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細胞生物學總結

細胞生物學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細胞生物學總結

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第1篇

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從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以動態的觀點,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活史和各種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它作為生命科學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生態學并列[1],是學習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基礎。隨著該學科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建立,細胞生物學已成為各大高校醫學、農學和生物學等專業的一門必修課[2],反應出細胞生物學在未來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性。自從我校生命科學院成立以來,細胞生物學就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和主干課,是學生在我校的醫學大背景下理解疾病形成中的遺傳和分子生物學過程的基礎, 是理解包括分子靶向、干細胞療法等新穎的轉化醫學手段的基礎,其學科地位不可替代。 

二 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先進生命科學“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技術研究,細胞生物學都處于生命科學最活躍的領域,知識更新快、內容豐富且深奧難懂。我院生物技術專業的本科學生多為專業調劑,初高中生物學基礎知識欠扎實,學科興趣不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如果教學只按圖索驥照本宣科,根本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課本知識過于陳舊,無法適應新時代學科發展的需要。盡管近些年部分教師已開始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綜述總結的方法接觸細胞生物學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但大多止步于盲目填鴨式羅列國外文獻數據,沒有加以甄別和指導,學生很容易在復雜的信息和數據中喪失學習的信心。 

因此,如何使細胞生物學教學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既能具備扎實的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使學生及時掌握最新的細胞生物學理論和應用技術,能為他們將來的考研深造學習階段和日益劇烈的職場競爭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成為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待解決的問題。僅靠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目前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難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PBL)的優勢 

 

1969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了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3],它倡導讓學生通過自學、分析、討論和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這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有諸多優勢。 

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融入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4,5]。 

2 提高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的學習興趣 

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內容較多且大部分深奧難懂,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師制作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起初能夠激起學生興趣,但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學生就會感覺枯燥無味,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而PBL教學可通過設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醫學實踐問題,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主人翁意識,主動運用細胞生物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先前學過的知識,而且激發了他們主動學習新知識的動力。 

3 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PBL教學中,為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必須查閱相關文獻和收集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本課程重點內容,而且可以了解相關領域的熱點以及前沿進展,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4 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PBL教學中需要小組成員分工查閱、收集和整理材料,一起合作討論、總結、制作多媒體課件,最后安排一人進行陳述。通過此過程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增強團隊意識。經過多輪合作還有利于各位成員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各自特長、樹立自信。 

5 增強了教師自身素質 

PBL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不再是主體,但導向作用不容忽視。首先在“提出問題”階段,教師要根據本堂課應該教授的基本知識,結合該領域前沿熱點,設計出合理的案例,使學生通過解決此案例,既掌握了課本知識又了解了很多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其次在學生“解決問題”階段,還需要盡可能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查閱資料;最后在“歸納總結”部分,教師還需要運用豐富的知識對遺留問題進行解釋,并對整個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這就要求教師不僅熟練地掌握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深入廣泛了解相關領域前沿進展,對知識具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使得教師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促進教與學的互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四 PBL在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為了能夠在我院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細胞生物學教學中順利開展PBL教學,并取得良好效果,在開課前,授課教師參加了2012年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PBL教學培訓,掌握了相關教學技能。在充分調查了我院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知識結構及對細胞生物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后,我們制定了如下實施方案。 

1 實施對象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1級生物技術專業1個班的學生。 

2 教學內容的選擇 

我院生物技術專業屬于三本專業,學生又大多為專業調劑,初高中生物學基礎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部分如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膜系統以及細胞骨架等可采用教師多媒體教授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本學科的難點以及前沿問題,如細胞的信號轉導、細胞的增殖與周期、細胞分化、細胞凋亡與自噬、DNA的損傷與修復以及基因表達調控等則采用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收集資料、論證、實施以及總結歸納,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細胞生物學與人類日常生活間的聯系。進而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信心,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教師提出問題 

PBL教學中問題的設計非常重要,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章節重點內容,結合目前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設計問題;第二,根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知識構架,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第三,設計結合日常生活中大家關注的生命科學問題。例如,細胞的信號轉導這一章圍繞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和功能這一知識點,設計了G蛋白偶聯受體突變與哪些疾病息息相關?與腫瘤相關的信號轉導途徑有哪些,如何預防和治療? 針對細胞分化這一章的干細胞這一重點知識,設計了干細胞的臨床應用情況如何?干細胞與器官移植等問題。 

