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廣東省

中圖分類號 F30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4-0274-02

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歷史任務以來,全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在當地新農村建設中促進規?;?、品牌化發展。2008年,作為黃浦江源頭的浙江省安吉縣出于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在積極借鑒其他地區處理發展問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钡霓r村建設口號,并制訂建成中國最美鄉村的目標?!笆濉逼陂g,安吉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影響促成浙江省制定《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此時廣東省增城、花都、從化等市縣也開始啟動“美麗鄉村”建設。這種以整體化實施、品牌化經營的探索模式,不僅是新農村發展趨勢,也是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重要載體。

1 理論與現實意義

結合住建部2013年40號文提出關于開展美麗宜居小鎮、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工作,廣東省2011年決定創建宜居城鄉、打造具有鮮明廣東地域特點和時代特征的一批名鎮名村示范村建設,以及近期廣東省提出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在廣東全省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具有積極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1 “美麗鄉村”建設為區域協調發展延伸了內涵、拓展了空間

區域競爭是發展質量的競爭,區域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區域協調發展就是區域尋求到良好競爭合作之后產生的必然結果和發展趨勢[1]。區域及其產業如何做到區域內外有效競爭與合作,如何通過區域合作提升區域整體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已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也是區域協調發展關鍵所在?!懊利愢l村”建設秉承這一戰略理念,以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高度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和發展,不僅抓住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有利契機,也為區域協調發展延伸了內涵、拓展了空間,更為粵北地區進一步落實該省關于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落到實處提供了有力抓手。

1.2 “美麗鄉村”建設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詮釋和實施

“環境提升”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廣東省推進該建設的核心任務。要建設“生態環境最優美、村容村貌最整潔、鄉土文化最繁榮、農民生活最幸福”的鄉村,就要從生態環境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入手。“美麗鄉村”建設正是從尊重自然的角度,保持鄉土風格的原貌,尊重鄉村文化和歷史,從生活和生產2個方面抓好農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也是對十報告中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要求的有效詮釋和實施。

1.3 “美麗鄉村”建設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行動和途徑

“美麗中國”,既注重人們生存環境的宜居性,也體現自然、社會環境的和諧關系。它是“一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依托,實現經濟繁榮、制度完善、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全面發展社會”[2]的宏偉藍圖。要實現這一藍圖,就必須著手于規劃、建設和發展基礎生活單元――鄉村,從源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源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是廣東省落實“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重要行動和途徑。

2 現有評價模式及優劣勢分析

我國新農村建設水平評價研究內容主要分為3個部分: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和建設實踐研究[3]。其中,指標體系主要按照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新農村建設內涵挖掘或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等目標著手,基于地方實際,建立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依從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思路,在建立指標體系基礎上,對當地新農村建設水平進行評價。最終獲得當地鄉村建設水平綜合評價結果?!懊利愢l村”建設是對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延伸,其評價模式既要繼承以往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特征,更要突出“美麗”建設的核心要義。因此,總結目前廣東省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及其特點,是客觀衡量和評價地方“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的重要步驟。

2.1 縱向模式:以行政體系為基礎

2.1.1 主要內容。評價模式基于國家行政體系劃分,從省級至村級存在各行政層面的評價模式。其中:評價指標體系,從下到上宏觀指導性越來越強;從上到下微觀操作性越來越強;遵循系統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則;例如:省級層面,在農業生產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素質提高、農村管理民主等方面選取評價指標[4];村級層面,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方面選取評價指標。評價方法上,采用權重法、劃分評價標準和綜合評價相結合。

2.1.2 優劣勢分析。該模式目標明確,工作易于推動,行政操作特點強。但若上級政府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不足,將導致建設目標脫離實際。同時,若基層政府對上級政策目標誤讀,將引起當地建設偏離中心路線問題。

2.2 橫向模式:以市級及其以上行政區劃為基礎

2.2.1 主要內容。評價模式基于廣東省區域發展存在差異性的事實,結合各地區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制約因素,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如:珠三角地區農業產業化不高、農業基礎設施落后、城鄉收入差距大;東翼地區村組織經濟實力弱,農業生產現代化程度低,清潔能源使用率低;西翼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垃圾實施集中處理程度低;北部山區農民生活水平低,經濟落后[5]。評價方法上,仍采用權重法、劃分評價標準,獲得綜合得分。

