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基礎知識歸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創設背景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中注意精選史實,設置一系列的科學家探究實驗,不僅可以變換原有的授課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滲透設計實驗的思路。比如:在復習光合作用的過程之前我首先將各位科學家的設想以及各自所做的實驗等等,進行了簡單地介紹;又如在復習生長素的發現時,將有關科學家所設計的實驗思路與同學們一起進行了歸納總結,最后提升到設計實驗的原則高度,既可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二、嘗試讓學生自己設計習題。激活學生思維
學生如果能運用所學知識,自己進行改題,或以同桌為單位相互變題,可以大幅度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能讓學生自己去聯系所學的知識,真正將單純的知識點通過自己的內化而成為知識鏈,進而形成知識網。如以氨基酸、葡萄糖、水為中心,展開知識鏈接;結合習題講評的教學,與學生一起重點剖析題干與選項間的聯系,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過一題多變,多題歸一等,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與題之間的聯系,進而活化學生的思維。
三、主動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生物復習課若要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必須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根據具體的復習內容適時補充一些熱點、新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從網上主動搜集一些與實際生活接軌、典型、新穎的題目,不僅能讓學生愿學,還能訓練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
四、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
根據生物高考考綱要求和命題“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的原則,我們不難發現教材的重要性。我們更應清楚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缺乏基礎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基礎知識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復習的效率。生物復習過程中,一方面教師的作用不能忽視,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合,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更重要,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學會主動對各章節內容或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和歸類,自覺發現其中有聯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節練習和綜合練習,這樣有助于將死知識學活,將局部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進而歸納出一條主線。以利于系統地理解基礎知識,并形成聯系的觀點,同時也能起到訓練思維靈活性的作用。從生物復體要求看,無論一輪復習還是二輪復習或三輪復習,不斷地“回歸”教材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控制練習的數量,強化反思
多年的實踐證明,高三選擇并使用好一本生物復習用書、一份優秀生物復習輔導報紙,如:考試報的高考生物版、中學生學習報的生物周刊高三版等(內含章節、單元練習、專題復習練習及綜合練習)足以應對高考,龐雜的資料也只不過是大同小異,浪費時間而已。切忌以“題海戰術”來泯滅學生的思維和扼殺學生復習積極性、興趣。若使學生整天埋在作業和練習堆里,會使學生感覺身心疲憊,久而久之會失去復習的動力。因此,控制練習的數量和選擇有質量的練習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注意的實際問題,因為這關系到“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的復習效率問題。有的練習必要時可以重復幾次,讓學生找找“感覺”。而有的練習可以改頭換面,以新形式呈現出來,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合理遷移。同時,對于所做的練習,學生應抽出一定量的時間進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對所復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學知識,獲得新知識和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
六、增加錯題、典型例題的積累
進入高三后,學生所做的練習數量和次數肯定要比高二多,學生除了利用課堂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外,還應該自覺主動地將每份試卷上的典型錯誤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錯題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周積累3~5個題,那么經過一月、一學期、一學年的積累,再加上自己的經常反思和回顧,在腦海里就會形成較大的積累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應該可以厚積薄發、充分發揮、得心應手,取得高分。
關鍵詞:高中生物;高考;考試大綱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目前的高考也已經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就近幾年生物高考試題的分析來看,生物高考命題已經完全從“經驗型命題”轉換到“素質型命題”。“素質型命題”就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著重考查生物科學素養,重視對考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關注生產實踐、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實際問題,反映生物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分析了高中生物高考復習的策略。