4 學生分組查閱資料 

問題提出以后,要分組解決問題。每組5人,分別設立組長負責本組問題的分工、督促查找資料和組織組內討論等任務。提前一周將問題分發給學生,各小組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討論選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根據分工,各小組成員開展工作。同時要求教師配合每個小組,隨時與各小組進行溝通和答疑。 

5 課堂討論 

各小組根據分工將材料做成PPT,由組長進行10分鐘陳述,組員補充,其他組進行質疑和指正。若交流中出現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適當進行啟發和引導,如果問題仍解決不了,則由教師解答。 

6 總結歸納以及教師評價 

課堂討論結束后,首先,學生對本組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自我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思考知識、技能、小組成員協作和認知策略各方面的收獲。其次,教師應對各小組信息是否完整與前沿、是否有創新與團隊合作性、整理資料是否有邏輯性與條理性、是否按時完成、小組成員在小組討論時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各組的匯報是否精彩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給予適當獎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和提高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結合細胞生物學課程特點和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實際情況下,我們將PBL 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并且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希望通過PBL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培養出具有良好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等. 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余曉麗等. 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6,5(6). 

[3]Barrows HS,Tamblyn R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 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ofMed Edu,1977,52(12):1002- 1004. 

[4]Mancy LJ,Ann MP,Ann L,et al.Developing a problem- 

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第2篇

本科高校的辦學理念直接決定了其專業的建設特點,構建應用型高校教育是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場所。在新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必須樹立應用型教學理念,制定培養“基礎扎實、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教學等多形式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擇業就業能力[2]。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中,教師要明確,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滿足市場發展及學生發生的客觀需求,是學校發展的基礎,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應用型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教學等的改革策略,從而全面提高細胞生物學教學水平。

2.優化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識構架,科學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能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細胞生物學,其教學內容與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都有一定的交叉,例如細胞生物學中的“蛋白質生物合成”,在生物化學中有相關介紹;細胞生物學中的“葉綠體結構、光合作用”,在植物生理學中有相關介紹;細胞生物學中的“基因表達、調控”在分子生物學中有相關描述,因此,在教學內容設置中,要合理的取舍,從而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各學科的教師要加強溝通交流,銜接好各課程之間關聯,重點突出本專業的特有內容。對于細胞生物學,其教學內容比較繁多,加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比較廣,很容易使得學生思維混亂,難以抓住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在設置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時,需要在第一章節全面介紹整個細胞生物學的知識結構,為學生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整體框架,同時在每章節后面明確該章節的重點、難點。由于細胞生物學發展十分迅速,因此,市場對細胞生物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提出了極高的挑戰[3]。同時在細胞生物學中,越來越多的新觀點、新理論涌現出來,這些新觀點很有可能與以往的知識觀點、理論相沖突,為滿足時展的需求,必須及時更新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內容,結合當前學者的研究熱點、研究成果,調整教學內容,并將這些知識引進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如轉基因技術、細胞凋亡、細胞增值調控等,使得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細胞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另外,由于增加新內容可能會增大學生的學習負擔,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因此,要對當前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有針對性、有目的選擇增加的教學內容,從而在不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增加學生的知識面。細胞生物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不僅涉及到細胞的各個方面,還與其他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各個相關學科的相互比較,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細胞生物學知識。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3.1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對于細胞生物學,主要是從分子、亞顯微、顯微等角度對細胞的功能、結構進行分析,了解細胞增值、分化、調控、基因表達、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動規律[4]。細胞生物學是一門極其復雜、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學習難度比較大,而喪失學習興趣。在細胞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各種課件和視頻資源,通過多媒體將細胞結構圖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認知理解細胞超微結構,同時教師還能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觀看理解細胞生命活動動態過程,如細胞信號傳導、細胞結構組裝、細胞中蛋白質的轉運,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掌握。

