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醫學檢驗在醫療方面有許多重要意義,微觀上能對疾病的臨床診斷進行指導,宏觀上還可以提升人們的疾控和治療意識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醫療水平。醫學檢驗技術水平的提升來源于大量臨床經驗的歸納總結,其研究成果又能重新應用于臨床,以達到現實所需要的醫療目的。醫學檢驗通過對病人的血液、尿液等體液,以及分泌物或脫落細胞等標本進行采集化驗,以獲取所需要的與病人相關的病理或病理生理學特征進行針對性治療。必須不斷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水平與提升檢驗技術以適應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2.臨床醫學檢驗中存在的問題
2.1檢驗條件和技術配備不合理醫療機構檢驗條件與技術配備不合理。醫院里房間設計欠妥導致床位處于長時間緊缺狀態,達不到患者的診斷要求,易激發醫患矛盾。部分實驗室設計未考慮到安全防護需要,只顧眼前利益。由于資金等原因的限制,檢驗設備長時間得不到更新逐漸老化而無法滿足當下的需要。
2.2實驗室室前檢查不合理臨床醫師為患者開據檢查申請單,病人按醫囑要求留取標本送檢。由于少數臨床醫師對患者不夠重視對規矩不熟悉,未針對患者的病情申請送檢。此外不少檢查項目的設置不合理,檢查的目的性較弱。更有部分醫師因為態度散漫,未檢出病癥而隨便讓患者進行抽血與進行其他無意義的形式檢驗,浪費了患者的時間,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對于病情卻無法提供任何幫助,使得患者對醫院失去信心,醫生的聲望一再降低。
2.3文件管理有失規范文件管理,對于任何檢驗工作都是基礎中的基礎,醫學檢驗當然也不例外??茖W合理的文件管理模式與制度能夠提高檢驗效率,保證其結果的有效性,同時也是檢驗工作正常運行的根本。顯示中部分管理人員輕視文件管理的作用,沒有意識到其基礎性和重要性,在編寫建立檔案時隨意應付,在分類、書寫、原始記錄等方面所做嚴重不足,大大影響了醫學檢驗學科的完善與發展,而且難以進行補救。
2.4檢驗人員、患者、醫師之間系不和諧近幾年,隨著媒體的推波助瀾,醫患矛盾不斷激化,頻繁發生醫患糾紛事件,甚至一些醫生因此失去生命。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檢驗人員和醫師之間也會存在著不和諧因素,極大地影響著醫療合作關系。臨床醫師出發點是希望檢驗人員能幫助尋找患者的病源,但在檢驗技術方面專業性較弱,經?;煜龣z測項目。而檢驗人員出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又總是認為臨床醫師應該提高對檢驗技術的專業性理解,彼此之間又沒有足夠的溝通與交流,在檢驗工作中逐漸產生矛盾,最終往往引發錯誤。
3.臨床檢驗工作中問題的措施
3.1加強設備管理,改善檢驗環境加強設備管理并改變以往只引進不管理和保量不保值的風氣,從臨床的實際要求出發,購置最適合的儀器。要密切關注并努力追趕國際的技術發展,在考慮實際情況的前提下保證技術于國際接軌,使用精度高的設備提高檢驗的效率。不斷加強設備的管理,實行專人管理和維護。檢驗室應該嚴格要求檢驗人員,規范操作,同時對檢驗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避免檢驗人員發生不必要的錯誤。保證儀器的安全使用確保其可以發揮正常的醫學檢驗水平。
3.2制定文件管理規范宣傳教育文件規范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嚴格的管理規范并且嚴格實行,實行科室主任帶頭的專人負責制度、健全優化文案管理系統。規范檢驗流程,讓有經驗的醫師進行檢驗單并對齊負責,確認無誤后方要經過檢驗科主任的親自簽發,然后進行具體的檢驗操作。制定檢驗儀器操作手冊,并定期進行修訂。定期對檢驗儀器進行維護與檢修,保證其靈敏度,精密度。健全登記統計制度,對各次檢驗使用的儀器進行仔細記錄,并實行歸檔存檔。建立崗位責任制,實行專人負責。
3.3提高醫師及檢驗人員的專業素養,并緩解二者矛盾提高醫師及檢驗人員應該的自身素質,臨床醫師應該提高檢驗相關的知識,不斷適應快速發展的醫療水平。檢驗人員同樣也得加強業務認識,提高自身醫療素質??焖僬莆招轮R、運用新設備。強化標本采集能力,提高操作水平,降低試驗誤差,系統化檢驗工作,將醫學檢驗成果盡快應用于臨床,使檢驗質量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檢驗科室人員和臨床醫師之間應消除偏見,院方可以組織開展各科室之間的交流活動,報告自己科室的最新發展,分享檢驗工作中的得與失,舉辦相應聯誼的活動,拉近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的距離。檢驗科人員和醫師之間應該多互相學習和了解對方的專業知識,積累臨床知識和工作經驗,提升各方面能力。
3.4對于非病因素的影響非病因素的影響,在于從患者角度出發,保證患者對于檢查結果的知情權,多體諒患者的心情。一切為患者著想,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為患者解釋醫學檢驗的意義和必要性,時常提醒患者相關的禁忌,以免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錯誤的食用禁忌食物,服藥過量,加重患者病癥。同時注重樣本采集的時間,手段,規范,促進醫患相互配合,推動醫療水平發展。
4.總述
