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護理的150例新生兒,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預防措施及效果。

結果:通過科學、精心的護理,只有2例新生兒因病轉新生兒科治療,其余新生兒均正常出院。

結論: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兒發病率,提高新生兒生活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 疾病預防 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23-02

從胎兒娩出、臍帶結扎后算起到滿28天,這段時期稱為新生兒期。這個期是新生兒進行生理功能調節并適應宮外環境的關鍵時期,由于新生兒器官組織功能不健全,調節能力差,身體機能非常脆弱,容易發生窒息、感染等各種疾病,死亡率較高。因此,新生兒期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疾病,以保證新生兒健康快樂成長[1]。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兒護理中的疾病預防措施,現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護理的150例新生兒進行分析,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兒。其中,男81例,年齡4d~24d;女69例,年齡4d~25d。所有新生兒體征正常,年齡、性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150例新生兒采取積極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具體如下。

1.2.1 維持體溫穩定,預防寒熱病癥。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體溫改變的威脅,因此需要采取以下護理措施:

(1)新生兒病房保持安靜、整潔,并且光線充足、空氣流通,配置空調設備、空氣凈化設備及溫、濕度計,在新生兒穿衣及裹被情況下保持室溫在22℃~24℃,相對濕度在55%~65%。

(2)采取適當的保暖措施,給新生兒頭戴帽、母體胸前懷抱、嬰兒培養箱等。在為新生兒進行其他護理時,盡量減少暴露在外的面積,以免身體散熱過多。氣溫過低,新生兒易患傷寒綜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氣溫過高或保暖過度,新生兒可能患上濕疹或脫水熱,所以保溫措施應當適宜。

(3)觀察體溫,每4h監測一次,維持新生兒體溫在36℃~37℃。

1.2.2 喂養護理,防止窒息。

(1)新生兒出生半個小時左右可以給予母乳喂養,讓嬰兒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時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時或更早時候喂奶[2]。盡量給予新生兒母乳喂養,以確保新生兒獲得全面優質的營養。如果確實無法實現母乳喂養,可從喂養葡萄糖過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養時,奶具必須專用并進行消毒。對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綜合征的患兒,應由臨床醫生進行診治。喂后應先抱起嬰兒頭部片刻,再以側臥位放到床上,避免嘔吐或溢奶。如果發生溢奶,可將嬰兒抱起,讓其頭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嬰兒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狀輕叩其背部,方向從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時新生兒容易發生嗆奶,應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過多,喂奶時奶液應充滿整個奶嘴,避免吸進空氣。發生嗆奶后護理者取坐位,將新生兒面朝下俯臥于護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兒,另一只手空心狀輕叩其背部,助其將嗆入的奶汁咳出來。

(4)為了防止新生兒窒息,及時調整新生兒睡姿,以平躺為宜,避免長時間趴睡。新生兒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軟質物品必須及時移開,避免其發生窒息。

1.2.3 預防感染。

(1)嚴格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制度。新生兒病房定期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采用濕式法進行清潔,每日以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30min以上。進入新生兒病房必先更衣換鞋,接觸新生兒前后必須洗手。

(2)皮膚護理。新生兒應穿著柔軟舒適的棉質衣物。嬰兒體溫穩定后,每日沐浴一次。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嬰一盆一巾”原則。沐浴應采用煮沸過溫水(36℃~37℃)清洗。為保持皮膚皺褶處干燥,可用消毒過的植物油輕輕擦拭。然后進行5min左右的撫觸。每次換尿布或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紅臀和尿布疹。

(3)臍部護理。新生兒出生1~2min臍帶就可以結扎,處理時采用無菌法操作,殘端應保持清潔干燥,并敷上臍部無菌敷料。每天對新生兒臍部護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進行觀察,并以0.5%碘伏涂搽臍窩。通過這種方法讓臍部殘端自然脫落,并可預防臍炎發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護理。每天進行2次清潔護理。若眼部分泌物較多且為膿性時,提取分泌物進行微生物檢測。

1.2.4 新生兒常見疾病預防。

(1)預防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病房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潔凈,避免過多探視,謝絕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探訪新生兒,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并暫停哺乳。

(2)預防新生兒敗血癥。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產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膚、粘膜、臍部感染。由于新生兒對化膿性細菌抵抗力差、皮膚及淋巴組織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兒容易感染敗血癥,并且同時可得腦膜炎、肝膿腫、肺炎等疾病,因此對新生兒敗血癥應采取措施積極治療,皮膚、臍部局部感染者應給以碘伏等進行處理,避免引起敗血癥。

