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母嬰保健健康知識講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上年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健康檔案的建立,存在電子檔案的錄入與紙質檔案不同步現象,建檔率低,致使各項重點人群的篩查率低于理論數字。
2、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詢活動次數未達到項目要求。
3、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頻次及管理率不達標。
4、由于村衛生室人員業務能力有限,慢病隨訪和其電子錄入工作未能及時完成,個別隨訪無意義,甚至不真實。
5、與門診大夫未配合好,檔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數成了“死檔”,失去了建檔的意義。
6、由于儀器及試劑等原因,65歲老年人體檢中的輔助檢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標: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國家切實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全體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三、長期工作安排:
1、健康檔案。繼續建立健全信息化檔案,及時更新檔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完善返鄉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檔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至少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定期進行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并及時對其電子錄入,尤其是高血壓人群,應分級及時按月做好隨訪工作。利用隨訪宣傳防病知識,使農民對重點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并做好資料匯總和信息上報。對慢病的管理率達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達25%。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測血壓率達100%。同時加大篩點人群,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做好門診日志記錄。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實,有意義。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季節防病重點,每月更換一次室外及室內健康教育宣傳欄的內容,印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覆蓋率達60%以上;要求相關人員在上門訪視時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使居民基本衛生常識知曉率達80%以上;組織動員孕婦及3歲以下兒童家長參加我院舉辦的孕婦和兒童健康教育講座;孕婦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3歲以下兒童家長覆蓋率達到85%以上。每個月進行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每個月利用集市開展一次健康咨詢活動;每天循環播放音像資料不少于六種;提供不少于十二種的印刷資料,居民覆蓋率達30%以上;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達60%以上,其相關資料(通知、照片、記錄、教案、試卷等)必須規范存檔。
4、老年人保健。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護和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輔助檢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數達到90%。加強體檢宣傳工作,確保65歲以上老年人、特困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體檢率要求。全年對上述人群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做好宣傳發動,積極參與強化免疫,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健康教育為重點的健康干預。
5、檔案(紙質和電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今年不漏來院的任何一個就診、咨詢者,未建檔的建檔;建檔的充分利用檔案,如信息的更改,內容的填充,隨訪等,除特殊情況下,必須當面立即完成。
6、預防接種。建立規范化的免疫門診,建立健全計免制度,規范計免接種操作,每月接種不少于8天,同時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為我鎮兒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費、均等化的免疫規劃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熟練掌握接種前、后的全面情況,做好接種反應事故的處理登記,加強冷鏈管理,做好疫苗的進出管理、冷鏈遠轉管理、失效報損登記。根據上級疾控中心的要求,進行相關疫苗的強化和為重點地區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種服務,有效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性的傳染病。新生兒建卡率、建證率、卡證符合率都達到100%。入托學生驗證率達100%。
7、傳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組織和傳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規范使用門診日志,建立健全發熱、腹瀉門診登記,認真做好疫情報告、疫區管理及疫情登記。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傳染病防治法》,讓醫務人員全了解法定傳染病的病種分類、法定報告人、報告時限、方式、程序等業務知識。同時讓更多人群認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時、準確上報疫情,及時完成疫情登記,保障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每月至少報一例傳染病,報告率100%,報告卡及時、準確、完整率100%,疫情登記率100%。
