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總結稻田養魚、池塘養殖、休閑漁業對環境的影響,分析云南省電站庫區發展漁業的可行性,指出在當地發展漁業的環境影響,并提出控制措施,以提高區域漁業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電站庫區;發展漁業;可行性;云南省

關鍵詞電站庫區;發展漁業;可行性;云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308-02

中圖分類號F32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308-02

水是魚、蝦等水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水體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生動物的生存,水生動物生長過程與水體環境密切聯系。漁業與水環境的關系是雙向的,二者互相影響。漁業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制造者和治理者[1-4]。夸大漁業養殖生產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是錯誤的,回避漁業養殖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不科學的[5]。漁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是因漁業生產導致的環境變化,另一方面是水環境變化對漁業的影響,不同的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亦不同。

水是魚、蝦等水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水體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生動物的生存,水生動物生長過程與水體環境密切聯系。漁業與水環境的關系是雙向的,二者互相影響。漁業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制造者和治理者[1-4]。夸大漁業養殖生產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是錯誤的,回避漁業養殖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不科學的[5]。漁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是因漁業生產導致的環境變化,另一方面是水環境變化對漁業的影響,不同的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亦不同。

1稻田養魚的環境影響

1稻田養魚的環境影響

稻田養魚是指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植水稻又養殖水產品,使稻田內的水資源、雜草資源、水生動物資源、昆蟲以及其他物質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養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過所養殖的水生動物的生命活動,達到為稻田除草、除蟲、松土和增肥的目的,由此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增強稻田的產出能力,進而提高稻田生產綜合效益的生產技術。稻田養魚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在稻田水域空間的有機結合,是種養結合、稻魚共生互補的農田漁業生態系統,是典型的生態漁業。稻田養魚能改善生態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稻田養魚是指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植水稻又養殖水產品,使稻田內的水資源、雜草資源、水生動物資源、昆蟲以及其他物質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養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過所養殖的水生動物的生命活動,達到為稻田除草、除蟲、松土和增肥的目的,由此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增強稻田的產出能力,進而提高稻田生產綜合效益的生產技術。稻田養魚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在稻田水域空間的有機結合,是種養結合、稻魚共生互補的農田漁業生態系統,是典型的生態漁業。稻田養魚能改善生態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稻田養魚能充分利用物質能量

1.1稻田養魚能充分利用物質能量

稻田內的雜草、昆蟲、害蟲等都是對水稻有害的生物資源,而這些資源對于魚類來說,大多是良好的天然餌料。開展稻田水產養殖可對稻田進行立體利用,實現稻魚共生。稻魚共生的稻田養魚方式不僅可產出稻田主產品——水稻,而且還可以生產出人們生活需要的優質高蛋白水產品,既節約有限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又充分利用了稻田中的各種物質能量,實現了變廢為寶[6]。

稻田內的雜草、昆蟲、害蟲等都是對水稻有害的生物資源,而這些資源對于魚類來說,大多是良好的天然餌料。開展稻田水產養殖可對稻田進行立體利用,實現稻魚共生。稻魚共生的稻田養魚方式不僅可產出稻田主產品——水稻,而且還可以生產出人們生活需要的優質高蛋白水產品,既節約有限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又充分利用了稻田中的各種物質能量,實現了變廢為寶[6]。

1.2稻田養魚能改善水稻生長環境

1.2稻田養魚能改善水稻生長環境

稻田除草問題一直沒有理想的解決辦法,始終困擾稻農,因而也制約水稻的良性生長。長期以來,主要靠人工拔除及施用化學除草劑,需耗費大量的勞力成本和財力成本,采用化學除草方法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并會污染谷粒和環境。實踐證明,稻田養殖水產品可以較徹底地消滅稻田中的雜草、浮游生物和落水害蟲,變害為利,具有人工除草無法相比的優勢,更有化學除草劑不能比擬的無公害化優勢,既節省費用,又改善了水稻生長環境。

稻田除草問題一直沒有理想的解決辦法,始終困擾稻農,因而也制約水稻的良性生長。長期以來,主要靠人工拔除及施用化學除草劑,需耗費大量的勞力成本和財力成本,采用化學除草方法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并會污染谷粒和環境。實踐證明,稻田養殖水產品可以較徹底地消滅稻田中的雜草、浮游生物和落水害蟲,變害為利,具有人工除草無法相比的優勢,更有化學除草劑不能比擬的無公害化優勢,既節省費用,又改善了水稻生長環境。

1.3稻田養魚能減弱農村面源污染

1.3稻田養魚能減弱農村面源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現為農村畜禽糞便污染和農作物殘留物污染。畜禽糞便及農作物殘留物大部分通過人為施肥入田或秸稈回田,少部分可經雨水沖刷后匯入農用溝渠入田。入田后的畜禽糞便及農作物殘留物一部分作為有機肥供水稻生長所需,另一部分轉化為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供稻魚攝食,稻魚排出的糞便和其他排泄物又作為水稻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被水稻吸收[7-8]。如此反復對農村面源污染物的循環利用,養魚稻田對農村面源污染物起到了很好的攔截作用,形成一張過濾農村面源污染物的“濾網”,經養魚稻田過濾后排出的田水,其污染物質含量明顯減少。稻田養魚既起到了減弱農村面源污染的作用,又降低了農村面源污染物對下游的污染程度。