一、以《考試大綱》為主導,充分發揮《考試大綱》的重要作用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認真解讀《考試大綱》,深刻地參悟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準確把握高考命題的方向,理清各個知識點的考查方法,是高中生物教師在指導高考備考必須開展的基本工作。
1、老師要以《考試大綱》為主導,發揮《考試大綱》的重要作用。
在進入高考復習階段的時候就要認真研讀上一年的《考試大綱》,明確高考的要求,尋找考試的要點,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重點花時間復習,為學生的復習找準方向,與高考接軌。通過認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有高考試題,體會考試大綱在試題中的體現方式,以及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程度。認真研究考綱和高考試題,多渠道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分析與全國卷高考題在考查形式方面的異同,同時,各學校領導也要重視組織老師學習外地先進經驗。
2、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理解《考試大綱》的要求關鍵是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大方面文章?!鞍盐账鶎W知識的要點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就是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基本技能。
對于基礎知識,我先讓學生在復習中先把課本各單元的重點知識先掌握,突出重點,加大對主干知識的復習力度,然后注意細節知識,再掌握各重點單元間知識點的聯系(如遺傳與蛋白質之間的關系)。所謂的難點知識,我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必須掌握,其他同學必須盡量理解。這樣在做題過程中,基礎知識分就盡量不會丟失。
例如:“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脂蛋白攝入不足”很多學生包括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選擇題時認為這個說法是對的,就是因為課本的基礎知識面不熟悉,正確的說法是“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磷脂攝入不足”。
另外,類似這種因為基礎知識不熟練而造成的失分的現象在選擇題別突出,所以在選擇題講解過程中,反復通過解釋復習題目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加強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尋找關鍵詞的能力,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從學生心理上來講,就是要不斷地強化訓練,他們才能逐漸養成解題過程中注意基礎知識的習慣。
二、抓基礎知識,知識要點重點復習
1、重點知識復習到位。
新高考的重點內容和??純热萦屑毎粑?、遺傳定律、伴性遺傳、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生態系統,針對這些重點內容,教師要做到精心組織教學,并讓學生反復訓練,讓學生對這些單元內容了如指掌,每一個考點都非常熟悉,要求學生對些基礎知識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確實經過復習,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還是相當熟練的。
高考試題每年都有變化,但是,解題所依據的基礎知識是相對不變的,所以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取勝于高考必須具備的。對基礎知識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提取準確、遷移靈活、運用合理,這樣才能解決考題中設置的新情景問題。
2、制定計劃,加強教研合作
針對高考復習,教師要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計劃,這樣以便學生進行科學的復習。在此基礎上我們加強了校本教研,每一輪復習開始前都組織各高中老師集體教研,各高中老師回校后都能按照總體安排和各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校本教研,制定合理的復習方案,從而不斷使學科復習水平不斷提高。
3、復習全面
新高考題量增大,考查面也進一步增大。因此,除了要對重點內容進行復習外,其它內容也進行全面復習,如細胞結構和功能、物質跨膜運輸、細胞的生命歷程、生物的變異和進化等,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書本中的知識。
4、注重單元檢測,精選習題,實現強化訓練的實效性。
在復習過程中,練習是熟練掌握考點知識和檢測復習效果的常用的和較好的復習方法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徑。針對單元檢測的結果,師生都進行科學的總結,總結復習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經驗要在下段復習中繼續發揚,不足要進行及時的改進。教師要精選習題,不同類別的練習題有不同的要求,我們在做練習題的時候設計要求新、精、基。新是題目新穎;精是練習題要層層精選,保證復習效果和課堂效率。基是題目要回到課本基礎知識上去,做題的目的還是引導學生看書。
三、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生物實驗一直是生物學高考試題中必考的內容,約占20%的分值。近幾年來生物高考實驗考查呈現多樣化,有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等基礎實驗的內容,也有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實驗評價。
高考生物試卷中突出的變化是沒有了獨立的實驗設計,而是將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到各題干、選項和解題思維過程中,并且著重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驗題的突破上,我進行實驗專題的復習時,歸納了常規實驗和實驗設計兩個類型,實驗設計題又包括常規實驗設計題和遺傳實驗設計題兩種類型。
