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馬拉松賽安全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北京;科技奧運;創新;展現
中圖分類號:G81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08)04-0022-06
Abstract: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re the global attention sports show, to promotes host city Beijing and even our country's sports, the economical, political, social and technical various influence,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Uses literature methods and so on materi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ert interview, empirical study, right “technical Olympic Gam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in Beijing Olympic Games' development, finally indicated that Beijing through sponsors in 2008 the Olympic Games, in profi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to conduct in the Olympic Games mature experience's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Beijing Olympic Games own characteristic, takes advantage of somebody's authority the development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y” strategic at the same time, “technical Olympic Gam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aspect has also achieved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was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 holds has mad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Key words: Beijing; Technical Olympic Gam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1 前 言
回顧百年歷程,奧運始終是在更新、更強、更精的科技攀升中,不斷地向著極限沖擊??萍寂c奧運的相識之旅始于1912年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這屆奧運會首次采用電子計時器和終點攝像設備協助裁判工作,使時間精確到十分之一秒,解決了終點名次判別上的紛爭。真正讓世界領略到科技奧運傳奇魅力的,是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特請美國發射了“辛科姆”號通訊衛星,全程轉播奧運會的比賽實況。科技奧運的雛形,是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廣泛使用了最先進的自動控制、信息傳播和處理、電子計時和激光測距等技術,結束了跑表、皮尺時代,亦被稱為“技術奧運會”。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首次推出了可滿足一切項目計時測速和計分需要的“全能運動操作系統”,首次使用高清晰度電視,首次出現了計算機控制的比賽組織管理系統,建立了使巴塞羅那與全世界相關聯的電信網,網絡系統開始介入。而奧運與科技聯袂上演成功好戲,可以溯源到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這屆百年奧運成為基于網絡系統的比賽組織管理系統高科技包裝的運動盛會,又一次讓世人見證了奧運與科技攜手的無窮魅力,至此高科技與奧運結下更為深厚的情緣。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更是把科技與奧運融合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衛星通訊、無線數據通信、數字電視、智能語音系統等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全球觀眾享受到了便捷、高質量的信息服務。首次采用身份識別系統建造的安全網絡,使“安全奧運”理念漸入人心。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離不開創新科技的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翱萍紛W運”戰略創新不僅僅是一種發展理念,更是一種指導思想,必將推動奧林匹克運動進入到一個更高、更快、更強的嶄新發展階段。從記錄歷史瞬間的數字計分系統,到科幻色彩的水立方模幻墻體,再到2008北京奧運會啟用的歷史上首個