21世紀是科學快速發展的世紀,隨著臨床醫學、電子學等學科的發展,新的檢驗技術和自動化儀器的應用為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與可靠性。檢驗科主要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檢驗報告,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臨床的工作[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在醫療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醫學發展占據著重要位置,同時關系到國民身體素質的保障,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技術的發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現時的質量管理跟不上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腳步,在質量管理中存在著許多漏洞,給人民與社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本文著重探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F報告如下: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醫療機構檢驗條件與技術配備不合理。醫院里表現床位時常面臨緊缺之勢,房間設計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檢驗結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屬的焦躁與暴怒。部分實驗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護要求,缺乏長遠計劃。檢驗硬件設備跟不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儀器設備長時間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趨于老化之勢。
1.2實驗室室前檢查不合理。臨床醫師為患者開據檢查申請單,病人按醫囑要求留取標本送檢。部分臨床醫師對沒有針對患者的病情申請送檢,而且不少檢查項目的臨床意義不是十分明了,檢查的目的性不強。更有部分醫師因為診斷不出問題,而隨便讓病人進行抽血與進行其他無意義的形式檢驗,讓病人及本文由收集整理其家屬費時費力,同時又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而病情確又得不到緩解,從而失去了對醫院的信心而選擇不就醫。
此外,臨床科室標本抽取時間遲早不一,導致待檢標本時間過長而影響檢驗結果。部分護士抽取標本的操作不規范,致使檢驗結果與理論結果出現較大差異,給臨床醫師的判定造成了極大的誤導。醫師無法對癥下藥,也是導致患者再不肯就醫的重要原因。部分質量控制管理人員理論知識薄弱、知識更新遲緩。質控管理人員運用舊理論知識進行檢驗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統的誤差判斷。
1.3文件管理無序,有失規范。文件管理是檢驗科開展和進行各項工作的基本準則[2],科學規范的文件管理模式與制度才能保證檢驗科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檢驗人員對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義不熟悉,在編寫和建立程序檔案文件時分類不合理、書寫不規范,檢驗原始記錄不完整,達不到檔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檢驗科管理人員沒有對實驗室進行不定期的質量檢查,致使錯誤無法得到及時糾正與修改。另外,管理人員對儀器使用、維護、校準等賬目不夠健全,質控品與校準品存在混淆的問題,以致使用不正確,極大地影響著檢驗結果。
1.4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的關系不甚和諧。當前醫院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極大地影響著醫療合作關系。臨床醫師希望檢驗人員能幫助尋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對檢驗知識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現混淆檢測項目的現象。而檢驗人員又總是希望臨床醫師理解檢驗技術的一些高度專業化的難度,彼此之間又缺乏溝通與交流,日積月累,從而在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樹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導致關系的彼此不協調。
2針對臨床檢驗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措施與對策
2.1加強設備管理,改善檢驗環境。根據技術要求,配備適合的檢測儀器。時刻緊跟國際技術發展的腳步,引進測試領域廣、精度高的儀器設備。完善各項儀器和管理,實行“一對一”或“二對一”專人專隊管理與護理。檢驗室對檢驗人員嚴格操作規程,對儀器設備的購進、建檔、使用操作管理、人員職責均作出明確規定,以提高儀器的護理質量,保證儀器的完整性和設備檢測的準確率。
