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綿城市設計依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海綿城市理念的基本內涵
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規劃,而這些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又會對自然環境產生無法避免的影響,部分城市會在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城市干旱或是內澇等問題,這就會大大制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在這一城市發展背景下,海綿城市理念也就應運而生,并為城市發展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途徑。海綿城市理念指的是以尊重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先的原則為基礎,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與城市灰色基礎設施的相互結合,保證城市能夠如同海綿一樣,有效應對洪澇和干旱等問題,從而保證城市能夠自行凈化、滲透和積存雨水,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安全。
2城市規劃中的常見問題
第一,城市建設者沒有關注城市的豎向規劃,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常常忽視豎向規劃的作用,導致,豎向規劃偏離實際,最終誘發城市發生雨后的嚴重內澇問題。第二,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存在專項規劃與用地規劃相互脫鉤的問題,城市管理者需要同步考慮用地規劃與專項規劃,然而實際情況確實,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僅僅關注城市的功能分區,而沒有同步考慮專項規劃問題,最終導致開發強度與周圍基礎設施配套之間的相互脫鉤。第三,缺乏定量分析,在進行海綿城市規劃建設之前,需要對城市進行全面的定量分析和調研,從而選擇適當的天然海綿體保護措施以及土地的開發強度,現階段,較為常用的定性方法表現形式為文字描述型,這一方法相對較為簡便,但其缺點在于容易偏離實際、嚴謹度較差。
3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方法
第一,城市規劃理念的轉變。城市規劃設計人員需要摒棄以往的城市規劃理念,對海綿城市的基本作用、內涵以及應用方法進行全面的把握,并在海綿城市理念的引導下,關注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城市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以可持續的生態觀為基礎,重點規劃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城市與生態的空間關系等內容。在海綿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做到尊重客觀實際、因地制宜,對海綿城市理念加以靈活、深刻的把握,從而提高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合理性。第二,仿生人工海綿體的構建。以海綿城市理念為指導,在海綿體人工構建與保護的同時,通過仿生人工海綿體來增強城市的雨水儲存和收集能力,常用方法包括: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科學分析城市洪澇情況,使其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發揮最大作用;利用城市市政試點或大型停車場,對再生水的專用通道和設施加以建設,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為基礎構建仿生海綿體,從而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第三,建設和改造生態海綿體。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的一種有效途徑為生態海綿體的人工改造和建設,在城市生態海綿體相對缺少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建設和改造海綿體,從而調節城市的生態環境,增加其生態海綿體的數量。常用的生態海綿體人工改造建設方法包括:改造城市園林綠地,利用下凹式或滯留塘等形式收集雨水,并將其與綠地景觀資源相互結合;對城市水系加以改造和構建,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自然水資源的調節作用;對傳統的綠地布局形式進行調整,在有效控制投資成本和城市建筑面積的基礎上,以面積更小、更為分散下沉式綠地取代以往集中的綠地建設形式,從而促進雨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設置人工綠地和園林,增強城市的洪水彈性應變能力[1]。第四,天然海綿體的修復和保護。城市規劃建設中常用的天然海綿體恢復和保護措施包括:一是利用生態走廊的構建,加強天然海綿體保護措施,從而促進海綿城市的發展,構建起生態海綿體系,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出天然海綿體的作用;二是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包括生態砌岸、水植物培養以及淤泥疏浚等措施,從而有效修復綠色生態系統,保證天然海綿體的調洪能力得到有效發揮;三是對非建區和建區進行準確劃分,利用強制性的方法對天然海綿體加以保護,避免其受到破壞[2]。第五,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城市管理者需要從整體上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并做好城市規劃之前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進行專項的城市規劃研究,并以相關研究結果為依據,對城市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加以評估,從而確定城市的水資源承載和處理現狀以及潛在能力,而這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目標和方向確定的基礎,會對城市的開發策略和開發原則產生直接的決定性作用,經過城市水系和道路之間的相互協調發展,能夠為海綿城市的構建,以及城市用地的合理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城市規劃需要根據地塊的地質地貌等特征來劃分匯水分區,對城市建設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海綿城市理念能夠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對海綿城市理念形成深刻的認識,轉變管理理念,保證城市規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關注天然海綿體在海綿城市構建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充分構建仿生人工海綿體和人工改造的生態海綿體,從而增強城市的雨水處理能力。
作者:王艷海 單位:聊城市規劃局
參考文獻:
[1]蘇義敬,王思思,車伍,等.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J].南方建筑,2014,(3):39-43.