奧運專用衛星……科技日益滲透到奧運會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現代奧運會的重要支柱。盡管奧運會與科技的關系如此緊密,但是奧運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把科學技術與舉辦奧運會相結合,則是2008北京奧運會。與往屆的奧運會相比,2008北京奧運會更加充分的體現了“科技奧運”創新的深刻內涵,也彰顯出“科技奧運”創新提升中國國際地位的重要價值。
2 “科技奧運”創新在2008北京奧運會中的展現
科技與奧運的結合已成為現代奧運會的時代特征。科學技術與體育運動的結合使得一屆屆體育盛會精彩紛呈。北京在申奧時第一次提出了“科技奧運”的理念,就是要以科學精神組織奧運,以先進技術支撐奧運,以奧運成果惠及社會。“科技奧運”不僅是一種思想理念,而且是一種發展戰略、行動規劃,它將產生一系列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北京“科技奧運”在組織實施中,提出了緊密結合國內外科技最新進展,集成全國科技創新成果,為舉辦一屆高科技含量的體育盛會服務;提高北京科技創新能力,推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和人民生活的廣泛應用,使北京奧運會成為展示最高技術成果和創新的窗口。“科技奧運” 在2008北京奧運會中的展現主要在奧運場館建設、信息技術、能源利用、環境保護、運動器材、氣象預測、交通運輸和安保等多個領域。
2.1 奧運場館創新
在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中,“科技奧運”創新戰略重點支持了“國家體育場施工與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國家游泳中心剛性節點及相關結構關鍵技術研究”、“奧運羽毛球館預應力鋼機構優化設計及結構健康監控研究”?!翱萍紛W運”創新戰略推動北京奧運經濟發展模式出現重要轉變,科技高端產業快速發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業加快退出市場。在12個新建場館中,從結構設計到新型材料、從施工工藝到質量檢驗標準等各個方面,許多關鍵技術都是自主創新。國家體育場設簡稱“鳥巢”,是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國家體育場設計大綱要求:國家體育場的設計充分考慮以信息技術為代表,包括新材料和環保等技術的高新技術。在建筑、結構、建材、環保、節能、智能化、通信、信息和景觀環境等方面,通過采用可靠、成熟、先進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國家體育場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以人為本的信息服務、方便可靠的通信手段、先進舒適的比賽環境和堅實可靠的安全保障的特點的新型場館。在設計中體現奧運場館的時代性和科技先進性,使其成為展示我國高新技術成果和創新實力的一個窗口。國家體育場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在科技攻關和成熟技術應用上應用一批針對建筑結構、節能環保、智能建筑的科技成果,并針對結構特點帶來的設計和施工難點實施科研課題的攻關。以國家體育場建設對科技的需求為出發點,提高體育場建設科技創新能力,積累高科技應用于體育場的經驗,使科技創新成為“三大理念”的動力和保障。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針對國家體育場建設過程中的若干瓶頸和焦點問題,重點安排一批科研攻關項目和課題,解決設計和建設中的難題。在各專業設計上重點應用較成熟并具有科技含量的技術,使體育場體現一流的建設和運營的科技水平。鳥巢采用了紐曼蒂萊蒙膜建筑公司的PTFE膜結構技術,膜展開面積約53000m2;“鳥巢”整體建筑頂面呈馬鞍形,整個體育場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格狀的構架,內部沒有一根立柱,看臺是一個完整的沒有任何遮擋的碗狀造型,如同一個巨大的容器,賦予體育場以不可思議的戲劇性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力。“鳥巢”的鋼結構所使用的鋼材規格為 “Q460”,這是我國科研人員經過刻苦攻關、專門為“鳥巢”量身定做的?!癚460”是“鳥巢”鋼結構的主要用材,它的厚度達到110 mm,這是絕無僅有的。“鳥巢”頂部的網架結構外表面貼上了一層半透明的膜,在它的作用下,體育場內的光線不是直射而是通過漫反射進來的,使得光線更加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還可解決場內草坪的維護問題。更為匠心獨運的是,“鳥巢”整個體育場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將很多附屬設施置于地形下面。這樣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資,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廣場的邊緣緩緩降落,依勢筑成熱身場地的2000個露天坐席,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并再次節省了投資。