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艾灸的文化歷史

艾灸的文化歷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艾灸的文化歷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艾灸的文化歷史

艾灸的文化歷史范文第1篇

艾草也叫醫草、艾蓬、灸草,香艾。500多年前,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在蘄州鎮郊區的麒麟山上采集艾草,種于庭院,進行細致的研究,而且專門為艾葉寫了一本書――《蘄艾傳》。《蘄艾傳》里說:“艾葉產于山的陽坡,每年在端午節的前后采摘,用來治病灸疾,功非小可。” 李時珍對產自家鄉的道地藥材蘄艾更是十分的推崇,他在《本草綱目》里說:“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清宮醫案里記載:光緒34年,太醫院的御醫用蘄艾加以藥物粉碎揉搓后,再用綾絹包裹制成六寸寬的腰帶,給光緒皇帝系在腰間來治療腰胯疼痛,以補湯藥之不及。

在民間使用艾葉治病防病也非常普遍。民間至今還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現在,有的山村里還流傳著用艾制成肚兜,兜在腹部的習俗。對老年人的氣弱畏寒;兒童的受涼腹瀉;婦女的經寒,虛寒病癥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說艾灸神奇,是因為它的確有很多不同凡響之處。首先,艾灸的療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莊子》記載圣人孔子“無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養生保健。日本人須藤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市場上有一些經過改進的現代化灸療儀器出現,但大多數是以光電的方法為主,向純物理療法靠攏,與用艾作熱源的灸法產生的藥物和熱源的復合作用完全不同,也和灸法的中醫學原理格格不入,能起到的保健和醫療效果也十分有限。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艾灸療效獨特性的認識,艾灸療法重新得到了醫學界重視,現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現代化的艾灸治療儀應該是傳統艾灸材料與光電儀器的結合,在現代新型熱源的作用下(如紅外線、磁療)充分發揮艾的藥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不會燒灼皮膚產生疤痕的特點。

眼下人們對韓劇《大長今》中飲食醫藥的關注熱情,足以證明人們對中華傳統醫學的信任和推崇。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只要真正簡單、實用、效果顯著的傳統方法人們還是歡迎的。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而緊張,侵蝕和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非典、禽流感等新出現流行性疾病繃緊了人們的神經。亞健康和患病人群迅速增長,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尋求一種效果可靠,應用安全,使用簡便的方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古老而有效的灸法正好也適應了這一趨勢。

為了弘揚艾灸文化,使艾灸這種古老而神奇的醫療保健方法煥發生機,克服傳統艾灸方法的缺點,充分發揮艾灸的獨特療效,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以艾灸罐為基礎的“范氏艾灸”從根本上改進了艾灸治療與養生的方法,具有無創,綠色,使用簡單方便的特點,“范氏艾灸”注重“四穴養生”,并且提出了“三十歲過后要艾灸”的保健養生理念。

“范氏艾灸”主要是運用范氏艾灸罐,使用精制的蘄州艾柱,溫灸人體四大養生要穴,溫補脾腎,調整先天、后天之本,以達到扶養正氣、祛除病邪、延年益壽的養生保健目的。

范氏艾灸認為人體有四大養生要穴,他們是:關元、命門、中脘、足三里,讓我們認識一下它們:

一穴關元,又名丹田,是任脈經穴,在臍下三寸處,是任脈和足三陰經交會穴,具有通調沖任,調理氣血,補腎固精,回陽固脫的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癥。此穴為養生保健強壯要穴,長期施灸可以使人元氣充足,延年益壽。

二穴命門,一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生命的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故稱命門。是人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所住宿之處,可以發揮人與生俱有的體力并加以強化的功能,具有補腎壯陽之功,為保健強壯要穴。

三穴足三里,一名下凌,在膝眼下三寸外一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醫說》講:“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明確提出無病之人,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壽,故稱為長壽之灸。本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的功效。

四穴中脘,一名太倉,為手太陰、手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交會穴,臍上四寸處。凡病者首應調和胃氣,胃氣調則谷氣生,這是說明人賴百谷以養其身,故為養生保健要穴。對胃部疾病的全部癥狀均有非常好的療效。