(3)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破傷風主要由斷臍、臍帶結扎不潔引起,因此接生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就能降低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的機率。

(4)預防接種。新生兒出生3d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分別在出生1d、1個月、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感染。

2 結果

采取上述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150例新生兒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轉新生兒科治療,其中1例為高膽紅素血癥,另1例為濕肺。經過治療2例患兒也已痊愈出院。

3 討論

結合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探討并總結了新生兒護理中疾病預防措施。綜上,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由于新生兒生理器官和皮膚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應采取積極的疾病預防措施,以促進新生兒健康發育和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陳琳華.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35):68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新生兒護理基本常識

新生兒期”主要是是從母親子宮內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由于這段時期新生兒各系統臟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因而易感染,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專家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給新生兒護理基本常識。

“新生兒期”主要是是從母親子宮內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由于這段時期新生兒各系統臟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因而易感染,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專家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給予指導。

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里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括尿布)應以柔軟且易于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便于發現污物,并防止染料對新生兒皮膚的刺激;衣服盡量寬松,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由于新生兒頭部散熱較大,氣候寒冷或室溫較低時應該戴小帽子,同樣要柔軟舒適。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做到勤洗勤換,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晚上應換2次以上,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濕則選擇質量較好且透氣性能好的,在家里時盡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濕”;注意尿片或尿不濕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喂養后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臥位時,應當經常變換;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采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護。

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喂養。

哺乳和喂養

新生兒喂養是門很大的學問。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后母乳喂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后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盡量讓新生兒吮吸,以促進乳汁分泌,并增進母嬰的感情利于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后傷口的愈合。

母乳喂養時應采取“豎抱位”即頭部略抬起,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規律的喂奶方式。在這種姿勢下新生兒和父母親相對而視,還可增加相互間的親密感;母乳喂奶前應先洗手并將清洗干凈,母親如有呼吸道疾病喂養時應戴口罩,如上皮膚有破裂或炎癥,應咨詢醫生后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哺乳。

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吸空喂飽后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以防殘奶淤積在內,如一邊一次喂飽后仍有多余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的正常泌乳并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人工喂養盡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鮮奶,因為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適合新生兒;混合喂養(母乳喂養和代乳品喂養相結合)時,應先以母乳喂養為主。

人工喂養時奶嘴洞大小應適中并注意溫度,奶嘴喂奶時盡量不要讓寶寶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此外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

喂養不需太講究定時,一般情況下3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飽吃好為原則:即寶寶吃奶后不哭不吵,且體重正常增長。

預防感染

護理新生兒時,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均應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細菌帶到新生兒細嫩的皮膚上面發生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或帶菌者則不能接觸新生兒,以防新生兒受染。如新生兒發生傳染病時,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者隔離觀察。產母休息室在哺乳時間應禁止探視,以減少新生兒受感染的機會。

皮膚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盡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后,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膚皺褶處涂少許香粉。每次換尿布后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干凈,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發紅,這時可涂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鐘(電吹風不可離皮膚太近,以防燙傷)。

護理要點一

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涂擦制霉菌素藥水。

保溫

新生兒出生后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干,用潔凈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于2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于36℃或高于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滴眼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凈后再滴眼藥。

除媽媽抱起喂奶外,新生兒整日臥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采取側臥位,尤其喂奶后應向右側臥,平時采取左側臥。經常變換,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護理要點二

注意居住環境

注意冷熱護理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溫,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松,質地要柔軟,不宜釘扣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注意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后,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干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要保證充足睡眠

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后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五官護理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81-0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a 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的減少或暫停導致的新生兒腦損傷,是造成新生兒早期死亡及智力發育障礙的重要因素[1]?;純壕胁煌潭鹊呐d奮、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體溫不升、昏迷、肌張力增強或減弱及擁抱反射亢進或消失等臨床表現。

1 資料與護理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新生兒的臨床資料。

1.2 護理要點

1.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給予心電血氧監護,觀察呼吸節律、頻率,心跳節律、頻率,心音強弱。如有節律不整、呼吸暫停,心率>(160~180)次/分、38℃ 、