2.2.2 優劣勢分析。該模式充分考慮宏觀發展與微觀運作,有效結合地域差異性。既能客觀反映各地現實發展水平,又利于不同區域間的橫向比較與借鑒;既緊跟區域發展現實,又利于區域協調發展。但受地方發展定向思維影響,人為指標選取及劃分不可避免,評價結果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頗。

2.3 點狀模式:以縣級及其以下行政區劃為基礎

2.3.1 主要內容。評價模式基于以縣(市、區)域為評價單元,通過選取不同建設目標,結合現實政策發展實際,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如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或“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某地可專門以“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改善為一級建設指標,通過二級建設指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5個方面落實一級指標[6]。

2.3.2 優劣勢分析。該模式基于單個縣(市、區)域范圍,評價體系特殊性強。評價的最終結果單純為落實上級建設要求提供服務,或借此契機為創新地方建設途徑服務。該評價一般僅適用于當地,或與當地情況類似的周邊縣(市、區)。實踐性、微觀性、局限性強,更高層次的宏觀指導性較差。

3 “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研究

3.1 “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線狀模式

由上文可知,3種常用的新農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雖各有特色,但評價程序(指標體系選取和評價方法)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縱向模式著重于行政指導性;橫向模式著重于區域借鑒性;點狀模式著重于可落實及特色性?;谏鲜龇治觯Y合“美麗鄉村”建設核心內容,即以村民群眾為主體,以村民基層組織為議事決策平臺,以規劃為龍頭,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以完善基礎設施和提升公共服務為內容,切實縮小農村與城市在生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實際生產中應該借鑒點狀模式的特色性、縱向模式的行政性、橫向模式的可比性,提出以區域交通干線為軸線的“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線狀模式,通過點的發展、線的輻射及面的整體提升,帶動區域“美麗鄉村”建設,既注重局部發展,又考慮到整體關系,有利于區域統籌。

3.2 注意的問題

3.2.1 指導思想。首先,近年來廣東省注重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注重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輻射、服務和帶動功能,形成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帶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其次,為繼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廣東省注重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形成不同梯度與層次、相互配套、關聯互補的產業集聚發展格局。第三,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廣東省為適應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需要,一直著力于拓展交通運輸網絡的覆蓋深度和廣度,著力于優化運輸網絡結構,進一步推進區域和城鄉運輸一體化。這些都突出了選擇基于線狀評價模式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選擇線狀評價模式成為必然。因此,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指導思想上必須注重以交通干線沿線建設為核心,以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為主線開展評價工作。

3.2.2 指標體系。以社會經濟建設內容為選取范圍,注重交通干道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影響,以“科學規劃布局美、創業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潔環境美、鄉風文明環境美、管理民主和諧美”作為一級評價指標,對交通干道沿線區域、村莊及其內陸輻射地進行評價。同時,依據村莊離交通干線的區位距離,將評價區域劃分為優先建設區、主要建設區、農業建設區、保護建設區等4個區域,選取不同評價指標,進行差異評價,以滿足不同發展條件村莊有區別的建設目標。其中:優先建設區和主要建設區一般包括了工農業比較發達、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建設比較成熟、經濟條件好的鄉鎮街道和社區村莊;農業建設區一般包括傳統農業發展成熟、經濟水平在當地發展適中,基礎設施建設仍待加強的鄉鎮街道和社區村莊;自然保護區一般包括開發較少、自然傳統村落明顯、區位條件差、經濟相對落后的鄉鎮街道和社區村莊。

3.2.3 評價方法。著重不同類型評價區域指標權重選擇和標準劃分上的界定。其中,優先建設區、主要建設區以工農業/商貿型“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農業建設區以現代農業/農業保護區/傳統文化保護型“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保護建設區以旅游文化/傳統歷史文化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型“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三者均需制定權重及標準。

3.2.4 綜合評價?!懊利愢l村”建設水平評價模式――線性模式,與其他評價模式評價思路相同,都是基于量化考核的評價模式。其特點就在于,結合了交通干道的線狀輻射功能,對交通干道周邊區域進行評價,是宏微觀的結合。缺陷在于,因人為的劃分,雖評價結果相對客觀,卻仍存在缺乏變通的可能性。基于正反兩面考慮,定量考核后的定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線狀模式的“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應基于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評價。

4 參考文獻

[1] 孫海燕,王富喜.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探究[J].經濟地理,2008(11):928-931.