2.2完善實驗室前檢查制度,提高質控質量。要求臨床醫師及檢驗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對臨床醫師要求提高與擴展初診知識,對檢驗人員加強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檢驗人員素質。增強工作職員應對醫療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對新知識、新測定辦法、新儀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驟應實行重點培訓并嚴格考核。強化標本采集,檢驗科要做到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檢驗工作,嚴格認真做好室內、室間質控,確保測定結果的精確度和精密度,減少試驗操作經過中批間和日間標本檢測結果的誤差,使檢驗質量顯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規范,并嚴格執行。實行科主任負責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統[3]。要求檢驗單由具有處方權的醫師逐項填寫,檢驗人員需經檢驗科主任審批報告權后方能簽發報告,檢驗結束,檢驗單及報告均應備份存檔。制定檢驗儀器操作手冊,并定期進行修訂。檢驗負責管理人員定期向科主任申請檢查各種試劑的質量和所用儀器的靈敏度,精密度,定期進行校正。健全登記統計制度,對各項工作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登記和統計,要填寫完整、準確,妥善保管,并實行歸檔存檔。同時加強儀器、試劑的管理,建立大型儀器檔案。建立崗位責任制,實行專人負責。
曲老在“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思想指導下,崇尚補土,臨證時非常重視脾胃運化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轉歸中的重要作用。其臨床辨證執法有度。擅于從患者紛繁錯雜的主訴及體征中,迅速準確地把握病機進行診斷治療,強調醫藥并重,對于慢性疾患,久病正衰,應從扶正固本入手。既使邪盛正實之體,也主張“衰其大半而止”,不可過劑,以免損傷胃氣。
基于脾、腎各自重要的生理作用及脾腎相互為用、相互維系的密切關系,治療中,曲師亦注意培護先天,調理后天,尤其在慢性病的調治中,尤顯突出?;蚶砥橐?,或補‘腎為先,或脾胃雙顧。如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癥等,多以溫腎健脾,固腸止瀉法而達愈;治療糖尿病,每以補。腎滋陰或健脾化濕法而收功;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則習用補腎健脾、活血利水泄濁法以消疴;治療腰肌勞損、腰椎病等腰痛諸疾,常以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散滯止痛而見效。再如健脾和胃,行氣散滯法醫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疾;健脾益氣,甘溫除熱法治療功能性發熱;補脾胃,清虛火,斂瘡生肌法愈口瘡;健脾化濕祛痰法止眩暈,均是曲師治歸脾腎學術思想的最佳例證。
慢性泄瀉見于慢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癥等。曲師認為,慢性泄瀉多與脾、腎相關。一方面,飲食失慎,損傷脾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精微不達,反聚成濕,下走腸問,遂生泄瀉。治療上,曲師常施溫腎健脾,固腸止瀉之法,以傳統方劑四神丸合參苓白術散加減。四神丸主腎虛久瀉,參苓白術散主脾虛濕盛之濡瀉,兩方相合,脾腎雙調,切中病機,每獲良效。
曲師認為,消渴病發與腎甚為密切,起病緣于腎陰素虧,虛火內生,燔肺灼胃,終成肺燥胃熱腎虛之候,三消之癥乃生。根據脾喜燥而惡濕的特點,當以燥脾之藥治之,如蒼術、白術、薏米、白蔻、佩蘭、茯苓、砂仁等,意在燥濕相濟,升降相司,脾胃得以常運,氣機通達順調,精津得以輸布,癥除病愈。
對于慢性腎炎,曲師認為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雖涉及肺、脾、腎、三焦之不同,然脾腎虛弱是其病機關鍵所在,標實則主要為水濕、濕熱、痰濁、淤血之屬,多因虛致實。而慢性腎炎的臨床表現都與脾腎虛弱這一基本病機有著密切的關系。曲師強調:“慢性腎炎病勢纏綿,難以速愈。辨證時應善于分清虛實之輕重,寒熱之甚微。治療上強調標本兼顧,切忌一味扶正或只顧攻邪,以避免虛虛實實之戒,應在益腎健脾,扶助正氣的基礎上,輔以活血、利水、泄濁而取得良好的療效?!?/p>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提高;措施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概述
正確采集與測定臨床標本后,給出準確及時的檢驗報告,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對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來說非常重要。臨床醫學檢驗技術通過對血清、微生物、細胞、抗體、抗原、其他體液等多種臨床標本的檢驗,再配合其他的檢查技術,為醫生對患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1]。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檢驗新技術與新型檢驗設備層出不窮,更加準確、快速、可靠的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為患者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治療時間,也極大地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效果。