3.2注重互動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自己為核心,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聽講,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中,教師要特別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啟發等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課堂教學增添活力[5]。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一些之前講過的問題,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啟發式問題,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主動思考。為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細胞生物學中的一些學說、觀點進行討論,如線粒體與葉綠體起源學說、膜脂膜蛋白運動實驗等。在課后,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就能在鞏固學到的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應用。如細胞在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核、高爾基體等中都存在蛋白質轉運的現象,但蛋白質的轉運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綜合思考,能更加全面的掌握細胞跟部分結構及其生物學功能。

3.3采用類比、故事、討論教學法

細胞學屬于微觀學,是人體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細胞生物學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類比教學法,從宏觀的角度看待細胞結構、功能[6]。例如教師可以將細胞核看做城市的中心,將溶酶體看做城市的垃圾處理場,將細胞之間的通訊看做是城市之間的通訊等,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一些關于細胞生物學的名人趣事,以此來啟發學生。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發現細胞的故事,鼓勵學生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威爾金斯、克里克等人的事跡,告訴學生要用嚴謹的態度面對細胞生物學。在進行細胞生物學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采用討論教學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當前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內容,為學生提供主題,讓學生針對該主題進行討論[7]。如細胞信號轉導的研究、細胞凋亡作用機制等,學生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相關的小論文,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展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細胞生物學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論文寫作等能力,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4.開展“雙語”教學

在21世紀,生命科學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市場對基礎知識扎實、精通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中,要注重“雙語”教學,從而培養全面的復合型人才。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最重要的一門學科,通過開展“雙語”教學,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并讓學生了解細胞生物學的英語專業詞語,這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外語能力[8]。教師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開展“雙語”教學時,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教師可以采用相對簡單的雙語教學模式,在課堂講課過程中,教師要以中文為主,涉及到細胞生物學的專業詞語或者主題時,教師可以采用英語教學,如果在講課過程中,存在特別抽象、很難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用漢語進行講解。在對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時,教師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學生的細胞生物學英語專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師生互動,在很多時候,學生會隨著師生互動頻率的增加,而提高自身的知識接受能力,因此,在進行雙語教學時,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互動,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積極的鼓勵他們,結合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開展教學,并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雙語教材、教學課時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學校也要不斷完善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設施,科學的調整教學計劃,逐步改善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全面提高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質量。對于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必須由細胞生物學專業知識扎實、英語水平高的教師進行,因此,在開展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時,還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當前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教師的專業知識雖然都比較扎實,但在英語水平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學校要加強雙語教師培訓,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從而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5.注重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開展細胞生物學教學時,要特別注重實驗教學的開展[9]。對于細胞生物學,其實驗性非常強,所以必須加大細胞生物學應用性實驗的開設,利用細胞培養實驗、細胞融合、巨噬細胞吞噬現象等綜合實驗,全面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教學中,要改善學生被動操作的現象,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實驗所需要的藥品、器材等大多都是教師事先準備好,學生只需要按照教材要求進行操作就可以,在這種模式下進行的實驗教學,很難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學生還容易對教師產生依賴心里。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擬定實驗課題,并組織設計實驗,當學生遇到問題后,各組學生自主討論解決,這樣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另外,高校可以盡量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進行實驗訓練,這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6.總結

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第3篇

一、精選教材 

教材是課程知識內容的載體,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材料之一[2,3]。如何選擇和使用教材對教學任務的實施、完成和對教學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通過對相關院校的走訪、大量資料的查閱以及結合本校水產養殖學科的專業特點、課程學時數以及授課對象,最終確定以翟中和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為教學用教材,并及時跟進該書的新版本。在應用該教材的同時,特別注重其他教科書的參考和補充,如將王金發編著的《細胞生物學》、王堃仁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鄭國锠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Alberts主編的《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等作為本課程的參考教科書。此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還注重尋求教科書之外的教學資源,如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國內外知名大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網站,特別是國外互聯網站上與細胞生物學知識相關的網絡資源。教學中將教材、參考教科書以及教科書之外的教學資源相互補充和凝練,力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二、教學內容的遴選 