[2] 王曉廣.生態文明視域下的美麗中國建設[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9-25.

[3] 許可杰,劉喜波,馬鑫.我國新農村建設評價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改革與戰略,2013(3):77-79.

[4] 李大勝,余建斌,范文正.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監測指標體系研究[J].南方農村,2008(2):32-36.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范文第2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和2013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按照2013年全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現場會要求,決定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主攻方向,從今年起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鄉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是貫徹落實十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需要;是強化農業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 是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需要。

二、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目標和基本原則

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目標是,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新形勢和廣大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自下而上民主決策、農村民生需求導向和以縣為主統籌使用的制度優勢,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領撬動作用,通過局部試點,探索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和有效模式,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積累經驗,完善政策。

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主體地位。要始終堅持議字當先,嚴守一事一議民主議事程序,尊重農民主體作用,調動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讓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惠及廣大農民。二是堅持規劃引導,突出地域特色。立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依托自然地理條件,適應資源稟賦和民俗文化差異,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規劃。三是堅持試點先行,重點突破。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先行先試,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在局部地區取得重點突破和經驗模式后再逐步推開。四是堅持多元投入,整合資源。充分發揮一事一議民辦公助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加大資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五是堅持以縣為主,統籌推進。繼續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縣為主”的工作機制,發揮縣級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組織規劃、指導協調和管理監督等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六是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制度機制。深化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保障機制等改革,創新適應美麗鄉村建設的體制機制。

三、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主要內容

(一)繼續抓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逐步實現道路硬化、衛生凈化、村莊綠化、村莊亮化、環境美化等目標,改善村容村貌和農民人居環境,為鄉村生態農業、生態旅游、農家樂等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促進農村產業形態優化升級。

(二)加強中心村和農村新社區建設,推動有條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歸并整合,優化村莊布局,引導農村人口適度集中居住,節約集約土地。

(三)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的長效管護機制。

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有關要求

(一)抓緊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方案。各地要盡快明確試點范圍、支持重點、扶持政策、資金項目管理要求、績效評價等內容,制定試點方案。以省為單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省份要抓緊研究制定全省試點方案,并報工作小組審批后組織實施。局部試點省份可在中央財政重點支持2―3個縣市的基礎上,適當擴大試點范圍,選擇自然條件較好、領導重視、工作基礎扎實、有資金整合意愿和能力的縣市進行試點。試點方案于7月底前報送工作小組辦公室同意備案后抓緊組織實施。

(二)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規劃。根據本地區域差異特征,綜合考慮地理、文化、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實行差別化美麗鄉村建設路徑。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和城鎮發展規劃,加快供水、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處理等專項規劃向周邊農村延伸,按照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要求,區分不同村莊類型,因地制宜探索相應的建設標準和模式。

(三)加大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要調整支出結構,增加美麗鄉村建設投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農民、村集體和社會各方面資金共同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要適應公共資源加速向農村傾斜、延伸的新形勢,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平臺作用,切實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推進進村建設性資金的統籌使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合力。

(四)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和資金監管,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在試點村的選擇上,要綜合考慮村莊規模、受益人口、自然經濟條件等因素,遵循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合理確定,嚴禁大拆大建和搞錦上添花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樣板工程;在立項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一事一議民主議事程序,健全自下而上民主決策機制,嚴禁加重農民負擔或違背農民意愿搞行政命令和“運動式”創建活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發揮綜改、財政等部門牽頭組織作用,注意發揮交通、水利、住建、文化等專業技術部門的協調配合作用,加強監督檢查和竣工驗收,提高建設質量和水平。嚴格資金使用管理,強化約束機制,試點地區實行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專戶管理和報賬制,切實防止借整合之名改變資金性質及用途,或截留挪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資金。加強監督檢查和績效考評,嚴格問責制度,對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的,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五)加強調查研究和跟蹤指導。要充分估計美麗鄉村建設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和督導,及時掌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明確建設重點,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機制,探索總結規律性經驗和成熟模式,為擴大試點奠定基礎。