(2)積極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轉診率達100%,同時開展病人的追蹤治療及隨訪管理,督促其定期復查,并將信息及時上報賀州市疾控中心。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強普及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建立規范的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
8、兒童保健。加強兒檢工作,三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75%以上,新生兒訪視率達90%。加強散居兒童保健管理,使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80%以上,嬰幼兒系管率和使用生長發育圖監測率分別達75%以上。及時發現與治療影響兒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開展兒童保健技術培訓。
依法加強托幼機構 衛生保健合格管理。對新入托園的幼兒一律進行體檢,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兒童的健康體檢。保證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要求達到80%以上。
免費向我鎮0-6歲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同時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輔食的添加等營養及護理的咨詢指導,對常見病的預防、心理發育、意外傷害的預防指導。對貧血、佝僂病、肺炎、腹瀉等疾病進行預防,規范兒童保健服務,逐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9、孕產婦保健。免費向轄區孕產婦提供基本保健服務,規范孕產婦保健,做好早孕建冊、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工作,并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篩查、追蹤、隨訪和轉診等工作。繼續加大實施母嬰安全工程的宣傳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為目標,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齡婦女和孕婦情況,動員和通知懷孕婦女進行孕產期保健管理。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99%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7%以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以上。孕產婦產后訪視率85%以上,高危孕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減少孕產婦死亡。葉酸及孕產婦分娩補助及時發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隨訪等工作,如患者等情況許可,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對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到95%以上。
11、每月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產婦、兒童進行免費體檢(輔助檢查:彩超、尿常規、血糖、全血細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腎功、心電圖等)
12、每月的22日各專項小組上報紙質的工作情況及相關數字到衛生院項目辦公室,項目辦公室審核完成,25日前上報旗衛生局。
四、階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開第一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下發今年總的工作計劃。③各專項小組上報各自的工作計劃。④開展孕產婦健康知識講座。
二月份:①召開第二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全院職工及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相關知識培訓。③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一次檢查、督導。④開展兒童保健知識講座。
三月份:①召開第三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③利用三八婦女節、3.24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開展兩次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兩次,重點宣傳生殖健康知識、結核病防治知識。對結核病的防治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開第四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利用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進行兒童預防接種知識的講座一次,并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
五月份:①召開第五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二次檢查、督導。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進行相關知識講座一次,針對5月31日世界無煙日,重點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知識咨詢活動。
六月份:①召開第六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全院職工及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培訓、學習、互相交流。同時召開一次村委會協調會議,并邀請分管鎮長參加。③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④利用6月6日愛眼日進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識講座一次。對公共衛生半年工作進行總結。