《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理學》等是水產學院重要的學科基礎課。這些課程在內容上聯系極為密切,相互交叉和滲透。在《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中,既要避免本課程與其他課程內容的過度重復又要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性、體現細胞生物學的核心內容。根據水產學院的教學安排以及授課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中對所用教材的內容進行遴選,合理取舍與合并,最終形成十章作為本校水產養殖學科《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內容,即:“緒論”、“細胞的基本知識”、“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細胞表面”、“細胞基質和內膜系統”、“線粒體”、“細胞骨架”、“細胞核與染色體”、“細胞周期和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和“細胞的衰老與凋亡”。《細胞生物學》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遴選后,授課中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從顯微、亞顯微和分子水平闡述細胞結構,特別是結構與功能的相關性,認識細胞重要生命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本質,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在《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生理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之上,通過《細胞生物學》的教學,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深入化。 

三、調整與優化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課堂教學仍然是在校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形式[4],因此教學內容確定后,教師要梳理每一章的教學內容,清晰講授的重點和應達到的具體教學目的。首先,教師要意識到第一次課的重要性,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課程一樣,課程的講授內容通常以緒論開篇。但是,不僅許多學生不重視緒論的內容,教師也容易出現缺乏對緒論講授的激情[5]。教學中我們將教材[1]中緒論的內容重排、調整與優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授課中將細胞生物學的發展簡史作為最先講授的內容,并結合一些與之相關的逸聞趣事,激發學生對該門課程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學科的誕生、認識學科的發展與實驗儀器和技術進步的關系;通過介紹“細胞學說”的建立,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該學說的基本原理,還使學生意識到善于點滴積累以及歸納和總結對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性,通過上述學習學生們也弄清了細胞生物學最基本的研究內容。之后再介紹當今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熱點,并將教材目錄與緒論的內容相聯系,這樣不僅使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內容深記于學生的腦海中,也便于他們對本課程后續內容的學習和提高學習的信心。其次,授課內容的順序編排要便于學生與已掌握的有關知識相銜接。根據授課對象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按著細胞的組織結構從外向內,即:細胞表面→細胞質→細胞核的順序,并將結構或功能上聯系極為密切的細胞結構的知識放在一起講授。以本課程的“細胞表面”與“細胞基質和內膜系統”兩章為例,對教材以及相關的教科書中的有關內容做了較大的調整,重新編排與優化。授課時“細胞表面”一章,首先介紹細胞表面的結構組成(質膜、細胞外基質和細胞外被、細胞表面的特化結構細胞連接),各結構的特點、功能以及這些結構的相互關系;通過這樣的講授使學生清楚地知道多細胞生物中雖然所有的細胞都具有“質膜”這樣一個界膜,它是細胞表面核心結構,但多細胞生物不僅由細胞構成,細胞外還有細胞外基質,同時沒有一個細胞是孤立的,細胞與細胞或與細胞外基質形成特定的組織連接結構,從而使多細胞生物成為一個和諧的統一體。之后再詳盡地介紹細胞表面核心結構——質膜的物質的運輸和信號轉導功能,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又使學生對膜的不對稱性和流動性有了更好的理解。此外,由于核糖體與內質網在功能上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將核糖體并入內膜系統中介紹,形成本課程的“細胞基質和內膜系統”一章。授課中首先講解非膜性細胞器——核糖體在細胞中的分布、化學組成和結構以及功能,之后介紹內膜系統中的內質網、高爾基體和溶酶體的超微結構與功能,但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蛋白質加工功能與蛋白質的分揀形成本章獨立的一節,即“蛋白質的分揀與加工”,內容包含信號假說、蛋白質的修飾與加工、蛋白質的分揀和膜泡運輸,此節為本章的教學重點之一。介紹信號假說時,由于有了核糖體的知識基礎,再結合具體的研究成果,學生則很容易理解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在細胞基質中起始、肽鏈延伸暫停、向內質網膜轉移等信號假說的具體內容;通過本節其他知識內容的學習,清晰了蛋白質的修飾加工可發生在肽鏈的合成以及運輸過程中,因此構成了蛋白質合成、加工與運輸的完整體系。此外,將溶酶體的發生也獨立成節,放在“蛋白質的加工與分揀”一節之后,以溶酶體酶的M6P分揀途徑為例,將信號假說、蛋白質的加工與分揀以及膜泡運輸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通過上述講授內容的遴選、調整與優化,也使學生對結構、功能、發生上相互關聯的內膜系統的理解更加透徹。再次,根據教學時數適當安排自學與課后討論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如“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章,不可能在有限的學時內將該部分內容講透徹,因此該部分內容以學生自學、課下參觀相關的儀器設備及與教師交流討論的形式實現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獲取;此外根據授課專業特點,葉綠體的知識也以學生自學和課下與老師交流的方式進行。最后,注重講授內容與其他課程內容上既不過度重復又要較好地銜接。如在講授質膜的功能——鈉鉀泵的知識時注意與《生理學》膜電位的知識相聯系、細胞骨架中微絲的功能時注重與《生理學》以及《組織胚胎學》肌肉收縮內容的銜接,線粒體功能的講解則考慮與《生物化學》的內容不過度重復和較好的銜接,而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知識需要考慮學生在《遺傳學》課程上已掌握的知識。由于本課程的開設在上述幾門課程之后,這就要求我們與上述課程的任課教師以及授課學生良好的溝通,適當調整本課程的授課內容與重點,從而使學生通過《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使他們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深入化。 