(六)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現有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指導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資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積聚效應。各級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農業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溝通協調,精心組織實施,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范文第3篇

關鍵詞:美麗鄉村;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城鄉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1-00-01

“美麗中國”理念是黨在召開十時提出來的,為城鄉規劃帶來了明確的建設方向。在隨著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城鄉共同規劃作為首要任務已經被提上日程。但是,城鄉的發展隨著經濟差距的拉大,鄉村規劃遠遠不及城市。鄉村在建設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阻礙。經過多年的研究,眾多的專家學者在受到“美麗鄉村”建設理念的影響下,認為應該在傳統的建設理念下不斷的進行創新,通過經濟的增長帶動鄉村的整體發展,從而對鄉村的環境進行完改善,實現“美麗鄉村”的總體任務。

一、“美麗鄉村”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美麗鄉村”是符合鄉村規劃的總體發展的,其設計原理對廣大的鄉村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在近幾年鄉村加大力度通過發展經濟,并結合環境建設,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逐漸邁進。對于廣大鄉村來說,建設“美麗鄉村”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進行建設,在不斷的發展改善中來完善景觀規劃的總目標。鄉村的規劃應該和當地的環境相結合,以保護鄉村景觀為主要目的,調整景觀與經濟文化的關系,從而合理的設計,共同創建一個美觀舒適的美麗鄉村風貌。

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尊重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設計原則。尊重自然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首要原則,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不能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科學技術手段把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具有人文景觀風貌的美麗鄉村。

(二)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原則。在鄉村的設計中,鄉村的原始風貌不可改變,因為鄉村的民風民俗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寶藏,對鄉村進行設計中要保留這些歷史寶藏,能夠保護人民的精神財富。這些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的特色,保護傳統文化能夠保證鄉村具有文化內涵。

(三)可持續性發展的設計原則。鄉村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社會條件的限制,人們在生活中比較注重對自然環境資源的利用,對于自然環境中的樹木、田地、湖泊等自然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多,這就要求在鄉村的設計規劃中要保護自然資源,避免出現濫砍濫伐的現象,應該最大限度的避免對鄉村環境的破害,應該充分利用資源環境,通過綠化實現鄉村規劃,最終建設成為“美麗鄉村”。

三、“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構成要素分析

(一)鄉村聚落性景觀。鄉村建筑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環境組成鄉村聚落性景觀,二者相結合成為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聚居地。鄉村的建筑能夠代表這個區域的原始風貌,體現出鄉村歷史價值。鄉村的生活環境主要體現在人民生活環境以及公共場所。在進行鄉村規劃時要保證景觀能夠對人民帶來舒適的環境,尊重原有的村莊肌理,保持鄉村的原有風貌,尊重其歷史價值,在此基礎上,要對建設用地的擴張進行控制,進行合理的規劃。

(二)鄉村生態性景觀。在鄉村的生態性景觀包括水系、植被等,這些鄉村中原有的自然環境風貌是不能改變和破壞的,要進行保護。因此,在規劃鄉村時,要對水田、植被等自然風貌進行保護。植被包括原有的森林樹木以及對道路進行綠化,在保護的基礎上應該對其生態環境進行統一的布局,在設計中要創造合理的空間,并要合理充分利用,使得在鄉村規劃中能夠使得人與自然相適應。其水系指的是江河水系,對其水系生態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規劃,創造出宜人的生態環境,建設出清澈靈動的水系特色,保證鄉村的協調性。

四、“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

在鄉村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進行規劃,鄉村中擁有獨特的青山綠水、田野小道等能夠構成設計中的獨有特色。

