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范文第1篇

【關鍵詞】母嬰床旁護理;產科護理;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生產200例產婦,所有產婦都是初產婦,沒有嚴重的軀體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在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和同意基礎上,隨機把母嬰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家庭背景、文化知識水平、分娩方式、嬰兒情況和住院時間等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觀察組:應用母嬰床旁護理。護理都在病房中產婦的床旁進行,母嬰床旁護理內容包括嬰兒沐浴、游泳、撫觸、臀部護理、臍部護理、相關藥物注射、換尿布等,相關的健康與護理知識宣教、指導產婦掌握母乳喂養的技巧,讓產婦準確掌握對嬰兒的護理和喂養技巧;護理人員進行示范操作,并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參與護理操作。護理知識宣教的內容有母乳喂養優點和相關注意事項、產婦保護方法、產后的營養指導、產褥期產婦會護理、新生兒臍帶護理的技巧、更換尿布技巧、嬰兒預防接種相關注意事項、區分嬰兒常見生理和病理現象和相應處理措施等。住院期間床旁護理1次/d,每次護理的時間半小時左右。

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每天由護理人員把嬰兒抱到專門的沐浴室集中沐浴,進行臍帶消毒,撫觸嬰兒,在治療室集中進行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由專門的責任護士進行集體的講解,內容和觀察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使用我院產科制作的護理滿意程度調查問卷與健康教育相關內容掌握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滿意程度調查問卷的內容有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護理技術和健康教育等滿意程度,有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選項;并根據母嬰護理相關內容設計20道選擇題,對產婦及其家屬對嬰兒護理方法掌握情況進行調查,掌握:80~100分,基本掌握:60~79分,未掌握:小于60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產婦及其家屬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表1對照組和觀察組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組別 滿意 基本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

觀察組(100) 85(85%) 13(13%) 2(2%) 98%

對照組(100) 49(49%) 25(25%) 26(26%) 74%

很明顯觀察組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P

2.2兩組產婦及其家屬對母嬰護理方法掌握情況

表2對照組和觀察組產婦及其家屬對母嬰護理方法掌握比較

組別 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對照組(100) 63(63%) 25(25%) 12(12%)

觀察組(100) 35(35%) 21(21%) 46(46%)

觀察組產婦及其家屬對母嬰護理方法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P

3結論

傳統的母嬰護理方法對產婦采取分段護理服務,產婦與嬰兒實現分開護理,分段分離護理使護患之間產生了隔閡,護理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不夠人性化.隨著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產科護理服務也不斷的改進,母嬰床旁護理這種新型護理模式以人為本,嬰兒和產婦不需要分離,可以有效解除產婦擔憂心理;而且母嬰床旁護理加強了產婦及其家屬的參與度和監護權力,尊重產婦及其家屬的選擇與相關權益,保護了其隱私,人性化的滿足了個性需求,提高了產婦及其家屬滿意度;而且通過精心的護理和相關健康教育,增強了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的信息,加強了護換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明顯提高了護理滿意程度。

母嬰床旁護理在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加強產婦及其家屬對母嬰護理方法的掌握,護理人員進行講解和護理操作示范,加強與產婦及其家屬之間的互動,促進和指導產婦及其家屬更快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和護理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系統性護理,逐步的提高產婦及其技術對護理方法的認識與掌握,健康教育和護理方法指導效果非常顯著。

總之,母嬰床旁護理,采取專業的精心護理,加強對產婦及其家屬相關健康知識教育和嬰兒護理方法的指導,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在產科護理中具有非常良好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文娟,肖艷蘭,黃河清,等.母嬰床旁護理對產婦及家屬遵醫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3):22―23.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021―02

母嬰床旁護理指產婦在住院期間母親和嬰兒的一切護理活動均由護士在母親床旁進行,護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產婦及家屬親自參與學習和實踐。母親和家屬參與學習和實踐,

護士教會母親或家屬新生兒沐浴、撫觸、母乳喂養及臍帶護理等新生兒和知識,以便產婦出院后護理嬰兒【1】 .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生將理論知識用于臨床實踐,是培養護生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階段。作為護士,護患溝通能力培養應從護生開始,通過母嬰床旁護