由于細胞生物學的知識面廣、信息量大、發展快,因此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最重要的部分。結合我校水產養殖學科的專業特點和授課對象的實際情況,對《細胞生物學》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遴選、調整重排與優化,并且應用于《細胞生物學》的教學中,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完成好教學內容,教師尤其要注重自身知識理論水平的提高,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晶,華子春.細胞生物學課程體系優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1,33(6):716-719. 

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細胞生物學;研究性教學;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3)06-0065-03

0 引言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驗性[1],同時也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前沿學科。綜觀2012、201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難看出,這些對生命科學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杰出成就都是細胞生物學研究的領域。因此,深入探究細胞這個生命活動基本單位對于理解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探究生命科學領域的基本問題、解決醫學領域的重大問題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使學生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這種接受型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抑制了學生的研究興趣與創造性,與21世紀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對創新人才的強烈需求形成尖銳矛盾。因此,發展新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研究性教學模式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較好達到課程教學目標。本文從研究性教學模式的角度對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驗教學的優化改革提出了幾點思考。

1 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

1.1 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

《細胞生物學》是高等院校生物學各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其內容迎合了不同層次學習者和研究者的需求。要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則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內容及其編排,需要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為學生形成研究性思維習慣做好鋪墊。基于此,可以根據理論知識的難易程度、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接受新知的能力、《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學科發展現狀等對課程內容做適當的刪減、增添和整合,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

1)刪減。刪減學生已經耳熟能詳的內容。學生在長期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過程中已經習得的基礎知識,應在課堂上避免贅述。例如,關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這一概念,其涵義學生從中學就已經有所了解,可引導學生從生命活動的不同方面舉例來證明這一結論,并與最近的研究進展相聯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并激發學習興趣。

刪減某些學科交叉內容。由于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學科有著深刻的相互滲透與結合,很多理論知識在不同學科中重復出現,因此應做適當的刪減,化重復理論為知識遷移。例如,學生已經在生物化學中對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有了系統的認識,在本課程可以著重從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結構基礎及其細胞生物學定位來理解其作用機制,從而在細胞這一層次上對這個過程有全面理解并形成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思想。

刪減識記類課程內容。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知道是什么,而且在于明白為什么和怎么做,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識記類理論知識放至課前或課后,在課堂上注重方法習得不失為好的舉措。例如,細胞是一個復雜的信號網絡系統,細胞信號轉導的途徑和細胞對信號的整合與控制應是課堂上探討的重點,而細胞通訊、信號分子、受體等基本概念應由學生自主習得。除此之外,關于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的內容可以移接至實驗教學中。

2)增添。注入研究方法,滲透研究性思維。在《細胞生物學》中,對生命現象探究的內容雖有不少涉及,但很少展示具體的研究思路,因此要求教師要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素材,適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科學研究方法。

引入科研成果,把握學科前沿。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的科學研究動態和成果,擷取精華介紹給學生[2],拓寬學生視野;教師應提煉學術會議上各專家的新理念、新思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便于研究性學習,推陳出新;學生也要利用書籍、期刊、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豐富見聞,在合作和交流中兼收并蓄,思維碰撞。

適時插入科學家的故事。必要時,以科學家艱辛的探索事跡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教育,適時引入科學家的逸聞趣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整合。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為了系統而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質,必須避免片段化教學,應對教學內容適當整合,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知識點間的整合。例如,錨定連接需要細胞骨架系統的參與,因此可把錨定連接的相關內容安排在細胞骨架后,以便新舊知識的聯接。