熱詞:教材建設 教材規劃 人才需要
教材是學校專業教育(教師、教材、學生)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專業教育教學重要支撐,是人才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重要載體。教材出版也是專業出版社的重要版塊。教材規劃是行業部門、學校(普通高校、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出版社等開展教材建設的重要依據和組織形式。做好每五年一次的教材建設規劃選題、組織編寫和教材推薦工作,無論對行業人才培養,對學校教育,還是對出版單位,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十二五”土建類教材規劃優勢明顯
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從業人員近5000萬人,但整體素質偏低,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約800萬人,占16%;高中學歷約1000萬人,占20%;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約3200萬人,約占64%。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數量、結構、素質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教材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環境。今年2月6日,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對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管理、城市建筑評估、歷史建筑保護、工程質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城市安全、裝配化施工、建筑節能、城市節能、供熱管理、地下管廊建設、街區路網改造、城市交通建設和管理、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生態修復、污水大氣處理、垃圾綜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客觀上為包括教材在內的圖書出版提供了出版方向和內容要求。
(一)“十二五”土建類規劃教材代表了行業最高水平
土建類專業包括本科14個專業、高職32個專業、中職13個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是土建類專業教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評選的“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各專業核心、急需及特色教材,也是土建類專業教學的首選教材,代表了行業教材建設的最高水平,在行業內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行業影響力。
根據2011年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選題的通知》,高校土建類專業共有388項選題列為土建學科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其中高校本科選題216項,高職172項。到2015年底,本科專業完成出版171項,完成比例為79%;高職專業完成出版130項,完成比例為76%。總體完成率比“十一五”規劃選題提高了9%。另外,部分選題還獲國家“十二五”本科教育和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約占申報數量的20%40%,遠高于教育部5%選送比例。各專業層次規劃教材出版完成情況如下:
1.本科專業。完成比較好的專業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2個大專業,完成率90%以上。完成較好的為建筑學、城鄉規劃、給水排水工程3個專業,完成率80%以上。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因該學科專業內涵變化較大,完成率偏低(53%)。風景園林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為新專業,教學成果積累時間相對較短,大部分教材為新編,完成情況欠佳(完成率37%―58%)。
2.高職專業。完成比較好專業為土建施工類、工程管理類2個大專業類,完成率90%以上。完成較好的專業為建筑設計類、市政工程類、房地產類和城鎮規劃與管理類4個專業類,完成率80%以上。建筑設備類完成率偏低,僅僅為46%。
5.中職專業教材。土建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中,沒有規劃中職教材,但建筑工程施工與建筑裝飾等中職專業完成國家“十二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15種;建筑工程施工與建筑裝飾專業完成4種。市政工程施工、給排水工程施工與運行專業完成12種,但總體數量偏少。
(二)學校選用規劃教材優勢明顯
規劃教材是各高校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并推薦的教材,無論在內容質量還是出版質量上,都具有明顯優勢,在全國各學校的使用率一般在30%―100%之間。本科專業規模較大的土木、建筑、給排水等,其主干課教材基本做到全國設置專業學生使用率全覆蓋,有些主干課教材還被相關專業選用,使用率甚至超過100%;本科專業教材使用率普遍高于高職專業,說明本科規劃教材得到學校認可度更高;中職專業教材建設明顯偏弱,尤其在數量上,規劃教材偏少,在使用上更是多樣化,使得教學質量難以把控。
(三)規劃教材質量,具有明顯的優勢
由于規劃教材是行業管理部門組織評選、各編寫單位和出版單位重視,作者優中選優等因素,規劃教材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1.質量和傳承得到保障。土建學科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其作者和所在學校一般在我國土建行業具有很高的地位,有一定的權威性,且規劃選題以修訂版為主,約占70%以上,體現了良好的知識傳承。
2.教材內容符合人才培養規范要求。“十二五”規劃教材中,大多數屬于各專業教指委推薦教材,并嚴格按照各《專業規范》的教學要求編寫,最后由本專業的專家審定把關,教材內容得到保障。
3.注重了教材課件的開發建設。在新版系列教材中,注重了配套教學課件的建設,如按新專業規范編寫高校土木工程專業規劃教材,全部配套了教學課件。2015年出版的中職各專業教材,絕大部分都完成了課件的配備工作,受到學校和教師歡迎。
4.注重新技術領域教材建設。建筑學專業配合BIM新技術,開發了建筑數字技術系列教材,對推動建筑信息技術教學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