七月份:①召開第七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開展碘缺乏病的預防知識講座一次,并對相關知識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
八月份:①召開第八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三次檢查、督導。③進行濫用抗生素對人體的危害相關知識講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開第九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進行村衛生室及全院職工公共衛生知識培訓工作。③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④結合9月20日全國愛牙日,開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識宣傳教育講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開第十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總結一年的工作進展情況。③結合10月8日高血壓、世界精神衛生日,大范圍開展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和心理衛生知識的講座及健康咨詢活動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開第十一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③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四次檢查、督導。④結合食品衛生宣傳周和11.14的全國防治糖尿病日,開展食品衛生與營養、糖尿病防治的講座及宣傳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開第十二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日,重點開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講座、宣傳教育。③各專項小組對工作分析、總結,上報下年計劃等。
五、臨時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況,以上時間、工作臨時調整。
2、按時完成上級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據工作情況,對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培訓、檢查、督導。
4、抓住機會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如集市、學校開家長會、家長接送學生、接種日等。
5、根據情況,進行居民健康檔案的整理工作。
展望未來,前景無限美好。但工作任務是繁重的,我院全體職工將更加團結一致,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與時俱進,扎實工作,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績。
【關鍵詞】 360°健康管家;社區衛生服務;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黨的十七大報告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創建平安和諧社區;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為居民提供及時、連續、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根據“保證基本醫療、惠及人民群眾”的原則,切實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堅持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質,以社會效益為主。實行低廉、可及的衛生干預服務,實現“小病在社區、防病在社區、健康在社區”的目標。從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對東興社區居民進行入戶調查,了解轄區居民健康狀況,針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開展360°健康管家服務,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1實施步驟與方法
1 360°健康管家服務實施步驟
1.1 我院從2009年12月開始,首先制定了360度健康管家服務工作方案和360度健康管家服務工作制度,明確指導思想。成立360°健康管家領導小組、技術管理小組和服務管理小組,確立服務宗旨、服務口號、服務內容和標準。
1.2 制定領導小組職責,明確工作任務內容和工作目標、落實保障措施。
1.3 根據質量考核標準,落實質量考核機制,實施績效考核。
1.4 建立健康服務熱線、服務監督電話,接受群眾的監督。
2 360°健康管家八項服務內容
2.1開展“心手相連,彰顯親情”結對幫扶服務。與慢性病患者結對為幫扶對象,提供親情化的衛生服務,定期進行隨訪,每年免費健康體檢一次。
2.2 “足不出戶,盡享健康”健康快車服務。電話預約和咨詢,送醫送藥上門,及時的健康知識短信、在線答疑解惑等服務。
2.3 “相約健康,享受人生”知識講堂服務。每周為居民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次;每月出版衛生保健知識專題宣傳版報1期。
2.4 “母親安全,嬰兒健康”母嬰保健服務。進行孕婦、產婦保健:免費為轄區孕婦、產婦提供衛生、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以及產前定期檢查等醫療保健服務和胎兒保健、新生兒保健。
2.5 “健康成長,快樂兒童”兒童保健服務。為兒童常見營養性疾病的進行矯治;兒童常見心理行為疾病的診斷與矯治;兒童智力、個性、氣質測試;早期教育及康復訓練;學習困難與干預;兒童智力測查;高危兒隨訪;微量元素及骨密度測試;兒童視力檢查,弱視、斜視及屈光不正的診治等。免費為轄區3歲前兒童定期體檢。
2.6 “和諧伴侶,幸福人生”婚育指導服務。進行婚前衛生指導、婚前衛生咨詢;婚前醫學檢查,母嬰保健指導。
2.7 “安康長壽,夕陽更紅”關愛老人服務。老年人日常保養與健康、常見疾病預防指導、飲食健康指導、心理衛生保健、常用藥物指導等。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免費健康體檢一次。
2.8 “美麗心靈,溝通無限”心理咨詢服務。青少年問題心理咨詢、成人問題心理咨詢、等心理咨詢指導。
3 實施方法
