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生崗前培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更新觀念,從職業道德的高度認識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我院內科具有優良的教學傳統,既重視對醫學生進行“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三嚴”(嚴肅態度、嚴格要求、嚴密方法)的培養,也注重教書育人,帶教老師以身作則,培養醫學生對患者的愛心、細心和熱心。但是,有部分教師忽視了對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組織各級的臨床帶教老師認真學習了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所制定的《醫學教育國際標準》[3],讓大家充分地認識到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不僅是現代醫學模式對高等醫學教育的新要求,也是臨床帶教老師的職責所在。一位青年帶教教師在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時說,舊的醫學教育模式忽視了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使醫學生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大多數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只關心如何掌握疾病的診治,而忽視了與患者的交心,有個別醫學生甚至只考慮自己的學習和臨床實踐,而不顧及患者的感受或病情的變化。有研究指出,醫療糾紛的發生多是由于醫生與患者之間缺乏交流或語言不慎,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或醫生不滿而引起的。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對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每一位臨床帶教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2結合內科診治過程,加強溝通技能的培養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課程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講授的病種較多,包括了多發病與常見病,其中的一些疾病與外科學、傳染病學等其它的臨床課程密切相關。在內科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傳統的、常用的體查方式是視診、觸診、叩診、聽診,例如觀察患者皮膚、粘膜顏色的變化,叩診心界,觸摸肝、脾,聽診心、肺等,所有這些檢查過程均需要得到患者的適當配合,特別是針對女性患者進行心臟的有關檢查時,更需要在檢查前把檢查的方法、目的向她們講解清楚,以免引起誤會。帶教老師除了向學生講解上述與患者溝通的目的和技巧外,還應強調一些檢查的“常規”,如為女性患者作體查,特別是進行觸診、叩診時,需要有一名護士或另外一位醫生在場,不能“單獨作戰”。臨床上,在進行具體醫療操作前,帶教老師應認真地講解操作的目的、方法、適應癥、禁忌癥,并作出規范的操作演示。而當醫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學習時,帶教老師應加強防范意識,放手不放眼,認真觀察醫學生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是否符合規范。當操作示教結束時,帶教老師除對醫學生及時總結整個操作過程的優、缺點外,還要適時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多講一些鼓勵患者的話語,讓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覺,以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由此也讓醫學生領會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國外的醫學院校比較重視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巧,如美國的醫學院開設了《與病人溝通》等課程。在國內,僅在一些試點的高校設置了《醫患溝通學》課程。我們認為開設一些有關醫患溝通的理論課程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臨床教學中能做到學而致用,把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臨床教學過程中,內科學的臨床教學應為此作出積極的探索。為了達到此目的,我們在醫學生進入內科學的實習之前,為他們進行了崗前培訓,講授內科各專科的臨床實習要求、注意事項。崗前培訓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是針對醫學生在醫患溝通上所存在的普遍問題,例如醫患溝通意識薄弱,只關注病的本身,而不關心患病的人,醫療風險意識及法律意識不強,面對患者時自信心不足,怕說錯話,怕與患者溝通等,從職業道德、法律、倫理、心理等方面進行教育;講授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教師講座示范,有高年級醫學生談體會,錄像播放等。通過崗前培訓,使醫學生強化了醫療法制觀念,認清醫療形勢,提高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面對病人的自信心,為進入內科臨床實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重視語言技巧訓練
關鍵詞:護生教學;專業帶教;方法研究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我國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未來護理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實踐技能是護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其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必備的基本能力。近年來,由于國內醫學教育擴招明顯,護生數量逐年增加,臨床實踐教學資源相對短缺[1],同時隨著社會對醫療行業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增高及對醫學倫理道德的日益重視,以患者為主要訓練對象的傳統臨床教學模式面臨極大困難[2]。加上臨床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任務繁重等原因,導致臨床護理帶教工作面臨很大困難,護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差,我院護理學教研室通過采用新的帶教方法,加強對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了臨床帶教質量和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實習護生118人設為對照著,采取傳統的帶教模式,將2013年同校同層次護生護生120人設為觀察組,采取新的教學方法。