例如:在遺傳題的講解上,用“表現型與基礎型的關系”這一基礎知識加常見題型歸納的方法去解答,不管是何種類型的遺傳題,先找出表現型與對應基因型,然后去推導有關個體的基因型組成,立足于遺傳的基本定律。同時對相關題型訓練也做的比較到位,教會了學生每一類題的解題方法和規范,每一類型題都能做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考場上遇到這些章節的試題能較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準確做出解答。
關鍵詞: 生物復習 思維能力 探究性學習 實驗設計能力
在新課改和現代教學觀逐步推行的背景下,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那么如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提高生物的復習質量,是每個生物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以“本”為本,夯實基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的思維方法,以提高生物復習質量。
綜合知識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在復習時應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并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夯實基礎時,對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要規范,解題答時注意用生物學專業術語來描述課本上的練習題中的圖表、圖解和數據等內容,養成使用專業術語規范答題的習慣。
在階段性復習過程中,要求多種思維機能并用。引導學生聽課聽什么,要聽老師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疑點;聽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內容;聽老師對一類問題(或習題)是如何分析的;不僅要認真聽,還要做好筆記。憶即復習工作,一堂課下來或一個章節下來,我們必須有一個較為系統的復習整理過程。通過復習,一方面將一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強化,另一方面可以對前后知識的系統性和它們之間的聯系有更深的理解,此即為古人所說“溫故而知新”。“思”,即同學們在看書或做題時,要多想想為什么這樣做,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類習題有何規律,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維模式和答題能力。“糾”,即無論是平時學習還是高考復習,測試總少不了,那么當老師批閱后的試卷發下來后,我們怎么辦?這些問題你完全可以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發現問題之所在并予以更正。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防止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體系。
在新課程教材別注重“概念圖”的教學及練習,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A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抓好重點知識、重點章節的復習,這是備考的重中之重,應打破章節的限制,抓住知識系統的主線,對基礎知識進行集中提煉、梳理和串聯,將隱藏在紛繁內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規律、原理及知識間的聯系整理出來,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自己構建一些知識網絡,能提高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如必修一課本內容的主線為:分子——細胞——細胞結構——細胞功能——細胞分裂分化——細胞衰老死亡——細胞學應用(選修一)。這樣幫助學生歸納出一條主線,以利于學生系統地獲得知識,并形成聯系的觀點,以活躍學生思維。
三、選擇理論聯系實際的一些貼近生產、生活的問題,以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選擇貼近書本知識更貼近生產、生活的問題,關注社會焦點和熱點是生物復習不可忽視的問題。盡量避免純知識性題目的立意。這樣有利于將書本知識活化,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逾越思維障礙,否則無法解決高考綜合能力的問題。
當前的生物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和方法,應以發展人的品質和智力為目標,將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問題融入生物課堂教學中,以增強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生產和生活中發掘生物學知識來開拓學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生物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發現生命現象、生命規律并用生物學知識來解釋。例如,學醫透析與生物膜,果蔬貯藏與細胞呼吸,除草劑與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燒苗”與滲透作用等。再如: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干細胞、沙塵暴、克隆技術、艾滋病、甲型流感、口蹄疫、西部大開發、富營養化污染等社會熱點問題都涉及生物知識,因此,在生物復習中有關這些方面的訓練也要高度重視。
四、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生物復習質量。
新課程特別注重實驗思維的培養,在教材中設計了不同類型的實驗項目,并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思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形成科學設計和推理能力。復習教學中不斷總結近年高考的實驗設計題,認為實驗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復習時加強了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要求的專題研究,要求學生學會根據給出的條件,自己設計實驗合理科學的步驟。要求學生在獲得相應實驗能力基礎上來科學地設計實驗步驟,以求得對實驗原理、步驟、結果嚴密的結論。這樣的專題復習,更具有開放性,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更大的空間,讓學生順著題意發揮思維想象,進而得出相應的答案,符合創新思維的要求和學生思維活動、認知水平,更有利學生個性的發展。