3.1 從2009年12月開始,我院360度技術團隊首先對東興8個社區5000多戶居民進行入戶調查,了解轄區居民健康狀況,為真正落實“360度健康管家”服務進社區,根據“360度健康管家”服務項目,“360度健康管家”工作團隊走街串巷,深入社區,上門入戶調查了轄區內近5000戶居民,摸清轄區居民健康狀況,并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3.2與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及慢性病人建立結對幫扶檔案,定期上門訪視、義診、送醫送藥。同時,每周定期派出醫務人員到社區進行義診,居民可以在社區內享受到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
3.3 為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規范管理;定期進入社區免費為居民舉辦健康教育講座;每周在院內開設健康大講堂。
3.4為轄區困難戶兒童、體弱兒建立服務檔案,進行生長發育評價監測、營養指導和日常生活上的指導幫助;為轄區需早期健康干預的兒童提供康復治療;3.5免費為轄區居民測血壓、檢測微量血糖、檢測血脂;免費為轄區3歲前兒童提供定期的健康體檢等。
3.5“360度健康管家”開通了“3836930”心理健康熱線和“3860138”兒童保健熱線,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及時為群眾分憂解難。
4 加強保障措施,建立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強化監管和考核。
4.1加強領導和管理,院長書記帶頭抓落實,制定職責、明確分工、密切合作,同時加大人力和財力投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培訓。
4.2建立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強化監管和考核。將“360度健康管家”的8項服務內容納入醫院目標管理考核,對其任務指標、服務質量、服務水平等,每月進行考核評估,考核結果與績效獎勵掛鉤。“360度健康管家”工作與醫務人員晉級、晉升和年度績效考核掛鉤,對圓滿完成工作任務者,在職稱評定、工資獎勵、先進個人的評定及科研審報評定中予以優先考慮。對工作成績突出、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將給予表彰和獎勵。
5 實施效果
5.1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360度健康管家”團隊深入社區共進行了183次的義診活動,服務居民群眾6萬多人次。
5.2隨訪老年人、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共37892人次,與198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及慢性病人建立結對幫扶檔案。為轄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并規范管理,為60%以上老年人(65歲以上)和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規范管理,健康檔案的管理率達到65%,高血壓患者規范健康管理率達到86%,糖尿病患者規范健康管理率達到82%。
5.3 舉辦健康教育講座312期,參加人數達11532人次;每周開設周六健康大講堂,累計發放各種宣傳資料、健康處方10萬多份,出版了118期健康專欄;
5.4 與8名困難戶兒童、體弱兒建立服務檔案,經常進行生長發育評價監測、營養指導和日常生活上的指導幫助;為轄區需早期健康干預的兒童146人提供康復治療,對27人給予減免醫療費等優惠服務。
5.5免費為轄區居民診治、測血壓、血糖66913人次,;優惠檢測血脂986人次;免費發放藥品1萬多元。為社區居民減免讓利醫藥費10萬元。免費為老人、留守兒童進行營養監測、為轄區3歲前兒童健康體檢10528人次人次。
5.6 在廣西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中,我院社區醫療保健服務質量評分名列全區前茅。自治區社區衛生健康教育專題檢查獲得滿分,名列全區第一名。
5.7 至2012年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施條件、隊伍建設、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居民可以在社區內享受到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比例增加。
5.8 360°健康管家服務開展以來,360°健康管家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了及時、貼心、全方位、零距離的“360度健康管家”的社區衛生服務,得到了居民群眾和政府的贊賞,群眾的綜合滿意率達到95%。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嘉定區共有4家助產醫療機構及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3年9―12月按納入標準在社區納入首診建孕冊的孕早期孕婦650例,產后42 d內接受上門訪視的產婦653例,在4家助產醫療產檢的孕中、晚期孕婦各650例,共調查孕產婦2 603例,其中有效問卷2 589例,有效率為99.46%,其中孕婦1 944例、產婦645例。納入對象標準:在研究醫療單位進行建冊、產前檢查、產后訪視,愿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目前患有精神障礙性疾病,有嚴重軀體疾病,智能發育不全,拒絕參加者。
1.2 方法
使用的調查工具包括焦慮自評表(SAS)、抑郁自評表(SDS)及自行設計《孕產婦的心理保健調查表》。SAS與SDS在調查對象無干擾情況下進行測評,SAS和SDS均包含20個項目,按照4級評分,在調查對象自評結束后,將20個項目的各項得分相加,為總粗分,然后通過公式轉換后,取其整數部分為標準總分。SAS中國常模標準總分正常上限為50分,50分以上為存在焦慮。SDS中國常模標準總分正常上限為53分,53分以上為存在抑郁。調查前統一培訓調查員,調查員全部為婦產科或婦保醫生。設質控人員,對每份問卷進行質量控制,剔除有缺漏項、主要信息未填、未應答等異常問卷14份。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資料經EpiData 3.1軟件進行雙錄入,校對后,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人口學特征
調查對象平均年齡(27歲±3.7)歲,最大42歲,最小1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占1.24%,中學占34.34%,大學占64.43%。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占6.84%,3 000元以上7 000元以下占49.67%,7 000元以上占43.49%。無業人員占23.41%,在職人員占76.59%。農村戶口占42.60%,城鎮戶口占57.40%。見表1。
