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酸性土壤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磷肥;利用率;提高;施肥方法
1 磷肥的作用與特點
1.1 磷肥的作用
磷氮鉀合稱為農作物需求最大的三種元素,它們在植物的構造和新陳代謝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磷(P2O5)約占作物干重的0.2%~1.1%,多存與脂肪組織、遺傳物質和一些蛋白質中,其中以種子和果實有較高的含量。
磷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是構成白磷脂和植素等不可缺少的組分,磷還參與植物生命過程的光合作用,參與植物內糖類和淀粉的合成和代謝,對細胞分裂及有機物的合成、轉化、運輸和呼吸起重要作用;促進農作物更有效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和水分,從而促進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長發育,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結果時,磷大量轉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飽滿。提高谷物、塊根作物的產量。同時,它還可以增強作物的抗旱和耐寒性,抑制植物徒長,提高塊根作物中糖和淀粉的含量。
1.2 我國土壤普遍缺磷
我國土壤中磷的含量偏低,約在0.03%~0.35%之間;大致上是北方多于南方,西方多于東方。而土壤中的磷有99%以上屬遲效性,作物在當季能利用到的磷僅有1%;在這樣的基礎上,適當的磷肥施用,便成為了農作物收成的一個決定因素。在農村,由于磷肥施用方法不當而造成磷肥肥分損失的現象特別嚴重。據調查,南方農村在施用磷肥時,往往采用撒施或將磷肥作底肥直接施入土壤內,由于南方大部分土壤偏酸性,對磷有很強的固定作用,一旦磷被固定后就失去了肥效性,因而大大降低了磷肥的肥效。
1.3 磷肥的特點
磷肥施用合理,可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加速谷類作物分蘗和促進籽粒飽滿;促使農作物開花結果,提高結果率。磷肥施用不合理,不但造成浪費,污染環境,而且磷營養過剩時,也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不僅營養生長期縮短,成熟期提早,而且引起鋅、鐵、鎂等元素缺乏。影響作物的產量與品質。某些豆科作物還因磷素過剩時,莖葉中蛋白質含量增加,而籽實中蛋白質含量反而降低。磷素過剩導致土壤缺鋅的原因是,過量施用過磷酸鈣時,鋅又與聚磷酸鹽中某些組分形成難溶性的絡合物,這些反應產物都能降低土壤中鋅的有效性,從而引起作物發生缺鋅癥狀。
我國生產中常用的磷肥是過磷酸鈣,過磷酸鈣簡稱普鈣,是用粉碎后的磷礦石加上硫酸制成。常含有少量游離酸和鋁、鐵等雜質。具吸濕能力,易結塊,屬化學酸性,易溶于水。即使現在大部分企業生產的復混肥,其原料采用的也是過磷酸鈣,過磷酸鈣施入土壤后,水分向施肥點匯集,使磷酸一鈣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種磷酸一鈣、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鈣的飽和溶液,這時施肥點周圍土壤溶液中磷的濃度可高達10mg/kg~20mg/kg,使磷酸不斷向外擴散。在施肥點,其微域土壤范圍內飽和溶液的pH可達1~ 1.5。在向外擴散的過程中能把土壤中的鐵、鋁、鈣、鎂等溶解出來,與磷酸根離子作用,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鹽。在石灰性土壤中,磷與鈣作用,生成磷酸二鈣和磷酸八鈣,最后大部分形成穩定的羥基磷灰石。在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鈣通常與鐵、鋁作用形成磷酸鐵、鋁沉淀,而后進一步水解為鹽基性磷酸鐵鋁。在弱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鈣易被黏土礦物吸附固定。在中性土壤中,過磷酸鈣主要是轉化為CaHPO4·2H2O及溶解的Ca(H2PO4)2,是對作物供磷能力的最佳狀態。CaHPO4·2H2O是弱酸溶性的,殘留在施肥點位置,故過磷酸鈣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水平范圍0.5cm,縱深不過5cm,其當年利用率也很低,通常為10%~25%。