調整課程內容的順序。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重點已不再限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方面,而是明顯轉向細胞重大生命活動及其分子機制的探秘,因此建議將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等章節內容整合、將細胞重大生命活動及其分子機制等章節內容整合,掌握前者是揭示后者的基礎。

1.2 改變教學方法,改進評價體系

在研究性教學中強調,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要在研究中學習和成長,發展學習主動性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3]。在教學方法上,建議采用問題教學方式,在確定了研究課題的前提下,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并恰當引入科研成果。

1)建立激勵機制,確定研究課題。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會增加學生的課前準備負擔,對于每個學期要上近10門課程的學生來說,如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積極參與僅僅靠老師語言上的激勵是不夠的,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比如可在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中加入“課堂發言”這一項,并在最終成績考核中占一定的比例,如可設定課堂發言∶實驗成績∶理論成績=3∶3∶4,課堂發言由教師當場打分,整個學期成績累計,取其平均值。

研究性教學模式并不在于形式上以學生為主,而在于學生在實質上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方式上,既可以采用老師提問、學生討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師講授、學生隨時質疑的方式。在第一種方式中,老師需要精心組織并向學生提供研究課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由于學生準備的是否充分直接決定了其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思維的拓展度,因此在確定研究課題后,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準備相關材料。同時,為避免要探究的問題因龐雜而止于膚淺,可將研究課題分成若干子課題。在實踐中,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3~5人),問題到組,每小組負責闡述1~2個子課題。這樣既保證了學生探究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又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在確定課題及課堂討論中要注意掌握研究課題的廣度與深度。為達到既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能訓練其思維的目的,在確定研究課題時,應注意課題的廣度,不能任意發散、偏離重點;同時,也要考慮到課題的深度,難度適中,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細胞信號轉導》課題中,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細胞信號轉導的主要途徑、細胞對信號的整合和控制,教學活動應圍繞這兩方面展開,在掌握基本的幾條途徑的基礎上,再進行歸納,繪制網絡圖,找出其交叉點,從而理解其整合性。同時可通過查閱文獻進行知識的擴展,了解近年來這些基本的信號轉導途徑的新進展。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在研究性教學中,師生應是平等的探索者的關系,教學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應以問題研究[4]為主線,教師要善于提出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2],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感,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開場問題要設計巧妙,順利促使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指導和總結提升到位;對于抽象復雜的機制需要結合多媒體等手段,化繁為簡;探討完理論知識后,要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學以致用。學生可以采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多角度調動思維,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出有研究價值的新問題,進行課堂外的延伸,拓展思維的深度。例如,在《細胞信號轉導》課題中,教師可借此課題引導學生掌握相關前沿。如教師可提出:生物對光的響應是通過其受體來完成的,目前已經發現了幾種光的受體,分別是什么?UV-B的受體是什么?受體如何傳遞這一信號?細胞對這一信號產生什么樣的響應?當諸如小麥等植物接受UV-B后,會產生哪些響應?這樣學生就會通過閱讀文獻掌握這一領域的最新發現,了解UVR8這一剛剛發現的紫外線的受體,通過了解其機理,聯系實際,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出:可以通過人為增強紫外線輻射來刺激植物產生更多的類黃酮,從而提高某些植物尤其是藥用植物的保健作用。這樣,理論就和實踐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

3)恰當地引入科研成果。細胞生物學是一門迅猛發展的學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概念與方法的引入,將其迅速推向分子細胞生物學水平。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成果如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時介紹給學生,尤其是重點闡述研究方法、實施步驟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科研方法與思路的指導。例如,在《細胞分化與基因表達調控》這一章節中,可以引入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和英國的約翰戈登將細胞核重新編程的成果(即將成年體細胞重新誘導回早期干細胞狀態,以用于形成各種類型的細胞,這一技術的實現免除了使用人體胚胎提取干細胞的倫理道德制約,將能避免異體移植產生的排異反應,為某些嚴重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契機)。領域的杰出成果能夠對現有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學生也可以通過專題文獻查閱報告的形式交流科學界的新理念、新發現。