獨特的奧運科技創新戰略的設計理念,將使觀眾在這里獲得最佳視野,帶動他們的興奮情緒,并激勵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沖刺。“水立方”是國內首次采用膜結構建設的、國際上面積最大、功能要求最復雜的膜結構系統。它的外觀看上去晶瑩剔透,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水藍色的透明“冰塊”,游泳中心內部設施盡收眼底。這種獨特的視覺感源于其建筑外墻采用的一種特殊膜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ETFE是一種透明膜材,厚度通常小于0.20mm,具有質量輕、韌性好、抗拉強度高、耐候性強等特點。此外, ETFE的保溫、隔熱功能也是目前其他透光建筑材料難以比擬的。在中國,它是一種新鮮建筑材料,但是在過去20年內,歐洲有600~800座建筑都采用了這種材料。因為北京是一個多風沙的城市,所以很多人擔心沙塵暴會對“水立方”的外觀帶來影響,它的清潔問題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對此,專家表示,ETFE特有的抗粘著表面使其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點,而且即使臟了,清潔起來也非常容易,表面的沙粒用水一沖就掉,通常雨水即可清除主要污垢。在節能方面,由于ETFE膜的透光性非常好,可以保證90%的自然光進入場館,這讓“水立方”平均每天有近10個h采用自然光照明,可大大節省能源;ETFE膜的結構很輕,支撐的鋼結構也設計得相對輕巧,從而大大節省了材料;而且“水立方”還收集太陽能,并將其導入為水池加熱,也節省了能源。五棵松體育館的玻璃幕墻采用了北京中科納米公司的常溫固化納米自潔技術,是納米應用于奧運工程面積最大的項目。在“科技奧運”創新戰略的推動下,備受各界關注的北京奧運會所需的37個比賽場館均已勝利竣工。國家體育場在4月份舉辦的2008年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好運北京2008年馬拉松賽和好運北京2008年中國田徑公開賽等3項賽事中使用。奧運村、媒體村、新聞中心等非競賽場館設施已經基本完工。
2.2 奧運會信息技術創新
1964東京奧運會首次實現全球電視直播;1992巴賽羅那奧運會第一次運用數字傳輸技術;1996亞特蘭德大奧運會用互聯網將世界連接起來;2000悉尼奧運會的移動通信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2004雅典奧運會的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成為奧運通訊的特色。從近幾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可以看到,信息通信已經成為奧運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技術提高了北京奧運會制造技術水平。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相融合,給北京奧運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帶來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更好、更快、更省里、更可靠地制造出創新奧運產品。2008北京奧運會實現了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奧運場館內,使用任何移動通信終端設備都能夠安全、快捷地獲取可支付得起的,無語言障礙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翱萍紛W運”創新在2008北京奧運會中的展現主要是實現了“面向奧運的多語言智能信息服務網絡系統”以及“奧運綜合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及核心平臺建設”,組成了一個支持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主要語言的智能信息、查詢和定制的系統。在奧運會期間,該系統可以利用呼叫中心、互聯網、移動通信設備等多種方式,為奧組委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廣大觀眾、游客等提供安全、便捷、多語言的奧運綜合信息的收集、檢索、查詢和信息定制服務。該系統通過在“好運北京”系列賽事賽艇、沙灘排球、皮劃艇激流、皮劃艇靜水、現代五項、鐵人三項等項目比賽中提供綜合信息服務, 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國家廣電總局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主要運用移動多媒體廣播、地面數字電視、高清電視、直播衛星4種轉播技術,讓觀眾欣賞到更為精美的畫質效果,采用高清轉播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對所有賽事進行高清電視轉播。在奧運會期間,北京、上海、天津、沈陽、青島、秦皇島等6個奧運城市運用了“中國創造”的3G手機,人們可以使用TD-SCDMA標準的3G手機隨時觀看賽事,用手機發電子郵件。這些科技奧運研究成果得益于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世界第3代移動通信(3G)標準和為它而生的TD-SCDMA產業聯盟,其聯盟的核心成員大唐電信、聯想、普天等均是海淀園的骨干企業;天元網絡公司承擔了北京網通2008奧運保障系統中的5個子項目之一的奧運網管系統工程;中創信側公司為奧運城市提供了通信網絡測試和保障解決方案。在奧運會期間實現了北京五環內3G網絡全覆蓋。