(一)尊重傳統村莊肌理,構建聚落溫馨格局。鄉村從歷史上逐漸演變過來,經過了長時間的轉變發展,成為了能與自然相適應的環境。在鄉村設計的過程中,能夠保持鄉村的原有風貌,使得規劃出溫馨自然的鄉村格局,體現出良好的生活氛圍,使得居住區緊密相連,能夠有利于居民的生活便利,能夠加強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得整個生活環境其樂融融。鄉村建設以鄉村原有自然形態為基本肌理,保證自然不被破壞,設計合理的鄉村布局,充分挖掘有利于鄉村規劃的景觀素材建設成為美麗鄉村。

(二)發揚鄉村的地域特色和魅力。一個地區的特色包含了這個地區的歷史文化風貌、民俗文化等特色的傳統文化,是當地百姓的精神財富。在當地鄉村的設計中,應該融入新鮮元素的同時還要保持原有鄉村的歷史風貌,最大限度的突出地域民俗色彩,要充分的運用鄉村特色,使得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相適應。從而提升鄉土氣息,展現其文化魅力。這樣對今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有利保證,能夠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鄉村經濟的發展,這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基本目的。

(三)構造尺度宜人的鄉村生活空間。鄉村的居住部落是由一條條街道組織起來的,街道成為了連接鄉村空間的作用,這樣形成了鄉村特有的地理風貌。在對鄉村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尺度合適的原則進行規劃。能夠充分的顯示出道路的布局合理性,保證道路順通便于居民的生活。另外,在鄉村添加公共服務設施時,要保證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要建設在村民經常聚集的地方。在進行鄉村規劃的過程中,要對尺度合理設計,形成正常舒適的鄉村環境。

五、結束語

總之,在進行鄉村規劃時要秉持著因地制宜的態度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創造美麗宜人的鄉村風貌?!懊利愢l村”建設是一項具有民俗色彩的、具有一定文化涵韻的工程,這項工程能夠達到美化鄉村的目的,還能夠最終實現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能夠帶動鄉村的旅游業發展,提高鄉村的經濟,提高村民的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歐陽勇鋒,黃漢莉.試論鄉村文化景觀的意義及其分類、評價與保護設計[J].中國園林.2012(12)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范文第4篇

未來鄉村是什么樣子?如何正確理解“四好村”的豐富內涵?在創建“四好村”過程中政府和群眾各自發揮怎樣的作用?對此,本刊記者獨家專訪了省委農工委新農村處處長董進智。

?未來的鄉村:農民的家園 市民的樂園

記者:一度,《博士春節返鄉記》引發了人們對鄉村前景的熱議。有人說,鄉村沒有未來;也有人說,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在您眼中,未來的鄉村是什么樣子?

董進智:未來鄉村是故園還是家園?當然需要用實踐來回答。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統籌城鄉發展,農村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城鄉差距在縮小。以收入為例,由3.3:1縮小到了2.5:1,城鄉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其次,區域特色在凸顯。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各美其美。第三,美麗鄉村越走越近。中農辦主任唐仁健來川調研后,對我省鄉村建設的理念、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寫到:“隱隱感到這或許就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種‘返璞歸真’,可能就是今后新村建設的一個‘理想模樣’”。

發達國家的鄉村,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體經歷了從衰落到復興的過程?,F在,很多人羨慕英國的鄉村。的確,英國的鄉村無論是環境、產業,還是民居、文化都美不勝收,以至于有人說“英國的靈魂在鄉村”。德國的鄉村也非常美,它的基礎設施、垃圾污水治理尤其引人矚目。返回來看,我們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正在融入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走向未來。

記者:為什么在城市化進程中鄉村還會繼續發展呢?

董進智:這取決于鄉村存在的獨特價值??吹匠鞘谢铀伲腥藬喽ㄠl村終將被消滅。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鄉村獨特的價值。在生產上,農業直接或間接同動植物、微生物打交道,鄉村充滿多樣性、鮮活性、微妙性、隨機性,其樂無窮;在生活上,鄉村寧靜、詩意、浪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田園牧歌;在生態上,鄉村以自然為底色,貼近自然,融入自然;在文化上,鄉村淳樸、互助、和諧,充滿濃濃的鄉愁。當然,這些價值要在城市化進入相當高的水平且城市病充分暴露之后,才能逐步展現。