2.2 孕產期焦慮、抑郁癥狀檢出情況
根據SAS、SDS量表評定結果,孕產婦焦慮癥狀檢出率為4.56%,其中孕期焦慮癥狀檢出率為5.65%;孕早、中、晚期焦慮癥狀檢出率分別為4.13%、5.41%、7.45%;產后7 d、產后7~42 d內焦慮癥狀檢出率分別為5.41%、0.99%。孕產婦抑郁癥狀檢出率為7.76%,其中孕期、產后42 d內抑郁癥狀檢出率分別為8.54%、5.43%;孕早、中、晚期抑郁癥狀檢出率分別為6.74%、9.89%、9.01%;產后7 d、產后7~42 d內抑郁癥狀檢出率分別為13.51%、4.93%。見表2。
2.3 孕產婦心理保健需求
愿意接受孕期心理篩查2 130例,占82.27%;不愿意接受孕期心理篩查459例,占17.73%。
愿意接受心理保健課程1 907例,占73.66%;不愿意接受心理保健課程124例,占4.79%。
孕產婦心理保健內容需求中首位是孕期常見心理問題及保健指導,占64.58%。見表3。
獲得孕產期心理保健知識途徑的需求主要是宣傳資料,占39.97%;孕婦學校課程,占27.50%,網絡,占11.82%。見表4。
孕產婦需求心理保健服務提供者主要為婦女保健醫生、婦產科醫生、心理醫生,分別占53.57%、19.74%、17.73%%。見表5。
孕產期心理保健服務機構需求主要為社區醫院、婦幼保健院、綜合性醫院,分別為47.05%、46.00%、4.67%。見表6。
3 討論
孕產婦由于孕產期發生生理、病理和自身社會角色的巨大變化,因而常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孕產婦及胎、嬰兒的身心健康,同時調查顯示,90.0%以上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會產生恐懼和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2],若孕產婦在這一特殊時期不能做出適應性調整,則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癥[3-4]。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孕期焦慮癥狀檢出率高于產褥期,中晚期妊娠的抑郁發生率高于早期。因此,及時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可及性的心理保健服務,是提高圍產保健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范志紅[5]的研究表明,系統地接受孕產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孕產婦及其家人的心理應激承受能力,消除產婦的焦慮和恐懼情緒。同時,通過健康宣教,使孕婦了解分娩期間所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此增強孕婦的信心,使其放松身心,穩定情緒,積極配合分娩[6-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孕產婦心理保健內容需求中位居首位是孕期常見心理問題及保健指導,其次為如何預防孕期焦慮及角色轉換、有效溝通。要讓孕產婦意識到,在孕產期中生理和心理一樣重要,才能確保母嬰身心健康。
范玲等[8]研究認為,孕產婦不良心理狀況不僅影響自身健康狀況,同時還會給嬰幼兒的情緒、智力發育和行為發展帶來明顯的負面后果。負性心理反應會使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和內分泌失調,不同程度地影響妊娠結局及母嬰安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的孕產期中,孕晚期的焦慮檢出率最高,產后7 d內的抑郁檢出率最高。提示在圍產保健中要針對不同時期的孕產婦開展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心理保健,特別是在孕晚期和產后第1次家訪,要靜心傾聽孕產婦的訴求,耐心地解答她們的疑惑,更人性化地為她們服務,有效地消除她們的不安全感和無助感,提高她們的自信心。同時要告知孕產婦家屬,得到他們的支持,在這些特殊階段更要多關心體貼孕產婦,營造舒心、溫馨的家庭氣氛,減輕其思想負擔,從而順利地渡過孕產期。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孕產期心理保健服務提供者的需求主要為婦女保健醫生、婦產科醫生、心理醫生;孕產期心理保健服務機構需求主要為社區醫院、婦幼保健院、綜合性醫院。
開展區域內的心理保健知識、咨詢技能的培訓,以提高醫務人員識別孕產婦心理異常的敏感性,能在孕產期篩查出各種異常,讓有心理異常的孕產婦早發現、早干預,改善其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以促進她們的身心健康水平,順利度過整個孕產期。
孕產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時期,通過了解區內孕產婦心理健康狀況及保健需求,在嘉定區的17家醫療機構內進行焦慮、抑郁自評量表的初篩,篩查出可疑的心理異常對象,并進行及時的干預,如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一對一咨詢、音樂放松療法、轉診及隨訪等干預措施,建立嘉定區孕產婦心理保健服務新模式,提高孕產期保健質量。
參考文獻
[1]畢嵐,金龍妹,崔巍.300例產婦焦慮、抑郁狀況和心理保健需求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634-1636.
[2]王箭,張敏,楊廣清,等.分娩前后孕產婦焦慮和抑郁狀況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33-34.
[3]那全,王靜,劉彩霞.妊娠期抑郁癥與分娩方式及產后抑郁癥的關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5):380-381.
[4]DIEGO M A,JONES N A,FIELD T,et al.Ma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renantal cortisol, and fetal weight. Psychosom Med,2006,68(5):747-753.
[5]范志紅.產前健康教育與行為指導對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22-23.
[6]冼華鳳. 產前焦慮/抑郁障礙心理護理[J].遼寧醫學院學報, 2013, 34(4):95-96.
[7]李素娟,馮秀t. 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情緒狀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探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1,09(17):154-155.