2.3 奧運會能源利用創新
北京奧運會的奧運村在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面采用世界最先進的太陽能光熱系統為運動員提供熱水,奧運村內的路燈照明用電由太陽能產生。除了使用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外,另一個有代表性的環保舉措是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在奧運村主要場館和設施、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設過程中,應用了各種雨水收集及回用技術,平均雨水利用率可達85%,大大節約了用水。奧運村建設的“再生水源熱泵系統”,是利用污水處理的再生水,與熱泵機組換熱后再注入清河。再生水的溫度在15~25℃之間,冬夏兩季,與自然溫差約10°。利用再生水自身蘊含的溫差與熱泵機組換熱,能效比為3.26,節約電能30%。利用再生水換熱,不會影響河道水質,而水中蘊含的能量卻被利用。再生水源熱泵系統作為冷熱源,為奧運村提供制冷/供暖/生活熱水3聯供,是利用清河污水廠的再生水,其中蘊含15~25℃的溫度能量,與熱泵機組進行熱交換,然后注入河道,只是利用溫度能,不改變水質,不消耗水量。利用城市污水熱能的再生水源熱泵系統,為奧運村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能效比COP=3.26,讓室內溫保持在適宜的區間,舒適度高。沒有室外機和冷卻塔,沒有污染,能消除建筑群的熱島效應,減少CO2年排放量180余噸,使奧運村成為綠色社區。太陽能集熱管水平安裝在屋頂花園,成為花架構件的組成部分,與屋頂花園渾然一體。60000 m2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奧運會期間為17200多名運動員及官員(殘奧會期間7000名運動員及官員)提供洗浴熱水,奧運會后,供應全區居民的生活熱水需求。奧運村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對集熱傳熱、換熱升溫、儲熱殺菌、熱源備份、保溫保量、余熱利用、自動控制等環節進行了綜合考慮,系統采用直流熱管間接循環利用太陽能的方式,具有系統獨立、出水溫度穩定、賽時及賽后保障性能好、便于及計量收費等優點,其工程規模和技術先進程度超過歷屆奧運會,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奧運村的太陽能熱水系統運行后,年節約電力近1000萬度、節煤2400噸,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700噸、二氧化硫20噸、粉塵200噸。燦爛的陽光,送來實惠、清潔的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太陽能設施,為建筑美觀,增加時尚亮點。奧運村還將應用太陽能路燈、庭院燈、草坪燈、光導管、LED建筑發光等綠色照明技術。
2.4 奧運環境保護創新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百年歷史見證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緊緊相連。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歷屆奧運會都在環境保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利勒哈默爾“綠色”冬季奧運會和悉尼“綠色奧運”,的經驗值得借鑒。2000年悉尼奧運會環保意識滲透到各個方面,成為奧運史上“綠色奧運會”在節能、節水、垃圾的減少與無害處理、污染治理、自然與文化環境的保護等5個方面達到新的高度。比如體育場館和奧運村的設施全部采用太陽能發電;客房內全部使用無氟冰箱、不安裝空調,以免破壞臭氧層;最大地使用公共工具,污水經處理后環境使用等等。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成功驗證了綠色奧運不僅僅是種草植樹而達到的表象綠色環境,更是是通過奧運會高科技與生態環境的結合、協調發展和相互共生,使得奧運會本身更具有生態功能的本質綠色環境。表1列出了最近幾屆以“綠色奧運”戰略為主題的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環境保護措施。
北京《奧運行動規劃》明確對奧運會進行了整體的綠色規劃。對于節能減排,《奧運行動規劃》具體規定為:“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有害廢棄物(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對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節能降耗、減少廢物排放、增加廢物的再循環利用。以《奧運行動規劃》為指導,北京奧組委一直在積極地采取措施以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履行環境保護的義務,具體包括在北京奧運場館的建設中,把能耗指標要求作為工程建設的附件納入場館建設施工;廣泛采用了太陽能和風能這種“綠色”能源為體育場館和奧運村供電采暖;采用新型環保建材并通過廢物的循環再利用以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科技奧運”創新實施的7年多中,“科技奧運”創新帶來綠色奧運的實施,北京“科技奧運行動計劃”不僅在建筑上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攻克了奧運場館設計方面的諸多技術難題,有效節約了建筑成本,還實現了奧運工程在綠色環保能源供應與節能減排的目標。