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專業研究方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Abstract: A position of the social needs of Performance major(sports education oriented) will mak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more goal-directed and practical. This thesis is a research on the social needs of performance major, based on relative knowledge on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the requirment of education laws. Besides, it analyzed the employment market, subdivided the target market and made a position on the specialized social needs. Thus, three ways of position of the sports performance major were put forward: filling the vacancy, placing target market and competitors at similar oppostion to have them compete for the same subdivided target market, and finding new paths.

關鍵詞: 表演專業;體育表演方向;社會需求;市場定位

Key words: performance major;sports performance orientation;social needs;market position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7-0209-02

0引言

隨著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開設學校的增多,學校培養的人才怎樣走向社會,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就需要學校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社會需求進行調查,并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做出合適的定位,定位好了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地就業市場處于主動地位,才能更好地謀求發展。專業要發展,就需要學校在專業建設時根據自身的優勢和條件來進行市場定位。從某種程度上講市場定位實質上就是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設法建立一種競爭優勢,以便能夠在目標市場上吸引更多的顧客群。文章從培養目標、目標市場出發,分析了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社會需求定位的影響因素,最終提出社會需求的定位方式。

1表演(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

從表1可以看出,高校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在培養目標定位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雷同。培養目標雷同,加上不同的專業開設相同的項目,將使得某些項目的人才相對的過剩,這些也成為制約大學生成功就業的瓶頸性因素。因此,各高校特別是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的地方高校, 要明確學校開設表演專業的定位,以支持地方經濟建設,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己任,在培養目標上辦出特色,體現地域、行業優勢。

在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培養目標上,是培養競技運動員,健美操、體育舞蹈表演者,職業模特、健身俱樂部的教練,體育產業的開發或管理者,還是以培養本專業的教師?在開設了體育專業的很多高校,在培養的人才方面呈現出了多樣化和全面化的趨勢,在加上各種類型的職業培訓班、培訓學校,同類型的就業人才已經趨向于飽和。在我國的體育市場上,因為社會開班培養的人才緊密的跟隨市場的需求,面對同樣的就業環境,學歷教育的淡化使得高校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應有的優勢減弱,現在的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是把高校作為專業技能的培訓基地,還是以全面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最終只能通過社會需求的檢驗,只有依靠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尺度來衡量專業教育培養人才成敗。根據市場調查分析,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具有一技之長、有體育與藝術修養,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實踐能力的技能應用性人才。

2表演(體育)專業的社會需求(目標市場)定位

表2對三所不同類型的高校就業范圍進行了比較,三所高校在就業范圍確定時還是有所側重,但是在其它同類院校的就業范圍定位時存在定位不準或定位類似的現象。本文所講的目標市場是指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所確定的為之服務的最佳細分市場。學校的教育活動盡量的圍繞目標市場進行,培養符合目標市場需要的人才。

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進行目標市場定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對于表演專業,并非所有的細分市場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只有那些和本學校培養目標與優勢相吻合的細分市場對用人單位才有較強的吸引力,那些想讓自己培養的學生適合于各種職業的教育其實是放棄了自己的目標市場,就失去了自身專業培養人才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各個高校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條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們的人才培養也只能側重的突出學校的資源優勢。重點培養目標市場所需要的人才。目標市場定位是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贏得準確的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求生存求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目標市場定位好會使教育的行為更有目的性,更有實效性。

2.1 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社會需求定位影響因素根據市場營銷的觀點,人才培養要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中心,要求專業培養人才的過程主動的適應市場,具體的表現就是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培養人才的時候就有所側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密切的關注社會的需求,同時也要合理的走在用人單位的前面去創造和引導社會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人才的需求。通過研究,本文認為影響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社會需求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學校自身的資源情況,所處的區域經濟和體育環境,同類專業或同類體育人才競爭的市場情況,用人單位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人才標準。社會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人才的評價幾個方面。