理提高產科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幫助護生更快的適應產科工作,提高護理質量。

1臨床資料

對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實習的60名護生的臨床溝通培養及其測試結果進行評價。所有護生均為女性,年齡1 9 ~ 2 1 歲, 平均( 20.3±1.1) 歲。實習周期4周。

2影響護生溝通能力的因素

2.1 護生個性傾向 性格外向、情緒穩定和無精神質傾向的護生臨床實習表現明顯優于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和有精神質傾向的護生【2】。個性傾向是臨床實習表現和專業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帶教中應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個性培養。

2.2 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基礎知識越扎實,其臨床溝通能力較強.

2.3 護生家庭因素影響 與父母關系良好者,臨床實習時有較強的臨床溝通能力。

2.4 護生在校期間表現 在學校因素中,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較好、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較好者,實習中擔任實習隊長的有較強的臨床溝通的能力。

3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護生溝通能力培養中的影響

3.1 護生對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正確認識

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是推動產科護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現代產科護理新模式的核心內容。【1】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使產婦住院期間享受到家庭化、個性化優質服務,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是一個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新型護理模式.護生在產科實習中要掌握的母嬰床旁護理知識有:床旁沐浴、床旁撫觸、臍部護理、臀部護理、母乳喂養、產后健康教育等內容。

3.2母嬰床旁護理提高護生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技術

母嬰床旁護理提供個性化的臨床支持和服務,護士采取床旁邊操作邊講授,產婦或家屬有任何疑問均可直接順勢提出,且宣教內容每日循環,家長有多次演練、討論交流的機會,這樣對加深操作記憶非常有幫助【3】。護生實習中,帶教老師從母嬰床旁護理的病房設置、床旁護理用具、床旁護理操作物品準備、床旁護理的實施要點及注意事項等多個環節對護生進行帶教,逐步提高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技術。

3.3母嬰床旁護理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護生實習積極性

母嬰床旁護理激發護生在產科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母嬰床旁護理所有的操作均在產婦及家人的關注下完成,要求護士有過硬的護理技術,較全面的護理知識及護士文明的禮儀規范等,通過實習,增強護生對產婦及新生兒的護理信心。

3.4母嬰床旁護理提高護生交流溝通能力

在進行床旁沐浴操作前,帶教老師提前布置護生熟悉操作流程,設置模擬情景,進行角色表演。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帶教老師扮演產婦或家屬,提出問題,讓操作護生解決問題,表演之后請其他護生點評,帶教老師給予分析,指出存在問題。然后護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對產婦及新生兒進行各項床旁護理,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不斷的與產婦及家屬溝通交流,對產婦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帶教老師加以補充,這種帶教方法提升護生實習期間與人溝通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

4方法

4.1 階段性教學周的安排

護生入科后,總帶教老師針對科室的專業特點、不同學歷的實習對象、制定帶教計劃,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溝通技巧【4】.護生根據帶教周計劃進行實習,第一周盡快熟悉產科病房環境,由總帶教老師做入科教育,介紹母嬰床旁護理的概念、母嬰床旁護理的發展、產科母嬰床旁護理的具體內容等,使護生對母嬰床旁護理相關知識有明確的認識,了解實習相關內容。第二周采取一對一帶教,護生有計劃地跟隨各帶教老師,對母嬰床旁護理進行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看帶教老師如何進行實際操作,對護生進行母嬰床旁護理模擬練習。第三周實習護生真正參與到母嬰床旁護理工作中,帶教老師給與親自指導,加強護生實際操作及溝通能力培養.第四周進行母嬰床旁護理專科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考試,總帶教老師針對各護生在母嬰床旁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考后進行總結、強化,提高護生理論及技術水平。

4.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有效的溝通交流

護生是護士走向工作崗位的一個關鍵時期,所有的工作習慣、服務意識都在這一階段形成,一個好的帶教老師會給護生正確的引導,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帶教老師要把實習護生介紹給產婦,使她們以“護士”的角色面對產婦,鼓勵護生多于產婦及家屬交談,指導她們與產婦溝通的技巧,為護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有意識的訓練她們為產婦服務,提高為產婦及家屬解決問題的能力。