一批科技成果在首都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北京防沙治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工程”,是以高新技術為支撐,通過科技攻關,在土地沙化災害、成交綠地系統、林業資源、防沙治沙體系構建、抗性良種培育、綠色通道建設、防沙治沙示范模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首都防沙治沙的集約化、精確化、科學化、信息化,為“科技奧運”創新實現“綠色奧運”和“人文奧運”創新打造技術平臺。
2.5 奧運氣象預測創新
“科技奧運”創新在2008北京奧運會中的展現是一個全方位的科技奧運,具有更鮮明的時代科技創新特征。在氣候變化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的今天,北京借助“奧運經濟”在“科技奧運”創新7年多的建設中,參與“科技奧運”的成員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例如,北京城市氣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的“城市氣象精細預報技術研究”于2004年立項,針對北京8月份正值雨季,高溫悶熱,天氣復雜多變,特別是突發性的局部強對流雷雨大風天氣時有發生的情況,經過3年攻關,已建立了適合北京的多系統集成的城市精細預報業務平臺和快速更新循環同化預報系統,在北京奧運會中能滿足國際奧委會提出的至少1天4次滾動更新,每3h一次預報、個別每1h一次預報的要求,實現了對2008北京奧運會等重大活動進行氣象保障的精細客觀預報技術支撐。為了讓北京奧運會圣火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高科技氣象設備首次在珠峰投入使用。在這次氣象保障火炬接力傳遞工作中,觀測組安裝了自動氣象站、氣象綜合觀測車、單測風儀、可見光全天空成像儀和GPS探空設備,為天氣預報提供地面、高空、天空云狀觀測資料,其中單測風儀和可見光全天空成像儀是第一次在珠峰大本營使用。這些儀器所提供的各種氣象觀測資料和產品在這次氣象預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6 奧運交通運輸創新
國際奧委會在《申辦城市書手冊》中談到交通問題時指出:“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關鍵因素是要有一個有效的交通系統?!倍本┊斍皡s面臨經濟發展和城市快速擴展而產生的交通需求挑戰。在確保1600多萬人口日常生活和工作交通需求的同時,奧運會期間還有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王室成員等貴族來賓。來自國際奧委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28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官員近16000名,技術官員2500名,持證媒體人員40000名,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將有近十萬名,觀眾總數將達到幾百萬名。除日常交通出行和觀看奧運賽事外,2008北京已成為旅游觀光熱點,城市交通需求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為確保北京奧運交通安全,建立有效、暢通的交通安全系統,為北京奧運圓滿成功創造條件?!氨本┦兄悄芙煌?ITS)規劃及實施研究”項目已開始啟動使用。在奧運會期間,交通交通控制中心,指揮調度系統、交通監控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誘導系統、交通警用車輛衛星系統(GPS)、“122”交通事故按報警系統、交通違章自動監測系統、交通通信息采集與處理系統、交通管理計算機網絡系統、數字化執法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等12個智能系統運用奧運的交通服務。北京奧運交通綜合指揮中心,可對22項交通秩序安全管理實施時監控。在交通應急指揮方面,完成交通應急指揮綜合應用系統工程建設,整合了交通相關部門3000多路的視頻資源,實現了交通應急通訊保障功能和移動指揮的功能;初步建成的省際長途綜合客運樞紐信息系統,連接北京市的11條高速公路的38個收費站56條車道實現不停車收費。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利用動態導航儀和手機短信、彩信及手機WAP上網功能,機動車駕駛者可以隨時了解實時路況,選擇線路避開擁堵,加上交通控制、指揮調度、交通監控等系統的智能化,為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如高速公路的開閉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突發交通事故信息等,奧運期間的北京交通狀況大大改善。奧運會后北京市交通與動態導航定位信息服務系統將更加完善,通過深入開發研究,并擴展至全國各主要城市。
2.7 奧運運動器材創新