考綱把學科能力要求分層次進行了闡釋,使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更為明晰??季V在更加關注對能力考查的同時,還十分強調基本能力對于基礎知識的遷移,要求學生要學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2.應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實際認真研究復習策略
2.1 夯實課本基礎知識,利用配套參考書加深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及時彌補漏洞,切忌盲目拓展或追求難題
高中生物的三本教材信息量大,特別是選修教材,知識點多且鎖碎,復習起來有一定困難。若能在學習中把所學的知識構建成知識網絡,將有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有助于他們在解決問題時快速、準確地抓住關鍵的知識。在每年的二月份,各個學校的生物復習已經進入系統復習(第二輪復習)階段,應在下列兩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鞏固基礎知識。一是要利用配套參考書中的知識網絡圖解,結合對課本的系統研究,彌補知識漏洞。二是要針對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靈活應用到解題中,切忌盲目拓展。我們的做法是在每月一次模擬考之后,要求學生把試卷中暴露出來的知識點缺陷寫在一本“糾錯本”上,并及時翻閱教材上相關的知識來彌補漏洞,這樣積累下來,“糾錯本”就成了學生及時疏理知識點的法寶。到了這個階段,我們不應再讓學生去盲目拓展或追求難題了。
2.2 把握實驗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學會自我疏理,努力提高實驗遷移的思維能力
縱觀近幾年各地高考理綜試題,生物部分實驗試題的分值逐漸提高,且生物實驗試題已不僅僅限于教材中的實驗,由于素材來自生活、生產和高新科技,實驗還具有廣泛性和新穎性。但不管試題怎么變,都不會脫離考綱突出的對基礎實驗的考查,要求考生理解所學實驗、實習的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技能。而學生在這一點上往往會犯“撿了芝麻丟西瓜”的錯誤,過分去追求難和偏的實驗設計題目,忽視了書本的實驗基礎知識。我們的做法是,在第二輪實驗專題復習訓練時,把考綱中要求的17個實驗基礎知識集中到一份講義上,由教師在這基礎之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知識拓展,把有可能涉及到的日常生活例子拿出來,讓學生緊扣考綱要求的17個實驗基礎知識對知識點進行掛鉤、討論和自我疏理。訓練多了,可以有效提高實驗遷移的思維能力,學生反映效果非常好。
2.3 注重加強學生生物觀察能力和動筆感覺的培養
這兩年高考模式的變化趨向于考查學生的各項能力,這對我們教師來說要求更高了,很多老師一下子沒跟上節奏。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只讓學生滿足于在課堂上聽得懂就行,應該深一層次去挖掘與提高,對該懂的東西要全面去落實。對于生物學科來說,還要在加強學生生物觀察能力和動筆感覺的培養等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我們的做法是:加強學生生物課堂筆記、教師知識網絡板書和生物實驗繪圖作業的落實。也許有不少人會說,生物能有什么作業可布置?我們學校的實踐證明:一定量的生物作業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生物觀察能力和動筆感覺。另外,在高考前的一個月,學校全天對學生開放生物實驗室,所陳列的實驗掛圖、實驗儀器和可供學生動手的實驗標本材料,都是提高學生生物觀察能力最直觀的原始材料。
2.4 注意訓練解題思維能力及速度
理科綜合考試后,生物的題目變得少而易了,可不少學生在高考題目不難的情況下卻得分不高,特別是尖子生在考后總是抱怨自己發揮不好。其實問題在于平時訓練習題時缺乏對基礎知識的快速和有效的訓練,尖子生往往對簡單的題目不想做,中等生去研究難題而在某些環節上出現了缺陷,這往往就導致高考丟分。所以在后階段加強基礎題型的訓練,是適應這兩年高考改革的有效途徑。針對理綜考試特點,建議生物學科的課堂復習中采用“小規?!鳖}型訓練(25分鐘做完5道選擇題+2道簡答題),以訓練解題思維能力及速度,讓學生更易達到快速、高效、準確答題的目的,然后老師用20分鐘來講評,這樣的戰術能收到及時和高效的復習功效。
2.5 、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
一、 復習目的與原則
(一)目的: 一、是鞏固提高 二、是查漏補缺 三、是熟能生巧
(二)面對各種會考復習資料,要想做到不被書山題海淹沒,就要有一個明確的復習原則。我們在生物復習方面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是:
1、吃透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命題方向;
2、立足課本——熟練掌握知識內核;
3、熟悉考題——細致體會考題模式和考點;
4、恰當做題——舉一反三地學會知識并適當的拓展延伸。
二、明確考試內容
首先, 通過解讀《生物課程標準》分清教材知識中哪些屬于識記,哪些屬于理解,哪些屬于運用,要在復習中找準知識的定位,從而明確考試命題的方向。其次,認真分析深刻領會前幾年會考考卷的指導思想、考試方式、考試范圍、考試內容和試卷結構,特別是考試內容、題型、權重以及難度和比例。同時教師的 計劃 在復習前,要向學生說明,讓學生心中有數,自覺的與老師配合,做好教與學同步,發揮共振的功效。通過分析,明確復習的方向,把握重點,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實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 ,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復習備考的質量。
三、落實復習過程
(一)、先強調會考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從思想上重視。