一、*市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與管理現狀
該市現有市級綜合醫療機構4家、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家、鄉鎮衛生院22家、村衛生(所)室1600余家、私人診所23家以及民營、企事業醫療機構27家。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人,其中:執業醫師782人,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注冊護士643人,藥師(士)198人,技師(士)225人。擁有床位2*4張,每千人擁有床位1.7張。
當前該市疾病控制工作管理模式為:縣、鄉、村三級疾病控制網絡協調開展工作。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市衛生防疫站)為農村三級疾病控制網絡的龍頭,鄉級疾病控制機構(鄉鎮衛生院防保所,人、財、物由衛生院統一管理支配)為疾控網絡的樞紐,鄉村防疫醫生為疾病控制體系的網底。20*年實現了全市疫情網絡直報,各鄉鎮防保所配備了疫情專用電腦,傳染病管理和報告質量明顯提高。20*年籌資30余萬元,完善站內實驗室的軟硬件設施,購置了必要的儀器設備,完成了檢驗標準的更新、檢驗設備的鑒定等工作,順利通過了省技術監督部門對所申報的144個檢驗項目、37個參數的省級計量認證。該市自20*年開始,分別實施了“結核病日本援助項目”、“全球基金結核病控制項目”、“世界銀行貸款/英國增款結核病控制項目”三個結核病防治項目,運用于結核病防治工作,使該市結核病防治工作快速發展,6年來都圓滿完成了各項目要求的涂陽肺結核患者管理任務。艾滋病防治工作自20*年開展全市既往有償供血者普查以來,基本摸清了HIV感染者底子,健全了個人檔案和數據庫,現各項工作都已步入正規,衛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篩中心實驗室在20*年底通過省級驗收認定,全市建立了以衛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篩中心實驗室為中心的完善的檢測系統。在預防艾滋病母嬰阻斷工作方面,完善了以市衛生防疫站和市直定點醫療保健機構為中心,以鄉鎮衛生院為紐帶,以村衛生所為基礎的三級艾滋病防治網絡。
衛生監督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改善社會公共衛生狀況,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而且關系著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優化投資環境及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市衛生監督所現負責對全市近5000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1000余家醫療機構進行衛生執法監督,查處違法案件。各鄉鎮衛生院負責對轄區內的日常衛生監督及信息上報工作。目前,全市共有衛生監督員258名,其中衛生監督所135名,各鄉鎮123名。衛生防疫站承擔著全市547家有毒有害企業、30家醫院、1084家個體醫療機構、11所高中、80所初中、572所小學、300所托幼機構以及市區256家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任務。
二、*市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健康教育宣傳還不夠深入。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純投入性的公益性社會系統工程,不是靠一個部門就能夠做好的工作。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無論是衛生防疫部門還是新聞、宣傳、教育等部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印制宣傳單、制作宣傳版面、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制作廣播、電視欄目等等。如:不少群眾對艾滋病、結核病防治工作認識不足,有恐懼心理,對艾滋病和結核病感染者和病人有歧視現象,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到鄰里排斥、社會歧視,拒絕隨訪或外出失訪,給疾控部門的流調和隨訪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衛生監督服務任務艱巨,舉步維艱。衛生監督執法目前依據的《食品衛生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職業病防治法》等25個行政法規,400余部衛生部門規章,多數涉及工商、質檢、藥監等部門,客觀上造成多源頭管理、重疊執法的現象,由于衛生監督機構本質上不是執法主體,且僅為股級規格,在協調處理與工商、質檢、藥監等部門的關系上,往往顯得地位不對稱,難度非常大。衛生監督所為財政差額補助事業單位,衛生監督人員工資僅發60%(600元左右),業務經費難以保障,硬件設施欠缺,辦公條件簡陋,執法車輛嚴重匱乏,日常監督全靠自行車,集中整治活動只能靠租用車輛,監測儀器等都嚴重落后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執法工作的開展。
(三)疾病預防控制投入不足。目前衛生院的經費勉強維持離退休人員,所以實質上鄉鎮防保所無經費可言;全市657個村莊的防疫醫生無任何補助,其經濟效益從行醫和接種疫苗的勞務費中獲得。隨著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的逐步實施,預防接種由原來的收費轉為免疫服務型,鄉鎮衛生院對預防接種門診的投入逐步減少,放松了對計劃免疫工作的管理。鄉防保所人員工資待遇低,村醫勞務報酬得不到合理解決,工作積極性不高。