1.2.2 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有效通氣。對咽喉部分泌物多者,應予吸痰,必要時給氣管內插管以清理呼吸道,無自主呼吸者給球囊正壓通氣,、呼吸困難者給CPAP 吸氧,其余病兒給頭罩、鼻導管吸氧,以最低的吸氧濃度保持無缺氧癥狀,以防氧中毒。

1.2.3 保暖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健全,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因此,需要有足夠的保暖措施,冬季需頭戴絨帽,棉被包裹,外置熱水袋,必要時放入嬰兒培育箱中。每2小時測體溫一次,監測體溫變化,使新生兒身體處于耗氧量少,蒸發散熱量少,新陳代謝最低的“適中環境”中。

1.2.4 預防感染 因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健全,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帶部的護理,每日沐浴1~2次,臍部未脫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膚,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每日口腔護理1~2次。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接觸患兒時,在接觸前后均應洗手,嚴禁非本室人員入內,人流量超過正常時,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諝饧皟x器物品潔凈,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

1.2.5 預防出血 新生兒易缺乏維生素k1依賴凝血因子,出生后應補充維生素k,肌內注射維生素K1,連用3天,預防出血癥。

1.2.6合理喂養 不能進食者,應給予鼻飼。少量多餐,每日4~6次,保證患兒熱量及營養物質的供給,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1.2.7 并發癥的觀察 15~30分鐘巡視新生兒一次,每2小時測T、P、R、BP并記錄。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神志、瞳孔的變化,出現脈搏減慢、呼吸節律不規則、瞳孔不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等癥狀,立即報告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1.2.8 控制抽搐 出現抽搐先兆、表現為炳躁不安、哭鬧不止、尖叫、拒食,及時報告醫生迅速按醫囑肌肉注射苯巴比妥lOmg/kg/次靜脈注射,讓患兒處于安靜冬眠狀態,避免再抽搐的發生[2]。苯巴比妥鈉有神經保護作用,可降低腦代謝,改善腦血流,降低細胞內外水腫,降低顱內壓,抗痙攣、鎮靜,并能使動脈血壓正常化及清除自由基等,故苯巴比妥鈉是目前控制及預防HIE驚厥和顱內病變的首選藥物。

1.2.9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在生命體征平穩及驚厥控制后使用嬰兒高壓氧艙(由武漢船舶設計研究所即701研究所制造,型號為YLC0.5/1A型的嬰兒透明單人氧艙)治療。艙體內用消毒液擦凈消毒(禁用酒精),入艙時換上全棉衣服,取側臥位,一般加壓0.04-0.05mPa,艙內氧濃度達70%~80%,穩壓吸氧20-30min,全程換氣穩壓,此時供氧及排氧的氣流量均為6L/min;加壓及排氣減壓均為10~15min[3]。高壓氧治療是在高壓氧的環境下進行的,高壓氧可引起患兒機體生理功能一系列的改變,操艙者必須熟練掌握高壓氧艙的使用與操作,熟悉高壓氧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進艙前及高壓氧艙內的注意事項,準確認識常見故障、果斷采取應急措施。

2 結果

108例患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極大地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殘率的發生。

3 結論

缺氧可致新生兒發生呼吸性酸中毒及代謝性酸中毒,造成顱腦損傷。治療過程中應全面維持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機體內環境的穩定,積極采取控制驚厥和腦水腫、對癥及支持療法,盡早治療,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兒早日康復,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應建麗,苯巴比妥鈉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5):3740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選自我院從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產科出生活產新生兒1589人,其中:男726人、女863人,診斷標準,新生兒窒息按照Imin Apgar評分標準,即出生1分鐘O~3分為重度窒息,4~7分輕度窀息,8~10分為正常。發生新生兒窄息1 03例,窒息發生率6%,其中輕度窒息85例發生率為5%。重度窒息1 8例,發生率為1%。

1.2 方法嚴格執行ABCDE復蘇方案,胎兒娩出后,立即擠凈并吸除口、鼻內粘液,觸覺刺激使其開始呼吸,觀察心跳、呼吸及膚色,如有羊水1lI度污染者,為防止新生兒開始呼吸,雙手緊箍胸部,大多數窒息兒,即可啼哭和正常呼吸,上述處理呼吸不充分,心率

2 護理要點

2.1 保溫整個復蘇過程必須保溫,胎兒娩出或立即擦干身上的羊水,減少體表散熱,使新生兒的新陳代謝,耗氧量處在低水平,有利于新生兒的復蘇。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至呼吸平穩面色正常為止,低流量氧濃度不超過40%,防止氧中毒。