農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現為農村畜禽糞便污染和農作物殘留物污染。畜禽糞便及農作物殘留物大部分通過人為施肥入田或秸稈回田,少部分可經雨水沖刷后匯入農用溝渠入田。入田后的畜禽糞便及農作物殘留物一部分作為有機肥供水稻生長所需,另一部分轉化為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供稻魚攝食,稻魚排出的糞便和其他排泄物又作為水稻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被水稻吸收[7-8]。如此反復對農村面源污染物的循環利用,養魚稻田對農村面源污染物起到了很好的攔截作用,形成一張過濾農村面源污染物的“濾網”,經養魚稻田過濾后排出的田水,其污染物質含量明顯減少。稻田養魚既起到了減弱農村面源污染的作用,又降低了農村面源污染物對下游的污染程度。

2池塘養殖的環境影響

2池塘養殖的環境影響

池塘養殖水體污染源主要是殘餌、魚蝦的代謝物及消毒防病的化學藥物,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和水生動物毒性物質,污染主要表現為耗氧量增大,從而引起水體環境缺氧以及水生毒性物質的形態轉化等造成水體環境質量下降。但是大多數池塘養殖為靜水養殖,用水量水大,污水排放量一般較小,對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可以控制的。池塘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通過下列措施來降低。

池塘養殖水體污染源主要是殘餌、魚蝦的代謝物及消毒防病的化學藥物,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和水生動物毒性物質,污染主要表現為耗氧量增大,從而引起水體環境缺氧以及水生毒性物質的形態轉化等造成水體環境質量下降。但是大多數池塘養殖為靜水養殖,用水量水大,污水排放量一般較小,對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可以控制的。池塘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通過下列措施來降低。

2.1合理配養可充分利用池塘水體中餌料生物

2.1合理配養可充分利用池塘水體中餌料生物

合理搭配在生態位上不相競爭的魚種投放,實行多品種混養,發揮魚類之間的互利作用,利用食物鏈原理,有效提高天然餌料利用率,增強養殖池塘水體活性。在投放吃食性魚類的同時,加大鰱、鳙等濾食性魚類的投放量,消耗池塘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和浮游生物,減輕池塘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9]。

合理搭配在生態位上不相競爭的魚種投放,實行多品種混養,發揮魚類之間的互利作用,利用食物鏈原理,有效提高天然餌料利用率,增強養殖池塘水體活性。在投放吃食性魚類的同時,加大鰱、鳙等濾食性魚類的投放量,消耗池塘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和浮游生物,減輕池塘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9]。

2.2科學投餌可減輕對養殖池塘水體污染

2.2科學投餌可減輕對養殖池塘水體污染

針對不同魚類的攝食習性,制訂科學的投餌方案,大力研究和應用先進的餌料投喂技術,合理控制投喂時間和餌料投喂量,減少殘剩餌料流失,提高餌料的利用率。在保障魚類生長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餌料浪費,減輕對養殖池塘水體的污染。

針對不同魚類的攝食習性,制訂科學的投餌方案,大力研究和應用先進的餌料投喂技術,合理控制投喂時間和餌料投喂量,減少殘剩餌料流失,提高餌料的利用率。在保障魚類生長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餌料浪費,減輕對養殖池塘水體的污染。

2.3采用生物修復技術可提高池塘自凈能力

2.3采用生物修復技術可提高池塘自凈能力

通過采用向池塘生態系統補充微量營養、促生劑、解毒劑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生物、生態措施,人為干預池塘生態系統,降低池塘底泥有機物含量,使泥水界面形成好氧微生物相,強化底泥對有機污染物分解能力,提高藻類多樣性指數,穩定藻相,吸收藻類生長所需的N、P等營養元素和 Ca、Mg、Fe、Mo、有機酸等微量營養元素,加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增加水體溶氧,修復受損的池塘生態系統,改善水質和提高池塘自凈能力。

通過采用向池塘生態系統補充微量營養、促生劑、解毒劑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生物、生態措施,人為干預池塘生態系統,降低池塘底泥有機物含量,使泥水界面形成好氧微生物相,強化底泥對有機污染物分解能力,提高藻類多樣性指數,穩定藻相,吸收藻類生長所需的N、P等營養元素和 Ca、Mg、Fe、Mo、有機酸等微量營養元素,加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增加水體溶氧,修復受損的池塘生態系統,改善水質和提高池塘自凈能力。

3休閑漁業的環境影響

3休閑漁業的環境影響

休閑漁業是指人們勞逸結合的漁業活動方式,即利用漁村設備、漁村空間、漁業生產的場地、漁法漁具、漁業自然環境以及漁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發揮漁業與漁村休閑旅游功能,增進人們對漁村與漁業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質,并提高漁民收益,促進漁村發展[1]。休閑漁業集觀賞、垂釣(捕撈)、住宿、餐飲、娛樂、度假、療養、科普教育為一體,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新型漁業發展方式。休閑漁業的投餌較少,操作方式基本為向池塘投放成品魚供游人垂釣和消費,或純天然養殖供游人觀賞和進行科普教育。基于以上特點,休閑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較輕,屬比較理想的新的漁業經濟增長點[2-4]。

休閑漁業是指人們勞逸結合的漁業活動方式,即利用漁村設備、漁村空間、漁業生產的場地、漁法漁具、漁業自然環境以及漁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發揮漁業與漁村休閑旅游功能,增進人們對漁村與漁業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質,并提高漁民收益,促進漁村發展[1]。休閑漁業集觀賞、垂釣(捕撈)、住宿、餐飲、娛樂、度假、療養、科普教育為一體,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新型漁業發展方式。休閑漁業的投餌較少,操作方式基本為向池塘投放成品魚供游人垂釣和消費,或純天然養殖供游人觀賞和進行科普教育。基于以上特點,休閑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較輕,屬比較理想的新的漁業經濟增長點[2-4]。