2 在實驗教學中鍛煉學生的科研技能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具體體現。通過一系列實驗技能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學生將對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有更深刻更直觀的理解,同時還可了解有關細胞生物學和細胞工程領域常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為進一步深造和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2.1 合理安排實驗教學進程

實驗課的進程應該與理論課的進程相輔相成,教學建立在科研基礎上,科研促進教學的提高。

2.2 改建實驗課

1)通過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通過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學生可以掌握相差顯微鏡、偏光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各類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及其操作;通過對細胞組分的分離及觀察,學生可以學會分離、純化、活體染色等技術。在實驗前,學生應該通過實驗指導、網絡等了解相關儀器設備,并了解其原理及操作,指導教師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規范操作。

2)通過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要求學生以本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為基礎,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的前提下,通過查閱資料等富有創造力地獨立完成實驗設計,創新實驗方案,這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良好手段。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題目可以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擬定,從而不僅將教學與科研融為一體,而且可以集結眾多人的智慧,推進教師的科研進程。

2.3 撰寫實驗報告和科研論文

實驗報告具有情報交流、保留資料的作用,學生在撰寫驗證性實驗的報告時要如實地把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時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拓展科研思維,也可以寫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誤差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

對于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撰寫科研論文是學生展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需具備的基本功之一。

3 教學改革效果

目前所使用的理論課教材為翟中和院士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第三版),本著研究性教學的理念,首先對部分章節如“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嘗試采用了研究性教學模式,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積極查閱資料,認真思考,充分準備;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首先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講解,各小組討論、提問,最后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對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更重要的是,學生能發現問題并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接下來,又把一些問題留給學生,如在細胞的信號轉導中,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廣泛參與生命活動的諸多方面,而且該領域是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的領域,不斷有新的發現。所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高校的期刊數據庫獲取相關研究進展,課堂上小組交流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獲取了大量的信息,對該領域的前沿動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科研熱情。在實驗教學方面,將細胞生物學實驗進行了課堂外的延伸,與大學生創新實驗相結合,鼓勵學生利用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去解決或探究某一問題,目前已有部分成果被國內重要的核心期刊所接受。研究性教學的采用,使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學生不僅在課前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在課堂上廣泛參與討論,交流思想,合作學習;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掌握得較為扎實,對細胞生物學的科學前沿有較敏銳的把握,利用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開展相關領域研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總之,研究性教學模式從根本上發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提供了條件。教師應積極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嘗試與探討,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細胞生物學(第4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盧曉梅,楊艷燕,居超明.生物學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J]. 生物學雜志,2005,(3):47-49.

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第5篇

細胞生物學 “金字塔-棋盤復合式”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重要路徑,是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形成主動學習精神、鍛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細胞生物學實驗的目的,不僅是訓練學生技能,培養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相關理論知識的聯想和理解,搭建宏觀世界和微觀探索之間的橋梁,增強學生對細胞結構、功能及生命現象進行探索的熱情和能動性。

創新性實驗作為近年來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領域里的一股鮮活的力量,對于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隨著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深入,創新性實驗教學在各高校正在蓬勃興起,一些重點大學創建了比較有效的模式,但大多數普通高校往往是資金投入大,設備更新多,而產生的效益少,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提高。

一、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1.忽視基礎知識的訓練,一味強調創新

所有的實驗教學的改革和提升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前提,那就是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實驗技能,否則,創新型實驗以及自主實驗都將只是空中樓閣。因此,在創新性實驗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從點滴去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良好的實驗習慣,然后關注學生對實驗內容更新的欲望,組織引導學生對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操作來解答內心的疑惑。

2.過分追求教學內容的更新,忽視實驗教學的整體創新思考

在創新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是很有必要的,但過分強調更新實驗內容和實驗教材,不僅不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會造成極大的浪費。真正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一定是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新穎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二者始終不能分離。在實驗教學改革中,二者也要協調前進方可收到明顯的成效。

3.目前創新性實驗缺乏學科之間的內容交叉,缺乏對學生已掌握技能的綜合應用

當談到創新性實驗教學時,往往只注重單個實驗的改革與創新,缺乏對整個課程實驗教學進行創新思考,忽視了對課程實驗教學全過程的創新,這種創新只是開出了某個創新的實驗,算不上創新性實驗教學。完成課程內“金字塔”式的知識積累之后,要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相關學科的實驗技能進行綜合,注重學科內和學科間知識的縱橫交叉。