艾灸的文化歷史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固本正原;雙療模式

簡便驗廉作為中醫的傳統優勢在歷史上曾惠及了無數國人。發揮這一優勢的主題是民間中醫。作為最基層的行醫群體,民間中醫由于生活環境的千差萬別,使之在防治疾病中認識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的條件十分豐富。從中產生了許多簡便有效的療疾手段和方法,并有療效神奇的秘方絕技。“一草一木都治病,一針一術皆療疾。”正是此群體的真實寫照。民間中醫是中醫保持特色的源頭活水這樣的認識無疑是正確的。

現在我國醫學領域有一種傾向,似乎只有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才能代表高診療水平。中醫西化也想當普遍。代表傳統中醫的簡便療法看似已不適應醫學的發展。實際上這種傾向已背離了醫學的目的,更背離了我國的國情。在此背景下加之其它種種限制,民間中醫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人員在青黃不接中越來越少。再看當今看病難,看病貴的這些突出問題,還有越來越多的醫藥源性疾病以及大量醫療垃圾的產生,全面的說忽視了民間中醫的重要性也是其中一大原因。從中醫那“效法自然.大道至簡”的本真特點和我國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來看,民間中醫不可缺少。下面結合實例就民間中醫藥治療大病的優勢進一步闡明。

艾灸的文化歷史范文第3篇

關鍵詞:SWOT分析 養生文化產業 咸陽

一、優勢分析

1、厚重的歷史文化,內在的養生血統

咸陽是中華養生文化名城,曾是世界著名大都市之一,史學界稱“東有羅馬,西有咸陽”。秦始皇觸怒神女生瘡,悔改后得溫泉洗浴而愈的神話傳說,楊貴妃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文明天下,堪稱開“水療”的先河。咸陽“五神”的鼻祖更是起源于咸陽的拔罐法和艾灸法等。縱觀咸陽的歷史,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部“中國養生文明史”。中華養生文明由此發端,厚重的文化積淀是咸陽養生文化的內在根源。

2、良好的中草藥資源,優質的溫泉地熱

咸陽富集中草藥資源,共有各類野生中草藥資源138種,探明藥用植物590余種,擁有西北最大的中醫標本室。咸陽可以利用天然草藥來開發藥物或是日常保健品,可為咸陽養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源支撐。

咸陽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熱溫泉資源,地處渭河斷陷盆地,地熱賦存條件優良,并且具有水溫高、水質好、儲量大、壓力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等獨特優勢,在西部乃至全國都少有,為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3、充足的人力資源,多元的養生奇才

咸陽養生方面人才云集,這為咸陽養生產業發展注入了原動力。咸陽足療人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品牌性、相對壟斷性等特點。咸陽自古名醫薈萃有許多宮廷保健秘方和民間偏方,歷經長期實踐,療效神奇,深受社會認可,先后成長起一批“神藥”田景豐、“神刀”張朝堂、“神脈”馮武臣、“神袋”來輝武、以及“神針”趙步長等醫術高超的名醫,每年吸引一大批日韓患者和東南亞游客前來尋醫問藥。現有42家醫藥流通企業、24家醫療器械企業、5萬多從業人員,居全國地市前四位,如此龐大的技術隊伍,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見。

二、劣勢分析

1、基礎設施差

咸陽市區內雖然交通、商業、貿易、金融、教育、食宿、衛生、體育、娛樂、廣播、電視等方面的服務機構面面俱到,但由于咸陽自身條件和綜合實力不強,咸陽缺乏舒適的消費環境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硬環境和軟環境都限制了咸陽養生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2、缺乏技術創新、產業結構不合理

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能夠屹立于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的不竭動力,也是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但受咸陽經濟條件、留不住人才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咸陽在技術創新這一方面是欠缺的。咸陽在養生資源整合利用上缺乏深度和廣度,和國內個別養生產業做得好的省市相比,養生項目較為傳統、單一,滯后于追求時尚、休閑、新穎體驗的消費需求。