4電站庫區發展漁業的環境影響及控制措施

4電站庫區發展漁業的環境影響及控制措施

電站庫區是云南省漁業發展的重點和熱點,當地漁業按養殖的方式可分為網箱養殖、圍攔養殖、增殖放流等。其中,電站庫區最主要的漁業方式是網箱養魚,根據是否投飼可分為投餌網箱養殖和不投餌網箱養殖。

電站庫區是云南省漁業發展的重點和熱點,當地漁業按養殖的方式可分為網箱養殖、圍攔養殖、增殖放流等。其中,電站庫區最主要的漁業方式是網箱養魚,根據是否投飼可分為投餌網箱養殖和不投餌網箱養殖。

4.1增殖放流和不投餌網箱養殖對庫區水質有改善作用

4.1增殖放流和不投餌網箱養殖對庫區水質有改善作用

漁業水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隨地表徑流進入水庫水域的懸浮、膠體、溶解、沉淀有機物被魚類和其他動物攝食,或被細菌分解為氮、磷等無機物,其中氮、磷和其他無機鹽被藻類和水生植物陸續吸收,魚類則在攝食各種動植物時,將氮、磷等營養鹽富集到魚體。當魚類被捕撈出水時,就減少了水域中的氮、磷等含量[10]。魚類一般含氮2.5%-3.5%、磷0.3%-0.9%。每從水中捕撈1 kg魚體,就可從水中去除25-35 g氮和3-9 g磷,表明魚類是水質凈化的主導因素。增殖放流土著魚類有利于庫區生物多樣性的保持,開展人工放流濾食性魚類和發展不投餌網箱可以減緩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漁業水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隨地表徑流進入水庫水域的懸浮、膠體、溶解、沉淀有機物被魚類和其他動物攝食,或被細菌分解為氮、磷等無機物,其中氮、磷和其他無機鹽被藻類和水生植物陸續吸收,魚類則在攝食各種動植物時,將氮、磷等營養鹽富集到魚體。當魚類被捕撈出水時,就減少了水域中的氮、磷等含量[10]。魚類一般含氮2.5%-3.5%、磷0.3%-0.9%。每從水中捕撈1 kg魚體,就可從水中去除25-35 g氮和3-9 g磷,表明魚類是水質凈化的主導因素。增殖放流土著魚類有利于庫區生物多樣性的保持,開展人工放流濾食性魚類和發展不投餌網箱可以減緩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4.2投餌網箱養殖對庫區水質影響是可控的

4.2投餌網箱養殖對庫區水質影響是可控的

投餌網箱對庫區環境的影響:投餌網箱中未被魚攝食的殘剩飼料和魚體排出的糞便及其他排泄物輸入水體(主要是氮和磷),庫區中水體中的沉積硫化物不斷增加,有機物含量升高,加大了水體的富營養化,水體透明度降低;魚體呼吸及殘餌、糞便及其他排泄物中有機物質分解耗氧導致庫區水體中的溶解氧下降;在網箱養殖過程中施用各種消毒劑、抗生素、疫苗等化學藥劑排入水體造成殘留藥物積蓄等。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范文第2篇

一、大力推進海洋法制建設。

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動海洋保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進程,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計劃2007年底前編制、出臺《XX市海洋功能區劃》,《海洋功能區劃》將在對全市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調查的基礎上,對XX市沿岸平均大潮線至領海基線之間海域的功能區進行明確的劃定,內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區及環境標準等諸多方面。新的區劃是對《膠州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中不適應我市新形勢發展的內容的修改、補充和完善,區劃編制將對合理配置海洋資源,促進海域整體功能,推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市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為了減小經濟發展對海洋環境保護帶來的壓力,有的放矢開展海洋環境保護,計劃編制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環境容量、污染物總量控制等為主要內容的《XX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將對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大規模圍海造地對海洋環境影響的累計效應、突發性海洋污損隱患等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規劃的編制將致力實現規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爭實現其為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的作用。

二、加強、完善海域使用管理。

進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記制度,進一步規范海域使用審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證年審制度,嚴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區劃》和《膠州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規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提升到一個新水平,2007年全市海域使用項目登記率達到100%,海域使用辦證率達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證年度審驗審證率達到100%。

三、全面開展對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

1、繼續開展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根據我市特點和需要,制定監測計劃,開展全市近岸海域環境趨勢性監測、重點海域環境監測、海水浴場暑期海洋環境監測和重點養殖區環境監測,詳細掌握我市的海洋環境狀況,保證我市沿海海洋環境監測調查的連續性,準確地為社會提供合法的海洋信息,為政府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2、加強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重視海洋、海岸工程建設項目對我市海域的污染損害,嚴把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海洋環境影響的審核、審批關,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環評報高審核參與率;規范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加強對工程建設期的跟蹤監測和監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3、加強海洋污染事故的查處。繼續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膠州灣和前海一線用海域污染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對污染海洋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查處。

4、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積極籌集資金,制訂實施有針對性的生態保護和建設計劃,開展保護區的基礎建設、管理工作,推進我市生態示范區的建設。