4.3 在床旁護理實際操作中贏得產婦信任

護生跟隨各帶教老師對產婦及新生兒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產科實習期間護理知識和技術操作,獲得產婦及家屬的信心。護生對待產婦態度謹慎,謙虛和藹,通過巡視病房跟產婦交談,多關心產婦,讓產婦在醫院期間,感受到護士們的體貼關心,使實習護生有滿足感,并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今后工作打下基礎。

5 討論

5.1 真誠相待,相互尊重是護患溝通的前提 溝通交流能力對即將走出校門的護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溝通交流能力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的紐帶,帶教老師要與護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言傳身教并創造護生與產婦溝通的機會,提高護生溝通能力.

5.2 實事求是,言而有信是護患溝通的基礎 在溝通過程中,實事求是、言而有信是取得住院產婦合作與支持的基本條件,特別是對待產婦及家屬提出的批評、意見一定要尊重事實,真誠的對產婦及家屬說聲“對不起”,產婦會感到很親切,從而接收護生的服務,避免失信于人。

5.3 母嬰床旁護理工作提高護生溝通能力 溝通是一種交流的手段,不是目的,只有不斷提高護生的工作積極性,增強責任心,提高護理水平,才能真正滿足產婦的需求。總之,實習護生通過對母嬰床旁護理理論知識及技術操作的學習后,提高護生與人溝通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玉玲.母嬰床旁護理實務手冊[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0:8.

[2] 王燕,岳穎,張麗.護生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2 ) 02-0121-03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范文第3篇

1.1一般資料

將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人住我院產科分娩的342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71例,年齡21一37歲,平均年齡(27.5士2.5)歲,孕周37一41周;對照組171例,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8.5士2.5)歲,孕周36~41周;所以產婦均為初產婦,無妊娠合并癥及其他精神或軀體疾病;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產次、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較沒有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方法

1.2.1傳統護理模式:包括每日對新生兒進行沐浴、臍帶消毒、新生兒撫觸等;并集中對產婦進行哺乳及新生兒護理知識宣教;將新生兒帶到治療室預防接種。

1.2.2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產婦人住母嬰同室病房,在產床旁邊設新生兒床,便于產婦隨時哺乳和觀察新生兒;保持室溫在22一24e,相對濕度50%一60%,在病房內為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撫觸時,將室溫調高至26~28e;對產婦進行一對一的哺乳及新生兒護理知識教育,并現場操作示范,講解內容包括新生兒哺乳方式及次數,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撫觸護理的注意事項,新生兒預防接種,產婦護理方法、產后營養及產褥期常見疾病的處理等,并詳細介紹新生兒的保暖方法、輔食添加、吐奶打隔護理、晚間哭鬧的護理。對產婦進行強化訓練,直至其基本掌握。

1.3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所有產婦進行調查,包括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知識宣講等方面,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º母乳喂養率。根據新生兒是否吮吸母乳來判斷,分為母乳喂養和奶粉喂養。»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包括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臀部護理、撫觸護理等的掌握情況,分為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臨床資料輸人計算機,采用SPSS17.O統計分析軟件包。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采用(貢士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呱2檢驗,尸<位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125例,較滿意39例,不滿意7例,滿意率為95.9%;對照組滿意117例,較滿意犯例,不滿意22例,滿意率為87.1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產婦母乳喂養率比較

觀察組母乳喂養158例,占924%;對照組母乳喂養144例,占84.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產婦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掌握139例,部分掌握22例,不掌握10例,掌握率94.巧%;對照組掌握1巧例,部分掌握31例,不掌握25例,掌握率85.38%;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是產科護理的一種新型模式