3、知名品牌少,缺乏品牌戰略

隨著養生文化產業的發展,養生文化市場進入了品牌競爭的時代。咸陽市養生產業也涌現出一批依托科技進步提高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知名品牌較少,缺乏拳頭產品,資源整合不夠,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問題。目前,在全國打得響的品牌只有505集團、步長制藥廠等少數知名企業。而咸陽的醫療產業、茯茶產業、足療產業等養生產業,尚未培育出具有影響力的品牌。

三、機遇分析

1、“關中—天水”經濟區與“西咸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增長點是西安和咸陽,陜西省花大力氣、下真功夫以西咸一體化為切入點,這一經濟形勢,為咸陽養生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能夠打破政治界限的局限,解除需求上的約束,使得咸陽與西安在資源上優勢互補,在客源市場上得到西安的分流人群,能夠有效推動咸陽養生產業的快速發展。

2、政府的高度重視。咸陽市政府對于咸陽養生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已成功的舉辦了首屆"中華養生節",為咸陽養生文化產業的發展開了個好頭。市委、市政府還出臺了關于扶持養生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意見和建議,以更加優惠的、更加有效的政策來扶持相關企業,為養生產業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3、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我國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養生產業潛在消費市場較大。養生的理念又不局限于長壽,而與健康密不可分,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這為咸陽養生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陜西省的范圍來講,一直著力發展和培育能源化工、高新技術、旅游業、果業等六大特色產業,養生產業沒有涉及,這是陜西區域市場的一大空缺。因此,咸陽發展養生文化產業,恰巧能補市場之缺。

4、時尚的養生消費的需求。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方式的需求趨于高端化、時尚化、休閑化。養生將會越來越受消費者和企業的青睞。同時也會引起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的高度重視,不久的將來,養生文化產業定會成為后起之秀。

四、威脅分析

1、生態文明挑戰傳統

生態文明是一種流行趨勢,養生文化產業毫不例外也要融合生態元素。這既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的要求,也是是咸陽的養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行之路。綠色、環保的理念要充分的融合到養生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這對于以傳統養生文化為基礎的咸陽養生文化產業來講,是一種極大的挑戰。

2、信息交流改變生活

無論是中醫診療產業、足療產業、醫藥保健產業、溫泉沐浴產業、餐飲產業都受到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影響。信息化手段在每一行業的每一環節都能夠得到很好地應用,從為消費者消費前、中、后的服務體現出人性化、智能化、便捷性、準確性等優良的特點。因此,咸陽養生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使用,這就要求各企業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注入新鮮的血液,讓企業散發出現代、快捷、氣息來吸引并服務于更廣大的游客。

通過對咸陽養生文化產業進行的SWOT分析,咸陽發展養生文化產業的發展優勢十分明顯,從資源稟賦角度比較而言,在國內當屬是種類相當齊全、品級比較高、質量優良,時代機遇更是難得,市場空間較大,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存在著劣勢和挑戰,但是只要有效規避,就能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將挑戰變為機遇。

參考文獻:

艾灸的文化歷史范文第4篇

一、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

蒙醫藥是一門科學,也是多年來通過科學論證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而組成的,首先在理論上有其獨特性,蒙醫的主體理論、赫依、希日、巴達干即概論了陰陽五行學說,也有氣熱寒之說。通過這一理論去辯證論證,用有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經驗。蒙醫蒙藥確實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幾千年來,蒙醫學是蒙古族人民在歷史創造的醫學學科,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醫學的組成部分,中國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醫學創造和醫學貢獻。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醫學,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至今仍然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當然代表。而以蒙醫學同樣為各民族的繁衍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并正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蒙古族諺語說:“病始于消化不良,藥始于開水。”這句話看起來非常簡單,卻道出了一切傳統醫學創造發展的真理,成為學習理解一切傳統醫學的鑰匙。醫學是人類與生俱來,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它從中誕生,從痛苦中創造,從實踐中積累,從繼承中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檢閱了無數的生命現象,動員了當時最先進的哲學思維和科技手段。一步步地摸索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傳統蒙醫學是蒙古族人民長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濕、風雪的自然環境,狩獵、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馬背生活,面對寒癥、骨傷、胃腸疾患等常見病、多發病,利用飲食、艾灸、草藥等便廉的防治方法。這一切都是蒙醫學形成的土壤和基礎。

