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基本特征

生物基本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基本特征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生物工程技術也稱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為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具體而言,生物工程技術包括轉基因植物、動物生物工程技術、農作物的分子育種技術、納米生物工程技術、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療等;基因操作技術包括人類功能基因組研究、重要動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等;生物信息技術包括生物信息的獲取與開發、加工與利用,以及結構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研究、藥物篩選、小分子藥物設計等;創新藥物和產業化開發上,將重點建立完善的藥物篩選體系、研制重要藥物品種、實驗室建設、藥物制劑技術等。生物工程技術有五個方面的特征:

1.大科學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現。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基因組的研究,使得生物工程技術的研究從作坊式轉而進入了大科學的運作方式。基因組研究以人類基因組為代表,其研究對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要在整體上破譯遺傳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學科的一些運作方式,包括大規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業運作方式。由于人類基因組計劃對產業的巨大帶動作用,引起實業界濃厚的投資興趣,投資量逐年遞增。

2.精細分析和廣闊綜合的統一。生物工程技術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整體乃至群體的多層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工程技術與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統復雜問題的解決出現了可能。

3.科學進步和技術革命互為因果。生物工程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與技術革命相關,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界限也是越來越模糊了。

4.基礎與應用的結合。生物工程技術與醫學、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是這些應用學科的基礎,也能從應用學科中獲取基礎研究的源頭活水。很多重大社會需求的問題會構成揭示自然規律的一些重大科學工程的出發點,如對艾滋病、腫瘤、人口控制、抗病蟲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產業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種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使得生物工程技術基礎研究到實現產業化的距離較之以往大大縮短。

二、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

生物工程技術作為21世紀高新技術的核心,對人類解決面臨的食物、資源、健康、環境等重大問題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大力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及其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近十幾年是世界生物工程技術迅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研究方面還是在應用開發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生物工程技術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農業、醫藥、輕工食品、海洋開發及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生物工程技術將是21世紀的主導技術之一,甚至可能引發一次新的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各方面必將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1.農業生物工程技術。近幾年來,國際農業生物工程技術發展之快,對農業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農業生物工程技術領域中研究最活躍的是應用轉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導入動植物體內,對家畜、家禽及農作物進行品種改良,從而獲得高產、優質、抗病蟲害的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達到充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工程技術。海洋生物學與生物工程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海洋生物工程技術這一新的領域。海洋生物工程技術作為加速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種、提高海產養殖業產量和質量、獲取有特殊藥用和保健價值的生物活性物質的新途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國家已將海洋生物工程技術作為21世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3.輕工、食品生物工程技術。輕工、食品行業是生物工程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農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發酵制品、釀造等產品;二是以生物工程技術產品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形成的新產業,如低聚糖加酶洗滌劑、高果糖漿等;三是以生物工程技術為手段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從而降低消耗、提高產品質量。

4.醫藥生物工程技術。醫藥生物工程技術是生物工程技術研究開發的熱點,近十多年來一些發達國家投放大量的人財物力研究和開發醫藥領域的生物工程技術,已取得新的進展,其中基因治療技術和新型生物藥劑方面的開發應用最為廣泛。

5.其他生物工程技術。隨著世界生物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工程技術除廣泛應用于農業、海洋、食品、醫藥等領域外,在其他諸如環境保護、石油化工等領域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三、生物工程技術產業發展趨勢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概述: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微生物也是生物。與種群一樣,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這些特征不是由組成它的各個種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說,只有在群落總體水平上,這些特征才能顯示出來。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種的多樣性、群落的生長形式和結構、優勢種、相對豐盛度、營養結構等。營養關系和成境關系在生物群落中具有最大的意義,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礎。

(來源:文章屋網 )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產品識別 PI 產品造型 造型基因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36

一、前言

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影響下,企業的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不但在性能、外觀,甚至是營銷手段上都一味地模仿跟風,使企業失去了自身品牌的內涵和特色。所以企業需要有效的產品設計策略,需要與其他企業的產品有明顯的差別,需要創造一種能表現企業理念的獨特的產品設計,來強化社會大眾對企業產品的認知并建立良好的形象。

今天我們對“什么才是成功的設計”已不再是針對單個產品而言,而是指一系列產品的成功,甚至是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產品定位、設計、策略的成功。