2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的幾種方法
2.1 因土施用磷肥
根據土壤條件施用不同性質的磷肥,不同的磷肥適用于不同的土壤過磷酸鈣是水溶性磷肥,適于大多數土壤,但施于中性土壤和堿性土壤效果更好,鈣鎂磷肥,堿性爐渣等弱酸溶性磷肥,應施于中性或酸性土壤;磷礦粉、骨粉等難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才能發揮其肥效。土壤含有效磷愈低,施用磷肥的肥效就愈高。因此,瘠薄的缺磷土壤施用磷肥后增產的效果較明顯。所以施于根系附近。過磷酸鈣可作基肥和追肥用,要注意集中施用和深施,在強酸性土壤與石灰同時應用時,宜先施石灰,隔幾天后才施過磷酸鈣。作種肥用時,應該避免與種子接觸,游離酸會影響種子發芽。磷酸一銨為酸性肥料,磷酸二銨為堿性肥料,適用于各種作物和土壤,主要作基肥,也可作種肥。
2.2 配合其它肥料施用磷肥
缺磷的土壤一般也缺氮,磷肥與氮肥配合施用,氮磷比例配合得好,可以使磷的利用率由13.8%提高到30%,氮磷比例以2:1為宜。
2.3 因作物施用磷肥
不同的植物對氮肥的需要量和種類不同。旱地作物可用條施或穴施。蔬菜作物磷肥最好在移栽時作基肥施入,這是因為作物磷肥營養臨界期一般都在生育早期。因此,用少量普鈣等拌種,蘸秧根等,是充分發揮磷肥肥效的重要方法。
2.4 磷肥集中施、近根施和分層施
磷肥在鈣質土和酸性土中移動性小,并容易產生化學固定。因此,采用條施、穴施、沾根、拌種、葉面噴灑、基肥深施等,可減少磷肥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并力求施近根部,才能更好地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2.5 磷肥與有機肥混合堆漚施用
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或堆漚施用效果最理想,因為有機肥在腐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機酸,這些物質能使弱酸溶性磷肥溶解,并降低土壤中鐵、鋁等金屬的活性,從而減少磷肥受到固定比例的影響,磷的使用率常可因此而提升10%~30%。難溶性磷肥(如磷礦粉)最好與綠肥、堆肥、泥炭一起堆漚腐熟后再施用。有機肥料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機酸,酸性磷肥能中和有機肥分解產生的氨而生成磷酸銨和硫酸銨,減少氨的揮發,避免氮流失,氮素的肥效也因此而改善。有助于磷肥中非水溶性的磷化合物轉化為有效磷,同時還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土壤中的鈣、鎂、鐵、鋁等離子所固定,這樣可以提高難溶性磷肥的肥效。堆漚加入的磷肥一般為有機肥料的5%~10%。
磷肥與有機肥的配合施用
2.6 作葉面肥施用
在作葉面肥施用時,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可用濃度為1%~3%過磷酸鈣水溶液葉面噴施,棉花、西紅柿、黃瓜、甘薯等可用0.5%~1%。
1 露地甘藍
1.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針對露地甘藍生產中不同田塊有機肥施用量差異較大,盲目偏施氮肥現象嚴重,鉀肥施用量不足,“重大量元素,輕中量元素”現象普遍,施用時期和方式不合理,過量灌溉造成水肥浪費普遍等問題。施肥原則:(1)合理施用有機肥,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的施用應遵循控氮、穩磷、增鉀的原則;(2)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結合為主;追肥以氮肥為主,合理配施鉀肥;(3)注意在蓮座期至結球后期適當噴施鈣、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燒心”等病害的發生;(4)蔬菜地酸化嚴重時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調理劑;(5)與高產栽培技術,特別是節水灌溉技術結合,以充分發揮水肥耦合效應,提高肥料利用率。
1.2 施肥量及方法