5、通過建立和完善XX市海洋赤潮監視網及海洋赤潮應急行動體系、開展重點海域的赤潮監測和預報試驗、加強赤潮發生期內對漁業水域的監控管理等措施,避免或減少赤潮災害的發生和影響。

四、積極推進生態漁業建設。

按照《膠州灣及臨近海域功能區劃》和漁業生產水域環境質量狀況,對不符合功能區劃和漁業水質標準的水域進行封閉管理,禁止從事漁業生產活動;嚴格實施養殖許可證制度、捕撈許可證制度和伏季休漁制度;科學調整養殖結構和布局,合理控制內灣及近海的養殖密度,擴大藻類養殖面積,提倡外海養殖,大力提倡魚、蝦、蟹混養、貝藻間養套養等生態養殖,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和養殖新技術;強化漁業生產管理,改進餌料質量及投餌技術,嚴格控制廢水排放,2007年力爭使漁業水域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態養殖面積達到養殖總面積的40%。

四、加大海洋環保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范文第3篇

這個可持續生物能源研究項目(SBRP)極具地區特色,旨在利用中東地區的自然條件,在沙地和海洋之間尋求應對未來能源危機的新思路。該項目由阿聯酋馬斯達爾科學技術研究院、波音公司、阿聯酋阿提哈德航空以及霍尼韋爾環球油品公司聯手推出。

該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探索綜合海水農業為航空提供生物燃料的商業可行性。研究團隊將利用海水創建一個以水產養殖為基礎的農業系統,與此并行的是紅樹林和海蓬子的生長,它們就像在海水中興旺發展的工廠。阿布扎比為此提供了2平方公里多的土地用以建立實驗基地。

馬斯達爾科學技術研究院副教授斯考特?肯尼迪介紹,這是一個海水農業的閉環系統,可以發展龍蝦等海洋漁業,然后將養殖污水轉換成紅樹林等植物所需的價格合理且富含營養的肥料。通過這個系統,生物質能源可以被持續地獲取并能用于生產清潔能源、航空生物燃料及其他產品。

“生產低成本的非石油化肥是在所有生物燃料中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關鍵。該系統不僅能高效地生產液態和固態生物燃料,還能從大氣中捕捉并儲存碳,擴大棲息地以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能釋放出具有更高使用價值的淡水。綜合海水農業系統甚至有可能減少全球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造成的影響。”馬斯達爾科學技術研究院的教務長約翰?珀金斯博士說。馬斯達爾科學技術研究院是一家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獨立研究型大學,它將主導可持續生物能源研究項目的運作。

該項目將只尋求解決方案并帶領研究進入生物質能源領域,并確保生物質能源不扭曲全球食物鏈、不競爭使用淡水資源或不導致意料之外的土地利用變化。該項目所需生物質的各個培養階段將遵從可持續生物燃料圓桌會議所發展的做法和原則,而該實踐行為和原則也適用于可持續航空燃料用戶群成員。

不過,珀金斯也認為這個理想系統遇到的最大挑戰將是每個不同技術之間的銜接問題,“可以預見到,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關注點可能需要更多的磨合和選擇”。

無論如何,可持續生物燃料的開發都是減少航空碳排放策略的關鍵因素。“能源供應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為了滿足全球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們必須找出地區性生物燃料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不僅僅是可持續的,更能在生物燃料所生產的地方真正地讓生態系統再生。”

霍尼韋爾環球油品公司副總裁兼可再生能源及化學物總經理詹尼弗?霍姆格倫說,“這個項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使我們得以向人們展示地域優化解決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生產優質綠色運輸燃油所需生產技術的可用性。”

生物質燃氣產業聯盟成立

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推動下,由清華大學等21家單位發起的城市集中式生物質燃氣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日前成立。該聯盟是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行業組織,目標瞄準推動生物質燃氣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范文第4篇

一是進一步推進了機構建設。為了進一步明確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海洋環境監測和預報的職能,今年,我市在原來海洋環境監測站的基礎上成立了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該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環境監測、預報職能以及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職能得到進一步明確。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設。為了保證我市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今年,我局在進行了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咨詢有關專家,制定了實驗室建設方案,對已有實驗室進行了改造裝修,并將實驗室建設面積擴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市的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在技術設備上已建立六個實驗室,擁有43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為了提高現有科技人員的工作能力,選派了8名技術人員參加了技術培訓,人員培訓率達57%。

二、進一步加大了海洋環保經費的投入,確保海洋環保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年市用于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費累計達到1043.2萬元。其中,賽區的海洋浮標系統建設投入573.2萬元,海洋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投入350萬元,海洋環境監測經費投入120萬元。海洋浮標系統主要包括三套浮標系統、一套波流測量系統和一套常規單要素監測系統。監測儀器設備上添置了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精密儀器。在監測上主要的投入為:海洋環境監測經費38.5萬元,漁業環境監測經費11.5萬元,賽區海洋水文、水質監測預報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前期經費35萬元,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建區監測、調查經費10萬元,海洋環境執法檢查和巡視以及“白泥”污染治理前期調研的經費5萬元,各區(市)海洋及漁業環境監測經費約20萬元。

三、我市開展的環保工作

(一)制定了地方性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規劃、標準并做到了嚴格執行

1、進一步完善了市海洋環境保護法規

為保護和改善我市海洋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推動我市海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健康發展,今年我市完善了一系列市地方性海洋環保法制法規。起草并送審了《市無居民海島利用與保護管理辦法(草案)》;按照市政府的立法工作計劃,完成了《市海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立法調研和草案的編寫工作、完成了《市漁業資源增殖管理辦法》、《市灣海域管理規定》的起草工作。