二、產品識別(PI)設計與造型基因的概念

2.1 產品識別(PI)設計

“產品識別(PI)”設計是指將企業的全部產品按照“理念統一、風格統一”的原則加以系統設計,從而建立起的獨特產品形象。是產品獲得歸屬感和家族感,企業文化獲得認同感,形成產品差異化的有效設計手段之一。產品獨特的“特征”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獨特的“特征”可以是外形特征、行為特征,也可以是材質的特征。比如,消費者一旦看到透明材質、水果顏色和獨特的計算機外形,第一反應是蘋果電腦,而看到雙腎型形態的汽車通風口就會聯想到寶馬汽車的形象。

設計師通過分析企業文化的相關信息及用戶的需求,提取產品識別設計中的特征元素,進而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形成產品識別特征,通過企業及用戶對特征的解讀最終獲得接受和認可。因此,產品識別(PI)的設計是多方面感性語意屬性的匯集,通過產品內涵性語意認知的差異不斷表現出來,整合了產品的外部形象設計及內在特質設計,通過差異化設計形成可被用戶感知的識別特征,成為傳達給消費者的特定的設計;是把設計深入到企業的生命歷程,擴大到企業的策略性、全局性和戰略性中來。

2.2 產品造型基因

基因是指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它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后代出現與親代相似的性狀。生物體親子之間的相似性和繼承性靠的就是基因的遺傳作用。如果沒有遺傳,各式物種就不可能延續發展;同樣,如果沒有變異,地球上的各色物種就不可能有進化,也就不可能構成絢麗多彩的生物界。

產品的造型設計也是一個不斷延續和發展的過程,所有新產品與以前的產品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又不完全一樣。在造型設計的過程中對一些“基本造型”的反復應用,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也可以成為一種遺傳,這些基本造型就是造型基因。造型基因是設計信息的最小信息單位,具有造型設最小的知識粒度。就是說,造型基因是對產品形態具體表達和約束的遺傳性元素。類比生物學,遺傳算法和設計中的一些術語,設計中的造型基因和自然中的DNA都是用來構造的基本元素,自然界中構造的是蛋白質,而設計構造的是產品形態。而在構造的過程中,自然界的基因型(genotype)是通過轉錄和逆轉錄來實現蛋白質的形成;造型基因則是通過基本元素的組合、拆分來構造產品的形態。

三、產品造型基因的內涵

正如自然界里由于相同基因組成規則的不同而發生同質異構現象一樣;由于設計造型過程規則的多樣性,相同的造型基因產生的形態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3.1 造型基因的生成

產品的造型基因構造的是產品形態,因此對產品造型基因的分析是提取產品的形態特征、確定產品造型風格的過程,而特征與風格正是產品識別的基礎,所以,透過對產品造型基因的分析,獲取產品識別的造型特征元素,從而形成產品的視覺識別特征。

研究表明,同一個造型元素只要三次以上出現在同一企業的產品上面,我們就可以把它認為是該企業的產品特征。同時一個企業的產品特征還必須能體現出企業文化的內涵和性格。滿足這兩個條件我們就可以把這個特征視為它的造型基因。如圖1所示。

(圖1:產品造型基因提取示意圖)

3.2 造型基因的遺傳

產品造型基因的遺傳性決定的是企業產品造型的延續性、家族性。遺傳是企業最想要,也是重中之重,它標志著保持產品一貫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在消費者的心里樹立產品品牌形象。

它將一類相同或相似的風格、細部特征,或延續或發展,持續不斷地應用于企業的不同產品造型設計中,形成一個延續且統一的產品形象,引起用戶的視覺注意并成為產品的識別特征。盾形水箱罩是最能體現Alfa Romeo造型特征的地方,其所有車型都延續應用了這一特征,因此這就成為了Alfa Romeo最重要的形態識別特征之一,如圖2所示。

3.3 造型基因的進化與變異

產品造型的進化與變異決定了企業產品造型的創新性。變異是被迫的,就像物種的變異一樣,都是環境改變的結果。產品基因的變異性是指人們對產品基因進行評價后采取優化措施,以獲得或者適應某些功能需求引起的產品基因突變,從而衍生出具有新功能、新特點的新產品;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產品一成不變,終將被流行趨勢遠遠地拋在身后。