二、構建“金字塔-棋盤復合式”細胞生物學教學體系

構建創新性的細胞生物學實驗體系,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要改革目前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對整個的實驗教學體系進行全面革新,而不是在大部分核心內容原樣保留的基礎之上,美其名曰點綴幾個創新型實驗就創新了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既注重學科知識縱向積累的金字塔規律,又關注學科之間橫向交叉的棋盤模式,倡導“金字塔-棋盤復合式”實驗課程體系。

1.革新細胞實驗教學理念

實驗教學應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核心,與理論教學體系有機結合,但又相對獨立。除了注重培訓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科學規范的實驗方式和方法,同時還必須培養學生對于科研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研究性學習,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1)金字塔-棋盤復合模式教學體系的建立

打破學科界限、章節界限,開發復合型、積木型實驗;既注重學科知識縱向積累的金字塔規律,又關注學科之間橫向交叉的棋盤式模式,倡導“金字塔-棋盤復合式”教學體系。

設計開發某一項實驗要有全局性、復合性,要能夠為多個學科研究服務,特別是相關學科。現在每個實驗往往是和某一章節相對應,各個實驗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連續性。如HELA細胞凋亡的誘導和檢測實驗,包含動物細胞的基本培養,化學試劑對凋亡的誘導處理,形態學的顯微觀察以及電鏡觀察,細胞核染色的熒光觀察,DNA電泳的檢測等方法綜合檢測。該實驗涉及細胞工程,顯微觀察,熒光標記,電泳分析等多項實驗技能,相對綜合連續的實驗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知識。單個的獨立的實驗學生往往印象不深,很難留下深刻的記憶。

(2)基礎型、綜合型、創新型實驗的合理比重以及循序漸進地推進

實驗項目的設計是創新實驗的關鍵。題目應體現內容新、難度適中和可操作性強。設計適當比例的基礎型(40%),綜合型(40%),創新型(20%)的實驗內容,循序漸進地推進。首先,注重學科知識縱向積累的金字塔規律,打破章節界限,以問題為線索,開發復合型、積木型實驗。在基本技能和綜合實驗完成之后,引導學生關注學科之間橫向交叉的問題,利用已經掌握的所有方法和技能,以某一典型實驗材料為線索,設計一些以細胞生物學為主,交叉其他學科如遺傳,生化,分子生物學的實驗項目。倡導“金字塔-棋盤復合式”教學體系。最后,鼓勵學生以問題為線索和以材料為線索兩種思路去自由設計創新型實驗項目,經歷選題,課題論證,課題指導與實踐,課題答辯與總結等階段,最終完成創新性實驗。

“金字塔-棋盤復合式”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已成功開展兩年,細胞生物學實驗呈現全新的面貌,不僅教學內容更加先進,更加符合學生需求,而且教學的組織管理也將更加科學規范。創建了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鋒利.創新實驗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高教論壇.

[2]彭萬英.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3]章新友.關于高校創新性實驗教學的思考.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6):68-72.

[4]陳乃清,宋平,李曉迎,郝廣勤,余其興.改革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2):8-11.

[5]彭安,桑建利.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創新探索.實驗室科學,2007,(5):42-44.

[6]孫劍華,張紅鋒.基于學生發展的細胞生物學實驗評價.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3):127-129.

[7]王金發.構建開放式研究性的教學與學習新模式.中國高等教育,2007,(21):20-22.

[8]王金發,戚康標,何炎明.實行研究性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中國大學教學,2005,(4):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剑川县| 常山县| 汽车| 社会| 宝丰县| 华坪县| 台湾省| 方正县| 兰溪市| 崇阳县| 珠海市| 达尔| 出国| 汪清县| 溧阳市| 宁武县| 四会市| 桂阳县| 梓潼县| 垫江县| 浦县| 阳新县| 上高县| 龙岩市| 招远市| 泰兴市| 健康| 桑植县| 霞浦县| 南靖县| 内丘县| 八宿县| 佛冈县| 宁化县| 广平县| 乌什县| 怀安县| 清新县| 凉城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