2、以制度和規劃來規范和指導海洋環保工作的開展

為了促進我市海洋環保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施行,制定了《海洋與漁業系統實施〈行政許可法〉辦法》;結合市海洋環保工作的實際需要,開展了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的前期調研,在市編制的《海洋功能區劃》的基礎上,委托中國海洋大學擬定了《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方案》。準備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以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海洋生態保護為重點,以海域環境容量控制陸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入海總量為手段,進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及海洋環境管理的對策研究,為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實現海洋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健康、持續、和諧發展。

3、制定了標準并做到了嚴格執行

為了推廣生態養殖,減少因養殖而造成的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年市重點制定了《市無公害食品日本對蝦生態養殖技術規范》、《市無公害食品刺參池塘養殖技術規范》、《市無公害食品菲律賓蛤仔底播增養殖技術規范》等10個技術標準,并嚴格執行了已有的現行標準。

(二)認真組織落實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保護區等方面的工作

1、建設了海洋水文、水質監測暨預報系統,準確提供了海洋環境預報信息

為了保證年賽的順利舉辦,滿足國際帆聯關于賽對海洋水文的專業需求和對水質的要求,市積極組織開展賽區海洋環境監測預報系統建設工作,完成了海洋水文數據通信系統改造擴容和“波浪騎士”浮標的電池更新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的技術改造,進行了通訊試驗。自年月日起每天小麥島監測站的部分海洋環境監測信息,并應委的要求,在雅典奧運會期間和殘奧會期間同步向委提供小麥島監測站逐時海洋環境監測信息。

2、海洋環境保護信息工作全面加強

為了提高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對政府、公眾等各方面的服務作用,今年海洋環境保護的信息工作得到長足發展。主要工作有:為了讓公眾及時了解海水浴場的海洋環境狀況,暑期在新聞媒體、浴場顯示屏上每天了海水浴場的現場監測數據;向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省海洋與漁業廳等部門報送了12篇海洋環保信息;籌建了市海洋與漁業網海洋環保專欄,專欄內將定期有關海洋環境保護的各類信息,目前該網站已投入試運行,市民可以上網查看;在各類報紙上了20多篇市的海洋環保信息;在中央電視臺、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上了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共同開展奧運會帆船賽場海洋環境保護合作安排等內容的大量海洋環保工作信息。

3、強化了對海洋、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

隨著海洋環保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的實施,對涉海工程項目的管理已逐步完善。今年對7項涉海工程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的初審、審批,對在建涉海工程項目進行了跟蹤檢查,開展了施工期監測,實施了對涉海工程的全過程管理。

4、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年,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獲市政府批準建立,該保護區的建立推動了我市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展了大公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聯合有關部門加強了對保護區海域的執法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各種違法行為,有效地保護了保護區的環境和資源。開展對保護區的資源環境調查,在綜合調研的基礎上開始選劃長吻蟲珍稀動物保護區和灣特別保護區。

5、海洋標準計量工作

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關于海洋方面的標準,根據國家標準公布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狀況。

(三)開展海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依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1、進一步強化了海洋執法監督和巡查力度

加強了海上執法隊伍的建設,加大海上執法的力度,認真貫徹《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涉海工程項目實行嚴格控制和監督檢查,建立起了海洋與漁業環境監視舉報信息網和聯動共管機制,重點打擊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資源的違法行為。我們今年開展了保護海洋國土“藍箭專項執法行動”,有效地保護了我市近岸海域的生態環境。在“海盾”專項執法行動中,查出了多起圍填海和海洋污染案件,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處罰。

開展海域使用、海洋生態保護執法檢查,查處沿海一線的亂圈、亂占等違法養殖行為,對與市海洋功能區劃相抵觸和違規破壞海岸自然景觀的海水養殖建設項目堅決予以打擊,爆破清理了在前海一線非法筑造的3000余平方米鮑(參)池。通過執法行動維護了法律的尊嚴,規范了海域使用秩序,樹立了海洋執法部門依法管海的權威,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嚴厲打擊了非法采挖海砂行為,保護了我市的海洋資源和海洋生物棲息地。在海砂執法檢查中,我們堅持長期檢查和階段性突擊檢查相結合,專項執法與聯合執法相結合,做到常抓不懈,從嚴打擊。自開展示范工作以來,共查處了多起船舶非法采砂行為。

2、強化了海洋赤潮防災減災工作

我們開展了赤潮防災減災和應急監測工作,編制并實施了《市赤潮監控方案》,建立了市赤潮監視信息網,成立了全市海洋赤潮防災減災領導小組。為避免赤潮對年賽帶來不利影響,我市編制并開始實施了《賽場及鄰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動項目建設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赤潮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反應預案等內容。

3、進一步強化了海洋環境監視監測工作力度

我市已經建立了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新建了常規、微生物、病毒及生化等實驗室,先后開展了近岸海域養殖區的環境監測和水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與評價工作、養殖產品藥殘監測和貝類殘毒監控等工作,初步發揮了監測機構為賽區服務的職能。制定并實施《年市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方案》,開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環境污染現狀與趨勢監測,海水浴場泳期環境監測預報、灣底部重點底播養殖功能區等海域海洋環境監測和小麥島污水處理廠、堿廠、團島污水處理廠排污口監視性監測及鄰近海域環境狀況監測,重點加強對奧運帆船賽區的監測,目前,各項監測已按計劃要求完成任務。《年市近岸重點海域海洋環境監測評價報告》也已編制完成。