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東方,成吉思汗在統一了蒙古地區之后,東討西征,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從遼、金、南、宋到西亞、阿拉伯半島、中醫學、契丹醫學、回回醫學和古印度醫學、阿拉伯醫學、古希臘醫學、自然地交會在一起。

積極引進、兼收并蓄為蒙醫藥注入新的活力,從此蒙醫藥在人民長期實踐取得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吸收其它醫學以陰陽五行學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論,又經老一輩蒙醫學家聯系實際發展創新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蒙醫學體系。著名蒙醫學家伊希巴拉珠爾的名著《四部醫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統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驗方等從理論上做了精辟的論述。特別是對寒癥的理論和對“六基癥”的全面論證,補前人之不足,發前人所不發,對蒙醫學理論體系的奠定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蒙醫學體系具有一定特點,是從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和人體內環境的穩態平衡為生理、病理基礎。而以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為防治對象的別具一格的臨床醫學。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繼承創新的范例。今天蒙醫蒙藥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醫、西醫、中醫等少數民族醫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開始進入現代化生產和國家醫療保險目錄,為人民健康做出了新的貢獻。

二、蒙醫的特殊優勢

正像任何一門科學一樣,蒙醫學的生命在于創新,首先不能忘記來于甘露之泉,能保持新鮮的生命力。在全面繼承的基礎上,堅持發揚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為了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也充分發揮蒙醫藥在臨床治療疑難病癥中具有的獨特之處。

首先對病毒感染性疾病,即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甲乙型肝炎、心腦血管(薩病)病有它特有的優勢,藥無副作用,可利用蒙醫蒙藥,簡、便、廉,顯效快的優勢,全面靈活的治療各個臟器,能辯證地對人體生命過程進行綜合的動態觀察、治療,其蒙醫的傳統療術對于一些疾病有顯著的奇效,蒙醫的蒙古針灸、甘露藥浴、浸泡、酸奶療法具有降脂降血壓,震療以震動刺激治療腦、肝、腎、子宮等臟器治療放血、治療熱性疾患,具有“引病外除”的功效,并且通過多年的總結,用現代結合療效神奇并用蒙藥內服外功,可以得益樣的療效。 除了上述蒙醫傳統療的治療作用,還有調理改善組織營養,增加機體修復,代償,適應能力增強和自身生理調節機制等作用。

世界上一切高水平的傳統醫學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對人體生命的整體觀察和積極調整。同時注意天然藥物的應用和心靈手巧的技藝,這是傳統醫學的精華所在。我們要在這基礎上發揚廣大。