基肥每667 m2一次施用優質農家肥2 m3。每667 m2產量水平6 500 kg以上:氮肥(N,后同)18~20 kg,磷肥(P2O5,后同)8~10 kg,鉀肥(K2O,后同)12~14 kg;產量水平5 500~6 500 kg:氮肥15~18 kg,磷肥6~8 kg,鉀肥10~12 kg;產量水平4 500~5 500 kg:氮肥13~15 kg,磷肥4~6 kg,鉀肥8~10 kg。對往年“干燒心”發生較嚴重的地塊,注意控氮補鈣,可于蓮座期至結球后期葉面噴施0.3%~0.5%的CaCl2溶液或硝酸鈣溶液2~3次;南方地區菜園土壤pH
2 蘿卜
2.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針對蘿卜生產中存在的重氮磷肥輕鉀肥,氮、磷、鉀比例失調,磷鉀肥施用時期不合理,有機肥施用明顯不足,微量元素施用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施肥原則:(1)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目標產量,優化氮、磷、鉀肥用量,特別注意調整氮磷肥用量,增施鉀肥;(2)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錳、鋅、硼、鉬等微量元素含量較低,應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南方蔬菜地酸化嚴重時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調理劑;(3)合理施用有機肥料明顯提高蘿卜產量和改善品質,忌用沒有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提倡施用商品有機肥及腐熟的農家肥。
2.2 施肥量及方法
有機肥施用量:每667 m2產量水平在1 000~1 500 kg的小型蘿卜(如四季蘿卜)可施有機肥0.5~1 m3;產量水平在 4 500~5 000 kg的高產品種施有機肥2~3 m3。每667 m2產量水平在4 000 kg以上:氮肥15~18 kg,磷肥5~7 kg,鉀肥12~14 kg;產量水平2 500~4 000 kg:氮肥10~13 kg,磷肥4~6 kg,鉀肥10~12 kg;產量水平1 000~2 500 kg:氮肥6~9 kg,磷肥3~5 kg,鉀肥8~10 kg。若基肥沒有施用有機肥,可667 m2酌情增加氮肥3~5 kg和鉀肥2~3 kg。對容易出現硼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塊,或往年表現缺硼癥狀的田塊,播種前每 667 m2基施硼砂1 kg,或于蘿卜生長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也可混入農藥一起噴施),每隔5~6 d噴1次,連噴2~3次。有機肥作基肥施用,氮肥總量的40%作基肥、60%于蓮座期和肉質根生長前期分2次作追肥施用;磷鉀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或2/3鉀肥作基肥,1/3于肉質根生長前期追施。
3 大白菜
3.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針對大白菜生產中盲目偏施氮肥現象嚴重,一次施肥量過大,氮、磷、鉀配比不合理,盲目施用高磷復合肥料,部分地區有機肥施用量不足,蔬菜地土壤酸化嚴重等問題。施肥原則:(1)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目標產量,優化氮、磷、鉀肥用量;(2)以基肥為主,基肥追肥相結合。追肥以氮肥為主,氮、磷、鉀合理配合,適當補充微量元素。蓮座期之后加強追肥管理,包心前期需要增加一次追肥,采收前2周不宜追氮肥;(3)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硼、南方酸度大的土壤有效鉬等微量元素含量較低,應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4)蔬菜地酸化嚴重時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調理劑;(5)忌用沒有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提倡施用商品有機肥及腐熟的農家肥,培肥地力。
3.2 施肥量及方法
有機肥施用量:每667 m2產量水平在4 500~6 000 kg,施有機肥2~3 m3;產量水平在3 500~5 000 kg,施有機肥2 m3。每667 m2產量水平4 500~6 000 kg:氮肥18~23 kg,磷肥5~8 kg,鉀肥16~20 kg。產量水平3 500~4 500 kg:氮肥15~20 kg,磷肥4~6 kg,鉀肥13~17 kg。若基肥沒有施用有機肥,可667 m2酌情增加氮肥3~5 kg和鉀肥2~3 kg。對于容易出現硼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塊,或往年表現有缺硼癥狀的田塊,補硼技術同前。南方菜地土壤pH