4、如期了海洋環境質量公報

今年上半年,按照國家海洋局的要求,以年市海洋環境監測結果為依據,對海洋環境質量狀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和評價,完成了年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編制工作,并進行了,同時將質量公報上報了市政府、國家海洋局等上級部門和相關單位,為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進一步了解海洋環境質量狀況提供了保證。

5、開展監測機構計量認證

市的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在技術設備上已建立了六個實驗室,擁有43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其中2名技術人員獲得了省技術監督局實驗室內審員資質,并組織多人參加了培訓;我市的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中心與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和北海監測中心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實行邊監測邊建設邊發展的原則,目前主要工作依托北海分局預報中心和監測中心來開展。與省計量認證委員會簽訂了計量認證咨詢合同,由對方指導進行計量認證申請工作,正在積極申請進行我市海洋環境檢測、漁業養殖水質的監(檢)測和水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監控能力的計量認證資質,

(四)開展海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

為了提高全社會海洋與漁業法律意識,保護海洋環境。在“兩會”召開之際和“海洋節”開幕前夕,我們通過日報、招商周刊等新聞媒體,以“提高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職能”、“大力發展高效漁業、加快漁業現代化進程”等為標題,分別以6個整版的篇幅進行報道,宣傳效果明顯。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利用重大節慶活動和深入基層召開環保知識宣講現場會等廣泛宣傳環保知識。利用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對嚴重的違規行為予以曝光。我們還多次在開展海洋和漁業環境監測時,邀請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向群眾直觀、詳細地介紹監測的方法、過程,以及環境監測對海水養殖的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提高了全民海洋與漁業生態環保意識。

(五)積極開拓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領域

1、開展了我市首例海洋生態污染損害整治恢復工程項目

根據歷年對灣東岸堿業公司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監測結果,在征求我市海洋環境保護咨詢委員會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治理灣東部海域“白泥”污染的方案》,提出在政府的扶持下,由污染單位進行“白泥”污染治理的建議,力求通過“白泥”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市實際的海洋生態恢復的路子。目前,市政府正在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該建議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2、建立了我市范圍內的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自去年開始籌建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以來,我局開展了一系列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的申報工作。委托海洋大學編制了《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論證報告》;組織專家對論證報告進行了評審,并通過了評審;協調了市環保局、市規劃局、海事局、部隊等有關單位的意見,并獲得了相關單位的支持;將建立該自然保護區的建議提報了市長辦公會,并獲得了市領導的支持;今年又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中“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需經省政府批準”的要求,將建立該自然保護區的建議提報了省政府及省海洋與漁業廳、省環保局等相關單位,獲得了省政府及有關單位的支持。月日市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建立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為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面積61.81平方公里。文昌魚保護區的建立標志著該保護區申報工作的完成,建設、管理工作的開始,成為我市范圍內(包括陸地)建立的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四、我市積極開展開創性工作

1、推進了國家級海洋環境監控區建設

為做好賽區海洋環境保障工作,市政府和國家海洋局積極磋商,于今年月日,在國際新聞中心簽署了《共同開展奧運帆船賽場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合作安排》。通過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大賽場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監督和整治,為使承辦一屆最出色的賽,實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總體目標將產生積極作用。這是全國沿海地方政府首次與國家海洋局合作共同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協議簽署后,為保證該項合作的順利開展,我局又會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合作具體方案進行了認真地論證,編制并上報了《賽場及鄰近海域國家級海洋環境監控區實施方案》,準備在國家海洋局和市政府同意后,盡早組織實施。

2、在國內首次開展了大面積赤潮的監測、科研及防治項目

為從根本上改善我市前海海域環境質量,杜絕赤潮的發生,根據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會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科研單位編制和上報了《賽場及鄰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動項目建設方案》,準備在前段赤潮研究和監控的基礎上,整合和優化我市赤潮研究、監控資源和力量,聯合開展“賽場及鄰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動項目”,該項目目前已經立項。

我們針對目前近海赤潮發生特點和發展趨勢,在賽場及鄰近海域布設37個站位,進行了大面積的監測,監測項目包括水環境、沉積物環境、生物環境指標。據此,我們編制了《奧運帆船賽區及鄰近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和《浮山灣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專題報告。

另外,我們還強化了海洋赤潮的日常監督監視工作,組織項目承擔單位不定期地對賽區的重點區域實施了不間斷的監視和監測,并對近岸海域發生的兩起赤潮現象進行了應急跟蹤監測監視,對赤潮可能發生的概率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

3、開展賽區海洋監測預報系統建設項目,建成我國近海岸最先進的海洋環境監測和預報系統

生態漁業可行性方案范文第5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位于我國西部邊陲,地處北緯32°22′-49°33′,東經73°21′-96°21′,面積166萬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境內北部為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天山橫亙中部與北部的準噶爾盆地和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形成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格局。