2.2 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社會需求的定位方式

2.2.1 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填空補缺式社會需求定位填補空缺式即尋找新的未被占領的為許多消費者所重視位置,即填補市場上的空位。目前我國的體育市場還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需求總量多,但是更需要多樣化的體育人才,通過調查發現近幾年來我國高校開設的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主要是健美操、藝術體操、舞蹈、體育舞蹈、武術,少部分高校的表演專業開設了冰上舞蹈和舞龍舞獅項目。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在進行填空補缺式定位時,要根據學校所處地理環境、自身優勢來確定,例如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體育健身俱樂部較多,對健身指導員和健身教練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例如瑜珈、搏擊操、跆博等教練的需求。學校根據區域經濟和地方特色做出相應的社會需求定位。從2002年申報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學校到2009年申報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學校在項目的開設上突破不大,而體育教育專業和運動訓練專業甚至社會體育專業都開設了健美操、體育舞蹈或武術、舞龍舞獅等專項,這一方面反映了社會對這些人才的需求,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某些高校在辦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時缺乏對體育市場的深入調查和理性思考。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做為一個新興的專業,要開發出我們自身專業的特色市場,填補社會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人才的空缺。

2.2.2 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針鋒相對式社會需求定位針鋒相對式這種策略是把目標市場定在與競爭者相似的位置上,同競爭者爭奪同一細分市場。實行這種定位方式的學校,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擁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在場地和設施上優越于競爭對手,培養出來的學生比競爭的學校更加的優秀,同時體育市場對本項目的人才需求容量要大,如果體育市場對本項目人才的需求量很小,那么這樣的定位方式只會產生更多的社會剩余勞動力。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某些目標市場社會需求比較大,但是能提供同類人才的專業也比較多,這個時候競爭對手多。競爭相對要激烈一些,例如體育教育的健美操,運動訓練的健美操、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健美操以及社會上各個培訓機構培養的健美操專業人才,都可以去競爭同一家健身俱樂部的健美操教練。這時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能力、專業要求就會高,這是富有挑戰性的定位選擇,具有一定風險。選擇這種定位方法要求自身辦學能力強,師資力量要雄厚,在本領域要有較強的綜合競爭能力。

2.2.3 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另辟蹊徑式社會需求定位另辟蹊徑式(也稱錯位式)社會需求定位,這種定位方式是指學校的辦學實力不太雄厚難以和強大的競爭對手抗衡時,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集中優勢,在培養的學生能力和特色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強化培養,凸顯本專業學生與眾不同的特點。市場需求取向下另辟蹊徑培養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人才,要努力做到人有我強,人無我有的特色化人才培養,方可在人才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另辟蹊徑,充分利用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的發展促進體育經濟、文化和產業的發展,大力培養各類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人才,有效解決我國體育事業的迅速發展與體育表演方向人才匱乏的矛盾,加大高層次體育表演方向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高校的表演(體育表演方向)專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結合市場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避開強的競爭對手另辟蹊徑的培養具有一定特色的,適合本學校目標市場的專業人才,從而提升本專業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倩蘭,王政.市場營銷[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7):91-92.

[2]藍進.試論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和競爭定位之間的關系[J].商業研究,2007,(1).

[3]白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市場定位問題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07,(3).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我國高等院校開設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得出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成為普通高校開設體、藝專業結合的最主要的專業發展形式;各院校特點和實際的情況不同,使得各院校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也不盡相同;課程設置上存在部分院校主干課程設置不夠完善、課程設置不能很好體現專業特色等問題等結論。

關鍵詞 高等院校 表演專業 體育藝術

一、前言

表演專業(體育藝術方向)是近幾年我國多所體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結合當前社會和市場對體育發展多元化、社會化的需求,而增設的一門表演性、觀賞性較強的新興專業方向。通過本研究,旨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我國高等院校開設表演專業(體育藝術方向)開設的現狀,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在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期為各相關部門準確把握我國高等院校開設表演專業(體育藝術方向)開設現狀,及時解決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其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二、普通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設置基本情況

(一)專業設置情況

從歷年來教育部的《教育部批準或備案專業名單》中統計得出,全國14所體育院校全部開設了藝術類專業。繼體育院校之后,我國普通高等院校依據市場對體育人才需求的趨勢,也相繼開設了藝術類體育方向專業。除山東省的山東師范大學、濱州學院、曲阜師范大學、臨沂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開設的是舞蹈學專業體育項目相關方向外,其余院校全部開設的是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形成了普通高校開設體、藝專業結合的最主要的專業發展形式。具體設置情況如表1:

(二)招生規模

從2012年各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的招生人數來看(江西師范大學60人、宜春學院60人、贛南師范學院60人、安徽工程大學40人、安慶師范學院50人、阜陽師范學院70人、新疆師范大學28人、內江師范學院30人、沈陽大學35人、湖南農業大學60人、河南農業大學60人),招生人數都控制在數十人內,體現了各校在專業建設初期把重點放在人才培養質量上,質量先行成為各院校專業辦學的關鍵點。