4 萵苣
4.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針對萵苣生產中有機肥施用量少,盲目偏施氮肥現象突出,磷鉀肥施用量不足,施肥時期和方式不合理等問題。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料,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2)肥料分配方式以基、追結合為主。追肥以氮肥為主,合理配施鉀肥;(3)酸化嚴重的菜園,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調理劑;(4)施肥與優質栽培技術特別是水分管理結合,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4.2 施肥量及方法
基肥每667 m2 施用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每667 m2產量水平3 500 kg以上:氮肥16~18 kg,磷肥7~9 kg,鉀肥8~10 kg;產量水平2 500~3 500 kg:氮肥14~16 kg,磷肥5~6 kg,鉀肥6~8 kg;產量水平1 500~2 500 kg:氮肥12~14 kg,磷肥4~5 kg,鉀肥5~6 kg。萵苣耐酸能力很差,南方地區菜園土壤pH
5 設施番茄
5.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華北等北方地區多為日光溫室,華中、西南地區多為中小拱棚,針對生產中存在過量施肥,氮、磷、鉀化肥用量偏高,養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氮、磷、鉀養分積累明顯,過量灌溉導致養分損失嚴重,土壤酸化現象普遍,土壤鈣、鎂、硼等元素供應出現障礙,連作障礙等導致土壤質量退化嚴重,養分吸收效率下降和蔬菜品質下降等問題。施肥原則:(1)合理施用有機肥,調整氮、磷、鉀化肥用量,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補充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2)根據作物產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條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鉀肥追施;早春生長前期不宜頻繁追肥,重視花后和中后期追肥;(3)與高產栽培技術結合,提倡苗期灌根,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則,合理灌溉施肥;(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進行秸稈還田或施用高C/N比的有機肥,少施禽糞肥,增加輪作次數,達到除鹽和減輕連作障礙目的;(5)蔬菜地酸化嚴重時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調理劑。
5.2 施肥量及方法
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機肥,補施磷肥。每10 m2苗床施經過腐熟的禽糞60~100 kg,鈣、鎂、磷肥0.5~1 kg,硫酸鉀0.5 kg,根據苗情噴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基肥每667 m2施用優質有機肥2~3 m3。每667 m2產量水平8 000~10 000 kg:氮肥30~40 kg,磷肥15~20 kg,鉀肥40~50 kg。產量水平6 000~8 000 kg:氮肥20~30 kg,磷肥10~15 kg,鉀肥30~35 kg。產量水平4 000~6 000 kg:氮肥15~20 kg,磷肥8~10 kg,鉀肥20~25 kg。菜田土壤pH
6 設施黃瓜