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現狀分析
作為一項綜合性應用學科,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近些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臨床檢驗實際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許多檢驗師存在著放置標本不合理的情況,這導致了因長時間放置而不能保證標本的質量。加上部分檢驗師不能熟練的掌握新技術和新儀器,檢驗方法和檢驗試劑的使用中存在著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這都會給檢驗結果造成消極的影響,產生不可忽視的誤差。許多檢驗師與臨床醫生的溝通交流不夠及時和充分,對檢驗技術的臨床意義理解不充分或存在錯誤,這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開展,也能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確?;颊吣軌虻玫郊皶r、有效的臨床治療。
3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提高措施
3.1做好臨床標本采集工作
在進行臨床標本采集前,應當認真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待檢驗項目等基本情況,并向患者解釋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檢驗肝功能需保持空腹狀態等。臨床標本采集前的這些準備可以避免患者對檢驗產生誤解,同時也能確保檢驗樣本的可靠性。較為常見的臨床醫學檢驗項目不外乎血液檢驗、尿液檢驗和糞便檢驗等,做好這些項目的臨床標本采集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當采集血液標本時,要確保受檢者的情緒穩定以及注射器、標本的干燥和清潔,不在受檢者血腫部位采集血液標本?;颊卟裳?~10分鐘不宜劇烈運動,空腹時間也不宜超過16小時,不在輸液同側肢體采血以避免血液過于稀釋影響檢驗結果。受檢者應該采取坐位或臥位,先用酒精擦拭采血部位,酒精完全干后采集血液標本,加入抗凝劑后及時將血液標本送檢。對于尿液標本采集,首先要確保受檢者沒有服用過禁忌藥物,例如抗菌藥物等,并且要保證尿液標本的新鮮,同時在進行某些尿液檢驗時要注意尿液的P值防止檢驗結果產生誤差。
3.2做好檢驗質量控制工作
進行臨床醫學檢驗前,檢驗儀器要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在使用檢驗儀器進行檢驗時,要確保自己的操作嚴格按照儀器的相關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原因給檢驗結果帶來的誤差。試劑的使用首先要確保質量合格。檢驗工作完成后,檢驗儀器需要進行科學的維護和保養,加強儀器的管理工作,將儀器的使用情況與維修情況詳細記錄,提高檢驗儀器設備的管理質量。做好檢驗質量控制工作,能夠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及時,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依據。
3.3加強檢驗與臨床醫生的溝通交流
檢驗師需要將最新的檢驗技術和檢驗新設備向臨床醫生傳達,加強與臨床醫生的溝通交流,確保臨床醫生詳細了解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檢驗方法等。如果出現異常的檢驗結果,及時傳達給臨床醫生,與臨床醫生一起對導致檢驗結果異常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檢驗師也要學習臨床知識,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檢驗工作,不斷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
3.4結論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臨床醫生對患者的診療,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斷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及時、準確、可靠地提供檢驗結果,為患者疾病的早日治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做好臨床標本采集工作和檢驗質量控制工作,加強與臨床醫生的溝通交流,能夠有效地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依據,也為患者的診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麗群.淺析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45):7.
[2]廖莎莎.淺析臨床醫學檢驗技術[J].飲食保健,2016,3(2):210.
[3]徐平,王林濤.淺析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J].民營科技,2013(1):203.
[4]張雪,曲丹丹,王樹清,李麗.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及解決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86):213-214.