三、普通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培養目標現狀與分析

普通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培養目標的合理定位是專業辦學中必須明確的首要問題。由于各院校特點和實際的情況不同,以及在實施專業建設時所遵循的指導思想和辦學層次定位的差異,使得各院校表演專業培養目標的層次和規格也不盡相同。筆者將培養目標相近的院校列為一類,主要可分為下述四種類型。

四、普通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課程設置現狀與分析

(一)課程結構分析

普通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課程的設置基本上都采用了必修+選修的模式。必修課程是保證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體現“寬口徑”、“厚基礎”,選修課則主要是根據社會需求、學生個性發展要求以及不同專業方向而設置的課程,反映了人才培養的專業特性和個性要求,并解決寬口徑培養與不斷變化的社會分工及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和綜合素質教育的需要,體現了人性化教育。

(二)主干課程設置情況分析

1.主干課程設置差異較大

從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可知,表演專業的主干學科是藝術學,主要課程為表演基礎理論、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劇目、藝術概論、文學修養。普通高校既然開設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那么在課程的設置上,都應緊緊圍繞教育部對表演專業提出的相關規定和要求,結合各院校自身的辦學定位和條件來進行調整和變化。目前,只有江西師范大學和沈陽大學全部開設了表演專業目錄的要求的5門主干課程,其它院校只是選擇性的開設了其中的2至4門課程,在主干課程設置方面還不夠全面。

2.課程設置不能很好體現表演專業特點

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是表演專業最本質的特征,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與以往體育類專業的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專項學生相比,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方面應該具備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優勢,而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學生表演能力和創編能力的培養則正是體現其專業特色的充分體現。雖然體育類專業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專項的學習也強調學生創編能力的培養,但他們的重點是放在教學、訓練上。如何將表演藝術的相關理論和技能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尋求創新,突出提高學生體育表演的組織、創編、教學和指導能力,以及個人表演能力,形成有特色的體育院校表演專業課程體系仍是亟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的問題。

五、結論

(一)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成為普通高校開設體、藝專業結合的最主要的專業發展形式。

(二)由于各院校特點和實際的情況不同,以及在實施專業建設時所遵循的指導思想和辦學層次定位的差異,使得各院校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也不盡相同。

(三)普通高校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方向)課程的設置基本上都采用了必修+選修的模式;在主干課程設置上存在部分院校主干課程設置不夠完善、課程設置不能很好體現專業特色等問題。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云南工商學院;人文課程體系設置;漢語言文學(文化傳播)專業;實用性

人文,社會人倫,文治教化,簡言之,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本文以云南工商學院的新聞傳播專業為例,來探討如何設置具有實用性的人文課程體系。

一、人文內容與設計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云南工商學院在2011年申報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化傳播方向),2012年開始招生,到2014年共招生三屆,共計173人。第一屆學生錄取之后,問題接踵而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做什么工作是焦點問題之一。通過對云南省內就業市場進行調查,發現當前省內的文化市場,新聞傳播、出版發行、中小型企業單位宣傳部門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需求量,尤其是云南省的地州、縣市、鄉鎮等基層單位和社區;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這一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增長較快;具備相關采寫編評全媒體一體化知識技能的學生受到上述用人單位的歡迎。于是圍繞著人才需求分析,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主要培養在省內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社區基層、新聞傳媒、出版發行等機構從事文化宣傳、出版編輯、新聞傳播、文案策劃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10%)、專業理論課(20%)、專業核心課(30%)、技能實踐課(30%)、拓展課程(10%)五個模塊組成。在課程體系的設置過程中,是否設置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美學等課程成為一度爭議的問題。“實用派”認為上述課程不具備實用性,成本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獨立學院教學資源有限,不應設置。“人文派”反駁,這些是基礎課程、常規課程,不設置,學生如何學以致用,好比建在空中的樓閣,沒有根基,實用就是空談。雙方各執一詞,據理力爭。