1.2方法
1.2.1對照組的傳統帶教模式 護生首先進行1~2d的崗前培訓,然后進入臨床各病區輪轉,一對一帶教,帶教老師對實綱中基礎理論和基礎護理操作的指導,遇到典型病例隨時講解,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出科考核以帶教教師為主,考核后直接進入下一個病區,輪轉結束后即可畢業。
1.2.2觀察組新的教學方法
1.2.2.1建立組織架構:建立健全護理帶教管理制度,帶教老師實施責任制,我院成立了護理帶教管理體系,建立護理學教研室及臨床各病區教研組。
1.2.2.2崗前培訓
1.2.2.2.1醫院崗前培訓:實習生進入正式實習前醫院護理部對護生進行崗前培訓,讓實習護生了解醫院歷史、各項規章制度、護理禮儀、護患溝通、安全防護、職業道德等知識培訓后進入臨床各病區輪轉。
1.2.2.2.2入科室崗前培訓:帶教老師介紹病區環境、科室專業特點等。崗前培訓為實習生盡快進入角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
1.2.2.3帶教老師選聘:以病區為單位,每個病區選聘理論知識扎實,具有良好溝通能力,護師以上、具有本科學歷的護士為帶教老師。
1.2.2.4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活動安排:
1.2.2.4.1護理部教研室以護生實綱為藍本,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活動安排。
1.2.2.4.2各病區臨床教研組遵照護理部教學計劃并結合各科特色制定帶教計劃。
1.2.2.5輪轉科室:以病區為單位進行輪轉,每個病區實習4w,輪轉病區與對照組相同,分別是內科、外科等10個病區。
1.2.2.6科室帶教過程控制:科室嚴格把握帶教要求,護士長定期檢查帶教老師工作計劃,按照實綱要求結合本科室專業完成教學,要求老師多講解、多示范、學生勤思考、多參與。對實習生堅持"放手不放眼"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程、按照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要求正確書寫,規范醫療護理服務用語。護理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1.2.2.7科室教與學雙向評價:科室根據教學大綱安排1次/w講課,師生互動,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老師進行提問,當時解答護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如出現差錯科室組織帶教老師及時分析總結原因。
1.2.2.8出科考核:根據4w制定的帶教計劃和要求,出科前對實習護生進行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進行綜合打分、評價成績及不足。
1.3效果評價
1.3.1實習人數增加:2012年實習人數118人,2013年實習人數156人,增長率:1.3。
1.3.2護理服務滿意度測評 每個病區隨機抽取22例患者,患者住院1w以上,于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10個病區的總滿意度作為該護生地護理服務滿意度。自設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問卷,觀察組滿意度:89.55,對照組滿意度:80.91。
1.3.3實習帶教模式滿意度測評 定期對護生進行實習帶教模式滿意度測評,自設滿意度問卷,觀察組滿意度:92.50對照組滿意度:77.97。
2 討論
2.1增加護生人數 經過新的帶教方法,到我院實習人數同期相比增加,增長率為1.3。
2.2新的帶教方法可提高患者對護生地護理服務滿意度 患者對觀察組護生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新的帶教方法使護生理論扎實,操作熟練,增強護生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的職業責任感和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3]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水平率、臨床護理質量也隨之提高。
2.3新的帶教方法可提高護生對臨床教學滿意度 觀察組護生對新的帶教方法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一對一的帶教模式與由一名教學秘書負責教學工作,做到縱向有深度,橫向有聯系,避免重復,更能體現學科全貌,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4]提高護生對臨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護生對臨床帶教工作的滿意度。
2.4規范臨床帶教模式 新的帶教方法改變了傳統帶教模式的隨意性,避免由于忽視科室之間帶教內容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做到帶教計劃全面、目標明確、各階段帶教有重點,對帶教老師及實習護生都提出了明確的階段性要求,整個教學過程有計劃、執行、檢查、調整的PDCA循環,規范了帶教模式。
2.5提升臨床教學水平 新的教學方法規范了教學內容,學習目標明確,護生的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有了明顯提高。我院的臨床教學工作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慧敏,楊曉榮,李國熊,等.提高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嘗試[J].健康研究,2011,31(2):152-154.
[2]高蘋,雷紅,吳小燕,等.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2(4):106-107.