新疆地處中溫帶(溫帶與暖溫帶)歐亞大陸腹部極端干旱的荒漠地帶。四周高山環繞,遠離海洋,自然地理環境封閉,是形成新疆干旱自然生態環境的地理基礎。其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決定了新疆氣候干燥、少雨、多大風、日較差和年較差大的特征,全冬季寒冷漫長、復季炎熱短促,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45毫米,降水量稀少,只有全國平均降水量630毫米的23%,而蒸發量約為2000-2500毫米,干燥度在4-16之間。根據干旱指數分區指標,全區除北疆、天山山區、阿勒泰山區和塔城北部山區干旱指數在5以下,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外其余地區干旱指數無在5以上,屬極端干旱地區。因而在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生態環境中,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蘆葦濕地處理污水全部綜合利用,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顯得尤其重要,并也已成為新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疆平原綠洲區僅占4%,且以串珠狀鑲嵌在2萬多公里的交通線上,構成了沙漠邊緣綠洲經濟活動,空間分散的基本格局。城市與工業區均處于水源上游,農村環境均處于水源下游,近年來,隨著農村多種經營的不斷發展原有的古河床、荒灘均被大量開發,進行種植養殖。夏季部分污水可用于農灌,而冬季近半年的時間污水因處理標準較低,沒有出路,故而連年污水污染事故接連發生,并已造成農村部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可以肯定地說水污染正在向農村蔓延,據不完統計,全疆歷年來因污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高達數億元,同時也給下游農村生態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潛在危害與危機。

新疆重點城市烏市、昌吉、庫爾勒、喀什等自七十年代起就先后對城市污水采取了氧化塘,射流曝氣傳統工藝和厭氧水解及氧化溝先進的工藝,據現狀:氧化塘投資省但處理污水標準低,射流曝氣,厭氧水解或氧化溝,投資規模大運行費用高,容量小,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求,加之其可生化工藝,無機污染物及重金屬難降解,污水經處理后僅能達到城市污水二級處理標準或農灌標準,達不到全疆絕大部分區域水環境功能(魚業水質標準)的需求。全疆87個縣(市)(含5個州、8個地區所在地)的水環境功能現狀,污水處理后水只有達到魚業水質標準,才能滿足轄區的水環境功能的要求(目前,全疆養魚面積117.3萬畝,魚產量52371噸)。

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是我區水環境面臨的兩大突出問題。目前,新疆還不能在污水污染治理上投入大量資金,急需尋找高效、節能的污水處理方式,以代替投資及運轉費用昂貴的常規處理。國務院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規定,“中小城鎮,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城鎮,應首先考慮采用荒地、廢地、劣質地以及坑塘淀洼,積極發展與污水處理相結合的,能有效控制水質和充分利用污水水肥資源的土地處理與利用系統。”國家科技攻關研究成果的結論:“城市水污染治理,必須由分散點源治理轉向綜合整治,必須結合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和水利建設等,因地制宜地部署水污染重點工程”。隨著經濟與城市規模的不斷發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與日俱增,而目前我區城市污水處理率與標準甚低,大部分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下游農村環境,已造成水環境狀況日趨惡化,并且水環境的污染又加重了我區干旱、半干旱區域水資源短缺。新疆絕大部分區域自然生長蘆葦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采用蘆葦濕地生態科學技術集中深度處理:

BOD5去除率可達90%以上

SS去除率可達91%以上

NH0-N去除率可達76%以上

T-N去除率可達84%以上

T-P去除率可達87%以上

VAS去除率可達94%以上

氯苯去除率可達81%以上

氯酚去除率可達82%以上

農藥類去除率可達89%以上

其它本類去除率可達95%以上

腸病毒去除率可達94%以上

細菌總數去除率可達99%以上

蠕蟲卵去除率可達99%以上

大腸菌群去除率可達99%以上

沙門氏菌去除率可達99%以上

噬菌體去除率可達99%以上

污水中的無機污染物(重金屬)和有機物最大限度地被濕地蘆葦、吸附、吸收,充分利用自然凈化功能,使污水資源化達到魚業水質標準,一可以徹底消除水污染隱患,二可以改善與恢復自然生態環境,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達到最佳的統一。《蘆葦濕地處理污水綠色生態工程》其核心是根據本區的實際,即水環境質量功能的要求,使污水經處理被最大限度地綜合利用起來,徹底解決本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的困擾,這是新疆“功在當代,利在后世”的跨世紀最優選擇。

二、《蘆葦濕地污水處理綠色生態工程》的技術原理

⑴、物理作用:

經過初級處理的污水,在濕地系統中通過物理沉淀、過濾、吸附作用進一步除去可沉淀的固體、膠體、BOD5、氮、磷、重金屬、細菌、病毒及難以溶解的有機物質。

⑵、化學作用:

通過氧化-還原作用及化學凝聚、吸附進一步除去磷、重金屬及難溶物質。

⑶、生物作用:

通過微生物代謝、氧化作用、植物的吸收及細菌的消化與反消化作用進一步除去BOD5、氮、磷、膠體和難溶有機物質及重金屬。

三、《蘆葦濕地污水處理綠色生態工程》的技術可靠性

蘆葦濕地處理工程》對污水中污染物有較高的去除效果。它包括了土壤一植物、過濾、吸附、與生物氧化等十分復雜的過程。對污水兼有土壤截留,發生物理化學吸附、化學分解、沉淀及微生物的氧化降解,實際上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在濕地中被蘆葦富營養植物吸收,消除了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得到了蘆葦資源。凈化后的水再于種植養殖,技術可靠,易操作只需加強管理即可達到預期目的。