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我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定位是文化傳播方向,專業核心課與技能實踐課以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公共關系與商務禮儀、網絡編輯寫作、溝通與口才、速記和速錄、校對實務、報紙電子編輯與實踐、文化產業策劃、企業宣傳創意等課程為主,實用性較強,因而需要建設一系列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在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15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等資產總值近300萬元。擬建非線性編輯工作室、演播室、新聞實訓中心(以紙媒、網媒、新媒體為主),讓學生能夠完成常規的前期采訪和后期制作任務。學生可以在校內實訓基地模擬日后的工作場景、工作流程、工作內容,了解崗位職責、工作標準、注意事項以及工作細節,用理論知識和實踐模擬武裝自己,為下一步進入實習單位奠定基礎。同時,與有行業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新聞媒體、出版社、文化傳播公司、社區基層進行校企合作、市場調研,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走出校門,進入上述單位,校外實訓,通過完成實際任務、項目的考核,開闊眼界,準確定位,積累工作經驗,獲得預期的工作崗位。目前,已經與《春城晚報》、《車與人》雜志社、云南電視臺、大理電視臺、普洱日報社等結成校企合作單位。

三、工學交替與行業專家進課堂

為了讓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化傳播方向)的學生更好的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工作實踐,體現人文課程的實用性,學院開展了工學交替與行業專家進課堂的人才培養活動。所謂“行業專家進課堂”,即邀請富有經驗的專家、企業人員等來給學生講課、示范,了解工作的實際情況,比如,云南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發展研究部主任、傳媒經濟學博士寧莉女士被邀請來人文學院進行“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節目”的講學,從事新聞行業數十年、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車與人》雜志社主編錢粲明先生做了“昆明都市類報紙的那些事”的講座,一系列行業專家的講座讓學生受益匪淺。所謂“工學交替”是學院在學生四年大學學習期間,安排二到三次實習機會。

總而言之,人文課程不是沒有實用性,而是怎樣找到適合的載體和形式,體現其豐富的內容與潛在的價值。通過對云南工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化傳播方向)人文課程體系設置的研究,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上述觀點。這一論證對于其他專業開設的人文課程,也同樣適用。“人文課程也實用”的破立有待全方位、深層次、接地氣的進一步論證,這里限于篇幅,不做贅述。

參考文獻:

[1]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縮印本;

[2]云南工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化傳播方向)的系列調查研究報告、專業建設材料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云南高職院校人文課程體系設置研究”(2014C183Y)的階段性成果,云南工商學院院級課題(JXYJ2013-1-16)成果。

(上接第16頁)

選擇市場研究、渠道管理以及市場策略等各個業務背景的人員任教,讓學生聆聽來自一線的市場營銷經驗,增加其真切感受,強化實踐環節,加快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并加強工學結合。

(五)建立科學考評機制

要改變這種“一張試卷”的單一的考核形式,就要根據企業和市場的需求變化,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根據企業對營銷人才的能力要求,建立合理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按規定的標準對實踐教學各階段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可以根據評估標準,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明確作業要求,規范學習行為,在每次實踐結束時就能給出每一階段的評價結果,課程結束時綜合所有實踐,評價學生對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以真正實現對學生在營銷策劃等實操方面能力上的培養,以滿足市場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考評過程還要做好效果反饋與調整工作,在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收集學生參與實訓中所表現出的問題,并給出解決預案,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論

實踐教學環節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要使學生成為主體,教師作為配角,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型本科只有運用新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索實踐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及教學手段的改革,改進實踐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資源,強化師資隊伍,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更多地體現出企業的需求方向,才能在人才培養上滿足市場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杜瑋楊帆.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實踐教學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2(8):157-158

[2]王瑩,任洪娟,駱佼.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A].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關鍵詞:運動人體科學;論文選題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對1982―2003年全國體育院校及部分重點大學體育院系、國家體育總局等30多個單位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博士生研究生論文選題進行了分類統計和比較分析,并對其選題方向和特點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今后運動人體科學學科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論文505篇,其各專業的分布情況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論文選題方面的文獻并進行了分類整理,獲得了相關資料和信息。

1.2.2數理統計法 對論文的題目、研究對象、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特征等指標進行了初步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了數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人體運動科學專業論文分布情況 運動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論文數量占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研究生論文總數的46.34%(表1),這與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體育院校運動生理學科點開設較早、而其他學科點開設較晚有關,同時與80年代某些院校只設立運動生理專業碩士的現象也有一定的關系。數據顯示:運動生物力學方向的論文數量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運動生物力學為一門較為年輕的學科,在我國的起步較晚;而運動解剖學方向的論文數量總數也相對比較少,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的3年中運動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數量急劇減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養結構所致,該學科屬基礎理論學科,且與運動訓練相關性不大所致。