(四)婦幼保健服務網絡不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系統的完整有效是婦幼保健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一級網絡:鄉村級婦幼保健員;二級網絡:鄉(鎮)衛生院;三級網絡:縣(市)級婦幼保健院。目前的情況是:一級網絡基本不存在(沒有報酬);二級網絡鄉(鎮)衛生院因為婦幼保健是公共衛生工作,沒有經濟利益,加上衛生院業務收入低養不起保健技術人員,所以婦幼保健工作沒有人愿意做,三級網絡市婦幼保健院名義上是全供單位,實際上是自收自給,由于基本建設投入大,發展空間有限,全力做好婦幼工作難度大。該市的婚檢從強制到自愿,經歷了一個衰變的過程,從20*年至今婚檢率只有1%。再加上孕期保健做的不好,從20*年到20*年出生缺陷發生率在逐年攀升,分別是39.75/萬、68.95/萬、73.65/萬、69.6/萬。出生缺陷的發生不僅給家庭帶來痛苦,而且給社會增加負擔。
三、加強*市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與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改善群眾就醫條件。要解決農民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政府投入是重要保證。近年來,該市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但對龐大的醫療衛生事業而言仍然是杯水車薪。財政撥款的大部分用于支付退休人員工資,少部分用于醫院基礎設施和設備,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的狀況依然存在。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不景氣,職工工資待遇偏低,人才流失嚴重。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衛生院的發展步履艱難,不能很好地為當地農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醫療服務,滿足不了農民群眾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的需求。為此,應合理增加投入,加強財政扶持政策,集中建設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加大縮小城鄉衛生資源反差的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增強供給能力。
(二)加強基層衛生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目前村級醫療服務的一個大問題是醫生的文化素質低,技術水平低,建議政府大力開展農村衛生人員學歷教育,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鄉村急救適宜技術人才培訓,提高農村衛生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對村級醫生實行免費培訓,提高農村醫療服務質量。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要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引進、實施自己單位的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和措施,留住衛生人才,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高學歷人員,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如在職稱晉升時給予優先考慮,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基層工作。對鄉防保人員的專業素質給予明確規定,人員不能隨意調動等,保證三級網絡樞紐的良好協調性;也可把防保人員由原來的以各鄉鎮衛生院管理,變為垂直管理,這樣既能保證防保隊伍的穩定,又能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責任感。另外,保障基層防保人員的勞動待遇,提高鄉級防保人員的工資待遇,合理解決村醫的勞務報酬,讓他們安心工作,無后顧之優。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11-0047-03
妊娠和分娩是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是圍產保健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孕產期保健和心理護理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產前檢查、健康監測、宣傳教育和咨詢服務等措施保證妊娠過程正常進展,維護孕產婦身心健康和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盡快發現異常,盡早篩查出妊娠期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及時處理,預防其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處理一些因妊娠加重的疾病,防止對孕婦、嬰兒有不良影響的疾病。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5年8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圍產期門診定期產前檢查直至分娩的初孕婦200例,均為單胎頭位,年齡20-32歲。觀察組100例從早孕開始,發放孕產婦免費保健卡。對照組100例按照常規進行產前檢查。對每一位孕婦都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相關化驗,確定均為健康無并發癥,無異常孕史,經骨盆外測量和B超檢查羊水量、胎兒雙頂徑,且預測胎兒出生體重在2500-4000 g,可擬陰道分娩者,孕周37-42周的初產婦。兩組年齡、身高、體重、文化程度無明顯差異。
1.2 孕產期保健和心理護理的方法和內容