三、蒙醫藥浴臨床應用

一是治療風濕類疾病。蒙醫藥浴治療風濕類疾病有悠久的歷史,這種療法有簡便易行、療效特點,適合于農村牧區,深受患者歡迎。錫盟蒙醫研究所用蒙醫藥浴治療風濕類疾病94例,其中風濕性關節炎75例,類風濕性節關炎9例,椎間盤退行性變6例,腰椎間盤突出4例,治療結果94例中顯效53例,占56.38%;有效37例,占39.36%;無效4例,占4.26%;總有效率達95.74%,未發現毒副作用。烏盟醫院用蒙醫藥浴治療風濕類疾病60例,顯效24例,好轉3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6.7%。新疆博州蒙醫院在5年間用西醫診斷蒙醫藥浴治療風濕類疾病632例,痊愈427例,好轉175例,無效30例,總有效率達95.3%。呼盟鄂旗醫院用蒙醫藥浴治療風濕類疾病100例,治愈47例,明顯好轉40例,好轉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達94%。阿盟阿右旗醫院用蒙藥浴治療風濕類疾病74例,治愈26例,明顯好轉4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達90.5%。二是治療漫性布病性骨關節炎。西醫治療布病,對慢性型尤其是局部損害的殘余型神經性布病,其治療不明顯。對此內蒙古中蒙醫院用蒙醫藥浴治療慢性布病102例療效觀察結果,近期治愈51例。好轉40例,無效2例,惡化7例,總有效率達94.86%。三是治療皮膚病。阿盟阿右旗醫院用蒙醫藥浴為主以蒙藥口服劑為輔治療13例牛皮癬等皮膚病,結果治愈7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2.3%。包頭市蒙中醫院用蒙醫藥浴為主以蒙藥口服劑為補治療20例牛皮癬患者,結果治愈19例,占95%,療效不明顯1例,占5%。哲盟醫院用蒙醫藥浴治愈“巴木病”(似皮膚壞死性血管炎)2名典型病例。四是治療高血壓病。新疆巴州蒙醫院采用傳統的蒙醫藥浴療法,治療以高血壓病收治入院的患者93例,治療結果表明,藥浴治療高血壓病的效果優于單純的內服藥物治療,總有效率在90%以上,獲得了滿意效果。

除此之外,可根據具體病情,再加專門藥物,如胸部血盛或頭暈、希拉熱盛者,宜以白檀香、紫檀香、硫磺各15 g,共研細末,加入藥水中;由于寒赫依而致飲食未消者,宜以寒水石、山奈、五靈脂、蓽茇各15 g,共研細末,加入藥水中;黃水盛者,宜以白蕓香、決明子、苘麻子、朱砂、黑云香、文冠木各12.5 g,共研細末,加入藥水中;白脈病者,宜以麝糞20 g,或羊糞和堿亦可,共研細末,加入藥水中;如加上列方藥浴后無效而催動赫依者,用馬、狗、驢骨各50 g,曲酒100 g,奶酒500 g,加入五味甘露湯中,進行藥浴,對肌肉、骨胳、皮膚、筋腱等各種疾病,必有良效。以上諸方,如無必要,則毋須另加。藥物劑量大小,須與疾病輕重情況相適應,劑型也不必拘泥為藥粉,如能煎成湯劑,浴水清凈,更佳。

參考文獻

[1] 伊希巴拉吉爾.甘露點滴[M].錫林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0:340.

[2] 羅布桑卻泊勒.蒙醫藥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431.

艾灸的文化歷史范文第5篇

裴建,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龍華醫院針灸科主任。擅長中醫藥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中風(腦梗塞、腦出血)神經功能康復、血管性癡呆、震顫麻痹、面神經麻痹、動眼神經麻痹、神經痛以及免疫抑制相關性疾病。

針灸,這個流傳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瑰寶,一直帶給我們無窮的神秘感。就好像武俠片中神乎其神的點穴大法,不僅能健身,還可以治病救人。現實里的針灸是否如此傳奇?最近,我們采訪了龍華醫院針灸科裴建主任。

《科學生活》:裴主任,您好!針灸一直像一位蒙著面紗的姑娘,我們對它的了解也只是管中窺天,不知全貌。您能跟我們介紹一下什么是針灸嗎?

裴建主任:針灸是針刺和灸療的簡稱,是中醫學主要的一種治病方法,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扶正補虛的作用。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因為其療效確切、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等優點,現已傳遍世界各地,并逐漸被西方國家主流醫學認可,也納入其醫療體系。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中醫認為疾病發生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作用。中醫認為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科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在于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如今已為世界醫學,為150多個國家所接受,被允許在當地行醫治療,WHO向全球推薦許多痛癥治療首選針灸治療。1998年,在美國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聽證會上,全球眾多專家一致認為針灸是有效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推廣,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

《科學生活》:面對不同的疾病,有哪些針灸的方法?