因此,我們推測未來鄉村既不是地獄,也不是天堂。斷言鄉村沒未來,缺乏依據;說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言之過早。實際情況是,到2020年四川也還有近4000萬人走不出鄉村。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的鄉村應該是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市民休閑度假的理想樂園。那里有新村民,除了傳統意義的農民,還有從城里來創業的、養老的、度假的城市人;新業態,包括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民宿經濟;新模式,我省創造的“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即“小組微生”就是新的建設模式;新生活,體驗式的、田園牧歌式的,人們衣食無憂之后就會夢想回歸鄉野。

必須要注意,這里談的鄉村是城市化當中的鄉村,不能脫離城市化軌道;這里描繪的鄉村未來,不是所有村莊的未來,因為一些村莊不可避免會走向消亡。這符合強調的鄉村演進發展規律。

?增強創建“四好村”的自省自覺

記者:“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我省從實際出發,走出了以“四個好”為目標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新路,那么這一演進路徑的內在邏輯是什么?體現了中央、省委省政府怎樣的工作思路?

董進智: 2005年10月中央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十多年來,四川結合實際實踐探索,譜寫了三部曲,即破題(2006年―2007年)――統籌城鄉發展,建設新農村;開局(2008年―2012年)――科學規劃,產村相融,成片推進;升級(2013年至今)――注重生態文明,注重與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銜接,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因此,“四個好”是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目標,“四好村”創建活動是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抓手;要通過 “四好村”創建活動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實現“四個好”目標。

現在,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可以概括為“44315”,即四大理念: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四大目標: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三大任務:新村扶貧、“四好村”創建、示范縣建設;一個典型模式:“小組微生”;五大行動:扶貧解困行動、產業提升行動、舊村改造行動、環境整治行動、文化傳承行動。

記者:2016年,全省創建省級“四好村”1481個,建設新r村的標桿意義何在?

董進智:在今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命名并授牌的1481個村是省級“四好村”。由于按照程序和標準公開、公平、公正申報,從嚴把關評定,因此首批省級“四好村”是有標桿意義的。

其標桿意義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這些村不只是物質文明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能夠全面形象地展示幸福美麗新村是啥樣。大家會發現,有不少村,他們的產業起來了,房子也新了,老百姓都富了,理所當然是“四好村”,可就是沒有申報成功。為什么?因為這些村要么有黨員干部違紀政紀受到處分的,要么有刑事案件發生的,要么發生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受到通報等情況。這些,都屬于精神文明建設問題。由此大家明白,“四個好”都“好”才是真的好。

記者:近年來,我省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農村的人居環境還需要大力改善,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程度比較嚴重。特別是與城鎮相比,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長期滯后。要解決好這一系列問題,省委書記王東明又提出了“四個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目標,如何理解“四個好”?

董進智:最近,我們去內江、南充、遂寧、廣安等地“四好村”創建活動走訪,并在“農民夜?!弊隽藘纱蚊鎸γ娼涣鳌?偟膩砜矗瑒摻ɑ顒右呀浫嬲归_,干部和群眾積極性高漲。同時也感到許多問題需要解答,特別是對“四好村”這四個“好”上還需要提高認識?!八膫€好”內涵豐富,應根據全面小康目標、脫貧攻堅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要求,著力解決當前帶有普遍性的突出問題。

在“住上好房子”方面:安居才能樂業,居住權是基本權利,住上好房子有更高的追求。即應當住有所居,沒有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人人有房可住;宜居宜業,不能有新村沒產業,要產村相融。同時,既要防止新村建設把貧困戶漏掉,又要防止農民因建房而債臺高筑致貧。

在“過上好日子”方面:好日子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全省還有二三百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傮w上,應當在住上好房子基礎上,做到田間有產業,使之戶戶有家業,人人有活干;手中有票子,不僅個人有數的,集體也要有花的;生活有質量,衣、食、住、行的標準和質量,向城里人靠攏;服務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障均等化,生老病死不擔心。