符合廣大產婦及新生兒的生理心理需求,是回歸自然的家庭溫馨護理,優勢明顯。母嬰床旁護理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母嬰床旁護理將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全面了解產婦及新生兒的各項情況,增強以人為本的觀念,實施優質服務;將傳統的母嬰分開護理模式變為母嬰床旁護理,減少了護患溝通的隔閡,使護理更具連貫性,使產婦可以直接感受到護理人員對母嬰的重視和愛護,體現人性化服務特點,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和依賴,融洽了護患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9%,對照組為87.1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º實施母嬰床旁護理可提高醫療護理安全。母嬰床旁護理,減少了因新生兒帶離護理的差錯事故,從而減少了醫患糾紛,保證了醫療護理的安全。»母嬰床旁護理提高了母乳喂養率。母嬰床旁護理由護理人員一對一進行喂養知識及方法的培訓,使產婦能夠更快學會和適應母乳喂養,提高了母乳喂養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母乳喂養率為924%,對照組為84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母嬰床旁護理有利于產婦掌握健康教育知識和新生兒護理技能。母嬰床旁護理不僅重視知識的宣教,還強調各項護理技能的掌握,通過一對一當面的講解及演示,將所需物品和過程清晰地呈現在產婦面前,并親自示范,便于護患間交流,及時解決疑問,強化產婦的理論基礎,合理進行產褥期的衛生保健。床旁護理通過分階段、有計劃的健康教育,避免產婦一次性宣教太多而無法接受,從而提升宣教效果。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掌握率94.巧%,對照組為85.38%,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母嬰床旁護理的注意事項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產科護理;母嬰床旁護理;母嬰知識與技能;滿意度

部分產婦由于缺乏母嬰健康知識及嬰兒護理技能,常在產后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對產婦及新生兒均有消極影響。傳統的護理模式多為不同崗位人員在不同場所進行,不僅阻礙產婦學習嬰兒護理知識與技能,還易導致新生兒感染。母嬰床旁護理是一種順應時展與母嬰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護理模式[1]。近年來,我院在產科護理中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獲得較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與分組

從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的產婦中隨機抽取470名作為觀察對象,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230名和觀察組240名。對照組:年齡24~28歲,平均(26.1±1.2)歲;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體重64~80kg,平均(70.2±2.1)kg。觀察組:年齡24~29歲,平均(26.4±1.3)歲;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體重65~80kg,平均(70.3±2.1)kg。兩組產婦基本情況接近。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新生兒沐浴地點安排在專門的沐浴間,在治療室對新生兒進行疾病篩查、預防接種。健康知識教育集中在教育室進行,主要通過播放相關影片讓產婦了解喂養母乳的方法、處理產褥期常發病等知識。

1.2.2觀察組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具體如下:先確定好具體的醫護人員安排,以小組責任包干制為基準[2],每個小組安排若干名護士,每名護士皆需接受常規護理、新生兒撫摸、新生兒沐浴及母嬰健康知識教育等相關護理培訓[3],通過考核后上崗。指定責任小組負責相應的母嬰護理工作,其中護理及健康教育均在產婦床旁進行,護理主要包括新生兒撫摸、沐浴及皮膚護理等,而健康教育以“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開展,主要宣講內容為產褥期多發病的解決辦法、正確喂養母乳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新生兒撫摸及沐浴等,護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指導與糾正產婦的操作方法。

1.3效果判定標準①

根據我院相關規定自主制定判定標準,檢查產婦對母嬰健康護理技能(撫觸、母乳喂養、沐浴、臍部護理及臀部護理)的掌握情況,由3名醫護人員組成評定小組進行評分,每項分值20分,取3人的平均分,累計五項評分得分越高說明產婦掌握程度越好。②根據我院護理情況自擬一份調查問卷評價護理效果,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耐心、細心、技術熟練程度、健康教育熟悉程度、及時處理產婦需求、對護理人員是否信任及滿意。問卷共10道選擇題,滿分為100分,8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χ-±s)表示,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母嬰健康護理技能掌握情況比較(表1)

觀察組產婦在母乳健康五項護理技能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表2)觀察組產婦

對護理總滿意率為97.5%(234/2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0%(200/2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46,P<0.01)。