6.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設施黃瓜的種植季節分為秋冬茬、越冬長茬和冬春茬,針對其生產中存在的盲目過量施肥,施肥比例不合理,過量灌溉導致養分損失嚴重,菜田施用的有機肥多以畜禽糞為主導致土壤生物活性降低,連作障礙等導致土壤質量退化嚴重,養分吸收效率下降,蔬菜品質下降等問題。施肥原則:(1)增施有機肥,提倡施用優質有機堆肥,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稈多的堆肥,少施禽糞肥,實行有機無機肥配合和秸稈還田;(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有機肥的施用量,綜合考慮環境養分供應,適當調整氮、磷、鉀化肥用量;(3)采用合理的灌溉技術,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則;(4)定植后苗期不宜頻繁追肥,氮肥和鉀肥分期施用,少量多次,避免追施磷含量高的復合肥,重視中后期追肥;(5)蔬菜地酸化嚴重時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調理劑。
6.2 施肥量及方法
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機肥,補施磷肥,每10 m2苗床施用腐熟有機肥60~100 kg,鈣鎂磷肥0.5~1 kg,硫酸鉀0.5 kg,根據苗情噴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基肥每667 m2施用優質有機肥3~4 m3。每667 m2產量水平14 000~16 000 kg:氮肥45~50 kg,磷肥20~25 kg,鉀肥40~45 kg。產量水平11 000~14 000 kg:氮肥37~45 kg,磷肥17~20,鉀肥35~40 kg。產量水平7 000~11 000 kg:氮肥30~37 kg,磷肥12~16 kg,鉀肥30~35 kg。產量水平4 000~7 000 kg:氮肥20~28 kg,磷肥8~11 kg,鉀肥25~30 kg。如果采用滴灌施肥,可以減少20%的化肥,如果大水漫灌,每次施肥則需要增加10%~20%的肥料數量。設施黃瓜全部有機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初花期以控為主,全部的氮肥和鉀肥按生育期養分需求定期分6~11次追施;每次每667 m2追施氮肥數量不超過5 kg;秋冬茬和冬春茬的氮鉀肥分6~7次追肥,越冬長茬的氮鉀肥分10~11次追肥。
7 南方秋冬季馬鈴薯
7.1 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施肥原則
針對南方秋冬季馬鈴薯生產的有機肥和鉀肥施用不足等問題,提出施肥原則:(1)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優化氮、磷、鉀化肥用量;(2)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施和秸稈覆蓋;忌用沒有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3)依據土壤鉀素狀況,適當增施鉀肥;(4)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結合為主,追肥以氮鉀肥為主;(5)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 因土施用。根據土壤供肥水平,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復合肥配比與用量,土壤供肥水平高的可以少施。根據土壤質地,沙質土壤,保肥性差,要前輕后重,少量多次;黏重土壤應前重后輕,可一次大量施用。根據土壤酸堿性,堿性土壤施用酸性復合肥,酸性土壤施用堿性復合肥,以調節土壤酸堿度。鹽漬土不要施用氯化鉀型復合肥和含鈉的復合肥,避免土壤含鹽量的增加。
3 因養分形態施用。含銨態氮、酰胺態氮的復合肥在旱地和水田都可使用,但應深施覆土;含硝態氮的復合肥宜施于旱地;含水溶性磷的復合肥在各種土壤上均可施用;含弱酸溶性磷的復合肥在酸性或中性土壤上作基肥優于堿性土壤。氯化鉀型的復合肥不宜在忌氯作物和鹽堿地上施用。含硫酸根離子的復合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
4 注意選擇合適的濃度。多數復合肥是按照某一區域土壤類型平均養分狀況和大宗農作物需肥比例配制而成。市場上有高、中、低濃度系列復合肥,一般低濃度總養分在25%~30%之間,中濃度在30%~40%之間,高濃度在40%以上。要根據地域、土壤、作物不同,選擇使用經濟、高效的復合肥。一般高濃度復合肥用在經濟類作物上,可使作物品質優,肥料殘渣少、利用率高。