3.4 造型基因的遺傳、變異與進化的關系

企業產品如果只是延續前一代的設計則會給人一種一成不變沒有新意的感覺,最終將被市場淘汰。而企業產品如果變化太大,每次新的設計都與前一代的設計風格迥異,則勢必會給消費者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給產品識別帶來很大的困難。如圖3所示,縱坐標代表著企業產品的變異性,橫坐標代表著企業產品的遺傳性,企業產品的設計只有在變異性和遺傳性之間向前發展才是企業產品設計的方向,也可以看作企業產品良好的進化過程。新產品與前一代產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內在聯系,新產品是前一代產品的繼承和改進。

(圖3:造型基因的遺傳、變異、進化的關系)

四、結語

一個產品不用看它的商標,從它的整體風格和外觀特征就可以識別出它的品牌,而它的風格和外觀特征正包含與體現了這個品牌的文化特征,這就是產品設別(PI)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最高境界。在產品識別設計中,從典型產品提取外觀基本特征運用到全系列產品并作適當調整,在以后的設計中不斷地繼承和發展這些基本特征元素,使它做到風格統一又各具特征。

參考文獻

[1] 張文泉、趙江洪.汽車品牌_造型基因_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 葛曉菲、趙江洪.產品設計中的產品識別(PI)[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

[3] 童慧明.DI一一新世紀工業世界觀.裝飾.2002

[4] 王興元.產品形象(PI)要素構成、評價及其塑造研究.商業研究,2000

[5] 楊 磊. 基于遺傳基因的產品“族譜”造型基因探討.包裝工程,2010

作者簡介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中生物 概念教學 障礙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攻破學生學習的薄弱點,而高中生物概念學習就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教師要確定概念教學的目標,將生物概念有效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更加透徹地明白概念所要表達的本質內涵以及延伸意義,從而能對雷同的概念進行區分,對同類的概念進行無誤的歸納,在不斷的積累、整理、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概念體系,攻破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概念的障礙。

一、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概念出現障礙的原因

應該說,學生接觸到生物是從小學的自然科學課堂開始,由于這門科目只作為一門副科來學習,所以教師沒有對此做深入的講解,學生也沒有養成進一步探究的習慣,缺少對一些生物學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對一些生物概念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例如教師在講動物和植物的時候會告訴學生,有腿有腳,會跑會跳的是動物;無腿無腳,長在土地上的是植物。由此一來,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一種片面、錯誤的生物學概念,他們會認為蘑菇是植物,會認為雞鴨是動物。這樣籠統的概念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模式固定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在各個階段都有一個學習特點,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在適當的階段給予學生需求的知識。但是教師與家長常常忽略了這一點,起初就沒有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就以最為常見的現象為例,小孩通常情況下會問父母我是從哪里來的,這一問題就涉及到了生物這一學科概念,但是父母通常的回答是撿來的,或是更為唯美地說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家長對這一概念的闡述會讓孩子陷入迷惑的狀態。雖然隨著時間的遷移,學生不斷接受一些新知識,糾正一些,不科學的舊知識,但是由于起初沒有養成嚴謹科學的探索習慣,所以對于高中生物概念的學習會存在一些障礙,這對學生生物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學生如何破除高中生物概念學習的障礙

美國紐約州大學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學教授奧蘇貝爾提出一個比較有見解的學習理論,即有意義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記住詞句和內含的符號,還應理解這些詞句乃至符號所代表的本質內容。而這一學習理論恰恰可以運用到高中生物概念學習當中。

生物學概念是對生命自身所存在的現象以及活動規律進行本質的反映,這是它的內涵。生物概念中所強調的生命體還有存在的條件和范圍,這屬于外延。內涵和外延是透徹分析概念首先要了解的基本特征,而在了解其基本特征之前,要創造意義學習的兩個先決條件:對于所學的概念來說,教師要將其邏輯結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這些概念與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連接;對于學生來說要在內心建立起有意義學習的動機,自主地去學習探究,并愿意將新接觸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從了解概念基本特征這一層面來說,學生在這兩個條件為基礎的情況下學習,要想破除對生物概念學習的障礙,就必須明確生物學概念的內涵以及外延。就如酶這一概念,它是一種由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具有催化的作用。對于酶的分類來說,大部分屬于蛋白質,只有很少一部分屬于RNA。教師在講解這一概念的時候,要建立內涵與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心向,將現有的知識與新接觸的內容很好地聯系起來,明確其外延。