3討論

在婦產科室中,部分產婦對健康與育兒知識了解不足,分娩后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對其開展有效的護理服務干預尤為重要。傳統婦科護理模式中,護理服務開展的場所多變,育兒護理與健康知識宣講等分離,護理效果欠佳。突破傳統護理模式的束縛,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應運而生,更突出護理服務對產婦的人性化、人文化的關懷。相較于傳統模式,該模式更關注產婦、新生兒的實際需求,在確保兩者健康的基礎上,為母嬰情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臺。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要求下,護理人員需接受相應的培訓并通過考核再上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4]。而采取在母嬰床旁實施撫觸、沐浴等護理及健康教育宣講,通過專業人員熟練的演示,產婦可從視覺、觸覺、聽覺等多感官消化并運用相應知識,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角色。另外,在醫護人員面對面的護理教育中,若產婦對操作步驟理解不清晰可及時詢問,如此突出了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人性化,提高了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在母乳健康五項護理技能得分、對護理總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應用母嬰床旁護理可有效提升產婦對相關健康知識掌握的能力,提高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高超,封秀玉,莫麗霞.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臨床實踐的新進展[J].護理雜志,2014,31(16):41.

[2]賈艷妮,孫婷婷,熊莉華.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產后焦慮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4):120.

[3]朱利娜,王養娥.母嬰床旁護理與傳統護理模式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藥,2015,28(1):112.

母嬰護理的服務內容范文第5篇

關鍵詞:導樂陪伴式分娩 護理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326-03

產時服務模式的改變直接關系到母嬰安全,據統計孕產婦死亡50%發生在分娩當天,70%發生在產后一周,與產時的護理質量密切相關,隨著圍產期保健尤其是產時保健的進一步深入開展,一種以產婦為中心的新的產時服務模式“一對一”全程導樂陪伴式分娩應運而生。我院自開展全程導樂式陪伴分娩以來,產科的醫療服務水平和產科護理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醫院工作人員的觀念轉變,對此項服務的監督、管理和持續性改進起重要作用,現將具體的實施和管理報告如下:

1實施方法及管理

1.1人員培訓

召開全院動員大會,由專家講課,目的是全體工作人員都了解產科模式的轉變,陪伴分娩的開展對保證母嬰安全的適宜技術。

對產房工作人員做重點培訓,要求轉變觀念,認識其重要性,并在實施過程中定期進行復訓。對新上崗的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后上崗。培訓內容:專業理論,產科新生兒窒息搶救、人際交流及技巧、健康宣教、產程中對產婦的指導、母乳喂養指導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1.2陪產工作人員的管理

1.2.1助產士的工作安排

我院由助產士擔任導樂陪產,取消功能制護理為整體護理,即由原來的3名助產士分別護理3個產程改為1名助產士全程護理。產房20名助產士分為4個工作小組,工作時間安排為:1組白班(8:00——16:00)、1組夜班(16:00——次日晨8:00)、另外2小組休息(1組夜班休、1組周休)。產房設護士長1名,負責產房的護理管理工作,每小組設組長1名,負責小組中的日常工作,并負責安排助產士對孕婦進行陪產。

1.2.2助產人員職責和工作常規

制定導樂的工作常規制度和導樂的工作責任,陪產助產士在陪伴孕產婦待產分娩過程中除觀察產程,接產以外,還要為產婦提供信息和建議,進行健康宣教,指導產婦選擇,生活護理,指導陪產丈夫。產婦分娩后盡早母嬰皮膚接觸,嬰兒吸吮,鼓勵母乳喂養,并指導含接姿勢。產后兩小時母嬰各方面情況好,即送回病房。陪產助產士還要負責物品的添加,分娩房間的清潔,消毒、通風,為下一位孕婦使用做好準備。

1.3陪產家屬的管理

1.3.1設立陪產家屬須知單

將家屬進入產房時的注意事項及要求制作成陪產家屬須知單,并以書面形式進行告知,要求家屬進入產房陪產前認真閱讀,知情同意后在須知單上簽字。

1.3.2陪產家屬著裝

孕婦家屬自愿參與陪產,醫院鼓勵丈夫參與陪產。孕婦臨產后進入產房,如提出陪產申請,由當班工作小組組長安排房間及陪伴人(助產士),鼓勵家屬全程陪護。為減少母嬰感染的機會,家屬進入產房前須更換專門的陪產服、拖鞋,陪產服裝為一用一清潔一消毒,拖鞋為一次性使用。