在最近幾屆奧運會的比賽中,科技因素逐漸成為一個焦點話題。從游泳名將身上的鯊魚皮泳衣,到田徑運動員腳上的跑鞋,科技已融入奧運,與奧運渾然一體?,F代奧運會和現代科技相互支持、相輔相成。北京奧運會科技的最新成果給北京奧運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個國家的體育競技水平不僅體現在賽場上,而且也體現在體育器材的制作創新上。從運動器材、服裝到訓練方法,北京奧運賽場上處處凝聚著現代化的尖端技術。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中的很多器材都是中國企業提供的,能做到這一點,是中國人付出了多年努力和拼搏才實現的。在國家體育總局、國防科工委和北京市科委的推動和組織下,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承擔了“奧運會射擊比賽用運動槍、彈研制”項目。經過2年半的技術攻關,完成了自選步槍、運動步槍、標準手槍、慢射手槍的樣槍,以及運動長彈樣彈和手槍用改進型運動長彈的樣彈、122號獵槍樣彈等,主要技術指標均已達到并超過國際著名品牌水平。在2007年的多哈亞運會上,中國蹦床運動員黃珊汕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數字化三維人體運動的計算機仿真系統獲得了金牌。這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輔助訓練軟件系統,包含視頻分析子系統與三維人體運動模擬子系統。“好運北京”2007國際體操邀請賽現場,嶄新的鞍馬、平衡木、雙杠、高低杠等體操器材率先亮相,在器材某角上清楚地標識”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這家中國民營企業正是2008北京奧運會體操器材的供應商。作為奧運會賽場上產生金牌最多的大項――田徑比賽,歷來對器械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是中國企業泰山體育和江蘇金陵,卻平分了除了“計時計分系統”之外,其余所有的田徑比賽器械的供應權利。泰山體育器材公司在北京奧運中將為6個大項提供器材,其中包括劉翔110m欄比賽時用的跨欄架。
2.8 奧運安全保障創新
安全是北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根本保證和主要標志,是北京奧運會中組織和實施各項行動必須優先考慮的內容。北京奧運安保在奧運比賽中采取多樣化安保檢查。從技術上,場館的安防工作采用了世界先進技術,在各個場館都部署了包括中介報警、中介控制、視頻監控等在內的6大系統。每個場館都和安保的指揮中心相連,某一場館一旦出現問題,指揮中心會立即為指揮人員提供及時的決策支持。從安保力量的配備上,奧運賽時將有警方、軍隊、武警等其他后援支持部門、專業的保安公司和一些志愿者共同負責。寬帶網信息技術公司參與開發的“奧運場所數字化消防滅火動態預案” 項目囊括了2008奧運會所使用的在京所有31個比賽場館和41個獨立訓練場館,以及相關的奧運設施,通過制定出每個場館獨立的數字化消防滅火救援動態預案,為實戰指揮提供決策支持。EIP技術將在奧運場館全面應用,為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盛會提供可靠的安全。該EIP技術在奧運場館安防系統的綜合應用主要集中由:電子門票識別系統,人臉拍照識別系統,指紋識別系統,電子門票、讀寫器、現場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和數據交換/管理中心(配軟件)等組成。也就是說,在參觀者出示電子門票經過識別系統時,由人臉識別系統對人臉部進行拍照,同時讀取觀眾的指紋,存儲2-3個指紋;同時分配到各個場館進出口。對一些嫌疑人員提前進行資料錄入,可以起到預防犯罪作用。攝像機自動識別未經登記授權限制進入場館的危險人物,向網絡報警中心報警。奧運安保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將可疑人員圖像傳至各個安全中心,多個安全中心及時連動處理。2008北京奧運會依照國際慣例和國際奧委會的規定,入場人員要進行安檢。可能就和你上飛機之前的安檢差不多,主要是嚴密防范,制造事端的人員,攜帶危險物品進場。奧運高科技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更安全。奧運村安全管理采用社區智能卡識別系統、磁卡出入系統、門控系統、從進入居室的瞬間開始,居住者便完全可以自由地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與生活的享受。奧運村優質飲用水安全保障機制建立。奧運村優質飲用水凈化示范研究”是“科技奧運”專項首批支持的課題之一,由中國科學院配套支持,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具體承擔。該課題自主開發出強化產生羥基自由基高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催化氧化技術及反應器、在線發生臭氧-UV協同一體化安全消毒技術及裝置、微量元素保持與管網水質穩定化技術、水質安全評價技術以及相關的組合與集成技術體系等,同時在砷、氟、硝酸鹽的去除方面取得突破,共申請發明專利9件,其中授權6件。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建立了針對奧運相關設施的飲用水質安全風險末端控制技術系統,形成供水的三級安全屏障,并研制出固定式和移動式飲用水凈化與供給的集成設備,能夠滿足各種不同的供水需求。經過多項應用,證明該技術系統具有水有效利用率高、處理成本低、水質凈化效果優異、系統穩定可靠等突出特點。