從圖形及數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盡管呈現出一些波動,但總體趨勢是各研究方向的數量和總數都在逐漸增多。

統計結果顯示,近年來運動生理學研究生的選題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勞與恢復、機能評定和心血管等范圍內,其數量占運動生理方向研究總數的55.98%,這與目前國內體育期刊上相關領域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趨勢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運動性疲勞與恢復,運動員機能評定及心血管等方向與運動訓練關系密切,這些研究可以解決運動訓練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入21世紀后,內分泌功能的調解、訓練效果等與大眾健康、全民健身關系密切相關的問題也將受到了重視,其研究生論文數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專業方向研究生論文選題方向分析

2.2.1運動生理專業

2.2.2運動生化專業

如表3所示,營養是運動生物化學方向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論文數量約占總數的1/3。在運動訓練中“沒有恢復就沒有訓練”的新觀點提出之后,人們開始逐漸著眼于營養學的相關研究,如何應用合理的營養手段來延緩運動性疲勞的產生,促進運動后恢復已成為體育科研領域中的熱點問題。但這些論文的研究對象多采用動物實驗,對人體的研究相對較少,而運動營養及合理的恢復段在運動員當中推廣使用,還須更多的人體實驗作為更直接的依據。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體育健身在我國的開展,近年來針對各種健身鍛煉項目的訓練效果的研究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呈現了與運動生理方向相一致的變化趨勢。

2.2.3運動解剖學

統計數據顯示,兒童少年體質現狀和生長發育規律及體育運動在人體塑造方面的作用是運動解剖學方向研究者們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其論文數量分別占該研究方向論文總數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的基礎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論文數量比例均相對較少,呈現出明顯的“選題分布極不均衡”的特點,這一現象說明運動解剖學知識領域廣泛,可供研究的問題相對比較多,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運動解剖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研究領域,這也是一個學科發展基本成型的表現。

2.2.4運動醫學

統計數據顯示,運動醫學方向研究生的選題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訓練效果、骨骼肌生理及運動損傷等方向,各個方向的科研討論數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這些研究相對集中,與運動訓練實踐結合比較緊密,體現了科學研究服務于訓練實踐的基本指導思想,和運動醫學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特點。

2.2.5運動生物力學

統計數據顯示,運動生物力學方向的研究熱點集中在對運動項目的某些技術環節的動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運動生物力學的手段輔以現代化技術手段展開探索研究,從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標、數據,并采用計算機評價系統進行分析、評價。其中涉及動作技術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計算機評價系統的研究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達到生物力學研究生論文總數的23.81%,體現了運動生物力學與計算機科學的聯系日趨緊密。隨著科學的發展運動生物力與數學、物理、計算機、醫學等學科的交叉將逐漸增多。

2.2.6 各專業方向選題特點的分析 從表2~6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各方向的選題方向一方面呈現了各自專業的學科特點,同時各學科之間互相關聯,存在一些共同點。

從各自專業方向選題特點來看,運動生理方向選題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勞與恢復的內容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對肌纖維類型、肌纖維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無損傷方法測定肌纖維類型,對延遲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勞后超微結構改變的研究,都是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

運動生化方向對運動員營養補充問題以及運動后恢復手段的研究得到越來越多的注視。“沒有恢復就沒有訓練”這一新觀點提出之后,營養及其他恢復手段成為競技體育中的熱門問題。

運動解剖學方向論文選題明顯集中在“兒童少年體質現狀和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器官組織形態結構影響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這3個方向,占論文總數的80%。

運動醫學的選題則集中在創傷、心血管、訓練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較均衡,各占該方向論文選題的13.04%、17.39%、15.22%和13.04%。

運動生物力學是相對較為獨立的學科,其選題集中在兩個方面:動作技術分析(42.86%),其次是計算機評價系統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體組織力學、動力學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論文選題也逐漸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2.3各專業方向研究生論文的研究對象

統計數據顯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研究對象中動物實驗占到總數的41.05%。運動員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體院學生,占12.26%。近年來,動物實驗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人體實驗在逐漸減少。