5 深施覆土。因復合肥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大量元素,氮地表施易揮發損失或雨水流失,磷、鉀易被土壤固定,特別是磷在土壤中移動性小,施于地表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也不利于根系深扎,遇干旱情況肥料無法溶解,肥效更差。所以復合肥應深施,盡可能避免地表撒施。根據作物生育期根系的分布深度、不同生育期的營養要求而定,可以深施至某一土層,也可以分層深施。
6 注意避免種子與肥料直接接觸或種肥混合使用。復合肥養分含量高,若與種子或幼苗根系直接接觸,會影響出苗甚至燒苗、爛根。播種時,種子要與穴施、條施復合肥相距5~10厘米,切忌直接與種子同穴施,造成肥害。
7 與單質肥料配合施用。復合肥養分比例固定,在使用時要配合使用單質肥。某些專用復合肥雖然根據作物的需肥特點、試驗土壤的供肥特性確定了適宜的養分配比,但也很難完全符合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作物實際生長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據作物的實際生長情況,再配合使用一些單質肥。如在缺氮土壤上對需氮較多的葉菜類需使用一些氮肥,在缺鉀土壤上對需鉀較多的西瓜后期需使用一些鉀肥。
8 與有機肥配合施用。雖然現在大多數復合肥都是多元的,但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有機肥,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增加腐熟有機肥的施用量。復合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肥效和養分的利用率。有機肥的施用,不僅改良土壤,活化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更重要的是節省能源,減輕環境的污染。使用一些生物有機肥,不但可免去傳統制作有機肥的繁瑣過程,而且可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活化土壤養分,減少連作障礙。
9 忌連年使用“雙氯”復合肥。“雙氯”復合肥是以氯化銨、氯化鉀為原料生產的復合肥,其中氯離子含量高。氯離子是作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適量能促進作物生長,過量會造成肥害。如果連年施用“雙氯”復合肥,氯離子在土壤中存留量大,作物過量吸收會發生“氯害”,同時土壤也會發生“鹽害”。
關鍵詞:柚木;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7009202
1 引言
黑金絲柚木6401是我國1964年引種于緬甸的黑金絲柚木品種,經過三代培育所選育出來的良種,具有林木良種證。其特點為速生,造林后的前10年,年均高生長量1.4~1.7 m,直徑年均生長量1.69 cm,每畝材積年生長量接近1 m3。其材質極優,干型直,心材形成早,比例大;易鋸、易刨,耐腐抗蟲;易刨切和旋切,是制作高檔家具的珍貴原料;木材質細,色雅,花紋美麗,木材干后尺寸穩定,不變形,十分耐磨,抗蟲抗白蟻,是柚木品種中的上品。不僅作為軍需、航海的重要物資,也是建筑、裝飾等行業的高級用材,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等。目前,黑金絲柚木6401(以下簡稱黑金絲柚木)是最受我國市場歡迎的硬木樹種之一,也是兼具良好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優良樹種。我國從國外引種黑金絲柚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并在臺灣、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省份有一定規模的人工栽植。實踐表明,黑金絲柚木在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具有良好的栽植條件和發展前景。筆者著重探討黑金絲柚木栽植技術,對于黑金絲柚木人工林豐產栽培有著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2 黑金絲柚木概述
黑金絲柚木生長在熱帶地區,一般垂直分布在海拔高700~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對溫度要求較高且喜光,產地年平均氣溫為20~27 ℃,適宜溫度范圍為2 ℃的絕對最低氣溫至48 ℃的絕對最高溫。干濕季明顯,年降雨量多在1100~3800 mm之間。黑金絲柚木作為強陽性樹種,喜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能生長于花崗巖、砂頁巖發育成的紅壤和赤紅壤中。黑金絲柚木生長快,萌芽力強,伐后可萌芽更新[1]。