裴建主任:最常用的針灸方法大概有20多種,如針刺、灸法、火罐、刮痧等等,而由其派生出來的間接灸、直接灸、化膿灸、隔姜灸等,以及和現代醫學結合的電針、穴位注射、燈、電針、激光針灸等,數量繁多。可見針灸治療范圍很廣、治療方法也有很多種。

然而針灸治療卻不一定是“同病同法,不同病不同法”。針灸治病的方法是根據中醫針灸經絡理論得來的,因人、因時、因地,也即是“天人合一”,辨證施治。比如個別病人患有血瘀證、脈絡瘀阻都可用針刺放血,也就是刺絡放血來治療;皮膚病、神經痛、面部癱瘓、面部色素沉著,可用七星針放血治療。總體上,我們是辨證施治,但也有個別疾病會采取不同的特殊方法,如蜂針治療關節炎。

據統計,現在有200多種疾病可以用針灸作為主要治療手段進行治療,也就是說單獨使用針灸治療是有效的,如慢性疼痛、中風神經功能康復、胃腸道炎癥疾病、神經痛、血管性癡呆、動眼神經麻痹等等,還有一部分疾病可用針灸治療配合和藥物輔助治療等,一共有400

多種。

《科學生活》:對于針灸治療疑難雜癥有良好療效的新聞數不勝數。民眾對此表示非常好奇,請問針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呢?它是如何起到良好的輔助醫療作用的呢?

裴建主任:針灸有幾千年的歷史,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用中國傳統的文化來詮釋針灸原理的話,針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針灸、艾灸等方式,適宜刺激經絡,達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因為經絡本身就有調氣血、調陰陽的作用,故針灸就可以調節功能失常,治療疾病。從科學的層面來解釋針灸原理的話,很多國外的學者認為針灸是物理性的刺激,通過機械性的、溫度的、電的、光的物理作用來刺激穴位(穴位結構是三維立體未知或已知的組織結構),通過傳入神經到人體大腦的丘腦中樞神經,然后再傳出到靶器官。中醫認為穴位體表、經絡體表和我們內臟是相關的,經絡連接人肢體、五官九竅、內臟,而西方研究顯示經絡與神經系統、血管系統、淋巴系統、結締組織相關。

針灸輔助治療有三種作用,多數情況下輔助藥物、提高藥物療效的增效作用,還有極少減少藥物功效的減效作用,以及少數與藥物沒有協同作用的無效作用。針灸本身就是物理性的刺激,基本不會引起不良反應、副作用。

《科學生活》:裴主任,針灸療法可以治療的疾病有哪些?現代治療方法與古法有何不同?

裴建主任:針灸可以治療神經和運動系統疾病,如中風(腦梗塞、腦中風等)、帕金森氏病、面癱、面肌痙攣、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外傷后麻痹、周圍神經炎、小兒麻痹癥、美尼爾氏綜合征、癡呆、肘管及腕管綜合癥、落枕、肩周炎、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肌肉痛和萎縮、肌肉痙攣、關節炎、網球肘、坐骨神經痛、扭傷等;內科疾病,如偏頭痛、高血壓、心律不齊、胃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厭食、呃逆、腹瀉、便秘等;外科、皮膚科疾病,如腱鞘炎、帶狀皰疹、牙痛等;五官科疾病,如假性近視、麥粒腫、慢性鼻炎、神經性耳聾等;婦產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胎位不正;其他疾病,如單純性肥胖、失眠、慢性疲勞綜合征。

中醫是在傳統文化熏陶下,從古至今累積的臨床方法,大部分古代的治療方法傳承至今。中醫是造福人類的,同樣也反映民族文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針灸結合了現代科學技術方式,比如結合電學的刺激儀,結合光學的激光針灸治療儀,結合磁療、結合超聲作用于穴位、經絡,都是傳統針灸的擴展,也是針灸的現代用法。

《科學生活》:大多人對針灸的恐懼是因為看到針刺入皮肉,感官上覺得會有痛感,針灸究竟痛不痛呢?