四、《蘆葦濕地綠色生態工程》的可能性與緊迫性

根據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通過對蘆葦濕地處理污水能力,水力負荷,有機負荷,停留期以及季節等與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率之間規律性的研究《蘆葦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高效、便利、廉價的污水處理方法。采用此方法不僅適合國情,同時也適合區情與市情,工程投資僅為機械處理的五分之一,具有“三高三低”的特點,即高效、高適應、高承受力及低投入、低運行費、低維護費。生活與工業污水,經《蘆葦濕地處理系統》處理,BOD攬5攭去除率為90%,SS去除率為91%,T-P去除率為87%,T-N去除率為84%,出水水質可達到《漁業水質標準》要求。新疆沿天山南北荒地資源豐富,完全可以給本項目提供充足的用地,而且,區域自然環境適宜并完全具備施本項目條件,故而完全可能。

采用《蘆葦濕地污水處理綠色生態工程》:

⒈可以使污水經深度處理后得到最佳的綜合利用,徹底消除水污染,達到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⒉可以改善與恢復區域自然的生態環境,形成優美的湖泊生態系統,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之地。

⒊可以建立輕工業原料基地,使造紙行業生存與發展有了新的高質量的原料基地。

⒋可以開發為旅游區與風景點,在縣、市一無名勝,二無古跡的先天條件下,為縣、市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

因此建設《蘆葦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是迫在眉捷的可行性高、緊迫性大、利國利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可觀的生態效益最優的跨世紀工程。

五、《蘆葦濕地綠色生態工程》的環境影響

工程排水方案,擬采取隔柵──管網──沉沙──蘆葦濕地

排水過程中,污水封閉在管網中,不會下滲,故而對沿途環境無影響。

污水的異臭氣味影響只發生在降解前,可在沉沙后采用好氧曝氣除去異臭氣味。蘆葦濕地僅對淺表層地下水有一定影響,不會對深層承壓水造成任何影響。

項目選址遠離城鎮,大片蘆葦濕地增加了綠地面積,可減輕風沙對市區的侵襲,環境影響最小,優于任何方案。

六、《蘆葦濕地綠色生態工程》的規模與投資

⒈根據縣、市實際情況選擇項目規模:建設蘆葦濕地5000-20000畝,日處理污水50000-200000立方米。

⒉項目分二期建成:前三年建成蘆葦濕地2500-10000畝,日處理污水2.5-10萬立方米,年處理污水912.5-3650萬立方米。濕地需水量,按灌溉定額780立方米/畝,濕地系統總需水量195-780萬立方米,每年可得凈水(達到養殖標準的水)717.5-2870萬立方米。

后三年再建成蘆葦濕地2500-10000畝,達到日處理水量5-20萬立方米,年處理污水1825-7300萬立方米,可得凈水1435-5740萬立方米。

⒊工程總投資:項目擬總投資預算6000-12000萬元,從初始階段開始建設需投入三年即可達到最佳效益。

《蘆葦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包括:

⒈污水排放管網工程擬投資3000-6000萬元;

⒉隔柵及沉淀池工程擬投資500-2000萬元;

⒊濕地工程,擬投資1000-3500萬元;

⒋不可預見費125-500萬元;

七、資金來源與籌措

建設《蘆葦濕地污水處理工程》的資金來源與籌措。

⒈擬引進資金:60%萬元。

⒉擬自籌資金:40%萬元。

八、投資效益

⒈社會效益:

實施本項目徹底消除了水污染產生的糾紛,樹立了政府為人民辦實事的良好形象,污水處理后,達到了轄區水環境功能需求,增加了凈化水資源,可以為縣、市發展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

⒉經濟效益:

⑴蘆葦產量按1000公斤/畝計算,每噸蘆葦約480元,可以獲得收入240-960萬元。

⑵濕地凈水有償使用費:每立方米按0.5元計,1435-5740萬立方米,共計71.75-287萬元。

⑶若開發進行養殖或其它種植經濟效益另計。

⒊環境效益

采用蘆葦濕地處理污水的技術方案,可永久性地徹底消除水污染向農村漫延,大面積的蘆葦濕地可以改善西北部區域荒漠生態環境,并能減輕風沙對市區的侵襲,環境效益最佳。

九、還貸措施

⒈擬每年從濕地蘆葦經濟收益中提取50%;

⒉擬每年從獲得的凈水經濟收益中提取50%;

⒊擬每年從排污單位交納的污水處理費中提取50%。

十、結論

⒈《蘆葦濕地污水處理綠色生態工程》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盛行多年,我國“七五”與“八五”期間進行重點科技攻關開展了多項有關研究和示范工程,不論從投資、處理效果及污水資源化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可靠性、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對新疆凡是有荒地、荒漠資源的區域都是一個好項目。

⒉本項目投資小(是現代機械污水處理的五分之一),處理污水容量大,適益區情。

⒊實施本項目建成輕工原料基地,或養種植基地,把解決造紙原料、養殖、種植與污水處理結合起來,是保障縣、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最佳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苏尼特右旗| 南投县| 安庆市| 宁蒗| 黑山县| 株洲县| 康马县| 赤峰市| 余江县| 竹山县| 宜城市| 博爱县| 广饶县| 秭归县| 东台市| 永胜县| 荥经县| 永平县| 黎平县| 莎车县| 旬邑县| 彭州市| 安岳县| 奉贤区| 宁安市| 牙克石市| 灌南县| 大同县| 惠水县| 桂东县| 怀远县| 镇安县| 长岛县| 顺义区| 唐山市| 澎湖县| 连云港市| 游戏| 府谷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