三、教師如何破除學生高中生物概念學習的障礙

對于高中生物來說,其概念龐雜繁多,而且由于這些概念的特征及內容不同,所以彼此之間的聯系不緊密,這樣一來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聯系概念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一)對高中生物的概念進行直接的講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照學生的特點以及所授課程的特點來確定教學方法。對于生物學概念來說,并不是所有的都晦澀難懂,有相當一部分概念實際上是按照它本身特有的意思予以命名的。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些概念的時候,用一種直接的教學方法來講解就可以了。比如教師在給同學講“染色體”的時候,就可以讓同學們根據這一概念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即染成顏色的物體,然后再逐漸深入,為同學講解其具體的含義:堿性染料容易將細胞核內的一種物質染成深色,這種物質就是染色體。

(二)采取概念解剖的教學方法來分析概念

我們將概念看做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由多種要素組成,教師在概念教學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將概念解剖,找出構成概念整體的幾個要素。通過對幾個要素的分析來理解掌握概念。例如教師在講到“相對性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到其組成的因素,即生物、性狀、不同的表現類型。然后再講解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了解這一概念的內涵以及外延。

(三)采用生活的實際例子,將抽象化具體

生活是最大的課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好這個課堂,將最本真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對于概念來說,它是事物本質以及特征的抽象概括,讓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將書本上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同學們一目了然地看到生物概念的本質。

(四)有效地運用對比的方法,將雷同的概念區分

對比這一方法可以運用到各類學科中,通過對比,我們可以了解到對比物的內涵本質。有些概念比較相似,所以學生常常將其混淆,而這些概念一般都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同時這也是最易失分的地方。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對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有效類比區分,找出差異點和共同之處,使這些概念的內涵及外延清晰可辨,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掌握。

總結:

高中生物概念繁多無序,而且都十分抽象,使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應該采取更高效的教學方法,破除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概念的障礙。此外,教師教學生怎樣解決問題,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講解概念的時候,還應讓學生自己探究,掌握學習概念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游隆信.生物學概念的教學策略.中學生物學,2005(2):46~47

[2]裴新寧.概念圖及其在理科教學中的應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心身疾病;基本特征;研究現狀;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和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心身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以驚人的高發病率與高病死率沖擊和改變著疾病譜和死亡譜。據一些發達國家的調查,在綜合醫院門診患者中,略高于1/3的是軀體疾病,不到1/3的是神經癥,其余1/3是心身疾病。國內研究提示心身疾病的患病狀況不容忽視, 如上海的調查顯示:心身疾病占門診量的33.2%;北京調查,心身疾病占門診量的40%;上海心血管科和內分泌科的心身疾病分別高達60.3%與70.4%。目前,我國心身疾病患者多在內科就診,醫生一般容易忽略患者心理神經因素在發病中的作用,從而影響其治療和預后,因此大力開展對心身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 心身疾病概念的狹義與廣義之分

1.1 心身疾病的概念 所謂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稱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組與精神緊張有關的軀體疾病。它們具有器質性疾病的表現(如冠狀動脈硬化)或確定的病理生理基礎(如偏頭痛),但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預后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1.2 心身疾病概念的界定 心身疾病可按狹義和廣義兩個不同的概念加以界定。狹義:因社會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軀體疾病;廣義:除了狹義界定的內容之外,另還含有兩層界定:(1)雖然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器質性病變,但心理應激作為第二位的因素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2)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但卻表現為軀體癥狀,如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中的"軀體形式障礙"(somatoform disorders),即那些具有明顯軀體癥狀的器官性神經癥或心理生理障礙。雖然一些學者認為,狹義的界定便于臨床操作,但實際上廣義的概念更吻合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它包含了社會因素所致的疾病以及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心理社會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的軀體疾病,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糖尿病、緊張性頭痛、月經異常、皮膚瘙癢癥、惡性腫瘤、蕁麻疹等。