裴建主任:一般針灸并無強烈的痛感,取針后有可能會出現酸脹感,有些病人甚至沒有任何不適。病人有這樣的情緒與其對一種治療方式、治療途徑的了解、認識有關系。很多疾病也不可能用一種單一方式治療,需要綜合方式治療,有時候必須要使用針灸。藥物治療等其他方式沒有完全達到病人的預期目的的時候,為了解除其疾病的痛苦,應當積極就醫。

《科學生活》:裴主任,如是患者前來就醫,針灸是否有禁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所謂“暈針”是怎樣一種情況所致,一旦暈針又該怎么辦?針灸過程中還會有其他不良的反應嗎?

裴建主任:一般患有高血壓危象及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者,治療部位有骨折、嚴重外傷和皮膚破損者,傳染性疾病患者,醉酒及過度饑餓、飽腹患者,懷孕和行經期婦女,年老體弱無家屬陪護者不適應做針灸治療。

病人產生暈針,一是由于病人比較緊張,與暈血的病人情況類似;二是由于病人體質比較虛弱;三是由于病人不對或是病人處于饑餓狀態,所以產生了神經性暈厥。在正規醫院,這種情況的發生幾率一般只有萬分之一,發生概率很低,一般做正確的處理后無任何后遺癥。

還有些病人在針灸后會覺得酸、麻、脹、痛、癢、發熱、蟻行,這都是正常針感。有些病人會出現少量出血,那是因為針刺有時無法避免刺中毛細血管,此時,只需按壓止血即可。還有些病人會出現針刺后酸脹,取針后可能遺留較強烈酸脹感,此為正常反應,稍后自消。還偶有出汗,此情況常見于緊張的病人,只需稍加休息或飲用少量溫水即可。還有一些如針眼起包,此情況見于少數皮膚較為敏感人群,休息或熱敷即可消退。某些病人主訴治療后原疼痛加重,此為該疾病進行性發展所致,需堅持治療。還有拔罐后留下印記為正常反應,稍后將自行消退。

總之,病人發病后盡快就診,以抓住最佳治療時機。治療過程中請勿隨意活動,以防彎針、斷針、燙傷和摔碎火罐。治療過程中若出現大汗、心慌、呼吸急促等情況,請及時通知醫生。針灸治療一般不影響洗浴,但行皮下埋針和耳貼者治療部位不宜沾水。

《科學生活》:若針灸不當,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后果嗎?患者可以自行針灸嗎?

裴建主任:針灸屬于一種家庭保健的方式,就好像以前家里備有火罐、刮痧板一樣,民間非常流行。其實這種方式可以解決部分問題,在疾病不是很嚴重、暫時無法就醫或是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緩解一下自己的痛苦。因為中醫的源頭活水來自民間,所以這種方式還是可行的。免疫力下降、心理調理等可通過長期按壓穴位、刮痧、艾灸、火罐來提高抗病、防病能力,解除疲勞。但一旦患上疾病,那還時要積極、及早就醫,醫院可對疾病進行診斷,對癥下藥,治療方法也比病患自己在家治療有針對性,可以說專業醫師的規范治療對康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生活》:怎樣運用針灸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它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又如何治療呢?是否有禁忌呢?

裴建主任:從中醫理論上來說,“冬病”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夏治”指趁夏季這類疾病發作有所緩解的時候,運用中醫藥各種治療方法,借助自然界夏季陽氣旺盛之機,辨證施治,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適宜冬病夏治的疾病有: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各消化系統疾病;頸椎病、腰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疼痛性疾病及平日體質虛弱容易感冒、一些免疫功能低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患者。

相關期刊更多

針灸臨床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黑龍江省教育廳

中華養生保健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西中醫藥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牟定县| 金川县| 博野县| 偏关县| 遂川县| 大邑县| 博爱县| 杂多县| 和政县| 思南县| 汝州市| 靖安县| 阜宁县| 安平县| 古浪县| 肇庆市| 工布江达县| 交口县| 枣强县| 江津市| 上饶市| 静乐县| 治县。| 土默特左旗| 马公市| 阿拉善左旗| 台中县| 松滋市| 柏乡县| 蓬安县| 开原市| 贵阳市| 葫芦岛市| 平江县| 双辽市| 武鸣县| 连云港市| 旬阳县| 突泉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