[5]汪璐,曲遠青.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4,(10):111-112.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對策
臨床醫學檢驗是一門綜合了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統計學等多種學科交叉滲透的科學技術。臨床檢驗與臨床醫學日益緊密連接,為臨床篩檢疾病提供重要依據,其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診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臨床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2]。本文通過臨床醫學檢驗前、中、后三個方面對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對應的措施。
1臨床醫學檢驗過程存在的若干問題
1.1臨床醫學檢驗人員質量管理意識的淡薄。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由于質量管理意識的淡薄,認為質量控制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從而在臨床檢驗中容易出現一些潛在的質量隱患。一些檢驗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檢驗操作規程,并抱有應付的態度,對檢驗質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負責任。另外一些上層領導者主要負責安排工作任務,重視經濟效益,忽略醫學檢驗質量,導致檢驗工作出現嚴重問題。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機制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大部分醫院的檢驗科都建立了相應的質量管理機制,這些管理機制也對檢驗科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并未將這些制度真正落實,從而影響到檢驗工作的質量。2017年1月發生在浙江省中醫院的一起重大醫療事故—檢驗科技術人員工作中嚴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部分治療者感染艾滋病毒。這個事故證明了做好監督管理工作,確保把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的重要性。1.3臨床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缺乏良好的溝通。臨床醫師和檢驗人員平常忙于自己的業務工作,二者之間缺乏一座“便捷、實用”的溝通橋梁。臨床醫師越來越依賴醫學檢驗報告,但他們對醫學檢驗專業了解過于簡單,缺乏從檢驗專業視角的探討和分析。許多檢驗工作者把自己定位于“化驗員”的角色,對臨床醫師的疑問、咨詢沒有做出良好的溝通。筆者工作中遇到一次血培養結果陽性,馬上報告臨床醫生,醫生也根據藥敏給患者用藥,同時也做了進一步檢查以及復檢,最終確診患者并沒有菌血癥或敗血癥感染。培養出的細菌僅僅是因護士抽血消毒不嚴格污染了皮膚表層的細菌。由于沒有及時溝通,沒有向醫生了解患者病情,草率發了報告,導致診斷錯誤。
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問題的應對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意識。只有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意識,才能使工作人員從主觀方面意識到質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積極主動地做好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工作。首先,醫院應鼓勵檢驗人員加強自身學習,多閱讀有關檢驗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其次,醫院應定期召開座談會,通過檢驗人員的相互探討和交流,及時發現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3-4]。我們常規的工作模式:單次檢驗發放報告。由于工作繁重且試劑成本高,除了異常的結果一般不會復查,那我們應如何保證我們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呢?檢驗人員必須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把工作質量作為核心,嚴格控制檢測誤差,杜絕差錯事故。比如:接收標本前認真核對患者信息和檢驗項目;如果患者檢測血脂,要交代患者檢查前3d不要食用高脂食物,空腹12h后抽血;收集細菌培養標本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儀器的維護、試劑的添加、質控人員最好為同一操作者,這樣可以降低失控率和差錯事故。2.2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度。在現階段的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只有檢驗工作者嚴格依據標準操作規程辦事,管理人員嚴格按照醫學制定的相關管理機制對技術人員進行監控,從而保證檢驗質量管理工作順利進行。2.3促進臨床醫生與檢驗技術人員積極溝通。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事業上的作用越發明顯,不僅與患者息息相關,而且與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密切相關,其自身特點決定了必須與臨床科室保持緊密的聯系,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5]。檢驗人員應與臨床醫生定期交流,交換意見,可將醫生的建議和專業問題深入闡述。除了合格的標本、準確的操作外,臨床用藥等治療措施也會影響檢驗結果。檢驗人員應對所發出報告給予恰當的解釋,收集患者和臨床醫生的反饋意見,接受合理的建議,改進檢驗工作和開展新業務,滿足臨床要求。
3結語
質量是行業發展及賴以生存永恒的話題,當前的醫療環境下,臨床醫生和患者對我們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我們質量控制的目的應當是滿足你(臨床醫生)、我(實驗室自身發展)、他(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通過加強對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各個重點環節的質量控制和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為醫院臨床診治和就診患者了解病情提供精確的檢驗數據,不斷實現醫學檢驗的自動化、網絡化管理,這樣才能提高醫學檢驗的準確性和醫院的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孟娟.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下半月,2014,19(3):175-176.
[2]何在虎.淺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9):1760,1763.
[3]何克鋼.質量控制在臨床醫學檢驗環節中的有效策略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40):13.
[4]匡萃峰.淺談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J].醫學信息,2015,28(20):124-125.