黑金絲柚木具有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①生態價值。主要體現在“五個有利于”上,即有利于積累土壤中的有機質、恢復肥力和水土保持,有利于涵養水源,有利于調節氣候,有利于凈化空氣,有利于吸收空氣中的灰塵、降低噪音。②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推動森林旅游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③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黑金絲柚木木材用途廣泛,作為名貴木材可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等方面。
3 黑金絲柚木栽植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
3.1 大規模育種受到制約
目前,我國柚木無性系種子園規模較小,導致育種規模難以滿足大面積柚木栽植的需要。黑金絲柚木育種存在投入成本高、試驗時間短、試點范圍小等問題,一時難以實施大規模繁殖育種。良種的缺乏,直接限制了黑金絲柚木人工林規模的擴大和材植的提高。一些單位為擴大人工林栽植規模,不得不選用來自早期引種、且易于采集的片林或四旁樹的種子,使種子質量嚴重降低,導致黑金絲柚木生長出現變異大、開花早、干形差、主干分叉早、生長早衰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黑金絲柚木人工林的栽植效益和代際發展。
3.2 黑金絲柚木耐寒性問題難以解決
黑金絲柚木害怕霜凍,尤其是種苗和低齡小樹。在降溫幅度較大或者霜凍時間持續較長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斷尖或上部凍死等情況。樹齡超過3年的黑金絲柚木,耐寒性會有較大的提高。目前,我國引種黑金絲柚木最北端只能到達福建福州和四川攀枝花,且存有量較少,黑金絲柚木生長地區受溫度限制非常明顯。由于在低溫區域育種要求高、投入大、成活率低,難以有效解決黑金絲柚木耐寒性問題,在華中、華北廣大地區育種和生存就受到了嚴重制約。
3.3 酸性土壤栽植依然受限
黑金絲柚木適宜在pH值為6~8的土壤環境中生長,即偏堿性土壤。對土壤的要求還包括深厚、疏松、肥沃、透氣、水位高等,而板結粘連的土壤對黑金絲柚木生長影響很大。酸性土壤不適宜黑金絲柚木生長,容易導致生長緩慢、營養不良、材質下降等現象。雖然我國“九五”攻關時期對酸性土壤柚木栽培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并摸索出了適宜于酸性土壤的柚木栽培技術,但由于早期需要采取土壤改良等措施而導致投入較大,且不能做到一次成功,因此限制了黑金絲柚木酸性土壤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3.4 可持續發展問題
黑金絲柚木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其價值極高,且栽種不易。目前,有些單位眼光僅僅放在黑金絲柚木的大規模種植上,而忽略了林木生長的自然屬性。單一栽植和經營黑金絲柚木,既違反了生物學和生態學規律,也難以適應時展的要求,更不利于黑金絲柚木人工林的科學、諧調、可持續發展。相對桉樹、相思樹等熱帶樹種的栽植而言,黑金絲柚木資金投入大、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慢,限制了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2]。
4 黑金絲柚木栽植技術
4.1 黑金絲柚木培育
(1)種苗培育。選擇土地疏松、肥沃、平坦且靠近水源的地方作為苗圃。在旱季時節深翻土壤,清理雜物。苗床宜寬1 m、長15~20 m、間距不少于40 cm,便于實施播種、覆土、移栽、澆灌、排水等作業。可以施加牛糞等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改良,以便改善土壤pH值和肥性。
(2)搭建遮陰棚。幼苗需要遮陰,因此必須在苗圃地附近搭建遮陰棚來遮擋陽光直曬,并方便苗木移栽。遮陰棚地面應平整并注意排水,其大小應以不妨礙工作為限。同時,棚間要留出6 m以上的車道,以方便澆水及運輸。