1.2.1 孕期保健的指導:確定早期妊娠。及早進行全面的檢查,通過全面詢問、體格檢查和必需的化驗,了解母親健康情況,可及早發現夫婦有無遺傳病史或家族史,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考慮是否能勝任妊娠,出現貧血可及早矯治,早期測得基礎血壓,對日后妊高征防治也很重要。開展早期保健指導,警惕異位妊娠的發生,并進行心理保健護理,因妊娠早期,對妊娠無充分思想準備,妊娠反應嚴重,或接觸了一些“不良”因素,而產生心理壓力,還有怕性別不理想而焦慮緊張。應針對性地予以疏導,使其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順利度過孕早期。進入孕中期,除按要求定期孕期檢查外,還組織她們參加孕婦學校,接受系統而有計劃的孕期健康知識教育。隨著月份的增加,孕婦能感知胎兒活動。由于胎兒生長發育較快,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要注意合理營養以保證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尤其是蛋白質的供應,每天多供應優質蛋白質15g,此外還需供應充足而適量的維生素,補鐵以糾正貧血,補鈣以促進胎兒骨骼發育,補鋅有助于胎兒頭腦發育,增強胎兒智力。總之孕婦膳食要注意葷素兼備,粗細搭配,可少吃多餐,品種多樣化。如果孕期飲食不注意營養,容易造成孕婦營養不足,甚至營養缺乏病,而如果盲目營養,拼命進補,則可使孕婦肥胖超重,胎兒生長過度發生巨大兒,引起分娩困難,也可造成產后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孕期飲食。孕中期起,孕婦體重增長每周應為0.3-0.5kg,孕婦體重增長也能間接反映胎兒的生長發育,監測胎兒的生長發育,必要時可通過超聲檢查,測量胎兒的生長發育參數如雙頂徑、股骨長度、腹圍等計算并預測胎兒體重,從妊娠4個月起還要進行胎教。可通過音樂、語言、撫摸等主動給胎兒有益的各種信息刺激,以促進胎兒身心健康和智力發育。孕婦進入中期后就不宜仰臥,而且以取左側臥位為好,避免增大的子宮壓迫位于脊柱前的下腔靜脈和腹主動脈。有利于改善子宮胎盤的血流。
1.2.2 孕末期保健和指導:指導孕婦進行自我監護,了解孕末期常見并發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診治,還應對孕婦進行分娩前培訓,講解臨產的先兆以及異常情況的監測,如胎動減少,提示胎兒宮內明顯缺氧。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晚期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位不正、胎膜早破、早產或過期產等是孕末期常見病發癥,對孕婦和胎兒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必須積極防治。
1.2.3 分娩期心理護理和指導:分娩期保健護理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是人體的一種自然功能,但由于初產婦對分娩的恐懼、焦慮,使交感神經受應激性刺激,而致宮縮受抑制,從而使產程延長。分娩過程中,從不同角度持續地給產婦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對減輕產婦心理壓力,消除恐懼焦慮情緒很有益處。我院對待來分娩的產婦(持卡者)實行全程陪護,首診負責(助產士)。因此,產婦人院后,向產婦介紹病區環境,住院須知,并主動了解產婦思想狀況及家庭基本情況,做好思想上的溝通,從而取得孕婦及家屬的信任。醫護人員的體貼和照顧,消除了產婦緊張、恐懼心理,鼓勵她們練習使用呼吸放松技巧,指導家屬運用骶尾骨撫摸止痛法,使其樹立信心,穩定情緒,充分利用宮縮疼痛間歇期休息,正確利用腹壓配合宮縮有效的促進產程進展,對體質較弱,體力消耗大,宮縮乏力,產程較長的產婦應給予安慰和鼓勵,增強其信心和耐力,指導其調整節奏,產生有效的宮縮,必要時予高滲糖補充能量。對產婦進行每一項檢查或采取一些措施時,都要耐心解釋,以取得她們的理解和配合。同時要嚴密觀察宮縮強度及胎心音情況,并向產婦提程進展情況,使其安心,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時要嚴密觀察宮縮間歇時間,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離床下地活動,少量多次的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多飲水以保證分娩時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進入第2產程后,宮縮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間歇期短,產婦往往疼痛難忍,此時胎兒先露多已下降至盆腔,壓迫盆腔引起產婦反射性便意,此時應指導產婦擺好、排空膀胱,消毒會,告訴產婦孩子馬上要降生,并指導產婦在陣縮開始時,深吸一大口氣,屏氣使腹壁肌肉及膈肌收縮,促使胎兒下降,間歇時抓緊時間休息。當著冠時,宮縮出現應囑產婦呼氣,待陣縮過后再屏氣,以防止會陰損傷。此產程中有少數產婦出現宮縮乏力和體力不支,不會運氣,導致腹壓不足,除用藥物調節外,應鼓勵產婦增加信心,消除顧慮,配合宮縮運用腹壓娩出胎兒。胎兒及胎盤娩出后,要給產婦以贊許和祝賀,但要密切觀察產婦的脈搏、呼吸、血壓及陰道流血情況,檢查是否有產道損傷,檢查時手法應輕柔、熟練,同時讓母嬰肌膚接觸,觀察2h返病房。
2、結 果
觀察組剖宮產10例,母乳喂養100例,產婦滿意99例;對照組剖宮產25例,母乳喂養90例,產婦滿意85例。
3、討 論
因初產婦缺乏對妊娠生理、分娩機制的足夠認識而擔心胎兒異常,懼怕分娩痛苦等,這些不良情緒可影響整個孕期。通過對孕婦進行有計劃孕期生理、心理知識講座,介紹自然分娩的好處,使大多數孕婦對分娩這一正常自然的生理過程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正確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分娩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在整個孕期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孕期保健及產時指導明顯降低了手術產率,縮短了產程,減少了出血量。我們對孕婦進行了系統的孕期教育和心理指導,使其了解了正常分娩生理和機理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對分娩的影響,幫助她們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和戰勝產痛的決心,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對宮縮疼痛的耐受力,降低了難產和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