從科學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上看,人體實驗的科學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實用價值。但是,由于人體實驗時,實驗條件不一,且實驗對象在實驗期間難以控制,作為受試對象的人本身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會造成很大的困難。動物實驗的優點是樣本個體差異小,條件容易控制,測試結果更為準確,特別適合做一些機制性的研究。其缺點是動物與人的親緣關系太遠,有時候反映在動物身上的變化,未必可以在人體上得到重現。而且,動物采用的運動模型較為單一。從目前來看,常用的動物運動模式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動物跑臺。且不說這些運動模型的控制是否嚴格,從這些運動方式上看,與人體的運動畢竟有一定的差異。而且疲勞點如何確定的問題,一直是動物實驗論文中存在爭議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人體實驗與動物實驗的優勢結合起來,一直是研究生論文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好的選題不僅在于題目本身,實驗設計也是論文成敗的關鍵。

2.4各專業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運動生理專業

2.4.2運動生化專業

2.4.4運動醫學專業

數據顯示,運動生理、生化、解剖和運動醫學方向研究生論文中使用的各種研究手段中,運動生化指標的測定占相當大的數量和比例。尤其與運動實踐結合比較密切的論文多采用生化指標對受試者進行評定,觀察受試者身體機能的變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學訓練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另外,血常規、血尿素指標以及以血清酶的變化都是運動訓練中經常涉及的問題。另外,在一些機制性的研究中,如運動性低血睪,運動性閉經或月經紊亂等問題,都需要對激素及激素受體輔助生化手段進行定性分析。近些年來,隨著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進,實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漸應用到了體育科學研究中來,例如對骨骼肌a―actin基因表達的研究,對β-腎上腺素受體基因表達的研究,對衰老過程中線粒體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現代基因手段與運動實際相結合的有益嘗試。

在研究手段的選取上:運動生理學使用較多的是生化指際、生物電技術和常規生理指標,共占其研究總數的74.99%,近幾年來,借助生化指標檢測的研究數量逐漸升高。運動生化方向則是生化指標占絕對統治地位,達到總數的85.19%,充分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運動解剖學則較多地應用身體素質指標、組化電鏡、生物電技術及常規生理指標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對較多,且分布均勻,即運動解剖學的研究手段呈現多元化。運動醫學方向中應用較多是生化指標、常規生理指標和組化電鏡及生物電技術,占該方向研究手段總數的89.36%,體現了運動醫學監測過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點。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現出互不相同特點,歸結原因在于不同專業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所致。

動作技術分析系統是運動生物力學專業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學各研究手段總數的42.22%,它是運動生物力學為運動訓練直接服務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碼拍攝技術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也逐漸進入體育科學研究領域,其主要運用在計算機分析、評價系統中,這些先進、準確手段的引入對運動訓練和科學研究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4.6 除運動生物力學外所有專業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對比

表13顯示,80年代采用較多的是生物電技術、常規生理、生化指標,各占總數的28.87%、25.77%、25.77%,他們之間的分布相對均衡。進入90年代后,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一些簡單手段,如生物電技術和常規生理指標的應用比例逐漸減少,而生化指標等反應受試者機體機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達到總數的52.30%,體現了各學科研究的精確、精細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漸增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術開始在運動人體科學領域中應用。本文所統計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論文,樣本量相對較少,但其變化趨勢基本和90年代相同,這些變化趨勢反映了體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斷發展,同時也反映了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科水平的提高。

3 結 論

體育專業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摘 要 體育科研具有自身許多復雜的特點,高校中體育科研工作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高水平的體育院校更是我國體育科研事業前行的風向標。高校體育科研事業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有了很大進步,且已經成為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同時產生許多問題,這種問題只有進一步加強高校體育科研工作者的倫理規范管理,才能真正使我國體育事業科學發展。

關鍵詞 高校 體育科研工作者 倫理規范

后奧運時期,我們想方設法為了提高全民參與體育質量而努力,想方設法以競技體育帶動學校體育、以學校體育推動全民健身、以全民健身鼓勵經濟體育發展的模式,而體育科研又是引領各項體育事業前行的理論基礎。目前,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水平有了長遠的進步,已經成為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體育事業發展的強烈需求與體育科技自身實力不足的矛盾。體育科研具有自身許多復雜的特點,高校中體育科研工作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高水平的體育院校更是我國體育科研前行的風向標。高校體育科研事業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有了很大進步,且已經成為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同時產生許多問題,這種問題只有進一步加強高校體育科研工作者的倫理規范管理,才能真正使我國體育事業科學發展。