【關鍵詞】臨床實習帶教;導師制;兒科
臨床醫學生實習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續,直接影響到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和臨床實習效果[1]。我院兒科從2012年起陸續承擔本科醫學生實習教學任務,為探索適合臨床醫學生在基層醫院臨床實習的有效實習帶教模式,我科從2013年7月起實施了“一對一”的導師全程跟蹤帶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兒科臨床教學傳統的實習方式及其弊端
1.1傳統實習的組織方式落后
以小組為單位是兒科實習最常用的實習方式;醫學生被科教科隨機分成平均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各臨床科室,每1~2名實習醫生跟隨1名臨床醫師進行臨床工作,日常生活和心理指導主要由科教科或教學秘書負責。師生之間很難深入了解,溝通效率差,教師難對學生進行管理。
1.2實習帶教質量評價標準不一
醫院沒有針對帶教醫師與實習生建立齊全的制度,沒有統一的進行帶教效果的評估與考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評教評學制度,使得帶教好壞沒有約束力,教學結果不夠理想。
1.3臨床醫師帶教熱情欠佳
實習帶教教師承擔醫療、科研和教學三重任務。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加之近年來實習醫學生人數日漸趨多,一名醫師同時帶數名醫學生的情況較為普遍,老師對教學疲憊不堪;另外有的醫師由于資歷淺、缺乏帶教閱歷,表達能力欠缺等因素對教學不主動,帶教熱情不強。
1.4臨床實習帶教方式落后
過去的“填鴨”式講解理論,或是走馬觀花式的義務性帶教,實習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口頭上的理論教條,實際的臨床操作極少[2]。老師沒有及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實際演練和糾錯,不利于培養實習生動手能力。難以適應目前帶教的需求,導致兒科帶教效果明顯減弱。
1.5實習醫學生學習能力欠缺
許多實習生初次步入真正的臨床工作中,感到惶恐和不適,缺乏自主學習觀念和有效的方法,對參與帶教持輕視和抵觸態度;部分同學認為臨床帶教階段的學習情況對今后的工作影響很小,僅是被動地在教師帶領下進行查房,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獨立的思索來對問題進行正確的剖析與處理,由于很少主動接觸病患,無法理論聯系實際[3]。
2我院兒科實施導師教學策略
2.1制定導師資格條件
(1)導師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良好,學術道德端正,醫德醫風高尚,熱愛教學工作,能認真履行導師職責;(2)臨床業務能力強,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較高臨床實踐教學能力;(3)具備10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副主任醫師或高年資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4)兒科疾病診療經驗及授課經驗豐富,演講能力較好,可對案例及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授;(5)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熟悉兒科學專業國內外研究動態;(6)由本人申請,經兒科教研室討論無異議后,通過多級考核,上報科教科同意方能成為導師;(7)有參加省市級或以上教師資格培訓并取得資格證書的教師優先考慮。
2.2明確導師工作職責
每位導師指導1~2名臨床實習生,導師在實習期內指導實習生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定期與實習生交流溝通,對實習生實習過程中的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困惑,進行指導;每兩周進行一次總結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心得體會以及臨床實習中的具體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發掘教學思路,指導學生進行臨床工作,實習期結束導師對實習生進行評估及考核。
2.3入科培訓
每位學生除了參加醫院層面的崗前培訓,還要參加兒科教研室組織的入科培訓,加強對實習生的醫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同時介紹科室的基本設置和實習規章制度,兒科常見的病種和診療規范,科室的醫師職稱結構和導師簡介,了解導師的臨床與教學工作能力情況,為接下來的導師見面會打下基礎。
2.4培訓方案及評價方法
制定嚴格的培訓方案及培訓計劃,內容包括科室相關所有基礎操作技能。實習過程中定期舉行專題講座、教學小講課、教學查房;定期進行技能培訓,召開教師、學生座談會,收集學生意見并向導師反饋,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建立學生檔案,根據定期考核結果隨時記錄更新,采用學生考核教師評價表及理論和技能考核表(技能操作考試)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導師制的實際應用效果[4]。
2.5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制定學生用教學記錄評教表,建立評教評學機制,將實習醫師導師的職稱晉升、評先進相關事宜與學生座談會及出科考試成績情況結合,每學年進行考核;此外對帶教優秀者適當給予經濟補助。
2.6導師制的質量監控
結合臨床工作實際情況制訂可操作的質量標準,師生共同參與監控標準的制定過程,保證所制訂的標準能有效推廣。明確導師和學生責任,強化臨床導師責任意識,加強對導師的帶教培訓及進修,轉變教學理念。注重過程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進行相應調整并做好反饋[5]。
2.7兒科實習醫師導師制的階段性成績
我科自實行實習醫師導師制以來,“重醫輕教”現象明顯改善,醫師參與教學工作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實習生出科技能和理論考試成績均明顯提高,實習結束前的全院性技能考核中成績名列前茅,對老師的評價質量及對兒科醫療工作的認同感明顯改善,工作方式明顯有親和力,積極參加附屬醫院舉行的實習技能操作大賽,成績斐然;2名醫師獲得院優秀教師及優秀教學工作者稱號;2名老師獲得優秀帶教老師;兒科教研室連續兩年評為“優秀教研室”稱號。
3總結
關鍵詞: 臨床實習;實習生;臨床醫學
中圖分類號:C9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7-0286-01
0引言
醫學是處理健康定義中的人的生理處于良好的狀態的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有其自身的特點。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結合實際的過程,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學的關鍵階段。臨床實習不僅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上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它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比,更能使學生熱愛本專業、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激發他們對本專業的求知欲,從而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要保證學生的實習工作得以順利的完成,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崗前培訓,它也是提高臨床實習質量的必要條件。