2.3 復蘇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做好護理記錄,一般情況如神志、唇色、膚色、肌張力、大小便次數、顏色,同時做好各項記錄如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

2.4 窒息合并顱內出血的患兒要保持安靜,為防止出血加重,頭肩部應稍抬高,盡量不要搬動患兒頭部,患兒煩躁時給予鎮靜劑,有明顯顱內高壓時,應用脫水劑,并注意觀察用藥后效果。

2.5 合理喂養以母乳喂養為主。少量多飲,重度窒息的新生兒,由于血氧分壓和PH值下降,導致血液重新分配,使大部分血液入腦、心、腎上腺等生命器官,腸壁處于缺氧狀態,如果過早經口喂養,會使腸壁缺血壞死加重,易造成腸壞死,故經口腔喂養應在缺氧改善后由少到多,以母乳最好。

2.6 預防感染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勤洗手及加強環境管理,預防交叉感染,保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 結 果

103例窒息兒中,2例因臍繞頸、急性缺血缺氧,引起重度窒息復蘇尚未成功;4例因胎糞吸入20分鐘后呼吸仍不規則,出現抽搐,家長放棄治療。其余均復蘇成功。

新生兒臍部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孕婦因孕4周孕1產0,于2006年9月5日入院,入院時孕婦神志清楚,于入院前1小時出現不規律下腹墜痛,當日9:00給予蓖麻油40ml口服,13:00出現規律宮縮,產程進展順利。宮口開5cm,行人工破膜,羊水清,后宮縮2~3分鐘1次,持續30~40秒;行陰道檢查宮口開全,宮頸邊厚,產程進展停滯,14:00給予5%葡萄糖250ml+催產素5U,4滴/分靜滴、持續氧氣吸入,但活躍期停滯,經加強宮縮后陰道試產2小時,產程仍無明顯進展,胎心<120次/分,有宮內窒息征兆,于17:00在腰麻下行新式剖宮產術,5 剖腹產女嬰,胎兒娩出后全身皮膚蒼白、口唇蒼白,無呼吸、心率不規則,評分3分,為蒼白窒息,急給予搶救。

搶救方法如下:首先迅速有效的清理呼吸道,胎兒娩出斷臍后,仰臥位放在溫暖的搶救臺上,立即用干凈紗布擦凈口腔、鼻腔、咽喉的黏液及新生兒身體上的羊水,并迅速用吸痰管吸出口鼻腔和咽部的黏液和羊水。然后刺激呼吸,用手指輕輕彈擊新生兒足底及使用促醒藥納洛酮0.03mg三角肌注射,同時給予面罩吸氧,氧流量3L/分。其次循環興奮藥的使用,0.1%腎上腺素0.3ml臍靜脈推入。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給予維生素k15mg肌注。還要注意保暖。出現酸中毒時應糾正酸中毒,給予5%碳酸氫鈉5ml+25%葡萄糖10ml臍靜脈推入,5分鐘內注完,搶救10分鐘后新生兒自主呼吸恢復,面色逐漸轉紅,繼續保暖,側臥位吸氧,生命體征平穩后由專人護送至新生兒室。

護理體會

術前準備:除傳統剖宮產術的準備,重點了解剖宮產術的指征,對于胎兒宮內窘迫者,立即給產婦持續吸氧,手術室內除準備必要的器械藥品外,還應通知麻醉師做好相應的搶救準備。搶救藥品包括:0.1%的腎上腺素,鹽酸納洛酮、阿托品、洛貝林、5%的碳酸氫納、10%的葡萄糖、25%的葡萄糖,維生素K1等。物品主要有:新生兒黏液吸球或吸管、直達喉鏡、全套給氧裝置、新生兒給氧面罩,氣管內插管、臍靜脈導管、麻醉用氣囊不同容量的注射器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马公市| 承德县| 霍林郭勒市| 衡阳县| 中山市| 正镶白旗| 永福县| 闵行区| 澎湖县| 宿州市| 班戈县| 蓬莱市| 丰都县| 广南县| 昔阳县| 克什克腾旗| 汾西县| 峨边| 大丰市| 巢湖市| 天祝| 北辰区| 南木林县| 读书| 吐鲁番市| 佳木斯市| 华安县| 孝义市| 资阳市| 金华市| 长宁区| 民勤县| 连州市| 韶山市| 丰原市| 延长县| 冷水江市| 湖南省| 蒲城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