2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及診斷

2.1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可概括為:(1)心理社會應激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中起主要或重要的作用;(2)生物或軀體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基礎,心理社會應激往往起到"扳機"作用;(3)機體的個性特征是心身疾病的易患素質;(4)心身疾病以軀體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為主,一般有比較明確的病理生理過程;(5)心身疾病通常發生在植物神經系統支配的系統或器官;(6)在心身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心身綜合治療能收到較顯著的效果。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進行的評估,如在疾病診斷過程中的采集病史這一步中,不僅對患者的心理、軀體、社會三方面的現狀作出評估,還對個體發育過程中的有意義事件及成長經歷中的關鍵階段、家庭變遷、事(學)業成就,人際關系進行量化研究,特別關心個體的認知評價能力。目前,學術界對心身疾病的診斷已達成共識:認為臨床上應從軀體、心理及相關社會因素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維度分析,以作出生物軀體的"器質性疾病"與社會心理的"適應不良"的雙向診斷,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社會心理因素直接影響軀體疾病的病程、治療療效、病情演變及轉歸。

2.2 心身疾病的診斷 心身疾病的診斷包括:1.生物學診斷。運用一般體格檢查和輔助儀器檢查(如心電圖、胸片、胃鏡、超聲檢查、病理切片等),以便確定病變的部位和性質,明確患者軀體疾病的診斷。2.精神狀態的診斷。這有別于一般內科疾病診斷,主要包括:(1)情緒評估:常采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綜合醫院焦慮自評量表、貝克抑郁問卷等評估量表,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并注意患者的情緒體驗與不良情緒的表達方式;(2)個性評估:通過艾森克人格問卷、A型行為量表等人格測驗量表,對患者的個性特征進行量化評估,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3)認知評估:常通過采用自動性思想問卷、自控量表、自信心量表、認知反應測驗等測量,來了解患者的認知方式,從而評估患者的認知與情緒、行為的相互關系,最終達到對其精神狀況進行量化測評的功能。3.生物學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相關診斷。這主要確定心理社會因素的存在及其與軀體疾病發生的密切關系,應詳細詢問病人的生活史、生活環境、家庭婚姻狀況、工作情況、發病時的生活事件等,尤應注意與疾病發生、發展有關的社會應激因素,及社會心理應激因素的變化對軀體疾病的影響。

當今社會存在大量的心理應激因素,心身障礙患者身后影射著許多社會心理問題,必須了解患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其社會支持系統,把患者放在更大的社會環境中加以考察,才能對患者的心身問題有更完整、更全面的剖析。

3 心身疾病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

3.1 心身疾病的研究現狀 半個世紀以來,許多國家建立了心身醫學會,并召開各級學術大會進行心身醫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心身醫學已成為部分國家高等醫學院校的必修課程,并作為醫護進修和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國在80年代初也已意識到了疾病譜的改變,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于心身疾病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初步調查了各類心身疾病在城鄉居民中的患病率和心身疾病在綜合醫院中的發生狀況;(2)開展了心身疾病的病因及機制研究。一方面從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神經生理等方面尋找分子生物學基礎,同時研究人體對不良心理社會因素的應激及其與心身疾病的關系。目前認為,任何單一或多因素型平面的病因學難以解釋,必須采用多層次、多因素、多系統非直線型模式探索。(3)圍繞臨床上部分常見的心身疾病進行了重點研究,如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4)對心身疾病的防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諸如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精神支持療法、行為治療、生物反饋療法、自我訓練等在治療心身疾病中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永川市| 静安区| 阆中市| 太康县| 监利县| 喀什市| 尉氏县| 三穗县| 清苑县| 诸城市| 昂仁县| 阳春市| 资中县| 临颍县| 安图县| 洛宁县| 缙云县| 靖宇县| 商丘市| 襄城县| 洛宁县| 三江| 赤峰市| 江陵县| 台江县| 永新县| 太康县| 区。| 巴林右旗| 锡林郭勒盟| 巴彦淖尔市| 桐梓县| 若尔盖县| 永安市| 万年县| 新蔡县| 平顺县| 孟村| 太湖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