2006年11月,國奧投資公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北京中房水杯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決定把科技奧運研究項目的成果應用于奧運村直飲水工程,有效地保證奧運村飲水安全。奧運會與科學技術融合,可以有效促進科技進步相關產業發展并惠及整個社會最終達到“科技助奧運、奧運發展”的目的。2007年5月16日北京科技周大型主題展開幕。奧運規劃區太陽能公交信息廳、燃料電池場館車等能源科技成果,作為科技周開幕式大型主題展的重要內容,在奧體中心與市民見面。在奧運項目體驗區,市民可以通過高科技模擬設備,親身體驗和“奧運冠軍”一起賽跑、射箭,感受自己與“運動員”的差距。良好的安全環境是奧運會成功舉辦的關鍵,北京奧運安保工作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和北京奧運的特點,創新了奧運安保模式,完成了治安、交通、消防、反恐防暴、要人警衛等52項總體工作計劃及500多項具體實施方案,并隨國內外安全形勢的發展隨時更新、補充。為使奧運安保各項計劃周密嚴謹,北京警方還聘請了70余名中外奧運安保專家和顧問。與此同時,針對當前國際上時有發生的恐怖襲擊和炸彈事件,北京市公安局把提高反恐防暴、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列為首要任務,培訓專業反恐人員,組織覆蓋全市各行業的反恐演練,反恐應急進入‘常態化’軌道。北京奧運安保指揮系統通過20多項“好運北京”賽事的測試,并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安保專家的高度評價。這些安保指揮系統的創新在北京奧運會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2.9 北京奧運大型活動創新
在百年現代奧運會中,開閉幕式不斷地以創新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展現在世人面前。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大量高新科技成果的運用,使得創作者的創作空間得到大大提升,美輪美奐的開閉幕式使雅典奧運會在全世界觀眾心中留下美好印象。開幕式和閉幕式是一屆奧運的特色,最集中和最鮮明展現了開閉幕式大型展示活動。北京“科技奧運”建設的一個部分是重點實施“大型體育活動開閉幕式分析和奧運科技專題研究”、“開閉幕式創新焰火”等項目。這幾個項目建立了大型體育活動開閉幕式數據庫,可以采用信息監測及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進行開閉幕式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為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組織管理、技術選擇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具體指導意見;研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安全、環保的焰火產品和發射技術,將為一場精彩紛呈的奧運會焰火表演提供高科技保障,并顯著提高了我國作為煙火發源地的整個行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也突破了奧運會開閉幕式、火炬傳遞等大型活動中的關鍵技術,為打造高科技與中國文化完美結合的開閉幕式和火炬傳遞儀式提供了科技保障。經過全球13萬多km傳遞的奧運圣火,8月8日將在北京以極其震撼的“方式”點燃國家體育場“鳥巢”主火炬塔。主火炬塔、奧運珠峰火炬傳遞,采用了航天科工海鷹集團公司的火炬燃燒等關鍵技術。
3 結 論
3.1 科技在2008北京奧運會中以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奧運會,通過廣泛應用當代最先進的科技成果,讓科學精神、思想和科技成就滲透到奧運會的每一個細節,使北京奧運會成為被先進科技成果裝備起來的體育盛會,實現 “以科技助奧運、以奧運促科技” 的創新理念。
3.2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結伴而行??萍寂c北京奧運的結合,不僅創造了一屆精彩紛呈的體育比賽,而且也締造了一種永遠銘刻在人類進步史上的燦爛文明,推動人類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奧運的百年歷史,也是科學技術融入奧運的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與奧林匹克運動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歷屆奧運會,特別是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科學技術在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進.以“科技強警”保“安全奧運”[J].安全,2008,(2):4-7.
[2] 陳劍.奧運經濟:北京的創新與發展[J].北京社會科學,2008,(1):16-21.
[3] 增少軍.“碳中和”與北京綠色奧[J].北京社會科學,2008,(2):4-8.
[4] 譚蕾,劉小湘.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科技化趨勢[J]遼寧體育科技,2005,(3):24-36.
[6] 朱麗. 自主創新聯姻科技奧運[J].中國科技投資2007,(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