏡等)

1.2.3 工作區域質量管理 手術器械回收至供應室后,統一進行清點及徹底的清洗及消毒滅菌,對每一手術器械進行徹底、無死角、拆至最小化清洗,保證每一件手術器械都沒有雜質殘留。打包檢查時,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打開各種手術器械的關節,放于器械框內,打包前需嚴格檢查器械的清洗質量,利用帶光源的放大鏡檢查,發現不合格器械退回清洗間重新清洗。要做到包裝完整、閉合性良好,滅菌標示標簽內容符合規范并正確粘貼。滅菌時,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說明進行滅菌操作,保證滅菌有效率。

1.2.4 監督崗位管理模式 供應室要配置1~2名監督人員,對各個工作流程進行監督記錄及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監察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工作人員穿梭不同工作區域是否在緩沖間做好個人衛生;進入清洗間是否做好個人防護;清洗、包裝、滅菌過程是否有違規操作;器械分裝時對器械數量、質量是否進行檢查,保證正確無誤。對檢查出不合格的器械,仔細追查原因并重新進行處理。

1.3評價標準 在質量管理模式實施前后各隨機抽取300份器械進行清洗滅菌質量評定,對比實施前后器械的清洗、包裝、滅菌及發放等各方面質量。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

2 結果

實施質量管理模式前后各隨機抽取的300份手術器械滅菌質量評定結果見表1。

3 討論

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條件是醫院實施優質醫療護理的重要保證,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了醫院對感染控制的能力[3]。因此,提高消毒中心供應室的工作質量水平,能有效降低手術治療患者因器械不潔導致感染的發生率,減少醫患糾紛,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我們將質量管理模式運用到消毒中心供應室的工作管理中,得到了滿意的效果。我們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①衛生環境及儀器設備的完善,供應室能針對不同的器械采取不同的清洗消毒滅菌手段,保證了工作的全面性;②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均要接受嚴格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與考核,降低了操作失誤及工作手上的情況出現;③監督崗位的設置,減少了工作中出現失誤和錯誤操作的幾率;最后,環境的改善,專業的培訓及監督管理3個方面的互相影響,工作失誤率降低,消毒中心供應室的整體工作效率和質量得到保證,也有利于醫院對感染的控制。

綜述,將質量管理模式運用到消毒中心供應室對手術器械的清洗包裝等工作的管理上,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和滅菌合格率得到顯著性提高,有利于醫院控制感染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友積,王曉渝. 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的實施與成效[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5):2060-20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西县| 江山市| 武陟县| 思南县| 久治县| 桂林市| 莒南县| 邯郸市| 高陵县| 赤峰市| 沁阳市| 蒙阴县| 贵州省| 沙田区| 丰县| 荣昌县| 井陉县| 广丰县| 铜川市| 东方市| 洛隆县| 尼勒克县| 东港市| 黑龙江省| 香格里拉县| 马鞍山市| 泗水县| 额尔古纳市| 务川| 元江| 出国| 琼中| 图木舒克市| 讷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应城市| 宁都县| 集贤县| 米林县| 烟台市|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