在“養成好習慣”方面: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后患無窮。當前應當強調――講衛生,包括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和公共衛生,有的地方還得大力倡導洗臉、洗手、洗腳、洗澡“四洗”;講禮貌,從飲食起居到衣食住行,事事處處體現尊重、寬容、謙讓、善良;講節儉,從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這樣的小事做起;講勤勞,只要長有一雙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形成好風氣”方面:好風氣是正能量,建設小康社會、美麗鄉村離不開它;壞風氣是負能量,會造成傷害。當前,一些不良風氣在農村盛行,必改變,讓好人好事蔚然成風。比如應改變賭博之風,“出門找錢、回家賭錢,年沒過完、錢已輸光”現象已經帶來問題;改變迷信之風,有的村不光太婆大爺求神拜佛,有的年輕人甚至相信,因此應當引導他們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改變不孝之風,弘揚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總之,“四個好”既包括物質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既有鮮明價值取向,又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既針對貧困地區,又適合整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創建工作要發揮黨委政府的引導作用

記者:省委明確,到2020年,在全省普遍建成市級或縣級“四好村”的基礎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級“四好村”。在創建過程中,黨委政府如何發揮好引導作用?

董進智:黨委政府的努力,在于配置好公共資源,營造好環境,搞好服務。因此應當把握好這幾點:

尊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自己去做主。農民愿不愿意、滿不滿意,是衡量“四好村”創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愿望再美好,只要群眾不理解,就該緩一緩,要有“歷史的耐心”。

支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省上每年專門拿出二三十億元支持新村基礎設施建設,收到了成效。但總體上還有很大差距,比如區域之間很不平衡。應從各地實際出發,分輕重緩急,整體安排,有序推進。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參與創建活動。

組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維護,維護農民權益,特別是三項基本權利。農民是弱勢群體,隨著社會主體多元化、利益關系復雜化,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越來越重要。應當及時發現傷害農民的苗頭和現象,研究解決帶普遍性的問題。同時,引導農民學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創建工作要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記者:中國二十多年的農村改革實踐證明,必須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那么在持續推進“四好村”的創建進程中,鄉親們該如何做?

董進智:“四好村”創建主體是農民,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農民群眾不參與就沒有意義。鄉親們應做好三件事:

聽黨的話,真心相信黨,自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心中隨時裝著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他對農業農村發展有很多重要指示。省委書記王東明經常在貧困地區奔走。黨的政策好,鄉親們一定要聽黨的話,依法、依政策辦好自己的事,為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勤勞致富,不等不靠不要,用智慧和雙手建設美好家園。我們走過的“四好村”,村民都吃苦耐勞。這是很好的作風,應當發揚。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范文第5篇

2019年度,在鄉黨委鄉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學習強國”為引領,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領全村群眾脫貧攻堅,努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爭取實現“農業發展、農村增收、農民富?!钡哪繕?。在此,我向全體村民鄭重承諾:

一是加強黨的基層建設。努力抓好黨建工作,積極打造一個團結務實、戰斗力強、服務水平高的村“兩委”班子。定期組織全體黨員開展“學習強國”活動,把中央、省、市有關政策傳達到千家萬戶,帶領全村黨員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開展支農惠農活動。 

二是完善村莊綠化,建設美麗鄉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改造村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把綠化鄉村、美化鄉村、亮化鄉村和鄉村公路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程,年內爭取建好村組之間的公路。

三是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守法意識。教育和引導農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表達訴求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育農民遵守《村規民約》,認真妥善地解決好村民之間的各種矛盾糾紛,達到全村和諧穩定。

四是爭取建設項目,發展集體經濟。以草莓示范基地為主要模式,把爭取到的50萬元建設項目全部投放,實現當年投產、當年見效。以示范基地帶動產業化發展,引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津市市| 忻州市| 定边县| 萍乡市| 略阳县| 阜阳市| 开远市| 巴林右旗| 永登县| 巧家县| 玉龙| 丽水市| 宾阳县| 定安县| 鲜城| 满洲里市| 乌拉特中旗| 金川县| 安宁市| 大渡口区| 根河市| 高雄县| 定州市| 丹阳市| 九江市| 鸡西市| 嵊泗县| 东山县| 临夏市| 泸定县| 栖霞市| 湘西| 台北市| 易门县| 白朗县| 仁布县| 施甸县| 泗洪县| 色达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