(3)黑金絲柚木種植。將精選的黑金絲柚木種子撒播在苗床上,然后用人工拍入土中,使種子與苗床齊平并上部。種植方法包括薄膜覆蓋法和壓插法。①薄膜覆蓋法:氣溫較低時,可以采用薄膜覆蓋苗床。一般每天下午5時覆蓋,第二天上午10時太陽較強烈時掀開,陰雨天則保持現狀。當有5%~10%的種子發芽時就可以去掉薄膜。②壓插法:用人工將種子按5 cm×5 cm的間距均勻壓入苗床之中,400粒/m2左右,深度為1.5~2 cm,其上無需再覆土。當氣溫較高、雨水較少時,可以在苗床上覆蓋一層稻草,以保持一定的濕度。待幼苗長出2~3片葉時再將稻草拿去。
4.2 黑金絲柚木育后管理
(1)澆水。高溫無雨或少雨天氣,每天要對苗床澆水3~4次。幼苗移入營養袋中時要立即澆水。當幼苗長到15~20 cm高時,則要控制澆水,選擇3~5 d甚至更長時間澆1次水,但要澆透。
(2)營養袋裝土。裝袋營養土一般就地取材,將充分發酵的牛糞、稻殼等有機料摻入地表黑色腐土之中,攪拌均勻后裝入袋中。營養袋運往遮陰棚內橫向依序擺放整齊,便于幼苗澆水、移栽及管理作業。
(3)移苗到營養袋。當幼苗長到5~10 cm高、約5~6片葉時,就可以移往營養袋中。移苗時要注意:①苗不能太大,否則不容易成活;②移苗需借助竹片或鐵鏟,不能傷到根系;③幼苗可暫時放入水桶中以保持根部濕潤,并盡快移栽,放置時間不能過長;④挖苗時要用手輕輕捏碎依附在根上的土壤,不能摔動或用工具敲擊,導致嫩根受傷;⑤當幼苗底根、須根較長或者葉子較大時需要進行修剪,有利于緩苗,并防止因根過長而在營養袋中握根。
(4)移栽。在雨量充沛的季節,幼苗在遮陰棚內生長40 d左右,就可以作為商品苗出售或進行移栽。移苗時一定要注意將根系完整拔出,并選擇在陰雨天氣迅速栽種,如果根系斷了則應剪齊斷部并涂上防腐漆。如果部分苗木要留到下一年度出售或種植,則需要要采取少澆水等方法控制其生長速度[3]。
4.3 黑金絲柚木人工造林
黑金絲柚木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宜選擇在土厚、疏松、肥沃、濕潤的地區進行栽植。春雨時節造林最為適宜。人工林地宜在坡下、向陽、避風處,經清理后進行穴狀整地,挖規格為60 cm×60 cm×40 cm的明穴,并回填肥沃表土。造林密度應視立地條件而定,在水濕條件好的臺地、平臺等地每平方米栽植1050~1200株為宜,在立地條件好的山地則每平方米1200~1350株為宜。在造林方法上,宜多采用低切干種植方法,最好是混交造林,伴生樹種可選擇紅椎、楊梅、火力楠等較耐陰的樹種。人工造林必須進行澆水和施肥,包括漿根肥(磷肥)、挖穴回表土結合施基肥(土雜肥或鈣磷肥)、造林成活后的復合肥等。
4.4 黑金絲柚木病蟲害防治
蟲害是黑金絲柚木成材的大敵,并貫穿于柚木生長的全過程。特別在雨季來臨前,黑金絲柚木苗生長初期最容易發生病蟲害。苗圃輪作時可按750 kg/hm2撒上石灰,以防止白菌病和蟲害。種子撒播前可在苗床上撒殺蟲粉劑。螞蟻也會蠶食黑金絲柚木種子,因此要注意觀察并及時噴藥滅蟻。幼苗容易受蟲害危害,當發現有葉片被蠶食或卷葉現象時,要及時噴灑殺蟲劑。黑金絲柚木人工林蟲害主要有螟蛾、異蛾、介殼蟲及象鼻蟲等,而以螟蛾最為嚴重,要采用噴灑農藥或者引進害蟲天敵進行殺滅[4]。
5 結語
黑金絲柚木具有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在我國需求量很大。但要人工栽黑金絲植柚木目前還面臨不少困難,因此探討黑金絲柚木栽植技術,對我國黑金絲柚木人工栽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推動柚木栽植向著產業化、科學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增遠,侯 闖,吳國欣.柚木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林業勘查設計,2010(1):61~64.
[2]梁坤南,周再知,馬華明,等.我國珍貴樹種柚木人工林發展現狀、對策與展望[J].福建林業科技,2011(4):173~178.
杜鵑花在開花的時候不止一種顏色,花色十分豐富艷麗,有紅色、白色、紫色、深紅色、黃色、杏紅色、淡紅色、雪青色等,還有的是不同顏色相間的,但最常見的是還是紅色。它是在春季4-5月份開花,花冠為闊漏斗形,長為3.5-4cm,寬為1.5-2cm。花柱是伸出花冠外的,是無毛的狀態。
二、特點
1、形態特點:杜鵑花是一種落葉灌木,通常可生長到2m高,有時能長到5m。植株有很多的分枝,分枝還十分纖細,密被較亮的棕褐色,扁平且有糙伏毛。葉子是生長在枝端的,葉片為革質,葉長為1.5-5cm,葉片呈卵形、橢圓狀卵形。葉子邊緣略微有些反卷,上面是深綠色的,下面則是但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