1.3.3陪產過程中免費為孕產婦及家屬提供飲水,一次性水杯、吸管、毛巾、牛奶、小糕點等。陪產助產士負責對孕婦及家屬的指導和照顧,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細的回答。按陪產的要求給予孕婦全方位的支持,如改變、按摩、擦汗、協助進食、入廁等,同時助產士也要關注陪產家屬的需求,并盡可能的滿足。

1.4陪護質量管理

1.4.1設立陪產觀察表

為更好地督促助產士做好陪伴分娩工作,設立陪伴助產觀察表,由陪伴助產士記錄陪產過程中的觀察結果,實施的護理措施,用藥、應用的等。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由護士長負責檢查陪產觀察表的記錄質量。

1.4.2業務學習

產房主任(醫師)及護士長負責業務及管理。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對需要及時提醒大家注意的問題,利用早晨交班后時間做簡短講話,確保陪產服務的質量和母嬰安全。對開展的新技術、新的服務項目在實施前也要組織學習。

1.4.3征求意見制度

設立征求意見和建議制度。分娩后,產婦及家屬離開分娩室前由負責陪產的助產士征求對陪產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并寫在陪產觀察表中意見和建議欄中,并對他們給予工作上的支持表示感謝。產后2小時觀察無特殊情況后,將母嬰送回母嬰同室病房。

1.4.4產后訪視制度

(1)助產士訪視及征求意見:在產婦住院期間,負責陪產的助產士按要求到母嬰同室病房對產婦進行訪視,訪問內容包括:簡要共憶分娩過程,對產婦分娩過程的表現再次給予贊揚,如會陰有切口者還應了解傷口愈合情況,最后對提出的問題幫助解決。

(2)產房護士長定期征求意見和建議,并將征求到的意見反饋給相關陪護助產士,幫助分析意見產生的原因,提出改進意見,以督促工作進一步提高。

2效果及體會

2.1助產士觀念轉變

陪產服務的實施以及對助產士的不斷培訓,使助產士的觀念逐漸改變,在工作中以孕婦及胎兒、新生兒為中心,開展人性化的服務,變被動工作為主動服務,給予孕產婦全面的支持。

2.2孕婦及家屬滿意度提高

在產程中給予孕婦精神、情感、生理、心理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其順利分娩,保證了母嬰安全,產婦及家屬對助產士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2.3產科工作質量提高

通過導樂陪伴分娩的實施和管理,產房護理工作及助產質量得到了提高,產程時間縮短。

自開展導樂陪產以來,自然分娩率逐年提高,會陰側切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逐年降低。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主動與產婦及家屬交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并安慰產婦,宮縮時指導產婦如何保持平靜、放松、呼吸、按摩子宮和腰骶部等以減輕疼痛,樹立分娩的信心。鼓勵產婦進食、自由活動、指導產婦休息和睡眠,避免過度疲勞。產時指導產婦用力和爭取適當的。細心觀察產婦的各種情況,以便及時通知醫生處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醫學干預,按醫療常規處理產程,接生及新生兒的處理。指導產婦和新生兒進行早接觸、早吸吮、產后觀察2小時、送回病房。通過導樂助產使產程明顯縮短,自然分娩率明顯提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產科護理質量,保證了母嬰安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宁安市| 遵义市| 广德县| 荥阳市| 卓资县| 天全县| 报价| 临海市| 巧家县| 麻阳| 永嘉县| 济阳县| 防城港市| 武安市| 延津县| 崇左市| 墨竹工卡县| 仙桃市| 冷水江市| 中宁县| 彩票| 门源| 买车| 梁平县| 定日县| 丘北县| 乐至县| 太仓市| 肇源县| 双城市| 宁晋县| 务川| 边坝县| 丹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冕宁县| 杭锦后旗| 武强县| 沛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