一、高校體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紹

目前,高水平的體育院校,或是綜合類大學下設的體育學院(系)都具有完備的體育條件,包括完善的教學設備(理論課教學設備、運動生理生化實驗室等、各種項目訓練場館)、全面的體育課程、優秀的運動訓練隊伍等,這些體育條件與高校體育科研工作相互推動相互促進,推動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我國高水平的體育院校從事的科研領域主要有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休閑體育、城市體育、體育產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遺產傳承等),運動人體科學方向(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體育教育訓練學(學校體育學、訓練理論、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理論與方法),民族民間體育,體育信息技術此幾個大研究方向,另外經過不斷發展,又出現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在這里不做贅述。

二、高校體育科研工作的特征矛盾、有悖倫理規范行為

(一)高校體育科研選題方面

選題是從事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往往直接影響到以后科學研究的成敗、利弊。根據體育科研選題特征與現狀可知,高校體育科研選題方向存在的最大矛盾之一在于自身的發展與教學、訓練、科研的著重,高校體育科研發展是整體抓還是偏重于某一方面,不斷被業內人員提及。于此,很多高校體育科研人員學者脫離實際,夸大學校體育的作用,將學校中的運動隊和專業訓練隊伍相比較研究,也不尊重高水平隊伍的發展,將學校運動隊伍理念用于高水平的專業運動隊,混為一談有悖于實事求是的原則。

(二)研究方法選用方面

在當今體育科學研究膨脹化發展的趨勢下,體育科學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存在著縱向延伸和橫向發展的特點。縱向情況,體育科學研究一方面追根溯源向不斷向古代體育,甚至是遠古時期的原始人類的狩獵、遷徙、肢體活動等;另一方面,為未來的體育事業不斷運籌帷幄,使體育科研現狀造福于人類長久的生存。從橫向發展來看,體育科學研究不斷借助于各種學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武裝自己,發展到了今天就成為我們業內人士所聲稱的交叉學科理論、多學科理論,即使用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開發技術、數學物理學化學經典理論、管理學、經濟學理論等等,集各學科之所長于體育,使體育集百家之所長于一體[2]。

(三)研究成果運用階段

由以上得出的結論,體育科學研究具有復雜性,其中選題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導致體育科學研究涉足領域可以向社會科學領域不斷擴大,也可以向自然科學不斷延伸,兩種情況的成果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形式。社會科學類往往用事實說話,重視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理論指導實踐;自然科學類往往注重用數字說話,重視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以實驗數據反映現實情況。兩種選題背景不同,對體育科學研究領域以及社會貢獻方面就不可同一界定,但是,經長期的調查研究,高校體育科研工作雖然是我國體育事業的中堅力量,卻并未擔當相應的責任。大部分科研成果還停留在理論化的水平,僅能紙上談兵,不能將研究的成果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不能結合與當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而提供實際性的價值,造成勞民傷財、研究水平低下等惡劣影響[3]。

三、結論與建議

體育科研中有悖倫理規范的學術行為,不僅背離了科學研究的內在規律,而且也嚴重違反了學術倫理和學術道德,同時也褻瀆了科學研究的求真精神。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徹底葬送了體育科研的創新精神,使剛剛起步的體育科學研究走向夭折,整治體育研究中的學術不端行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危急關頭。與此筆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供參考。體育科研工作應加強對體育科研工作者的倫理規范教育,體育科研工作者應承擔相應的倫理責任。各單位應建立完善的倫理責任獎懲機制并成立倫理監督委員會,加大監督力度。在公眾方面,鼓勵新聞媒體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輿論監督,另外各學術刊物和出版社應加強學術審查力度。

參考文獻:

[1] 丁月蘭.體育科研創新團隊管理和運行機制建設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1(24):32-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阿勒泰市| 漳平市| 玉溪市| 蛟河市| 石台县| 神农架林区| 新泰市| 来安县| 昌平区| 商城县| 哈巴河县| 铜梁县| 吉水县| 信阳市| 噶尔县| 长汀县| 蓬莱市| 莱州市| 封丘县| 龙海市| 巨野县| 江安县| 板桥市| 丹阳市| 三明市| 霸州市| 出国| 和政县| 郯城县| 枣庄市| 桦甸市| 内黄县| 长岭县| 略阳县| 宁乡县| 左权县| 修武县| 景泰县| 纳雍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