1建立健全學校的教學與實習管理制度
學校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加強臨床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十分重要。因為,要想調動臨床教學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必須要制定一定的具體措施,增強對臨床教學的管理。我院長期以來,一直重視臨床教學工作,多年來,我院的教學管理制度逐漸成熟,逐漸具體化,有效地規范了臨床實習的管理。
2增強學生職業道德觀念
醫學生畢業后,主要是為病人服務,他們的工作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來恢復病人的健康。所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保護人民的健康是醫務人員的天職,為了履行這一天職他或她要貢獻自己的知識和良知”——《赫爾辛基宣言》。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醫務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掌握醫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及其技能,我們還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醫務人員,進而成為一名出色的醫務人員。因此,在學生臨床實習的初期,我們就要教育他們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做一個有責任感,關愛病人,忠于職守的人。
3加強醫療安全教育
隨著醫學法律知識的普及,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也逐漸增強,所以,醫務人員在行醫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同時,從多年的教學及其臨床的工作經驗中,我們知道,在進入臨床實習后,學生所發生的醫療事故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依賴帶教教師-產生自滿心理-產生錯誤心理。所以,在學生實習前,學校要組織學生學習或者是重溫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民法》和《醫療衛生法》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在培訓學生操作規程和護理常規時,要隨時發現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法律問題,并指出他們,例如,搶救危重病人時的安慰性語言、特殊藥品的使用和管理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克服困難,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4病歷和處方書寫的規范性
病歷是醫務工作者記錄病人疾病的發生、發展、進行檢查、診斷、治療等醫療活動的過程。它不僅是對臨床實踐工作的總結,同時也是處理醫療糾紛和探索疾病規律的法律依據。所以,培訓實習生有關病歷書寫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及其基本要求等方面的內容,我們要培訓學生明白正確書寫病歷的重要性及其相關要求,從而使他們重視及規范病歷書寫,這就要求我們在培訓過程中,要讓他們明白理解有關病歷書寫的意義、目的及其主要內容。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書寫處方的質量,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加強鞏固他們書寫處方的相關知識及其管理規定,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醫務人員。
5增強心理疏導,加強心理素質教育
在臨床實習前,學生會對對臨床工作產生一種新鮮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然而,當他們進入這一環境時,這又會使他們產生一定的陌生感,從而產生一定的焦慮和恐懼,他們擔心自己的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動作做的也不夠到位,害怕因此而遭到病人的拒絕和帶教教師的責備等等,進而會加深他們的緊張、焦慮以及郁悶的情緒。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請一些科室的比較專業的前輩以及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從多個方面給予疏導。從而,逐漸消除他們的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
總之,學校應該采取多方位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同時,應該及時地處理學生在實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并盡量滿足,只有這樣,才能消除他們的焦慮感和恐懼感,讓他們很好地適應環境,做好角色的轉換。
2018年,我科共帶教臨床卓越醫師班,麻醉醫學班,附院兒科班,在醫院領導的重視支持下,在科室帶教老師及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順利完成了各項帶教任務。
臨床教學質量的好壞,對學生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醫學生培養目標,是臨床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我科室每年將教學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計劃,每年需要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教學實施方案,制定教學計劃,提出具體工作要求,研究討論如何完成臨床實習教學任務。我科室以不斷加強學科課程建設,提高教學的質量為中心,以加強教研組織和制度建設,尤其是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培養青年教師力量。眼科教研室始終保證負責人開展經常的調查研究,有計劃的聽課、召集師生座談會、抽查教案和聽課筆記、試卷等,對教學質量進行調查、分析,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臨床教學工作的措施。教研室實行教學、醫療一體的管理體制,以教研室為龍頭,負責本學科范圍的教學、醫療、教研工作,教學醫療相互促進。2018年10月—12月由喻謙、楊建華、付敏、唐文婷教員負責教學工作,目前完成了5年制2014級臨床卓越醫師班、麻醉本科班、附院兒科班的眼科教學與考核工作,共54學時,完成實習帶教18人次,每周四堅持教學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