許多同學都認為生物是輔科,對會考并不重視。因此老師們應先強調會考的重要性,明確的告訴他們在高中沒有一定的生物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很難學好生物。會考復習主要是幫助同學們將兩年來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整理、歸納、補缺補漏,為升入高中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以課本為依據,基礎知識為重點。
首先,基礎知識復習必須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義,必須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一本書的內容上完了,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些什么,一般的學生是不會歸納、概括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破章節界限,列出一些標題,把各種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或體系。
可以列出如下標題:
(1)各系統的成員組成(呼吸、消化、)及系統中各成員的結構與功能,進行綜合復習。
(2)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異同點比較進行綜合復習。
其次,對知識進行串聯:就是根據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外延大小將一些有聯系的知識連成一體。如學了生態系統的組成,可以將生物—環境—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的各個成員—生物圈—生物圈中生物間的食物關系—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生態系統中有機物的制造—有機物的分解及能量的釋放與呼吸等,這些知識串聯起來,而不是將這些知識單列出來,因為這些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聯系的。
按照“知識點梳理——重難點強調——練習題鞏固——做錯題強化”的步驟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各章節內容進行系統的知識講解,做到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與學生一起把書中的重點內容用筆標出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通過由淺入深的講解,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將一些重要的、必須記憶的生物知識編排成復習提綱,分發給同學們,讓他們回去記憶。因此教師還應利用一些課外時間,對他們進行講解,幫他們理清頭緒,要讓他們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并且教師還應定期檢查他們對提綱上面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進行模擬考試。
模擬考試是會考復習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由于生物學試題多以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立意命題,密切聯系實際,考查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僅僅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并不意味著會應用、會解題,所以進行模擬考試來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會考復習要強化重點。按照“相關知識整合——相關練習強化——相關錯題點評”的步驟進行,教師應有層次地精選歸納例題,篩選復習資料。選擇適當數量不同類型和不同難度的練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不要弄題海戰術,加重學生的負擔。教師在指導學生做練習時,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導,并能對題目進行擴展或延伸,抓住問題的關鍵,尋找解題的“破題點”。還要注意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運用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如何去做識圖題。這即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答題習慣,也有利于學生們自我檢查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存在著哪些缺陷。然后老師及時詳細評講。講評時,教師要注意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對于學生答題時暴露出的問題,尤其是錯誤率較高或帶普遍性的問題,一定要及時為學生指出來,引起學生重視并及時改正,必要時,還要進行反復強化、補充講解,讓他們明白錯在哪,為什么錯,該如何正確作答。
(四)、注重與生活實際知識相聯系。
從歷屆會考可以看出每次都有與實際相聯系的題目,生物知識重在應用,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是教學最終達到的目的。 ???如:復習導管篩管的功能與分布位置后讓學生分析:
1、為什么樹怕傷皮不怕傷心?
2、晾衣服的鐵絲把樹皮勒壞后,為什么樹的上方會出現瘤狀突起?
如:在復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騰作用的相關內容時可讓學生分析:
1、為什么臥室里要少放花?
2、最近在廣州、深圳流行的一種鑰匙鏈,一個小球里面裝有小魚、水藻,小魚能生活好長時間解釋其原理?
3、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
如:為什么有的同學不喜歡吃水果,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為什么我們的皮膚被劃破流血會自己止住?等。
通過聯系生活熱點,注重知識的應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學生能用所學到的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樣的練習設計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可用到生物知識,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能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鞏固生物基礎知識,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